食用菌栽培学全套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52360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学时:54 (理论36,实验18)学分:2.5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科院先修课程:微生物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主要研究大型真菌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食用菌栽培常用使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 2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 2第三章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2第四章食用菌的生态 2第五章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 2第六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4第七章平菇栽培 4第八章香菇栽培 4第九章双孢蘑菇栽培 4第十章草菇栽培 3 第十一章金针菇栽培 3 第十二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好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五、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概念难点: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4、教学建议根据标本讲授。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第二节生理及生态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生理及生态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生长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3、教学重点难点食用菌的形态结构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

1340036《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1340036《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人工栽培历史、产量水平、营养价值及我国食用菌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

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实践学会多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期未考查为评分依据。

三、面向专业: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四、先修课程:微生物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知识;在“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后再开课为宜。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论(1学时)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食用菌(edible fungi) (A)、蘑菇(mushroom)(A)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C)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C)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3学时)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要识别特征(A):伞菌子实体结构:菌盖、菌褶(或菌孔)、菌柄、菌环、菌托、孢子印等;营养体:菌丝与菌丝体特征;孢子: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特殊组织化形体一子座、菌索、菌核。

分类地位及主要种类(A):子囊菌::块菌(Tuber)、羊肚菌(Morchella)、冬虫夏草(Cordyceps)、担子菌:1.层菌纲:有隔担子菌纲:担子分隔。

代表种:银耳、木耳;无隔担子纲:担子无隔。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充满营养、口感鲜美的食品,近年来备受关注。

为了培养专业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制定一份完备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大纲致力于提供全面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知识和培养指南,以便学生能够掌握菌类的生长环境、种植技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二、理论教学1. 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分类a. 食用菌的定义和特点b. 常见食用菌种类及其特征介绍2.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a. 食用菌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b. 食用菌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要求3. 食用菌的种植方法a. 菌种的选择和保存b. 基质的选择和配制c. 栽培环境的构建和调控4. 食用菌的疾病和虫害防治a. 常见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和控制方法b. 疫病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措施5. 食用菌的采收和贮藏a. 采收的时机和方法b. 食用菌的处理和贮藏技巧三、实践教学1. 食用菌菌种培养实验a. 菌种的制备和保存方法b. 菌种的分离和培养技术2. 食用菌基质配制和培养a. 基质种类的选择和配比方法b. 基质的消毒和包装技巧3. 食用菌生长环境调控实验a. 温度和湿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b. 光照和通风对菌类生长环境的调节4.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实验a. 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b. 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的评估和比较5. 食用菌的采收和贮藏实验a. 采收的时间和方法探究b. 不同贮藏方式对菌类质量的影响实验四、考核方式1. 学科知识考核a. 闭卷考试b. 平时成绩评定2. 实验操作考核a. 实验报告评分b.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3. 综合能力考核a. 设计实验方案和解答问题b. 小组合作能力评估五、教学参考资料1.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用手册》2. 《食用菌生物学基础》3.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六、教学进度安排本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参照标准教学学时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

七、结语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是培养专业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的重要指导文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英文名称:The techniques of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性质:专业发展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开设学期:第七学期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二、课程简介食用菌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而且应当理解某些技术步骤和技术程序中的具体措施或组合栽培的原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这样的毕业生就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同步开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食用菌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制种技术及常见和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准备,了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需提交实验报告;2.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菌种分离、培养技能与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实验报告:1. 预习报告做得规范、全面;2. 在进行实验时,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实验结论;3.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必须事先做好实验方案并按方案实施;4. 报告的最后要完成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从实验态度、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评价结构比例:实验态度占10%、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占50%、实验报告占4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目的要求: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实验内容1、培养基配方2、培养基的配制3、分装试管理4、灭菌5、摆斜面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铝锅、天平、切菜小刀、切板、烧杯、捆扎绳、棉花、试管(18x180mm或20x200mm)、1.5mm厚的长木条、试管架、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75%酒精、高锰酸钾、富尔马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计划时数:4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性质:必做每组人数:2人实验二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2、掌握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的保鲜贮藏与加工、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高等专业人才素质及带领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使课堂教授生动反映食用菌的生物学和生产特征。

另外设置60学时实验课,加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成绩评定采用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方法,百分制计分。

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80%;考查根据课堂或实验等平时表现计分,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学时分配(120学时)(二)实验教学学时安排(60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1] 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张松.食用菌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 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4] 李阜棣.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 郑其春.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6] 张金霞.新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概述(1) 食用菌的概念(2) 是功能性食品2、食用菌产业的前景(1) 原料广泛(2)生效快、效益高(3)市场广阔(4)菌糠再利用价值高3、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1) 世界生产概况(2)我国生产概况(3)发展趋势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你当地的食用菌生产现状如何?有哪些有利及不利的发展条件?(2)试分析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有利因素及限制因素有哪些?(二)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主要讲授内容:1、形态结构与生活史(1)形态结构(2)生活史2、食用菌的分类(1)食用菌在真核生物中的分类位置(2)主要种类3、毒菌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菌丝体、菌丝的组织体、子实体难点:一级菌丝与二级菌丝、二级菌丝与子实体、担子及担孢子间的异同点思考题(1)在自然条件下,你发现易在何时何地生长野生食用菌,采完后还能再长出吗?为什么?(2)长时间在菇棚内操作,容易产生呼吸道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应怎样避免?(三)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主要讲授内容:1、食用菌的营养(1)营养物质(2)食用菌的生理类型2、食用菌的理化环境(1)温度(2)水分和湿度(3)酸碱度(4)空气(5)光照3、食用菌的生物环境(1)食用菌与微生物(2)食用菌与动物(3)食用菌与植物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难点:生理类型思考题(1)对温度、空气湿度、空气、光照的需求有何规律?(2)香菇、木耳等菌类为何不用粪草培养料栽培?(3)利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四)第四章、消毒灭菌主要讲授内容:1、物理消毒灭菌(1)热力灭菌(2)紫外线灭菌2、化学消毒灭菌(1)气雾熏蒸法(2)液体消毒灭菌法教学时数: 10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高压蒸汽灭菌难点:冷空气的排除思考题(1)为何湿热比干热效果好、时间短?(2)高压蒸汽灭菌成败关键是什么?(3)紫外线灭菌应注意哪些问题?(4)何高浓度乙醇杀菌力低?(5)现有酒精灯、紫外线、高压锅、烘箱、甲醛、接种箱、接种工具、培养皿、水,应怎样对号使用?(五)第五章、食用菌菌种生产主要讲授内容:1、菌种概述(1)菌种概念(2)菌种类型(3)菌种生产程序2、菌种生产主要设备(1)配料设备(2)灭菌设备(3)接种设备(4)菌种培养设备(5)母种保藏设备(6)菌种厂的布局3、菌种培养基(1)概述(2)各级菌种的培养基(3)培养基的灭菌4、菌种的接种(1)无菌操作(2)母种的接种(3)原种、栽培种的接种5、菌种培养及质量鉴定(1)菌种培养(2)菌种质量的鉴定6、菌种保藏与复壮(1)菌种保藏(2)菌种复壮教学时数:30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菌种分离;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食用菌学是园艺专业的的科类选修课,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实训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的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黑体,小4号字)绪论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和种类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分类方法及种类。

第二节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

第三节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理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及特性,以及掌握食用菌的有性和无性生物史。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理生态学习要点:了解构成食用菌细胞的化学元素,掌握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常用的碳源和氮源。

第三节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学习要点:掌握常见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重点:1、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和特性2、常见的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第二章食用菌的制种技术第一节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及程序学习要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了解菌种的类型以及掌握制种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菌种的分离与培养学习要点:了解灭菌、消毒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各种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组织分离法的制种技术及菌种扩大培养的技术。

第三节菌种质量检查、保藏与复壮学习要点: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掌握常用保存方法。

重点: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的技术。

难点: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组织分离法的菌种制作技术,菌种的保存原理。

第三章食用菌的菌种选育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遗传特点。

第二节食用菌的常规育种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孢子分离技术,了解食用菌的选择育种、诱变育种的程序,重点掌握食用菌的杂交育种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适用)编写单位: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应用教研组目录课程说明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第四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第五部分实训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第六部分课程考核方案说明本大纲是根据2005级三年制高职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为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也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根据2005级教学大纲的基础重新修订。

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并引进了食用菌科研生产成果,增加了各论方面与栽培相关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技能和技巧,从而掌握系统食用菌栽培技术,为从事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其中理论讲授为62学时,课堂实验66学时,总计128学时,8学分。

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

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下: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堂讲授注意少而精,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并做到学以致用。

2、本课程涉及学科较多,难度较大,理论讲授时应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课件与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协调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教育法,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和教研,保证教学效果。

第一部分《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微生物学的农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生物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食用菌栽培学》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食用菌的储运加工、工厂化生产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的最新动态。

为从事食用菌栽培和食用菌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部分1、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了解我国和我省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2、掌握成熟食用菌的的形态结构;在了解食用菌的遗传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用菌的良种选育3、了解食用菌的生理生态4、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5、熟练掌握平菇、金针菇、草菇栽、毛木耳栽培技术,掌握蘑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6、掌握1-3种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7、掌握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8、了解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二)实践部分1、能熟练制作标本片,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微观结构。

认识各种食用菌的子实体活动类型和特征,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2、掌握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熟悉接种箱的消毒灭菌方法;掌握食用菌母钟转管技术,熟悉母钟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掌握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掌握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制备方法。

4、掌握用不同原料制作食用菌原种、栽培种的方法5、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6、掌握低温矿油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

7、识别食用菌主要病虫害8、学会掌握平菇、金针菇(或其他季节性食用菌)等栽培技术6、学会1-3种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7、初步掌握菇类盐渍的基本方法。

8、了解简单的食用菌深加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绪论目的要求: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和我省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明确学习本门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概述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第三节我国食用菌业第四节本门课的目的要求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目的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成熟食用菌的组成成分;重点掌握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一般结构及特殊结构;了解食用菌子实体的发育形式。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在了解食用菌的遗传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用菌的良种选育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菌丝体二、子实体三、休眠体第二节形态发生第三节食用菌的分类第四节毒菌的识别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常用食用菌菌种的早期识别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目的要求: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了解食用菌的理化环境;了解用菌的生物环境。

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一、营养物质二、生理类型第二节食用菌的理化环境一、温度二、水分和湿度三、酸碱度四、氧与二氧化碳五、光照第三节食用菌的生物环境一、食用菌与微生物二、食用菌与动物三、食用菌与植物第三章食用菌的生活史与遗传育种目的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食用菌的生殖方式,重点掌握食用菌生活史中单核、双核菌丝形成,双核菌丝生长的过程;掌握食用菌孢子萌发的方式;食用菌遗传育种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生殖方式一、食用菌的无性生殖和准性生殖二、食用菌的有性生殖第二节、食用菌生活史第三节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目的要求: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掌握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掌握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制备方法;明确制种所需的设备和菌种场建筑的合理布局。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菌种的概念二、菌种的类型三、制种程序第二节食用菌制种的条件一、厂房布局二、厂房设施三、制种的主要设备(一)、配料设备(二)灭菌设备(三)接种设备(四)培养及保藏设备(五)分装及检测用具第三节、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二、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第四节、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一、培养基(料)的配制原则二、培养基的类型三、固体培养基(一)、一级种(母种)培养基(二)、二级种、三级种培养基四、液体培养基第五节、食用菌菌种分离一、菌种资源的取得二、组织分离法三、孢子分离法四、菇木分离法第六节固体菌种的接种培养一、一级种的扩大培养二、二级种的扩大培养三、三级种的扩大培养第七节、菌种的质量鉴定一、母钟质量的鉴定二、原种和栽培种质量的鉴定第八节液体菌种制作一、生产设备二、工艺流程三、接种四、培养条件五、发酵质量的监测第九节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一、菌种退化二、菌种复壮三、菌种保藏实验二:食用菌母钟的制作4实验三:食用菌原种的制作4实验四、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2实验五、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2实验六、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技术4实验七、食用菌孢子分离技术(多孢和单孢)4第五章平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学会掌握平菇栽培技术;重点塑料筒生料栽培平菇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九平菇栽培技术第六章金针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学会金针菇栽培技术、了解常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第七章蘑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蘑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蘑菇栽培技术、了解常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第八章草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学会香菇的栽培技术;了解常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十草菇栽培技术第九章香菇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香菇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香菇的木屑菌筒栽培技术;了解香菇的段木栽培技术,了解常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三节栽培技术第十章黑木耳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黑木耳栽培技术、了解常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十一毛木耳栽培技术第十一毛木耳栽培目的要求掌握毛木耳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毛木耳栽培技术、了解常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实验十一毛木耳栽培技术第十二章银耳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银耳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银耳栽培技术、了解常见的栽培品种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征第三节常见的栽培品种第四节栽培技术第十三章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目的要求:掌握部分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重点掌握一些品种的栽培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猴头菇栽培第二节杏鲍菇栽培第三节白灵菇栽培第四节大球盖菇栽培第五节金福菇栽培第六节真姬菇栽培第七节茶树菇栽培第八章灵芝栽培第九节茯苓栽培第十四章食用菌病虫害及防治目的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食用菌病害、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了解引起食用菌病虫害的微生物种类及害虫种类。

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害及其防治一、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三、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第二节、虫害及其防治一、昆虫类害虫及其防治二、食用菌害螨及其防治三、食用菌线虫、软体动物的防治实验八、食用菌病虫害的识别第十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采后生理,了解食用菌加工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采后生理第二节食用菌的加工第四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大纲实验教学内容在注重实验技能培养的同时,尽量避免与实践教学的重复。

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对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理论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各级菌种的培育技术,熟悉制种流程及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创新。

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中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数据的习惯;实验后正确分析及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为日后能独立从事食用菌生产及研究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学期实验为28课时,第二学期为36课时。

一、实验教学时数分配表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目的要求:认识各种食用菌的子实体活动类型和特征,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能熟练制作标本片,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微观结构。

教学内容:1、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观察2、子实体形态特征观察实验二食用菌母钟的制作目的要求:了解食用菌母钟培养基的配方,熟悉母钟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熟悉接种箱的消毒灭菌方法;掌握食用菌母钟转管技术。

教学内容:1、母钟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的灭菌3、接种箱的消毒灭菌4、母钟培养5、食用菌母钟转管技术6、母钟的质量鉴定实验三食用菌原种的制作目的要求:掌握用不同原料制作食用菌原种的方法教学内容:1、原种培养料的配制(麦粒和棉籽壳)2、培养料的装瓶打孔3、灭菌4、接种5、培养6、质量鉴定实验四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目的要求:掌握用不同原料制作食用菌栽培种的方法教学内容:1、栽培种培养料的配制2、培养料的装瓶打孔3、灭菌4、接种5、培养6、质量鉴定实验五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目的要求:了解是食用菌菌种容易变异和退化的特性,掌握利用低温、干燥缺氧进行菌种保藏原理,学会怎样保持食用菌菌种的生活力优良性的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