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电报体风格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
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论_冰山_原理与海明威的老人情结_从_老人与海_和_桥畔的老人_共同的艺术特色谈

论“冰山”原理与海明威的老人情结——从《老人与海》和《桥畔的老人》共同的艺术特色谈起缪维嘉(温州大学外语部浙江温州325027)摘 要:海明威的两部以老人为题材的小说《老人与海》和《桥畔的老人》有许多共同的艺术特色,它们体现了“冰山”原理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和情感方面的创作特征,尤其是其中所折射出特殊的老人情结,使得这两部小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关键词:冰山原理;艺术特色;老人情结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3)02-0049-04Abstract:Based o n the themes a bo ut tw o o ld men,the tw o no vels wr itt en by Heming w ay,hav e much in comm on in wr iting styles,w hich embody som e f ea tures in the usage o f la ng uage and the selection of wo rds,constr uct ion o f the tex tua l str uctures,descr iptio n of the char acters,and their em otions as w ell.A ll these r eflect a par ticular affectio n to-w ar ds o ld men,w hich makes t he t wo novels quit e co mparable.Key words:I ceber g T heor y;w r iting styles;affection to war ds o ld men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就文学创作答记者问时曾谈到:“我常常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它,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部分,这就会使你的冰山变得深厚而雄伟壮丽。
老人与海冰山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题目《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所体现的“冰山原则”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2.1选题的目的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的日益繁琐的文学写法的偏离和背叛。
国内外的文学批评家对其大加赞赏,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冰山原则”是时代的需要,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开创了一代文风,但在实际中还有一些残缺,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冰山原则”的影响是永恒的。
本文就是通过中外批评家的观点,集合海明威自己看法,通过深入分析《老人与海》这一作品,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冰山原则”进行了探讨。
本文分析了该原则的四大构成要素,通过研究文章中多重形象的象征意义,详细分析了“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着重分析其冰山下隐藏的“八分之七”,以此揭开其“以少见多”的深层意义和艺术魅力以及折射出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文章最后还简单介绍了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在美国及世界文学上和社会意义上的贡献。
2.2选题的意义2.2.1理论意义通过深入研究《老人与海》中多个形象的象征意义,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冰山原则”进行探讨研究,有利于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从理论的高度上加深是创作者和其他读者对这一创作原理的认识。
2.2.2现实意义通过对《老人与海》的深入研究,结合现实,引导创作者进一步探讨海明威创作原理“冰山原则”,揭开其“以少见多”的深层意义和艺术魅力以及折射出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掌握这一原理的实际应用技巧,进行更好的创作。
3、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3.1作者及作品简介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和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是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公认的代表作家,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上半期最有才华的天才小说家。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为人,那就是:一个酷爱体育和运动的硬汉;一位世事练达的记者;一名浑身伤疤的战士;一位西班牙斗牛的狂热爱好者;一位既擅饮烈酒又讲究生活的美食家。
“冰山理论的典范”——《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评述

起初小 男孩儿 马洛林与他 一道 出海 , 但4 0天之后马
洛林 的父母将他安排到 了别 的船上。为了维持生计 , 更 为 了证 明生命 的价值 , 第8 5天 , 老人依 然孤独 地 划着小船驶 向大海深处 。这次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 ,
老人 出乎 意料地钓到一 条硕大的马林鱼 ,经过~天 夜 的搏 斗 , 老人终 于杀死 了这条 大马林鱼 ; 在返航 途 中老人 又遇 到无数 凶猛 的鲨鱼 ,老人 一次次打退
一
在小 说创作 中, 海 明威始终 将“ 每 句话和每个 段 落都尽量写得简洁 ” 作 为文学创作的信 条 , 其 小说有 着语言 简练 、 生动 明快 、 浅显 易懂 的 口语色彩 , 毫无 矫揉造作之感 , 也 无刻意 的渲 染与概括 、 花哨 的修 饰 与比喻 , 几乎 都是简 洁 明快 、 毫无情 感色彩 的叙 述 , 这种 自然主义的 白描手法 生动形象地 刻画 出人物 形 象与内心 世界 。《 老人与海》 多用短词或短句 , 行文干 净利落 , 没 有花哨的修辞 与比喻 , 用简练 的语 言叙述 情节 、 铺 陈事实 、 描 写对话 、 揭 示人物心理 , 带 给读者
的搏斗捕捉到一条大鱼,返航 时老人遇到 了鲨鱼群 的 袭击 , 当老人 回到岸边时只剩一副巨大的马林鱼骨架。 《 老人 与海》 是 海 明威 的经典 之作 , 用海 明威 的 话说 , 这 部小说 是他 “ 这 辈子所 写 的最 好 的作品 , 别 的作 品与之相 比大 为逊色” 。小说 主人公桑提 亚哥是 位老渔 夫 ,他在大海 上连续 8 4天都没有捕到 鱼。
《 老人 与海 》完美地体现 了海 明威那 以小见大 、 以少见 多的“ 冰 山原则 ” , 仅有 2万 多字 , 却蕴 含着丰 富的人生哲理 。海 明威 曾说过 ,这部小说本 可 以写 1 0 0 0多页 ,写出村庄 中的每个人物 ,及他 们怎样谋 生、 受教育 、 生孩子等 , 但海 明威 却通 过简 洁 的语 言 展现 了作品 的思想 内容 。[ 3 海 明威 总是客观 描绘事
关于《老人与海》四个主题分析

对于《老人与海》的四个主题的剖析《老人与海》是个情节其实不复杂的故事,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给人以美学感觉的艺术作品,就在于海明威确认文学的“多层性:是一部艺术作品的基础,并在小说中加以运用。
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我试图塑造一位真切的鱼和真切的鲨鱼。
假如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优秀和真切,他们将意味很多东西。
”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主堤赌孙是能够简单地加以归纳的。
在这部小说里,他采纳多种多样的象征、形象,使得小说内涵复杂,充满了丰富的主题。
主题一:失败失败是海明威一世创作中最重要的题材。
从他的第一部作品《我们的时代》到遗作《海流中的岛屿》,他的主人公都在奋勇抗争,却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也是这样一个奋战的失败者。
他与海明威其余作品中近似的人物同样,都是在人生这个海洋里与恶运坚强格斗,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的。
他是一个失败者,可是他的失败完整不一样于那种没有目标、没有代价、毫无心义的失败因为他是在自觉地找寻和达成他那“生来要干”的使命中失败的,是在保护和保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耀”中失败的。
他失败了,可这不过气力和肉体上的失败,他的信心和希望却一直不曾幻灭他失败了,但是他并无向失败折服。
这种在与失败斗争中的失败反而使得他在精神上获得了成功,在“对待失败的风采上”获得了成功。
这就是海明威极力歌颂的“硬汉”精神,桑地严哥精神。
它是一种人类的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行摧毁的,是人类获取美好将来的保证。
这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人要英勇地面对失败”。
主题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老人与海》运用冰山原则,在办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要题材,给予这一题材以象片意义,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高出题材自己的内涵,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
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反抗。
人类从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环境的征服。
英国作家吉卜林在小说《森林之书》中借一位未受人类文明污染的狼孩之口说,人们到印度森林中猎杀虎豹并不是为生计所迫,而是要证明自己征服者的勇气,而圣地亚哥千辛万苦追捕马林鱼,为的也是展未自己的英豪本色。
海明威的_冰山_原则与悲剧意识

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异,往往体现在个体与群 体、历史目标与道德价值、感性自觉和理性自觉等 方面的异同。西方重视历史—— — 个体的崇高,中国 重视道德—— — 群体的正义。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 识,同时具有中西悲剧的交融感,它体现在悲剧人 物的个体与正义、受难与执着,悲剧冲突的历史与 现实、抽象与命运,以及悲剧效果的静穆与中和等 方面。而这些无言之状,是通过海明威 “ 冰山原 则”中的 “ 八分之七”来实现的。
徐晓 9 与久违的读者重逢 7 : 8 ; 读书,&((* ,%9 江枫 ; 狄金森诗选 7!8 ;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6
%32,;
刘小枫 ; 诗话哲学 7!8 ;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6
!*+,-
%320;
!""
!"#$
%& ’ &(()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从感情角度看,这是合理的;科恩为摆脱自己情人 的纠缠而不顾一切地追她,从人格的角度看,这是 悖理的……总之,这些矛盾冲突不露锋芒,平淡而 和缓,但在 “ 和缓”的背后却隐含了极度的悲哀之 情—— — 要爱的不可能相爱,想爱的又得不到爱。在 这花天酒地看似正常的生活中却浸透出战后人们精 神的空虚和反常,而这些反常的心理、行为和思想 又正是战争的必然产物。杰克与勃莱特间的那种看 似合理的暧昧关系,实际上是在无可奈何的精神空 虚中相互寻求安慰。科恩盲目的爱情追逐则是乱世 中生活无所适从的表现。每个人都处于精神折磨 中,这种折磨即另一冲突的另一方—— — 战争造成 的,战争虽然过去,但冲突的结果依然存在,它给 人的影响和折磨还依然存在。战争中受难的另一组 人物是 《 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们。 《 永别了, 武器》和 《 太阳照常升起》不同,它不是把战争作 为潜在背景,而是作为作品中特别的情节内容,直 接描写战争中的人和事。就此而言, 《 永别了,武 器》中主人公的悲剧包含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现实冲撞下,战争时期的感 受在海明威头脑里日趋加深,急于在创作中重新审 视自己的过去。 《 永别了,武器》正是通过一种新 的文学形象,把战争对人们的摧残、毁灭以及人们 对战争的反叛心理直接地表现出来了。作者通过悲 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文学形象,把战争造成 的恐怖的社会心理情绪上升到思想意识的高度,让 人物直接宣泄自己的反抗情绪并采取反抗的行动 —— — 逃避。书中主人公亨利中尉就是这样一个典 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满怀 “ 使命感”自愿 来到意大利战场。几经生死的残酷考验,他开始意 识到战争的罪恶本质,最后终于勇敢地 “ 逃避”了 战争,永远告别武器,成了战争的叛逆者。这种反 叛就是海明威经历血与火的教训的觉醒。多年后, 他还回忆到一九一八年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受伤所发 的誓言。 “ 他当时说,如果那天晚上他能度过死亡 关,他活着一定不遗余力反对新的战争的产生。他 的这个誓言,每年都要提出来一次,并尽力做到符 合誓言中所说的。”海明威就是站在这样的高度 上,一反传统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手法而冷静思考现 实,着重于从战争的深层结构中挖掘出 “ 逃避者” 悲愤的思想情绪,他虽然也描写主人公的恐惧,但 更多的是恐惧过后的顿悟、悲愤和迷惘。可以说 《 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故事已远远超过了题材 本身的意义和时空范畴,使人们从故事的寓意中深 刻认识到悲剧的根源最基本的是战争的虚狂、荒唐 和残酷,这就对社会、战争作出了深刻批判。 中西悲剧冲突的主要体现面是历史—现实与道 德价值的不同,也就是崇高感和正义感的不同,这 是中西悲剧的明显分水岭,但在海明威的创作中, 两者却相互渗透与交融。体现在前者,主要是以 《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克们、 《 永别了,武器》 中的亨利、 《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 《 老人与 海》中的桑提亚哥。而体现在后者的,主要是 《 太 阳照常升起》中的勃莱特、 《 永别了,武器》中的 凯瑟琳和 《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丽亚、皮拉尔, 体现在历史—现实的崇高感方面的,主要以男性为 主, 体现在道德—价值的正义感方面的, 主要是以女 性为主。 这种有趣的现象恰恰也表现出现实主义倾 向和浪漫主义倾向在海明威一个人身上的体现。 无 论海明威身上有没有男权主义倾向, 有一点可以明 显体现出来, 海明威将更多的责任性的东西赋予了 男人们, 而将许多感情因素交给了女人们。 《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是海 明威塑造出的一条 “ 硬汉”,他孤独、背运、贫 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 他的 “ 那双眼睛,跟海水一样蓝”,在与马林鱼、 鲨鱼这些自然的对手的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 痛,竭尽全力,体现了人的勇气与不屈不挠的精 神,正如老人所说 “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 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 就是一条 “ 硬汉”的人生宣言。在桑提亚哥身上体 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 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 生态度,赞美了人类生命的伟大。桑提亚哥在人与 自然的这场斗争中还是失败了,这是老人的悲剧命 运。但他没有失却一个硬汉的风度,他没有在命运 面前屈服, “ 在同不可思议的大自然的搏斗中,他 表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成为永远打不败的精神 力量的象征……” 海明威把历史的重任赋予男人,把 “ 家”的标 准—— — 道德、正义赋予了女人。海明威笔下有三个 主要女性角色:勃莱特、凯瑟琳和玛丽亚,这三个 都是 “ 坏”女人,勃莱特是完全 “ 坏”的,凯瑟琳 是先 “ 坏”后好的,玛丽亚是被 “ 毁坏”而后好 的,衡量她们的尺度即为道德准则,卡洛斯・倍克 尔评论海明威的主角时注意到了这种 “ 道德准 则”。他这样看待勃莱特和凯瑟琳: “ 海明威笔下 的不管是 ‘ 坏’还是 ‘ 好’的,都是从道德方面衡 量。或者由于道德的目的,或者由于变化的态度,
Iceberg-Principle冰山原则

12
Methods
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八分之七” 所在,也是他作品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在海明威 的作品中,读者几乎感受不到作者的存在。海明威把情感 压缩到最大限度,在字里行间读者看不到激烈的言辞,看 不到对情感的描述,只能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去领略内在 的情感和思想。
informaHtioenimionfgwthaey'sstocraymuernadeeryeth--e镜b头elie式f t描ha写t omission can
sometimes add strength to a narrative. Hemingway's genre of writing was short, terse, masculine and journalistic. But it
ernesthemingwayafternoondefinition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Iceberg Principle
conveyeMd anmwoirteh andiarxeec-t-拿e着mo板tio斧n,的si人nc(eri简ty,练r文eal风ism) and
naturalism than any other writer.
简洁直白的文字塑造了形象,白描式的形象包含 了丰富的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
海明威《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作品:
• 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长篇小说) • 1929年《永别了,武器》(长篇小说) •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长篇小说) • 1952年《老人与海》 (中篇小说)
代表作品
海明威的创作特征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 主题。
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海明威
硬汉 海明威
硬汉海明威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 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 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所 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 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 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 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面对严酷的悲剧 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 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 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冰山”原则:
1.“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 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 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 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 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 露在水面上。”
2.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 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 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故事梗概:
主角是一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 叫马诺林的小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84天都 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 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 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 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仍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 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 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 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栓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 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 剩下一支折断的船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 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 骨架。他回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 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d 摘要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它是海明威创作并在他还 在世时出版的最后一部主要的虚构作品。在书中海明威描述了一个老人岀海捕鱼全部过程的 故事。无论是从语言结构、叙事技巧还是象征手法角度来看,《老人与海》将文学的可感性 与思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犹如一座冰山,有实有虚有藏有露,让读者去感受并发掘其内在 的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老人与海》的语言结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三个方而的研究, 对海明威所倡导的“冰山原则”进行探讨,挖掘书中深藏的意蕴。
关键词:《老人与海》,圣地亚哥,冰山原则
Abstrac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Ernest Hemingway in 1951 in Cuba v/rote a medium-length novel, it is Emest Hemingv/ay to create and v/hen he v/as alive the last part of the main published fiction. In book description Hemingway in a old man fishing all the story of the process・ Whether from the language structure, narrative skills or symbolism Angl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of literature can be emotionally and will be thoughtful combined skillfully, like an iceberg, have actual empty houses the dev/, let the reader to experience and explore the inner meaning・
Key word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ceberg Principle, San dagoIII 目录 (一) ................................................................ 平实的语言带深厚意蕴 ....................................................... IV
(二) ................................................................ 结构凝练,能省即省 ......................................................... V
、叙事技巧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 VIII (一) ..................................................... 孩子的象征意义 VIII
(二) ................................................. 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 VIII
(三) ..................................................... 狮子的象征意义 IX
结论 ....................................................... X
一、语言、结构i 练直白却富有深蕴 VII III 参考文献: ................................................. XI 致谢 ...................................................... XII 绪论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尤 其以精湛的叙事艺术见长。海明威在写作中所提倡的“冰山原则”和“客观叙事” 等创作思想赋予了他的小说简洁明快而乂意味深长的艺术特质,使得他的写作创 立了一种简洁有力的叙述风格,对后世的英美作家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死在午后》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 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 面上。”①其后,乂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死 在午后》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 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 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写出来似的。”②显而易见,海明威主张的是水 面下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冰山原则”在海明威的小说《老人 与海》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三个 方面。
一、语言、结构简练直白却富有深蕴 (一)平实的语言带深厚意蕴 《老人与海》中人物少得不能再少,除了一个孩子,就是老渔夫桑地亚哥一 个,情节主要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的搏斗,既单纯乂集 中。《老人与海》开篇就写到:“他是一个独自驾着渔船在墨西哥湾暖流上捕鱼的 老人,他到那儿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③语言简洁朴实,一 笔就触及主人公这个失败的英雄,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了最复杂的意义:老渔夫 的孤独,他的窘迫境遇,却仍然有着坚强的意志。海明威曾经对这篇小说进行了 两口多次的校阅,他在谈创作《老人与海》时曾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 一部长篇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 育和养育儿女过程全部写进去。”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凡是那个渔村听来的故事 我都避而不谈”正是这些见闻构成了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他砍伐了所有的冗
① 海明威:《死在午后》,金绍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14贞 ② 海明威:《死在午后庆金绍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127页
③ 海明威:《老人与海》,肖舒芸(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页 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使文章不落俗套。全文只是通过老人和孩子两 个人物将海明威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来。主人公性格单一鲜明,那是一 种无论在怎么样地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 勇抗争的人物。小说的语言简短、准确而生动,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 鲜明的对话,少用过多的形容词和华丽的词藻。例如: “鲨鱼的袭击并非意外。 大鱼的血液犹如黑色暗沉的云团往水里沉,扩散开了一英里深,它就是嗅到了这 股气味才直冲过来的。它速度极快,不顾一切地往水里冲,划破了海面的平静, 暴露在阳光下。”①这一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迅速, 情势的紧迫却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小说中,海明威把事件描写的相当客观,冷静,没有多一分的辞藻去修饰, 加工。用有限的文字,表达了内容丰富的故事,可谓之“言犹尽而意无穷”让人 读完以后努力地追求,理解,咀嚼。《老人与海》的魅力就是用极度简洁朴实的 口描手法,描写鲜活的场面,平淡中感到的是新奇。如“陆地上面的云朵现在像 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空中,海岸成了一条漫长翠绿的线条,背后是一丛淡青色 的小山,现在,海水是深蓝色的了,深得儿乎发紫。”②这段描写没有华丽的词 藻,着墨不多,像中国的山水画,恬淡而深远,写出海的壮丽景色,给人以美感; 海明威在写作方面有准则:“要用短句、要有明快的风格、要用动作词写。删去 不必要的形容词,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用两个字”。在语言上他尽可能客观冷 静地去叙述,用有限的文字去表达丰富的内容,让读者透过纸面去感受、咀嚼, 这也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口的。如,写老人的眼睛"这双眼湛蓝如海水,充 满欢愉,闪烁着永不言败的自信神采”③,简单的儿个字就写出老人天真正直 的性格,也写出了一个渔夫朴实的特点。在描写马林鱼时,写鱼的嘴“它的嘴有 棒球棍那么长,像利剑一般尖利。”④让人直观的感受到这一只马林鱼真的大的 有别于人们通常见到的马林鱼,结合书中之前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讨论棒球新闻 的兴奋,让人很容易感受到老人对棒球这项运动的喜爱。海明威这种严谨简练的 文体,普实、生动的生活语言,寓繁于简的表达,体现了他的冰山原则。为了使 作品的画面感取得准确、生动的效果,海明威还对文学语言进行了大胆革新。文 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语言这一要素,作品就无从谈起了。海明威描写的事物本 身总是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的语言朴素无华、准确生动、简单明了、通俗 易懂,甚至小孩都能一tl 了然,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大道理。例如:“我想也许我
① 海明威:《老人与海》,肖舒芸(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67贞 ② 海明威:《老人与海》,肖舒芸(译),安徴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0页 ③ 海明威:《老人与海》,肖舒芸(译),安徴教育岀版社,2011年,第1贞 ④ 海明威:《老人与海》,肖舒芸(译),安徴教育岀版社,2011年,第38页 也能借到,但我总是克制着不去借钱。第一次是借钱,第二次就得要饭了。”① 体现了老人即使生活困窘,但自己的坚持是不变的;“为什么老年人总起得那么 早?是想要度过更长的一天吗? ”②老人看似只是闲聊,但问句中能感受到对生 命短暂的感慨,想要抓住生命剩余的分分秒秒。
(-)结构凝练,能省即省 在文本的结构上,《老人与海》以''老人八十四天没捕到鱼,再次出海一一捕 到大马林鱼一一与来袭的鲨鱼斗争--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一-只拖了一副鱼的骨架 回到陆地-一老人极度疲惫”为表层结构,在地域上是从陆地到大海再回到陆地 的过程;老人也是由从与小孩在一起,到离开小孩独自出海,多次提到“但愿孩 子在就好了”到最后“小孩守着他”,如果说小孩的出现是老人的情感回归的愿 望,那么,在文本结构的安排上更体现了作者对“回归”的独钟。如:“要是能 给鱼喂点什么就好了,他想。它是我的兄弟啊。但我必须杀死它,而且得保持这 份体力才能杀死它。”③。海明威在他晚年撰写的回忆录《流动宴会》中说:“按 照我的新理论,你可以省略任何东西,只要你了解他们。省略的部分会增强小说 的力量”④。简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点,并使整个作品显得气势磅礴。海明 威把渔村的故事避而不谈,大海上的许多见闻省略不写,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家庭 背景,社会交往,出海动因概撇开,一统淡化,只留下了单纯到极点的线-一老 人的一次海上经历,从失败到失败。把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那老人在海洋深处的 那场搏斗,涵蓄了他毕生思索的精髄,没有花花绿绿的比喻,极简、极淡、极少, 化出了极富、极浓、极多的思想境界,锤炼成只有2万6千余字的书。就如构建 了一座巨大的冰山,八分之七沉入了海底,看不见它,却可以通过想象去挖掘它 所蕴藏的雄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