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之冰山理论

合集下载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电报体风格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

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12.14阅读材料海明威“冰山理论”

12.14阅读材料海明威“冰山理论”

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就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海明威通过留白给作品无尽可能,也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本文以小事喻人生宏大课题的方式外,“冰山原则”也常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反映重大事件,而非长篇巨制。

作品的深意虽不在文字之内,但字里行间读者却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激起读者的探索欲望和思考,也是作者的追求。

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

你可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

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

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

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

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

但他稳住了。

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对尼克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是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边滑。

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

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

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海明威冰山原理

海明威冰山原理

海明威冰山原理
海明威冰山原理,又称为“冰山理论”,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

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就像冰山一样,只有一小部分露在水面上,更多的内容都隐藏在水下,读者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发掘其中的深层意义。

在海明威看来,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潜在的意义和隐喻,而不是表面上的文字和故事情节。

他强调作品中的细节和对话应该是冰山的一角,而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则是隐藏在水下的部分。

这种“冰山原理”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艺术形式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在文学创作中,海明威冰山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作家创造更加深刻和有内涵的作品。

通过留白和暗示,作品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作家可以通过精心设置的细节和对话,暗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中的深层内涵。

除了文学创作,海明威冰山原理也可以启发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事物。

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的现象和表达,却忽略了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

通过运用冰山原理,我们可以学会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发现事物背后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海明威冰山原理提醒我们,事物的真正意义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观察才能发现。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可以通过留白和暗示,创造更加丰富和有内涵的作品;在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冰山原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这一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也可以启发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世界。

海明威 心理学

海明威 心理学

海明威心理学
海明威心理学上的“冰山理论”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飘在海面之上的一小部分,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得更深,不为人所见,恰如海面之下的冰山。

海明威的心理学理论受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和思想是复杂的,如同冰山一样,显露在表面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则隐藏在水下。

因此,他主张通过深入的探索和分析,揭示出人的内在本质和隐藏的情感。

海明威的心理学思想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强调人物的内在矛盾和斗争。

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就体现了这种心理学思想,主人公圣地亚哥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指的是: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山体。

海明威以此比喻写作: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

如果作家能够处理好这一点,读者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

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

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冰山理论讲解

冰山理论讲解

冰山理论百科名片冰山理论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

何谓“冰山理论”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目录冰山理论文学与冰山理论冰山风格的结构1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形成原因早年的锻炼经历有一定的影响1其他作家、艺术家的影响1时代的影响1独特的审美趣味1心理的焦虑海明威的冰山风格物流冰山理论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展开编辑本段冰山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见图。

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编辑本段文学与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海明威冰山理论高考题

海明威冰山理论高考题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6分)【答案】
9.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

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

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去年高考考“冰山”理论,这些小说知识要点你必须掌握!

去年高考考“冰山”理论,这些小说知识要点你必须掌握!

去年高考考“冰山”理论,这些小说知识要点你必须掌握!(一)海明威“冰山”理论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冰山理论”。

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他认为,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联接与弥补。

因此,“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参考2020年全国一卷小说阅读题(山东高考二轮复习26页)(二)“延迟”手法。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018年3月3日十四校联考:情无赝周海亮四二年逃荒,爷爷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壶。

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来,壶仍然躺在自家院子里,染满尘埃。

擦了擦,釉黑,斑蓝;敲了敲,音色沉美。

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时间越久,越有感情。

可是现在父亲病了,很严重。

他需要一笔钱。

唐钧就想到了执壶。

与妻子商量,妻子说,卖掉执壶,等于要了爸的命。

唐钧说,也许卖掉执壶,能救爸的命。

妻子说,你能保证不让爸知道?唐钧说,不告诉他就行。

妻子说,你以为你能瞒过去?唐钧长叹一声,说,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唐钧找到朋友,说他有意出手那把执壶。

朋友听了,眼珠子当时就直了。

朋友也许比父亲更喜欢那把壶。

朋友是小城有名的收藏家,他知道一把品相极佳的执壶的价值。

几年前他曾有意买下这把壶,却被唐钧的父亲骂了一顿。

真打算出?朋友问。

真打算。

唐钧说。

老爷子同意了?同意了。

拿来!价钱好商量。

壶就卖了。

唐钧查过很多资料,价钱绝对是对得起这把壶的价钱。

现在父亲住进医院,他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熬过来。

熬过来,他欠着朋友一份情;万一熬不过来,他想用这笔钱带父亲到处转转。

之前,父亲一直想去一趟西藏。

可是父亲突然很想看看那把执壶。

你哪儿来这么多钱?父亲问他。

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海明威之冰山理论
摘要:在很多领域人们都会提到冰山理论。

海明威提出的文学领域的冰山理论,是写作方面一种独到的见解,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理论含义现实意义《午后之死》《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
正文
简述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

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这是心理学上的冰山理论。

在文学领域,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在书中说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
者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作者省略的地方,就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了。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八分之一是作者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是读者也能感觉到。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两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简约的艺术。

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

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

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

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

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
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

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

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

”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

他指出开始许多评论家把海明威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等同起来,以为这是一种含蓄手法的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个大的失误。

传统的省略方法很类似于删节号的作用,它省略的是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

马原以《永别了武器》中曾被海明威改写了三十九遍(在另一处海明威又说是四十遍)的结尾为例:
我往房门走去。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

”一个护士说。

“不,我可以的。

”我说。

“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

”我说。

“那位也出去。


“在此之前作者没告诉我们房间里有几位护士,这段文字也没交代,可是我们马上知道了这间停着‘我’情人(卡萨玲)尸体的房子里有两位护士。

‘我’的对话没有丝毫失态之处,可是我们也从这段文字里知道了‘我’的失常变态。

”“这些语调上的变化其实在上边文本中全无提示,作者也没有用叙述的方式告诉我们关于主人公‘我’的任何情绪变化,然而我们都知道了。

作者利用了人所共有的感知方式及其规律,他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不说大家也会知道这个道理,他就不说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结果大家还是都知道了。

这样做除了因省略掉一些东西而缩短了篇幅外,由这种省略还产生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的审美方法,以作用于(阅读)对象心理为根本目标的方法。


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

而以往的小说家如果是现实主义者就把什么都告诉你,喋喋不休,不厌其烦,不留空白;如果是浪漫主义者就拼命调动读者的情绪,拼命煽情。

海明威也在调动,他调动的则象马原所说,是经验。

这肯定是一种新的小说美学。

怎样深入阐发它的美学层次的内容还需要继续思考。

但我们起码可以说,这种“经验省略”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
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问题,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问题,从中有可能生成一种小说的情境美学。

冰山理论的意义
文字的意义要远远胜出于字面的表层意义。

人们看到的只是它的十分之一,而水面下的十分之九则是真正伟大的部分。

冰山理论的意义在于,让作者深入浅出的表达非凡思想,这要求作者有“功夫在诗外”的才情与功底,即便是讲述最平凡普通的故事,也能让读者感受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以老人与海为例!
老人与海的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渔夫了从某些方面讲他甚至是一个糟糕的渔夫因为故事一开始他就已经一连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
但是就是这个平凡的老者,独自出海,勇敢地与一条比他的小船还要大的鱼周旋之后再筋疲力竭之时还要面对无数条鲨鱼的掠夺!海明威是条硬汉,他笔下的人物更是硬汉!桑地亚哥普通的渔民但是你从海明威的字里行间的描述中明显的看到一条硬汉的铮铮铁骨!!
全书没有太多的描写你所看到的无非就是大段大段老渔夫聊以自慰的自言自语但是你从这字字句句中都透出硬汉那咄咄逼人的勇气傲气!!
没有直接的描写没有直白的表达但是一条汉子就站在了你的面前
一本书就是一座冰山!
八分之一的语言在表面八分之七的坚强在水下!
参考文献:《小说》马原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贝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