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ight”的翻译看严复的译名思想

合集下载

从“信达雅”看严复的翻译思想

从“信达雅”看严复的翻译思想

所在学期2013-2014第1学期授课教师杨洁《中西翻译简史》课程论文从“信、达、雅”看严复的翻译思想姓名: 童唯年级: 2011级班级: 10班学号: 20110512106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 年12 月21 日从“信、达、雅”看严复的翻译思想摘要:“信、达、雅”是严复译书的三条标准,也是翻译的三件难事,“信”是第一位的,只有做到了“信”,才能谈“达”,做到了“信与达”,才能追求“雅”。

这三条理论是中国翻译理论的起点,在中国近代翻译理论中占据的主流地位。

关键词:翻译思想,信,达,雅1.引言提到严复这个人,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他所翻译著作的《天演论》以及进化论的思想。

其实除了《天演论》这部著作,他还翻译了很多作品,比如《原富》、《群己权界论》等。

他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天演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天演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其中,他翻译书籍时遵循了三字标准——“信、达、雅”。

现在,我就以他的三条标准来分析他的翻译思想。

2. 严复的“信、达、雅”三条标准我认为严复在翻译中所遵循的“信、达、雅”三条标准,为中国的翻译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严复在《译〈天演论〉·例言》里就说过:“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有三件很难的事情,就是“信、达、雅”。

首先要做到“信”就已经非常难了,没有“信”也就不可能做到“达”,做到了“信和达”,才能去追求“雅”这个标准。

那么对于这三条标准,严复是怎么做到的呢?2.1.严复翻译思想中的“信”“信”在三字标准中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意思是是没有背离原文,准确地翻译出文章的意思,不去歪曲事实和漏掉其中的意思,当然也不能随意去增减文章的内容。

浅析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

浅析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

浅析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摘要】严复的译作为二十世纪初的西学传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贡献巨大。

笔者认为,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严选译本原著、译前准备充分、对译名和术语的运用要求严格,和开创性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这些都为后辈译者树立了楷模和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严复西学翻译信达雅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通过翻译西学名著, 为国人介绍了西洋近世的先进思想,影响深远。

同时,他在翻译上面的实践,和他通过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翻译理论,更是令人钦佩。

首先,严复选取译本原著,非常慎重和注重其社会功用。

按理说, 身为海军人才的他应该去翻译一些介绍造船制炮之类的技艺方面的书籍,但他却选择了去翻译介绍西方学术思想方面的著作。

这表现出了严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急迫的救世心态。

因为在他看来,当时中国的落后挨打,并不在于工兵器械上,而在于学术思想和政治体制上。

因此,他所选取的译本原著,基本上都是有助于救亡济世的目的的。

同时,他还注意有计划、有次序地推出相关的译作,以达到他报国效命的目的。

在用《天演论》唤醒了国人后,他又翻译出正合中国当时所需的《原富》,接着是探讨社会人权、政治体制方面的《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和《法意》等,大致都是按自己的既定计划来完成的。

翻译工作是艰苦的,严复却能够忍受书斋的寂寞和病痛的煎熬,去翻译一些能匡时济世的经典著作,而不是急功近利或者为了追赶时髦去翻译一些投合普通小市民庸俗口味的文学作品,确实难能可贵。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后也从事过翻译实践活动,但用他本人的话说,自己是“务广而荒”。

梁曾经回忆说:壬寅、癸卯间,译述之业特盛,定期出版之杂志不下数十种。

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数家。

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

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而社会亦欢迎之……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胥黎《天演论》,斯密亚丹《原富》,穆勒约翰《名学》、《群己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数种,皆名著也。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
make strenuous efforts because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well.
Version two: This mastery of acupunctur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Cheng Zhaowei,2007:115 )
Interrelation betwee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Apparently: indeependly, different In fact : not seperated standards
Yan Fu: convert the content of the source text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spirit and the styl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in an adequate way. Reach a comparatively large audience.
Yan greatly modified Huxley’s original essays to advocate social Darwinism in China. He believes that the principle of evolution applies to both the natural and human world. To Yan, human,just as other organisms, is subject to the law of natural selection. So for a nationality to survive, it must positively adapt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o keep progressing.

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天演论》译本为例

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天演论》译本为例

2019年4月第35卷第4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Apr.2019Vol.35No.4*四川省英语写作大数据成都理工大学协同研究中心资助刘青青/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阎黎明/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成都614000)。

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天演论》译本为例刘青青,阎黎明摘要: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提出了“达旨”翻译,并在译本中采用“词语颠倒增减”“以中国古书故事代之”“略为解释”“列为后案”等翻译手段,充分地体现其翻译思想,即重视对西方先进科学思想的学习、强烈的爱国主张、强调表达原文精神。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达旨”翻译;翻译思想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9)04-0047-04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

作为翻译家的严复,关注西方科学著作,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社会通诠》等名著。

《天演论》是严复最早的翻译作品,给当时混沌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及“自强保种”的重要性,也让更多民众行动起来改变中国当时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由此可见,《天演论》的确是一本成功的译作,这与严复采取的翻译手段——“达旨”翻译息息相关。

谈起“达旨”翻译,严复自己认为这种翻译方式“实非正法”,劝诫大家不要效仿他,但正是这种“非正法”的翻译方式才让《天演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那为什么其所谓不正确的翻译方式反而能取得成功呢?这是因为严复所采取的“达旨”翻译背后蕴含其独特的翻译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本文将分析研究“达旨”翻译的概念及其提出的背景,结合“达旨”翻译手段在《天演论》译本中的体现,更深入地了解严复的翻译思想。

一、“达旨”翻译概论及产生背景1896年,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

严复翻译思想讲解

严复翻译思想讲解
4.He became a respected scholar for his translations, and became politically active.
2019/6/6
1850 — 1900
•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 候官县盖山镇 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 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
•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 总办。
•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 校长;被安 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安徽师范学堂监督。
• 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 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严复避祸于天津。
•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
•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关于严复的评价:
严复于中学西学皆我国第一流人物 ———梁启超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文化 的启蒙思想家,十九世纪末传播西方政治 学说的理论家,传播西学的著名翻译家。
严复不赞成赫胥黎的“自然界没什么道德标准 ,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人类是高于 动物的,人性本善,能做到相亲相爱,不同 于自然竞争,所以社会伦理学不同于自然进 化论”。
(三)《天演论》的传播与影响: 1、它成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它成为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原动力
总之,严复为近代西学的传播,开启了一 代学风,影响了一代学人,为革命提供了理论 依据。
《中国教育译》 《支那教案论》 《欧战源起》
此时,其译作“更 为随便”。
严复译西方近代社会科学著作是与“旧学 ”作较量,抵制当时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陈词滥调,意在向国人证明学习“ 西学”不能只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船坚 炮利”,而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方法 和民主政治制度。

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

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

从《天演论》看严复的译名思想杨红【摘要】Yan-Fu's translation works Huxley's Evolution and Ethics (Tianyanlun)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riginsin modern China but also produces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circle of thought of modern society. This paper classified English and Chinese terms in Yan Fu's Tianyanlun and analyzed Yan Fu's viewpoints on translation terms expressed in Yiliyan (the Preface to the Translation of Huxley's Evolution and Ethics), which would help us to look deeper into his ideas on translation terms and evaluate objectively Yan Fu's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latter-day.%严复译作《天演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部译本对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天演论》的中西译名进行了统计分类,并解析了《译例言》中严复的译名观点,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严复的译名思想,客观评价严复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作用.【期刊名称】《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1)005【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严复;《天演论》;译名;《译例言》【作者】杨红【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引言晚清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变革的时期,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使得中国的爱国志士意识到强国不应只限于技术上的引入学习和政治上的改良变法,一批有识之士开始翻译引入西方学说,这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其中,严复的译著尤其是《天演论》成为中国社会近代生存竞争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内容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传播西学的第一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的目的,“雅”是翻译的语体选择。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严复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那是特属于他所处的时代的。

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翻译作品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On Y 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Abstract 】Yan Fu is the the first person in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is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 He thinks," the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 " faithfulness"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 expressiveness " i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Elegance is the ch oice of registers . Over 100 years , the three characters have being received with different views and judgements.Yan Fu's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a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is the period in which he lived. We therefor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 can b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give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Key words】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translation thoughts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是传播西学的第一人。

严复中英文简介

严复中英文简介

严复(1853——1921):triple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信(faithfulness):忠实准确达(expressiveness):通顺流畅雅(elegance):文字古雅Yan fu put forward this“three character guide”in his preface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Huxley`s book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天演论》译例言 1898)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尤不译也。

则达尚焉。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

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

实则精理微言。

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则为达易。

用近世利俗文字。

则求达雅。

往往抑义就词。

毫厘千里。

审择于斯二者之间。

夫固有所不得已。

岂钓奇哉。

……Translation has to do three difficult things:to be faithful,expressive,and elegant。

It is difficult enough to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and yet if a translation is not expressive,it is tantamount to having no translation.Hence expressiveness should be required too……The Book of Changes says that the first requisite of rhetoric is truthfulness. Confucius saysthat expressiveness is all that matters in langua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