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说课稿(鞠躬)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故在上一节课学生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后,在本节课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而是注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选择适应的课题,常识设计探究方案,熟悉探究方法并动手实践,从而提高环保意识,也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也对生物实验有初步了解,但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感性阶段,探究能力较弱,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与动手实践。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能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能认识酸雨的危害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重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合理设计探究方案,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五、教法学法

为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引导法和实验探究法去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则利用团队力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自我学习。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将提前准备以下实验材料,其中有一个点要注意,在准备绿豆种子是要提前随机抽小部分种子做种子萌发实验,以防因材料不合格而造成实验失败。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实验,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开展教学。

第一个环节:情境创设确认主题

在实验前我将会用一个小实验作为导入,教师会带上保护手套,将浓硫酸滴在石头上,让学生去观察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在这里因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这个环节仅由老师来亲自演示。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从视觉上冲击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酸性物质有腐蚀性有初步的感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紧接着引出雨水pH<5.6的称为酸雨,它具有酸性,那它是否也会具有腐蚀性和破坏力吗?那下面我们做个试验验证一下,即确定主题: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个酸雨用双引号是表明不是真用酸雨进行试验,硫酸又具有腐蚀性,故本实验采用食醋和清水模拟酸性条件。紧接着用“怎样设置试验”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制作方案

在让学生思考怎样设计方案时,会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做实验所需要的遵循原则。本环节是用问题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是学习的主导者。

明确设计实验所要遵循的原则后,则开始设计实验,因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弱,故我采用导学案进行引导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既锻炼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从而突破重点。

在学生设计方案时,我会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思考,如如何避免其他实验因素(如光、温度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学会控制实验变量,从而突破难点。

因实验具有持续性,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故在设计方案时,我会引导学生制作类似以上的记录统计表,让学生能如实记录实验现象,为分析结果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准备材料完成初探

设计好方案后学生就开始动手做实验。

第一步:配制“酸雨”。很多老师会因学生还没掌握配制溶液的方法,会提前配置好溶液,但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动手配制溶液,我会教他们用以下方法配制,在保证总溶液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协调食醋和清水的比例进行配制溶液后再测pH值。

配制好溶液后,学生就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这个环节是将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用实践解决疑惑。

第四环节成果展示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展示。

实验结束后后,我将提出以下课后探究。特别是第4点,在生活中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减缓酸雨的形成?这是让学生感悟,在了解酸雨的危害后,能将实验结果延续,提高意识,用行动做到像习总书记说的“想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生态环境”,升华情感目标。

七、板书设计

下面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指正,谢谢!(鞠躬)

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I _ 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场地:窗台 4.环境温度:25C左右。 三.实验过程: 1.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准备材料 2014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2014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 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 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

宣科传统的教法,紧密地联系生活,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次探究是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适宜的课题,尝试设计探究方案,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我确定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主题。由于八年级学生没有学过化学,对PH值和酸雨的知识不太了解,所以需老师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中使用酸性溶液有一定的危险性,可用食用白醋作为实验材料,另外绿豆也是身边常见材料,因此可将本次探究化难为易,本次探究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对生物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加上平时物理学科中也渗透了实验设置方法、原则等,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因此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加引导来进行,通过引导掌握探究的原则、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中领悟探究的要点,得出结论,增强兴趣。 【教学条件分析】: 我们学校属于新建学校,学校场地大,环境优美,实验室配备的器材较多,加上绿豆、食醋、PH试纸等材料都比较常见,易准备,所以此次实验开展起来困难不大,加上最近几年全国各城市雾霾天气较多,危害较大,让学生通过“酸雨”探究实验亲自体验并感受一下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我想应该比单纯讲解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理解探究实验原则,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本次探究方案, 2、解决策略:

生物小论文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张隆基

生物小论文探究种子的萌 发条件张隆基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张隆基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利用生物知识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家里的阳台上种下一颗蔷薇花的种子。我为了让种子快些发芽,每天都给它浇了很多水。可是一段日子过后,那种子依然没有任何动静。起先我还有耐心等待,但渐渐的,我开始沉不住气了。这时间也太长了点吧!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将种子挖了出来,发现种子变黑,有点烂的样子。我感到很纳闷,种子明明是好的,为什么没有发芽呢? 于是,我决定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找到答案。 挖出种子的第二天,我制定了一个实验计划:把买来的九颗发育完全且完好无损的蔷薇种子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标上记号。我觉得蔷薇种子不发芽的原因并不是温度、空气和种子本身的问题,因为阳台温度挺适宜的,而我又没将种子深埋也有松土,应该不缺空气,且我那种子也发育完全、完好无损、度过休眠期且在其寿限之内。那么,原因很可能就是水的多少了。于是,我将实验变量设置为水。做完这一切,我便开始做实验。 我将甲、乙、丙三组种子分别种在阳台的三个花盆里,三组种子埋在相同的深度。然后,我每天不给甲组的种子浇水,给乙组浇的一些水,给丙组浇很多水,跟我以前种的时候一样多。就这样,一段日子过后,我发现乙组的种子发芽了,其它两组都没有萌发。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种子发芽与水的多少有关。这时,我记起了生物书中说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那这“适量的水到底有什么要求呢?于是,我开始观察有浇水的乙丙两组。这时,我想到了种子需要充足的空气,乙组的看起来应该符合这个条件。而丙组的水那么多,将土壤都淹没了,土壤中的种子又不是鱼,又怎么能在水中得到空气呢?想到这,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丙组看起来是水分太多了,实质上是缺乏空气。所以,我将乙丙两组设置为对照实验,重新实验,乙组浇的水刚好将土壤弄得湿润,种子有充足的空气,而丙组的水却多的溢出花盆,种子被浸没水中,缺乏空气。结果乙种子萌发了,而丙种子没有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通过这个实验我终于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指导: 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北京六必居白醋用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8.得出结论。 9.小结和反思: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你有哪些需要总结和反思的。 10.提出新问题:做完这个探究实验,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请把问题写下来,然后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设计新的探究方案,继续探究。 11.最后写实验报告交给老师。(要求开学就交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并要求配有你做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图片资料)。 如果有条件,最好探究不同等级的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 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的方法步骤: 1、; 2、; 3、; 4、; 。。。。。。。 实验结果:(填入上述表格或你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数据的统计整理,作出柱状统计图。 实验结果的分析:, 。 得出结论:。 小结和反思:, 。 提出新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五年级科技实践活动 ——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西屯中小崔红梅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种子。 2.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究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开发学生探索种子发芽的兴趣。 3.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有所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通过提问和解答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实验原理: 狭义上说,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还有多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土壤溶液澄清液,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各种种子(超市购买),豌豆种子及豌豆苗(不同时期),土壤,栽培容器等 四、开展分组对比实验 1.从课件中抽出对比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和操作细节。 2.让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进行规范的对比实验活动。全班分成了8人的4组,7人的1组,共5个小组。 3.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表格的填写,以及组织各组员分工合作完成。 五、实验过程: 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一) 试验步骤: 1.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黄豆、绿豆植物的种子,进 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2.种子进行实验前,均置于水(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 小时进行催芽 3.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 弱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 实验来证明

在丙组的环境中(60℃左右 ) 萌发啦!中间那个种子 在甲组环境中(25℃左右) 乙组 没有 有 4℃ 有 有 4℃ 有 没有 4℃ 丙组 没有 有 60℃ 有 有 60℃ 有 没有 60℃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学设计 精品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3、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探究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2、探究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预习教材。 教师:1、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 2、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3、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CAI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五年级科技实践活动 ——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西屯中小崔红梅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种子。 2.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究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开发学生探索种子发芽的兴趣。 3.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有所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通过提问和解答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实验原理: 狭义上说,种子是和特有的繁殖体,它由经过传粉形成。一般由、和3部分组成,有的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还有多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土壤溶液澄清液,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各种种子(超市购买),豌豆种子及豌豆苗(不同时期),土壤,栽培容器等 四、开展分组对比实验 1.从课件中抽出对比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和操作细节。 2.让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进行规范的对比实验活动。全班分成了8人的4组,7人的1组,共5个小组。 3.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表格的填写,以及组织各组员分工合作完成。 五、实验过程: 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一) 试验步骤: 1.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黄豆、绿豆植物的种子,进行 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2.种子进行实验前,均置于水(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小 时进行催芽 3.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

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4.控制——条件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二)实验记录

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

报告主题: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班级:八(14)班 小组成员:傅煜、朱寅、陆书蒙、尹铭翰指导老师:鲁爽

摘要: 正值酷暑,许多清凉去暑的食品纷纷上市,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量该如何满足它呢?万一遭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产量一定会减少那么市面上食品价格一定会涨价。到底该如何满足需求量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那些方面的因素会影响绿豆的萌发及产量,在萌发过程中哪些是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种子的饱满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我们。 正文: 提出问题:哪些是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因素 建立假设:1、可能与香烟浸出液浓度有关 2、可能与水是否纯净有关 3、可能与播种的深度有关 4、可能与土壤酸碱强度有关 实验目的: 1、探究一定条件下,影响绿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因素 2、寻找问题的办法提高产量 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总结出对影响绿豆萌发的因素。首先我们们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设计实验,最后分析和总结实验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 1、材料:绿豆种子(约500颗)、水(例:经煮沸的水、纯净水、

肥皂水、淘米水等)、温湿度计、一次性透明塑料杯、真空袋、量筒。

实验步骤: 探究香烟浸出液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器材:30颗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一次性透 明塑料杯、5支和1支香烟配置的浸出液,水。 2、分别倒入水250ml水其中A烧杯浸入1支香烟,B烧杯浸 入5支香烟,C烧杯只加入清水 3、每天浇一次清水香烟浸出的液,并记下每天种子萌发颗粒 数。且每天接受光照 结果: 结论:1、根据试验一可知种子萌发数量随香烟浸出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就证明香烟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是有害的,经过调查香烟

酸雨专题复习之探究

酸雨专题复习之探究 发表时间:2015-02-09T14:06:41.9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月总第168期供稿作者:王宇[导读]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王宇四川省广元市青川中学校628100 当前,环境问题是世界一大热门话题。随着工业革命到来,世界工业快速发展,世界环境迅速恶化,酸雨就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因此,环境问题中,酸雨的问题也就自然成为综合科化学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学生对酸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一点介绍,并且对酸雨知识也只是被动地了解,解题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因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以《酸雨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在高三综合科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与酸雨有关的系统知识。 (2)通过这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能力、推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一切酸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4)了解各种与酸雨有关的常见现象的本质以及相关解决酸雨问题的方法和实用技术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图书馆)、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解题实践法。 三、研究过程 1.准备。与大家讨论,共同确定子课题:(1)酸雨具体含义;(2)酸雨的形成原理;(3)酸雨的危害;(4)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5)根据(1)(2)(4)知识点解答实际综合科化学的练习。 2.学生按子课题(1)、(2)、(4)分组行动。 3.集中交流与讨论。 4.由各组的组长总结归纳相应知识。 5.上课时给出具体练习题,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意见,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由大家讨论找出正确答案。 四、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学生分好子课题后,立即开展行动。(1)(2)(4)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需要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酸雨方面的资料,并且下载了大量的有关酸雨的含义、原理、形成等资料。(3)组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动手收集实验药品,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实验。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硝酸、混凝土、石头、活鱼、盆景、水、钢。 操作:1.用稀硫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2.用稀硝酸分别加入混凝土、石头、活鱼和水、盆景的叶与土、钢;3.把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后重复上述的实验。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酸雨的危害。 结论:酸雨之所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因为有以下危害:1.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直接造成危害;2.使土壤酸化、贫瘠化;3.危害植物、农作物和森林;4.对建筑材料和金属材料造成腐蚀;5.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面对大家已得到的结论,笔者马上给出练习: 1.谚语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雷雨是酸雨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如何减少酸雨? 3.火力发电厂为什么将“含硫煤与石灰石粉末混合”燃烧发电? 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总结的知识以及自己探究知识所得到经验,大多可以快速、准确的回答问题。 五、研究成果与收获 1.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学生系统的了解了酸雨的危害,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查阅,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具体含义、原理、如何防止酸雨的形成。 3.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1)(2)(4)三个子课题组的同学在上网查找资料时,收集到相关资料很多,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特别是(3)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证明酸雨的危害,他们需要设计好实验,动手做实验,从实验收集、处理信息,最终找出酸雨的具体危害。在学生认识酸雨以后,及时给出相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酸雨的知识和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来综合分析题目,从而自然地得出答案。 4.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仅有单科知识的教师对综合科化学的不适应性和网络对综合科教学的重要性和方便性,体会到这样教学的难控制性和课堂的随意性。 六、研究体会 通过这节研究性学习,学生从自己研究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知识,紧接着又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下课后,开始自己寻找新的课题、动手设计新的方案,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高三综合科化学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大大地提高。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赢得了学生的友谊。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中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增加老师的知识含量,培养老师的研究热情,提高老师的研究能力,从而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 场地:窗台 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 2014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2014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2014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2号杯没有动静。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生物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探究的设计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分析: 1.内容分析:本次探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们选择模拟不同浓度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探究基础,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有所欠缺,于是,通过此次实验“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实验室配有电子白板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所用食用白醋、小麦种子可统一购买。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的探究方案。 突破方法: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但运用还存在问题,学生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实施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突破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没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常识,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学生来说较困难。因此,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酸碱度(pH)和酸雨知识,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同学事先配制好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但不标明浓度,让学生使用pH试纸测定pH值,这样既降低了实验难度也减少了实验误差。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结果,教师并没有做简单的否定,而是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回顾各自实验的做法并查找原因。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基本能反思出自己小组实验失败的原因。 四、实验目标: 1.举例说出酸雨可能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2.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doc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 篇一: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a218970825.html, 小草范文网: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关于酸雨)学习报告 一、班级 高一实验一 二、小组成员 秦润轩,王琪松,孙浩,谢毅夫 三、内容摘要 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研究方式 上网查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雨);实地勘察 六、研究结果 概念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 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

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条件

课题小组研究活动报告论文 (一)课题名称: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实验人员:组长王欣雨组员杨雨、金美琳、潘雨琴、郭艳、石秀莹 (三)实验报告 探究一: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参与人员:杨雨,王欣雨) 材料:40颗绿豆,两个相同的容器,足量的水,毛巾。 操作:1.将绿豆分为等量的两份(各20颗)分别放置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编号1,2号。 2. 一号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二号用毛巾包裹遮挡光照。 3.保证两个容器除光照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4.观察并做相应记录。 观察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两份绿豆均发芽,但经过光照的绿豆发芽更快,且芽叶为绿色;无光照的发芽慢,芽叶为黄色。 探究二:水含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参与人员:石秀莹,王欣雨) 材料:60颗绿豆,三个相同的容器,足量的水。 操作:1. 将绿豆分为等量的三份(各20颗)分别放置三个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编号1,2,3号 2.一号施水保持适量水分含量,放置在阳台上静候;二号水过量(约超过绿豆3倍),放置在阳台上静候;三号无水,放置在阳台上静候。 3. 保证三个容器除水含量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4.观察并做相应记录。 观察结果:一号种子正常发芽且健康;二号种子发芽速度慢,且子叶为黄绿色,茎杆异常柔软;三号没有施水的绿豆处于原样并且因为阳光的原因有些干 枯。 探究三:精确水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参与人员:郭艳,王欣雨) 材料:60颗绿豆,三个相同的容器,足量的水。 操作:1. 将绿豆分为等量的三份(各20颗)分别放置三个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编号1,2,3号 2.一号施水保持适量水分含量,水的等高线约4mm(绿豆的1/2),放置在阳台上静候;二号水分含量适中,水的等高线约1.5mm(绿豆的1/4), 放置在阳台上静候;三号分含量适中,水的等高线约8mm(绿豆的高度), 放置在阳台上静候。 3. 保证三个容器除水位条件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4.观察并做相应记录。 观察结果:二号杯中和三号杯中仅有几粒发芽;而二号杯中全部发芽且健康。 探究四:氧气含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参与人员:潘雨琴,王欣雨) 材料:40颗绿豆,两个相同的容器,足量的水。 操作:1.将绿豆分为等量的两份(各20颗)分别放置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编号1,2号。 2.一号放置氧气充足的地方;二号用保鲜膜封住容器,并尽量排净容器内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姓名班级______ 成绩______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根首先发育成,同时,胚芽逐渐长成 和,胚轴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部分,种子里的或,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逐渐消失。就这样一植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诞生了。所以有人常说,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的条件:①内部:; ②外部:、、。 二.练兵场(每题2分) 1.新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胚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豌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豌豆幼苗的是( ) A.胚乳 B.胚 C.胚芽 D.子叶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子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4.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A.胚大,易萌发 B.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 C.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D.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5.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发芽 B.乙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6.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如甲图)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 上所结的种子是() 7.下列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损伤而失去生命力)能正常萌发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要选择饱满种子播种的主要原因是 () A.饱满的种子贮藏的水分多 B. 饱满的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多 C.饱满的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 强 D.饱满的种子抗病力强

绿豆种子发芽观察日记

绿豆种子发芽观察日记 篇一 绿豆不仅清凉解毒,而且美味无比。我从小就爱喝绿豆汤,爱吃绿豆芽,可绿豆究竟 是怎样生长的呢?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找来几颗绿豆,想一探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 探究经过: 2020年5月16日星期五多云转晴 我找来一个纸杯,把杯口剪去一半,然后将一张面巾纸折成块状放在杯中,一个舒适 的小屋就做成了。我把绿豆宝宝放在纸中间,并往纸上滴了几滴水,让绿豆宝宝不会感动 口渴。我期待着的我的绿豆宝宝能快点发芽。 2020年5月17日星期六晴 中午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黄豆宝宝们,我发现它们的外皮起了许多皱纹, 我心想:“我的黄豆宝宝怎么一下子苍老了这么多”。于是我找来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 妈妈说,是因为黄豆皮吸收了大量水分而胀大,可黄豆里面还很干燥的缘故。下午放学我 再看它们的时候,它们的皱纹消失了,又变回了“小宝宝”。我心想它们用了什么“返老 还童”的药,居然有这么大的功效?我又找来妈妈询问,妈妈说:“你自己想想吧”。我想 这是因为黄豆宝宝里面也喝足了水,才把他的皱纹撑开了吧。 早上一起床,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到绿豆前。哇塞,只见我的绿豆宝宝已经脱了一半它 的绿袍子,露出了它白白嫩嫩的小肚子,种子中间冒出了一条尖尖的小尾巴,我顿时高兴 地欢呼起来。据资料上说,绿豆种子发芽后需要泥土给它养分,我赶紧找出一个小花盆, 在楼下的花坛里舀了许多肥沃的土壤,把发芽的种子种进土里。,然后浇了一点水。我想:“绿豆宝宝有了泥土妈妈的精心呵护,应该会长得更加茁壮,更加健康吧!” 其实,这棵辣椒苗从隆老师家移植到我的窗台上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前一阵图个新鲜,看它每天都有在长,挺好玩的。这不,端午放假三天,也没人给它浇水,也没人给它开窗 透气,它居然照样很茁壮地又长高了一头。很是佩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于是,打算为它 写下观察日记。 2020年5月18日星期日晴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周围无边的黑,没想到夏天的夜 也会有这么深的时候。我加快脚步走进家里,家里仍旧是黑乎乎的一片,这我才意识到妈 妈仍旧没有回来。 今天已经是种植绿豆的第三天了。我发现绿豆芽和子叶已有点带紫色的了,我激动万分,科学老师曾经说过:当绿豆芽带紫色的时候就是即将长出新叶的兆头了!快快给我的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过程:: 教师:种子可以随时随地萌发吗?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 学生由此联想到: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然后由研究组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得出假设:如果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便能萌发。 教师:请同学设计探究实验(探究活动按照下面的说明进行)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 制定计划:设计对照实验(独立思考) 种子:大豆(20粒装)、玉米(实际是果实,20粒装)、绿豆(20粒装)、花生(20粒装)、板栗(实际是果实,20粒装)、……(以上均为晒干了的) 用具:矿泉水瓶(2个)、牛奶盒(2个)、加多宝瓶(2个)、酸奶瓶(2个)、“冰箱”(2个)、小玻璃瓶(2个),塑料杯(许多个),……适量的土壤、清水、遮光罩、卫生纸…… 制定和完善计划 我们组探究的实验变量

需要的材料用具 设计方案(对照实验)画简图或语言文字表述均可 学生实施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下次课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总结。老师综合,总结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水份 →

5、实验结论: 在研究小组、研究组交流讨论和班内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的实验结论。 6、归纳总结: 一个完整的对照实验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确定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预期→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六、反馈和调控: 1、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①.方案一的2号瓶里的个别种子在实验结束时仍 然不萌发;②.方案二的乙杯装置里的种子不能萌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来分析,寻找原因。 2、在方案二的探究实验教学中,如果一次性筷子的吸水力强,最上端种子与水面的种子相隔需5厘米以上,否则上端种子都将发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七、课外延伸: 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光照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一个外界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该假设是否成立。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学设计 东铁营一中崔颖2005年10月 一、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初一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种子的结构,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因为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本课要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但由于学生尝试自主与合作设计对照实验的经历较少,对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还缺乏认识,因此,如何巧妙地引导,使学生深入思考、相互讨论、共同合作,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难点。 二、教学设计理由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围绕这一中心,教师安排了学生个人设计方案、小组讨论方案、小组交流方案、小组再次设计新方案、小组再次交流方案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合作设计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达到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也给学生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本课先安排思维和操作技能要求较低的设计活动,如针对单一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后安排思维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如针对两个变量同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引导同学对书本实验方案的深入认识。 另外,“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课内外交织,活动内容多而不乱。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做好生物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强主动学习能力,希望通过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今后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理论依据: 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局部地区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酸雨不仅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还会伤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对人的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带领学生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积极主动加入环保行列,尽自己所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2.教学特色: 本次探究始终以激——探----悟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悟后改,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将理论的生物知识转化为一种动手技能。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本次实验探究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尝试探究,通过学中做,让学生亲自参与,最后进行反思领悟,悟出本次探究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找出改进措施。本次探究最大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掌握生物知识,改变了以往照本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桃花坪中学阳晓艳 各位评审领导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桃花坪中学的生物老师XXX,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该实验课题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中的模拟探究,位于书本第108-109页。 ?实验器材:培养皿,量筒,烧杯,滴管,PH试纸,白醋,清水,喷壶,卫生纸,豌豆种子等。 ?实验原理:采用白醋和清水配制不同酸度的溶液,PH试纸测定PH值,PH值<5.6即可模拟酸雨。 ?实验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情况下酸雨的形成过程,认识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性; 2.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理解对照实验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实验原则); 3.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五.实验教学内容: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 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形成过程:二氧化硫+水蒸气——酸雨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水,硫酸,硝酸,本实验采用的是醋酸来模拟酸雨的成分。 ?酸雨的危害——又称为空中死神 1.土壤的养分发生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 2.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3.污染水源,威胁人体健康; 4.危害植物的芽,叶,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本课题基于酸雨的危害进行模拟探究,通过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反应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教学过程: 1.选取饱满无破损大小接近的豌豆种子100粒,放入烧杯中,清水浸泡6个小时; 2.将白醋和清水按比例配制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用5个烧杯装好,测定PH值,做好标记,如表一: 1.将干净的培养皿铺上一层卫生纸,5个培养皿标号1,2,3,4,5,与烧杯的标号对应,每个培养皿各放入20粒种子,将每个浓度的溶液用量筒量5毫升装入5个规格一样的喷壶中,做好标记,喷壶中的溶液分别喷入与之对应的培养皿中,确保每个培养皿喷的量相等且适量,盖好培养皿,将5个培养皿同时放在25度的温度下培养。 4.每隔一天在相同的时间点统计种子的萌发数量,并喷洒适量且相等的溶液在对应的培养皿中(观察培养皿中水分情况判定喷洒的量可逐天递减),如此重复3天记录并统计结果。 图1(3天后种子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如表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