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水系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原则是什么

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原则是什么在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创造出与建筑相融合、满足人们需求、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空间。
那么,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原则究竟是什么呢?景观设计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
这意味着景观设计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建筑设计以及周边的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规划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建筑的风格、功能、规模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使景观与建筑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比如,如果建筑是现代简约风格,那么景观设计也应倾向于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如果建筑位于自然风景区,景观设计则应尽量融入周边的山水风光,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
功能性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景观设计不能仅仅追求美观,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
这包括提供足够的休闲空间、通行便利、停车设施等。
例如,在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中,要设置儿童游乐区、老人健身区、休闲步道等;在商业建筑周边,要考虑人流的集散和停留,设置广场、休息座椅等。
同时,功能性还体现在对气候的适应上,比如在炎热的地区要提供遮阳的设施,在寒冷的地区要考虑冬季的防风保暖。
生态性原则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可以通过选择本土植物、合理规划水系、营造多样化的生态栖息地等方式来实现。
本土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养护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护本地的生态平衡。
合理规划水系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减少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资源。
营造多样化的生态栖息地则能吸引各种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文化性原则能够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内涵。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景观设计应该充分挖掘和体现这些元素。
可以通过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传统的图案符号、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等方式,使景观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
比如在苏州的园林景观中,常常能看到粉墙黛瓦、曲径通幽的设计,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文化韵味;在西藏的建筑景观中,色彩鲜艳的经幡、独特的藏式建筑风格,展现了浓郁的藏族文化。
滨水景观设计教案.doc

(1)梁桥。跨水以梁即成梁桥,独木桥是最原始的梁桥,对园林中小河、溪流宽度不大的水面仍可使用。在水面宽度大但不深时也可建设桥墩形成多跨的梁桥,梁桥平坦便于行走与通车。
(2)拱桥。拱桥是人用石材建造大跨度工程的创造。在我国很早就有拱桥。拱桥的形式多样,有单拱、三拱到连续多拱。在功能上又很适合上面通行下面通航的要求。拱桥在园林中具有独特的造景效果。如北京的玉带桥、十七孔桥,它们造型复杂,结构精美,在水面上映出婀娜多姿的倒影。
(6)步石。又称汀步。步石是极富情趣的跨水小景,使人走在汀步上有脚下清流游鱼可数的近水亲切感。汀步最适合浅滩小溪,跨度不大的水面。
2.水面设桥
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的生活和交通带来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一、滨河绿地景观要素设计
(一)游步路
徒步行走是游览滨水景观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是亲近滨水景观的一个手段。多规划为流畅的自然曲线,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可考虑每隔一定路段设置平台或广场,供游人休息集散。
(二)驳岸
根据工程、景观等要求,驳岸首先满足防洪防涝的基本要求,其次满足水体生态环境本身的要求,最后满足城市与景观规划的要求。现在设计中尽量多采用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对滨水生态系统有着很多促进功能,对改善河流水质和河流生物过程起到重大作用。
生态沟渠工程设计方案

生态沟渠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环境污染的加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资源保护的问题,生态沟渠工程作为一种新型城市生态景观工程被广泛运用。
本项目拟设计一处生态沟渠,将其与周边的景观环境、城市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结合,达到节约用水、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
二、项目位置本项目拟选址于某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地处市区外围,周边环境地势平坦,属于城市水源涵养区。
三、工程设计内容1.生态沟渠布置生态沟渠应当布置在市区外围的水源涵养区,将其与周围绿地和水体进行联通,形成一个生态景观区。
在设计生态沟渠时,应充分考虑地形、水系、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保持地形自然变化,形成起伏有致的沟渠,同时将适宜的灌木和水生植物栽种在沟渠两侧,打造出一个自然生态的景观。
2.雨水收集系统在生态沟渠设计中,应考虑将周边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态沟渠相连,通过管道将雨水引入生态沟渠中,起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的作用。
同时在沟渠的入口处设置沉淀池,通过沉淀和过滤,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
3.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在生态沟渠中,应混合栽植一些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如蕨类、菖蒲、香蒲等,这些植物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等有较强的吸附和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净化水质。
同时在设计沟渠时,应保留一部分的泥沙,以提供水生植物的生长土壤。
在沟渠的出口处设置出水口,将净化后的水排入周边的水体中,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工程投资预算1.土地征用费:100万元2.土地平整与场地布置:50万元3.生态沟渠建设:200万元4.雨水收集系统建设:100万元5.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设施建设:100万元总投资:550万元五、工程施工周期根据以上的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初步估算该生态沟渠工程的施工周期为1年。
六、工程效益分析1.水资源保护:生态沟渠的设计建设将有效地集雨收集和净化雨水,保护水资源,改善周边生态环境;2.节约用水:生态沟渠中充分利用植物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可以降低城市雨水排放,减少对地下水和水体的开采;3.生态景观:生态沟渠的设计将改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城市形象,也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4.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①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 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 度的综合性; ②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 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 ③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 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 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 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七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一、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生态规划
利用生态学理论而制定的符合生态学要求的 土地利用规划称为生态规划 目前,生态规划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自然 资源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方面。
2.景观规划 起源于园林设计和景观建筑 我们可将所有可能造成景观格局或组分发生 变化的规划设计活动都称为景观规划,如城镇建 设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风景园林规 划等都可纳入景观规划的范畴。
(2)内容:景观中的生态过程包括能流、物流、 信息流和物种流,这些过程引起物质、能量、信 息和物种在景观中的重新聚集和分散,形成新的 景观空间格局,最终表现在土地利用格局上。
4.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
(1)目的:全面了解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特征,并 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 (2)意义:景观生态图可以客观而概括地反映出规划区景观生 态类型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面积比例关系。其意义在于它能划 分出一些具体的空间单位,每一单位具有独特的非生物与生 物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独特的物流能流规律,独特的 结构和功能,针对每一个这样的空间单位,可以拟订自己的 一套措施系统,以求得在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获取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生态特性如降水土壤肥力旅游价值等从景观的独特性稀有性及破坏后恢复时间尺度独特性稀有性及破坏后恢复时间尺度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等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性生物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等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环境质量以及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环境质量以及与其相邻的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和相容性确定景与其相邻的景观类型的关系相斥性和相容性确定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
德国汉堡少女堤
设计理念
• 尽可能的开发少女堤的实际用途,满足 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保障行车、行人 和休闲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使得少女堤 既是交通枢纽又是休闲散步的聚会点。
滨水景观设计
关键词: • 大尺度座阶;
滨水景观设计
• 浪漫的林荫道;
一条临水的菩提林 荫大道: 3排行距13m,树 间距7.5m,高8m的 菩提树组成街道和 河岸之间新的林荫 大道。
⑦ 滨河林阴路的游步道与车行道之间应尽可能用绿化带隔离 开来, 以保证游人安静休息和安全。国外滨河路的绿化一 般布置得比较开阔, 以草坪为主, 乔木种得比较稀疏, 在开 阔的草地上点缀修剪成形的常绿树和花灌木。有的还把砌 筑的驳岸与花池结合起来, 种植花卉和灌木, 形式多样。
滨水绿地的活动
⒈ 水中的活动与景观
• 在水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计成两层平台,以 踏步联系。
• 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驳岸应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满足人 们的亲水感。
• 在具有天然坡岸的地方, 可以采用自然式布置游 步道和树木,凡未铺装的 地面都应种植灌木或铺 栽草皮。如有顽石布置 于岸边,更显自然。
• 在适于开展水上活动,可 以考虑相应的活动项目, 如游泳、划船、冲浪等, 使之成为滨河绿地中的 特殊景观,在夏天和节 假日会吸引大量游人。
●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 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 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 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 适当留出透视线,不宜完全封闭。道 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 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 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 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 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 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 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 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 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 浑然一体。
城市水系专项规划

要求后返回 自然环境 。 水工业应将给水和排水作为统一体 ,
以融 入高 新 技术 的 水质 处理 为 核心 内涵 ,从而 实现 资 源的
水系规划策 略
按照 城 市发 展总 体 目标 , 尊 重水 系 自然 条件 ,维 持 水 系 健康 ,采取科 学 、合理 的 、行之 有效 的水 系规 划 策略 , 正 确处 理 水系 保护 与综 合利 用 的关 系 ,体现 城 市规 划对 水 系 功能 的 引导和 控制 。 1 . 划定 水面 蓝线 ,增 加 平时 有水 的水 面面 积
设 的理 念 。该理 念 强调 以生 态系 统理 论 为指 导思 想 ,以接
近 生态 自然 、模 拟 自然 为建 设理 念 。
水 系建设相关理念
随着 城 市发 展对 城 市环 境 的要 求不 断提 高 ,水 环 境的 改善 日益受 到政 府 和社 会 的重 视 ,专 家学 者在 对城 市 水系 治理 的 研究 过程 中 提 出了一 些 新 的观 点 ,以下 选取 了 几个 具有 代 表性 的理 念进 行 介绍 。
市 人层毕 杰 环 揞 .提 抖 城 市 功 能 .侃 i #城 市 健 唐 . 调和百 T 辖 缱 的 始 羼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5 . 0 5 . 0 1 5
城 市水系专项规划
水系 专项 规 划是 对 城市 发展 重 点领 域 的系 统性 研 究 , 为 了加 强对 城 市水 系 的保护 与 管理 ,体 现 城市 对水 系 功能 A 9 g l 导 和控 制 ,实 现社 会 、环 境与 经济 并 重的 综合 效 益 。 本文 对 城市 水 系相 关理 念 进行 整理 介绍 ,提 出城 市水 系规 划策 略 ,介 绍 水系 的岸 线规 划 和水 系补 水 工程 措施 ,希望 对城 市 水系 规划 编制 有 所帮 助 。 把 退 化 的 生 态 系 统 恢 复 到 既 可 以 最 大 限 度地 为 人 类 所 利 用 ,又 保持 系统 的 必要 功能 并使 系统 达 到 自维持 的状 态 。 逐 步建 立 人 口 、资 源 、环境 与经 济社 会协 调 和可 持续 的动 态平 衡 。达 良俊 、 颜 京松 提 出了 “ 近 自然 型 ”城市 河 流水 系恢 复和 水景 观建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

与两个湿地系统相对应, 在水系设计中设计了两 套水循环系统。
(1)清河导流渠—北小河供水 在清河导流渠流经森林公园的地段, 关闭 2 号 闸、3 号闸、5 号闸及仰山大沟上的 4 号闸, 打开 6 号 闸、7 号闸, 即可以直接将清河导流渠的水导入森林公 园南侧的北小河, 向城市供水。 (2)清 河 导 流 渠 — 仰 山 大 沟 — 清 河 泄 洪 打开 4 号闸、6 号闸、7 号闸, 关闭 3 号闸、5 号闸, 即可将来自南侧城市的洪水沿清河导流渠向北排入
中国园林 15
图 2 主湖效果图
湿地作为在全园水系统中惟一具有净化水质功 能的水体系统, 在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循环系 统 中 有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土 壤 含 量 偏 大 的 潜 流 湿 地 系 统 主 要 用 来 进 行 再 生 水 的 第 一 次 净 化 。经 过 几 次 过 滤, 富有大量微生物与氮、磷、氨等化学元素的再生水 是 奥 林 匹 克 森 林 公 园 水 系 统 的 主 要 补 水 水 源 。潜 流 湿 地的作用就是过滤再生水中无法通过土壤的有害物 质, 并利用土壤中的某些物质与水中的部分化学元素 结合, 将那些有害元素从水中分离出来。湿地区域另 一组成部分表面流湿地的作用主要为通过曝气, 将再 生水中的氮、氨等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等气体化合, 成为大气中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从水中释放出来。在
建筑景观设计规范

建筑景观设计规范建筑景观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景观设计质量、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规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设计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就建筑景观设计规范的内容、要求以及如何应用进行论述。
一、建筑景观设计规范的内容及要求1. 总体规划要求建筑景观设计规范的总体规划要求包括城市定位、空间布局、绿地系统、水系系统、景观节点等方面。
具体要求是要根据城市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和谐美观的城市景观。
2. 景观形象要求景观形象要求是指建筑景观设计应该符合城市整体形象,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
要求景观设计自然、生态、绿色、独特,既有符合当代建筑的现代元素,也要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3. 植物配置要求植物配置要求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视觉效果和生态功能,并与建筑相互协调,形成合理的植物景观。
要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避免引入入侵物种,并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维护管理。
4. 材料选用要求景观设计中的材料选用要求涉及到园林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的选择。
要求材料与建筑和环境相适应,具有耐久性和环保性,能够满足建筑景观的需求并保证维护管理的便利性。
5. 设计细节要求建筑景观设计的细节要求包括景观构造、照明、配色、排水等方面。
要求细节设计考虑到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考虑到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二、建筑景观设计规范的应用建筑景观设计规范的应用不仅仅是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提高设计质量、保护环境的需要。
应用规范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要求,合理规划和安排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1. 提高设计质量建筑景观设计规范作为设计的参考依据,能够引导设计师遵循统一的设计原则和标准,从而提高设计质量。
规范要求设计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形象的塑造和功能需求的满足,使设计更具有美感和功能性。
2. 保护生态环境建筑景观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和材料,并合理规划绿地和水系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水系设计摘要: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
关键词:生态水系锡林河锡林浩特植物园锡林河是锡林浩特市唯一的地表径流,被誉为锡林郭勒草原的母亲河。
锡林浩特植物园正处在锡林河生态湿地风景旅游带上,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
锡林河老河道在植物园用地范围内已干涸,河道支离破碎,杂草丛生,在雨季为排洪沟。
锡林河下游连接城市主要水体——锡林湖,为一人工水系。
规划深入挖掘母亲河文化,利用场地内的老河道,重新组织山水格局,恢复母亲河的美丽和活力。
通过合理的规划措施首先使锡林河重现河流的形态,而后逐步形成一条生态水系。
规划采取引山入城,恢复河道的设计理念,使山体、水体有了有机的联系,使城市格局灵动而有活力。
以水系形成场地活力之源,规划多样的水系形式,如湖、湿地、季节性河流等。
水系近旁有利于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形成南北绿化廊道。
与城市水系统一规划,与待开发居住区景观水系和工业区用水结合考虑,保证水体动态循环。
规划动态水位留出生态设计的淹没区,这样的规划不仅考虑城市防洪泄洪问题,也有利于形成生态水系。
锡林浩特市北有敖包山,南有南山,锡林河老河道经过市区,城市视线开阔通透。
然而,敖包山和南山缺乏有机联系,锡林河老河道干涸,山之气韵没有连续,水之飘逸无从体验。
规划植物园是联系城市自然生态轴线的关键点,规划采取引山入城,恢复河道的设计理念,使山体、水体有了有机的联系,使城市格局灵动而有活力。
城市的主要三条轴线:自然生态轴、东部城区南北向的文化商业轴、以及东西向的历史宗教轴,形成了城市的总体格局。
规划的目的在于创造山、水、草原、城市一体的内蒙中部示范性生态园林城市。
一、项目概况1、城市概述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春季干旱多大风。
无霜期短,降雨量少。
年平均气温1.9℃,一月份平均气温-18.9℃,七月份平均气温20.8℃,极端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1℃,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化均较大。
年平均降水量281.5mm,年最大降水量481mm,主要集中在7~9月。
年平均蒸发量1770mm。
市内唯一的地表径流“锡林河”属内陆河流乌拉盖水系,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敖伦诺尔和呼和诺尔,河流总长度为268km,流域面积10542km2。
锡林河在锡林浩特市境内长度为120km,流域面积6263km2,多年平均流量为0.6m2/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63万平方米/年。
城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可概况为“七横、八纵、一带、三环、多园、绿网相连、森林围城”的带网状结构。
“七横、八纵”分别指城市东西七条主干道,南北八条主干道,构成的城市绿化景观廊道;“一带”指锡林河生态湿地风景旅游带;“三环”分别代表外环路、内环路以及城市中心环路绿化带;“多园”包括9个市级公园、8个区域性公园及4个标志性出入口公园。
植物园正处在锡林河生态湿地风景旅游带上,是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如图1-1所示)。
图1-1锡林浩特市绿地系统图2、现状水系分析植物园规划用地位于锡林浩特市西南,面积约为160公顷。
用地为长方形,用地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视线十分开阔,锡林河老河道贯穿其中。
东部为老城区,西部为城市新开发区,南端紧靠南山,北邻锡林湖公园。
是总体规划中城市生态轴线的重要部分,也是联系城区内部的重要景观廊道(如图1-2所示)。
规划地块内现存锡林河老河道已干涸,河道支离破碎,杂草丛生,在雨季为排洪沟。
由南向北,老河道约有1-2米高差。
低降雨量以及高蒸发量导致水量严重不足。
1-2 现状水系分析图二、生态水系规划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
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
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①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原则②历史文化延续和活力原则③场所认知和情感认同原则④因地制宜, 合理设计, 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⑤以人为本、参与共享原则⑥景观协调优化原则。
1、优化城市山水格局锡林浩特市北有敖包山,南有南山,锡林河老河道经过市区,城市视线开阔通透。
然而,敖包山和南山缺乏有机联系,锡林河老河道干涸,山之气韵没有连续,水之飘逸无从体验。
规划植物园是联系城市自然生态轴线的关键点,规划采取引山入城,恢复河道的设计理念,使山体、水体有了有机的联系,使城市格局灵动而有活力。
2、恢复母亲河活力锡林河是锡林郭勒草原的母亲河,她一直哺育两岸的人民。
著名的“锡林九曲”位于锡林浩特市东南13公里处,这里河面开阔,右岸坡陡,左岸坡缓,锡林河在此处河床摆动次数频繁,九曲回荡。
如诗如画的景色展现了锡林大草原的生动和活力。
规划深入挖掘母亲河文化,利用场地内的老河道,重新组织山水格局,恢复母亲河的美丽和活力。
3、水系规划设计植物园内锡林河河道是城市泄洪渠道的重要部分,因此水系规划设计既要满足防洪要求,又要兼顾景观。
(如图2-1所示)(1)防洪问题防洪设计采取“以自然为堤”,调整河道宽度和两侧地形,通过计算确定洪水可淹没区,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
根据锡林浩特市规划局提供数据,锡林浩特5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为166.4m3/s,水流速为 1.35m/s。
因此,河道可淹没区防洪断面需大于166.4/1.35=123.3m2,且河道纵坡坡度需大于0.001,设计河道水深为0.8-2米。
结合景观需要,设计可淹没区水深为2米,则可淹没区宽度至少应大于62米。
因此在河道两侧高差2米的区域留出可淹没区,区域内结合当地历史适当设计特色活动场地,不设置永久性建筑物及高大构筑物,雨洪来临时可暂时淹没。
河道两侧以自然地形为堤防,保护两侧城市道路,讲汛期洪水保留在下游人工湖内,作为景观用水。
(如图2-2,2-3所示)图2-2洪水走向示意图图2-3可淹没区平面图(2)水体景观形式结合区域气候特点,水系设计分为常水位期,丰水期和枯水期,并根据锡林浩特市气候特点,设计出形式丰富多样的水体。
丰水期和干旱期共同考虑,设计不同时期的不同水位,丰水期有湖面,河流,跌水,湿地等,干旱期形成浅滩,沼泽,山谷,溪流等水体形式。
同时设计变化的水位,在丰水期,常水位期,枯水期都形成不同特点的景观效果。
枯水期时南部锡林河道为小溪或河滩地,景观湖水体面积大幅减小,大部分为湿地。
特别干旱的时节可从东部、南部、西部补水,补水水源为城市南部水库。
(3)水质维护可用两种方式维护日常水质:①局部水循环在景观湖一侧设泵站,把湖水输送到另一端,设计喷泉、叠水等景观,增加水的曝气过程,而后湖水在湖底的自然坡度上流到泵站一侧,来回循环,增加水的流动性。
(如图2-4所示)②使用水体过滤技术在水体局部地段设滤水网,防止过多杂质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图2-4水体循环示意图(4)驳岸形式使用多种形式的驳岸设计,总体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有草坡毛石挡墙驳岸、湿地驳岸、石块驳岸等。
(如图2-5,2-6,2-7所示)图2-5草坡毛石挡墙驳岸图2-6块石驳岸图2-7湿地驳岸(5)桥梁设计园区有车行桥9个,步行桥6个,湿地栈道480米。
桥梁设计仍然以自然生态为理念,使用石材、木质等亲切宜人的材料。
三、水系工程做法1、驳岸由于南部锡林河设计为“九曲十八弯”的形式,迎水面在洪水来临时易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在河道的迎水面采用毛石浆砌挡墙的做法,并适当加宽转弯处的河道宽度,以避免洪水的冲刷对驳岸产生毁坏。
驳岸其他部分则采用草坡入水、块石堆砌等较为自然的形式。
另外,为减少洪水来临时对两岸土质及植物的冲刷影响,河道两侧尤其是迎水面附近,采用抛毛石的做法以巩固土壤,毛石内填种植土。
(如图3-1所示)图3-1抛毛石做法示意图2、河道2008年7月,锡林浩特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水,上游水库开闸泄洪,将正在施工过程中的锡林河道严重冲毁。
设计方、甲方及当地市政设计院紧急协商,鉴于锡林河道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洪措施,以防洪为主,景观效果为辅。
经过沟通,在锡林河上设置了4处“截水坝”,结合设计地形,将河道分为5部分,每部分高差0.5米,“截水坝”为毛石砌筑挡墙。
每经过一处“截水坝”,洪水势能减少一部分,这样势能逐级递减,有效的减轻了洪水的冲击能力,为下游景观的保持创造了条件。
(如图3-2所示)为确保景观效果,“截水坝”两侧种植大量芦苇,遮挡游人视线。
图3-2截水坝做法示意图3、种植由于河道两侧2米高差范围内不可有高大构筑物及大乔木,以防泄洪,因此河道两岸以灌木及草本植物为主。
沿岸大量种植芦苇,结合卵石滩,形成自然野趣的景观效果。
周围种植当地牧草,与九曲锡林河共同构成极具特色的草原风光。
结论构建绿色生态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郊野的河流水系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开放空间。
河道湖泊是水的载体,是城市环境的重要资源。
保护、治理、改造现有的河道,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发扩展新的河道水系,使水系的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日益彰显。
锡林浩特植物园已于2009年8月主体完工,为锡林浩特市的生态建设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市民创建出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王金凤等.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12[2] 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 水利学报,2003(8)[3] 日本土木学会,孙逸增,译.滨水景观设计[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4] 吕树文等.天津市大港区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北京:中国水利,2009.02作者简介:谷丽荣,女,1977年10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生态学硕士,工程师,项目经理;工作期间重点项目:1. 锡林浩特市植物园景观施工图设计项目负责人2. 海阳市东村河(湿地公园)下游两岸园林景观设计主要设计人员3. 河北滹沱河生态园景观施工图设计主要设计人员4. 葫芦岛市龙湾中央商务区景观施工图设计项目负责人5. 天津生态城清净湖湖岸景观施工图设计项目负责人6. 酒泉市北大河滨河公园景观施工图设计项目负责人7. 通辽辽河公园扩建工程景观施工图设计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