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 实现陕西追赶超越

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 实现陕西追赶超越
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 实现陕西追赶超越

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实现陕西追赶超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内陆沿边地区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党中央优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内陆沿边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从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功能分析,陕西外向型产业集群可分为生产制造、跨境物流、跨境贸易三大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以分工协作形式构成国际化产业链,进入全球分工体系。

外向型产业集群是构筑开放新高地的关键动能

外向型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集群”和“外向型”双重属性,不仅能以规模化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发展方式成为新的带头产业和支柱产业,而且能以面向国际市场的制造、物流、贸易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带动区域经济开放崛起,是构筑开放新高地的关键动能。

首先,外向型产业集群能够为构筑开放新高地提供实体经济支撑。“十二五”以来,陕西外向型经济一路攀升,衡量经济外向度重要指标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从7.9%提升到10.4%。但横向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也低

于西部12省区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构筑开放新高地,必然要求外向型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外向型产业集群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体,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成长壮大,将会夯实我省开放新高地的基础,使之构筑在坚实的实体经济之上。

其次,外向型产业集群能够为构筑开放新高地提供配置全球资源的强劲动能。“十二五”以来,陕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177.65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对外投资达到31亿美元,年均增长18.1%。但放在全国大盘上审视,陕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国总量的2.3%,对外投资仅占0.5%,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还比较弱,只有突破能力制约才能筑起开放新高地。在经济全球化愈益深入的形势下,外向型产业集群能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全球企业、技术、人才进入产业链条,形成“滚雪球”效应,同时牵动更大规模的产品、服务和投资在世界市场流动。推动陕西外向型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壮大,将会为构筑开放新高地提供强大支撑,将会大幅提升集聚、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

再次。外向型产业集群能够为构筑开放新高地植入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当今世界开放程度高的热点区域都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来自外向型产业集群。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之所以驰誉世界,就在于这里集聚了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半导体及电脑产业集群,“硅谷”成为新的

地理代名词。我国开放热点区域如深圳、义乌在世界上脱颖而出,也缘于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小商品产业集群崛起。陕西大力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将会把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转换植入开放新高地,使开放新高地在竞争中挺立在世界经济舞台。

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

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是我省构筑开放新高地的内

在要求,也是实现追赶超越的一个战略抓手。目前,随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我省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的环境越来越好。抓住机遇,前瞻布局,合力推动,努力使陕西外向型产业集群能够以跨越方式迈上新的大平台。

(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总体规划。目前,陕西外向型产业集群由省工信厅、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别管理,产业发展设想体现在各部门专业规划中,缺少涵盖各部门各行业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面向国际市场的生产制造、跨境物流、跨境贸易产业之间缺乏统筹与协作,难以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因此,建议省政府从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组织各方以系统思维研究制定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总体规划,明确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主要发展目标和方针、重点与配套措施,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外

向型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发展。

(二)做大做强面向国际市场的生产制造产业集群,为外向型产业集群整体崛起夯实根基。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外向型生产制造产业进入扩张期,会对跨境物流、跨境贸易产业产生旺盛需求,带动三者均衡发展。因此,陕西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需要首先做大做强生产制造产业集群。从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和趋势分析,生产制造产业集群在“十三五”期间会进入高速成长期,建议把全省出口依存度达到8%左右作为预期目标,争取2020年实现出口总量达到2500亿元左右,走在西部省区的前列。为此,应集中力量在三个环节上取得突破:

一是举全省之力在全球招商上取得突破,大量汇聚世界先进要素。国际性大企业拥有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与其合作能较快形成外向型产业投资增量和产品出口动能。“十二五”以来,与陕西经济体量接近的天津、江西、重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高出我省一倍以上,相应地产品出口总量也分别高出我省一倍乃至数倍。因此,陕西应把招商引资作为构筑开放新高地的“头号工程”,以全球?野谋划重大招商项目,运用引进“三星”的经验,组织专业班子跟踪研判世界500强和国际著名大企业的战略布局、投资意向、合作重点等,推出对接方案和举措,引进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规模上百亿美元的大项目,培育外向型生产制造产

业跨越发展的新动能,带动产品出口进入持续扩张期,使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棋局”全盘走活。

二是在装备制造等资本品出口上取得突破,把装备制造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出口优势。我国正处在从消费品出口向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并重转变的重要时期,推进装备制造等资本品出口成为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战略引擎。陕西装备制造业拥有较强实力,在《中国制造2025》聚焦的10个重点产业中,我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先进轨道交通、新材料等7个产业中拥有明显优势,产品性价比高,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已经兴起,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3万亿美元。陕西应乘势而上,面向国际市场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化水平,以海外承包工程为先导,大力推动装备制造等资本品规模化、成套化进入国际市场,使之成为新的出口支柱产业。三是在提升传统生产制造产业竞争力上取得突破,以自主品牌拓展出口新空间。针对传统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低、缺乏品牌等突出问题,制定质量品牌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努力使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塑造自主品牌取得实效,彻底改变出口产品被锁定低端的困局。在水果生产领域,扩大有机、绿色种植园区,严控

农药化肥残留,拓展欧美高端水果市场,使陕西水果成为出口增长的“拳头产品”。

(三)围绕构建国际大型物流枢纽目标。全面提升跨境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从“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的区位和综合基础看,我省有条件形成国际大型物流枢纽。一旦建成国际大型物流枢纽,将占据中西部全方位开放的制高点,引领国际物流、客流、资金流的走向。我省应依托优越的区位、快速建设的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和不断发展壮大的生产制造产业集群,直面来自各方的挑战,支持跨境物流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竞争力,不仅要将“陕西制造”“陕西创造”的出口产品全部投送出去,而且还要发展成为中西部国际货运的集聚中心和分拨中心。

在跨境航空物流方面,对标国际一流,按照形成网络和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目标提升竞争力。一是加快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深化与海航集团建设“中国孟菲斯”合作,发展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加速国际货运航线布局,尽快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全球航空货运网络优势,以充足的运力与生产制造产业集群全面对接,并服务中西部出口企业。二是借鉴周边省市的经验,增加对航空物流的专项补贴,使我省航空货运成本与周边省市大体处在一个水平上,将分流出去的航空货源基本留下来,培育航空物流市场,逐步过渡到完全的市场化发展阶段。三是推动航空货运口岸与世界通行

规则接轨,打造高效率的“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实行海关、国检“7×24小时通关”,全面提高通关服务质量,以服务最优吸引航空货运客户集聚。

在跨境铁路物流方面,引导物流产业与快速成长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紧密对接,将新增出口产品转化为跨境铁路物流增量,提高省内货源比重;依托西安港务区综合倮税区,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加工制造中心,为跨境铁路物流直接提供出口货源。目前长安号班列的货物95%是发往中亚的,而欧洲是拥有5亿多高收入人群的巨大市场,应逐步提高开行欧洲的班列比重,与欧洲市场建立起密集往来的“黄金通道”。

(四)激发跨境贸易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有效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支持外贸出口主体加快成长。积极推动具有竞争实力的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瞄准国际市场开发产品,构建海外营销渠道;支持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把跨境经营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布局海外市场网络,提高本土企业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支持中小型外贸企业走与省内优势产业、大型企业协作配套的路子,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合力,从根本上改变我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缓慢的状态。

加快发展外贸出口新业态。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有效降低各种商业成本、方便快捷的优势,规划建?O跨境电子商

务综合试验区,引进龙头企业,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向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发展,使之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借鉴东部省市发展采购贸易的经验,结合我省特点积极选择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精心培育。

优化全球市场布局。在巩固提升已有主要市场基础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重点发展与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中巴三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国家的贸易合作,抓住这三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国家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快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新的稳定市场。

(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加快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标世界一流,推进大通关建设,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推动口岸管理部门形成“联合查验、一次放行”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的体制机制,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在境内外的标准、支付、物流、通关、检验检疫、税收等问题。

二是支持西安海关开展创新保税监管制度探索。根据陕西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特点,西安海关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保税政策从保税加工向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拓展、运用“电子围网管理”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适用保税政策范围等制度创新设想,对务实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建议省政府与国家海关总署联系沟通,争取率先在陕西开展创新保税监管制度试点。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外向型产业集群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深化与外向型产业集群合作,发展扩大对外贸易的金融服务平台,对外向型企业提供优先融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等贸易融资规模。对支持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金融机构,建议省政府给予专项奖励。

2020年最新追赶超越心得体会精华篇三篇

追赶超越心得体会一 近日,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检察院在召开了追赶超越动员会后针对各内设机构的职责职能,召开了院务会。由各科(局)室负责人结合往年考核目标和年工作要点,将本部门工作任务作分解汇报,主管副检察长、检察长分别对汇报作了补充发言。 之后,赵建利检察长肯定了印台区检察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年要以严带队伍、狠抓业务、突出亮点、争创一流为标准调整工作思路,各科(局)室要从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实用化四个方面抓落实,对照修订补充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在新的一年里,各科(局)室负责人要带领科室干警,不断克服自身惰性,不断挑战自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谱写印台检察事业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追赶超越心得体会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长岭镇党委、政府早打算、早安排,继续狠抓五项工作,为年追赶超越拉开新局面。 一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及作风建设。层层召开党员干部会议,集中学习“干净、激情、超越”作风建设实施方案等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开展讨论交流,找准问题、制定计划、明确目标、落实整改。要求各支部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级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狠抓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做好年整村脱贫工作,迅速对搬迁对象进行摸底,制定计划,统筹协调。继续推进产业扶贫,编制《长岭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将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上重要议程,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农户增收致富,确保脱贫村不返贫,贫困村如期摘帽。 三是狠抓环境综合整治。根据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抽调十余名干部组成巡查小组对集镇主干道、人员密集地和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持续巩固治理成果。在各村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中,成立督导检查组,由镇纪委牵头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对行动不力、巩固效果不明显的在全镇范围内通报,确保环境整治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四是狠抓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强化节后复工的安全监督检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对各类项目建设工地进行安排检查,确保合格一批、开复工一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地严禁开工,落实整改。 五是狠抓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继续大力宣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提升群众知晓率,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掌控,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发挥综治在维护和谐稳定方面“减压阀”的作用,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追赶超越心得体会三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肥东发展与改革 肥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总第18期)2008年4月23日------------------------------------------------------------------------------------------------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赴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制好我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升我县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助推肥东跨越式发展,经县领导同意,4月18日下午,县发改委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前往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垣县概况和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东靠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西(北)邻滑县,南界封丘,北依濮阳,居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8乡、4个办事处,总人口80万,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建筑之乡、起重机械之乡、医疗器械

之乡,是河南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扩权县和对外开放重点县,系“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 目前,该县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108个县(市)中排序第33位,较1990年前移了59个位次。近5年来,长垣县GDP年均增速在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30%左右,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60%以上。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2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9亿元,增长42.1%,实现利润4亿元,增长170.8%。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9亿元,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2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198元,增长17.3%。 二、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地处黄泛区的长垣县,近年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誉为“长垣现象”、“北方的温州”。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何发展得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得知,这主要得益于长垣县在近年的发展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城镇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六大经济板块(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流通、特色农业、劳务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透析中国三大激光产业集群 导读: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OFweek激光网讯: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激光这个高科技名词已经由“阳春白雪”变为了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激光加工行业的现实。 激光作为新型光源,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发展迅猛,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据统计,从高端的光纤到常见的条形码扫描仪,每年和激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 激光产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则以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为主。国内激光市场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设备、光通信器件与设备、激光测量设备、激光器、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元部件等,要应用则在于工业加工和光通信市场,两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主要应用于激光加工、医疗等行业,其中科研开发领域占12%,材料加工领域占32%,通讯领域占12%,信息领域占14%,医学领域占20%,测量与其他领域各占9%和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些老工业基地及小企业基地,开始向高端制造领域转型。例如温州激光产业集群及鞍山大力发展激光产业等。 一、2020年武汉将成全球激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中国产业集群经典案例剖析 案例一:产业转移推动下较快发展的中国女鞋之都 成都市具有悠久的制鞋传统和历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成都市制鞋产业得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鞋业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一系列包括鞋材、鞋业设计、鞋革与鞋业生产、鞋业销售等产业链也逐渐迁入中西部省市,促进了成都市鞋业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女鞋为主的大型鞋业产业集群,2005年12月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荣誉称号。 一、“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概况 (一)鞋业产业集群以成都市武侯区为核心聚集了周边市、县的制鞋资源四川省成都鞋业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女鞋生产基地。目前,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经过几次产业升级换代,形成了武侯区鞋都工业园区及其周边的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市县的鞋业产业集群。武侯区是集群的核心集聚区,其主导产品为女鞋,生产企业达1100余家,占全市制鞋企业总数的80%以上,产量占全市鞋产量的90%以上。温江市、崇州市、金堂县、三江市、新津市、双流市等县市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其中,崇州是四川皮革生产基地,集中了一批鞋革、鞋材生产企业;温江的童鞋、三江的布鞋也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新津、双流也聚集着一些鞋业加工配套企业。 (二)成都市鞋业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女鞋产业基地 2005年,成都市已有制鞋企业1500余家,包括制革、鞋底、鞋楦、鞋材、制鞋机械及零配件等配套企业3000多家,注册商标和品牌300多个,其中20多个获得“中国真皮标志”等称号,从业人员近10万人,形成了配套成龙、产销一体化、年产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过70亿元的规模产业。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武侯区聚集了成都80%以上的制鞋企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30多个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海宁市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 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 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 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 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 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

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慈溪市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绍兴县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 2004-06-11 09:23:50 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会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 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 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两大类。她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 到1990年时已有400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当一个大型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大多数台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接收订单、获取信息、产品开发、研制和试验以及销售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台湾,内地成为较单纯的生产加工地。 内源型集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集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提供低价格商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和服务的“差异型竞争优势”明显缺乏。抽样调查表明广东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不到40%,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在深圳,家具、钟表、服装、机械、鞋业、工艺六个传统产业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只是产业扎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陷入“小而全”的困境,而配套企业吃不饱。 营造植根性催生集群

(发展战略)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状态与方向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状态与方向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俩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且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俩类:壹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壹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 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 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资源和市场 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 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壹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产业集群规划及品牌打造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由于产业集群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集聚为主,进入门槛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业集群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成为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面对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出现的问题,产业集群升级势在必行。通过产业集群升级可以有效解决产业集群路径锁定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两端的高价值环节攀升、应对集群风险、应对外部压力等问题,增强集群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价值增值,达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维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产业集群升级带来的良好效应,推动了产业集群升级理论研究的进展。综合以上分析,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应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产业集群内部产业组织结构的升级以及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是在全球背景下,参与国际分工视角的外演式升级。总之,产业集群升级应该是产业集群利用自身优势,一方面积极加强内部合作,发展内部网络,另一方面适应和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获得更多附加值的活动。 区域品牌是与一个地区的产业及特色分不开的,是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某一优势产业,经过努力而形成或创建的为该产业内企业所共同拥有的在产业市场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或商誉,是区域内产业、企业、产品或服务及其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区域品牌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区域性,一般限定在一个地区或一

个城市的范围内,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如地理特征、自然风貌、人文历史渊源和资源优势等;二是品牌效应,它能够诱发人们的联想,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较之单一品牌更利于培养市场偏好,更易于增强企业和区域的竞争力,同时获得更广泛、更持久的品牌效应;产业特色,它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是区域产业个性特色的反应载体,体现了本地产业的特色,这种特色往往不容易被模仿与复制而成为区域的代表。 区域品牌是随着产业集群的产生、成长而逐步形成的,它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是塑造产品和服务文化理念的重要体现,代表了区位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声誉(喻卫斌,2004)。同时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有利于区域品牌的维护(涂山峰,曹休宁,2005)。 品牌发展是一项从内到外各主体分工配合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积极建设发展产业集群与品牌。 (一)强化品牌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锻炼一批有创造性、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提高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品牌意识,在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直至名牌产业的同时,塑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并使他们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合作的文化氛围,形成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强烈意识[5]。采用形式多样、创新与实效并重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形象。将有效的品牌传播资源与产业集群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1 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产业集群或簇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这 是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曾忠禄认为, 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王冰、顾远飞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 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价格和科层/权威; 刘友金、黄鲁成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 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另有 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子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 相互竞争的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 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产业集群形式的划分角度不同,形式也不一样。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间相互协作与 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 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仇保兴认为,按照中小集群的结构来分,其 形式主要有:群落内部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 平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集群;以大为中心、众多中小

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也称中心卫星工厂型)中小集群;以信息为主而 不是以物质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 合络型”中小群落。按照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业集群和 混合集群等。陈雪梅、赵珂在对中小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 ,中小群形成的方式有:由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形成 ;由大改造、分拆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等原因。中小集群的 重要效应是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可扩大就业需求,促进劳动力加速集聚。李 新春根据对广东集群不同发展形态的观察,将集群描绘为三种形式:历史形 成的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集群以及创新络集群。王缉慈通 过对新产业区的研究将集群分为以下五类:①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② 一些智力密集地区;③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④一些乡镇集聚而形成的企 业络;⑤由国有大中型为核心的络[11]。 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培育 形成机制 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 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 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核心区[12]。产业集聚形成重要的内在机制是合作,重要的 外在环境是制度[13]。群落理论的流派大致有三个:以产生的时间为序,依次为 外部经济理论(以马歇尔的理论为代表)、集聚经济理论(以韦伯的理论为代表)和 新竞争经济理论(以波特的理论为代表)[13]。产业群落的演进大致要经过产业群落 的孕育与形成、产业群落的成长与扩散以及产业群落的更替几个阶段。在一个产业群 落内部,其中的行业组成越复杂也就越稳定。台湾地区的学者非常注重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