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分离工程课件

合集下载

制药分离工程 第二章 固体浸提分离(110张)

制药分离工程 第二章 固体浸提分离(110张)
3. 利用相平衡来分离的强化技术手段 1) 增大相接触面积
b. 固-液、固-气型
在生产实际允许的范围内,使固体的变成尽可能小的粒子 粉碎、切片等 结晶形成新界面
固体粒子肯定不能大,但不能太小,否则会糊化或者增加后 续过滤工艺的难度!
2.1 固体浸提基本原理
利用的基本原理——相平衡
2.1.1 相平衡原理
2.1 固体浸提基本原理
2.1.3 固体浸提过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
指导意义:设计和优化提取分离路线和工艺参数 2.浸提过程影响药效物质的机制 (1)物理机制——溶解性的改变、增溶、助溶、药渣吸附、盐析 (2)化学机制 ——经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疏水、静电、交叠等改变药效 成分,使外观、药效、质量发生改变,如出现沉淀、变色等
2.1 固体浸提基本原理
2.1.3 固体浸提过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
指导意义:设计和优化提取分离路线和工艺参数 2.浸提过程影响药效物质的机制 (1)物理机制——溶解性的改变、增溶效应 ✓ 助溶效应 ——如地龙中的酸性成分增加合煎中的麻黄碱的溶出,增强药效 ✓ 药渣吸附 ——如不同配伍的药渣对甘草酸的吸附明显,有研究发现损失达 60%的 ✓ 盐析 ——如芒硝使甘草酸析出而随药渣丢弃掉,降低药效
2.1 固体浸提基本原理
2.1.2 固体浸提技术原理 2.固体浸提一般过程 (4)解吸、溶解
细胞内成分之间的因亲和力而相互吸附,被渗入的溶剂解除 相互吸附,而离散般溶解至溶剂中 解吸、溶解影响因素——溶剂对目标分子的亲和力、温度, 其他助剂如酸、碱、甘油、表面活性剂等的辅助
2.1 固体浸提基本原理
2.1 固体浸提基本原理
利用的基本原理——相平衡 2.1.1 相平衡原理
3. 利用相平衡来分离的强化技术手段 (1)在生产实际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大相接触面积 (2)既要利用平衡原理使发生物质迁移而分离,又要打 破现有相平衡使物质持续分离和分离最大化

制药分离工程第14_章_手性分ppt课件

制药分离工程第14_章_手性分ppt课件
1992年FDA发布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要求所 有在美国上市的消旋体新药,生产者均需提供详 细报告,说明药物中所含对映体各自的药理作用 、毒性和效果 显然,单一异构体的试验次数比较单纯,经 济上更合算。 目前普遍使用的2000多种合成药物中有600 余种为手性药物,而活性的单一对映体药物不足 100种,其它500余种都是左右旋混在一起的消 旋体药物。
沙立度胺的消旋体用作缓解反应作用,后 来发现在欧洲服用过的孕妇不少产下海豚 状畸形儿。随后研究表明:反应停右旋体 (R型)有镇静作用,左旋体(S型)具有胚胎毒 性和致畸作用。 无数妇女服用了消旋药物,减轻了反应, 但随后产下了数千例畸形胎儿。
在新药研发领域,药物对映体的拆分 对分子药理学方面有特殊的贡献:手性 药物的研制可以导致药效作用的成倍增 加,或者毒副作用的成倍减少甚至根除 ,或导致一个具有全新药理作用的药物 产生,在新药研发领域具有极其重大的 意义。
c. 手性聚合物固定相色谱 固定相包括天然的多糖衍生物,它们是 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或α-(1,4)糖苷键 相连而形成的线型聚合物。由于葡萄糖单 元的手性,每个聚合物链均具有沿着纤维 素主链存在的一个螺旋形的沟槽。对映体 进入沟中后,主要通过吸引和包合作用来 实现对映异构体的拆分。
手性药物的制备方法
获得单一手性物质的方法 (1) 手性源合成法 以手性物质为原料合成其他手性 化合物。 (2) 不对称合成法 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 过量的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
(3)混旋体拆分法
在手性组剂的作用下,将混旋体拆分为纯 的对映体。 主要有:结晶法、化学拆分法、酶法、萃 取法、色谱法、膜分离法等。
制药分离工程第 14_章_手性分
概述
空间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立体异构体,其中不 能重叠、互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称为对映体,这 一对分子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具有手性。 对映体之间,除了使偏振光偏转的程度相同而方 向相反之外,其他理化性质相同。因此,对映体 又称为旋光异构体。

药物分离工程ppt课件

药物分离工程ppt课件

毛细管电泳中,溶液整体移动,电渗流的流动为平流, 塞式流动,谱带展宽很小; 液相色谱中的溶液流动为层流,抛物线流型,管壁处流 速为零,管中心处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2倍,引起谱带展宽 较大。
无忧PPT整理发布
2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1 毛细管区带电泳 2 胶束电动色谱 3 毛细管凝胶电泳 4 毛细管等速电泳 5 毛细管等电聚焦 6 毛细管电色谱
无忧PPT整理发布
2.1 毛细管区带电泳
CZE 也称为毛细管自由溶液区带电泳 毛细管电泳中最基本的操作模式,应用最广泛, 是其它各种操作模式的母体
无忧PPT整理发布
2.2 胶束电动色谱
电动色谱:是以电渗流驱动的一种色谱技术 胶束电动色谱 MEKC:是以胶束为假固定相的一种 电动色谱,是电泳技术和色谱技术的结合
无忧PPT整理发布
1.2 电泳和电渗
在毛细管壁双电层的扩散层中的阳离子,相对 于毛细管壁的负电荷表面,形成一个圆筒形的阳 离子鞘,在电场作用下,溶剂化了的阳离子,沿 滑动面与紧密层作相对运动,携带着溶剂一起向 阴极迁移,便形成了电渗流(electroosmotic flow ,EOF)
无忧PPT整理发布
1.2 电泳和电渗
无忧PPT整理发布
1.2 电泳和电渗
电渗流的意义
1. 电泳过程中,伴随着电渗现象 2. 电渗流的速度比电泳速度快5-7倍 3. 利用电渗流可将正、负离子或中性分子一起向同 一方向,产生差速迁移,在一次电泳操作中同时 完成正、负离子的分离分析
无忧PPT整理发布
1.3 分离效率
无忧PPT整理发布
1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装置
基本原理
分离效率
电泳和电渗
无忧PPT整理发布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
• 微波辅助(常用2450MHz) • 特点:仅作用于极性分子(含水才可用) • 原理:吸收微波——细胞内温度升高——胞内压过大——
细胞破碎——有效成分流出(热效应) • 优点:无温差、迅速、热效率高 • 局限:热稳定物质、吸水性好才可用,选择性差(都溶出) • 要求:被提物适当粉碎、适当溶剂、浓度差、适当搅拌
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抗生素、氨基酸和植
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获得很大发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
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

物理萃取: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
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萃取: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
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

稀释剂: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煤油、己烷、四氯化碳和苯等有机
溶剂溶解萃取剂,改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称为稀释
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⑵红霉素萃取 :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在乙酸戊酯和pH 9.8的水相 之间分配系数为44.7,而水相pH 降至5.5时,分配系数降至14.4。
• ⑶红霉素反萃取:可通过调节pH 值实现。红霉素在pH9.4的水相中用 醋酸戊酯萃取,而反萃取用pH5.0的水溶液。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制药分离工程固液分离课件课本

制药分离工程固液分离课件课本

2020/3/3
4
(3).单级循环浸取工艺
单级循环浸渍浸出是将浸出液循环流动与药材接触浸 出,它的特点是固液两相在浸出器中有相对运动,由 于摩擦作用,是两相间边界层变薄或边界层表面更新 快,从而加速了浸出过程。
(4).多级浸出工艺
多级浸出工艺是将药材置于浸出罐中,将一定量的溶 剂分次加入进行浸出。
单级回流浸出又称索式提取(见图2-5),主要用于酒 提或有机溶剂浸提药材及一些药材脱脂。
由于溶剂的回流,使溶剂与药物细胞组织之间保持较 大的浓度差,加快了浸取速率,提高了浸取率。生产周期 一般约10小时,浸取液受热时间较长,对于热敏性药物成 分的浸取不利。
2020/3/3
3
图2-5 索式提取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2020/3/3
6
• 二级浸取液经循环泵B2和阀门6打入计量罐I2,再经阀 门7加入提取罐A3中,开启阀门8进行循环提取2h左右;
• 以此类推,新鲜溶剂经过多次循环浸取,浓度相对较高 ,使浸提收率提高。
• 罐组式的提取罐越多,相应,溶剂用量越少,浸取液溶 度越大;但是相应的设备投资增大,生产周期延长,耗能 增加。浸取率越高。实际操作一般采用4罐或6罐为佳。
2020/3/3
5
(5).半逆流多级进出工艺
此工艺是在循环提取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 保持循环提取法的优点。罐组式逆流提取法工艺流程见 图2-6.
经预处理的药材,分别加入各提取罐中。溶剂由计 量罐I1计量后,经阀门1控制加入提取罐A1中,开阀门2 进行循环提取2h左右;
一级浸取液经循环泵B1和阀门3打回计量罐I1,再经阀 门4加入提取罐A2中,开启阀门5进行循环提取2h左右;
• 此工艺保持了循环浸出法的优点,克服了溶剂用量大的 缺点。

制药分离工程液液萃取PPT39页

制药分离工程液液萃取PPT39页

3.2 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
溶剂的选择:理想的萃取溶剂的特点
1.与被萃取相不互溶或只有很小的互溶度 2.对被萃取组分(溶质)具有大的饱和溶解度,对溶 质和被萃取相中的其它组分有高的选择性 3.必须考虑萃取后萃取相中的溶质的回收的难易 4.大的两相密度差、适中的界面张力、小的粘度以及 在操作条件下的稳定性 5.无毒、不燃或不易燃、无腐蚀性、成本低廉
3.1 概述
萃取的历史:
据Derry和Williams研究,最早的液-液萃取实践在罗马时 代即有了,当时采用熔融的铅为溶剂从熔融的铜中分离金 和银,然后再用硫选择性溶解银,分别得到金和银。
1842年,E.-M.佩利诺研究了用乙醚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 酸铀酰。
1903年,L.Edeleanu用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 萃取芳烃,以生产清洁的液体燃料。这是萃取的第一次工 业应用。
3.2 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
盐析的影响:
无机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一般可降低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而使其更易于转入有机溶剂中,另外还能减少有机溶剂在水 相中的溶解度。 饱和食盐水洗涤。
3.2 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
“带溶剂”的影响:
带溶剂是指这样一种物质,它们能和产物形成复合物,使 产物更易溶于有机溶剂相中,该复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 很容易分解。如柠檬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与萃取剂磷酸三 丁酯形成中性络合物而进入有机相,这种络合物的萃取称 为反应萃取。
3.2 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
乳化和破乳: 乳化现象 破乳: 1.顶替法。加入表面活性更强的物质,把原来的界面活性剂顶 替出来,常用戊醇。 2.变型法 3.反应法 4.物理法:离心法,加热法,稀释法和吸附法。
3.2 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
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

《分离工程第二章》课件

《分离工程第二章》课件
污水处理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油、重金属等污 染物进行分离和去除。
大气治理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将大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进行 分离和去除。
固废处理
在固废处理中,分离工程用于将固体废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和回 收。
食品工业领域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食品中的不同组分,如牛奶中 的奶油和脱脂品添加剂, 如味精、食用香精等。
食品安全检测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离 。
其他领域
制药工业
在制药工业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和 纯化各种药物成分。
新能源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中,分离工程用于太阳 能电池板制造中的硅片切割和海水淡 化技术中的盐分去除。
脱水
将石油中的水分进行分离,以减少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
化工领域
化学反应
01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实现化学反应的高效分离和产物
纯化。
精细化工
02
在精细化工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高纯度的化学品,如染料、
农药、医药等。
合成气分离
03
将合成气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

环境工程领域
环境工程
与环境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环保与分离工程的有机 结合。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分离工程的特点
分离工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高效率和高精度等特点,能够实 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 纯化和精制。
分离工程的重要性
分离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离工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是实现物质分离纯化的 关键技术之一。

制药分离工程PPT演示课件

制药分离工程PPT演示课件
• 置换:新鲜溶剂置换药材颗粒周围的浓 浸出液。
20
2、费克定律
• 在固体外表面与溶液主体之间存在一层 很薄的溶液膜,其中的溶质存在浓度梯 度,该膜常称为扩散边界层。
当D值一定时,浓度梯度 越大,浸出效果就越好。
21
3、浸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1)常用提取剂 • 适宜的提取剂应对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有
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无效成分应少溶或 不溶。此外,提取剂还应无毒、价廉, 且易于回收。常用的提取剂有水、乙醇、 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等。
18
解吸与溶解阶段
• 细胞中溶质溶解时克服各种成分的亲和 力,使有效成分转入溶剂中,这种作用 称为解吸。
• 提取剂进入细胞组织后,与药材中的各 种成分相接触,并使其中的可溶性成分 转入到提取剂中,该过程称为溶解。
19
扩散与置换阶段
• 提取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 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而形成扩散点, 其溶解的成分将不停地向周围扩散以平 衡其渗透压,这正是提取过程的推动力。
17浸润与渗透阶段提取剂能否润湿药材表面并渗透进入到细胞组织中取决于提取剂对物质的润湿性以及该物质与提取剂间的界面张18解吸与溶解阶段细胞中溶质溶解时克服各种成分的亲和力使有效成分转入溶剂中这种作用称为解吸
第二章 固液萃取(浸取)
1
第一节 概述
• 萃取在制药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沸点相近 或相对挥发度相近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恒沸混合物的分离,热敏性组分的分离 等。
•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基本上都是使用复方,以其 综合成分,作为整体而起作用。例如四逆汤是 由附子、肉桂、干姜、甘草组成。附子含乌头 碱毒性极大,但经煎煮,一方面由于水解可降 低毒性,而另一方面甘草中的甘草酸与乌头碱 可形成复盐,在体内逐渐分解而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游加工过程也即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及成品化等过 程。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其重要性, 人们将生物技术比喻为一条河流,把制药分离工程称为下游加工过程。
• 3.下游加工技术的发展

最早的生物技术可追溯到古老的酿造业,包括酿酒、制造酱油、醋、酸
奶、干酪等,从19世纪60年代起,人们搞清了微生物是引起发酵的原因,开
• 浸取强化方法:超声提取 微波辅助
• 超声提取(20kHz以上) • 原理:机械、空化、热效应,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和
穿透力。 –机械效应——辐射压强,分子解聚 –空化效应——瞬间高压,破碎细胞 –热 效应——升温,促溶 • 优点:不需加热、物理过程、溶剂少、效果好 • 缺点:噪声
• 微波辅助(常用2450MHz) • 特点:仅作用于极性分子(含水才可用) • 原理:吸收微波——细胞内温度升高——胞内压过大——
细胞破碎——有效成分流出(热效应) • 优点:无温差、迅速、热效率高 • 局限:热稳定物质、吸水性好才可用,选择性差(都溶出) • 要求:被提物适当粉碎、适当溶剂、浓度差、适当搅拌
制药分离工程要点
• 题型: • 填空(50分/50空) • 讨论(30分/5道) • 计算(10分) • 设计题或判断题(10分)
• 1.制药工业
第一章 绪论
– 制药工业包括生物制药、化学合成制药和中药制药。
– 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生物药物、化学药物与中药。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
• (4)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浓度一般都很低,提取时所耗费的能量就 越多,费用也就越高,产品的价格也越高。
• 考题1:下游加工过程的四大步骤?
• (1)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 (2)初步纯化 • (3)高度纯化 • (4)成品加工
• 考题2:下游加工(原料药)的特点?
• (1)生物产品的稳定性差。 • (2)培养液是多组份的混合物。 • (3)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 • (4)原料液中目标产物的浓度一般都很低。
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
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如纯化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垂体激素、尿激
酶、溶菌酶、天冬酰胺酶等,目前应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如酶工
• 5.下游加工的特点
• (1)生物产品的稳定性差。在高温、pH、金属离子等环境下会变性 ,为满足其生物活性的要求,就增加了分离的难度。
• (2)培养液是多组份的混合物。原料液中常存在与目标分子形成难 分离的混合物,因此要求利用特殊高效分离技术纯化产品。
• (3)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医药产品和 作为生物试剂用的产品,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对其纯度的要求 很高。
第二章 固液萃取(浸取)
• 原理:相似相溶 • 目的:选择适宜溶剂和方法,充分浸出原料中有效成分。 • 浸取剂选择:对溶质溶解度大(用量少)
与溶质的沸点差异大(易回收) 溶质在溶剂中易扩散(粘度小) ④价廉易得,无毒,腐蚀性小(安全) • 常用浸取剂:水、乙醇、丙酮、氯仿、乙醚、脂肪油 辅助剂:酸、碱、表面活性剂、甘油 • 浸取方法:浸渍、煎煮、渗漉
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抗生素、氨基酸和植
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获得很大发展。
--
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
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
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对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半
合成)。如磺胺、扑热息痛、诺氟沙星等。
--
中药:指中国传统医药。常以天然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为主。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回归自
然”使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天然植物药物,从而为中医药发挥其特长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中药原料的地域性、组成的复杂性、
复方配伍的多样性等,再加之生产工艺落后,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工
艺操作参数及系统的量化指标,致使中药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仍多
原料药的生产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生产的上游过程,该阶段以制药工艺学为理论基础, 针对所需合成成分的分子结构、光学构象等要求,制定合理的化学合 成或生化合成工艺路线和确定出适当的反应条件,设计或选用适当的 反应器,完成合成反应操作以获得含药物成分产物。
——第二阶段常称为生产的下游加工过程。该过程主要是采用适当的 分离技术,将药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传质分离工程学为理论基础, 根据药物成分与杂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如溶解度、带电 离子、化学亲和力等的差别,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制定合理的工艺 流程和操作条件,设计或选择适当的设备,完成分离纯化,使其成为 高纯度的、符合药品标准的原料药。
是传统的丸、散、膏、丹类剂型,很难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目前中
药在西方草药市场上仅能以食品名义进人,还不能以治疗药物为国际
社会所接受。
• 2.制药过程中的分离技术
--制药过程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的生产两个阶段。
--原料药属于制药工业的中间产品,药物制剂是制药工业的终端产品。 制药工程主要研究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制剂工程主要研究制剂的生产 过程。
发了纯种培养技术,并逐步开发了发酵法生产酒精、丙酮等产品的生产技术
,生产以经验为主,称为手工业式的第一代生物技术;

第二代生物技术产品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随着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
素工业生产的扩大、化工单元操作的引进,酿造业逐渐扩展成为发酵产业。
产品类型开始增多,不但有初级代谢产物,还出现了次级代谢产物,产品的
多样性对分离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离子交换色谱及电泳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融合
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第三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天然存
在的极微量的生物物质得以通过大量细胞培养进行商业规模生产,也使生物
产物从原料到产品的发展,由低成本、高收率地纯化目标产物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