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威胁论的内容

中国威胁论的内容

中国威胁论的内容:解释:中国威胁论乃国际上一种诉诸对中国采取围堵的说法。

中国因改革开放后大举扩充军备,特别自傲与海空军在东海及南海的合作战能力,相关国家产生的忧虑与质疑,此质疑于1995年因南海问题对台湾领海试射导弹而达到高峰。

然而年来,美日等国家的实际作为并非围堵,而是防范和牵制。

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中国威胁,为自己扩军备战,出售军火谋取巨额利润。

应该看到,真正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的,不是发展着的爱好和平的中国,恰恰是那些“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按领域分总的来说有人口威胁,军事威胁,经济威胁,意识形态威胁等1.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竞争能力不断上升,因此西方又出现了“中国经济威胁论”2. 政治与外交威胁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在各个主要国际性组织内扮演越来越重要作用。

在西方看来,如果中国不能按照西方的期望来服从既存国际规则,中国就构成了对现存国际秩序的威胁。

⑵中国的“国家发展模式”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在没有民主化的前提下,使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推进了发展,同样威胁了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⑶独特的制度建设:中国的政治依靠集权而表现出来的高效是一大优势。

3. 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最先在世界上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就是日本人,但是只有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比另一个国家强,前者才对后者构成威胁;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比另一个国家的弱,则前者对后者不会构成威胁。

按照这么推断,如果日本的理论家是对的,那么日本的军事家就是错的;反之,如果日本的军事家是对的,那么日本的理论家就是错的。

4. 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⑴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与美国和其持同样民主价值的西方国家所秉持的民主发展模式背道而驰。

中国威胁论与和平崛起

中国威胁论与和平崛起

中 国 的 应 有 的


认清其原因 分清利弊
从容应对
中国的应有的


认清其原因
利益冲突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
在国际关系中,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在相互怀 有敌意的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 图,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威胁。 为此,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挑战其既有的国际 地位,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真正担 忧。在一些周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 对领土资源现状的可能改变及本国政治、经济利 益的可能冲击。
表一
表二 二是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国际能 源机构统计,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中国是3.65吨,仅为世 界平均水平的87%。1950年到 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二氧 化碳排放量只位居世界第92位。
表三 三是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 弹性系数小。
一是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
中国威胁论的发展阶段
Part2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 (1)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健实施产生威胁。 • (2)对我国军事的顺利发展。 • (3)对国家主权的完整及祖国统一的影响。 • (4)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 (5)对我国政治文明及文化的影响
加拿大人看中国
中国威胁论蔓延加பைடு நூலகம்大 仅有9%对华友好
中国威胁论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威胁论与和平崛起
目录
• 一 什么是中国威胁论及发展阶段
1. 出现的背景
2. 中国威胁论的内容
3. 中国威胁论的发展阶段
• 二 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1.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2. 中国威胁论是一把双刃剑
• 三 理性应对“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这种观点由于种种理由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

然而,我认为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看法。

首先,中国威胁论忽略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了其他国家。

相反,中国的成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威胁论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夸大。

虽然中国在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大国相比,它的军事实力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国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和互利合作,并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发动过侵略性战争,这一点也应该被充分尊重和认可。

第三,中国威胁论忽略了国际合作对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区域合作等。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欧非洲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一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动者,也是一个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安全做出贡献的国家。

最后,中国威胁论容易被政治和经济因素所驱动。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对自身的利益产生影响。

这种担心往往是出于竞争的角度而产生的,而不是真正基于中国的威胁。

作为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建立信任和加强合作来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总之,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观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误解,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目标。

“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

“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

然挑 战 主导 国 的体 系领导 权地 位 , 争 不可 避免 。 战 西 方认 为 中国就是 这样 的崛起 国 ,中 国随着经 济发 展 必 然 大 规 模 地 发 展 军 事 力 量 ,走 对 外 扩 张 争 夺 霸 权 的道路 。I 外 西 方 国家 还夸 大 中 国军 费 的增 长 速 I 此 l 度 、 模 和 水 平 。 美 国 的 罗 斯 ・ 罗 竟 然 宣 称 中 国 实 规 芒 际 军 费 增 长 是 官 方 公 布 的 1 倍 ,认 为 中 国正 在 进 行 0
襄 樊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 9卷 第 2期
双 月刊 21 0 0年 3月
“ 中国威胁论" 的内涵 、 危害及现实对策
李 青
( 安徽 师 范 大学 政 法 学 院, 安徽 芜湖 2 10 ) 4 00
摘 要 : 中国威胁论” 西方 国家遏制 中国的一种手段 。其危害主要 是: 害中国的 国家和人民形象, “ 是 损 破坏 中国
经济赖 以发展 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 别有 用心者破 坏 中国经济秩序 以可乘之机 等。应 对“ 给 中国威胁论 ” 的对 策是 : 将
计 就 计 , 活 利 用之 ; 锋 相 对 ,济发展 ;发展 中国家
中 图分 类 号 : 9 0 D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6 19 4 2 1) 2 0 5 - 3 17 — 1X(0 00 — 0 10
胁 论 ” 目的 所 在 。该 论 调 的 理 论 基 础 是 西 方 “ 力 的 权 转 移 ” 论 。 理 论 认 为 , 起 国 随 着 实 力 的壮 大 , 理 该 崛 必
所 谓 “ 国威胁 论 ” 指 中 国随 着经 济 的发 展 、 中 是 实 力 的 增 强 , 对 其 他 国 家 的 利 益 和 国 际 秩 序 提 出 将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中国威胁论在捏造者的眼里主要有两方面: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一中国军事威胁论俄专家称中国威胁不容忽视应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武装力量,如果没有核威慑的话,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摧毁俄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太平洋舰队的抵抗。

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莫兹戈沃伊在《国防》月刊201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除了传统对手美国之外,伊朗的活动也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而来自中国方向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为此俄美需要联合应对潜在的中国威胁。

美报告声称,中国潜艇已能在局部形成“包围”之势。

美防务界的这种渲染纯属夸大其词。

美炒作中国潜艇威胁加紧关岛核潜艇部署。

二中国经济威胁论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普荣获日本权威奖项“三得利学艺奖”,该奖项被视为日本学术界的“龙门”。

促使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的原因在于2001年日本突然掀起的“中国经济威肋论”。

中国经济让人始料不及的高速发展,给很多日本人带来了冲击,“竞争对手在崛起”这种不安意识频频袭来。

谈谈中国威胁论

谈谈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意在恶化中国的国际环 境,制约中国的发展,它不仅在影响 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制定, 而且这种论调还扩展到了中国的一些 近邻。这些国家中的一些人也在以一 种怀疑和恐惧的心态面对中国的发展 ,这种不正常心态对这些国家发展与 中国正常的双边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
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非但没有给世 界带来威胁,反而对本地区乃至世界 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当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成功申办奥运会给 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时,当中国 的发展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时 ,“风景这边独好”的神州大地吸引 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
中国威胁论
•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 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 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 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 那什么是中国威胁论呢?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的核心

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 济构成威胁
随着国际局势的演进和中国国 力的增强,那些对中国的蓄意 诋毁并未就此销声匿迹。于是 ,“中国崩溃论”又不失时机 地粉墨登场了。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 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 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 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 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 对世界造成威胁。
它的目的旨在何处呢 ?
一个大国的成功崛起或复兴, 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 实力,还要能够抓住每一个 历史拐点所赋予的机遇。当 下的中国,就处在这样一个 稍纵即逝的历史拐点上。

“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

“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

““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摘要:“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一种手段。

其危害主要是:损害中国的国家和人民形象,破坏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给别有用心者破坏中国经济秩序以可乘之机等。

应对“中国威胁论”的对策是:将计就计,灵活利用之;针锋相对,坚决反对之。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伟大复兴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霸权也在进一步增强。

这种新兴力量和强势力量同时加强并相互影响的势态必定会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

对于中国的变化,许多国家给予客观评价,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也此起彼伏,无休无止。

那么,“中国威胁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威胁”?它对我国有多大“威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威胁”?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中国威胁论”的由起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中国威胁论”根源于“黄祸论”。

德皇威廉二世画过一幅《黄祸图》赠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画上浓烟卷成的巨龙和佛陀象征着来自东方黄种人的威胁。

随后,帝国主义者刻意渲染这个主题。

“黄祸论”由此产生。

当代“中国威胁论”始于冷战结束后。

1990年,日本学者村井友秀在《诸君》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敌人》的文章。

该文从国力角度论证中国将是一个潜在的敌人。

随后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比如“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增多了,参与的国家增加了,甚至各种切身利益受到冲击的普通人也纷纷加入这一颠倒是非的“大合唱”之中。

目前,“中国威胁论”并未沉寂和休止,时不时就会有该类文章见诸报端。

迹象表明,“中国威胁论”的瘟疫仍在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威胁论”出台以来,连年被美日等国加以炒作,内容和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摘要: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给现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也日渐猖獗,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国际外交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解析“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入手,以相关数据来进行驳斥;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和办法,以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头脑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中国威胁;和平发展;和谐世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和平交接,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从对外闭关自守到全方位开放,加入WTO 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从国家的贫穷落后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的转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国崛起模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一切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势将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或者由此而带来中国对历史侵略的各种报复行动;同时,中国的共产模式,是与他们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完全相反的,而日益显现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令他们感到不安。

而这一切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利益产生的效应正是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死灰复燃,日益猖獗的根源。

1 “中国威胁论”背景及内容解析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

“中国威胁论”有久远的历史,拿破仑曾说过“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又形成一定的市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思维,精心炮制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象、国际发展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摘要:“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一种手段。

其危害主要是:损害中国的国家和人民形象,破坏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给别有用心者破坏中国经济秩序以可乘之机等。

应对“中国威胁论”的对策是:将计就计,灵活利用之;针锋相对,坚决反对之。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伟大复兴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霸权也在进一步增强。

这种新兴力量和强势力量同时加强并相互影响的势态必定会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

对于中国的变化,许多国家给予客观评价,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也此起彼伏,无休无止。

那么,“中国威胁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威胁”?它对我国有多大“威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威胁”?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中国威胁论”的由起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中国威胁论”根源于“黄祸论”。

德皇威廉二世画过一幅《黄祸图》赠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画上浓烟卷成的巨龙和佛陀象征着来自东方黄种人的威胁。

随后,帝国主义者刻意渲染这个主题。

“黄祸论”由此产生。

当代“中国威胁论”始于冷战结束后。

1990年,日本学者村井友秀在《诸君》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敌人》的文章。

该文从国力角度论证中国将是一个潜在的敌人。

随后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比如“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增多了,参与的国家增加了,甚至各种切身利益受到冲击的普通人也纷纷加入这一颠倒是非的“大合唱”之中。

目前,“中国威胁论”并未沉寂和休止,时不时就会有该类文章见诸报端。

迹象表明,“中国威胁论”的瘟疫仍在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威胁论”出台以来,连年被美日等国加以炒作,内容和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

“中国经济威胁论”是主要论调,也是炮制中国其他威胁论的基础。

该论调先是不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客观情况,故意不着边际的预测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

美国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明显的威慑原因》预测,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1]此外西方国家还夸大中国军费的增长速度、规模和水平。

美国的罗斯?芒罗竟然宣称中国实际军费增长是官方公布的10倍,认为中国正在进行军备竞赛。

还有“中国文明威胁论”,它继“中国经济威胁论”和“中国军事威胁论”之后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

该论调代表人物是亨廷顿,他“尤其担忧伊斯兰文明和儒教文明联合起来对西方‘普世文明’构成最严重的挑战”。

强大与威胁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任何必然的关联。

为什么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赢得的经济发展,却始终被西方国家认定为“祸害”和“威胁”呢?为什么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以和平谋发展,以发展促和平的和平发展举措总是被西方国家想象得如此居心叵测和别有用心呢?首先是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恐惧。

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称,为了对共产主义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一切反动势力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2]试想共产主义思想和国家从诞生起哪一天不是在“挨骂”中度过的呢?其次是服务于西方所谓的“政治全球化”。

西方国家认为,冷战的结束意味着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作为一种普世价值最终取得了全面彻底的胜利,剩下的问题是使非西方模式的国家接受并实行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

中国无疑是他们最大的“眼中钉”。

再次是西方传统文化作祟。

西方传统文化的内核是“自由”,而“分权制衡”又是“自由”理念在西方政治法律制度中的集中体现。

[3]在倡导“自由”和“制衡”的西方传统理念审视下,当前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格局尚不明朗,世界范围内旧的权力体系已经瓦解而新的权力体系尚未形成。

中国的异军突起既影响了单极格局的形成,又迟滞了多极化的脚步。

这会使国际社会于一种不自由的动荡之中,为了维护和保障“国家自由”,就必须消除中国带来的威胁。

总之,“中国威胁论”旨在遏制中国。

二、“中国威胁论”的危害及对策思考(一)危害一是损害中国国家与人民的形象,恶化国内投资环境,影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国家人民形象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也是一种国家资本,它不仅影响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的蛊惑和煽动,使得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对华投资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影响,特别是该论调涉及的“环境、能源和人口威胁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与中国合作的忧虑和担心影响了中国引入外资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迟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破坏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离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增加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难度。

“中国威胁论”的鼓噪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产生的误解和疑虑越来越多。

从俄罗斯对中国的防范到东盟国家亲美排华势力的猖獗;从南美洲国家对中国的心存芥蒂到大洋洲国家对中国的高度警惕,无不与“中国威胁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非洲大陆也出现了非洲版的“中国威胁论”,把当前的中非友好合作诽谤成一种“阴谋”、“祸害”和“新殖民主义”。

认为中国的工业水平和出口能力的提升,严重威胁到非洲的制造业,使得非洲无法逾越工业化的门槛。

三是蒙蔽世人,给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无论是李洪志的“法轮功”邪教组织聚敛财富,还是国企改革中部分下岗工人的不理智行为;不管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后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还是近日的中国舰队远赴索马里护航,这些无不被别有用心者借“中国威胁论”大肆渲染,就连“台独”分子也竭力借“中国威胁论”来欺骗、误导和破坏台商在大陆的正常商业活动,唯恐中国不乱。

(二)对策思考“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间接以及渐进性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矛盾的统一性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中国威胁论”这把双刃剑也有其正反两个方面,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它。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理、有利、有节地加以利用并实施反制。

一是我们要将计就计,利用“中国威胁论”的宽泛影响,乘机发展。

如同早期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传播一样。

国内外正直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专著,对“中国威胁论”不断进行深入分析和有说服力的种种批驳,客观地评估了当前中国发展态势及其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世界人民比较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及中国的发展,进而抵制了“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澄清了事实。

从而维护了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否定之否定必然肯定。

“中国威胁论”的大放厥词及其阴毒用心也使今天的中华民族更深刻地认清了昨天“挨打、挨饿”,今天“挨骂”的根本原因。

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极大地激发了“生于忧患”的中华民族的危机感和同仇敌忾的情绪。

所以,政府应借此机会在政治上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加民族的政治认同感;价值体系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加民族的价值认同感;文化上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本固性,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关系上加强中华民族整体依存性教育,增加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二是“中国威胁论”也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认识自身在发展建设方面的失误与不足。

其实,“中国威胁论”西方最为夸大和担忧的恰恰就是我们目前要急于做好但还没有做好或做的不够好的方面。

“环境和能源威胁论”警告我们,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和粮食危机论”警醒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扶贫力度,缩小东西部差距和日益扩大的收入两极分化,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军事威胁和文明冲突论”警惕我们,要坚持和谐外交政策,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倡导“和而不同”的世界观,积极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针锋相对,努力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力求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针锋相对,也就是坚决且毫不留情地反驳“中国威胁论”,把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反驳“经济威胁论”上,要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贡献。

中国正在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这种“共赢”的发展,根本就是无可指责的。

“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感恩戴德’而不是‘指责漫骂’”。

[4]在反驳“军事威胁论”上,应强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实行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

中国从未参加且反对参加军备竞赛和军事同盟。

在本土以外,中国未建立任何军事基地,除执行维和任务外,中国未向任何国家派驻过一兵一卒。

近年来中国军费虽有增加,与欧美日国家的军费开支相比依然保持在低水平上。

中国的军事力量始终是以满足防御性的本土作战需要为最高标准的,根本不会也无力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中国现在不断扩大的对外影响力是经济成长的产物,而非军事实力增强的结果”。

[4]在反驳其他形形色色的威胁论方面,我们还要揭示其荒诞不经和少数国家狼狈为奸联合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罪恶本质和险恶用心。

三、结束语思想舆论斗争是没有硝烟的长期复杂的斗争。

“中国威胁论”当然不会因为我们的反对而偃旗息鼓,更不会因为受到反驳而销声匿迹。

但是,不管“中国威胁论”被粉饰得多么有声有色,谬论终归是谬论。

事实胜于雄辩。

西方国家生动描绘的这个“狼来了”的故事,最终只会自取其辱,自食其果。

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1] 阎学通,孙学峰.中国崛起及其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2005:19.[2]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5.[3] 杨守明.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产生疑虑的原因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 2007,(2):110-112.[4] 藤原归一.东亚的危机结构与日本外交[J].日本世界外刊,2006,(7):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