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及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及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及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及策略

内容

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经从一种理念转化成为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在全世界天天创造出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发达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12%。

综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和创意产业模式,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构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的发展浪潮,各国的创意产业以其各自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未来发展和竞争市场的制胜宝贝,展现出创意产业全球蓬勃发展的热烈景象。

根据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韩和我国港台地区通常所采用的定义,创意产业是依靠个人创意、技能和天才,通过挖掘和开发智力财产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部分。

本文通过引进西方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理念,反思我国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存在的思维定势;并在地方发展层面上,探讨我国城市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背景和条件。

发展创意产业的新理念

(一)创意产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城市和区域如何发展历来是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人们在为政府决策者苦苦地思考着依靠本地的哪种资源,发挥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比较上风,“主导产业”和“生产力布局”的思维至今仍然在我国诸多战略和规划研究报告中盛行着,其理念不过乎把发展的源泉回于“地”,固然有时战略报告中谈“以人为本”,也似乎只是对人的关怀和爱护。

北京中关村作为我国最大的智力密集区域,因此定位于发展高技术;昆明因斗南种花规模庞大,要规划亚洲最大的花都,这些地方规划的理念,往往是首先划区,然后在区内建楼,甚至模仿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和设施,从而把大量资金投进到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宣传-城市营销方面。1998年底,我国曾经刮起一股知识经济旋风,那时很多人以为知识经济就是高技术的经济,或者知识经济就是网络经济,甚至以为高技术经济就是要建高技术园区,这样的逻辑使得“发展知识经济,建设中国硅谷”成为口号。

近几年来,学界对这种发展和规划理念的主要批评是其忽视了区内企业经营的需求,以及没有夸大区域的创新环境-企业之间的互动和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因而需要提出发展中介机构和制度创新。

随着世界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进,我国产业越来越多深刻地融进到全球化大潮,主动参与或被动地卷进激烈的全球竞争。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正在加强学习,强势出击。对于很多产业城市,尤其是专业化的城镇(地方产业集群)来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专有要素的培育-本地上风产业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尤其重要,因此,产业城市的战略重点,往往是专业科技、专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原有教育制度的创新。

近些年来,上述发展理念和规划思想,固然较过往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有很大进展,但是尚没有真正熟悉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和区域的上风-人的头脑上风。最近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呼声渐强,但是,对于创意产业的熟悉需要有一个过程,熟悉的进展往往赶不上实际发展的需求,人们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对于政府来说,轻易往感知那些有形的物体,做那些形象工程,由于会有成就感。这时一个题目就凸显出来:到底创意产业的含义及其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需要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和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来理解。

(二)创意产业的含义

笔者以为,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可以定义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它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1.创意产业来自创造力和智力财产,因此又称为智力财产产业,即IP产业(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ustry)。创意产业的精华是人的创造力,广义的创造力可以存在于技术、经济和文化艺术三方面,即技术发明、企业家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技术发明和艺术创造需要有企业家才能获得创新,也就是变成产品和实现价值。

创造力必须有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创造财富。20世纪末以来,IP产业在美国和英国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美国在1977年到1997年期间IP产业增长

6.3%,而同期整个经济增长只有2.7%;1998年前,美国雇员400多万。在英国,版权产业(那些通过版权保护而不是经过专利或商标的产业)的雇员在上世纪90年代增加32%。

据估算,全球的IP产业在1999年为2.2万亿美元,主要输出国为美国、日本和德国。与生物技术等高技术创新一样,那些具有版权的产品,包括书、电影和音乐的出口能够获得比服装和汽车等制造业出口更多的利润。

2.创意产业来自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因此创意产业又称为内容密集型产业(content-intensive industry),而且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内容的密集型产业。创意产业包括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内容。

创意产业提到政策层面上来,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的反映,也是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深进发展的结果。数字艺术(或“数字内容”)依托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媒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数字艺术产业以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为中心,涵盖影视殊效、电脑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电子教育等领域。

3.创意产业为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环境,因此又往往与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概念交叉使用。

在发达国家,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和后产业化社会的进步,包括在教育和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这些人喜欢到什么地方往工作就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所要考虑的首要题目。过往,人们在一个地方工作,花大量时间在上放工路上,频繁更换工作只为了上班地点离家近一些,只有在度假时到另一个地方旅游和休闲。现在工作节奏快,工作之余需要就近休闲,甚至“上班是一种享受,工作就是度假。”发达国家的上班族很多人以为,在什么地方工作(工作地点)比为哪个公司工作(公司老板)更能显示人的高贵。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和区域的行为主体就不仅是企

业,而且是企业中的人。经济活动的区位就是人所喜爱的区位,企业的战略和城市、区域的战略也就是人的战略。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佛罗里达教授2002年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在区位选择方面的证据,说明过往是公司区位吸引了人,现在是有创造力的人吸引公司。公司将会搬到有创造力的人乐意居住的地方。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对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宽松愉悦的环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谓“3T”)排名很高的城市。

为此,城市要从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创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乐环境,即时尚的文化生活环境就是创意城市的必须。如此看来,文化产业就自然地和创意产业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说在3T因素的第三个T(宽松愉悦的环境)就离不开创意的文化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作为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的需求就往往成为创意产业的代名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把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只是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文化产业的内涵有交叉的部分。

(三)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

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五大基本特点:

首先,在整个社会进进了富裕型小康经济以后,人们更加重视新的娱乐方式而产生。其次,现代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是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三,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资源的沃土,创意资源的核心部分包括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资源。其四,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而且还大量创造中高层次的就业机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创意产业不仅自身具有高成长性,而且还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给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和条件

(一)我国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

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三个背景:中国人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进步,创意人群增多,对创意产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地方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创意设计支持,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成功地发展了制造业,目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全球性企业、尤其是亚洲企业首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地,我国未来应该跻身制造业强国行列,而不是加工工厂;我国一些城市丧失了发展大规模制造业的上风,面临就业岗位流失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意产业仍然高度依靠本地人的创造力和本地独特的发展环境。但是,并非各个城市都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足够条件。

城市要提供创意产业最基本的投进即人的创造力,以及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各种社会因素,尤其是宽容的社会环境。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是有大有小,有待于后天的继续培育。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杭州、苏州等城市都有大批创意人才,但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官本位环境下,发掘创造性思维的氛围还有待改善,人们的创造力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城市在从幼儿教育开始的多级教育中,以及企业和政府各级治理和各类工作过程中

还存在很多题目,影响到城市对创意产业的基本投进。

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这就是集群的环境。从理论上说,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家族”的新成员,与其它产业活动一样,城市要为发挥创意活动的贸易价值提供完善的外部条件,例如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和灵活的人才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支撑,以及频繁的信息交流。创意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城市的某些地方(例如在艺术场所、科学园或媒体中心四周)集聚,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形成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

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有独特的本地特征,而且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在上海卢湾、黄浦、长宁、静安等区初现的四个创意产业商圈即莫干山50号的春明都市产业园现代艺术创作中心、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福佑路上海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心,都可以看作创意产业集群的雏形,在其中可以觉察到个人和企业联系的脉络。

城市要有足够的技术基础、艺术创造力和企业家能力。例如,近几年国内***动漫画和网络游戏产业就是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兴起的。上海、成都、北京、大连等地先后涌现出一批从事数字艺术的企业,并提出了发展数字艺术、数字娱乐产业的规划。但是,一方面是艺术家创造力还不够,另一方面是企业家做创意产业的动力还不足,缺乏激发创造的动力,原因是交易市场没有形成。以动画产业为例,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我国“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影片制作优秀,日本前来学习,后来日本的动画产业超过了我国。

据了解,现在全国动画在电视台一年需求6万分钟,由于自己创造的只有2万分钟,需求很大,由于没有足够的创意,而且即使有创意也缺乏资金,因此没有动力。原因是现在动画片的本钱1分钟1-3万元,而电视台播出费最贵1分钟只有几百元,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因此需要做销售的企业、广告的企业、推广的企业的联合行动,通过电视贴片广告来进步收益,使动画产业者增强信心和动力。

(二)我国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

城市需要从效率城市提升到创新城市,即不仅要提供效率基础结构((公共服务、运输、电讯、建设园区、制定规则),而且要提供创意基础结构(包括研发设施、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法和吸引有创造力的人的愉悦宜人而布满文化享受的生活环境)。

创意基础结构的充足与否,是城市或区域是否能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吸引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布满创造力的企业家和知识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知识活动和知识创造的关键因素。高效的城市能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通讯设施、交通系统、法律秩序、公共卫生、危机预备、灾难治理、有效的管制框架、系统化的城市功能分区,和省时省力的电子政务系统。

创意经济需要的特殊基础设施包括高品质的大学、研发设施、文化社会亲和力等来吸引知识型工人,并且需要推动风险资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球联系、信息的自由活动、对多样性的包容,以及政府治理的透明度。

例如在北京,对有创造力人群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媒体上称为“北京上东区”,即位于北京市区的东北,这里不仅有购物中心、涉外星级饭店、公

园、高档公寓群和别墅、汽车电影院,酒吧街、剧院,还有国际学校。尤其值得提到两点,一是在酒仙桥的原798厂的厂房内,艺术家自发集结而成的开放式loft群也在那里;二是潘家园古玩市场间隔那里很近,多元的宽松的氛围成为创意人群和创意产业集聚的环境。

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策略

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值得鉴戒,这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技术创造(发明能力)、经济创造(企业家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本质上最大限度地发掘知识经济的潜力。要重视创意人群的区位需求,他们喜欢到什么地方往工作和创业、喜欢到什么地方往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是以创意人群为本的理念。

无论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大城市,还是尚处在制造业阶段的中小城镇,都需要认真思考创意人群的需求,而不能把主要努力放在制造形象等实现短期目标的行动上。具体来说,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应该留意以下几方面题目:(一)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

我国内地经济的总体发达程度不及香港,创意产业的经济基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比较为欠缺。因此在发展初期应先把重点放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如上海、广州、厦门等。在这些城市,创意产业的增值额能够随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迅猛进步,而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又能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例如2005年夏天轰动一时的上海嘉年华,短短一个月实现收进1.3亿元,甚至超过了其在我国香港地区的规模和消费水平,创造了娱乐业的奇迹。这与上海是国际型大都市,人均收进与消费水平较高不无关系。所以应该集中气力在这些经济实力雄厚、创意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城市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创意产业基地,提升该地区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引进

人的因素是创新的关键,“智力资本” 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应该重视国内高新技术人才、高级治理人才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挖掘研究开发能力,在国家预算中给予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充足的科研基金,适当从国外引进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人才,以增加本地区创意资源的储备。

(三)保存各地区推动文化的自主权

我国有悠久的文化积淀,将文化积淀与商品生产相结合是创意产业的关键。而不同地区的文化则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应该因地制宜,从各地的文化特色出发来发展创意产业。

(四)完善我国有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阶段尤其应该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内地知识产权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我国香港地区及其他发达国家,软件业、音像业等行业的盗版现象十分严重,若再不加以控制,将会严重削弱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知识创新、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完善相关的政策,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明,韩谨.走向创意产业.出版参考[J],2005 (4)

2.荣跃明.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远景.毛泽东***理论研究[J],2005 (1)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 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民进安徽省委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幅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文化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规模和经济总量不足。2009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到4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3%, 而同期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接近GDP的10%,上海约占8%、广东为6.7%、湖南为5.1%。即使在中部地区,我省也处于中后位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000亿,任务艰巨;二是特色和优势产业不足。文化领域条块分割,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大、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整合、配置优化、引导管理力度不够,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性管理导致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文化产业化意识不适应。调研显示,关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阵地等社会效益,轻视甚至漠视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在从政治角度和社会效益上“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评奖、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直接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有着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七大核心理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资产形态: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 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其资产形态表现为土地、设备、厂房、金融资本等有形资产,而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更有的企业是以污水排放、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产能增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其资产形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个人创意、企业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四个层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经济模式:从稀缺经济到充裕经济(非稀 缺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生产要素是创意、知识、文化、信息和科技等无形资本,它们也具有非稀缺性的特点,其资源获取相对来讲非常充裕、甚至是无限的。创意产品或服务中的非稀缺部分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它们一旦通过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会成为非稀缺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被无限复制,其供给量甚至可以完全由需求决定,供给不受有形资源约束。同时,非稀缺资源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技术特征:从技术进步到数字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和价值增长增值方式,将“创新力”引入了生产函数,将数字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源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融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和深远。所谓数字融合,是指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自独立的一些行业逐渐有了交叉与联系,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技术融合现象现阶段主要发生在传媒、设计、信息等行业领域,导致不同行业的出现融合的现象,大多数主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不同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由分散趋于融合,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凝聚成一个价值链内涵与形态相似的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内容或创意的传播、消费以及再利用更加快捷有效,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数字融合:从产业分割到产业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数字融合趋势也验证了其“无边界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动态过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而价值实现却更多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它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类别(如设计、文化、传媒、艺术等)中实现数字融合,也可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与监管。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能为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本行业还受到各个省市地区宣传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各省市地区的宣传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和部署属地内的宣传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工作。本行业同时受到主要下游行业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 对本行业进行引导和协调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是演出经营主体和演出从业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组织演出行业市场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建议;开展演出行业技术、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制订行业自律规范,调解会员因演出活动发生的纠纷;

组织国际国内演出行业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是隶属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下设有灯光、音响、剧场技术等8 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舞台美术创作、教学、研究和舞台科技的水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而努力。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主导协调全国演艺设备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组织制定演艺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检测认定工作等。 2、法律法规 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招投标、行业资质管理、行业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本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如下: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已于2008年制订了《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又下发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结合我们近期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就实施、落实好《规划》和市政府的《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产业的范围和门类,以及密切关联产业 借鉴陕西、上海、厦门等地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忽视整体旅游业,以及与娱乐业交叉、关联密切的休闲健身体育业。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共同编纂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3)》所列的文化产业子行业就有: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权威性的解释说,旅游休闲活动包括:风景区游览活动、动植物观赏活动和休闲健身活动。所以应该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不仅对观赏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对自然风光的观赏,对动植物(如花卉)的观赏及相关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范围。休闲健身体育业即体育服务业,也是

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从我市实际看,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也在加强文化内涵。在许多旅游线路上,既有人文景区景点,又有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很难将二者分开。 把体育服务业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和研究视野之中,也符合我市实际。我市许多县区,文化、体育由一个部门管理。多数体育场馆也进行文化活动;一些娱乐业场馆中,又有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馆、游泳池(馆)等。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性健身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性消费、文化消费。深圳市就明确把休闲健身和体彩业列在文化产业中。另外,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相关文化产业层,也应予以重视。 二、采取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问题 市政府发出的《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位置。现在的问题是,要实实在在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模糊观念和认识。要教育广大干部深刻认识文化消费的增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内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内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范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内容需要富有文化的内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内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

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已延伸到“创意产业”领域,并将其分为商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三项。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将创意产业解释为,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由于其文化内涵性,在一些地方,创意产业也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的内涵十分丰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都不太相同。大体上,世界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主要有四种:日本、英国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版权产业;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香港特区的创意工业。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21世纪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始终未能走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议中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紧抓历史机遇,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十五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首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理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继在国务院将文化艺术列入“三产”的基础上,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导向,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十六大报告首次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并将这一任务纳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这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并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三是党的十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这些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都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信息艺术设计运用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创意产业获得更为广阔的领域的发展与呈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参与,这样也就构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形态。 (1)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借助创意产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英国凭借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为创意产业里个人才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设立的全国性的创意产业委员会协调指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上政府的购买扶持,在10 年之内,创意产业在英国成为与金融服务业相媲美的支柱性产业。2002 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09 亿英镑。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约有122000 家公司注册。到2002 年6 月,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90 万,并继续增长,成为英国解决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信息艺术设计的发展,引起了创意产业中业务范围的拓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数据通信、可视电话、计算机通信、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互联网、遥测技术、数字电视广播等等。通信行业与新闻媒体、语音视频、电影、音

乐、数据库等与信息技术行业紧密 结合,信息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在美国,由于注重法制与出自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版权产业”,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2006 年由经济学家完成的关于版权产业的经济报告中证实――版权产业在对经济实际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版权产业都超过了美国其他经济行业,继续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行业。数据显示在2005 年,核心版权产业贡献了美国经济12.96%的增长率,而全部版权产业则贡献了23.78%的增长率。他们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销售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 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占据40%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增值、就业水平和海外销售三方面持续增长的趋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地位。面对版权产业的状况,美国产业界深深感到:过去24 年,版权产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21 世纪,当新的信息技术支持版权产业的发展时,将带来的是版权产业新的驱动力。 (3)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 的方针,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9 年2 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对文化产品的计划、开发、制作、生产、流通、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在“两个率先”中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条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

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从苏州文化的实际出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条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努力使我市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十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增长;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体现苏州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动,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成果融合,体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协调统一的文化强市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苏州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努力,使苏州文化产业逐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基本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基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摘要)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3、产业升级支撑 4、技术创新支持 5、文化积淀深厚 二、不足和制约 1、产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 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4、市场主体发育不良 5、产业链不完整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7、融资渠道不畅 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后,政府就需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明确发展方向、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并发挥好参与产业发展的各方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方向

1、印刷出版业。 2、动漫游戏业。 3、创意设计业。 4、文化旅游业。 5、文化产品制造业。 6、工艺美术业。 7、演艺娱乐业 8、教育培训业 9、版权贸易业。 二、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推进合力 各政府部门要确定各自在宏观规划、产业引导、具体措施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创新服务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三、制定系统化的扶持政策 1、培育和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3、发挥园区和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 4、鼓励创新和内容生产 5、扶持渠道建设、鼓励居民消费 6、加大财税扶持 7、加快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 8、系统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版权交易 四、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常州已将“文化产业更快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成为支柱产业。实现上述目标,从现有基础来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012年,全市人均GDP85036元,折算为13471美元,在江苏列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3706元、16766元,同比均增长13%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占比约为15%~18%。如果取下限15%估算,全市文化消费将超过500亿,所以,仅从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来看,其增长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本地消费市场外,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这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富裕发展阶段的标志,全国的人均GDP也已经超过5500美元,居民文化服务消费在快速增长,已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消费市场。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的文化消费服务必将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影、电视剧市场近几年的繁荣已经佐证了这一规律,在动漫、游戏、音乐、绘画、演出等方面也已经培育了相当规模的爱好和消费群体,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09年5月23日 ??????????????????????????????????????????????????????????????????? 目录 ??? 前? 言?1 ??? 一、发展背景?2 ??? (一)背景条件?2 ??? (二)发展基础?6 ??? 二、总体思路?8 ??? (一)指导思想?8 ??? (二)基本原则?8 ??? 三、战略目标?9

??? (一)战略定位?9 ??? (二)发展目标?11 ??? 四、空间布局?13 ??? (一)布局思路?13 ??? (二)空间结构?13 ??? 五、产业发展?19 ??? (一)信息服务业?20 ??? (二)动漫游戏业?22 ??? (三)设计服务业?24 ??? (四)现代传媒业?27 ??? (五)艺术品业?30 ??? (六)教育培训业?32 ??? (七)文化休闲旅游业?34 ??? (八)文化会展业?36 ??? 六、实施保障?38 ??? (一)优化发展环境?38 ??? (二)强化政策扶持?41 ???附件: ??? 1、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统计分类说明

??? 2、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征集表(2009—2010年) ??? 3、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 4、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前? 言 ???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抢抓创意经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杭州的文化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我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工作进程,尽快把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纲要(2001—2010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等精神编制,并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艺术品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年)》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是推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本规划的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市域,其中杭州市区为重点规划范围。 ??? 规划的期限是2009—2015年。其中2009—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规划的基期为2008年。 ??? 一、发展背景 ??? (一)背景条件 ??? 1、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在国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核心战略,提出要“构建和谐文化,切实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蓬勃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2020年](发展战略)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编

(发展战略)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 见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在“两个率先”中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条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从苏州文化的实际出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

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条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努力使我市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十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增长;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体现苏州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动,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成果融合,体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协调统一的文化强市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苏州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努力,使苏州文化产业逐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基本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繁荣健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着力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文化服务体系,逐步使苏州文化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