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要点梳理

数列知识要点梳理
数列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如1,1,2,3,5,…,a n,…,可简记为{a n} 注意:

(1)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在自然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上的函数。函数

当自变量

n从1开始依次取自然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常用代替

,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a2,…,,…,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通项。

(2)数列的特征:有序性。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而且与这些数的顺序有关,“顺

序”是对数列本质属性的刻画。

(3)数列的定义域是离散的,因而其图象也是离散的点集。

2、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的第n项与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

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

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

式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3、数列的表示:

(1)列举法:如-2,-5,-8,…

注意:数列的列举法与集合的列举法不一样,主要就是有序与无序的差别。

(2)图象法:由点组成的图象;是离散的点集。

(3)解析式法:用数列的通项公式a n=f(n),n∈N*或其他式子表示的数列。

4、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

(2)按单调性:递增数列、递减数列(递增数列与递减数列统称为单调数列);

(3)按照任何一项的绝对值是否都小于某一正数来分: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4)其他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5、数列的递推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注意: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

6、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任意数列的前n项和;

注意:由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

(2)求出当n≥2时的,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中的n=1时有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

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知识点二:等差数列

1.概念与特征

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称作等差数列特征:(常数),或者()。

注意:{}为等差数列(n∈N※)-=d (n2, n∈N※)( d 为常数)

2.通项公式:

注意:

①方程观点:公式中、、n、d只要有三个就可以利用方程(组)求出第四个。

②函数观点:等差数列{}中,,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或

常数函数),一次项系数k为公差d。

③几何意义:点(n,)共线;

当k=d>0时,{}为递增数列;

当k=d<0时,{}为递减数列;

当k=d=0时,{}为常数列。

3.前n项和公式:

注意:

①方程观点:公式中有三个就可以利用方程得出余下的二个。

②函数观点:,为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4.等差中项

若a、b、c成等差数列,则b称为a与c的等差中项,正数m、n的等差中项也叫它们的算术平均数。

5. 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则;

特别,若,则

说明: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有三项、四项……等情形。使用该性质时,一要注意等式两边下标和相等,二要注意等式两边和的项数应是一样多。

(3)等差数列中,若

.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中,连续k项和,…组成新的等差数列。

6.判定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法:(常数)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p,q为常数)是等差数列;

④前n项和公式法:(A,B为常数)是等差数列。

注意:对于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则应注意从特例入手,归纳猜想一般特性。

7.常用结论

(1)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

①当n为奇数时,;;;

②当n为偶数时,;;。

(2)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则(m、n∈N*,且m≠n)。

(3)等差数列中,若m+n=p+q(m、n、p、q∈N*,且m≠n,p≠q),则。

(4)等差数列中,公差d,依次每k项和:,,成等差数列,新公差

(5)等差数列中

①若a1>0,d<0,有最大值,可由不等式组来确定n;

②若a1<0,d>0,有最小值,可由不等式组来确定n,也可由前n 项和公式

来确定n。

知识点三:等比数列

1.概念与特征:

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称作等比数列。

特征:(q为不等于零的常数),或者。

注意:{}为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

注意:

①方程观点:知二求一;

②函数观点:

时,是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

时,是常数函数;

③几何意义:函数的图象上一群孤立的点

当时,若,等比数列是递增数列;若,等比数列是递减数列;

当时,若,等比数列是递减数列;若,等比数列是递增数列;

当时,等比数列是摆动数列;

当时,等比数列是非零常数列。

3.前n项和公式:

注意:

方程观点:公式的五个量中,知三可求二.

4.等比中项

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为a、c的等比中项,且,正数m、n的等比中项为。

5.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则.

特别,若,则

说明:类似于等差数列,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有三项、四项……等情形。使用该性质时,一要注意等式两边下标和相等,二要注意等式两边作积的项数应是一样多。

(4)等比数列中,若

.

(5)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中,连续k项和,…组成新的等比数列。

6.判定数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q是不为0的常数,n∈N*)是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法:(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是等比数列;

(3)中项公式法:(,)是等比数列。

7.常用结论

(1)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当n为偶数时,。

(2)等比数列中,公比为q,依次每k项和:,,…成公比为q k的等比数列。

(3)若为正项等比数列,则(a>0且a≠1)为等差数列;反之,若

为等差数列,

则(a>0且a≠1)为等比数列。

(4)等比数列前n项积为,则

知识点四: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1.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直接用其前n项和公式求和。

2.分组求和法:

将通项拆开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加或相减的形式,然后分别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如:a n=2n+3n.

3.裂项相消求和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的方法.一般通项的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

若,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

则,如a n=

4.错位相减求和法:

通项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的积的形式:, 其中

是公差d≠0等差数列,是公比q≠1等比数列,如a n=(2n-1)2n.

一般步骤:

,则

所以有

所以有

5.倒序相加法求和

首尾对称项之和构成新的特殊数列的求和。如a n=

6.并项法:

适用于正负交替出现的数列求和。

知识点五: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累加法:

当数列的递推公式是,可以利用叠加的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则,,…,

注意:,若为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关于的式子,则数列不是等差数列,用上述累加法.

2.累乘法:

当数列的递推公式是,,可以利用叠乘的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

则,,…,

注意:,,若为常数,则数列是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关于的式子,则数列不是等比数列,用上述累乘法.

3.转化法

通过变化递推关系式,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转化为与等差或等比有关的数列求得通项公式的方法。

常用的两种转化途径:

①凑配、消项变换:一般地,对已知数列的项满足,(

为常数,

),则可设得,利用已知得即

,从

而将数列转化为求等比数列的通项,或消常数项转化为

的形

式。

②倒数变换:形如的递推关系式,两边同时取倒转化,再求的通项.

知识点六:数列应用问题

数列应用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有关平均增长率、利率(复利)以及等值增减等实际问题,需利用数列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步骤.

①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达到如下要求:

⑴明确问题属于哪类应用问题;

⑵弄清题目中的主要已知事项;

⑶明确所求的结论是什么.

②抓住数量关系,联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

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表达.

③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据题意列出满足题意的数学关系式(如函数

关系、方程、不等式).

规律方法指导

2、数列的项与通项

数列的通项是通项公式的简称,它是表示数列中的各项的通式,是函数解析式;而数列的项是指整个数列中的某一或某几项,是组成数列的各个元素,是函数值。

3、数列与函数

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其定义域可以是实数集R或R的有限子集;而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正整数集的有限子集。

函数的图象可以是平滑的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间断的点;而数列的图象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点。

(d为常数)

(q为非零常数)

,则,则

5、解本单元题型的常用数学思想

①函数思想: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②方程思想:等差、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思

想、消元思想、整体思想.

③分类讨论思想: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

分类讨论的思想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一、数列的概念: 1.归纳通项公式:注重经验的积累 例1.归纳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0,-3,8,-15,24,....... (2)21,211,2111,21111,...... (3), (17) 9 ,107,1,23 2.n a 与n S 的关系:???≥-==-)2(,) 1(,11n S S n a a n n n 注意:①强调2,1≥=n n 分开,注意下标;②n a 与n S 之间的互化(求通项)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11 ,32n n n S n ,求n a . 3.数列的函数性质: (1)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①定义法;②函数单调性法 (2)最大(小)项问题:①单调性法;②图像法 (3)数列的周期性:(注意与函数周期性的联系)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 ??? <<-≤≤=+121,12210,21n n n n n a a a a a ,531 =a ,求2017a .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基本性质对比(类比的思想,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n a a d +-=(d 是常数1,2,3n =,…) 1 n n a q a +=(q 是常数,且0≠q ,1,2,3n =,…) 通项 公式 ()11n a a n d =+- ()n m a a n m d =+- 11n n a a q -= 推广:n m n m a a q -= 求和 公式 () 112 n n n S na d -=+=()12n n a a + ()111 (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 中项 公式 2 n k n k a a A -++=(*,,0n k N n k ∈>>) k n k n a a G +-±=(*,,0n k N n k ∈>>)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一、数列的概念: 1.归纳通项公式:注重经验的积累 例1.归纳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0,-3,8,-15,24,....... (2)21,211,2111,21111,...... (3), (17) 9 ,107,1,23 2.n a 与n S 的关系:???≥-==-) 2(,) 1(,11n S S n a a n n n 注意:强调2,1≥=n n 分开,注意下标;n a 与n S 之间的互化(求通 项)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 ,32n n n S n ,求n a . 3.数列的函数性质: (1)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定义法;函数单调性法 (2)最大(小)项问题: 单调性法;图像法 (3)数列的周期性:(注意与函数周期性的联系)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 <<-≤≤=+121,12210,21n n n n n a a a a a ,531 =a ,求2017a .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基本性质对比(类比的思想,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例题: 例4(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 }中,a 1=35,a n =2-1 a n -1 (n ≥2,n ∈N * ),数列{b n }满足b n =1a n -1 (n ∈N *). (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1)证明 ∵a n =2-1 a n -1 (n ≥2,n ∈N * ),b n =1 a n -1 . ∴n ≥2时,b n -b n -1=1a n -1-1 a n -1-1 = 1? ?? ??2-1a n -1-1 -1 a n -1-1 =a n -1 a n -1-1-1a n -1-1 =1. ∴数列{b n }是以-5 2 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归纳综合数列知识点归纳

必修 5 第二章 数列 (复习 1) 一 、等差数列知识点 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 那么 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 示为 a n a n 1 d ( n 2) 或 a n 1 a n d (n 1)。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n 1)d ;说明:等差数列 的单调性: 为数列 当 为常数列, 为递减数列。 3、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 a , A , 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 其中 A a , A , b 成等差数列 。 4、等差数列的前 n 和的求和公式: 。 5、等差数列的性质: ( 1)在等差数列 a n 中,从第 2 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 2)在等差数列 a n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 AP , 如: a 1 , a 3 , a 5 , a 7 ,??; a 3 , a 8 , a 13 , a 18 ,??; (3)在等差数列 a n 中,对任意 m , n N , a n , d (m n) ; ( 4)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 m , n , p , q N 且 m n p q ,则 ; 说明:设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d , (Ⅰ)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 2n 项,则① S 奇 S 偶 nd ; ② S 奇 a n ; S 偶 a n 1 (Ⅱ)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 2n 1项,则① S 偶 S 奇 a n a 中 ;② S 奇 n 。 S 偶 n 1 ( 2) S n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 S n ,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 n N );②若已知 a n ,则 S n 最 值时 n 的值( n a n 0 a n 0 N )可如下确定 或 a n 1 。 a n 10 变式训练 1, 根据各题的条件,求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 n , ( 1) a 1 2,d 5, n 10 ( 2) a 12, a n 6,n 12 ( 3) a 10 2, d 5, n 8 2. 在 1 和 15 之间插入 25 个数,使得所得到的的 27 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插入的 25 个数的和 ? 6、数列最值 3,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已知 S 9 0, S 10 0 ,则此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中, n 是多少的 ( 1) a 1 0 , d 0 时, S n 有最大值; a 1 0 , d 0 时, S n 有最小值; 1 / 6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

数列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归纳 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n n a a d +-=(d 为常数),()11n a a n d =+- 等差中项:x A y ,,成等差数列2A x y ?=+ 前n 项和()() 1112 2 n n a a n n n S na d +-= =+ 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n 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2n S an bn =+的最值;或者求出{}n a 中的正、负分界 项, 即:当100a d ><,,解不等式组10 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大值时的n 值. 当100a d <>,,由10 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 (6)项数为偶数n 2的等差数列{} n a ,有 ),)(()()(11122212为中间两项++-+==+=+=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n a a n S nd S S =-奇偶, 1 += n n a a S S 偶 奇. (7)项数为奇数12-n 的等差数列{} n a ,有

数列知识点及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及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一、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 定义:为常数,a a d d a a n d n n n +-==+-111() 等差中项:,,成等差数列x A y A x y ?=+2 ()()前项和n S a a n na n n d n n = +=+ -112 12 {}性质:是等差数列a n ()若,则;1m n p q a a a a m n p q +=++=+ {}{}{}()数列,,仍为等差数列;2212a a ka b n n n -+ S S S S S n n n n n ,,……仍为等差数列;232--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3a d a a d -+ ()若,是等差数列,为前项和,则 ;421 21 a b S T n a b S T n n n n m m m m =-- {}()为等差数列(,为常数,是关于的常数项为52 a S an bn a b n n n ?=+ 0的二次函数) {}S S an bn a n n n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或者求出中的正、负分界=+2 项,即: 当,,解不等式组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 000 0><≥≤?? ?+ 当,,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000 <>≤≥?? ?+ {}如:等差数列,,,,则a S a a a S n n n n n n =++===--1831123 (由,∴a a a a a n n n n n ++=?==----12113331 ()又·,∴S a a a a 3132 22 33113 = +===

高三复习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专题解析方法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 类型一:观察法 例 1: 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9,17,33 ,; (2)11,22,33,44, ; 2345 (3)7,77.777.7777. (4)2, 1,10, 17,26, ; 3 7 9 11 (5)3,9,25,65, ; 2 4 8 16 类型二:公式法 (1) a n a1 (n 1)d a m (n m)d 例 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1 1,a3 3,求a n 的通项公式 n 1 n m (2)a n a1q n1 a m q n m 例 3: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2 6,6a1 a3 30, 求a n 的通项公式类型三:利用“ S n ”求解 S1,(n 1) (1) (1) a n n S n S n 1(n 2)

例 4:已知数列a n 的前n项和S n n2 24n(n N* ),求a n 的通项公例 5:已知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S n,且有a1 3,4S n 6a n a n 1 4S n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例 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且有a1 1,a n 1 2S n 1(n 1), 求a n 的通项公式 例 7:已知正数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S n ,且对任意的正整数n满足 2 S n a n 1, 求a n 的通项公式 (2)S n S n 1的推广 例 8:设数列a n满足a13a232a33n 1a n n,n N*求a n的通项公 3 式 类型四:累加法 形如a n 1 a n f (n)或a n a n 1 f (n)型的递推数列(其中f(n)是关于n 的函数) (1)若 f (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例 9:a n 1 a n 2n 1,a1 2, 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若 f (n)是关于n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例 10:a n 1 a n 2n,a1 2, 求a n 的通项公式 (3)若 f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 例11:a n 1 a n n n 1,a1 1, 求a n 的通项公式 (4)若 f (n)是关于n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 例 12:a n 1 a n 21,a1 1, 求a n的通项公式 n 2 2n n 类型五:累乘法 形如an1f(n)或an f (n)型的递推数列(其中f(n)是关于n的函数) a n a n 1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等差数列 一 定义式: 1n n a a d --= 二 通项公式:n a 1()(1)m a n m d a n d =+-??=+-? 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等价条件:b an a n +=(a ,b 为常数),即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因为n Z ∈,所以n a 关于n 的图像是一次函数图像的分点表示形式。 三 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na =中间项 1(1)2 n n na d -=+ 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另一个充要条件:bn an S n +=2(a ,b 为常数,a ≠0),即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因为n Z ∈,所以n S 关于n 的图像是二次函数图像的分点表示形式。 四 性质结论 1.3或4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数值时应按对称性原则设置, 如:3个数a-d,a,a+d ; 4个数a-3d,a-d,a+d,a+3d 2.a 与b 的等差中项2 a b A +=;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3.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 +∈N n n ,则,奇偶nd S S =- 1 +=n n a a S S 偶奇 ;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N n n 12,则()n n a n S 1212-=-,且n a S S =-偶奇,1 -=n n S S 偶奇 4.凡按一定规律和次序选出的一组一组的和仍然成等差数列。设12,n A a a a =++?+,122n n n B a a a ++=++?+, 21223n n n C a a a ++=++?+,则有C A B +=2; 5.10a >,m n S S =,则前2m n S +(m+n 为偶数)或12 m n S +±(m+n 为奇 数)最大 第二部分 等比数列 一 定义:1 (2,0,0){}n n n n a q n a q a a -=≥≠≠?成等比数列。 二 通项公式:11-=n n q a a ,n m n m a a q -= 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一个等价条件是: (1),(0,01n n S a b a b =-≠≠,) 当0q >且0q ≠时,n a 关于n 的图像是指数函数图像的分点表示形式。

(推荐)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精华总结

数 列 专 题 ◆ 考点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 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由S n 与a n 的递推关系求a n 的常用思路有: ①利用S n -S n -1=a n (n≥2)转化为a n 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是a n =? ?? ?? S 1,n =1, S n -S n -1,n≥2.当n =1时,a 1若适合S n -S n -1,则n =1的情况可 并入n≥2时的通项a n ;当n =1时,a 1若不适合S n -S n -1,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 ②转化为S n 的递推关系,先求出S n 与n 的关系,再求a n . 2.由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通常用累加、累乘、构造法求解. ◆ 累加法:递推关系形如a n +1-a n =f(n),常用累加法求通项; ◆ 累乘法:递推关系形如a n +1 a n =f(n),常用累乘法求通项; ◆ 构造法:1)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q(p 、q 是常数,且p≠1,q≠0)”的数列求通 项,此类通项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可设a n +1+λ=p(a n +λ),经过比较,求得λ,则数列{a n +λ}是一个等比数列; 2)递推关系形如“a n +1=pa n +q n (q ,p 为常数,且p≠1,q≠0)”的数列求通项,此类型可以将关系式两边同除以q n 转化为类型(4),或同除以p n +1 转为用迭加法求解. 3) ◆ 倒数变形

3.数列函数性质的应用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即数列是一个定义在非零自然数集或其子集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依次从小到大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数列.因此,在研究函数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 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1)数列可以看作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因此要用函数的知识,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决. (2)数列的单调性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有关数列最大项、最小项、数列有界性问题均可借助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判断单调性时常用:①作差;②作商;③结合函数图象等方法. (3)数列{a n }的最大(小)项的求法 可以利用不等式组? ?? ?? a n -1≤a n ,a n ≥a n +1,找到数列的最大项;利用不等式组? ?? ?? a n -1≥a n , a n ≤a n +1,找到 数列的最小项. [例3] 已知数列{a n }.(1)若a n =n 2 -5n +4,①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②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2)若a n =n 2 +kn +4且对于n ∈N * ,都有a n +1>a n 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考点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a n -a n -1=常数(n≥2) a n a n -1=常数(n≥2) 通项公式 a n =a 1+(n -1)d a n =a 1q n -1 (q≠0)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数 列 一、数列的概念 (1 项叫第1项(或首项)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1)(2)2010(2例如:①:1 ,2 ,②:4131211,,,说明: ①{}n a 表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1)n -=1,21 ()1,2n k k Z n k -=-?∈?+=? ;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 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 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 . 有穷数列和无穷数、 … … 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 322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 = (1)n d +-; 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例: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497116a a a a ,则,==+等于( ) A .15 B .30 C .31 D .64

2.{}n a 是首项11a =,公差3d =的等差数列,如果2005n a =,则序号n 等于 (A )667 (B ) 3.等差数列,12-=n a n 题型三、等差中项的概念: 定义:如果a ,A ,b 2 a b A += a ,A , b 成等差数列?A (m n m n n a a a +-+=2) 例:1.(06全国I )设{}n a A .120 B .D .75 2.设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 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2 C.4 D.8 题型四、等差数列的性质: ()n m a a n m d =+-, 且m n p q +=+,则 n 。 ) 127...a a a +++= (D )n n n 项和,已知23a =, 611a =,则7S 等于( )

高考文科数列知识点总结(全)

数列知识点 内容4 要求层次 A B C 数列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 √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 √ 等比数列的概念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 二.知识点 (一)数列的该概念和表示法、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 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 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明: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 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 立的点 (4)数列分类: 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5)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 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

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及题型大总结

20XX 年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及题型大总结 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 1.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 m n a a d n a a d d n a a d m n a a d n a a d a a m n n n m n n n n --= --= --=-+=-+==-+1; )1()()1(1111变式: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 为常数) 即:特征:m k m kn n f a d a dn a n n ,(,)(), (1+==-+= ),为常数,(m k m kn a n +=是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2.等差中项: 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称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 c a b +=;c b a ,,成等差数列是c a b +=2的充要条件。 3.前n 项和公式 2 )(1n a a S n n += ; 2)1(1d n n na S n -+= ) ,()(,)2(22212为常数即特征:B A Bn An S Bn An n f S n d a n d S n n n +=+==-+= 是数列 {}n a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4.等差数列 {}n a 的基本性质),,,(*∈N q p n m 其中 ⑴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⑵d m n a a m n )(-=- ⑶m n m n n a a a +-+=2

⑷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5.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 )常数)(*+∈=-N n d a a n n (1?{}n a 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法: )22 1*++∈+=N n a a a n n n (?{}n a 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 ),(为常数b k b kn a n +=?{}n a 是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 ),(2为常数B A Bn An S n +=?{}n a 是等差数列 练习:1.等差数列 {}n a 中, ) (3 1 ,1201191210864C a a a a a a a 的值为则-=++++ A .14 B .15 C .16 D .17 165 1203232)(32) 2(3 1 318999119=?==-=+-=-a d a d a a a a 2.等差数列 {}n a 中,12910S S a =>,,则前10或11项的和最大。 解:0912129 =-=S S S S , 003011111121110>=∴=∴=++∴a a a a a a ,又,, ∴ {}n a 为递减等差数列∴1110S S =为最大。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110 解:∵ ,,,,,1001102030102010S S S S S S S ---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D 其首项为 10010=S ,前10项的和为10100=S 解

三角数列知识点梳理

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 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角在)可以用式子k ?360?α,k ∈Z 来表示。 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可记作:{β|β k ?360?α,k ∈Z}或{β|β2k πα,k ∈Z}。 ※ 角的集合表示形式不是唯一的;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同,相同的角一定终边相同。 (2) 象限角:角的顶点与坐标轴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称这个角为第几象限的角。 象限角 集合表示 象限角 集合表示 第一 象限 ??????∈+<

坐标轴 ? ?????∈=Z k k x x ,π21 2. 弧度制 (1) 1弧度的角: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 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 ①180? π弧度; ②180 1π = ?弧度; ③1弧度 O ?? ? ??π180。 (3) 有关扇形的一些计算公式: ①R =α; ②R S 2 1 = ; ③221 R S α=; ④C (α2)R ; ⑤)sin (2 1 2αα-=-=?R S S S 扇形 弓。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商数关系: αα αtg =cos sin ;(2) 平方关系:sin 2αcos 2 α1, 4.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2 π 的奇数倍还是偶数倍),符号看象限(原三角函数名)”。 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β αβ αβαtg tg tg tg tg 1)(±= ± (变形:)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 6. 倍角、半角公式 (1) 二倍角公式: sin2α2sin αc os α,c os2αc os 2αsin 2α2c os 2α112sin 2α,α -α = α2 tg 1tg 22tg ; 7. 倍角、半角公式的功能 (1) 并项功能:1±sin2α(sin α±c os α)2 (类比:1c os2α2c os 2α,1c os2α2sin 2α); (2) 升次功能:c os2αc os 2αsin 2α2c os 2α1 1 2sin 2α; R

最全数列知识点归纳

最全数列知识点归纳 注意:(1)数列与集合的差异;(2)数列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只是我们高中阶段仅仅研究与等差、等比相关联的特殊数列而已。 等差(等比)数列定义: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注:常数,即与n 无关的数 等差数列判断方法: (1)1n n n a a d +-=≥(2) (2)112n n n a a a +-+= (3)An+B n a =(4)2n S An Bn =+ 等比数列判断方法: (1) 1(0)n n n a q q a +=≠≥(2) (2)2 11n n n a a a +-?=(3)n-1n 1q kq (0)n n a a a q ==≠或 (4)n k+kq q n S =-(不为0或1) 数列的通项公式研究的是数列的通项n a (代表项)与序号n 之间的函数关系()f n n a =。 类型一:. eg8:若给出一般数列的某几项或无穷项111 11234 --(),,,...; 类型二:.若已知数列就为特殊的等差、等比数列,或者能够转换成等差、等比数列的情况,公式法 类型三:已知数列n S 与n 一个函数关系。递推法 (注意n a 的表示形式,思考是否需要分类表示) 11 , 1, 2n n n a n a s s n -=?=?-≥? 类型四:已知此数列的递推关系(1n n a a +与的关系)()1n n a a f n +=+的形式,求n a 。 累加法 类型五:已知此数列的递推关系(1n n a a +与的关系)为()1n n a a f n +=?的形式,求n a 。 累乘法 类型六:已知此数列的递推关系为1()n n a pa f n p q +=+(、为常数) 等的形式,求n a 。 构造法 1(1) 32;n n a a +=+1(2) 321;n n a a n +=+-1(3) 33;n n n a a +=+1(4) 3321;n n n a a n +=++- 类型七:已知此数列的递推关系为11n n n n ka a pa qa p q ++=+(、为常数) 等的形式,求n a 。 构造法 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ka a pa qa p q ka a pa qa k a a a a a a a a ++++++++=+?=+?=+ 类型八:已知此数列的递推关系为111n n n n n n n pa m ka a pa qa m a ka t ++++=++?=+等的形式,求n a 。 特征方程 {}112200(); (1),,1(2), (3),n n n n a x px m x x kx t px m x x kx t a x x a a x ??-+=?+=+??+-??????-?? 令方程有两根 则是等比数列 方程有两相等根 则是等差数列方程无实数根则是周期数列 类型九:已知此数列的递推关系为1n n n pa a ka m +=+等的形式,求n a 。取倒数法 11111n n n n n n n pa ka m m k a ka m a pa a a p ++++=?=?=++ ()123f n n n a a a a =+++ +=。 若已知数列就为特殊的等差、等比数列,或者能够转换成等差、等比数列的情况,公式法 类型二:. 若出现“等差、等比加减组合型”的通项,分组求和法 类型三:若出现“等差、等比乘除组合型”的通项,错位相减法 类型四:n a =分式可以使用裂项相消:如:111n(n+1)n (n+1)=-= 裂项相消法 类型五:12-1n n a a a a +=+= 可以使用倒序相加: 类型六:既非等差也非等比但正负相间求和可以使用并项法求和。如:1123456(1)n n +-+-+-+ +- 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或 b a A +=2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总结总结

高三总复习----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 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 (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 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 ②:5 1 4131211,,,,… 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 n (n N +∈)。 说明: 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n a = (1)n -=1,21 ()1,2n k k Z n k -=-?∈? +=?;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 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 的图像.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 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 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 ②:5 14131211,,,,… 说明: 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n a = (1)n -=1,21 ()1,2n k k Z n k -=-?∈?+=? ;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 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 (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1 1(1)(2)n n n S n a S S n -=?=? -?≥ 二、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例:等差数列12-=n a n ,=--1n n a a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 数列)的单调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例: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497116 a a a a ,则,==+等于( ) A .15 B .30 C .31 D .64 2.{}n a 是首项11a =,公差3d =的等差数列,如果2005n a =,则序号n 等于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3.等差数列12,12+-=-=n b n a n n ,则n a 为 n b 为 (填“递增数列”或

数列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如1,1,2,3,5,…,a n,…,可简记为{a n} 注意: (1)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在自然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上的函数。函数当自变量 n从1开始依次取自然数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常用代替 ,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1,a2,…,,…,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通项。 (2)数列的特征:有序性。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而且与这些数的顺序有关,“顺 序”是对数列本质属性的刻画。 (3)数列的定义域是离散的,因而其图象也是离散的点集。 2、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的第n项与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 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 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 式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3、数列的表示: (1)列举法:如-2,-5,-8,… 注意:数列的列举法与集合的列举法不一样,主要就是有序与无序的差别。

(2)图象法:由点组成的图象;是离散的点集。 (3)解析式法:用数列的通项公式a n=f(n),n∈N*或其他式子表示的数列。 4、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 (2)按单调性:递增数列、递减数列(递增数列与递减数列统称为单调数列); (3)按照任何一项的绝对值是否都小于某一正数来分: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4)其他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5、数列的递推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注意: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 6、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任意数列的前n项和; 注意:由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 (2)求出当n≥2时的,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中的n=1时有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 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知识点二:等差数列 1.概念与特征 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称作等差数列特征:(常数),或者()。

(完整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整理

1数列中a n 与S n 之间的关系: a n S ‘(n 1)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S n & i ,(n 2).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即a n - a n 1 =d , (n >2, n € N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 a 、A b 成等差数列 或a n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 n n 1 S n n^ d 2 ⑸常用性质: ① 若 m n p q m,n, p,q N ,贝U a m a n a p a q ; ② 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a k ,a k m ,a k 2m ,,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 数列 a n b ( ,b 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④ 若{a n }、{0}是等差数列,则{ka n }、{ka n pb n } (k 、p 是非零常数)、 {a p nq }( p,q N )、,…也成等差数列。 ⑤单调性: a n 的公差为d ,则: i) d 0 a n 为递增数列; ii) d 0 a n 为递减数列; iii) d 0 a n 为常数列; 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a n pn q ( p,q 是常数) ⑦若等差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S n ,则S k 、S 2k S k 、S 3k S 2k … 是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 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⑵等比中项:若三数a 、Gb 成等比数列 G 2 ab, ( ab 同号)。反之不一定成立。 数列 ⑶通项公式:a n a 1 (n 1)d a m (n m)d n a-i a n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