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0位读书人的年度阅读报告: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书评
读书报告范文2000字

读书报告范文2000字读书报告范文 2000 字示例如下:书名:《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读后感:《人类简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涵盖了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关键事件和演变过程,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的进化史。
作者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人类的历史,强调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时刻,如农业革命、宗教革命、工业革命等。
他将这些革命视为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这些重大事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我认为,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作者对于人类历史的探讨方式。
赫拉利并不仅仅是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他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因素,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他强调了科技的发展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提到了科技带来的问题,如能源危机和人工智能的崛起。
作者还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一些历史事件,这些视角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他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而是经历了多次转折和跳跃。
这些转折和跳跃往往标志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的重大改变。
这种思考方式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让我思考了更多的问题。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我们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人类历史的演变,同时也能够看到人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对历史和人类文明感兴趣的人都能够带来巨大的启发和思考。
拓展:除了《人类简史》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以下是几本我认为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1. 《史记》:司马迁著。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一部份,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
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上古时期到汉武帝年间的史实,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通史,由司马光编纂,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 403 年到公元 959 年的史实。
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书籍,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南大经典阅读书目读书报告

南大经典阅读书目读书报告南大经典阅读书目是南京大学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普及与思想修养而制定的一项阅读计划。
我在这个假期里读了《百年孤独》、《岛上书店》和《黑客与画家》这三本书,并通过阅读和思考,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来说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黑客与画家》。
这本书通过分析黑客文化,介绍了许多关于编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知识,但又不是说重科技方面的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和创造力的发挥,更加关注真正跨越边界和走在时代尖端的创新意识。
我非常喜欢书中提到的“黑客精神”,即“不求甚解、自由探索、敢于挑战权威、不畏惧失败”,这一精神对我的启示和启发很大。
其次,是《岛上书店》,这本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瑞典小岛上的人生故事。
书店老板维特命运多舛,但是他一心向善,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和希望,最终获得了智慧和幸福。
书中形象而又细腻的描写了导致内心痛苦和失落的人生遭遇,以及如何从艰苦的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茁壮成长的人生智慧。
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而非独具保障和功利主义。
最后,是著名的拉美文学代表作之一的《百年孤独》。
这本书的故事跨度长达一百年,描绘了零散但互相牵连的各个人物的时间隧穿、平行叠加和空间转换。
文笔优美,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深刻鲜明。
以家族的缔造和毁灭为主线,反复地探讨了纯真、自由、独立、尊严等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最终表现出种族、国家、民族等高层次现象中的无常、苦涩和悲壮。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书中关于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奋斗和责任的诠释。
阅读南大经典阅读书目让我收获颇丰。
在读完这三本书后,我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假如你已生活到了夕阳之年,你的回忆将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是否必须要求自己去不断探寻呢?令人向往的“自由”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追求?……感谢南京大学的这个计划,让我在这个假期里读到了这些优秀的书籍。
读书报告10篇

读书报告10篇读书报告1: 《活着》《活着》是余华的经典作品之一,通过一个农村人民的命运,揭示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残酷与荒谬。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在中国历经了农村改革、土地改革和计划生育等一系列政策的冲击,经历了重重的困苦与磨难,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小说中描绘了福贵一生的种种遭遇,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社会变迁中的承受力和抗争精神。
通过读《活着》,我深刻体会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力量,在困境中坚持下去,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读书报告2: 《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之作,揭示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丑恶和危险。
小说中主要描述了一个被称为“大哥”的超级国家对个人自由和思想的严密控制。
通过读《1984》,我意识到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权力的不断监控和抵抗的必要性。
小说强调个体的力量,教导我们在面对暴政和极权主义时要坚持真理和正义。
读书报告3: 《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经典小说,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旧社会的各种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
小说中,主人公陈平通过一系列的社交场合和婚姻事件,让我看到了人际关系中的现实和虚幻、虚伪和真实。
读完《围城》,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复杂的,即便是在外表平静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斗。
读书报告4: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乡村普通人的成长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社会风貌。
小说中主人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踏上了求学的路途,但最终发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
通过读《平凡的世界》,我认识到努力和奋斗才能改变命运,同时也要认清现实,保持乐观和坚持追求。
读书报告5: 《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是当代作家当年明月的历史小说,以风趣幽默的笔调讲述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人物。
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以戏剧性的方式读书,使得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启示。
阅读报告范文

阅读报告范文阅读报告是一种对书籍、文章或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学形式。
通常,阅读报告包括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结构、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分析,以及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范例来展示如何写一篇阅读报告。
范例:《了不起的盖茨比》阅读报告《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著名小说,于1925年出版。
该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国梦的追寻。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叙述者尼克卡拉韦的视角,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繁荣和虚荣、对财富和名利的追逐,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在小说中,盖茨比被描绘成一个神秘而富有的人物,他对达西·布坎南的妻子黛西·布坎南一往情深,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她。
盖茨比的爱情是对美国梦的追求的象征,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就能够得到自己心爱的女人。
然而,最终盖茨比的爱情梦想破灭,他的执着和追求成为了一场悲剧。
小说的情节紧凑,充满悬念,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为盖茨比的命运担忧。
作者通过描写盖茨比和其他人物的形象,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和虚荣,以及对财富和名利的追逐。
同时,小说还通过盖茨比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和脆弱,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我深受盖茨比的命运所触动。
他的执着和追求让人感到心痛,同时也让人反思美国梦的真正含义。
小说的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美国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对美国梦的真正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值得每个人去阅读和思考。
年度书单整理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是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我在过去的一年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现将我的年度书单整理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二、书单概述1. 《出版的正反面》——徐海著本书深入探讨了出版的各个方面,让我对出版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出版业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2. 《读书与藏书:27位文化名家的私人阅读史》——绿茶著绘本书以访谈形式,介绍了27位书房主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藏书的价值。
3. 《海上古籍风云录》——柳向春著本书讲述了与上海有关的典籍故事,以及古籍市场的变迁,让我对古籍有了更深的认识。
4. 《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宁成春著本书回顾了宁成春五十多年从业生涯的书籍设计作品,让我对书籍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5. 《苏州刻书史》——陈正宏主编本书讲述了苏州一千年的雕版印刷史,以及重要的刻书作品,让我对我国雕版印刷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
6. 《黄绍箕年谱》——谢作拳编著本书整理了黄绍箕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与他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7. 《活着》——余华著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艰辛。
8.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著本书以宏观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9.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著这是一部温馨治愈的小说,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压力。
10.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著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与黑暗。
三、总结过去的一年,我在阅读中收获颇丰。
这些书籍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持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希望我的年度书单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2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化。
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素养,我整理了一份年度书单,现将阅读心得和总结报告如下。
特别优美的书评

特别优美的书评特别优美的书评前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见。
然而,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匠心独运地品味和评论。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特别优美的书评,希望能够唤起您对阅读的热爱,并且激发您对书籍的深入思考。
一、《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它以宏伟的叙事风格,奇幻的故事情节,绚丽的文学笔触,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世界。
这本小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轮回与人性的辗转,以及家族的延续和个体的孤独。
每一位读者都会在书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的共鸣,宛如置身于一个奇妙的梦境中。
读完后,我不禁为作者那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所折服。
二、《围城》《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对中华传统婚姻观念的讽刺和批判,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社会风貌。
钱先生深入探讨了个人选择与社会压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
他以犀利的文字和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人性的盲点和社会的现象,引人深思。
三、《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首部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少年之间的深刻友谊以及他们因战争而被迫分离的故事。
这本小说不仅描绘了阿富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更深入触及到人类普遍的情感和道德困境。
作者巧妙地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冲突、复仇和救赎,让读者们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那份纯真与艰辛。
结语:这些特别优美的书评无疑是对相关作品的最高赞誉。
它们以其深邃的内涵和娴熟的艺术技巧,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独特的世界,让我们在感受精神的愉悦的同时,也得以触摸到纵深思考的领域。
唯有通过阅读并产生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性、社会和世界的复杂性。
让我们沉浸在这些优美的书评中,悄然走进我们心灵的书屋,感受文字带来的力量和意义。
读书,让我们的内心熠熠生辉。
读书评价2000字

读书评价2000字读书评价是对一本书的综合评价,包括对作者的文笔、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下面是一篇2000字的读书评价范文。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是他对当时世界政治形势的担忧和对集权主义的警示。
这本书以极其悲观的笔调揭示了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世界,给人们带来一种深深的恐惧和警醒。
在我看来,《1984》是一部思想深刻、气氛压抑、令人震撼的作品。
这本书的文笔极为优秀。
奥威尔的写作风格简洁有力,他的文字能够直击人心,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故事更富有艺术感和哲理性。
例如,他通过“大哥”这个角色来象征着集权政府的权威和无所不在的监视,以及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真相的追求。
这种象征手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书中的思想。
小说的情节紧凑且引人入胜。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超级国家“大洋国”,描述了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这个无私无情的社会中的挣扎和反抗。
他对集权政府的统治感到愤怒和厌恶,试图通过写日记和参与地下反抗组织来寻求自由。
然而,最终他还是被政府的追捕所击败,被迫接受了政府的洗脑,并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思想。
整个情节紧张刺激,让读者无法自拔。
人物塑造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
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通过日记和地下反抗组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试图颠覆政府的统治。
然而,温斯顿最终没有成功,他的思想被彻底摧毁,成为政府的一个奴隶。
这个角色的塑造非常鲜明,他代表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力的反抗,同时也展示了集权政府的残酷和无情。
这本书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令人深思。
《1984》通过对集权主义的揭示,警示人们要保护自由和民主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大哥”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存在,他通过监视和洗脑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成为政府的奴隶。
这种描写让人们意识到,如果没有自由和独立的思想,人们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性。
'我的自述阅书心语20字。

'我的自述阅书心语20字。
1、因为读书,人生才会精彩。
我想起了冰心说的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是啊,读书有很多益处,会增长世面,学会很多知识。
2、读《一片树叶的奇迹》我明白了:信念就像一个火炬,它能燃起生活的希望。
路总会在脚下延伸,直到成功的彼岸。
3、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会是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以说,每当我们读过书后,就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愉悦感受,因为,我们为收获了知识而开心。
快乐。
4、《三国演义》所以成为经典,成为几百年来耳熟能详的故事,首先当然是因为好看,这也是任何小说都应该具备的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20位读书人的年度阅读报告|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书评
《应物兄》 《希尼三十年文选》 《北上》 《傻瓜吉姆佩尔》 《国王的两个身体》 欢迎来到2019,在新的一年,想在这个日子跟大家聊一聊读书这件事:
这个时代,学者们都在研究怎样的书籍,思考怎样的问题? 创作者们都在创作怎样的小说与诗歌? 做书的出版人又在筹划着出版怎样的书籍? 我们在新年的初始,采访了二十余位学者、作家与出版人,请他们回顾了自己2018年的阅读收获,也谈及了2019年的阅读期待。
我们的阅读之1 做研究的人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8年,威廉斯哲学是一个重点;另一个重点是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这一类,叫读书还不如叫啃书。
此外的阅读我统称闲读。书多半不是闲书,只是我不求甚解,有一二新知心得就好。这一类,我读后受益最大的列几本:
《城邦与灵魂》G.R.F.费拉里; 《庄子内七篇析义》张文江; 《启蒙时代(上)》《启蒙时代(下)》彼得·盖伊;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尤金·罗根; 《金雀花王朝》丹·琼斯; 《战争、枪炮与选票》保罗·科利尔; 《暴力》兰德尔·柯林斯; 《民主的逻辑》包刚升; 《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卡洛·罗韦利; 《现代主义》彼得·盖伊 任剑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回顾2018年的阅读经历,除开随兴所至的漫读,在专业方面,因为受编辑朋友的邀请,对三本书做了深读:
一是《国王的两个身体》,这是一本专深的大部头著作,论述的是中世纪晚期神性化国王的问题。没有料到这样的一本书会列入畅销书榜,我还为之撰写了书评和长篇论文,算是奇事一件。
二是《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这本书对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介绍并无令人称奇之处,但对日本的二战责任之所以流失的分析精深独到。
三是《亢奋战:纳粹嗑药史》,这是一本揭示纳粹以毒品助战争的著作,让人对激进主义的精神提振极限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有时候会想,也许2018年的意义会在很多年后才能呈现,而我们也会在很多年后意识到,原来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历史的大转折年份。
这样想想,应该再看一遍朱迪丝·施克莱的《平常的恶》,它会让我们为即将大量涌现的“次级文化”做好准备。其中就包括“平常的恶”。
孙柏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今天的思想问题中,历史仍然是焦点。对于二战的主流叙事就再典型不过,它让我们看到,一部历史剧怎样被演绎成了道德剧。阿根廷学者皮耶尔保罗·巴维里的《希特勒的影子帝国》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把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内战的干预以及英法等国可耻的绥靖政策放在经济运行的背景里加以讨论。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只谈谈2018年读的几本闲书,主要是小说。 比如看了罗特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讲述那个延续了六百多年的古老帝国——奥匈帝国的事情,对它其实需要重新认识。还读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设计精巧,人情味十足。但也读了他的《白夜行》、《单恋》等几部作品,却并不都是这么有味。
村上春树的《1Q84》不知何故没有读进去。 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也一度让我被悲凉之水淹没。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2018年,好书不少,有两本研究美国建国的书几乎同时出版,互相对读,相“读”益彰。
一本是《美国秩序的根基》。这本书对美国建国的几大精神源流,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如此千头万绪,都是为了论证最后的结论:美国秩序是自发生长的,不是外来强加的。 另一本书是《阿尔比恩的种子》。这本书与上本书完全不同,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美国自由体系的形成因素有哪些。以往有关研究关注的重点是思想、观念的作用,本书则为人们打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如果只读《美国秩序的根基》,会以为美国的建国完全是思想、观念的产物,如果只读《阿尔比恩的种子》,丝毫看不到美国形成中思想、观念的作用。两书对照阅读,会加深对历史中思想与现实生活互动的理解。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2018年,苏力的《大国宪制》和施展的《枢纽》成为我的阅读重点。这两本书对于增进我自己对中国历史及其制度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启示。
就在新年来临之际,我又关注了英国学者奥兰多·费吉斯的著作《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其中有关俄罗斯传统农业社会与欧洲现代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在我看来也是反映中国当下社会文化心态的重要借鉴。
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讲师 2018年的新书很多,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先刚于2015年翻译出版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次带着学生重读,深感这本译作不但比此前的汉译本更为准确,而且以全景的上帝视角展现了人类精神发展历程的浩瀚与博大。
新书里吴功青的《上帝与罗马:奥利金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政治革命》颇值一读,是这一领域近年的力作。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翻译家 我属于“职业读者”一类,所以可能反而在阅读范围上有些倾向性。
中国文学方面,我读了贾平凹的《极花》、王安忆的《考工记》、张悦然的《茧》,开年准备读一下李洱的新作《应物兄》。 外国文学方面,让我感到突出的有我的老师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以及法国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变革》。这两位文坛老将都有某些突破之处。
我们的阅读之2 写小说和诗歌的人 王家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人 我这一年的深度阅读大都和研究有关:重读了冯至的《杜甫传》、2卷本的《穆旦诗文集》(增订版)、《昌耀诗文总集》包括燎原的《昌耀评传》。
另外还读过奥登的《染匠之手》(胡桑译)、《希尼三十年文选》(黄灿然译)、米沃什的《冻结时期的诗篇》(林洪亮译)等诗文集,也读了英文版的由伊利亚·卡明斯基编选的一大本《ECCO世界诗选》,并从中译过一些。
接着准备读一本新出版的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林德尔·戈登著、许小凡译),我自己编选和翻译的《没有英雄的叙事诗:阿赫玛托娃诗选》前不久刚出版和上市,我希望它也能成为给中国读者带来的新年礼物。
凌越诗人,译者 中国图书市场体量巨大,每年出版的书籍有二三十万种,再勤勉的读者面对如此汪洋大海,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了。
2014年启动的“巴别塔诗典”2018年又继续推出几种,加上刚刚出版的希尼访谈集《踏脚石》,希尼作为诗人的形象在中文世界突然有了一个全方位的透彻的展示。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的《菲利普·拉金诗全集》和《杰克·吉尔伯特诗全集》颇为引人注目。吉尔伯特是美国当代诗人,他最早为中国读者所知,是因为一篇优秀的广播讲稿——《谈1965年美国诗坛》,文中对当年美国诗坛种种弊病的分析,也很适合中国当代诗坛。 张楚作家 2018年的春天格外漫长。作为职业写作者,这一年想得多写得少,出版了小说集《中年妇女恋爱史》。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作品集,也是我销量最好的作品集了。作为职业阅读者,尽管干眼症时犯,仍阅读了大量小说,尤其是中国作家们的小说。无论如何,这是段美好自知、冷暖自知的时光。
王咸的《去海拉尔》里隐藏的克制与温情,既有日常生活的隐晦暗涩,也在罅隙处透出散淡之光。黄昱宁的《八部半》对城市小说题材进行了某种不自觉地拓展;斯继东的《白牙》是位有想法的作家从稚嫩到成熟的典型标本;徐则臣的长篇《北上》在小说结构和历史表达上的探索让我相信他能抵达更神秘的远方;李洱的《应物兄》只读了部分,却足以让我心生敬畏……
之所以将这些书籍的名字和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出来,是因为我对那种纯文学已死或中国没有好小说的说辞彻底厌倦了。那些不读书的人,或者读不懂书的人,总在强调文学的式微和死亡。他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些一心一意在小说之路上探索和行走的人,发出了如何的光亮和热度,唱出了如何美妙的歌声。
任晓雯作家 近年读书的趋势,是越来越少,越来越精。围绕自己的写作和问题意识进行阅读。2018年的阅读,和前几年一样,主要是学习《圣经》,翻阅中国古典文学和重温西方古典文学经典。为了保持语言感觉,我每天读点中国古典文学,2018年开始精减到《聊斋志异》和《金瓶梅》两本书反复看。
因为这一年我主要在写作短篇,所有对西方经典的阅读以短篇为主,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奥康纳、契诃夫、辛格、巴别尔、马尔克斯、海明威等。我二十多岁时,就已读过书店里和旧书摊上能够买到的所有辛格作品。但要到四十岁才能够热爱上他。这一年最大的阅读收获是重新发现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他现在成为我最热爱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
张定浩文学评论人、译者 就个人时间体验而言,2018年可能是我过得最快的一年。这一年出版了两本小书,《取瑟而歌》和《竭尽全力的轻盈》,为此做了不少场次的读书分享和交流会,也因为工作原因应邀参加了其他一些文学活动,去了很多城市,喝了很多场酒。
新年的计划与期待,大概首先就是尽量不再参与各种会议、活动和讲座,回到一个普通读者和写作者的样子。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恰好是晴天,诸事暂了,遂把乱糟糟的办公室好好清理一番,坐在书桌前,看着手边堆放整齐的一直想看而未看的新书,如同面对一个个即将到来的日子,心里有一种喜悦。
陈以侃译者 我是翻了一会儿聊天记录和“番茄工作法”那个软件,才敢相信这一年真的只干了这么一点活儿,还好意思把自己称作自由译者真的全靠性情刚硬。2018有三本书出来:《毛姆短篇全集第二卷》和汤姆·麦卡锡十分轻薄的一册先锋小说《撒丁岛》是差不多开春一道上市的,到下半年,有一本改写莎士比亚系列里的《寻找邓巴》。2018年主要是生产的字数太可怜,天还没暖和的时候就在弄那本《寻找邓巴》,年中译了“毛三”,九月交的稿,年末卷起裤脚管踏入了理查德·艾尔曼的一本文学评论集,他的王尔德传和乔伊斯传对我还是意义很重大的,只是那些评论学问太精湛,目前译得很蹒跚。
我们的阅读之3 做书的人 楚尘楚尘文化创始人 2018年我把自己的阅读时间几乎都给予了南美作家,我也一直在琢磨波拉尼奥的阅读胃口,花了一点时间之后,我发觉他特别欣赏阿根廷作家塞萨尔·艾拉,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我买了他六部作品的版权,2019年春天会陆续出版。
此外,我还幸运地获得了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十部作品的版权,他其实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国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过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