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合集下载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管保护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管保护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管保护
刘亚丽;宫照杰
【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
【年(卷),期】2014(16)2
【摘要】随着2012新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已由原标准的4周,调整为现今的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采集频次的增加,给采血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加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管理,尤其是捐献者血管保护问题,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总页数】3页(P212-214)
【作者】刘亚丽;宫照杰
【作者单位】110016 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110016 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1+44
【相关文献】
1.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女性捐献者铁储备状况的研究 [J], 黄会青;陈卫红;胥四新
2.舒适护理在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万珈妤;陈红;户桂英
3.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不同捐献周期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 [J], 董志伟;温艳;王翠珩;邹雪松;黄冬梅;李松;侯延新;刘彩侠;于海静
4.石家庄地区已知HLA型别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基因资料库库容评价 [J], 苏蔓; 李茵; 赵倩; 胡光磊; 王振雷; 何路军
5.安徽合肥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样的HPA基因分型 [J], 赵阳;胡晓玉;王超;陈美梅;赵娜娜;於娟;吕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赵欣欣;蒋奔;宁一明;骆群【摘要】目的观察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以保证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献血者的自身健康.方法分别检测观察组(连续固定采集血小板时间大于1年,每次间隔15~20 d)与对照组(首次采集血小板或距上次采集时间超过1年)采血前后的血常规、TEG常规指标(R值、K值、α角、MA值)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采血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PV、PDW均增大(P<0.05),而PLT及TEG各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PDW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对照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增大(P<0.05),α角、MA值、PLT 减小(P<0.05).结论频采献血者MPV、PDW均增大,但其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即频采不会损害献血者的健康及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可以保证血小板输注疗效,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5(017)001【总页数】4页(P23-25,29)【关键词】献血者;机采血小板;血栓弹力图;血常规【作者】赵欣欣;蒋奔;宁一明;骆群【作者单位】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2;R331.1+43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临床上血小板主要用于救治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一般常见于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患者,以及因放化疗而引起骨髓抑制的癌症患者,其中多数需要依靠不间断地输注血小板来维持生命。

机采血小板因浓度高、纯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混入量少、保存时间长、输血后传染病及输血反应少、输注后不易产生HLA 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等,可显著减少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且需求量逐年上升。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
空腹或饥饿、血液体外循环量 >3000 mL 和体质量≤ 55 kg 均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76、5.321、3.875、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 空 腹 或 饥 饿、 血 液 体 外 循 环 量 >3000 mL 和 体 质 量≤ 55 kg 均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 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1)相较于男性,
女性的心理承受力往往更弱,在采集期间更容易 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风险。且多数女性的体质量较轻,离体循环血量占 机体血液总量的比值较大,更容易引起机体的应激 反应,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2)睡眠不足、空 腹或饥饿会导致机体的耐受力降低,使献血者更易 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在此种状态下采集血小板,可 能导致献血者心率减缓、血压下降、头晕等不良反 应 [10]。(3)精神心理因素是诱发献血相关血管迷 走神经反应的主要因素,献血者的恐惧感、紧张感、 精神高度紧张等易导致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 供血不足等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 [11-12] 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的认知不足,对采集过程不了 解,复杂的管路、进针产生的恐惧等可能使得献血 者 在 献 血 前 精 神 高 度 紧 张, 增 加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4)在单采血小板中,采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需处理的全血量约为 2500~3500 mL,每个循环离
无偿献血是一种公益行为,是公共卫生事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保障临床用血、促进社会 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影 响了当时采血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妨碍了日后的重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标准修订说明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标准修订说明

全血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单采红细胞献血者
单采粒细胞献血者
单采血浆献血者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Beiji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总则
该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因此在总则中使用了“必须”的字眼。 根据目前无偿献血的现状,献血者血液全项检查已不再是献
血者献血前的体检重点,而献血者的体格检查和献血者健康 史的咨询成为安全献血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健康检查结果 受时间影响,因此,参阅美国21版CFR,Part640.3640.63, 健康检查结果有效期由2周改为健康检查当日有效。
硫酸酮法)
男≥1.0520, 女≥1.0500;
男≥120g/L;
相当于 男≥120g/L,
女≥110g/L。
女≥110g/L。
相关文献及征询意见
说明
美国:125-200g/L,HCT: 0.38-0.60。
台湾:男≥130g/L; 女≥120g/L。
我国临床检验标准: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该规定在街头缺乏可操 作性。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Beiji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
献血者血液检验要求
根据我国目前无偿献血的现状,在街头不适宜开展血液全项检测工作。 因此,依据标准中对献血者种类的分类,规定了献血者血液检验项目和要求。
1.全血献血者
原标准
修订稿
血红蛋白测定:
南京,长春、重庆认为原 标准与附录C 相矛盾。
由于献血者献血前血 红蛋白的定量检测受 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难于实施,因此,给 出了血红蛋白定性监 测的标准。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Beiji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

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

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

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有关献血周期的规定存在严重的不足,献血人员对自己献血的周期把握不准,就很容易对血小板的采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笔者就献血的的间隔时间以及血小板的采集进行阐述,然后叙述献血的周期的不同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最后制定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

标签:献血;间隔时间;血小板采集;影响1 关于献血间隔时间和血小板采集的认识1.1献血间隔时间根据2012年我国新制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提倡献血的人的年龄处于18~55周岁的健康人士,对于多次献血的年龄可以放宽至60周岁。

对于不同类型的献血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单采血小板的周期不得少于14d,并且要求1年献血不超过24次;对于全血献血的人士献血周期不得少于6个月,且两者献血类型不得少于1个月。

1.2血小板的采集机采血小板是指一些健康公民使用血液细胞分离机捐献血液中血小板的献血行为。

一般健康人捐血后2d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采集血小板时,用针管从一只消毒的手臂将血液引入血液分离机中,然后分离出血小板,然后保存在血袋中,最后将分离后的其它成本回输给献血者。

2 献血的前后间隔不同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健康人士血液中血小板的个数一般都在1.0~3×1011/L,目前,血小板常用于治疗肿瘤病和血液病,随着目前医院对血小板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对献血人员的血小板的采集要求更加严格。

下面笔者就献血的前后周期的不同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进行阐述。

笔者就某年献血的60例机采血小板的男性献血者进行研究,对这些献血者献血后1d、献血后15d、献血后30d以及献血后60d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记录。

在记录的过程中将60例献血人员分成两组进行记录,1组为30例血小板计数在2.5×1011/L左右的捐献单剂量的献血者,两组为30例血小板在3×1011/L左右的捐献双剂量的献血者,然后根据两者记录得出合适可行的献血周期,从而研究出献血的前后周期不同可能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
胥莉 , 张翔 , 王萍 , 李淑英 , 刘宇
( 1 . 四川省绵 阳市红十字 中心血站 ,四川 绵阳 6 2 1 0 0 0 ; 2 . 成都安定 医院,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摘要: 目的: 我站 工艺卫生监测 中发现 , 近 几年来不合格 因素 均为霉菌生长 , 综合各 方面原 因进行分析 , 探 寻防止霉 菌生 长的有 效措施 , 提 高工 艺卫 生监测合格率 , 以保证血液安全 。 方法 : 收集 2 0 1 0 年 至2 0 1 2 年工艺卫生检 测中霉菌生长情 况进行分析 比较 。 结果 : 霉 菌生长时间均为气候 比较 温暖潮 湿的季节, 检 测 出霉菌生长的地方 多为流动采血车。结论 : 霉菌 生长与环境、 季节密切 相关, 相对封 闭、 流动的环境霉菌不 易控制。 因此 , 夏秋 季节, 空气潮湿 , 温度 高, 要加 强通风 除湿 , 特别是流动 、 封闭的环境 除加 强通风除湿外还要 注意加 强清洁消毒 工作 , 才能很好控 制霉菌的生长。 关键 词 : 工 艺卫 生; 温暖潮湿; 封 闭流动 ; 霉 菌控制
寒战 。
2 0 1 2年 1 2月献血不 良反应的情况 。
1 数据来源
绵 阳市 红十字 中心 血站 2 0 1 2年 1月至 2 0 1 2年 1 2月单 采血 小 板捐 献者 5 7 0例 , 年龄 1 8~5 5周岁 , 均符 合 国家规定 的标 准 ,
均符合 国家规定的标准 , 单采前进行 血常规 检测 , 捐献者血小板计
局部疼痛 , 消除紧张情绪 。
3 原 因分 析
( 1 ) 初 次捐献 单采 血小板 者 , 对环境及 机器采 集过 程不是很 了解 , 容易产生 紧张和恐惧心理 。 ( 2) 有 的捐献者采前休息不好 。 ( 3) 上 机前未进食或平 时饮水较少 , 导致血容量过 低 , 容 易发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案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案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案林雯雯;陈锦珍【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9(12)18【摘要】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方案。

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接收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836例,根据是否发生献血反应分为献血反应组56例、献血未反应组780例。

分析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献血次数、精神情况、饮食情况、身体劳累及睡眠情况。

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献血反应组年龄低于献血未反应组,献血次数少于献血未反应组,女性占比、体质量≤55 kg占比、精神紧张发生率、空腹或饥饿发生率、疲劳或睡眠不足发生率高于献血未反应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偏低、体质量≤55 kg、献血次数少、精神紧张、空腹或饥饿、疲劳或睡眠不足是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女性、年龄偏低、体质量≤55 kg、献血次数少、精神紧张、空腹或饥饿、疲劳或睡眠不足等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2页(P154-155)【作者】林雯雯;陈锦珍【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中心血站机采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相关文献】1.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2.单采室夏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与护理3.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4.心理疏导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5.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分析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分析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

方法对102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献血者首次和末次献血前的血检报告,对比PLT、PDW、MPV、RBC、P-LCR、RDW-CV、WBC和HB的变化。

结果末次献血前志愿者的PLT、PDW、RBC、P-LCR、WBC和HB水平与首次献血前水平无明显差异,但MPV水平较首次献血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W-CV水平有了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遵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多次进行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健康基本无影响。

【关键词】机器单采血小板外周血象献血者变化【中图分类号】R5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46-01对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缺少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移植等,临床上常采用血小板输血治疗法。

由于单人份的全血中所含血小板少,达不到治疗需求,近年来,机采血小板在临床血小板的采集及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机采血小板是指在血细胞分离机的帮助下,从单个供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

由于血小板来源于同一个体,因此机采血小板能有效降低输血后的传染率以及输血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便于配型成功[2]。

但机采血小板时间较长,一次约为1.5小时,且较多献血者为多次重复鲜血,为了解机采血小板是否对献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本文观察分析了102例长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外周血象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中心血站自愿进行机采血小板达5次以上的献血者,共102例,年龄22~43岁,平均(33±11.5)岁。

志愿者每次献血周期为3~4个月,献血前志愿者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体检,待体检合格、志愿者外周血小板计数均≥150×109/L、红细胞压积≥0.36,则方可进行机采血小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宜技能·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傅晓燕作者单位:215400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血站太仓分站【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站2008年8月—2012年5月32例自愿献血者,均进行多次单采血小板,观察比较单采前和单采10次后血小板、血细胞及血浆总蛋白的变化。

结果单采10次后的血小板计数(PLT )、大形血小板(P -LCR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与单采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采10次后的红细胞计数(RBC )、白细胞计数(WBC )、红细胞压积(HCT )、血浆总蛋白与单采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虽然采集血小板后血浆蛋白会有一定下降,但仍在参考范围内,长期献血小板的献血者,能够促造血系统起协同作用,恢复循环中的血小板数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健康状况【中图分类号】R 1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71(2012)11-1861-02表1单采前和单采10次后血细胞及血浆总蛋白比较[xʃs ]Table 1Comparison of the blood cell and blood plasma before the single draw blood and after draw blood 10times组别PLT (ˑ109/L )P -LCR (ˑ109/L )PDW (fl )RBC (ˑ1012/L )WBC (ˑ109/L )HCT 血浆总蛋白(g /L )单采前 2.63ʃ6.90.18ʃ0.0511.3ʃ1.7 4.86ʃ0.57 6.09ʃ1.60.46ʃ0.0575.3ʃ7.6单采10次后2.55ʃ2.40.23ʃ0.0812.2ʃ2.1 4.83ʃ0.44 6.05ʃ1.30.45ʃ0.0675.0ʃ7.4t 值9.22369.01289.0341 2.3314 2.4321 1.1248 1.1560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注:PLT =血小板,P -LCR =大形血小板,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RBC =红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HCT =红细胞压积机采血小板因为其纯度较高,一般极少出现输血传播疾病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事件,且经多临床实践证明,疗效优于传统的手工采集。

机采血小板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可是机采血小板后,会出现献血者的血小板显著下降,同时需要在采集的过程中向体内输注一定剂量的枸橼酸抗凝剂,对于此类献血者献血后是否对体内的血小板数目及其功能造成影响已成为临床上的热点话题。

本文通过观察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站2008年8月—2012年5月32例自愿献血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20 45岁,平均(33.5ʃ3.4)岁。

对每次体检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血小板献血,每间隔1个月进行1次。

所有的献血者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所颁布的标准,所有献血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值在150ˑ109/L 或以上,均进行多次单采血小板,观察比较单采前和单采10次后血小板、血细胞及血浆总蛋白的变化。

1.2方法1.2.1采集方法采取MCS +血细胞分离机对献血者进行外周血小板单臂穿刺和采集,每次献血小板的血量均在2.5ˑ1011/L 或以上,250ml 左右,每次献血间隔为1个月。

设置全血的流速为80ml /min ,血液保存液与全血的比例为l :11,加入枸橼酸钠抗凝剂后,以1600r /min 的转速进行5min 的离心试验,分离出血清后将其置入-20ħ的冰箱备用[1]。

1.2.2白细胞计数(WBC )、血小板计数(PLT )、大形血小板(P -LCR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计数(RBC )、血浆总蛋白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sysmex )及其配对的试剂包,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质控下,保证仪器的稳定,严格遵照试剂盒上的操作检测和计算。

1.3观察指标对单采前和单采10次后的PLT 、P -LCR 、PDW 、RBC 、WBC 、HCT 、血浆总蛋白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方法本组血常规的指标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以(x ʃs )表示,采取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单采10次后的PLT 、P -LCR 、PDW 与单采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采10次后的RBC 、WBC 、HCT 、血浆总蛋白与单采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本文中统计发现,单采后的血小板、血细胞及血浆总蛋白指标皆明显降低,但依然在参考范围,有研究显示[2-3],大部·1681·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年11月第20卷第11期分献血者在第2次进行单采前,皆能基本恢复至原采的水平。

另外,还指出正常献血者在单采血小板10次或以上后,血小板、血细胞及血浆总蛋白指标与第1次单采前进行比较,皆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虽然统计发现,血小板在单采后会明显升高平均体积,但单采超过10次以后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会明显降低,而进行反复献血者,PLT 、P -LCR 、PDW 皆会明显升高,主要认为是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的血小板会明显降低,此时骨髓巨核系会得到明显刺激,增强其代偿性,增加年轻的血小板数目。

综上所述,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虽然采集血小板后血浆蛋白会有一定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长期献血小板的献血者,能够促造血系统起协同作用,恢复循环中的血小板数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张晓英,秦强国,朔孟春.反复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健康影响[J ].中国健康文摘,2010,7(25):200-202.2姚根宏,赵广超,栾建凤,等.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的影响[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4):216-218.3刘敬珍,赵亚芝,赵俊敏,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静脉留置针采血溶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采血方案的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1614.(收稿日期:2012-06-01)·适宜技能·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荆建华作者单位:255020山东省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摘要】目的观察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高氧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滴注茶碱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高氧驱动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疗程,同时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疗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高氧驱动雾化吸入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

【关键词】投药,吸入;盐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氨溴索;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R 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971(2012)11-1862-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3ʃ2.8)岁,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1],主要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脑、肾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2)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3)有其他肺部疾患者;(4)有免疫系统疾病者;(5)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6)有β2-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药使用禁忌证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1 2L /min ),静脉应用抗生素,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并对长期卧床、红细胞增多或脱水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

在此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试验组45例,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2ml ,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2ml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 ,加入雾化吸入器,联合高氧驱动雾化吸入,氧流量6 8L /min ,持续15 20min ,2次/d ,连续雾化7d 为1个疗程。

(2)对照组4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 片、肺功能检查)具有可比性。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标准参照《COPD 治愈好转标准》,显效:用药1周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用药1周症状好转。

无效:用药1周左右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ʃ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81·PJCCPVD November 2012,Vol ,20No.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