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微生物检验.
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对策

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对策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采取有效的对策,减少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一、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来源和影响饲料中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包括霉菌、细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于饲料原料本身,也可能在加工、储存等环节中受到污染。
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会对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有害微生物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有害微生物还可能产生毒素,对动物的健康造成直接伤害。
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还可能导致动物患上各种疾病,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选择优质原料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等的原料。
可以通过认真选择供应商、对原料进行质量检测等方式,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在饲料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包括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卫生、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控制生产温度和湿度等措施,确保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得到控制。
3. 合理储存和包装储存和包装也是减少饲料污染的重要环节。
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饲料受到潮湿、高温等条件的影响,同时对储存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在包装过程中,可以选择防潮、防霉的包装材料,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包装。
4. 加强监控和检测加强对饲料的监控和检测也是减少饲料污染的重要手段。
可以建立饲料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饲料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微生物污染。
5. 定期清理和消毒定期清理和消毒是减少饲料污染的有效手段。
定期对生产设备、储存仓库等进行清理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三、总结饲料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威胁。
饲料中微生物检验

饲料中微生物检验一、概述饲料微生物检验的意义饲料微生物学检验是饲料品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常条件下饲料中微生物数量有限但当饲料因加工不当贮藏不善或因意外事故受到微生物污染时微生物数量会有大幅度提高并可有致病性微生物出现微生物污染饲料后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1)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产生特殊的颜色和刺激性物质使饲料具有不良的外观滋味和气味影响饲料的适口性(2)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3)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如细菌可产生内毒素或外毒素霉菌可产生霉菌毒素因而造成动物细菌毒素或霉菌毒素中毒并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4)造成动物细菌性感染或霉菌性感染(5)扰乱动物消化道正常菌群破坏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平衡使动物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因此检测饲料微生物指标控制饲料微生物数量对保证饲料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点义饲料微生物的种类及形态饲料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和细菌霉菌(mold)并不是生物分类学名称而是指能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真菌的俗称是真菌的一部分真菌是指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生物真菌的形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霉菌为多细胞类型在分类学上霉菌分属于真菌的藻状菌纲(Phycomycets)子囊菌纲(Ascomycets)和半知菌类(FungiImperfecti)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是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的霉菌可产生近200种霉菌毒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二氢雪腐镰刀菌烯酮岛青霉素橘青霉京黄绿青霉素等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霉菌都能产毒或者说能产毒的霉菌只是霉菌中的一少部分同时还应注意即便是产毒霉菌也是在其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会产毒并不是在其整个生命期都能产毒细菌(Bacterium)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结构简单无典型的细胞核只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属原核生物界细菌的外形有球形杆形螺形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形菌(包括弧菌与螺菌)细菌个体很小需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才能看见一般以m作为测量大小的单位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各异同一种细菌的大小也可因菌龄和环境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大多数球菌直径约m杆菌长23m宽0.30.m自然界细菌多种多样饲料中存在的细菌只是自然界细菌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致病性相对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细菌它们是评价饲料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饲料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方法目前饲料微生物学检测主要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大肠杆菌群检测沙门氏菌检测及霉菌总数检测饲料细菌总数是指1g(或mL)饲料中细菌的个数但不考虑细菌的种类细菌总数的高低反映了饲料的清洁程度及对动物潜在的危险性细菌总数越高表明饲料卫生状况越差动物受细菌危害的可能性越大根据检测计数方法不同饲料细菌数量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经处理的样品直接用平皿培养或经微孔滤器过滤再行培养使适应培养条件下的活菌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数计算结果称为菌落总数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适当处理后经涂片染色或放入托马氏细胞计数室在显微镜下对菌体细胞直接计数其中包括活菌也包括还未消亡的死菌称为细菌总数我国采用前者即采用营养琼脂培养一菌落计数法测定因此我们所说的饲料细菌总数实际为菌落总数即饲料中的活菌数科学研究证明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因此如在饲料中检出大肠菌群表明饲料曾受到过人或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由于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且在一般条件下大肠菌群对外界的抵抗力及在环境中的生存时间与主要肠道致病菌一致所以大肠菌群既可作为饲料是否受到人或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标志也可作为饲料是否受到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大肠菌群在环境中广泛存在饲料中检出大肠菌群仅说明饲料曾受到过人或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但并不表示一定有致病菌存在这存在一个污染程度即菌量问题大肠菌群污染程度越高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国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都对大肠菌群菌量作了严格限制目前大肠菌群检测多采用发酵法即根据大肠菌群的培养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推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maximumprobablenumber简写MPN)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在饲料中不得检出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是根据其生化特性并结合血清学鉴定方法进行的霉菌总数的检测采用适合霉菌生长而不适宜细菌生长的高渗培养基培养菌落计数法测定结果表示的是饲料中的活菌抱子数霉菌毒素对动物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直接检测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霉菌毒素种类繁杂多样检测过程比较麻烦有些霉菌毒素还没有理想的检测方法甚至在某些形变饲料中现在还根本不清楚都存在着哪些霉菌毒素所以检测饲料霉菌污染程度即霉菌总数就显得非常必要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有毒代谢产物饲料霉菌总数越高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考虑到饲料霉变的其他危害因此在监测饲料质量及评价其饲用价值时检测饲料霉菌总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饲料微生物检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无菌观念从采样制样到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过程都必须坚持无菌操作二、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检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原理将试样稀释至适当浓度用特定的培养基在301下培养723h计数平板中长出的菌落数计算1g试样中的细菌数量仪器、设备⑴天平感量为0.1g(2)振荡器住复式(3)干热灭菌箱[(50200)1](4)高压灭菌锅(5)冰箱普通冰箱(6)恒温箱(301)(7)电炉可调式(8)平皿直径为9cm(9)吸管容量为110mL(10)三角烧瓶容量为250500mL(11)玻璃珠(12)试管18mm180mm(13)水浴锅(461)(14)酒精灯(15)试管架(16)橡皮乳头操作步骤(1)采样采样时必须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样时的污染首先准备好灭菌容器和采样工具如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勺和刀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低温干燥处根据饲料仓库饲料垛的大小和类型分层定点采样一般可分三层五点或分层随机采样不同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取500g左右送检小量存贮的饲料可使用金属小勺采取上中下各部位的样品混合海运进口饲料采样每一船舱采取表层上层中层及下层4个样品每层从五点取样混合如船舱盛饲料超过10000t则应加采1个样品必要时采取有疑问的样品送检(2)试样稀释及培养无菌称取试样10.0g放入含有90mL稀释液的灭菌三角烧瓶内(瓶内预先加有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掖最好置振荡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23min用1mL灭菌吸管吸取上10稀释液1mL沿管壁慢慢注入含有9mL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另取一支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更换一支吸管根据饲料卫生标准要求或对试样污染程度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1)的平板计数用培养基[可放置(461)水浴锅内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小心转动平皿使试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从稀释试样到倾注培养基之间时间不能超过15min如估计到试样中所含微生物可能在琼脂平板表面生长时待琼脂完全凝固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倾注凉至461)的水琼脂培养基4mL待琼脂凝固后倒置平皿于(301)恒温箱内培养(723)h取出计数平板内菌落数目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试样所含细菌总数(3)菌落计数方法作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借助于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计数出各平板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两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5.菌落计数的报告(1)计数原则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计数标准每一稀释度采用两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如两个平板其中一个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另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全平板菌落数(2)稀释度的选择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如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如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情之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3)结果报告菌落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附7.1稀释液和培养基制备除特殊规定外本标准所用化学试剂为分析纯生物制剂为细菌培养用水为蒸馏水或无离子水要求在试验条件下所用试剂应无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存在稀释液成分氯化钠(GB1266)8.5g蛋白胨1.0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校正pH值使其在灭菌后保持7.02按9mL/支分装于试管90mL/瓶分装于三角烧瓶中塞上棉塞包扎后(1211)高压灭菌20min平板计数用培养基成分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无水D-葡萄糖1.0g琼脂9~18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化校正pH值使其在灭菌后保持7.02过滤分装三角烧瓶中包扎后(1211)高压灭菌20min水琼脂培养基成分琼脂918g蒸馏水1000mL制法加热使琼脂溶化校正pH值使其在灭菌后保持7.02分装三角烧瓶中包扎后(1211)高压灭菌20min上述稀释液和培养基如不马上使用应保存在05下时间不超过1个月三、饲料中霉菌的检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饲料中霉菌的检验原理根据霉菌生理特性选择适宜于霉菌生长而不适宜于细菌生长的培养基采用平皿计数方法测定霉菌数设备及材料(1)天平感量1g最大秤量1000g⑵显微镜1500倍(3)温箱[(2528)1](4)冰箱普通冰箱(5)高压灭菌器2.5kg⑹干燥箱[(50250)1](7)水浴锅[(4577)1](8)振荡器往复式(9)微型混合器2900r/min(10)电炉(11)酒精灯(12)接种捧镍铬丝(13)温度计(1001)(14)载玻片(15)盖玻片(16)乳钵(17)试管架(18)玻璃三角瓶250500mL(19)试管15mm150mm(20)平皿直径9cm(21)吸管110mL(22)玻珠直径5mm(23)广口瓶100500mL(24)金属勺刀等(25)橡皮乳头4.培养基和稀释液(1)高盐察氏培养基见附录7.2⑵稀释液见附录7.2(3)实验室常用消毒药品5.操作步骤(1)米样米样时必须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米样时的污染预先准备好灭菌容器和采样工具如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勺和刀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低温干燥处根据饲料仓库饲料垛的大小和类型分层定点采样一般可分三层五点或分层随机采样不同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取500g左右送检小量存贮的饲料可使用金属小勺采取上中下各部位的样品的混合海运进口饲料采样每一船舱采取表层上层中层及下层4个样品每层从五点取样混合如船舱盛饲料超过10000t则应加采一样品必要时采取有疑问的样品送检(2)以无菌操作称取样品25g(或25mL)放入含有225mL灭菌稀释液的玻塞三角瓶中置振荡器上振摇30min即为1:10的稀释液(3)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带玻璃珠的试管中置微型混合器上混合3min或注入试管中另用带橡皮乳头的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抱子分散开⑷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稀释液试管中另换一支吸管吹吸5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5)按上述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支lmL灭菌吸管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个合适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稀释的同时吸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然后将凉至45左右的咼盐察氏培养基注入平皿中每皿15mL左右充分混合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2528)1]温箱中培养3d后开始观察应培养观察1周(6)汁算方法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100个之间的平皿进行计数同稀释度的2个平皿的菌落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克(或每毫升)检样中所含霉菌数(7)结果报告每克(或每毫升)饲料中含霉菌数以个/g个/mL表示附7.2霉菌检验用培养基和稀释液制备除特殊规定外所用化学试剂为分析纯或化学纯生物制剂为细菌培养用水为蒸馏水高盐察氏培养基成分硝酸钠(GB636)2g磷酸二氢钾(GB1274)1gOGB761)0丸硫酸镁(MgSO47H2氯化钾(GB646)0.5g硫酸亚铁(GB664)0.01g氯化钠(GB1266)60g蔗糖(HG3-1001)3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制法加热溶解分装后115高压灭菌30min必要时可酌量增加琼脂稀释液.成分氯化钠(GB1266)8.5g蒸馏水1000mL制法加热溶解分装后121高压灭菌30min。
微生物发酵饲料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分析

(1 L n ynAnma Hub nr n tr aya dFse ueuo ui , o ga 6 0 0 Fj nC ia . o ga i l sadya dVeei r n i r B ra f F j u L ny n3 4 0 , ui hn ; n hy a a
液 00 o L 滴 定 ,溶 液 呈 现 纯 蓝 色 为 滴 定 终 .5m L・
业 和养 殖业 最热 门的话 题之 一 。随着 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不断 提 高和 环境 资 源 的 日益 恶化 ,利 用农 副 产 品 和 轻工 副 产物 生产 高质 量 、无 污染 的微 生物 发 酵饲 料 已成 为 缓解 饲 料 资 源 短缺 、提 高 畜禽 产 品品 质 、
通讯作者 :教授 ,硕士生 导师 ,E m i:L yy 9 8 2 .o - al yx 18 @16cm。
2 1 ̄I5 02 -JM 饲料 -J 博览 37
微 生 物发 酵饲 料 的生产 与应 用 是 近年来 饲 料工
20g L 0 ・ 氢氧 化钠 溶 液 1 、盐 酸羟胺 05 摇 匀 0mL .g 后 ,再 加钙 混 合 指示 剂 少许 ,立 即用 E T D A标 准 溶
2 S h o o i c ne C l g f oga , oga 6 0 2,F j nC ia . col f f S i c, ol eo ny n L n yn34 1 Le e e L ui hn ; a
3 K yL b rtr f uinUnvrie rvni eeiayMeiiea dBo c nlg, olg f o ga, o ga 6 0 2 F j nC ia . e aoa y o j i sisPeet eV tr r dc n ieh ooy C l eo nyn L ny n3 4 1, ui hn o F a e t v n n t e L a
ISO 6888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ISO 6888-1:1999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血清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球菌)序ISO是国际标准的全球性组织。
准备国际标准这项工作通常由ISO技术联盟来完成。
每一个团体成员负责各自的学科。
与ISO有合作的国际性机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也有参与这项工作。
ISO与国际电子组织(IEC)在电子标准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性标准的起草原则在《ISO/IEC 细则》第三部分中有给出。
起草的国际性标准被技术委员会采用是通过全体成员投票决定的。
发布一个国际性标准需要至少75%成员投赞成票。
国际性标准ISO 6888-1 由ISO/IEC 34技术委员会(农产品,小组委员会SC9,微生物)起草的。
ISO 6888-1的第一个版本,以及ISO 6888-2,取代ISO 6888:1983,做了计数上的修改。
ISO 6888由以下部分组成,一般标题为食品与动物饲料微生物学——一般方法计数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它种类):——第一部分:方法使用BP琼脂培养基;——第二部分:方法使用兔血浆纤维蛋白琼脂培养基。
0. 绪论0.1 由于食品与饲料的种类繁多,这个标准不一定适合某一类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有绝对的技术上的理由。
否则,要尽可能地完全遵循本标准。
当这个标准下一次回顾时,将会对这个标准的使用做数据统计,特殊产品偏离本标准使用也会做相关统计。
同一类产品的检测方法也有可能不统一,国际性标准和/或国家标准也不一定完全与本标准相符合。
希望相关标准做回顾时,会遵循本标准做出相关的修改,以使只有已被证明的技术上的理由才能与本标准偏离。
0.2 ISO 6888描述了两种平行的方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来检测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其中以证明该菌产生肠毒素。
其中较大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可能是中间链球菌或猪葡萄球菌。
0.3 ISO 6888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葡萄球菌的证实基于血浆凝固酶的阳性反应,但也有研究证明一些受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出现血浆凝固酶弱阳性。
微生物检测(检验)认证范围介绍

微生物检测(检验)认证范围介绍
科标化工分析检测中心可提供微生物检测(检验)服务,主要涉及食品、饲料、乳制品、化妆品、水质等方面。
以下为中心针对微生物检测的相关认证能力范围: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
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饲料质量分析报告模板

饲料质量分析报告模板饲料质量分析报告模板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是对饲料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的结果,旨在为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饲料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营养物质分析、微生物检测和毒素检测等多个方面的测试和分析,全面评估饲料质量的优劣。
二、分析方法1.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标准干物质法对样品进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2. 营养物质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3. 微生物检测:采用菌落计数法对样品进行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定量检测;4. 毒素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或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醇等常见饲料毒素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三、分析结果1.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为XX%,粗脂肪含量为XX%,粗纤维含量为XX%,灰分含量为XX%。
以上结果与国家标准要求基本一致,符合饲料质量要求。
2. 营养物质分析结果:样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等主要维生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矿物质中铁、锌、钙、磷等含量也符合要求;氨基酸含量中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3. 微生物检测结果:样品中总大肠菌群数量为XX CFU/g,属于合格范围;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为XX CFU/g和XX CFU/g,低于国家标准限制值,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4. 毒素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出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醇等饲料常见毒素,无任何安全隐患。
四、分析结论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本次饲料样品的化学成分基本符合国家饲料质量标准要求;2. 营养物质含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发育的需求;3. 微生物数量和毒素含量均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对动物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饲料样品的质量较好,适合用于农牧业生产。
但仍需注意合理配比,根据动物的具体需要进行饲料搭配,并注意饲料的储存和使用方式,以确保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饲料中微生物检验

饲料中微生物检验一、概述1.饲料微生物检验的意义饲料微生物学检验是饲料品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常条件下,饲料中微生物数量有限,但当饲料因加工不当、贮藏不善或因意外事故受到微生物污染时,微生物数量会有大幅度提高,并可有致病性微生物出现。
微生物污染饲料后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产生特殊的颜色和刺激性物质,使饲料具有不良的外观、滋味和气味,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2)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
(3)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如细菌可产生内毒素或外毒素,霉菌可产生霉菌毒素,因而造成动物细菌毒素或霉菌毒素中毒,并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4)造成动物细菌性感染或霉菌性感染。
(5)扰乱动物消化道正常菌群,破坏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平衡,使动物出现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检测饲料微生物指标,控制饲料微生物数量,对保证饲料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点义。
2.饲料微生物的种类及形态饲料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和细菌。
霉菌(mold)并不是生物分类学名称,而是指能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真菌的俗称,是真菌的一部分。
真菌是指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生物。
真菌的形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霉菌为多细胞类型。
在分类学上,霉菌分属于真菌的藻状菌纲(Phycomycets)、子囊菌纲(Ascomycets)和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
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是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的霉菌,可产生近200种霉菌毒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二氢雪腐镰刀菌烯酮、岛青霉素、橘青霉京、黄绿青霉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霉菌都能产毒,或者说能产毒的霉菌只是霉菌中的一少部分,同时还应注意,即便是产毒霉菌,也是在其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会产毒,并不是在其整个生命期都能产毒。
《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编制说明《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标准编制组二〇一八年九月项目名称:《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11583-T-469承担单位:江苏海企长城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淮阴师范学院编制组主要成员:王远见、冯民、宦海霞、何健、刘尧、蒋原、任盈盈、柯家法、张扬、张科、颜智勇、张敬友目录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 (4)1.1制定背景 (4)1.2任务来源 (5)二、主要工作过程 (5)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6)3.1标准编制原则 (6)3.2标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技术内容介绍 (6)3.3确证试验 (7)3.3.1 试验菌株的选择 (8)3.3.2 试验样品的选择 (10)3.4相对准确度试验 (10)3.4.1方法 (10)3.4.2结果和结论 (10)3.5灵敏度试验 (14)3.5.1方法 (14)3.5.2结果和结论 (14)3.6特异性试验 (17)3.6.1方法 (17)3.6.2结果和结论 (17)3.7验证试验 (19)3.7.1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 (19)3.7.2重复性 (19)四、采用国际标准 (20)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20)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0)七、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意见 (21)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1)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21)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1)《饲料中肠杆菌科检验》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1.1制定背景肠杆菌科作为食品卫生指标菌在欧洲已有多年历史,欧盟于2002年10月10日正式实施的欧盟(EC)No.1774/2002号指令明确要求输欧的非人类食用的动物产品的肠杆菌科计数限量。
在(EC)No.2073/2005食品微生物标准中正式采用以在分类学上准确描述命名的肠杆菌科来代替分类学不明确的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作为肉类、牛奶和乳制品、蛋制品、干的婴儿制品、特殊医学目的干食品、包装后急冻前的胴体等的加工过程卫生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微生物检验一、概述1.饲料微生物检验的意义饲料微生物学检验是饲料品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常条件下,饲料中微生物数量有限,但当饲料因加工不当、贮藏不善或因意外事故受到微生物污染时,微生物数量会有大幅度提高,并可有致病性微生物出现。
微生物污染饲料后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产生特殊的颜色和刺激性物质,使饲料具有不良的外观、滋味和气味,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2)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
(3)微生物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如细菌可产生内毒素或外毒素,霉菌可产生霉菌毒素,因而造成动物细菌毒素或霉菌毒素中毒,并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4)造成动物细菌性感染或霉菌性感染。
(5)扰乱动物消化道正常菌群,破坏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平衡,使动物出现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检测饲料微生物指标,控制饲料微生物数量,对保证饲料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点义。
2.饲料微生物的种类及形态饲料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和细菌。
霉菌(mold)并不是生物分类学名称,而是指能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真菌的俗称,是真菌的一部分。
真菌是指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一类生物。
真菌的形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霉菌为多细胞类型。
在分类学上,霉菌分属于真菌的藻状菌纲(Phycomycets)、子囊菌纲(Ascomycets)和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
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是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的霉菌,可产生近200种霉菌毒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二氢雪腐镰刀菌烯酮、岛青霉素、橘青霉京、黄绿青霉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霉菌都能产毒,或者说能产毒的霉菌只是霉菌中的一少部分,同时还应注意,即便是产毒霉菌,也是在其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会产毒,并不是在其整个生命期都能产毒。
细菌(Bacterium)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
它结构简单,无典型的细胞核,只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属原核生物界。
细菌的外形有球形、杆形、螺形,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形菌(包括弧菌与螺菌)。
细菌个体很小,需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才能看见,一般以µm作为测量大小的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各异,同一种细菌的大小也可因菌龄和环境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异。
大多数球菌直径约l µm,杆菌长2~3 µm,宽0.3~0.5 µm。
自然界细菌多种多样,饲料中存在的细菌只是自然界细菌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致病性、相对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细菌。
它们是评价饲料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3.饲料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方法目前,饲料微生物学检测主要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大肠杆菌群检测、沙门氏菌检测及霉菌总数检测。
饲料细菌总数是指1g(或mL)饲料中细菌的个数,但不考虑细菌的种类。
细菌总数的高低反映了饲料的清洁程度及对动物潜在的危险性。
细菌总数越高,表明饲料卫生状况越差,动物受细菌危害的可能性越大。
根据检测计数方法不同,饲料细菌数量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经处理的样品直接用平皿培养或经微孔滤器过滤再行培养,使适应培养条件下的活菌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数计算结果,称为菌落总数;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适当处理后,经涂片染色或放入托马氏细胞计数室,在显微镜下对菌体细胞直接计数,其中包括活菌,也包括还未消亡的死菌,称为细菌总数。
我国采用前者,即采用营养琼脂培养—一菌落计数法测定。
因此,我们所说的饲料细菌总数实际为菌落总数,即饲料中的活菌数。
科学研究证明,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因此,如在饲料中检出大肠菌群,表明饲料曾受到过人或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
由于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且在一般条件下,大肠菌群对外界的抵抗力及在环境中的生存时间与主要肠道致病菌一致,所以,大肠菌群既可作为饲料是否受到人或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标志,也可作为饲料是否受到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
大肠菌群在环境中广泛存在,饲料中检出大肠菌群,仅说明饲料曾受到过人或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但并不表示一定有致病菌存在,这存在一个污染程度即菌量问题。
大肠菌群污染程度越高,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国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都对大肠菌群菌量作了严格限制。
目前,大肠菌群检测多采用发酵法,即根据大肠菌群的培养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推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maximum probable number,简写MPN)。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在饲料中不得检出。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是根据其生化特性并结合血清学鉴定方法进行的。
霉菌总数的检测采用适合霉菌生长而不适宜细菌生长的高渗培养基培养,菌落计数法测定,结果表示的是饲料中的活菌孢子数。
霉菌毒素对动物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直接检测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霉菌毒素种类繁杂多样,检测过程比较麻烦,有些霉菌毒素还没有理想的检测方法,甚至在某些形变饲料中现在还根本不清楚都存在着哪些霉菌毒素,所以检测饲料霉菌污染程度即霉菌总数就显得非常必要。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有毒代谢产物,饲料霉菌总数越高,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考虑到饲料霉变的其他危害,因此,在监测饲料质量及评价其饲用价值时,检测饲料霉菌总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饲料微生物检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无菌观念。
从采样、制样到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过程都必须坚持无菌操作。
二、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检验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2.原理将试样稀释至适当浓度,用特定的培养基,在(30±1)℃下培养(72±3)h,计数平板中长出的菌落数,计算1g试样中的细菌数量。
3.仪器、设备(1)天平:感量为0.1 g。
(2)振荡器:住复式。
(3)干热灭菌箱:[(50~200)±1]℃。
(4)高压灭菌锅。
(5)冰箱:普通冰箱。
(6)恒温箱:(30±1)℃。
(7)电炉:可调式。
(8)平皿:直径为9 cm。
(9)吸管:容量为1,10 mL。
(10)三角烧瓶:容量为250,500 mL。
(11)玻璃珠。
(12)试管:18mm×180mm。
(13)水浴锅:(46±1)℃。
(14)酒精灯。
(15)试管架。
(16)橡皮乳头。
4.操作步骤(1)采样。
采样时必须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避免采样时的污染。
首先准备好灭菌容器和采样工具,如灭菌牛皮纸袋或广口瓶、金属勺和刀,在卫生学调查基础上,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否则应将样品放在低温干燥处。
根据饲料仓库、饲料垛的大小和类型,分层定点采样,一般可分三层五点或分层随机采样,不同点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取500 g左右送检,小量存贮的饲料可使用金属小勺采取上、中、下各部位的样品混合。
海运进口饲料采样:每一船舱采取表层、上层、中层及下层4个样品,每层从五点取样混合,如船舱盛饲料超过10000 t,则应加采1个样品。
必要时采取有疑问的样品送检。
(2)试样稀释及培养。
①无菌称取试样10.0 g,放入含有90 mL稀释液的灭菌三角烧瓶内(瓶内预先加有适当数量的玻璃珠)。
经充分振摇,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掖。
最好置振荡器中以8000~l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2~3min。
②用1 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 mL,沿管壁慢慢注入含有9mL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
③另取一支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更换一支吸管。
④根据饲料卫生标准要求或对试样污染程度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⑤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1)℃的平板计数用培养基[可放置(46±1)℃水浴锅内保温]注入平皿约15 mL,小心转动平皿使试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从稀释试样到倾注培养基之间,时间不能超过15min。
如估计到试样中所含微生物可能在琼脂平板表面生长时,待琼脂完全凝固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倾注凉至(46±1)℃的水琼脂培养基4mL。
⑥待琼脂凝固后,倒置平皿于(30±1)℃恒温箱内培养(72±3)h取出,计数平板内菌落数目,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试样所含细菌总数。
(3)菌落计数方法。
作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借助于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计数出各平板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两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
5.菌落计数的报告(1)计数原则。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计数标准。
每一稀释度采用两个平板菌落的平均数,如两个平板其中一个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另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全平板菌落数。
(2)稀释度的选择。
①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②如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如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如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
③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情之。
④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⑤如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
⑥如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3)结果报告。
菌落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
附7.1稀释液和培养基制备除特殊规定外,本标准所用化学试剂为分析纯;生物制剂为细菌培养用;水为蒸馏水或无离子水。
要求在试验条件下,所用试剂应无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存在。
⑴稀释液①成分氯化钠(GB l266) 8.5g;蛋白胨1.0 g;蒸馏水1000mL。
②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校正pH值使其在灭菌后保持7.0±2,按9mL/支分装于试管,90mL/瓶分装于三角烧瓶中,塞上棉塞包扎后(121±1)℃高压灭菌2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