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2所有歌曲歌词

欢乐颂2所有歌曲歌词
欢乐颂2所有歌曲歌词

欢乐颂2所有歌曲歌词

导读:《欢乐颂2》的剧情设计很简单,就是五个不同家境、不同背景、不同认知层级、不同性格的女孩,扎堆在一起,再加上闻风而来的猥琐男及霸道总裁,演绎出鸡飞狗跳的故事。

五美在上海的职场打拼和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但其实,剧情越发展爱情越多职场越少,这就牢牢把追剧人群固定在了女性,在具体一点,是20-30岁的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女性。

1.欢乐颂2五美的人物主题曲

欢乐颂2樊胜美人物主题曲《不怕一个人》歌词

《欢乐颂2》曲筱绡角色主题曲《我管可爱你管帅》歌词

欢乐颂2关关的人物主题曲《想做你的疯女孩》歌词

电视剧《欢乐颂2》邱莹莹人物主题曲歌词

《欢乐颂第二季》安迪人物主题曲歌词

2.欢乐颂2中的所有插曲歌曲集锦

欢乐颂2所有插曲歌词专题

欢乐颂2《咖喱咖喱》歌词欢乐颂2插曲《吻你之时别再躲》歌词欢乐颂2第1集插曲《家的滋味》歌词欢乐颂2插曲《遇到爱》歌词欢乐颂2小邱生病应勤来接她的那首歌欢乐颂2赵医生演唱的歌曲歌词欢乐颂2插曲《撤》歌词欢乐颂2安迪和包奕凡五一旅游时的歌欢乐颂2谢童在酒吧唱的歌欢乐颂2包奕凡起床锻炼身体插曲《错过》歌

词欢乐颂2曲筱绡和赵医生分手的插曲欢乐颂2谢童为关关唱的歌

3.欢乐颂2片尾曲

《欢乐颂2》片尾曲《我们》歌词

2017年欢乐颂2所有歌曲歌词

1.欢乐颂2赵医生演唱的歌曲歌词

2.电影《软硬天师》所有歌曲歌词

3.铁道飞虎所有歌曲歌词

4.电影爵迹中的所有歌曲歌词

5.思美人所有歌曲歌词

6.电影《抢红》所有歌曲歌词

7.电影小情书所有歌曲歌词

8.抢红电影是所有歌曲歌词

上文是关于欢乐颂2所有歌曲歌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音乐教案-教案:《欢乐颂》

音乐教案-教案:《欢乐颂》 教学内容:人教版册第三课第三课时《欢乐颂》。 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认识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种乐器。 能力目标:①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运用乐器自编合唱的能力。 思想目标:①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②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课件讲述小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欣赏《欢乐颂》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唱《欢乐颂》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四拓展延伸运用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 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五小结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作业布置:我也可以是贝多芬根据老师所给音符,加上拍好和节奏,试试你的创作能力。 -音乐教案-《欢乐颂》这一教案

歌曲《欢乐颂》

《欢乐颂》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在《欢乐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将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力度等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欢乐颂》虽然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经典外国歌曲,但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些古典音乐,对这首歌并不熟悉。歌曲的篇幅很短、节奏、旋律也很简单,但在理解歌曲内涵、表现歌曲意境上却有难度。这首歌曲的思想境界很高,可能学生当时并不能理解的那么深,那么透彻,但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我想对他们的心灵会起到净化作用。 2、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练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并通过欣赏、学唱、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净化心灵,以利于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技术准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课前,教师搜集、整理了《欢乐颂》的曲谱、声像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练唱曲谱、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做到有情歌唱。 4、学前教学状况: 本节课为新授课,学前没有向学生做任何相关知识的介绍,虽然学生对《欢乐颂》这首歌曲比较陌生,但通过相关知识的了解,如: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同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能起到激励作用。

大班音乐欢乐颂

大班音乐:欢乐颂 设计意图: 歌唱教学惯有的“三步曲”——练声、范唱、学唱,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幼儿的“三性”受到束缚。如何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谱教学。《欢乐颂》旋律优美,但歌词四大句的内容无一重复,幼儿不易记忆。我设计了此图谱,把歌词、音高、节奏融在图谱中,形象、直观。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②游游游游 / 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教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复习歌曲《小孩不小歌》

音乐教案-欢乐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12册第三课第三课时《欢乐颂》。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认识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5种乐器。 2、能力目标:①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运用乐器自编合唱的能力。 3、思想目标:①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 ②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课件讲述小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2、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3、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四、拓展、延伸、运用 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 3、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五、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作业布置:我也可以是贝多芬 根据老师所给音符,加上拍好和节奏,试试你的创作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例1 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

歌中会唱什么? 二、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秉承艺术教育感受在前的理论,我先让幼儿欣赏感受乐曲,然后再通过动作、表情来猜歌词,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又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接下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说歌词,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住歌词。再通过提问,让幼儿从歌词中找到快乐的地方,让幼儿能用欢快的情绪唱歌。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行二重唱,在幼儿通过看谱会唱歌的基础上,幼儿分组演唱,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本次活动的环节来看,孩子们学得还是可以的,但由于借班上课,幼儿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 例2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理解歌曲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探索用两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逐渐热烈的情绪。 3、能与同伴一致地歌唱和表演,体验歌曲欢乐的氛围。 活动准备1、根据歌曲内容准备相关图片一幅。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幼儿会演奏《欢乐舞曲》。 4、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等,幼儿人手一件乐器。 活动过程1、歌唱活动:毕业歌。 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毕业歌》。 2、看图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师出示图片,启发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七年级音乐《欢乐颂》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欢乐颂》教案湘教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在《欢乐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将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力度等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欢乐颂》虽然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经典外国歌曲,但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些古典音乐,对这首歌并不熟悉。歌曲的篇幅很短、节奏、旋律也很简单,但在理解歌曲内涵、表现歌曲意境上却有难度。这首歌曲的思想境界很高,可能学生当时并不能理解的那么深,那么透彻,但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我想对他们的心灵会起到净化作用。 2、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练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并通过欣赏、学唱、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净化心灵,以利于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技术准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课前,教师搜集、整理了《欢乐颂》的曲谱、声像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练唱曲谱、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做到有情歌唱。 4、学前教学状况: 本节课为新授课,学前没有向学生做任何相关知识的介绍,虽然学生对《欢乐颂》这首歌曲比较陌生,但通过相关知识的了解,如: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同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能起到激励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欢乐颂》教案

《欢乐颂》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体会博爱,自由,平等,友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博爱的理解和诠释。 教学难点: 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歌曲感情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欢乐颂》片段。 1、听到刚才的旋律,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可能有的同学知道这首《欢乐颂》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有的不清楚,那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他就是《欢乐颂》的作者,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是1770年12月16日。 1782年——1792年是他创作的丰硕时期。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在1781年——1787年谱写成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爷爷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他曾因恋爱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1802年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出了

明朗的《第二交响曲》。 学生:贝多芬。 2、提问: 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答: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答: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课件讲述小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2、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3、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答:欢乐颂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这便是这部伟大的曲子所要歌颂的主题——欢乐,一个简单却又优美的旋律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3、分析作品。

音乐欣赏:欢乐颂

音乐欣赏:欢乐颂 ——9班关冰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4拍子音乐,感受平稳舒缓的节奏。 2、学习4拍子的拍手节奏,能有感情的表演。 3、能够听懂音乐中表达的情绪,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课件、挂图 三、活动过程 1.音乐进场:复习歌曲《胆小鬼》,感受2拍子的音乐,通过拍手 律动,加强幼儿的节奏练习。 2.孩子们,我们来欣赏一首动听的乐曲吧。乐曲的名字叫《欢乐颂》 3.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师:请你们 轻轻的认真的听这首乐曲。 4.提问: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这首乐曲好听吗?你听了之后心 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速度轻快的、缓慢,4拍子的音乐是舒缓柔和的。)A、你能听出这首曲子有什么变化吗?B、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尝试听出这是一首三段体的乐曲。 5.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4拍子音乐和2拍子 音乐进行对比,4拍子音乐更加舒缓柔和。 6.我们怎么拍出4拍子音乐呢?练习拍4拍子的节奏,(4拍子音 乐,强弱次强弱),打节奏的同时,融入身体动作和表情。 7.感受快乐的心情,表演开心的样子?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 那想着这些事情,我们快乐的表演吧!那你们呢?大海,开花,风,树,草。 8.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自由设计动作,在愉快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活动。 四、活动延伸:

1.介绍作者贝多芬,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写出许多著名 的乐曲。今天这首好听的乐曲就是贝多芬。 2.能够听音乐表演,听懂音乐表达的情感。 五、活动反思: 通过组织这次音乐活动,让我感触颇深,一是我对制定目标有了新的理解,任何活动都不开目标,制定一份完善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而完成目标应该是这堂课的主要思路。二是由此次活动,我对音乐欣赏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管是什么课,都有一个新旧融合的过程,一定要加强复习巩固,对新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我在活动组织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这首乐曲是舒服柔和的音乐风格,让人感觉很是舒服,孩子在学习了4拍子的拍手节奏后,能够有兴趣的用双手拍出4拍子,知道强弱次强弱的音乐形式。可是,在孩子们进行音乐表演的时候,他们拍手很有节奏,只是没有能够表现得欢快和有趣。这首乐曲是温柔舒服的,让人听来很美的,我却没有如愿看到他们欢快的表情。后来我知道了,是我的引导方式稍有欠缺,应该通过语言引导他们想到自己开心的事,这样或许事半功倍。提醒他们感受快乐的心情,表演开心的样子?“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那想着这些事情,我们快乐的表演吧!” 关于这堂课我最欣慰的是:孩子们在欣赏了这堂音乐课之后,能够听音乐表演了。听任何音乐的时候,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身体表现音乐。这是我们大家最大的收获啊!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让幼儿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以下是出guo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欢迎参考,请点击出guo查看。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 / 吱吱吱吱 / 吱吱吱吱 ② / 游游游游 / 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歌曲教案《欢乐颂》

歌曲《欢乐颂》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和谐美,初步学习二声部合唱。 2、引导幼儿学会控制音量,能用自然声唱出歌曲的欢乐、轻巧、连贯等不同的变化。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和谐美。 二、活动准备:教学图片、欢乐颂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图片,我们来观看一下(放图片)〈二〉基本部分: 1、提问幼儿图片内容: 小朋友,图片上有什么?(同时让幼儿学习小鱼游,花开放、白云飘、小鸟飞的动作)。 2、老师根据图片的内容编了一首歌曲,我们一 起欣赏一遍,(放录音,同时放图片)。 3、你们听完了歌曲,心里感觉怎样?(幼答高兴、欢快、好听)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欢乐颂》。 4、现在我们听着歌曲,让小手跳舞好吗?请小朋友到老师身边来。(让幼儿起立,拍手听歌曲,并跟着老师随时走动或转圈),你们听歌曲时听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太阳、小鸟、小鱼),请小朋友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听歌曲,把听到的做出来好不好?(好) 5、请小朋友做动作把我们高兴、欢乐的心情表现出来。 6、小朋友表现的真棒,我们到座位上休息休息。 7、我们来做游戏好不好?(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对唱”我们先听歌曲是怎样对唱的。(放图片、录音)歌曲中用一个什么字对唱的?(啦)现在老师唱歌,请小朋友对唱。(弹琴伴奏) 8、现在我们分成两组对唱。(轮流) 9、小朋友喜欢唱歌,小动物也喜欢唱歌,你们看是谁来了?谁来告诉老师,小青蛙怎样唱歌、跳舞?(提问个别幼儿)请小朋友听一听小青蛙怎样唱歌、跳舞?

你们想学小青蛙吗?(想)我们戴上小青蛙的头饰一起来唱歌、跳舞。 10、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觉?(很高兴)谁想把高兴的样子表现出来。〈三〉结束部分: 带领幼儿到操场里观看蓝天、白云。

【免费】高一音乐鉴赏必修课:《欢乐颂》教案-人教版

高一音乐课《欢乐颂》教学案例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自主学习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教学课题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智力普遍良好,思想活跃,但是由于条件关系,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结合高一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特点,会对音乐课件中的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 《欢乐颂》选自贝多芬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终曲合唱.作品以宏伟的构思,气壮山河的力量,颂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和欢乐、神圣的理想世界。《欢乐颂》是一部宏大的合唱作品,有领唱、重唱、合唱,通过多次主题的变奏来渲染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颂扬了和平、

友爱的境界。 三、《欢乐颂》教学过程展示 1.导入 聆听两个音乐的片断,思考这两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同学对这位音乐家生平的了解。(播放《命运》交响曲主题、《献给爱丽丝》片段) 2.作曲家、作品介绍 (1)说说这位音乐家是谁.以及对他的了解。 贝多芬,他被称为“乐圣”,他在青年时期耳朵失聪.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也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名字跟莎士比亚、达?芬奇一样家户喻晓.贝多芬的交响音乐有着英雄史诗般的气质和不揭的动力,三、五、七、九交响曲与辉煌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如大江大河般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他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2)(出示贝多芬的图片),有没有听过他的《第九交响曲》?对它有多少了解?给你印象最深的旋律又是什么呢? 它带有些宗教色彩。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的作品。听过《欢乐颂》,而且会唱主旋律的部分。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欢乐颂人音版

《欢乐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欢乐颂》,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对世界音乐的地位和贡献,理解《欢乐颂》的时代意义,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斗争的精神。 2.能准确地演唱《欢乐颂》,并能背唱。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准确地演唱《欢乐颂》,并能背唱。 2.了解乐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教科书呈现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第四乐章分三个部分,《欢乐颂》是它的第二部分,歌曲的旋律十分简朴。贝多芬以极其简练的手法(几乎只用了1、2、3、4、5五个音和一种音符──四分音符)就营造出了如此庄严、宏伟的效果。这首歌曲已经传遍了全球,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消除隔阂、消除战争,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提问:谁知道这段音乐的曲名和曲作者是谁? 学生回答:贝多芬。 2、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贝多芬) 3、聆听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片段

4、音乐圣人——贝多芬简介。 师: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坎坷,胆凭着非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热情,为全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音乐财富,被后人尊称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命运》、《英雄》、《田园》、《第九(合唱)》;还有钢琴奏鸣曲、序曲等多种题材的作品。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为宏伟的,通常有四个乐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贝多芬的经典之作《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欢乐颂》。 5、欣赏歌曲,初次聆听歌曲《欢乐颂》。 (1)提问:歌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热情、庄重、欢快、热烈等。 师:这首歌曲热情、庄重,深受人们喜爱。 (2)学唱歌谱,教师做示范:用“la”轻声模唱(口腔打开,找打哈欠的感觉),并指导学生练唱。(钢琴伴奏。) (3)指导学生用轻声哼唱歌曲《欢乐颂》的旋律。 (4)指导学生解决难点:跨小节的连音(12、13小节)和3、4音程的音准。 (5)指导学生用中等音量唱旋律。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练习控制声音的能力。(6)指导学生反复练唱歌曲。 根据这首歌曲的情绪,要用在连的基础上稍断开的演唱技巧。(7).学唱歌词。(出示《欢乐颂》歌词谱例)

大班音乐--欢乐颂-教案

大班音乐欢乐颂 设计意图: 歌唱教学惯有的“三步曲”——练声、范唱、学唱,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幼儿的“三性”受到束缚。如何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谱教学。《欢乐颂》旋律优美,但歌词四大句的内容无一重复,幼儿不易记忆。我设计了此图谱,把歌词、音高、节奏融在图谱中,形象、直观。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② / 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初中:音乐教案-欢乐颂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 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音乐教案 / 初中音乐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音乐教案-欢乐颂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12册第三课第三课时《欢乐颂》。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认识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5种乐器。 2、能力目标:①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运用乐器自编合唱的能力。 3、思想目标:①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②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串铃、双响桶、三角铁、沙锤、碰钟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课件讲述小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2、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3、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欢乐颂》公开课教学设计1

《欢乐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钢琴、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2、激发学生二声部合唱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唱和自身协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教材分析: 《欢乐颂》选自贝多芬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终曲合唱。作品以宏伟的构思,气壮山河的力量,颂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和欢乐、神圣的理想世界。《欢乐颂》是一部宏大的合唱作品,有领唱、重唱、合唱,通过多次主题的变奏来渲染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颂扬了和平、友爱的境界。 教学重点: 欣赏与学唱欢乐颂。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命运》交响曲主题、《献给爱丽丝》片段) 聆听两个音乐的片断,思考这两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同学对这位音乐家生平的了解。 (二)作曲家、作品介绍 1、说说这位音乐家是谁,以及对他的了解。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是德国作曲家,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名字跟莎士比亚、达·芬奇一样家户喻晓。贝多芬的交响音乐有着英雄史诗般的气质和不竭的动力。三、五、七、九交响曲与辉煌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如大江大河般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 2、作品简介(出示贝多芬的图片) 《欢乐颂》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三)欣赏《欢乐颂》 1、聆听作品《欢乐颂》,在聆听感受音乐时,思考里面含有哪几种演唱形式?(播放音乐) (领唱、独唱、重唱、合唱) 2、学习《欢乐颂》的主题部分。(播放音乐,并出示歌谱) (四)学唱《欢乐颂》 1、分出两个声部的同学,给两分钟时间练习自己声部的歌谱。 2、在钢琴上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的同学演唱。 3、在钢琴上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的同学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4、一起合唱谱子。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听另一个声部,并感受整个音乐的效果。(钢琴伴奏) (五)创作表演 1、把四拍子看成二拍子演唱,缩短时值,使歌曲更具律动性。 2、加上以前学过的声势作伴奏。跺脚、拍脚、捻指、拍手。一拍做一个动作,声音跟声势动作要一致。 3、一个学生指挥,其他学生唱加上声势动作,老师弹琴。 (六)小结

大班音乐《欢乐颂》

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 设计意图: 歌唱教学惯有的“三步曲”——练声、范唱、学唱,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幼儿的“三性”受到束缚。如何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谱教学。《欢乐颂》旋律优美,但歌词四大句的内容无一重复,幼儿不易记忆。我设计了此图谱,把歌词、音高、节奏融在图谱中,形象、直观。打破了以往“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较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② / 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