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业综合体难波屋顶公园Namba Park

日本商业综合体难波屋顶公园Namba Park
日本商业综合体难波屋顶公园Namba Park

(一)“经历”Namba Park

Namba Park(难波公园Ⅰ),一处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其实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从远处看去,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是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

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更让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为整个购物旅程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新奇的色彩。

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Namba Park的零售与娱乐区域。其中心区域是三层的“豪华购物广场”,内部质感华美、店面错落有致,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让你仿佛并不是在商场购物,而是在森林中寻宝一般。商场业态非常丰富,从餐饮、服饰、珠宝,到美容、动植物花卉、居家用品、日本传统和服等等,包括了上百家专业的时尚商店和餐馆。这里可以品尝到民族的、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购买到潮流最前线的商品和各种高档物

品。值得一提地是,除了传统的商业业态,Namba Park的商场还为顾客提供医疗功能,不仅在商场的二楼配有药店,在八楼还设有一家医院,牙科、妇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内科等等,功能齐全,服务周到。

经由不同楼层的一些特定区域,从“峡谷”可以直接通往室外的露台,这里的“空中花园”种植了不少漂亮的花草植物,植物每天成长,每天都在改变建筑的样子。商场内有不少餐馆和咖啡座,露天的位置就在丛林里,购物之后在这里享受一份舒适和静谧,相当惬意。

登临高处俯视Namba Park,可以看到,开放的空间使公园与城市的街道、交通直接相连,斜坡与“山石”形成的层次感,使公园与周围的高层办公楼柔和地融为一体,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带来

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Namba Park真的是一处奇妙、充满想象力的建筑,它不像传统购

物中心那样,将顾客引入封闭式的购物区,而是将商业区、餐饮区

与自然和开放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你能够享受在公园中漫

步、参观、购物、娱乐的多重乐趣,让购物成为一种“经历”。

(Ⅰ古代的大阪由于市内河道、溪流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占全市总

面积的10%,桥梁1400多座,因此被称为“千桥之都”、“水都”、“浪

速”以及“难波”,都和水有关,“难波公园”即得名于此.)

(二)“场所制造”理念

1977年,“场所制造”理念诞生于美国建筑界,“场所制造”理念认为在每一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造社区氛围,让每个人都能融入其中,前来的人们可以参观、游玩、购物,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庆祝活动。这样的项目不仅仅是为那些达官显贵或者高层人士准备的,而是为了人民大众、每一个希望参与其中的人设计的,人们在这里可以不断有新的体验。

“真正的场所并不存在于大楼之间,而是存在于人们值得记忆的体验中”(美国著名建筑师Curtis J. Scharfenaker),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场所制造”理念,而Namba Park就是这个理念最为典型和生动的体现。

在Namba Park项目上,设计师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来把握建筑的精髓,将自然融入建筑,用体验创造场所。“当我们经历被大自然所环绕的场所时,我们在精神上会感到富足。峡谷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敬畏;高耸入云的山脉激励我们的精神;水近在咫尺,悦人心意:潺潺的溪水流淌、波浪撞击的庄重夹杂山中湖泊的那份宁静。我们都渴望尽情体验大自然,并以此充实我们的精神。我们在与自然世界的关联中得到升华。” 业主的最初构思是建造一个简单的混凝土通道用于连接项目的南北地块,设计师颇有新意地提出了人造峡谷的设计想法。“峡谷”的设计带来了众多的体验要素;溪水、山石、植物、岩洞、山间的阳光......这种体验手法的空间再造,为项目展现了全新的思路。Namba Park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序列,它不像一般的购物中心那样,将人们压缩集聚到封闭的空间内,迫人消费,而是以开放的体验化空间吸引人们主动游玩、主动消费。

由此,Namba Park颠覆了一味追求机器效率的工业化空间设计,打破了室内室外的空间界限,实现了城

市森林中自然化、戏剧化空间场景的塑造,形成内部与外部景观的和谐与相互映衬。这种开放式的社区氛围,向所有人张开了双臂,欢迎他们随时光临。Namba Park近乎完美地实现了为人们提供聚会、游玩、欢庆场所的目的,“场所制造”的理念在Namba Park的项目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让体验融入商业场所

社会学家雷恩·奥尔登博格看来,那些家庭和工作以外的地方属于“第三个地方”,那是一个人们能和同样社会团体的人进行交流的地方。“有了好的体验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到这个场所。即使离开,过了五六年后,他们还会回来,因为这个地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和体验。”传统的购物中心发展得越来越生硬、了无生机,而Namba Park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在城市里享受一座森林,这样的“体验式”场所才是人们精神的真正向往。

人类的精神充满激情,渴望得到满足和共鸣,而大自然不受时间限制,灵活、持久,且变化万千、激情洋溢。用大自然充实和装点我们的环境,自然和人类的激情在此碰撞,人们的精神得到满足,美妙的体验由此产生,场所便融入了人们的记忆。如何寻求与表达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平衡的美妙关系,如何创造“能够提供记忆体验的场所”,将成为“体验时代”现代化场所的成败关键。

当体验融入场所,建筑不再是生硬的“大盒子”,经魔术师之手,会变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o难波公园-美国捷得设计,旧城改造优秀作品

o【摘要: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难波公园(Namba Parks) 层层仄仄,是一座看起来如同空中园一样的完美建筑。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通枢功能与办公、酒店、住宅完美结合,是日本开发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

o

难波公园-美国捷得设计,旧城改造优秀作品

Namba Park难波公园是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从远处看去,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是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

(一)整体设计理念

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更让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为整个购物旅程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新奇的色彩。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Namba Park的零售与娱乐区域。其中心区域是三层的“豪华购物广场”,内部质感华美、店面错落有致,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让你仿佛并不是在商场购物,而是在森林中寻宝一般。经由不同楼层的一些特定区域,从“峡谷”可以直接通往室外的露台,这里的“空中花园”种植了不少漂亮的花草植物,植物每天成长,每天都在改变建筑的样子。商场内有不少餐馆和咖啡座,露天的位置就在丛林里,购物之后在这里享受一份舒适和静谧,相当惬意。登临高处俯视Namba Park,可以看到,开放的空间使公园与城市的街道、交通直接相连,斜坡与“山石”形成的层次感,使公园与周围的高层办公楼柔和地融为一体,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Namba Park真的是一处奇妙、充满想象力的建筑,它不像传统购物中心那样,将顾客引入封闭式的购物区,而是将商业区、餐饮区与自然和开放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你能够享受在公园中漫步、参观、购物、娱乐的多重乐趣,让购物成为一种“经历” 。

(二)“场所制造”理念

“真正的场所并不存在于大楼之间,而是存在于人们值得记忆的体验中”(美国著名建筑师Curtis J. Scharfenaker),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场所制造”理念,而Namba Park就是这个理念最为典型和生动的体现。在项目上,设计师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来把握建筑的精髓,将自然融入建筑,用体验创造场所。“当我们经历被大自然所环绕的场所时,我们在精神上会感到富足。峡谷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敬畏;高耸入云的山脉激励我们的精神;水近在咫尺,悦人心意:潺潺的溪水流淌、波浪撞击的庄重夹杂山中湖泊的那份宁静。我们都渴望尽情体验大自然,并以此充实我们的精神。我们在与自然世界的关联中得到升华。” 业主的最初构思是建造一个简单的混凝土通道用于连接项目的南北地块,设计师颇有新意地提出了人造峡谷的设计想法。“峡谷”的设计带来了众多的体验要素;溪水、山石、植物、岩洞、山间的阳光......这种体验手法的空间再造,为项目展现了全新的思路。Namba Park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序列,它不像一般的购物中心那样,将人们压缩集聚到封闭的空间内,迫人消费,而是以开放的体验化空间吸引人们主动游玩、主动消费。由此,Namba Park颠覆了一味追求机器效率的工业化空间设计,打破了室内室外的空间界限,实现了城市森林中自然化、戏剧化空间场景的塑造,形成内部与外部景观的和谐与相互映衬。这种开放式的社区氛围,

向所有人张开了双臂,欢迎他们随时光临。Namba Park近乎完美地实现了为人们提供聚会、游玩、欢庆场所的目的,“场所制造”的理念在Namba Park的项目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让体验融入商业场所

社会学家雷恩·奥尔登博格看来,那些家庭和工作以外的地方属于“第三个地方”,那是一个人们能和同样社会团体的人进行交流的地方。“有了好的体验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到这个场所。即使离开,过了五六年后,他们还会回来,因为这个地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和体验。”传统的购物中心发展得越来越生硬、了无生机,而Namba Park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在城市里享受一座森林,这样的“体验式”场所才是人们精神的真正向往。人类的精神充满激情,渴望得到满足和共鸣,而大自然不受时间限制,灵活、持久,且变化万千、激情洋溢。用大自然充实和装点我们的环境,自然和人类的激情在此碰撞,人们的精神得到满足,美妙的体验由此产生,场所便融入了人们的记忆。如何寻求与表达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平衡的美妙关系,如何创造“能够提供记忆体验的场“所”,将成为“体验时代”现代化场所的成败关键。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与运营规律研究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与运营规律研究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研究的意义 一、大型城市综合体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高水平做好城市综合体经营分析和建筑策划工作 三、服务城市综合体的多专业团队协同工作方法 四、城市综合体的经营管理 五、我国发展城市综合体的策略选择 课题研究的意义 大型城市综合体一般包括级酒店、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公寓型住宅,它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满足办公、购物和白领人士居住要求。 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酒店功能和购物中心功能是基本组合或者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功能进行基本组合。 从2002年开始作者不仅参与策划了深圳一流的购物中心和写字楼,而且论证过级酒店以及公寓,获得城市综合体策划的初步经验。 为了在2008年奥运会前完成国内重要城市综合体的实际策划与开发工作,深圳NEW MALL公司组织专家多次考察日本城市综合体,通过消化吸收考察成果。我们带着日本考察成果又系统调研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综合体比较分析。

日本城市:东京、福港、京都 中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青岛西安 一、大型城市综合体分类 建筑综合体,是由城市的酒店、商业零售、办公、居住、展览、餐饮、文娱、等功能组成,并由它们构成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城市缩微体。北京的嘉里中心、国贸中心等都属于这类大型建筑综合体。这些建筑功能齐全,规模宏大,在一定范围内能实现自给自足,形成“城中城”的经营方式,能使建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筑综合体,在共生、互利的前提下,实现多功能的综合,使建筑具有物质构成上的强大优势,从而当城市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时能进行自我调整。各种功能互为补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形成“城中城”的经营方式;各种功能互相配合,提供对方发展的潜力,反过来促进自身的增长,例如商业、办公、酒店与会议中心相结合,集中不同的商业行为,彼此增加潜在顾客,并提供多门类,多层次的服务,从而使建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型城市综合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根据特点可以划分为: 1.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

日本主题特色购物中心

主题特色在日本的购物中心兴起 《联商网刊·海外》第一期 可以说Garden Walk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它是东京郊外的一个露天零售广场,其特色是以花为主题。 从它的花瓣形的商店屋顶到郁金香喷泉以及向日葵形的表演舞台, 这个160,000 平方英尺、设有56家商店的露天零售广场展示着华美的花的主题, 包括玫瑰院内12 英尺的玫瑰花丛,这里6英尺塑料“荆棘”奏出如“德克萨斯的黄玫瑰”之类的优美曲调。 Garden Walk是日本具主题特色的最新购物中心实例之一, 这种设计方法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北美的建筑和设计公司。 这种城市花园的设计经验得到延续使用,在人行道上有花形设计,购物中心的外部有鲜明的花形绘图,而遍布整个购物中心的是鲜花和山茱萸。这种与众不同的设计, 加上时尚的零售商如宠物店, 哥伦比亚运动休闲专卖店以及银座商品屋, 使Garden Walk 自2000年10月开业以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预计东京郊外Makuhari 区的Garden Walk购物中心运营的第一年年底,顾客将超过450万人次。 如同George Wickwire所说的那样,拥有一个主题或与众不同设计特点的购物中心在日本这样的商业环境中确实存在非常突出的优势, 他是西雅图Callison Architects 的合作伙伴, 在日本已经工作了10年。“主题环境在全国突然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为许多日本的零售店建筑都千篇一律,” 他说。“市内零售店通常被其他建筑物挤在很小的地方, 或者建筑比较单调、令人厌倦。而主题特色则提供了一个竞争性的优势。” Wickwire说,在日本顾客的竞争尤其激烈, 而且在日本有非常多的零售店,人们基于方便的原则,经常去离家或公司比较近的地方购物。这样一来, 较大的零售广场如果要占有更多的本地市场,他们必须要做到引人注目。“你必需与众不同并推销自己,” Wickwire说。 主题特色打入了追求有新意消费产品的日本人市场,Scott Kilbourn说, 他是美国建筑公司RTKL东京办事处的主管, 并且开发了Garden Walk创意。“零售业发展变化的速度非常快—我认为日本的发展速度比美国的要快, 同时在新的环境中这也是个非常好的市场,”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全新和独特的购物目的地。” 在日本完成一个主题设想并不容易。在市区大多数现存的综合购物区域周围均为多层百货商店; 绿色区域很难集中, 而且土地非常昂贵,这使得零售业经常不被作为最佳选择。虽然如此, 最新的购物中心项目显示主题特色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具划时代意义的项目:Mori Building Co.的125,000平方米 (1,300,000平方米) 封闭式购物中心,名为Venus Fort,位于在东京附近的Odaiba, 于1999年8月开业。海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和管理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和管理 2010-07-26 17:54 来源:作者:编辑: 王聪慧 主讲人:朱凌波 职务: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委会CCREC主任兼秘书长 “国际商业地产运营商”系列培训计划首席专家 “城市综合体的运营和管理”这个题目非常好,抓住了城市综合体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大家目前最忽视的问题。我昨天下了飞机,第一件事就是到万象城去考察,万象城项目的开业,预示着杭州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 大家知道,其实杭州引起全国的关注,就是政府提出了一百个城市综合体,引起了业界的振动,也引起了我们密切的关注。但是坦率讲杭州目前没有建成一个运营非常成功的全国样板城市综合体,但是我刚才听了建委的杨主任讲有这么多项目在策划中,19个已经在开发运营中,35个在规划设计中,还有40个在策划中,未来杭州城市综合体对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会带来哪些想象,非常值得期待。 实际上城市综合体这些年为什么引起全国的风起云涌的追逐,尤其是以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主导的模式风靡中国,有三大原因,第一个,政府为什么要做城市综合体,因为城市综合体集聚的功能,我们可以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成是是一个围棋盘,城市综合体就是围棋的眼,每个眼做活了,就会变成一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商圈、城市副中心、城市新城中心,变成人们工作、生活、娱乐、休闲、旅游一体化的城中城,这就是城市综合体为什么有

魅力,地方政府愿意做城市综合体无非几个原因,因为城市综合体涵盖着酒店写字楼、展览、立体的交通系统,功能体现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形象,而且一个大型的城市综合体拉动的区域的升值、城市的繁荣,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 开发商为什么愿意做城市综合体,因为城市综合体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一个微缩版,涵盖了等等房地产和城市发展的延续,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在中国商业地产中长期开发运营缺少金融品种的前提下,是个最好的资金产品循环的一模型,因为住宅销售产品回笼的资金可以支持持有型物业的长期经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综合体地标性、形象性,集聚性和规模性,也是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博弈中一个很重要的砝码。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真正进入商业地产的时代是02年,城市综合体的历程也就不足五年,我们现在已经诞生了中国的主流开发商,像万达、宝龙、华润、中粮地产,包括商业地产转型的二八和七三比例都把城市综合体作为唯一甚至是主要的商业产品模型,可以看到城市综合体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尤其是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到起到一个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第三个投资者和消费者为什么青睐城市综合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有几个重要的数据,一个是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已经46.6%,正好进入到70%的加速器,城市化、郊区化包括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第二个就是中国的交通系统,我们说的交通系统主要是地面的交通系统,包括快速路、高速路、城市的主干道,包括这种城铁、高铁、地铁,轨道交通一体化的TOD交通系统。第三个就是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理念在迅速的提高,在升级,这些种种的元素加在一起,还有一些软性的要素,就是中国人们生活发展随着消费水平理念的提高,尤其是节假日经济的发达,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维持城市与自然,科技与文化,包括追求物质与精神的一个平衡的最好的重要的场所。在国外不仅有人均GDP这样一个指数,还有一个指数也是中国目前最匮乏的,就是人均幸福指数,城市综合体作为一个城中城,作为人们追求城市生活一个重要的载体、目的地,所提供的综合的环境、多元的公共中心已经成为人们在追求城市化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和这样一个集合性的东西,所以这三点原因推动了中国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 但是我们也看到,想做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也存在着很多系统性的条件和风险。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有很好的政府关系。因为能做城市综合体的地段,就是过去最早讲的地段地段地段,都是一个城市的都市的中心、区域的中心、新城的中心,都是稀缺的地段,也是政府形象工程很重要的载体,所以只有很好的政府关系才能拿到很好的城市综合体的地段。 第二个就是资金或者是资本,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商业地产的发展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扰就是资金的困扰,因为商业地产在前些年处于两难,原因就是中国的开发商在自有资金杠杆效应下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模式下,缺乏多样化的证券化的融资通道,在这样一个困境下,城市综合体,尤其是商业综合体主流的形态是持有性物业、资产性物业,大型的购物中心、酒店甚至是写字楼,在国际上发展的惯例,包括从运营管理长期经营,如果没有这样一

2016东京中城综合体考察报告

东京中城综合体考察报告 一、项目位置 东京中城(东京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是一个日本东京都港区的多用途设施开发计划,位于六本木的旧防卫厅原址和和赤坂九丁目,是一个新型的复合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近邻六本木新城,建立在原来防卫省旧址。 图1东京中城模型和鸟瞰图 二、东京中城项目规划设计特点 东京中城规划设计基本资料 ?用地面积:约102,000m2 ?实际占地面积:约78,400m2 ?总建设面积:约569,000m2 ?开发商:三井不动产 ?设计:SOM、日建设计、安藤忠雄、隈研吾等 ?施工建造:竹中工务店(A、C、D、G、H栋)、大成建设(B、E、F栋)综合体各设施面积

?办公室:约330,000m2 ?住宅:约111,000m2(约530间) ?五星级酒店:约48,000m2(约250间) ?购物中心:约57,000m2 ?其他:23,000m2 ?地下5层、地上54层 项目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架钢筋混凝土结构 图2东京中城项目效果图 东京中城的设计强手云集,设计总指挥是SOM,设计主创是日建设计,景观设计由EDAW Inc.,商业设施的设计由Communication Arts.Inc.和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承担,住宅楼的设计由坂仓建筑研究所承担。此外青木淳建筑规划事务所指导了住宅楼的外观设计,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和日建设计做了Design Wing”的设计。 在设计活动组织管理方面,日本不仅多个专业协同配合好,而且非常注重艺术设计,值得我国综合体设计方案时候借鉴。 整项计划的地标建筑‘中城大厦’(Midtown Tower)是一座地下5层、地上54层的摩天大楼,高度为248公尺,超越了六本木新城森大厦(森タワー)和东京都厅舍成为东京都内最高的建筑物。和前两座建筑物不同的是,中城大厦

城市综合体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分析 难波公园六本木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Worksy2004@https://www.360docs.net/doc/a313834318.html,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4)11-0129-05 要]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给城市带来了特有的物质与文化景观,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娱乐休闲空间。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建筑群体项目只做到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忽略了自身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外城市综合体案例的公共空间的分析,总结其特点,阐述其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贡献,以期为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关键词] 城市综合体 城市公共空间 难波公园 六本木新城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ity complex which combines many function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part of the city, has brought particular materi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provides people with more shopping entertainment leisure space, becomes the part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However, most of the domestic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projects were designed to be only intensive and bene?t maximization, ignoring itself can play a positive and dynamic role to the whole of urban public spac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overseas urban complex public space, and sums up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urban complex public space development. [Key words] [Key words] City complex, Urban public space, Namba Parks, Roppongi Hills 城市综合体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分析——以日本难波公园、六本木新城为例 The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the City Complex: Taking Namba Parks and Roppongi Hills for Examples 施 瑛 Shi Ying 费 兰 Fei Lan ————————— 作者信息 施 瑛, 费 兰, 收稿日期:2013-12-23?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编号:2012KB26) ? 1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 1.1 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从功能组合上来讲,“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集约化、高效率的城市建筑群[1]。其本质属性即为建筑功能上的集约高效。如果说建筑真正的目标是人的生活,是城市社会生活的载体,那城市综合体这一城市建筑群体则更是一个有机的城市社会多生态系统。 1.2 城市综合体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设计者们为了创造城市公共空间,不断开辟新城,开拓林荫大道、修建宏伟广场,例如巴黎的新城规划,广州的珠江新城等等,虽然确实创造出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但是这种仅仅依靠扩大城市土地来获取更多城市公共空间的做法有一定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每个城市。对于许多城市来说,更有价值的思路是如何利用现有城市用地来最大化地获取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及提升品质,使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集中呈现出城市的地方特色。作为建筑功能、土地利用均集约高效的一种项目类型,城市综合体在节约城市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品质方面,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城市综合体项目必须具备一个重要属性——城城乡规划 ? 园林景观 [Urban Planning · Gardens Landscape] DOI:10.13942/https://www.360docs.net/doc/a313834318.html,ki.hzjz.2014.11.028

国内外商业综合体案例分析

图1难波公园图2难波公园俯视图案例分析 难波公园 难波公园如图1是位于日本大阪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它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而是日本一座极具代表 性的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 37500㎡,建筑面积243800㎡。 难波公园原址是一座棒 球馆,位于临近难波火车站的 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仅一站 之遥,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 通枢纽功能与办公、酒店、住 宅等完美结合。 难波公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能够不断重生的自然力量,它为人们创造了一片城市森林,从远处看,难波公园是一个大斜坡,其建筑屋顶形成了一片狭长的绿带,并通过柔和的曲线方式进行连接,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叠叠,逐步推进。在设计中,自然环境被巧妙的融入到建筑之中,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公共开放绿地,带来了众多的体验要素,吸引周边的人流不仅仅是到这里来 消费购物,更是来休闲放松,享受置身 于大自然中的感觉。 俯瞰难波公园,可以看到,开放的 空间使公园与城市的街道、交通直接相 连,公园与建筑也柔和的融为了一体, 可是说是在建筑中融入了城市公园的形 象,使得整体空间趣味大大增强,使身 在其中的人们拥有愉悦美妙的体验感受,这样的设计针对人的心理感受,并不像一般的购物中心那样将人们集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进行消费,而是以开放的体验空间吸引人们主动参与,从而使得人们在其中能够自发性的保持较长时间的聚集状态,极大的提高了空间的活力,自然而然的使大众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空间所带给他们的感受。

难波公园同时运用屋顶开放空间,这是存在于建筑物顶部的开放空间形式,相当于开放空间在竖向界面上的延伸,通过自身建筑的阶梯式形式,从一层至八层的屋顶都被绿化覆盖,形成了空间形态丰富的屋顶花园,实现了人行流线的立体化。 难波公园内部是一条人造峡谷,这也符合再生自然 景观的设计灵感。曲线以其独特的张力和柔美,通常给 人带来丰富,活跃,明快的感觉,就商业综合体的公共 空间来说,运用曲线的形式可以大大增强空间的灵动变 化。从建筑的八层平面图不难看出,柔美的曲线形态使 得建筑整体都有着很好地连续性,其主要通道将大大小 小的空间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及其丰富的空间界 面。人们步行其中,行进在绿色之中,往往不难达到一 种与环境交融的境界。图4难波公园8层平面图 难波公园,其丰富的建筑形态并没有使得商业布局混乱,也没有造成分散消费者对商业内容注意力的影响,反而成为吸引大量人流的亮点。这种公共空间形式恰如其分的与商业建筑以及周边环境融合在了一起,这首先使得公共空间本身 图3难波公园内部

日本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日本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购物中心是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在商业领域的体现,这一业态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购物中心在其国内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中日两国虽然在国土面积、收入水平方面相差较大,但在人口密度、城市发展及消费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务实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分析 日本的购物中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即二战之后的经济复苏期。60年代末,从事食品和耐用商品销售的日用品卖场(General Merchandised Store)开始形成分支,从事购物中心的开发工作。1969年,日本第一座大型的以百货公司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玉川高岛屋(Tamagawa Takashimaya)购物中心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开业。以玉川高岛屋为代表,日本开始发展大型购物中心。不过当时的购物中心理念仍未摆脱百货公司的思路,所提供的服务也较为有限并且集中。

在日本,城市中的火车站是货物储运中心和公众聚集场,而早期的购物中心大都以火车站为中心进行开发,因此在当时的购物中心是以市区内的购物中心为主。 20世纪70年代,伴随经济的腾飞,日本的购物中心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整个70年代日本新建的购物中心有502家,在80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626家。从70年代开始,一些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将欧美购物中心的模式引入日本,而且此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小汽车,郊区住宅也发展起来,借助这个时机,日本郊区购物中心开始兴起。日本购物中心阶段发展情况如图1-2所示。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以现存购物中心的数目为基础,有将近40%的购物中心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90年代平均每年都有100多家购物中心兴建,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2000年6月日本开始实行“大规模零售店选址法”(large-scale retail store location law),尽管大多数关于大型零售商店开设的限制性规定都已经取消,但在交通阻塞、交通安全、停车、噪声、废弃物、废气排放等环境品质方面却对购物中心进行了规范。大型购物中心新开张数量在这个法律颁布实施之后较前几年有所减少。2001年日本新开张的购物中心数只有37家,直到2004年以后,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才恢复到先前较为正常的水平。从1992~2006年的具体情况如图1-3所示。

东京六本木购物中心考察报告及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考察报告 一.项目简介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东京著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该项目在2003年4月开业,目前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到了东京必到的综合商业设施,坐地铁日比谷线直接到达六本木站就到达六本木新城。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是日本森建筑公司的一个马拉松项目,在这个项目开始的初期,许多人都对这个项目的建成表示悲观怀疑,预测这个项目可能太大了,或者他对于日本传统的品味来说,变成太大太突然。同时人们也怀疑建造这样一个项目的时机,因为那个时候日本正处于一个最长的衰退期。 长达17年的前期运作过程,是任何一家国内开发商不可能做到的。其敬业精神,为后代留下一点有价值东西的负责态度,是国内开发商所欠缺的。森稔社长要整个团队坚持不懈的追求品质,树立世界一流品牌,这也是森大厦株式会社感到自豪的信念。 发展商简介: 森稔,森大厦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

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出资兴建了上海森茂国际大厦,该公司一直在日本东京的中心地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上海国际森茂大厦是其在海外进行正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 森大厦在上海进行第二个项目──世界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六本木项目考察的启发不仅是项目技术层面,而且要深入思考我们对留下对后代有价值建筑及商业文化作品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提醒我们在前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血。 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总体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与项目设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地铁交通和城市公路交通,园林设计立体化,整体设计趣味化,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 1.总体布局—酒店与购物中心形成综合体 2.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特点

日本城市商业综合体7大经典案例

日本城市商业综合体7大经典案例 导读: 生活的更好,留在了城市。”正如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对城市多彩生活的概括,人们总是对方便、快捷的大城生活无限憧憬。如果说城市改变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那么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无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本期专题我们带来日本城市综合体特辑,为您介绍日本知名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期待能给国内的城市建设些许启示。 城市综合体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的六大业态H(hotel)酒店、O(office)办公室、P(park)公园、S(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congress)会所、A(apartment)公寓,组成了一个新的合生词——HOPSCA。HOPSCA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日本城市综合体简介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利用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必然面临发展困境,于是日本较早的尝试了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模式进行城市再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日本比较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有:被誉为亚洲目前最成功的旧城改造典范之一的六本木新城,令人仿佛身在峡谷森林中进行购物体验的难波公园,东京文化艺术的新地标东京中城,充满欧式气息的惠比寿花园和以建筑中的人工运河、造型奇特的喷泉和夜间彩灯而得名的福冈博多运河城… 日本城市综合体案例

六本木之丘 项目介绍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是日本国内都市再开发计划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项目,同时它也是亚洲目前最成功的旧城改造典范。项目由森集团主导开发,按照21世纪东京理想风貌而建,总占地面积约为11.6hm2,历经17年完成建设,由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KPF等多家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六本木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标,并以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将大体量的高层建筑与宽阔的人行道、大量的露天空间交织在一起。建筑间与屋顶上大面积的园林景观,在拥挤的东京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绿化空间。 区位与交通 项目位于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官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麻布、广尾的高档住宅区,交通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游客可以乘坐地铁、公车;若开车前来,总体停车位2762辆,共计12个停车场,方便顾客就近停车。六本木还设有摩托车和自行车停车位,其中自行车免费。 规划与设计

日本十大购物中心

日本十大购物中心 与欧美购物中心相比,日本在人口密度及消费习惯方面与我们有更多相似之处,更值得学习借鉴。 日本最大的再开发项目:六本木之丘 2003年,这座筹划近17年,耗资170亿元的新世纪综合体正式建成。整个建筑按照下个世纪日本东京的理想风貌而建,汇集时尚名品、五星级酒店、餐厅、超日电视台、美术馆、住宅公寓于一体。 整体上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时尚丰富性的开放式空间。在场所的搭建上,六本木露天广场是日本最为知名的露天娱乐广场,有强有力的人流聚集效应; 六本木还有一个位于剧场楼顶的“屋上庭园”,收获与播种季节他们会要邀请办公与居住于此的人一起劳作,增强体验;就购物中心West Walk而言,阳光注入其内开放感十足,同时结合了多样化的商店、各类时尚精品店、餐厅、医疗中心、银行与其他生活必须用品店。 都市花园购物中心结合体:难波公园 日本大阪难波公园的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 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

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更让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为整个购物旅程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新奇的色彩。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难波公园的零售与娱乐区域。登临高处俯视难波公园,可以看到,开放的空间使公园与城市的街道、交通直接相连,斜坡与“山石”形成的层次感,使公园与周围的高层办公楼柔和地融为一体。不难发现,难波公园真的是一处奇妙、充满想象力的建筑,它不像传统购物中心那样,将顾客引入封闭式的购物区,而是将商业区、餐饮区与自然和开放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你能够享受在公园中漫步、参观、购物、娱乐的多重乐趣,让购物成为一种“经历”。小体量颠覆业界:格林木购物中心 开业13天,累计突破100万人流!一个卖场面积只有3.7万平米的购物中心,每日客流量近8万人!格林木购物中心将客户的体验理念为出发点,设有全新的屋顶花园,营造了休闲、娱乐的氛围,便于吸引周边5公里117万社区客群。除此外,还给购物中心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运营启发: 首先商业地产的生命线(获取投资回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经营一定年限以内能够收回投资)最最重要的基础是吸引人来消费,“把格林木购物中心建成大家乐意来玩的地方”,其次才是销售商品,“在玩的过程中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就

日本大阪难波城城市综合体考察报告

日本大阪难波城城市综合体考察报告 一.难波城总体规划大阪是继东京后日本第二大城市。它位于全国中央位置,以完善的铁路网贯通各地,是前往古都奈良和京都的最佳起点。 开发商:Nankai Electric Railway Co., Ltd(南海电铁株式会社),Obayash i Corporation南海都市创造株式会社 概念设计:美国Jon Jerde设计公司 项目管理公司:Wasa Sakamoto 获得日本2004年最佳建筑与环境设计奖

总体布局 白天立体鸟瞰照片一期开发总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4万平方米,办公楼8万平方米。第2期76,600m2,合计243,800m2。难波城的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开发商NK电气铁道公司邀请捷得公司为其设计一座对大坂产生形象具提升意义的建筑作品。捷得因此把难波定义为公园,为拥挤喧嚣的城市带来一片绿洲。沿着一坐30层的高塔,难波彰显了一种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空中花园、屋顶绿树,公园直接跟大街相连,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人们可以欣赏成群的大树、岩石、悬崖、草坪、溪流、瀑布池塘及露台,人们徜徉在空中花园中尽享体验式购物的乐趣。难波公园可谓集人文、娱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式体验购物的杰作。 立体鸟瞰照片一期公园 面积8000平方米,绿地面 积3000平方米,广场与通 道4700平方米。

一期树木及花草种类???235種約40,000株,土层深度最深80CM,较浅3 0CM。 顶部花园场景二、业态规划与动线设计特点业态平面图本项目本馆与南馆的主力商场是日本高岛屋,公园的主要业态是:商店与餐饮店,咖啡

日本十大购物中心汇总

日本十大购物中心汇总 去日本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大部分人去日本是为了购物。小编在不久前刚刚汇了日本的十大购物中心,现在拿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去日本能够找到最合适购物的地方哦! 东京六本木之丘 作为日本最大的再开发项目,耗资170亿的新世纪综合体于03年正式建成。六本木新城里的建筑,包含了酒店、影城、精品店、主题餐厅、美术馆、剧场等,满足了顾客对购物、餐饮、住宿、游玩的多种需求。54层楼高的森大厦上面有个展望台,250米的海拔,360度视角的透明空间,能俯瞰整个东京景色。

大阪难波公园 都市花园与购物中心的结合体,它像游离在城市上空的自然绿洲。难波公园的设计理念在于“将自然融入建筑,用体验创造场所”,让人们在这里聚会、游玩、购物、美容……无论是潮流前线的奢侈品,还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和服,你都能买得到。 川崎格林木购物中心

开业13天客流突破百万,从传统的“购物休闲”转变为“休闲购物”,本着“创造条件让顾客乐意来玩,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的理念吸引了不少客流。 福冈博多运河城

“时间性消费”购物中心,是日本最成功的大型商业中心之一。城内有5大主题区域:星级天地、月亮不到、地球不到、海洋世界、太阳广场——shopping也要有特点。 东京维纳斯城堡

日本首家主题购物中心,以摩天轮为标志的调色板城。时装,化妆品这些肯定都有,购物环境不错,有喷泉广场,还有“真理之口”的复制品,如果有勇气,就试着将手伸入其口中玩玩吧。 LaLaPort

日本首家美式购物中心,以家庭性消费为主。据说来这里购物心情会越来越好!商场内不少适合宝宝活动的地方,带娃出游建议选择这里! 大阪Grand Front

日本东京商业考察的总结与感想

东京之行所见及感想 我一直认为大和民族是一个可怕但又可敬的民族。可怕的是侵略思想的根深蒂固及国力的强大,可敬的是民族骨子里的那种抗争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许,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伟大之处吧。日本,可怕又可敬。 公共交通 我不想多说东京的地铁有多么发达,我只能说我们这段时间所考察的所有项目都能通过地铁到达附近。都说东京自1955年就是世界第一大城市,道路似乎也没有上海的宽,但是街上并没有太多的私家车,即便是上下班高峰期,私家车也是比较有限的,更多人选择地铁出行。地铁上我们经常可以遇到清纯秀气的学生、西装革履的白领甚至是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我个人认为,这实际上是基础设施和价值观念双从问题导致的!我们是否有因为学生放暑假了而道路不那么拥堵了?我们是否常常因为写字楼附近没有合适的停车位而烦恼?我们的残疾人同胞是否有可能独自在街上行走、乘车? 秩序井然 以前我曾经看过金正昆的礼仪讲座,虽然我也知道乘坐扶梯要“右侧站立,左侧急行”,但老实说我在国内一直没能严格地区遵守这样的规则。但是我在东京的任何一部扶梯上均能看见“左侧站立,右侧急行”在被人自觉的遵守;我们的高铁站、地铁站的站台广播及地面标线也在一直强调“先下后上,排队上车”,但我们大部分人没法做到严格执行。而我看到的东京地铁站上的站台上,下车的人快速地在车门中间走出来,而需要上车的人则在车门两侧排队等候,最后一个下车的人离开车厢后,迅速排队上车;我们从小就知道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可是我自叹做得还远远不够好。我估摸着日本人的地铁和咱们这进行着会议的会议室差不多,地铁上有人来电话,都不带大声接听的,更有的直接告诉人家我在地铁上,一会回给你;看起来这些细节有点压抑、拘谨,但是人家坚持下来了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卫生清洁 什么地方最脏?垃圾箱!什么车最脏?垃圾车!但是日本颠覆了我的这个固有观念。大街上跑的所有的车,包括私家车、配送车、出租车、大卡车甚至垃圾清运车都是非常干净的,可以目测出这些车辆最少每天上路前都清洗过;街上的垃圾箱、地铁站的垃圾箱、生活区的垃圾箱通常都是四个,“塑料瓶子、报纸杂志、可燃物、不可燃物”,干净整齐,不带乱丢垃圾散落一地的情况;不知道日本是否有拾荒者,但如果有,拾荒者的效率一定非常高还不脏手,不需要在一个什么垃圾都有的垃圾箱里面去扒出他想要的东西来;街道上更是干净的有点难以置信,据说日本的环卫工人只负责清理垃圾桶的,而街道的路面卫生就靠大家自觉保

大阪难波公园

大阪难波公园 时间:2008-12-10 来源:都市世界作者:佚名 , 从千日前道具屋筋一路往南再转西,穿过难波车站,很顺地就抵达上回没机会体验的大阪南区新地标Namba Parks。从Namba Parks的中央广场,往北可以看到蘶然耸立的Swiss Hotel南海大阪,其下方就是高岛屋百货与南海电铁站;往南可以看到紧邻商场旁的另一栋高楼『Parks Tower』。Namba Parks的场地前身是大阪球场,是职棒南海鹰队的主场,当南海鹰飞到福冈变成大荣鹰后,球场也失去功能,1998年完全废止后,

砍掉重生为复合式商业城『Namba Parks』,并于2003年启用。 这是从大阪瑞士南海酒店的客房中看到的大阪难波公园,这看起来像个高架桥,细看又是一座建筑,高架桥和建筑的各个高低错落不同的层次里又到处绿树葱茏。

大阪是继东京后日本第二大城市。它位于全国中央位置,以完善的铁路网贯通各地,是前往古都奈良和京都的最佳起点。 开发商:Nankai Electric Railway Co., Ltd(南海電鉄株式会社),Obayashi Corporation南海都市創造株式会社 概念设计:美国Jon Jerde设计公司项目管理公司:Wasa Sakamoto

获得日本2004年最佳建筑与环境设计奖 总体布局 白天立体鸟瞰照片 一期开发总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4万平方米,办公楼8万平方米。第2期76,600m2,合計243,800m2。难波城的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开发商NK电气铁道公司邀请捷得公司为其设计一座对大坂产生形象具提升意义的建筑作品。捷得因此把难波定义为公园,为拥挤喧嚣的

日本商业综合体难波屋顶公园Namba Park

(一)“经历”Namba Park Namba Park(难波公园Ⅰ),一处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其实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从远处看去,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是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 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更让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为整个购物旅程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新奇的色彩。 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Namba Park的零售与娱乐区域。其中心区域是三层的“豪华购物广场”,内部质感华美、店面错落有致,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让你仿佛并不是在商场购物,而是在森林中寻宝一般。商场业态非常丰富,从餐饮、服饰、珠宝,到美容、动植物花卉、居家用品、日本传统和服等等,包括了上百家专业的时尚商店和餐馆。这里可以品尝到民族的、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购买到潮流最前线的商品和各种高档物 品。值得一提地是,除了传统的商业业态,Namba Park的商场还为顾客提供医疗功能,不仅在商场的二楼配有药店,在八楼还设有一家医院,牙科、妇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内科等等,功能齐全,服务周到。 经由不同楼层的一些特定区域,从“峡谷”可以直接通往室外的露台,这里的“空中花园”种植了不少漂亮的花草植物,植物每天成长,每天都在改变建筑的样子。商场内有不少餐馆和咖啡座,露天的位置就在丛林里,购物之后在这里享受一份舒适和静谧,相当惬意。 登临高处俯视Namba Park,可以看到,开放的空间使公园与城市的街道、交通直接相连,斜坡与“山石”形成的层次感,使公园与周围的高层办公楼柔和地融为一体,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带来

日本的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日本的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日本的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提要: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以现存购物中心的数目为基础,有将近40%的购物中心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 源自于建筑资料 日本的购物中心发展及趋势分析 购物中心是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在商业领域的体现,这一业态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就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购物中心在其国内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中日两国虽然在国土面积、收入水平方面相差较大,但在人口密度、城市发展及消费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务实借鉴意义。 一、发展分析 日本的购物中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即二战之后的经济复苏期。六十年代末,从事食品和耐用商品销售的日用品卖场(GeneralmerchandisedStore)开始形成分支,从事于购物中心的开发工作。1969年日本第一座大型、以百货公司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玉川高岛屋购物中心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开业。以玉川高岛屋为代表,日本开始发展大型购物中心。不过当时的购物中心理念仍未摆脱百货公司的格局,所提供的服务也较为有限并且集中。在日本,城市中的火车站是货物储运中心以及公众聚集场,而早期的购物中心大都以火车站为中心进行开发,因此在当时购物中心是以市区内的购物中

心为主。 70年代,伴随经济的腾飞,日本的购物中心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整个70年代日本新建的购物中心有502家,在80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626家。从70年代开始,一些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将欧美购物中心的模式引入日本,而且此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小汽车,郊区住宅也发展起来,借助这个时机,日本郊区购物中心开始兴起。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以现存购物中心的数目为基础,有将近40%的购物中心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90年代平均每年都有100多家购物中心兴建,这一情况一直维持到2000年。2000年6月日本开始实行“大规模零售店选址法”(large-scaleretailstorelocationlaw),尽管大多数关于大型零售商店开设的限制性规定都已经取消,但在交通阻塞、交通安全、停车、噪音、废弃物、废气排放等环境品质方面却对购物中心进行了规范。受此影响,大型购物中心新开张数量在这个法律颁布实施之后实际上都较前几年有所减少。2001年日本新开张的购物中心数只有37家,直到2004年以后,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才恢复到先前较为正常的水平。 截至2006年末,日本全国共有购物中心2759个,购物中心总面积为44,919,370平米,其中总店铺面积为36,538,400平米。平均每个单体购物中心进驻商铺总数为48个,平均面积为16,281平米。可见日本的购物中心主要还是以小型购物中心为主。以2006年为例,

日本namba park 难波公园 屋顶花园

コンセプト “癒し”ゾーン
施設概要
“華ぎ”ゾーン
“寛ぎ”ゾーン 緑の効用
“賑い”ゾーン
なんばに緑が必要な理由
建物の屋上を緑化しただけの公園はこれまでにも例があります。しかし、街を訪れる人 々に活用され、親しまれている公園はほとんどありません。パークスガーデンという公 園のランドスケープを考える上で、我々が目指したのは、公園が公園として切り離され て存在するのではなく、樹木や花の自然と公園に面する店舗と広場とが一体となって、 人々に豊かな体験や感動を提供する公園です。 第一期では、段丘状の園路を回遊しながら、自然を鑑賞していただく形状でしたが、全 館グランドオープンにともない、拡張部分に平面的な広がりを持った屋上公園が誕生。 広場やベンチ、遊具などが多数設置され、人々が自然と触れ合い、憩える、豊かな体験 の場が広がりました。特に“癒し”の要素がプラスされた新生パークスガーデンは、都 会のオアシスとしての魅力に、さらに磨きがかかりました。
施設の前庭となる華やかでエレガ ントな空間 都市の中で自然の美しさと触れ合 い、自然を考える空間づくり
自然に囲まれてゆったり過ごす空 間 土地の記憶、スタジアムの記憶を大 地に刻み込んだ空間づくり
人々が集う賑わいあふれる広場空 間 魅力的な都市体験、エキサイティン グなシーンを体験できる空間づく り 人々が自然と触れ合い憩う広々と した公園空間
▲ページトップ

なんばの未来を想像した時、人と環境にやさしい、緑 豊かな都市を目指すべきだと考えました。 約 300 種、約 7 万株の緑で包まれた段丘状に広がる約 1万㎡のパークスガーデンが、50 年、100 年先、なん ばの“杜”となっているように。
ニューヨークにセントラルパーク、 ロンドンにハイドパーク があるように、世界の憧れの都市には、市民に愛される公園 があります。なんばに「パークスガーデン」。世界の人々の 憧れの街をめざします。
緑、水、光。自然を感じることができる伸びやかな空間 創出。誰もがくつろげる街なんばをめざし、都市のオア シスとして期待される街づくりを提案します。
街歩きや散策を、 ショッピングや飲食とともに楽しめる空間 をめざしました。パークサイドレストラン、カフェなどで、 緑に包まれるひとときをお楽しみいただけます。
なんばに、いま、ビジネスという可能性が加わろうとし ています。オフィス街区に求められる憩いの場を商業施 設の屋上公園である 「パークスガーデン」 という新しい、 都市ならではのスタイルで創出します。
地域の財産として、 パークスガーデンは市民参加型の運営を 目指します。パークスガーデンの緑や広場を介して、様々な 活動が生まれるような街づくりを進めて参ります。
パークスガーデンは、環境への配慮を視野に入れた構想 です。ヒートアイランド現象の緩和や、断熱効果による 空調負荷の低減につながり、ひいては地球温暖化の抑制 に貢献します。
▲ページトッ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