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龙须菜对异育银鲫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龙须菜对异育银鲫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宣雄智;李文嘉;卢玉标【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估龙须菜替代饲料中的菜粕对异育银鲫幼鱼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确定龙须菜的适宜替代范围.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异育银鲫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以3%(D1)、6%(D2)、9%(D3)、12%(D4)、15% (D5)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为试验饲料饲喂试验鱼8周,所有饲料等蛋等脂,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异育银鲫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投喂龙须菜饲料各组异育银鲫肝脏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D1组异育银鲫前肠碱性磷酸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D1和D2组异育银鲫前肠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5组异育银鲫前肠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D1~D3组异育银鲫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D2~D5组异育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及D2、D3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前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而D5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3%~6%的龙须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育银鲫消化吸收与免疫性能,当龙须菜替代水平达15%时,会对鱼体消化吸收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8(045)006【总页数】9页(P1526-1534)【关键词】龙须菜;异育银鲫;消化吸收;免疫;抗氧化性能【作者】宣雄智;李文嘉;卢玉标【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215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郑州450002;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519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饲料药物添加剂常被用于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然而添加剂滥用易引起动物胃肠道菌群失衡,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赵曼茜;张斐然;吴立新;李思萌;李笑迎【摘要】本试验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饲料,对大菱鲆[(27.31±0.10)g]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7种饲料分别添加6%的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RO)、花生油(PO)、猪油(L)、鱼油-豆油(1:1)(FSO)和鱼油-豆油-猪油(3:4:3)的混合油(MIX).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研究结果表明:(1)鱼油-豆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基础饲料组)提高了10.42%(P<0.05),猪油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鱼油组降低了19.79%(P<0.05).猪油、混合油、花生油组饲料系数分别较鱼油组提高了36.36%、33.33%、25.25%(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猪油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菜籽油组和花生油组,其中较鱼油组降低了4.47%(P<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空壳、内脏和背肌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空壳的水分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3)各试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猪油组和混合油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分别升高了124.89%和119.94%(P<0.05),混合油组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提高了352.51%(P<0.05),表明猪油组和混合油组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综合以上7种饲料脂肪源对鱼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鱼油-豆油(1:1)、豆油和菜籽油可作为大菱鲆饲料合适的脂肪源,而猪油、混合油不适宜作为大菱鲆的饲料脂肪源.【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13【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脂肪源;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作者】赵曼茜;张斐然;吴立新;李思萌;李笑迎【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聊城市开发区实验中学,山东聊城 252000;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饲料中的脂肪是鱼类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鱼类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龙须菜对异育银鲫生长、体组成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摘要: 为评价龙须菜藻粉作为饲料原料替代异育银鲫饲料中菜粕的可行性ꎬ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 饲料饲喂对照组ꎬ以含 3% ( D1) 、6% ( D2) 、9% ( D3) 、12% ( D4) 、15% ( D5) 的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 成的饲料饲喂试验组ꎬ所有饲料均等氮等脂ꎬ异育银鲫幼鱼规格一致[ 体质量(8. 21 ± 0. 12) g] ꎬ每 组 3 个重复ꎬ每个重复 25 尾试验鱼ꎬ饲喂 8 周后ꎬ测定试验鱼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 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ꎮ 结果表明ꎬ与对照组相比ꎬD1 组试验鱼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肝脏谷 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 7. 41% ( P < 0. 05) 、8. 48% ( P < 0. 05) 、11. 34% ( P < 0. 05) ꎻD1、D2 组饲料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 3. 94% ( P < 0. 05) 、3. 78% ( P < 0. 05) ꎻD2 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 9. 84% ( P < 0. 05) ꎻD4、D5 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下降 2. 58% ( P < 0. 05) 、2. 69% ( P < 0. 05) ꎬ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 18. 67% ( P < 0. 05) 、11. 20% ( P < 0. 05) ꎻD5 组异育银鲫的脏 体比、血清总蛋白含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 8. 43% ( P < 0. 05) 、8. 26% ( P < 0. 05) 和 5. 72% ( P < 0. 05) ꎬ摄食率、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升高 3. 74% ( P < 0. 05) 、5. 30% ( P < 0. 05) 和 7. 82% ( P < 0. 05) ꎮ 回归分析表明ꎬ随着龙须菜替代量的增加ꎬ试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呈 下降趋势ꎮ 综上ꎬ饲料中适量添加龙须菜能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ꎬ用龙须菜藻粉替代异育银鲫饲料 中的菜粕是可行的ꎬ以添加 3% 的量效果较好ꎮ 关键词: 龙须菜ꎻ 异育银鲫ꎻ 生长性能ꎻ 营养代谢 中图分类号: S963.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3268(2018)10 - 0130 - 07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龙辛宇;郭勇;石勇;柳远香;陈开健;胡毅;王赏初;钟蕾【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24(36)3【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微量元素沉积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40.05±0.05)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共计720尾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组)饲喂不添加微量元素的基础饲料,无机微量元素添加组(IT100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草鱼微量元素需要量的100%无机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的试验饲料,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添加组(OT25组、OT50组、OT75组和OT100组)饲喂以25%、50%、75%和100%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等比例替代IT100组饲料中无机微量元素的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8周。
结果表明:1)不同组之间草鱼的存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
与CON组相比,IT100组、OT75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OT50组和OT75组显著降低(P<0.05)。
2)与CON组相比,IT100组、OT50组、OT75组、OT100组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OT25组肠道的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
3)根据草鱼脊椎骨微量元素沉积量的二次回归方程,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内元素分别在添加水平为铜67.53%、铁58.22%、锌58.68%、锰56.07%时到达100%无机微量元素效价。
4)与CON组相比,IT100组的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补体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显著降低(P<0.05)。
脂肪酸对草鱼生长、组织营养成分的影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增刊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24Supplement 1996年 12月(Natural Science)December 1996饲料中不同脂肪酸对草鱼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3曹俊明 田丽霞 陈 竹 刘永坚 梁桂英(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摘 要 本试验选用初始体重约1.4g的草鱼观察了饲料中添加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n2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23HU FA)对草鱼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
经过60天的饲养试验,摄食不含脂肪或只含油酸饲料的草鱼表现出最低的相对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向饲料中添加1%亚油酸可较显著地改善这三项指标,但单一添加1%亚麻酸或0.5%n23HU FA的促生长效果不甚明显。
1%亚油酸+1%亚麻酸或1%亚油酸+0.5%n23HU FA饲料组草鱼表现出最高的生长性能。
九组草鱼全鱼和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未表现出因饲料脂质不同而引起的明显差异,但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却因向饲料中添加亚油酸、亚麻酸和n23HU FA而较显著降低。
关键词 亚油酸;亚麻酸;生长;组织营养成分;草鱼中图资料分类号 S963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研究了水产动物对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营养需要性[1~4],建立了青鱼[5]、鳗鲡[6]、鲤鱼[7]、吉利罗非鱼[8]和虹鳟[9~11]等淡水鱼的必需脂肪酸需要量。
在草鱼,Takeuchi等[12]曾报道,亚油酸和亚麻酸均是必需脂肪酸,而且亚麻酸的营养作用优于亚油酸。
最近,本研究室在开展防治草鱼“营养性脂肪肝”的研究中观察了饲料中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 dell us(C.et V.))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并比较了n2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23HU FA)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观察到这些脂肪酸对草鱼具有不同的促生长效果,能较明显地降低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
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丁国玉; 宋维彦; 姚志刚【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18【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草鱼; 发酵桑叶; 生长性能; 营养组成; 生化指标【作者】丁国玉; 宋维彦; 姚志刚【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仍存在养殖饲料原料供应不足和养殖产量不足以满足社会需要等问题,如远洋优质鱼粉资源的短缺导致国内水产饲料业主要原料仍得不到满足(Ayyappan和Ahamad Ali,2007),从而不得不依靠非传统的动植物资源蛋白质。
另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桑树种植国,有极大的桑叶资源优势和开发前景(王芳等,2015)。
桑叶中富含多种天然活性物质(黄酮、单宁、多糖、植物甾醇和脱氧野尻霉素),能维持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还能维持脂肪和糖类代谢,有利于动物抗病和保健(吴浩和孟庆翔,2010)。
经过微生物的一定工艺处理后所得的发酵桑叶具有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调节营养物质代谢等作用(许镨文,2012)。
国内外以往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能显著提高鱼类生长性能,并且能有效改善血脂、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沈黄冕等,2016)。
作为我国淡水养殖最多的鱼类,2017年全国草鱼养殖产量超590万t(2018渔业年鉴)。
目前有关草鱼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的报道还比较少见,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发酵桑叶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方面的影响,旨在探讨发酵桑叶在草鱼饲料中的添加效果,希望能为发酵桑叶在草鱼饲料中的相关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饲料试验用发酵桑品均采摘于同年6~8月份,晾干后粉碎制成桑叶粉(40目)。
于试验室接种植物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和固氮菌发酵48 h,60℃烘干粉碎后制得。
蚕豆及其提取物对草鱼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蚕豆及其提取物对草鱼生长、肌肉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郑小淼;李小勤;魏静;李乃顺;冷向军【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16(040)001【摘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
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投喂蚕豆可使草鱼肉质变得结实而有韧性,称“脆肉鲩”或“脆化鲩”;表现为肌肉硬度、耐咀性、弹性、回复性和黏着性的显著增加。
然而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究竟是蚕豆中的何种成分使草鱼肉质发生了显著改变。
【总页数】8页(P173-180)【作者】郑小淼;李小勤;魏静;李乃顺;冷向军【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相关文献】1.投喂蚕豆饲料和去皮蚕豆饲料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毛盼;胡毅;郇志利;黄云;余建波;肖调义2.蚕豆、大巢菜籽及苦瓜籽饲料对草鱼生长、肌肉成分、组织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郑小淼;李小勤;魏静;胡静;孙文通;徐怀兵;冷向军3.金针菇菇头对草鱼生长、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J], 杨琳霖;胡毅;朱波;钟蕾;魏泽宏;唐涛;张俊智4.投饲蚕豆对不同规格草鱼生长、肌肉成分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J], 李宝山;冷向军;李小勤;刘贤敏;胡斌;李家乐5.黄霉素、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田娟;冷向军;李小勤;刘昌盛;崔惟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草鱼幼鱼生长、肌肉成分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草鱼幼鱼生长、肌肉成分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谭娟;邓雨飞;曹宇舰;姚益洲;马超【摘要】将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茯苓(Poria cocos)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细粉等量混匀后,分别按质量分数1%、2%和3%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草鱼(10.83±0.57 g)90d,每30 d取样,分别测量增重率、肌肉常规成分、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研究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在不同时间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草鱼的尾均重和0~60 d的增重率;各处理在养殖60、90 d时能显著降低草鱼体内粗脂肪含量;试验组鱼肝中溶菌酶活性在养殖60 d后达到最高,脑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0)含量在养殖90 d后最大,各组织SOD活性在养殖30 d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指标值均为3%组最高;各试验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革转氨酶(GO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鱼腥草等4种中草药均能提高草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自身免疫力,添加3%浓度和投喂30~60 d效果更佳.【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2)010【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中草药添加剂;草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免疫【作者】谭娟;邓雨飞;曹宇舰;姚益洲;马超【作者单位】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怀化418008;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怀化418008;湘西药用植物与民族植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怀化418008;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怀化418008;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怀化418008;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怀化418008;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怀化418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12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为国内主要精养对象,但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多、抗应激性差、成活率低,尤其是幼鱼,一般成活率仅达4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除 C14∶1、C20∶0、C20∶2 外,其他肌肉脂肪酸的含量均受到饲料中龙须菜
的添加比例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含量及 n-3 /n-6 PUFA均
在 添加组获得最高值 和 添加组肌肉 3%
。 1%、2%、3%、4% 5%
C20 ∶5 ( EPA) 、 有应用,而进行海藻饲 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开发则始于 20 世纪 50 年
代[4]。 目前海藻粉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在英国、 法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 的机构和生产厂家也都已建立。 在我国,海藻粉 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且 研究报道非常有限[5]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制备 以面粉为糖源,以进口鱼粉、去皮豆粕、花生
麸为主要蛋白质源,以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 主要脂肪源,梯度(0、1%、2 和 %、3%、4% 5%)添加 龙须菜(干粉形式,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见表 1),配 制成 6 种粗蛋白质含量约为 32%、粗脂肪含量约 为 5%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 D-1(对照)、D-2、 D-3、D-4、D-5、D-6 组,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 2。 原料粉碎后过 60 目筛,按配方准确称量各种 组 分 , 逐 级 混 匀 , 搅 拌 约 1 0 min , 依 次 加 入 豆 油 及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广州 510275)
摘 要: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试验共配制了 6 种龙须菜添加比例分别为 0(对照组) 和 、1%、2%、3%、4% 5%的等氮等脂饲料,
投喂平均体重为(15.94±0.10) g 的草鱼 8 周。 每种饲料投喂 4 个水箱(重复),每箱 30 尾鱼。
通信作者 田丽霞 教授 硕士生导师 *
:
,,
,E-mail: lixiatian2002@
1258
动物营养学报
卷 28
用 。 [6-8] 龙须菜是一种大型红藻,具有适温范围 [(12 ~23) ℃] 较广、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 经济价值高等优点[9]。 我国龙须菜资源极其丰 富,开发为鱼类的饲料原料可使其得到更加科学、 有效的利用。
1.2 试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试验用鱼取自同一批当年孵化的草鱼幼苗。
正式试验前将草鱼暂养于 200 L水族箱 1 周,期间
用实验室现存草鱼饲料( 粗蛋白质含量为28.80%,
粗脂肪含量为 3.41%)每天定时投喂 3 次,使之逐
渐适应试验饲料和养殖环境。 驯化结束后,从中
随机选取规格一致[ 平均体重(15.94±0.10) g]、
研究显示,大型海藻可以用作动物的饲料添 加剂,以 1%~5%比例添加到饲料中可以起到促进 动物生长,改善体色,提高抗疾病、应激能力的作
收稿日期:2015-10-07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2012BAC07B05)
作者简介:陈 明(1990—),男,湖北浠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水生经济研究。 E-mail: ayoushini@
C22 以及 ∶6(DHA) 的含量 EPA+DHA 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一
定比例的龙须菜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降低血脂含量,影响草鱼肌肉脂肪酸的
组成,并能提高功能性脂肪酸 及 DHA、EPA PUFA的含量;饲料中添加 3%的龙须菜能更好地增
加肌肉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而添加 5%的龙须菜则草鱼生长相对较好,降低血脂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 龙须菜;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67 X( 2016 ) 04 -1257 -10
大型海藻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红藻、褐 藻、绿藻和蓝藻 4 大门类,和海洋浮游藻类一起构 成海洋的主要初级生产者[1]。 海藻富含多糖、矿 物质、维生素、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天然色素及未 知生长因子(UGF)等营养成分[2-3] ,是较为理想的 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原料。
动物营养学报 2016,28(4):1257-1266
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6.04.038
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 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陈 明 刘永坚 李雅婷 陈先权 曾帅霖 田丽霞*
的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 P>0.05) ,而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全鱼粗灰分与
粗脂肪、肝脏粗脂肪及肌肉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P<0.05)。 4) 血清总蛋白( TP)、总胆固醇
(TCHO)、甘油三酯( TG) 以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 含量以 5%添加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5) 饲料中龙须菜添加比例影响了草
本试验旨在通过将不同比例龙须菜干粉分别 添加到草鱼的配合饲料中,通过生长试验,比较不 同饲料组草鱼的生长性能和鱼体营养成分,特别 是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从而评估龙须菜作为 草鱼配合饲料原料的可行性及探究其适宜添加比 例,为龙须菜资源的利用开辟有效途径,并为研发 高效、低成本草鱼配合饲料提供指导与依据。
结果显示:1) 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草鱼的增重率( WGR) 、特定生长率( SGR) 、存活率
(SR)及饲料效率(FE)没有显著影响(P>0.05)。 2)各试验组的肝体指数( 均 HSI) 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与除 5%添加组外的其他试验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3)全鱼、肝脏及肌肉
大豆卵磷脂,继续搅拌,最后加 水 40% 搅拌至均
匀,经过双螺杆挤条机(F-26 型双螺杆挤条机,华
南理工大学科技实业总厂)以及制粒机加工,最终
制成直径为 1.5 mm的颗粒料,置于 90 ℃烘箱中
熟化 60 然 min, 后室温风干(空调抽湿) 至水分小
于 于 10%, -20 ℃冰箱密封储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