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体验_解读张永和的空间装置_建筑与城市
张永和:拓展实验建筑产业空间

张永和:拓展实验建筑产业空间
孙曦
【期刊名称】《城市住宅》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张永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在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评委中,他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建筑师……
【总页数】4页(P78-81)
【作者】孙曦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非常实验"建筑城市学"--中国实验建筑代表人物张永和的非常十年 [J], 古春晓
2.张永和实验建筑探索大师 [J], 冯玉玺;江滨
3.怀来产业空间拓展的思路与实践 [J], 侯清海;于松晶;贾彬
4.技术溢出、环境污染与产业空间分布--对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新拓展[J], 何雄浪;吴欢
5.张永和实验建筑之解 [J], 陈凤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中国现代民居
长城与走廊年代相差2000多年,但二者的建筑 形态同是取材于大自然,臣服于大自然。二者 的演绎及选材当然因时代不同而各异,但与大 自然共存相互辉映的精神则是一致。 夯土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除了 减少环境冲击的优点外,还具有隔热隔音的功 效,使房屋冬暖夏凉。利用结合传统建筑的方 式,我们表达了对创造现代中国民居的企图, 而非陷落于盲目仿效古建筑形象的窠臼中。
层 叠 的 山 峦 景 色 ,
到 达 水 关 长 城 景 区 。
出 城 约 六 十 公 里 ,
沿 路 是 密 集 的 城 市 外 围 建 筑 。
出 北 京 上 八 达 岭 高 速 往 北 ,
长城脚下的公社
时间:开始运作于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一期住宅分别进入
完工精装阶段。 建筑师:首期开发的12栋别墅的建筑师——12位全部来自亚洲国 家、年龄在三四十岁、被誉为“正在向大师迈进、最有希望崭露 头角”的亚洲青年建筑师。 主旨: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并且希望通过这个 具有实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一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 为我们新生的“年轻”国家在当代建筑的发展上做出贡献。 要求: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大师,投资方的设计任务书除了用地与 用材(希望建筑师用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的限定外,几乎再没 有什么条条框框。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h
h26ຫໍສະໝຸດ 采光北京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约26度。 北面作为交往主要场所,为 了满足冬季的采光要求,二 分的设计使北面采光良好。 相比之下,背光的南部宅自 然光并不理想,考虑到其功 能主要为日常起居,人工光 应用较多,正弥补此缺憾。 从采光角度看建筑师对南北 的功能布局的确是匠心独运。
空间的实践

空间的实践
张永和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文章对非常建筑在上海青浦和嘉定的若干建筑与城市设计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限定空间和建筑和城市之间关系的构成是贯穿这些项目的主线,而传统的空间模式往往是设计工作的参考和起点。
文章重点讨论了独立住宅与院落、城市肌理与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建筑化三个问题。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张永和
【作者单位】非常建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4;TU984.11
【相关文献】
1.三维空间和实践空间——兼论胡塞尔的“实践”概念 [J], 陈伟
2.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的空间课程建设探究与实践r ——以单片机应用与实践课程为例 [J], 王文海
3.建设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拓展测绘事业发展空间——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J], 陈建国
4.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杨慧;江学良;孙广臣;刘思思;
5.从近代空间观念到马克思实践空间观念——以空间观念的"人学"蕴涵为线索 [J], 尚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永和:一个人到底可以有多少兴趣

± 的 “ 塑 与 茶 ”装 置 ,它 由中 国 停 车 场 里 人 们
g 的植草格构 建而成 , 构 成 一 个 供 人们 喝 茶 聊
性空间。 “ 这 个材 料 对 我 来 说 ,其 实 特 别 难 看 , 变 了 我 们 对 塑 料 的 粗 浅 认 识 。这 种 材 料 很 轻 , 很 好 ,还 能 百 分之 百 回 收 ,所 以我 愿 意 用 它 张永和说 , “ 这 和 建 筑 师 遇 到 的 很 多 处 境 相
玩 具 ,一 定 很 有 意 思 。 ”
利 用 不 同 建 材 、各式 模具 ,张 永 和 呈 现了 “ 单
、
o C
U
S
“ 不理 想城 ” 、 “ 无间造 ” 、 “ 无尽 院” 、 “ 后 窗 ” 和
,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翱
等” 6个 不 同主 题 ,从 建 造 的技 术 实 验 出 发 ,延 的各个面 向 : 居 住 方 式 、城 市 化 、建 筑传 统
] 不 会 为 了 孤 立 的 原 因 做 一 个 设 计 ,比 如 单 纯 E 看 或 难看 。 ”
整 场 展 览 入 口是 一 扇 组 合 式 大 门 , 由 中 国 三 种 开 合 方 式 的 门组 成 ,张 永 和 将 其 称 为 “ 推 拉折 叠 平 开 门 ”一 一 建 筑 师 自得 其 乐 的 游 戏 。他 常 常 自称 是 “ 最 不 务正 业 ”
张永相与他带领的“ 非常建筑” 事务所在建筑实践中的探索与努力 o 【 l 可以说这 是个回顾展 ,但也不完全是回顾 , ” 张永和说 , “ 展出的内容
是 我 们 一 直 以 来 ,并 且今 天 依 然 在 进 行 的 建 筑 实 践 研 究 。 ”
张永和作品简介

稻宅,日本,2003
《稻宅》已经是 公共艺术语境中 的装置艺术了, 或者可以说它已 经是一个作为空 间和环境研究的 建筑。
稻宅,日本,2003
外表上最为抽象的 《稻宅》,却是张 永和最富于诗意的 作品。它强化、诗 化了季节的转换, 也表达了对当地农 民和外来游客的关 照。
谢谢!
土宅,北京, 2001
山水间,或二 分宅,位于12 个别墅的置高 处,依山就势, 一分为二拥抱 着山谷,形成 半自然半建筑 的庭院围合, 将风景尽收宅 内。
土宅,北京, 2001
山水间是灵活 多变的:互成 角度的两翼可 依地形的各异 在0°-360° 之间任意变化。
土宅,北京, 2001
土宅,北京, 2001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中国科学院晨兴(MORNINGSIDE)数学 (MORNINGSIDE) 中心,北京, 中心,北京,1998
晨兴数学中心的内 容包括了数学家们除了 进餐之外的全部日常活 动,从研究到住宿。狭 小的基地又决定了它只 可能是一幢 建筑物,而 不是一组。为了获得单 体建筑内部的城市性, 数学中心被化解成一组 微型塔楼,各有不同的 功能,各有不同的建筑 质量。把从一间到另一 间房间的经验转化为从 一幢到另一幢建筑的经 验。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别墅座落在北 京远郊怀柔山中, 基地是山脚下废弃 的梯田。用一个顺 着地势倾斜的单坡 屋顶限定出一个开 敞的生活空间,反 映的是人到山中来 与自然接近的愿望 。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山语间别墅,北京, 山语间别墅,北京,1998
张永和作品简介
山语间——建筑分析

山语间—张永和
上海企业联合馆主持建筑师
作 者 简 介
美国注册建筑师 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主任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创始人 1956年出生于北京,曾在中国和美国求学,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 建筑系建筑硕士。1992年开始在国内实践,1993创立非常建筑工作室。 曾荣获诸多奖项,如1987年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 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至今为止出 版发表8本书籍和专著,包括英法双语图书《Yung Ho Chang /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A Chinese Practice》,意大利语图书《Yung Ho Chang:Luce chiara,camera oscura》。曾多次参加国际建筑及艺术展, 从2000年起先后五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建筑学校任 教,曾任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4年美 国密歇根大学伊利尔•沙里宁教授教席。
南立面
建筑体顶上两个窗子的棱角与下角点所在的圆环恰巧与立面上带状长窗 的上边相切。两个圆环情况基本一致。
室
外
材
质
砖块 木头 灰瓦 料的选用基本都是相对粗 放、自然的材料,这样可以更好 地与大自然相融合,给人以亲切 的感觉。 木质墙面 素混凝土
室 材内 质
木质楼梯与家具 石质墙体与地面 室内的材料和外部材料的选择上相互 一致,但内部材质做工更加细致,既显得 内外统一,又相互区别,内部的材质感同 样是亲切,并且随和。
----
东立面
大面积的横向开窗,采用面元素,使东立面具 备了明显的横向机理,正前立面采取了对称手法, 融合了点、线、面的元素,但叠加于其后的开窗效 果,又打破了整体的对称,使其不再均称,而富有 变化。 倾斜屋檐形成的线元素 于山地势相平行,顺应地势, 并将由玻璃组成的面元素一 分为二,给人以戛然而止的 感觉。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使山地得以延续。
森林小屋——古谷诚章(日本)
这个项目使用的是当地的原材,但通过新颖的建 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从立着不少垂直口子 的房间望出去,人们能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景色的 每个不同层面,产生景随人移的效果。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双兄弟——陈家毅(新加坡)
本建筑的设计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用当地的 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之一。住宅的量体是以一个较大的 建筑物与一个较小的附件小心的配置于山谷的基地当 中,两者成L字形,这有助于房屋与自然的密切结合。 厨房与餐饮空间在小量体内位于北侧的陡崖边,并且 与主建筑成45度角。
怪院子——严迅奇(中国香港)
本案以传统的合院住宅为主体,提出两种不同角 度的"误读"方式。基本上,配置从正统的方场空 间,转而以配合基地地势特性与视线方向性而加 以调整。概念上,则维持了传统中庭属性——以 平淡而内化的环境提供一个舒适且具私人领域感 的空间,同时以开放社交空间的手法,引进外界 浑沌的环境来消灰原有的空间感。
穿
营
以
绵
层
到
出
沿
出
进
过
造
及
延
叠
达
城
路
北
入
风
出
春
在
的
水
约
是
京
了
景
特
天
山
山
关
六
密
上
亚
区
意
深
脊
峦
长
十
集
八
洲
,
的
灰
线
景
城
公
的
达
建
北
色
张永和实验建筑探索大师

张永和实验建筑探索大师
冯玉玺;江滨
【期刊名称】《中国勘察设计》
【年(卷),期】2017(0)7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图1)和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
在2000年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他带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
但是,也有人认为,从外观而言,非常建筑的设计并没有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缺少一种大师惯有的个人风格。
然而,就好比西方乐评家评论崔健时所说的那样,“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地扩展摇滚乐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空间”。
【总页数】6页(P94-99)
【作者】冯玉玺;江滨
【作者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非常实验"建筑城市学"--中国实验建筑代表人物张永和的非常十年
2.中国实验建筑的实践探索
3.中国实验建筑的实践探索
4.张永和:拓展实验建筑产业空间
5.张永和实验建筑之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