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七《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随堂练习

班级姓名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由于光合色素位于上,要把它提取出来必须破坏叶表皮、,所以要剪碎后加研磨;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同时还要加入使色素溶解,来提取各种色素;另外还要加少量碳酸钙,原因是加碳酸钙可以中和,起到保护叶绿素的作用,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2)分离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其中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叶黄素次之,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根据此原理使各色素分离开来。2.研磨过程要迅速、充分。迅速是因为容易挥发;充分是为了使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

3.进行“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画滤液细线要注意的事项是

4.在研磨绿叶时,下列哪种物质不需加入( )

A.乙醇 B.层析液 C.碳酸钙 D.二氧化硅

5.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色素扩散会不均匀 B.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C.色素扩散速度变慢 D.色素带彼此重叠

6.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根据以下什么原理进行的:

A.纸层析法 B.各种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C.叶绿体中各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 D.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7.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中呈蓝绿色的是( )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8.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

A.叶绿素a、蓝绿色 B.叶绿素b、黄绿色

C.胡萝卜素、橙黄色 D.叶黄素、黄色

9.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是()

A.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C.叶黄素和叶绿素b D.叶黄素和叶绿素a

10.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95%的乙醇、石英砂、CaC0

以后,迅速研磨

3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

C.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95%的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11.将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滤液装入试管中,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 )

A.绿光 B.黄光 C.红光、蓝紫光 D.黄绿光

12.现有已培养的好氧性细菌均匀分布在丝状水绵周围,通过三棱镜光照一段时间后,细菌主要集中在通过三棱镜照射光的( )

A.两侧 B.某一半区间 C.中间 D整个区域

13.在色素层析实验中,将溶解有色素的滤液在干燥的定性滤纸上重复点圆点,然后在圆点处滴两滴层析液,在滤纸上将出现_______个同心圆的色素环,最里面的色素环是_______色。最外层的色素环要吸收的是______________光。

14.右图是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装置和分离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 _____、

___ _。

(2)上述两条错误造成的后果分别是_________ _ ___和层析液

挥发使色素不能正常分离。

15.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答案

1.(1)类囊体的膜;细胞壁和细胞膜、叶绿体的双层膜;二氧化硅晶体;有机溶剂 95%的乙醇;细胞液的酸性。

(2)溶解度;层析液;胡萝卜素;最快;叶绿素b;最慢。

2.酒精;叶绿体;叶绿素。

3.滤液线要细、均匀且直,滤液干后重复2—3次。

4.B

5.B

6.C

7.A

8.C

9.A

10.D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操作的要求。对新鲜绿叶除应除去粗的叶脉后再行称重,以增加单位重量叶片所含的叶绿素外,还需将叶尽量剪碎,提高研磨效果;划滤液线时,须待所划的滤液线干燥后再重复划线,否则会造成划线过粗和色素浓度低的情况;滤纸条插入层析液后,由于摇晃,使层析液接触滤液线而将色素溶解,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11. C

12.A

13.四、黄绿、蓝紫

提示:胡萝h索扩散速度最快,跑到最外圈,它吸收蓝紫光。再向里依次是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14.(1)层析液液面没及了滤液细线;烧杯上没有加盖培养皿盖(2)色素溶于层析液中使实验失败;

提示:在叶绿体中色素分离时,如果层析液的液面没及了滤液细线,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导致实验失败。由于层析液具有挥发性,所以实验时应在烧杯上加盖培养皿盖,使色素能正常分离。由于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胡萝卜素扩散最快,跑到滤纸条的最上端,往下依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叶黄素与胡萝卜素间隔最宽,叶绿素a与叶绿素b间隔最窄。

15.(1)A 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2)B 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

(3)C 深绿色,叶绿素受到碳酸钙的保护,大量光合色素溶于乙醇中。

例4、在分离和提取叶绿体的色素实验中,在滤纸上划滤液细线要求又细又齐的原因在于()

A.避免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B.有利于滤液干燥重复划线

C.避免四种色素带的重叠

D.避免色素受到破坏

例1、(广东生物)32.(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叶绿素b。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2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磊 09130122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提纯过程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掌握菠菜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步骤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石油醚、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本实验选用的是吸附色谱,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极性),色素提取液为吸附液,色素提取液中各成分极性大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 β-类胡萝卜素(橙色)。 2

3. 柱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吸附,所以由上到下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β-类胡萝卜素(橙色)。 三、实验材料: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层析柱(20×10 cm),表面皿,普通漏斗,量筒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探究:菠菜(或青菜)的处理方式】 (1)小组讨论处理菠菜的各种方式,然后按照“手撕”,“划几刀,再手撕”,“剪成丁状”,“剪碎后稍加研磨”,“研磨成浆”共五种方式分为五组进行实验,最后确定控制菠菜叶取25克,加入有机溶剂15mL(9mL石油醚+6mL乙醚),浸泡时间取25min为统一条件; 3

(2)开始分组实验,各自处理好各组的菠菜,放置在烧杯中,加入15mL有机溶剂并盖上表面皿浸泡25min。 (3)在浸泡的时间内开始装柱,首先在滴管下口装上橡皮管并夹上弹簧夹(夹紧),在管的出口处放入一小撮棉花,在棉花上放置已剪好的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然后用普通漏斗往里面装入中性氧化铝,最后在氧化铝上再加上和滴管内径一般大小的圆形滤纸,夹在铁架台上备用。 (4)25min后,把浸取液用纱布过滤,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洗一次,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转移至烧杯中做柱层析分离。 (5)把得到的叶绿素分几次倒入柱中,缓慢放开弹簧夹,再用9:1的石油醚—丙酮溶液滴加,一段时间后在层析柱上出现了一条条的不同颜色的条纹,即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β- 4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附答案及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步骤 取材:称取5 g 新鲜绿叶 ↓ 研磨:剪碎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 无水乙醇, 迅速、充分研磨 ↓ 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步骤 制备滤纸条????? 剪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 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 ↓ 铅笔画线:在距滤纸条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 画滤液细线????? 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 ↓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1~2次 ↓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 观察并记录结果: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

3.实验中的材料试剂及操作目的 考点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 例一、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得到了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 考点二: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例一.在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易错点一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绿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色素溶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易错点二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没经干燥处理,滤液细线不能达到细、齐、直的要求,使色素扩散不一致。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操作过程(图文)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原理 1、提取的原理: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的原理: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纸层析法) 二、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材料用具 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韭菜的绿叶)。 2、用具:剪刀、药匙、研钵、量筒、漏斗、试管、棉塞、尼龙纱布、盖玻片、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铅笔、直尺、烧杯、穿针的细线、滴管。 3、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石英沙)和碳酸钙。 四、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取深绿色的植物叶片,洗净,抹干水分,并称取5g,剪成小块置于研钵中。(2)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SiO2)、碳酸钙(CaCO3),再加入6ml无水乙醇。(3)迅速、充分地研磨成糊状。 (4)在漏斗基部放一小块单层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剪碎绿叶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迅速)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 过滤收集滤液,棉塞封口 2、制备滤纸条(如下图) 3、画滤液细线(如下图) 滤纸条:长6cm,宽1cm,用盖玻片一端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线, 距一端1cm处用铅笔和直尺等滤液细线风干后,再画下一道细线,重复 画一条细的横线。2—3次。画线要求:细、直、齐。

4、分离色素 将3ml 层析液倒入小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小烧杯。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观察烧杯中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 颜色和宽度。 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将层析结果的分离结果贴在上面。 “培养皿法” 五、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滤纸条上的绿叶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3、将有色素带的滤纸条夹在书里,几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4、到了秋天叶色变黄、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注: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SiO 2)--------研磨充分 碳酸钙(CaCO 3)--------防止色素破坏 层析液----------------------分离色素 胡萝卜素叶绿素b 叶绿素a 叶黄素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的作用,通过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光合色素的技能。 二、对教材实验的教学思考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操作反馈的实验结果 可以发现,即使完全按照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和实验方案进行规范操作,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中提取光合色素使用研磨法,步骤较为繁琐,药品种类较多。虽然浙科版已经改用烘干的菠菜叶干粉作材料,降低了研磨操作的难度,但是所用到的药品种类还是比较多(包括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且用量不好控制,用量过多影响色素的浓度,用量过少则得不到很好的研磨效果。另外,研磨时要求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学生难以把握好匀浆的程度,而且提取液中色素含量不高,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2)教材中画滤液细线时使用毛细吸

管吸取滤液直接画线,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操作上很难符合要求。(3)分离光合色素,用到的工具是滤纸条,且放置于装有层析液的试管中层析,由于试管口径较小,所制备的滤纸条也相应较小,滤纸条上即使在画滤液细线时重复多次,滤纸上色素含量也不多,导致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不是很明显;另外,操作上也很容易使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导致实验失败。 三、实验改进之处 1.光合色素提取的改进――酒精隔水加热提取色素 将原实验中的研磨法改为酒精隔水加热法。直接将菠菜叶片的绿叶剪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隔水加热,所得的溶液就是色素溶液,省去了添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过滤的步骤,操作简单,也能使学生明确色素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知识点。 2.画滤液细线方法的改进 将教材实验中画滤液细线工具毛细吸管改为自制画线器,如,笔帽、大号移液枪头等空心圆柱材料,直接在装有色素溶液的培养皿中蘸取,印上滤纸圆心处即可,这样操作更为便利。 3.光合色素分离的改进――灯芯法分离色素 将教材中的滤纸条分离改为用圆形滤纸分离,以酒精灯灯芯作为介质,将层析液引导至圆形滤纸片上,得到的层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练习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练习题 1.实验原理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2)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 2.实验步骤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呈现四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 考向一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分析 1.下列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只能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B.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 D.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不同 ▼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A错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应该在研磨前加入,B错误;类胡萝卜素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的上面,而叶绿素b的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位于滤纸条的下面,C 正确;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相同,从上到下都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错误。 【解题必备】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叶片,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3)滤纸条看不见色素带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或没有提取出色素。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2.下列对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的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洛阳外国语学校 索世英

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实验设计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质疑(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合作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来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促使学生分工合作,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 二、教材分析 《叶绿体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2节《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能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要求教师能直到学生做好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究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该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实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通过质疑、创新设计、小组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和谐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四、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 五.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无水 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②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 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所以用层析液来分离四种色素。 六、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片 七、课前预习,提出疑问 1、色素的提取 1)、石英砂、碳酸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2)、加入丙酮(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要迅速、充分研磨?

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专项训练: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 )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 B.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C.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2、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3、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人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 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人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4、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6、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需使用95%的乙醇 B.含量最多的叶绿素a呈现黄绿色 C.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 D.研磨时若不加入碳酸钙得到的色素带可能只有两条 7、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下列哪一种叶片效果最好 ( ) A.厚硬似革质的绿色叶片 B.衰老、黄绿的叶片 C.新鲜、细嫩、颜色浓绿的叶片 D.多浆汁或有特殊气味的绿色叶片 8、绿色植物的叶片大多数是绿色的,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绿叶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绿光进行光合作用 B.绿叶较少吸收绿光,较多反射绿光 C.绿叶的色素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5倍 D.绿叶吸收各种颜色的太阳光,然后再放出绿光

高中生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精品课时练习试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最高 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3.下图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4.下列关于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到的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色素带的位置不同 C.研磨绿叶时不加CaCO3,则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变窄的比例相同 D.只画一次滤液细线会导致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宽度变窄 5.下列关于“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深 B.若发现菠菜严重缺乏Mg,则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光合色素的获得至少需要破坏3层磷脂双分子层 6.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7.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需加入二氧化硅、醋酸钙、无水乙醇和绿叶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8.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烘干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人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原因是菠菜叶用量太少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 D.吡罗红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 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 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 A、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学院附中陈建志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 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 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

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验改进 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将叶片用沸水处理,即将2克叶片置于沸水中煮20—40 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破坏色素分子的结构)后。立即捞出置于冷水中降温,再用吸水纸吸千水分.剪碎后放人研钵。 研磨剂的配制 试验设计: 1)分别在A 、B、C 三个研钵中加入 5 克剪碎的叶片 2) A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无水乙醇, B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C 中加少量的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 3)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A黄绿色、B几乎无色、 C 深绿色);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分组对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提取色素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物质的作用。 过滤装置的改进将过滤用的尼龙布改为用棉花塞住漏斗口过滤,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而且过滤速度快,操作更为简单。 画线方法的研究这一步是本实验的一个操作难点,学生很难用毛细吸管画出细、直、均匀的滤液细线。如果用钢笔沾色素、硬币边缘压线、盖玻片或者棉线画线等,则操作起来更容易。色素分离装置的制作,用厚纸板作个烧杯盖,上面剪开 1.5 —2 厘米的缝隙,滤纸条只需要从层析缸上盖子的缝隙插入到层析液中,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缝隙数量不同的盖子做出调整。分离色素的方法的创新1)用圆形滤纸片分离。用圆形滤纸片分离,取平面培养皿 1 只,将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盖在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直径为l0 cm )中央滴上2 ~ 3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 min,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光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学习任务分析 “光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代谢”中第五节“光合作用”中的一个活动实验。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含有光和色素,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提取和分离光和色素的方法,加深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所起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离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并加以区别,结合理论知识了解每种光和色素的吸收光谱,为学习光合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次活动实验之前,已经基本了解了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场所,条件等基本知识,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基本过程,在此之前也学习了过滤、层析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为本次活动实验打下基础。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假设、演绎、抽象和系统的思维,并且本班学生好奇心旺盛,爱思考,爱提问,动手能力极强,对此类操作性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同学们无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提取光和色素,解密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1、教学重点: (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2)理解“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实验的原理 2、教学难点: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及其吸收光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实验观 (2)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出实验 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生依赖于叶绿体中的光和色素,这也是为什么动物或是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来提取存在于叶绿体中的光和色素。 2、准备材料用具 新鲜的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95%的乙醇,层析液(乙醚和石油醚),二氧化硅,碳酸钙,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试管,量筒,天平。 3、实验操作准备 学生阅读书本P87页实验步骤,完了以后教师讲解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操作过程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小组搭建叶绿体色素层析实验装置。 4、师生共同实验 (1)教师按照下列步骤边讲边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操作和书本上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提取和分离光和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大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大全]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剖析(屏显)。 第一、教材分析(屏显)。即确定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图可见, 本实验承接着叶绿体的结构知识的理解,也为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过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情分析。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进行学情分析,分析结果 如图(屏显)。 第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屏显)。第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法和学法。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 的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图所示(屏显)。 1、实验课最基本的原则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因此我将验本节的重点确 立为: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操作以及验证四种色素的存在。 2、由于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的具体步骤较为繁杂,且容易混淆各化学药品的作用以 及容易疏忽操作细节,因此我将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确定为本 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置了以下教法、学法(屏显)。第五、教学过程。 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课上已经对本实验内容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批阅导学案,以及教师在自主课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经过学生在自主课上的自学,一般情况下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屏显): 一、研磨时所用到的各化学药品的作用还不能熟悉并掌握。 二、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 后再进行并重复2-3次。其目的理解不透彻。 三、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对其原因没有深刻认识。 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将互动课的流程设置为以下三个环节(屏显):在这个流程中,第二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即解决自主课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下面我将一一介绍各环节内容。 环节一,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实验的整个过程,请两位同学总结步骤。这样设置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实验提出的新的要求及挑战,我想把这个常规教学中的验证实验改为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试验.而只有在学生熟悉了常规操作后,再创设不同情境,才会更有利于探索、思考,进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其二,本实验步骤繁多,操作复杂,学生难免会操作失败导致结果不理想。实验失败的同学想重新操作时间肯定不允许,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该实验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视频呈现的色素在滤条上的扩散现象,形象逼真,呈现的色素分层清晰,颜色鲜明,能弥补实验失败的不足。 环节二,分组探究,获得新知。在这个环节里,根据学生自主课反应出的问题以及本实验目的要求我设计了三个探究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杨琪 一.实验原理 实验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苯等)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2.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用具 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SiO2、CaCO3 用具: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小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盖,棉塞,研钵,玻璃漏斗,尼绒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 平,铅笔 四.实验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用天平称取5g的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少许SiO2、CaCO3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过滤: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绒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住烧杯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几分钟以后,打开培养皿盖,取出滤纸条,干燥后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6.观察结果分析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5.5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生物精品练习)

5.5生物分项小练习 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下列关于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两种叶片都能吸收蓝紫光 B.两种叶片中均含有类胡萝卜素 C.两种叶片的叶绿体中都含有叶绿素a D.黄绿色叶片在光反应中不会产生ATP 2. 阳光通过密林,林下不仅光弱,而且经上层叶片对光的吸收,使透到林下光的光波组成 也不同。以下四图(虚线表示林中空地的光谱,实线表示林下的光谱)中,能反映林下光的光波组成的是 3. 取生长状态相同两组番茄幼苗,分别置于表中(+表示有,-表示无)所列甲、乙两种 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干天后发现,两组番茄苗叶片颜色不同,甲组呈绿色,乙组呈黄色 B .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碳酸钙,所得滤液颜色可能是黄色 C .实验中,要不断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 D .分离光合色素,乙组色素颜色都比甲组的浅 4.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探索温度对酶活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 B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叶绿素b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 C .用某一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一定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D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 和DNA 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目的都不相同 5.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 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 、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 .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方案

《绿叶中色素地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地色素和结构地内容,紧接着安排实验:色素地提取与分离,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地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地理解和升华,真是恰到好处.本实验按常规教学它是个验证实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地种类、含量及颜色.为了适应新课改地理念,我们将此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对很多问题进行了对比和扩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高中化学和生物地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自学、观察、质疑能力,了解了进行探究性学习地一些基本方法,在课前我布置了对本实验地预习,学生已了解了基本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地原理,了解叶绿体中地色素组成、颜色. 能力目标:掌握色素地提取与分离地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地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地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地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形成善于交流、合作、反思、评价地学习品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素提取与分离地操作. 难点: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地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菠菜叶地研磨,层析液地配制,滤液细线地画法等) 五、工具原料 .材料新鲜地绿色叶片 .用具定性滤纸,棉塞,试管,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天平,量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剂及其他药品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探索 武威二中何秀芳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技能。 二、实验目的: 1、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2、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三、实验原理: 1、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则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则根据不同的扩散速度,把色素分离开。 四、原实验步骤

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不足之处:提取色素使用研磨法,加10ml无水乙醇,得到提取液色素含量不高,并且点样时容易印染(如图1),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且实验中研磨之后还要过滤,步骤繁琐,所需器材较多。 改进:提取色素时加5ml无水乙醇即可,得到的提取液可不用过滤直接点样,这样步骤简单,节省时间并且不影响实验效果,只不过这一操作放到第二步较好。 2、制备滤纸条 改进之处:滤纸条剪去两角之后,剩下的长度在0.5CM左右为宜,底边左右两侧剪去两角时最好夹角一致这样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才会更均匀。(如图2) 图1 图2 3、画滤液细线 不足之处: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用毛细吸管加大了难度,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很难符合要求。 改进:直接用盖玻片蘸取提取液在铅笔线处拓印,这样干了再在原处拓印2~3次,降低难度,且色素含量较高。 4、层析液 成分:(1)石油醚、丙酮、苯(2)石油醚、二甲苯、苯、(如图3)(挥发性强,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 (3)汽油(如图4)

高中生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高中生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

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颜色反应、染色类 试剂实验名称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或结构颜色变化或现象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还原糖蓝色→棕色→砖红色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蛋白质蓝色→紫色苏丹Ⅲ/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脂肪橘黄/红色碘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淀粉淀粉蓝色甲基绿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绿色吡罗红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RNA红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O2蓝色→绿色→黄色重铬酸钾溶液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酒精橙色→灰绿色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