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6年国审小麦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1品种名称:内麦9号(区试代号:内4103)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绵阳26/92R178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90天左右。
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苗叶较窄,叶色淡绿,长势较旺盛。
株高84厘米左右,植株较开张、整齐,成株叶片中等长宽、上冲。
穗近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较均匀,饱满。
平均亩穗数21.5万穗,穗粒数42.4粒,千粒重46.3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白粉病免疫,中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
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9克/升、77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2.0%、12.8%,湿面筋含量21.8%、24.3%,沉降值28.2毫升、28.5毫升,吸水率53.5%、53.1%,稳定时间2.8分钟、5.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88E.U.、443E.U.,拉伸面积109平方厘米、94.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58.5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4.2%(极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368.8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5.0%(极显著)。
20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9.3公斤,比对照增产1.84%。
栽培技术要点:立冬前后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苗,在较高肥水条件下栽培。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云南中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2品种名称:绵麦41(区试代号:绵2000-13)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绵阳01821/90中165//贵农19-4特征特性:春性,中早熟,全生育期189天左右。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深绿,长势旺盛。
株高82厘米左右,植株较开张、整齐,成株叶片较长、下披。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优质小麦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耐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优质种子,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危害,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二、科学施肥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在农田肥力不足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肥,投入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特别是在小麦生长期间,每个生长阶段都需要适当的施肥,使小麦充分吸收养分,健康生长。
三、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密度对于产量也有很大影响。
在实际栽培生产中,应根据种植品种、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密植密度。
适当的密植密度可以促进小麦之间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四、掌握灌溉技术小麦生长需要适当的水分供应。
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小麦产量,还可以避免因为过度或者缺水导致的生长异常。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确保小麦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
五、科学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杂草清除和病虫害防治,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减少病虫害危害。
还要注意及时松土、培土、修剪和摘心等工作,保证小麦生长健康。
六、科学控制灌溉水质小麦生长需要水质较好的灌溉水,过硬或者污染的灌溉水会对小麦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要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净化处理,保证小麦生长的灌溉水质。
还要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量浇水造成土壤湿润,影响小麦根系正常呼吸。
七、合理技术操作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合理的技术操作。
及时除草,及时开展田间施肥等。
这些操作都能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以上就是关于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广大农友能够有所帮助。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许多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合理选择种子种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对于小麦来说也是如此。
选择优质的种子非常重要。
首先要选择规格完整、饱满健壮、无虫蛀、无病害的种子。
要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良种。
还要避免使用重复耕种的种子,以防病虫害的传播。
二、科学施肥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科学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基于土壤的营养状况和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可有效地提供养分,增加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还可以适时进行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
三、合理密度播种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若密度过低,将导致穗粒数不足,影响小麦的产量;若密度过高,将导致光照不足、空气流通不畅,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80-250kg左右比较合适,但也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作出调整。
四、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环节。
及时除草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减少杂草对小麦的养分竞争,提供充足的光照和空气流通。
冬季还可以采取覆盖物措施,减少冷害和保持土壤湿度。
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发生。
五、科学灌溉小麦对水分的需求也很高,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科学灌溉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并预防喷秧期和开花期的干旱胁迫。
一般来说,小麦在出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而孕穗期和灌浆期需要较少的水分。
六、防治病虫害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如白粉病、条锈病、蚜虫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发生,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如适时喷施农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损失,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涵盖了种子选择、科学施肥、合理密度播种、合理田间管理、科学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栽培技术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小麦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人们对小麦品质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的小麦品种应运而生,其中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备受农民和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扬麦13的特点、选种、育种、栽培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扬麦13的栽培技术。
一、扬麦13的特点扬麦13是一种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是以国内外名优小麦品种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群体选择和单株选优等技术手段育成的。
扬麦13具有以下特点:1. 优质高产。
扬麦13的籽粒质量好,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适中,烘烤性能好,适合制作面包、饼干、面条等食品。
同时,扬麦13的产量也较高,单产达到750公斤以上。
2. 抗病性强。
扬麦13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等常见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民的病害防治成本。
3. 适应性广。
扬麦13适应性广,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适合在我国北方、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种植。
二、扬麦13的选种和育种扬麦13的选种和育种是其优良品质的基础。
选种和育种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手段,选出具有良好品质和适应性的基础种质,以此作为育种的原料。
选种和育种的具体方法如下:1. 选择优良品种。
选取国内外优良小麦品种作为育种材料,以其良好的品质和适应性为基础,进行杂交育种。
2. 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育种的手段,将不同品种的优良基因进行组合,培育出具有更好品质和适应性的新品种。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优良的亲本,控制育种的交叉亲缘关系,保证基因的稳定性。
3. 群体选择。
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上,通过群体选择的手段,从大量的后代中筛选出具有良好品质和适应性的个体,作为后续育种的材料。
4. 单株选优。
在群体选择的基础上,对个体进行单株选优,选出具有更好品质和适应性的个体,作为新品种的选育材料。
在单株选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保证新品种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优质小麦农艺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逐渐成熟,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内容。
一、品种选择品种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品种。
常见的高产小麦品种有河北冬小麦、郑麦3号、长农1号等。
另外,近年来培育的优质品种如冀麦 21、冀麦 22、冀麦 23、冀麦 24 等,口感好,筋韧度大。
二、种子选优种子是小麦生产的基础,选用品种纯正、规格齐全、品质良好、病虫害少的种子,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选种时应选择本地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三、合理施肥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养分,合理的施肥能够满足生长需要,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根据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肥料。
在生长初期,应以磷、钾肥为主;在生长中期,应以氮肥为主;在开花和子粒发育期,应加强磷、钾肥的施用。
四、适时浇水小麦的生长也需要适量的水分,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施肥的同时,应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浇水宜多次少量,注意让土壤渗透吸水,避免因大量浇水而出现积涝现象。
五、科学病虫害防治小麦的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有着严重的影响,应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策略,如早期防治、定期防治和药剂轮换等方式,以确保小麦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以上就是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选优的种子、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和科学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弱筋小麦扬麦1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doc

弱筋小麦扬麦1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经试验、示范、推广,在 3 500hm2推广实践中, 2005年度产量6 810kg/hm2, 2006年度产量6 885kg/hm2o详细介绍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选种子、药剂包衣、免耕机条播、适期早播、平衡配方施肥、后期根外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扬麦1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扬麦13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扬88-4//^麦3号/Marit Dove 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经试验、示范、推广,该品种具有分藥力中等、综合性状好、品质优良、稳产高产、耐寒、耐湿、耐肥抗倒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下游淮南麦区砂土一砂壤土地区推广应用。
在江苏海安大面积推广生产中,2005年度、2006年度平均产量分别达6 750 kg/hm2> 6 800kg/hm2,高产田达7 500kg/hm2,深受广大农户喜爱。
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品种春性,中早熟,熟期与扬麦158和仿。
幼苗直立,长势吒盛,叶色嫩绿,分篥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90cm左右,茎秆粗壮,耐肥抗倒。
长芒,白壳,红粒,粉质。
大穗大粒,有效穗420~450万穗/hm2,成穗率80%,穗着粒均匀,每穗结实粒数4()〜42粒,千粒重40〜42g。
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较好, 熟相整齐。
生育期210d左右。
1.2小麦品质扬麦13品质优良。
2003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屮心检测结果:粗蛋白(干基)10.24%,容重796g/L,湿面筋含量19.7%,沉降值23.1mL,降落值339s,吸水率54.1%,形成时间1.4min,稳定时间1.1 min,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的标准,适宜作为优质饼干、糕点专用小麦生产。
1.3抗性表现弱筋小麦扬麦13高抗白粉病,高抗纹枯病,中感梭条花叶斑病,中感一中抗赤霉病,耐寒、耐湿性较好。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用途是制作面粉和面食。
为了满足人们对小麦的需求,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小麦的栽培技术。
以下是一些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栽培技术。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不同品种的小麦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农民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对于想要追求高产的农民来说,选择一些高产的品种是很关键的。
合理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
小麦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比较大,如果土壤中这些营养元素不足,就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农民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合理施肥,保证小麦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
还要注意不要施肥过量,避免导致土壤污染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管理田地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包括合理的田块布局、适当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田块布局要合理安排,避免连作隔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的灌溉和排水,适当的间距和密度控制,以及适时的除草等。
病虫害防治包括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使用农药等。
科学管理田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效益。
合理的收获和储存也是保证小麦品质的重要环节。
小麦的收获时间应根据小麦品种的成熟期确定,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
在收获的时候要注意小麦籽粒的完整性和干燥程度,以减少破损和霉变的可能。
收获后,要将小麦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潮湿和虫害。
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田地和合理的收获和储存。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小麦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
介绍了宁麦13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宁麦13;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小麦是江苏省粮食作物第二大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20万hm2以上,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6.8%,总产约1 000万t,约占全国的7.5%。
宁麦1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具有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品质达弱筋指标、高产、稳产等特点[1]。
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和良种补贴品种[2]。
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宁麦13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株高约为85 cm,株型较紧凑,分蘖及成穗数高,一般有效穗数为450万~525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5~40粒,穗纺锤型。
籽粒为红粒、粉质,长芒、白壳。
千粒重约为40 g,容重为790~800 g/L。
经南京财经大学粮油食品检测中心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3主要品质指标已达到商业部饼干专用小麦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GB/T17893-1999)[3]。
宁麦13感叶锈病、纹枯病轻,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耐湿、耐肥、抗倒性较好,其中抗倒性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58和宁麦9号。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结果
宁麦13参加江苏省淮南片弱筋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5 68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和宁麦9号分别增产12.63%和3.13%,居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 350.5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14%。
宁麦13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004—2005年平均产量为6 313.6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79%,居第1位;2005—200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鄂、皖、苏、浙4个省平均产量为6 000.1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2.31%;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为6 655.50 kg/hm2,较对照豫麦18增产19.5%[4]。
2.2 示范种植表现
江苏盐城、南通、泰州和扬州等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宁麦13大面积种植的产量约为6 000 kg/hm2,高产片区(田块)可达7 500 kg/hm2,小部分高产场圃千亩连片丰产方产量高达8 250~9 000 kg/hm2。
江苏农垦弶港农场位于东台市,2006年种植宁麦13面积达676 hm2,平均产量达7 500~8 250 kg/hm2[1]。
扬州市江都区2010—2011年种植面积不断攀升,扬州等市宁麦13种植面积占弱筋小麦面积30%以上,2012年由于气候原因,长江下游小麦生长区大面积暴发小麦赤霉病,但宁麦13受到影响很小,江都区富民镇2个种田大户种植的宁麦13共80 hm2,产量达7 290 kg/hm2。
3 高产栽培技术
宁麦13植株较矮,株高为80~85 cm,比较抗倒伏;加之其为穗、粒、重兼顾并以穗粒数为主的品种,因此其栽培策略是适当密植,以较高的密度配以较多的肥料,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5]。
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大面积生产在争壮苗越冬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播期播种,一般应考虑当地秋播季节的天气和茬口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播期。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宁麦13,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
宁麦13大面积生产要达到6 000~6 750 kg/hm2的产量指标,需有效穗数达450万~525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5~40粒,千粒重为38~42 g。
因此,要求基本苗达180万~225万根/hm2,越冬苗达600万~675万根/hm2,高峰苗控制在900万根/hm2以上,成穗达450万穗/hm2以上。
3.2 加强肥水管理
宁麦13产量水平要达到6 000~6 750 kg/hm2,需施纯氮18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90~120 kg/hm2、氧化钾90~120 kg/hm2。
弱筋小麦宁麦13的施肥原则为节氮增磷钾、氮肥前移,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中期控氮强茎秆、后期施氮促大穗。
同时为合理调控群体,全生育期节氮、增磷、增钾保品质。
基肥∶追肥为7∶3,其中追肥中分蘖肥∶拔节孕穗肥为1∶1。
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强化沟系畅通是确保品质和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重点是防止明涝暗渍,确保群体健康。
3.3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病情况,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拔节期要防治好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白粉病,同时及时防治赤霉病和蚜虫,部分地区注意防治好叶锈病。
为控制杂草蔓延,及时搞好化学除草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等.宁麦13号小麦大面积生产条件下的肥料运筹和适宜密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4):16-18.
[2] 徐培根,孙亚军,仲卫华,等.弱筋小麦宁麦1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64.
[3] 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等.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8,10640.
[4] 陈船福,陆建平,黄小东,等.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3号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18):98-99.
[5] 葛跃武.“宁麦13”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