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14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45个小麦、油菜品种审定通过-农业部公告第943号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45个小麦、油菜品种审定通过正文:----------------------------------------------------------------------------------------------------------------------------------------------------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川育20、南油9号等45个小麦、油菜品种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二○○七年十二月七日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1品种名称:川育20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品种来源:SW3243//35050/21530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91天左右。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生长势旺。
株高92厘米左右,略开张、整齐,成株叶片中等长宽斜上举。
穗层整齐,结实性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
平均亩穗数22.5万穗,穗粒数39.5粒,千粒重45.7克。
抗倒力较弱。
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
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0克/升、796克/升,蛋白(干基)含量13.0%、13.99%,湿面筋含量27.5%、29.3%,沉降值23.5毫升、24.7毫升,吸水率64.0%、68.2%,稳定时间2.2分钟、2.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5E.U、175E.U,延伸性15.0厘米、14.6厘米,拉伸面积36.8平方厘米、33.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2.4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6.5%;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6.8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4.9%。
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4.1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53%。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西辐14号”的选育与栽培

2 h 经过 6个世 代 系统选 育 , 4, 育成矮 秆、 芒、 微 适应 性 广、 高抗 条锈 病 、 质 弱筋 的 小麦新 品种 “ 优 西辐
1 4号” 于 2 0 , 0 6年 1 0月通过 了四 川省品 种审定委 员会 审 定 , 已在 生产上推 广应 用 8O 0 n 左 右。 0hf
1 . ̄ 4 g6 7 开 厢 匀 播 1 - 6  ̄6 7 基 本 苗 25 1 k /6 m ; 5 1k 6m , 保证 在 2 2万/6 m 左右 。 67
64 施 肥 .
芒 、 熟 、 应性 强 、 早 适 高产 、 病 、 抗 易脱粒 等特 点。 宜 适
云贵 高原麦 区的 四川 省凉 山州 、 甘孜州 、 阿坝 州 和云
5 品质 好
“ 西辐 1 ” 0 6年 经农 业 部 谷物 及质 量 监督 4号 2 0 检验 测试 中心 ( 哈尔 滨 ) 品质测 定 , 重 7 8 /, 容 6 g1粗蛋 白含量 97 %, 面筋 含量 1 .%, 降值 82 l 面 . 7 湿 59 沉 . , m
团稳定时间 0 mi, . n 各项指标达弱筋小麦审定标 准。 7
1 选 育 经过
凉 山州 西 昌农 业 科学研 究所 用“ 昌反修 麦 ” 西 作
亲本 , 经 0 射 线 2 K 0 R照射 , 播种前 用 “ 二o ” 九 20 0 p 浸 种 2 h 0 p m 4 ,经过 6个 世 代 系统 选 育育 成 。 2 0 — 0 6年 参加 凉 山州 区域 试 验 .0 6年 参 加生 0 5 20 20 产 试验 。 0 6年 1 通过 了 四川省 品种审定 ( 审 20 0月 川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

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小麦新品种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197个小麦新品种,又推出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小麦新品种,为全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更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此次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除高产稳产品种106个外,还包括优质强筋弱筋、绿色抗逆、耐盐碱品种共计91个,同比增长7.1%。
在优质专用品种方面,适宜制作面包、糕点等的加工型优质强筋、弱筋品种有52个,占比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其中新麦58、洛麦47、龙麦86等12个品种达到强筋标准,宁麦39、瑞华麦519、周麦42号等37个品种达到中强筋标准,川麦1694、蜀麦114、蜀麦1671等3个品种达到弱筋标准。
在绿色抗逆品种方面,抗赤霉病、条锈病和抗寒品种37个。
其中,皖宿1232、徐麦DH9、兆丰36等3个品种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水平,内麦416、绵麦907、安农188等10个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特别是内麦416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邯麦20、济麦27、衡麦33等24个品种抗寒性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这些品种推广应用将有效应对病害发生和冻害天气。
在耐盐碱品种方面,京麦17、京麦211等2个耐盐碱小麦通过审定,且耐盐性均达到最高的1级标准。
截至目前,国家共审定6个耐盐碱小麦品种,耐盐性均达到1级。
去年首次审定的小偃60等4个耐盐碱品种在盐碱地区推广面积达到28万亩。
另据了解,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在研究修订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完善试验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对照品种,严格品种审定管理,针对今年部分地区穗发芽问题将开展小麦抗穗发芽指标鉴定,更好发挥审定对育种创新的“指挥棒”作用,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

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彩色小麦有黑红绿蓝紫等各不相同的颜色,产量和价格也都高于普通小麦。
全国的小麦单产平均为480公斤/亩,这里的新品种已突破900公斤/亩。
彩色小麦因富含碘、硒、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成熟后在种皮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营养价值也比普通品种丰富。
我国对黑粒小麦,系对籽粒为蓝、紫、紫黑、黑等颜色小麦的统称。
目前,国家选育并通过审定、推广的国内10个彩色小麦新品种简介以下:1、秦黑1号是1993年在陕西秦巴山区发现的野生紫粒小麦种子资源,经商州黑小麦课题组定向、系统培育而成特异质小麦新品种,属半冬性,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13~16厘米,麦粒为紫黑色,硬质,亩产300公斤左右。
据测定,该品种18种氨基酸总和高于普通优质小麦35.1%,谷氨酸含量高于普通优质小麦8倍。
2、漯珍一号是漯河农科所多年定向选育出的性状稳定的珍稀黑粒小麦新品种,1997年10月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该品种弱春性,株高7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多花多实,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籽粒黑色,千粒重38颗左右,产量400--500kg/667m2,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经农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郑州)测试: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17.1%,。
氨基酸15.2%,比普通小麦高51.3%,常微量元素中钙、铁、锌、硒、碘等含量丰富,其中钙、铁、磷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小麦高132.3%,81.03%,33.6%特别是含有0.55ppm的碘元素是其他白粒小麦所不及。
栽培要点:按照基本苗13-15万,重施磷钾肥,黄淮地区宜10月中,下旬播种,后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和叶面喷施活性液体肥料1-2遍,提高籽粒的商品性。
3、绿优1号(绿粒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空间作物研究室采用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保健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引入景泰县试种。
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_的选育

DOI:10.19462/ki.zgzy.20231129005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的选育朱 莹1 曹金霞1 朱俊凯1 张艳琼1 王汝琴2 杨德祯1何震天2 朱艳港1 陈士强2 刘晓斌1(1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225012;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摘要:扬辐麦14(原名扬辐麦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254.55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5.75%;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748.5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7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3.0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
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关键词:小麦;高产;扬辐麦14;辐射诱变;选育Breeding of a New National Authorized Wheat Variety Yangfumai 14 ZHU Ying1,CAO Jinxia1,ZHU Junkai1,ZHANG Yanqiong1,WANG Ruqin2,YANG Dezhen1,HE Zhentian2,ZHU Yangang1,CHEN Shiqiang2,LIU Xiaobin1(1Jiangsu Kingearth Seed Co.,Ltd.,Yangzhou 225012,Jiangsu;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r Lixiahe Region in Jiangsu,Yangzhou 225007,Jiangsu)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是我国第二大麦区,也是我国中筋和弱筋红皮小麦优势种植区。
介绍五个国审小麦新品种

介绍五个国审小麦新品种作者: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08期1.邢麦13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21。
育种者: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衡9117-2/邯458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1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早熟2天。
幼苗半匍匐,叶浓绿,抗寒性好。
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高。
株形偏紧凑,旗叶上举,株高81厘米,茎秆有弹性,抗倒性较好。
穗层整齐度一般。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落黄早,熟相好。
每667平方米穗数48.3万穗,穗粒数35.3粒,千粒重38.4克。
抗寒性鉴定,抗寒性级别1级。
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
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6克/升,蛋白质含量15.38%,湿面筋含量33.4%,沉降值31.7毫升,吸水率60.4%,稳定时间3.3分钟,延伸性181毫米,拉伸面积4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531.9千克,比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6.8%;2013~2014年度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607.0千克,比良星99增产4.1%。
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602.7千克,比良星99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667平方米适宜基本苗18万~20万。
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水肥地块种植。
2.邯麦17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22。
育种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观35/藁9411。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2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早熟1天。
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
株高81厘米,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好。
株形偏紧凑,旗叶小、上举,株行间通风透光好。
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四川省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科普惠农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发布第五十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蜀麦830、川农32、绵麦312、川育27、蜀麦133、川麦602、川麦82、科成麦6号等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据四川省种子站品种管理科科长邓丽介绍,这次公布的8个新品种中优质弱筋小麦占了一半,是有史以来优质专用品种占比最高的一年,符合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在四川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蒲宗君看来,这批小麦新品种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产量明显提高。
前几年区试两年平均每667m 2产量大多徘徊在350k g 左右,而这批审定品种区每667m 2试产量390k g 以上达到4个,占审定品种50%,特别是蜀麦133、川麦602这两个品种继川麦42、川麦104之后区试产量再次突破400k g ,且这两个品种还是适宜加工、商品性更好的白粒小麦。
二是四川省小麦条锈菌小种变异频繁,白粉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在这种情况下,这批小麦新品种抗性水平明显提高,对条锈病达到中抗到高抗,对白粉病达到中抗(耐)水平。
K 【科普惠农种植天地Z H O N GZ H I T I A ND I 近日,由重庆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实施的“双季高粱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再生季高粱示范片,通过了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测产验收。
专家组由四川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重庆市农技总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重庆市科委农村科技处刘从军副处长一行,实地考察指导了忠县乌杨镇团结村(贫困村)的再生酿酒高粱示范情况,院特作所所长张晓春研究员陪同考察。
专家组认为,位于团结村的23.2h m 2再生酿酒高粱示范片选用了中早熟优质酿酒高粱新品种“晋渝糯3号”,同时配套实施了适期早播、合理留桩、高频促芽再生、平衡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连续克服了头季高粱收获后、再生高粱砍秆期持续20d 以上的干旱,以及持续1个月的阴雨天气;现场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再生高粱平均每667m 2产量仍达到349.4k g ,加之头季平均每667m 2产量556.9k g (已测产),两季每667m 2产量达904.8k g ;按忠州酒业订单保护收购价3.6元/k g 计,每667m 2效益可达3257.3元。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

国审小麦新品种介绍川麦60该品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外东静居寺沙河大桥侧,邮编:610066)培育。
特征特性:春性品种,幼苗半直立,苗叶较窄,分蘖力强。
株高92em,株型较紧凑。
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
每667m2穗数25.2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6.6g,产量为378k ~667m2。
高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
籽粒容重792g/L,硬度指数53.9,蛋白质含量12.25%;面粉湿面筋含量24.3%,沉降值30ml.吸水率59.5%,稳定时间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72E.U,延伸性182mm,拉伸面积90. 6cm2。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陕西省汉中和安康地区、湖北省襄樊地区、甘肃省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
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底至1 1月初,每667m2留基本苗10万- 14万株。
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和叶锈病。
西农509该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1西安市杨凌渭惠路3号,邮编:712100)培育。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叶长挺、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
冬季抗寒性一般。
春季起身拨节早,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抗倒春寒能力中等。
株高{81cm,株型偏松散,旗叶宽长、上冲,抗倒性中等。
耐旱性和抗后期高温能力较好,叶功能期1长,熟相好。
穗层整齐,小穗排列密,结实性I好。
穗圆锥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每667m2穗数40万穗、穗粒数36 l粒、千粒重37.3g,产量为521kg/667m2。
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中抗条锈病。
籽粒容重822g/L,硬度指数67.4,蛋白质含量114.38%;面粉湿面筋含量30.6%,沉降值38.6nd,吸水率56.7%,稳定时间14. 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81E.U,延伸性168mm,拉伸面积12 9c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川辐14
蒋云;张洁;宣朴;尹春蓉;王颖;肖俊;郭元林
【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
【年(卷),期】2022(42)3
【摘要】川辐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2007年以G4359为母本,以CD1497-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8年以云21523-2为母本,以
G4359/CD1497-2的F1植株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9年以云2152-
2//G4359/CD1497-2植株为母本,以07-131为父本进行杂交,之后在成都市郫都区采用系谱法经5年5代定向选育,于2014年育成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5331。
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2。
【总页数】1页(PF0002)
【作者】蒋云;张洁;宣朴;尹春蓉;王颖;肖俊;郭元林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抗条锈病中筋春小麦新品种“青麦1号”
2.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西辐14号”的选育与栽培
3.抗条锈病小麦突变体新品种—川辐6号
4.抗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
种--川辐7号5.分子标记结合表型鉴定选育兼抗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38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