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系统流程

合集下载

华西24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华西24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24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HX240/9.82—II2)第一章HX240/9.82—II2锅炉设计规范及结构特点能够完全满足喷水减温的需要。

1.3.2锅炉正常连续排污率1.0%。

(额定工况)1.3.3锅炉给水质量标准:(1)总硬度≤2 μmol/L(2)氧≤7 μg/L(3)铁≤30 μg/L(4)铜≤5 g/L(5)二氧化硅保证蒸汽二氧化硅符合标准(≤20μg/kg)(6)油<1.0 mg/L(7)PH值8.8~9.3(8)联氨10~50 μg/L1.4运行条件(1)锅炉运行方式:带基本负荷并可调峰。

(2)物料制备:煤系统采用两级破碎方案。

(3)给水调节:机组配置电动给水泵,给水操作台设主路调节阀,旁路调节阀。

(4)锅炉在投产后的第一年内年等效可用小时数要求大于6500小时,以后每年运行小时数要求大于7500小时。

1.5通风方式1.5.1本锅炉采用平衡通风,压力平衡点位于炉膛出口(旋风分离器进口)处。

2.锅炉整套布置及系统2.1锅炉整体布置2.1.1本锅炉为单汽包、自然循环、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运转层以上紧身封闭。

2.1.2锅炉由一个膜式水冷壁炉膛,两台汽冷式旋风分离器和一个由汽冷包墙包覆的尾部竖井(HRA)三部分组成。

2.1.3炉膛内布置有屏式受热面:四片屏式过热器管屏和四片水冷蒸发屏。

锅炉共设有四台给煤装置并预留有脱硝口,给煤装置全部置于炉前,在前墙水冷壁下部收缩段沿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炉膛底部是由水冷壁管弯制围成的水冷风室,水冷风室后布置风道点火器,风道点火器一共有两台,其中各布置有一个高能点火油燃烧器。

风室底部布置有3根φ219排渣管。

2.1.4炉膛与尾部竖井之间,布置有两台汽冷式旋风分离器,其下部各布置一台“J形”阀回料器。

在尾部竖井中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和卧式空气预热器。

过热器系统中设有两级喷水减温器。

2.1.5锅炉整体呈左右对称布置,支吊在锅炉钢架上。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

ZK-35/3.82-M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使用说明书20-96-0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二、锅炉首次点火启动应具备的条件三、锅炉对燃煤的要求四、锅炉首次点火启动五、锅炉运行中的监视与调整六、锅炉常见故障处理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煤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煤技术,是对传统的炉排炉和煤粉炉的一个重大革新。

它对各类煤种的燃烧适应性好,可以有效地燃用褐煤、各类烟煤和无烟煤,也可燃用如树皮、木屑、油页岩、石煤和石油焦等劣质燃料,同一台锅炉甚至可以同时燃用多种然料。

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石进行比较简便的炉内脱硫处理,而一般的尾气脱硫技术费用昂贵,难于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燃烧为高硫煤的合理燃用提供了途径,由于燃烧温度低,其NO x排放亦低。

流态化,是指两种不同形态的物质,因相互之间运动速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种特定运动状态下的体系。

对于煤燃烧系统而言,主要是指固体颗粒和空气。

这种特定的状态,是指固体颗粒群体在气体作用下具有流体的一些特性,就是流态化。

各种流化床燃烧锅炉,差别主要是燃烧系统,尾部对流受热面与常规锅炉没有根本的不同。

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主要包括:炉膛、气固分离器和返料器这三个关键部件。

与鼓泡床相比,循环流化床炉膛截面尺寸较小,燃烧分布在整个炉膛容积内,因此炉膛温度上下均匀;炉膛下部仍有一个密度较高的密相区,但不设置埋管受热面,避免了鼔泡床埋管磨损严重的问题;由于炉膛截面尺寸较小,锅炉启动点火更加容易;炉膛上部四周布置水冷受热面,磨损情况比埋管大为改善;燃烧所需一、二次空气分级供入,强化了炉内物料掺混,物料与空气接触更加强烈、均匀,有利于燃烧,同时可使NO x生成进一步减少;被烟气携带出炉膛的物料被一、二级分离器分离后经返料器进入炉膛,物料如此反复循环反复燃烧,排出锅炉的灰、渣含碳量较低,锅炉燃烧效率和热效率较高、煤耗较低;而由于采用上下基本均匀的流化风速,在降负荷运行时,风速降低的裕度大,负荷变化可超过0.4:1,锅炉负荷调节范围较宽;由于进入炉内的煤只占炉内高温循环物料量的5%左右,煤进入炉内很快着火燃烧,锅炉煤种适应性很广。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

五、给煤
• 给煤经过机械或气力输煤的方式送 入燃烧室,脱硫用的石灰石颗粒经 过单独的给料管采用气力输送的方 式或与给煤一起送入炉内,燃烧形 成的灰渣经过布风板上或炉壁上的 排渣口排处炉外。
谢谢欣赏!
典型的CFB锅炉系统
稀相
区 CFBB 炉膛
高温旋风分离 料腿
煤石 灰 石
二次风
密相区
一次风 室
U型阀返料装置 一次风
过热器 过热器 省煤器 省煤器 空预器 空预器
尾部 受热面
烟囱
除尘器 引风机
一次风机 二次风机
一次风
二次风
三、循环流化床优缺点
• 优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具有 燃烧效率高、给煤点少。煤种适应性广<优 质,劣质煤。>、烟气中有害气体排放浓度 低、负荷调节范围大、灰渣可综合利用。 启动,停炉,结焦处理时间较短,长时间 压火之后可直接启动。
U形回料器
• 作用:回料器是确保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的重要 部件,它的基本任务是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高温 固体颗粒稳定地输送回压力较高的燃烧室内,并 以一定的料位压差形成灰墙,确保气体反窜进入 分离器的量最小,保证大量的固体颗粒经过分离 器和回料器再进入炉膛的良性稳定的物料流动, 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保证。
旋风分离器的组成:分离器进口烟道;旋风筒;中心 筒;锥体;分离器出口烟道。
旋风分离器
3、返料装置
返料装置的作用是将分离器收集下来的物料送回流 化床循环燃烧,并保证流化床内的高温烟气不经 过返料装置短路流入分离器。返料装置既是一个 物料回送器,也是一个锁气器,如果这两个作用 失常,物料的循环燃烧过程建立不起来,锅炉的 燃烧效率将大大降低,燃烧室内的燃烧工况变差, 锅炉将达不到设计蒸发量。

220t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更新版)

220t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更新版)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1 锅炉设备系统简介1.1 锅炉设备规范及特性1.1.1 锅炉型号为UG—220/9.8—M5型高温高压、单汽包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钢架π型布置循环流化床锅炉。

与国产CC50/8.83/1.3型汽轮机和WZ18z—047LLT 型发电机配套。

制造厂家: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日期:2002年11月。

1.1.2 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汽温度540℃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1Mpa额定蒸发量220t/h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240t/h给水温度215℃锅炉排烟温度136℃锅炉计算热效率90.16%锅炉保证热效率89.56%燃料消耗量30.9t/h石灰石消耗量 1.5t/h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20℃一次热风温度207℃二次热风温度201℃一、二次风量比60:40排污率≤2%循环倍率25~30锅炉飞灰份额70%脱硫效率(钙硫摩尔比为2.3时)≥90%1.2 燃料特性名称符号单位数值设计煤种校核煤种1 校核煤种2 校核煤种3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net,ar KJ/kg 20310 22290 16090 18160全水分Mar %9.11 6.05 2.61 7.10空气干燥基水分Mad %0.72 1.61 0.86 1.38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7.26 7.78 24.96 8.31收到基灰分Aar %28.89 25.17 47.88 32.92收到基碳Car %57.07 62.30 41.60 51.67收到基氢Har % 1.39 1.32 2.2 1.07收到基氧Oar % 2.31 1.92 3.65收到基氮Nar %0.55 0.37 0.61收到基全硫Sar %0.68 2.87 1.45 0.48灰变形温度DT ℃1400 1340 1290灰软化温度ST ℃1400 1380 1370灰熔化温度FT ℃1400 >1400 >14001.2.1 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2mm。

循环流化床锅炉课件

循环流化床锅炉课件
第一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原理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燃 烧设备及系统
第六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
第一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
第一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状况
一、煤燃烧技术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
固定床层燃技术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 至70年代初期
效率问题
煤粉燃烧技术
污染问题
第一代
流化床煤燃烧 技术(鼓泡床)
鼓泡床问题
20世纪80年代
第二代
流化床煤燃烧技 术(循环流化床)
第一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
第一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发展状况
二、我国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1965年
第一台流化床锅炉在广东茂名投产
备注:工业鼓泡床锅炉,燃用油母页岩
1988年11月 第一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山东明水热 电厂投产(35t/h)
第一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
第一节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发展状况 三、山西循环流化床锅炉现状
2 130~240 t/h 级CFB锅炉的情况
2.3 侯马晋田电厂安装有两台哈尔滨锅炉厂引进 Alstom公司的循环流化床技术进行基础设计和制 造的型号为HG-220/9.8 CFB锅炉,于2002~2003 年4月先后投产。 2.4 山西平朔煤矸石电厂2×220 t/h循环流化床 锅炉#1炉于2004年12月26日通过72 小时试运。
6、燃料粒比度
燃料各粒径的颗粒占总量的份额之比称作粒比度。又称燃 料颗粒特性。按着粒比度在坐标图上作出的是一条连续的 曲线。称作颗粒特性曲线。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7、流态化
当气体或液体以一定的速度流过固体颗粒层,并且气体 或液体对固体颗粒产生的作用力与固体颗粒所受的其他 外力相平衡,固体颗粒层会呈现出类似于液体状态的现 象。这种操作状态称为流态化。 8、流化速度 是指床料或物料流化时动力流体(一次风)的速度。也 称空塔速度。(u=Q/A)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燃烧系统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燃烧系统

· 3.粗颗粒焦炭燃烧
· (5)氮(N) 氮是燃料的内部杂质。固体煤中含氮不高,通常仅约0.5%—2.5%。一 般情况下,氮不参加燃烧反应。燃烧后,它以游离状态转入燃烧烟气中。氮的存在也相 对减少了燃料中可燃物质的含量,对燃烧没有帮助。在高温条件下,氮可与氧反应生成 NO,这也是严重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
· (6)灰分(A) 灰分指的是煤中所含的矿物杂质(主要是碳酸盐、粘土矿物以及微量稀土
示。
· Cd十Hd十Sd十Od十Nd十Ad=100 (%)
· 为了获得干燥基组分,必须将燃料加热到超过100℃的温度,这样才 能将内在水分除去。燃料中的灰分也容易受到开采、运输和存放等条 件的影响。为了更确切地表示煤的化学组成特点,人们又引入干燥无 灰基组分。
· (4)干燥无灰基组分(Xdaf)
· 干燥无灰基组分是指除去水分和灰分之后剩下的燃料成 分,使用五种元素在燃料中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的成分, 即
同时给设备维护和操作带来困难。对于炼焦用煤来说,一般规定入炉前的灰分不超过
10%。
· (7)水分(W) 水分也是燃料中的杂质,它的存在降低了燃料中可燃质的含量,而且 在燃
· 烧时,它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还要被加热,这都要额外消耗部分热量。
· 固体燃料中的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两部分。外在水分指的是附着在燃料表面 的
元素)在燃烧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而生成的固体残留物,其成分分布大致为;SiO2,
· 40%-60%;Al2O3, 15%—35%; Fe2O3, 5%—25%: CaO, 1%-15%;
·
MgO, 0.5%-8%:Na2O十K2O, 1%一4%。 灰分含量高不仅降低煤的热值,而且还容易造成着火困难、燃烧结渣、燃烧不完全,

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及运行操作规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及运行操作规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及运行操作规程1 锅炉启动调试1.1 锅炉调试重要性锅炉启动调试是全面检验主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生产准备工作的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今后锅炉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程序。

通过启动调试应达到如下目的:检验锅炉、辅机、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安装质量;确保管道内表面清洁、管道内无杂物;初步了解锅炉和主要辅机等设备的运行特性;检验锅炉控制系统、保护系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初步检验锅炉和辅机满负荷运行能力;发现锅炉和辅机等存在的重要缺陷,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培训了有关运行人员对设备性能的了解及运行的初步调整,为试生产和商业运行打好基础。

1.2 锅炉整体启动前的准备锅炉整体启动试运前,应已完成各系统主要设备的分部调试外,还须完成锅炉的水压试验,烘炉,冷态空气动力特性试验,清洗锅炉本体,蒸汽管道吹扫,锅炉点火试验,锅炉安全阀整定,辅机联锁保护试验,锅炉主保护试验等主要工作。

冷态启动前,通常按调试大纲、运行规程及锅炉使用说明书,对锅炉本体及其汽水系统、烟风系统、燃烧系统,有关的辅机、热控、化学水处理设备以及现场环境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满足锅炉安全启动条件。

2 水压试验程序2.1 介绍水压试验是对安装完毕的锅炉承压部件进行冷态检验,目的是检查锅炉承压部件的严密性,以确保锅炉今后的安全、经济运行。

在所有受压件安装完毕之后,除那些在化学清洗需拆除外,锅炉应以设计压力的1.25~1.5倍进行初始水压试验。

根据安全的要求,受压部件检修后的水压试验通常在正常的工作压力或设计压力下进行。

锅炉的汽水系统、过热器和省煤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压力为锅筒工作压力的1.25倍;再热器则以再热器出口压力的1.5倍单独进行水压试验。

如果锅炉在再热器进口没有安装截止阀,这些进口应该用盲法兰隔断。

水压试验程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条件和设施,初次水压试验程序必须符合锅炉法规的技术要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3#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试用行)编写:审核:批准:延安热电厂锅炉分场目录第一篇锅炉机组的运行第一章锅炉设备规范和燃料特性 (4)第一节锅炉设备规范 (4)第二节燃料及石灰石特性 (13)第二章锅炉机组启动或检修后的检查与试验 (14)第一节启动前的检查与试验 (16)第二节水压试验 (16)第三节冲洗过热器 (17)第四节漏风实验 (18)第五节布风板的均匀性实验 (18)第六节锅炉的烘炉与煮炉 (18)第三章锅炉机组的启动 (19)第一节启动前的准备 (19)第一节锅炉点火 (20)第二节锅炉的升压 (21)第三节锅炉机组启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22)第四节锅炉的并列 (23)第四章运行中的监视和调整 (23)第一节运行调整的任务和目的 (23)第二节水位的调节 (23)第三节汽温和汽压调节 (24)第四节燃烧的调节 (24)第五节锅炉压火与热启动 (25)第六节锅炉的排污 (25)第七节锅炉的吹灰 (26)第八节锅炉的排渣 (27)第九节自动装置的运行 (27)第十节转动机械运行 (27)第五章锅炉机组的停止 (28)第一节锅炉的停止 (28)第二节锅炉的停炉后的冷却 (28)第三节锅炉停炉检查项目 (28)第四节锅炉的防冻 (29)第五节锅炉停炉保护 (29)第二篇锅炉机组事故处理第一节故障停炉 (30)第二节锅炉缺水 (30)第三节锅炉满水 (31)第四节汽水供腾 (32)第五节汽包水位计损坏 (33)第六节给水管道水冲击 (33)第七节蒸汽管道水冲击 (34)第八节水冷壁管损坏 (34)第九节主蒸汽管道爆破 (35)第十节省煤器损坏 (35)第十一节过热器管损坏 (36)第十二节减温器损坏 (37)第十三节烟道可燃物再燃烧 (37)第十四节锅炉灭火 (38)第十五节炉床超温及结焦 (38)第十六节返料器结焦 (39)第十七节负荷骤减 (39)第十八节厂用电中断 (40)第十九节风机故障 (41)第三篇电除尘器运行规程第一章电除尘器的结构 (42)第一节结构形式及规范 (42)第二节主要技术特性 (42)第二章设备的安全规程 (43)第一节人身安全 (43)第二节进入电除尘内部的安全注意事项 (43)第三章电除尘器的运行 (43)第一节电除尘器的运行前的检查 (43)第二节电除尘器的运行、停止 (44)第四章电除尘器辅助设备的运行 (45)第一节电除尘器辅助设备的规范特性 (45)第二节除灰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45)第三节除尘系统的运行 (45)附录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调整第一篇锅炉机组的运行第一章锅炉设备规范和燃料特性第一节锅炉设备规范一、设备简要特性(1):锅炉整体布置:本锅炉系中压参数、单锅筒、自然循环蒸汽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高温气固分离,全刚焊接结构构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系统流程 一、.概述 锅炉采用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布置。运转层标高8.5m,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汽冷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了多组蛇形管受热面和锅炉包覆管受热面及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 在燃烧系统中,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风机提供。一次风机送出的空气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炉下左右水冷风室,通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通过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二次风咀进入炉膛,补充空气,加强扰动与混合。燃料和空气在炉膛内流化状态下掺混燃烧,并与受热面进行热交换。炉膛内的烟气(携带大量未燃尽碳颗粒)在炉膛上部进一步燃烧放热。离开炉膛并夹带大量物料的烟气经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之后,绝大部分物料被分离出来,经返料器返回炉膛,实现循环燃烧。分离后的烟气经转向室、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由尾部烟道排出。 二、锅炉结构 1、炉膛水冷壁系统 炉膛由膜式水冷壁组成,保证了炉膛的严密性。炉膛横截面为4511×9082mm,炉顶水冷标高36152.5mm(水冷中心线标高),膜式水冷壁由Φ60×6锅炉管和6×20.5mm扁钢焊制而成,管节距为80.5mm;在炉膛的左右中心线处靠近前部水冷壁设置水冷屏,炉膛水冷壁(屏)通过水冷上集箱(包括水冷屏上集箱)由吊杆悬挂于钢架顶部的框架上。 水冷壁集箱采用Φ273×35锅炉管。 水冷壁下部焊有销钉用以固定高强度耐高温防磨耐火材料。保证该区域水冷壁安全可靠地工作。 水冷壁向下弯制构成水冷风室,水冷布风板。 水冷壁上设置测量孔、检修孔、观察孔等。 水冷壁上的最低点设置放水排污阀。膜式水冷壁外侧设置数层刚性梁,保证了整个炉膛有足够的刚性。在锅炉炉膛外侧布置止晃装置。 由4根Φ325×25、1根Φ219×20的集中下降管和28根下降支管,及32根汽水引出管组成5个回路的水冷循环系统。 5个回路分前墙1个,左右侧墙各1个,后墙1个,水冷屏1个。2、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锅筒内径Φ1600mm,壁厚100mm,材料为欧标容器板,总长约12500mm,重约53.5吨,总重约67.0吨。 锅筒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下180mm,最高、低安全水位偏离锅筒正常水位±50mm。 锅筒内部装置由旋风分离器、给水清洗装置、顶部均流孔板、连续排污管等组成。旋风分离器直径Φ290mm,共36只。 由旋风分离器出来的蒸汽穿过上部清洗孔板(由省煤器来的50%的清洁水,在清洗孔板上保持30mm厚的水层,蒸汽流经清水层其中部分盐溶入清洗水中),穿越锅筒顶部的多孔板,然后通过6根Φ133×10mm蒸汽引出管到过热器系统。 在大直径下降管进口外布置了十字挡板,改善下降管带汽及抽空现象。锅筒上除布置必须的管座外,还布置了紧急事故放水、备用管座等。 3、过热器及调温装置 过热器由屏式过热器、旋分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炉顶管的组成。其蒸汽流程如下:锅筒→屏式过热器→旋分过热器→一级喷水减温器→悬吊管→低温过热器→二级喷水减温器→炉顶管→高温过热器→过热器出口集箱。 过热器系统的蒸汽经过二次左右混合与交叉,改善了在烟道宽度上由于烟气温度不均匀而引起过热蒸汽温度的偏差。采用辐射式及对流式过热器,既提高传热效果,节省金属,又改善了当锅炉工况变动时过热汽温的调节性能。减温器的两级布置,可增加蒸汽温度调节的灵敏度。 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处,垂直悬吊。沿炉膛宽度分6片,每片屏过有18根管子,每片间距1046.5mm,高10000mm,宽1170mm。屏采用Φ38×5合金管,管间节距65mm,光管结构。屏过上集箱中间内部有隔板相隔,下集箱连通。下部易磨损区域采用浇注料覆盖。 旋分过热器采用Φ38×4合金管。每个旋分过热器共有200根管子,Φ273×32合金管的上环形集箱和Φ219×25合金管的下环形集箱组焊为一个分离器整体,蒸汽由上环形集箱引入后经过两下两上加热后通过上环形集箱引出。 为了减小旋分过热器热应力,蒸汽流向采用了双向流动再汇合引出的措施。旋分过热器内侧布置密排销钉浇注料,销钉密度为2000件/m2。 低温过热器采用Φ42×4.5,合金管,节距110mm,共88排,逆流布置,分三组吊挂在锅炉尾部竖井内。 高温过热器采用Φ42×5,合金管,节距110mm共88排,顺流布置,分两组吊挂在锅炉尾部竖井内组成。 喷水减温器两级布置,采用文丘里式减温器。一级减温器装设在低温过热器入口前。直径为Φ273×28合金管。二级减温器装设在高温过热器入口前,直径为Φ325×36合金管。 4、省煤器 省煤器四级顺列布置。管子为Φ38×4碳钢管,共46片。平行于前墙逆流顺列布置,节距74mm。设置有省煤器进口集箱、中间集箱、出口集箱。省煤器各集箱均采用Φ219×25碳钢管。各组省煤器的重量均由通风梁支撑在锅炉钢架上。 5、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为管式卧式结构,管子规格为51×2.5钢管,末级材料采用考等钢管。空气与烟气成逆流布置。上面一级为二次风预热器,下面一级为一次风预热器。空气分别由二次风机和一次风机送入。 空气预热器由预热器管箱、连通罩、框架、护板、膨胀节、人孔装置、防磨装置、紧固件组成。 空气预热器设计的烟气流速和空气流速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率,避免了空气预热器烟气侧积灰。 设计的空气预热器膨胀节保证了管箱的自由膨胀和空气侧的密封,保证了烟道的密封,从而避免了空气向烟道的漏风。使锅炉在较低过量空气系数下运行,提高了锅炉性能。 6、分离、回料系统 本炉采用高温旋风分离器和U型返料器结构。高温旋风分离器实炉测试分离效率不小于99.5%。旋风分离器内壁采用耐磨浇注料,热膨胀系数小。由于采用蒸汽冷却旋风分离器,分离器的整个内墙结构简单严密,热惯性小。分离器和炉膛出口处炉墙采用非金属膨胀节进行密封,保证了分离器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分离器采用汽冷结构,避免了返料结焦、堵塞。 U型返料器由布风板、风帽、风室、返料管、舌型挡板、送风管、落灰管组成,运行中通过调节返料风量来调整返料灰量。 分离、返料系统包括旋风分离器、返料器、返料风管、落灰管、落灰闸门、连通管及相应的阀门、法兰及紧固件,炉膛出口与旋风分离器连接的非金属膨胀节,返料管、二次风管、给煤管与炉膛连接的圆形不锈钢波纹膨胀节或非金属膨胀节。 7、锅炉构架 本炉构架全部为焊接连接的钢结构。材料采用碳钢。可在地震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风荷载在0.4KN/m2的地区露天布置使用。钢架散装出厂,现场安装。 锅炉立柱从锅炉层零米起,钢柱与基础采用-800mm埋入式螺栓连接。钢架计算的荷载统计,包括支吊水管、烟风道、平台扶梯的荷载。在锅炉的人孔门、检查门、看火孔、测量孔、吹灰器、应操作的阀门处都设置了运行检修平台。上下平台之间没有扶梯。平台之间净空设计合理。平台通道宽度850mm,扶梯宽度800 mm,扶梯倾角450,方便观察、操作、检修等工作。检修平台允许的最大荷载250 kgf/m2。平台和扶梯边缘都装有高度1.0米和1.2米的防护栏杆,平台采用格板式,并装高度100 mm的踢脚板。 8、炉墙与保温 炉膛部分及旋风分离器外部采用敷管轻型炉墙与外护板结构,外护板采用压型钢板。旋风分离器出口水平烟道、炉顶、尾部烟道采用磷酸盐高铝砖(PA)和两层保温材料组成的轻型炉墙。炉墙重量分别通过钢架传到基础上。 炉膛膜式水冷壁下部和旋风分离器内部浇注复合浇注料,该材料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由于炉温变化而引起的交变热应力。炉膛和旋风分离器炉墙外护板表面温度小于50℃。尾部炉墙烟温低、结构合理,炉墙的外表面温度小于50℃。 人空门、检查门内均砌有耐火混凝土,该处外表面温度小于50℃。各种门孔都能开启自如,门把上的自锁装置,使炉门处有良好的密封性。锅炉管道保温层表面温度小于50℃。为保证炉墙安全运行,炉墙升温和降温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100~150℃之间。 9、锅炉的防磨 循环流化床流动燃烧的固体颗粒,对炉内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实炉观察试验,磨损的部位是有规律的,主要发生在炉膛燃烧室浓相区、燃烧室与水冷壁的过渡区、旋风分离器的入口处、U型反料器舌形挡板处。在这些部位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 燃烧室 采用高强度耐高温复合耐火材料,该材料在工作状态下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釉面,极大地提高了该材料的高温强度、耐高温性能和高温中的抗磨损、抗蚀损性能及热稳定性,因材本炉磨损严重的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达三年以上。 ②过渡区 采用水冷壁向外弯制的避让机构。 ③炉膛受热面 设计合理。因为在循环床锅炉中煤是低温燃烧,飞灰并未经过溶化、凝固的过程,故飞灰不如煤粉炉中硬。此外在炉内灰粒子对膜式水冷壁的撞击角很小,灰粒相对较软,在烟速合理时,运行14000小时后膜式水冷壁未发现明显的磨损现象。 ④屏式过热器 采用膜式壁结构,其中间烟气垂直流动部分同膜式壁工况相同,不会有明显的磨损现象。对于其下部及炉膛出口处,由于烟气风向改变易引起磨损部位均覆盖防磨材料。 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系统流程 1、锅炉汽水系统 来自甲醇装置82单元合格的锅炉给水,温度180℃,压力14.1MPa,到锅炉给水操作台,它包括主路、旁路和小旁路,正常生产时主要靠主路调节阀控制锅炉的汽包水位,经给水操作台后首先进入给水混合集箱,在由6根Φ89×7的管线均匀分配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