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 院2 0 1 3 年3 月至2 0 1 4 年3 月一 年时间进行 治疗冠状 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患者1 0 0 0 名, 其 中选取案例1 0 0 例。 对 照组 为5 O 例, 男患者4 0 例, 平均年龄4 5 . 5 岁左右 , 平均身 高1 . 7 5 m左右 ,
以及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 录或者归类成档案 。 其详细资料如下表
所 :
因素。在经过患者与家属 的同意后 , 对实验组 的5 0 名患者进行 戒 烟, 饮食 类戒糖等 干预 治疗 , 每 日叮嘱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 绞痛 患者休息以及运 动等 , 坚持治疗 3 个 月后 取得 了显 著效果 , 治疗之 前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 , 3 个月疗程 结束 后 ,复查 冠状 动脉造影 , 对其变化进行详 细观察 。 1 - 3 冠状动脉血流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采用 的标 准之一是 采用 T I MI 血 流帧数方法进行血 流分 级。 在j a d a d 双盲法 的评价 下如果 被判定为是2 级, 则被认 为是慢血 流; 如果 被判定为3 级, 则为有效 , 2 级 以下被判定为无效 。 1 .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相关统计学技术软件应用处理 , 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 , 技术资料采用 验 , 样本采用等差t 检验, p > 0 . 0 5 无统计学意义。

表 1 为实验组 与对 照组 患者 的基本资料
1 . 2 方法
采用对 比研究的方法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 的实验室指标 , 人
以及吸烟史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对比吸烟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 口的特征 , 物理检查 , 过往病史 的检查 以及体格 检查等各个方 面 慢血流型心绞痛患者的影 响, 其 详细情况如下报道 。 的差异进行对 比研究 , 分析 造成 冠状动脉慢血流型心绞痛的具 体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观察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观察

冠状动脉慢血流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观察1. 引言1.1 背景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是一种心脏病变,通常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血流达到冠脉最大流量的时间延长,但未达到临床心肌缺血的程度。

该病症在心绞痛患者中相对较常见,尤其是伴有心梗或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尼可地尔是一种常用的钙通道拮抗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具有活血化淤、行气活血、舒经通络的功效,对心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存在争议,有的研究认为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该方案的疗效并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患者进行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病患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参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为符合冠状动脉慢血流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包括200例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患者口服尼可地尔每日剂量为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日剂量为每次4粒,每日3次。

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探讨

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探讨
该 研 究 中 该 药物 不 起 作 用 。 个 发 现 提示 了 S F的发 病 机理 这 C
状 动 脉 远端 标 志 性末 梢分 支 显 影来 确认 。 I I 流分 级 方 法 TM 血
对 于 观 察慢 血 流 患 者 血流 指 标 是 一个 重 要 方 法 , 于 表 达 弥 对
与微 血 管 阻力 提高 有 关 I。目前 尚不 明 确 哪一 种 为 首 要 因素 , l 引

l 6・ 3 Leabharlann 中 国现 代 医药 杂 志 20 09年 2月 第 1 第 2期 MMJ ,F b2 0 ,V l1 , o2 1卷 C e 0 9 o 1 N .
关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探讨
石 浩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检查 目前 已被 作 为 判 断 血 流 速度 的 一 个 重要 指 标 。Magei 【 ni 等 l r 】 道7 曾报 %合 并 心 绞痛 的慢 血 流患 者 行 冠 状 动 脉造 影 是 正 常 的, 存 在 冠 状 动 脉慢 血 流 e pH 但 Km G 等[ 现 1%具 有 典 型胸 痛 的患 者 冠 状 动 脉 正 常 . 存 在 冠 2 1 发 5 但 状 动 脉 慢 血 流 。严 重 的 冠 状动 脉溶 栓 治 疗 后 、 状 动 脉 支 架 冠 术 后 、 状动 脉造 影 术 中存 在 气 体 栓 塞等 也 会 导 致 冠 状 动 脉 冠
可逆 的心肌 灌 注缺 损 发生 率接 近 3 %。 0 2 冠 状动 脉 慢 血 流( C ) 发病 机 制 S F的
挛 。 心 肌 病 、 膜 病 、 缔 组 织 等病 变, 这 些病 因所 导 致 以及 瓣 结 但
的冠 状 动 脉 血 流 减 慢 具 有 不 同 于 以上 的病 理 生 理 机 制 和 临 床意义。 近些 年 随 着 冠状 动 脉 造 影 的应 用 和 普及 , 床 医生 对 临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郭方明;李颖;赵英杰【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low coronary flow by rosuvastatin combined with nicorandil treatment.Methods 148 cases of coronary slow flow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group(rosuvastatin plus nicorandil)and control group (rosuvastatin),compared to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The blood flow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tudy group of hs-CRP and ET-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level of NO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Slow coronary flow by rosuvastatin combined with nicorandil treatment of effect is remarkable.%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48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瑞舒伐他汀+尼可地尔)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最新 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课件

最新 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课件

试验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明显,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优于对照组,
心绞痛发作次数、间隔频率、严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季俭等 [32] 对 慢血流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丹参多酚酸,运用 TIMI 血流分级分析显 示,慢血流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增加,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 综上所述显示,针对 CSF 的可能发病机制的药物研究已 有数十载,但均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末梢血管达到正常 血流灌注。新型 T 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由于其与药物之 间不良反应而早早下市;尼可地尔在即刻及长期随访阶 段似乎能改善 CSF 患者内皮功能及心绞痛症状,但缺乏 评价冠状动脉 CTFC 值的直接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 中医药开始崭露头角,显示其良好的用药前景。中西医 联合治疗成为未来慢血流治疗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 CSF 发病机制研究、改善患者微循环灌注、预防心血管 事件发生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究。
供血由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和贯穿心肌的微血管构成,微血管形 成心肌灌注血流的主要阻力,冠状动脉血流量与微血管阻力成 反比 。微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内皮细胞水肿,推测以 上改变引起微血管血流阻力增高从而导致心肌灌注障碍。 • 微血管功能的改变,间接或直接影响冠状动脉远端血液灌注, 末梢血管心肌血流量减少,供需失衡,导致心肌正常代谢紊乱, 进而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
上作进一步研究。
• 尼可地尔(Nicorandil):尼可地尔具有三磷酸腺苷(ATP)敏感钾离子通
道开放、类硝酸脂的扩张血管作用,该药能激活细胞质鸟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 环磷酸鸟苷酸,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舒张血管。 • 已有研究发现,与同样具有类硝酸脂作用的硝酸异山梨酯相比,尼可地尔治疗冠心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年就 已经被 T a m b e 等报 道【 ” , 至今 已有 4 O年历史 , 但直到 目前为止对慢血 流现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 疗都不十分清楚 。随着冠脉造影 的普及 , 慢血流越
来 越 受 到 国 内外 心 血 管 界 的重 视 ,已经 成 为 国 内 、
窄, 测量造影 自左前降支( L A D) 开 口至心尖分叉处 , 左 回旋支 ( L C X)开 口至远端分叉处 ,右冠状动脉
参考文献 【 1 】 钱援芳. 产前宣教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 J 】 . 现 代护理杂志 , 2 0 0 3 , 8 : 6 1 2 .
对确诊为妊娠 高血压综合征病人 , 在 门诊 向产
妇进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健康教育 。收治人院后 ,
通过生活指导 、 饮食指导 、 特殊指导后 , 满足 了患者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追求 , 使 患者和家属对此类疾病
阶段。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1 病例 报道
例2 :男 , 5 2岁以反复发作性胸痛 2 年入院 ,
无高血压及 糖尿病 史 , 吸烟 4 O 年, 每 日3— 4 包, 少量饮酒史 ,人 院查体 :心肺腹 未见 明显异 常 ,
B MI 2 8 . 4 k g / m,血 压 1 3 5 / 8 0 m mHg ;检 验 : 白细胞 5 . 7×1 0 9 / L, 血红蛋白 1 3 9 g / l , 血小 板 3 2 1×1 0 N L , 甘 油三脂 6 . 1 m mo l / L,胆 固醇 5 . 7 m m o l / L , H— D L C 1 . 1 m mo l / L , L — D L C 3 , 7 8 mm o l / L , 空 腹血 糖 5 . 5 m m o l / L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标签:冠脉造影;心源性猝死;随着冠脉造影日益增多,心血管介入医师常会遇到因为胸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造影剂在冠脉血管内充盈和排空却明显延迟,提示冠脉血流灌注延迟,这種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flow phenomenon,CSFP)。

冠脉慢血流现象最先由Tambe等[1]于1972年通过分析6例胸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后提出,它是指除外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结缔组织疾病等因素外,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不存在明显病变,冠脉内血流却发生灌注延迟的现象[2]。

有研究表明[3-6],CSFP与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密切联系。

在对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CSFP的检出率约占1%~7%[7-8]。

虽然CSFP已经被提出几十年,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现将CSFP的可能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1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评价指标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工作中诊断慢血流现象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

介入工作者通常用TIMI血流分级评价冠脉血流速度,通过判断冠脉造影时对比剂到达远端血管的时间来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速度和灌注的完全性,3支冠状动脉中至少有1支以上血管,对比剂到达远端血管的时间大于3个心动周期,即认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

其不足之处在于受观察者的主观判断限制。

在TIMI血流分级的基础上,将其定量表示为校正TIMI帧数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即第一帧定义为对比剂近乎完全或完全进入冠状动脉起始部,冠状动脉开始显影。

最后一帧图像定义为造影剂进入到远端分支血管并使特定的解剖标志显影。

前降支的特定标志为远端心尖八字胡样或干草叉样或鲸尾样分叉,回旋支的特定标志为钝缘支最长动脉的最远端分叉,右冠状动脉的特定标志则是远端左心室后侧支的第一个分支。

冠状动脉慢血流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慢血流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化的各个参数 。 22 2 经 食 管 多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 该 法 是将 多普 勒 探 头 送 .. 入食 管 内 , 清 楚 显 示 冠 状 动 脉 开 口及 分 支 3 m 内 的 血 可 ~4c 流 。 这 是一 种 半 介 人 性 方 法 。 由 于 冠 状 动 脉 走 行 与 多 普 勒 声束 夹 角较 大 , 样 容 积 难 以 固定 在 冠 状 动 脉 内 , 取 因此 难 以
中华老 年 心脑 血管 病杂 志 2 0 0 2月 第 1 9年 1卷 第 2期
C i G rt atBa esl sFb2 09V l1, h J eirHer ri V se Di e 0 , o I n a n ,
慢 血流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 1 2 血 流 T MI 帧 法 它 是 校 正 的血 流 T MI 法 , . . I 计 I 方 由
目前 相 位 对 比是 最 常 用 的 方 法 。 Hu de nl y等 将 这 种 方 法 应 用 于人 体 , 得 较 好 结 果 , 冠 状 动 脉 内超 声 相 比 有 取 与
综 合 征 ” 概 念 j 。但 C F 的 S P的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尚 无 定 论 。
2 测定 C F S P的 方法
23 1 MR 测 量 冠 状 动 脉 血 流 的 常 用技 术 . . I
包 括 时 间 飞
跃 法 ( OF 和 相位 对 比技 术 。1 9 年 , use T ) 91 B rti n第 1次 利 用 TO F团 注 标 记 技 术 测 量 了 体 外 动 物 冠 状 动 脉 的血 流 。 之 后 虽 有 很 多 学 者 对 这 一 成 像 方 法 进 行 了 研 究 和 改 进 , 因 该 技 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意义。

方法入选病例分两组:冠脉慢血流现象组(39例)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27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除外心肌病、瓣膜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时发现慢血流,均于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mg,测量注射前后的血流速度,入选病例均行运动负荷试验及静息心电图检查。

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硝酸甘油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5;冠脉慢血流组无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与血流正常组无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发生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运动负荷阳性率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P<0.05。

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在冠脉造影中比较常见,可能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新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脏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外,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本文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39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CSFP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39例,均因反复心前区不适疑为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造影结果未见明显狭窄病变者。

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42~68( 平均53.8±7.5)岁。

39例心绞痛症状典型,胸痛发作时有情绪激动、吸烟等诱因,症状持续时间由数分钟至10余分钟不等,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1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糖尿病,5例有高脂血症,13例为吸烟者,5例有冠心病家族史。

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27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明显狭窄病变。

27例中男23例,女4例,年龄37~64(平均50.2±7.8)岁,均有胸痛发作,但不典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8例有高血压病史,7例有高脂血症,2例有糖尿病,3例为吸烟者。

1.2 方法:全部入选病例临床均除外心肌病、心瓣膜病及其它类型心脏病,均经平板运动试验及静息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时一经发现血流缓慢现象,即于冠状动脉内推入硝酸甘油0.2mg,然后同一体位再次造影,造影结束后分别测定推入硝酸甘油前后同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速度以造影剂充填冠状动脉全程的时间表示(造影曝光速度为1
2.5桢/S,以冠状动脉充盈的心动周期总数除以12.5即得充盈时间)。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x-±s 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及运动负荷试验结果比较(见表1):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在无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T波或ST段改变与血流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有心绞痛发作时静息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高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P <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运动负荷阳性率也高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P <0.05。

2.2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硝酸甘油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变化比较:注射硝酸甘油前血流速度为2.97±0.69s,注射硝酸甘油后血流速度为1.37±0.78s,注射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5。

3 讨论
早在1972年Tambe[1]首先报道了部分有胸痛症状的病例,他们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没有病变但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此后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994年在TIMI-IIIA中,Diver[2]对39例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有14%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这部分患者中有三分之一见有慢血流现象发生。

Mangieri等[3]报道7%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有慢血流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会反复出现临床症状,但预后较好。

本组资料表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组患者在无心绞痛时静息心电图异常与血流正常组比较无差异,而在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异常及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慢血流组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

2002年Beltrame [4]在除外了年龄、性别、高危因素以及心率、血压、血管内径、灌注压力和冠脉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慢血流现象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本组慢血流患者中也有2例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但目前对慢血流现象是否能导致冠脉循环障碍、心肌缺血,与临床表现有无直接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传统上认为是微血管功能失调,有学者认为慢血流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也有学者认为与血管内皮代谢异常有关[5],但真正的原因目前还缺乏更详细有力的研究。

本文资料提示慢血流现象患者有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可能与缺血性心绞痛有一定关系,尚需大样本资料及远期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Tamble AA, Demany MA, Zimmerman HA, et al. Angina pectoris and slow
flow velocity of dye in coronary arteries: a new angiographic finding[J].A m Heart J, 1972, 84:66-71.
[2]Diver DJ, Bier JD, Ferreira PE, et al. Clinical and arteriographic characte 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without crirical coronary arterial nar rowing (from the TIMI-III A Trial)[J].Am J Cardiol, 1994, 74:531-537.
[3]Mangieri E, Macchiarelli G, Ciavolella M, et al. Slow coronary flow; clinic 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otherwise normal eqicardial c oronary arteries[J].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6, 37:375-381.
[4]Beltrame JF, Limaye SB, Horowitz JD, et al. The coronary slow phenomenon: a new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order. Cardiordor[J].Cardiology, 2002, 97:19 7-202.
[5]Beltrame JF, Limaye SB, Wuttke RD, et al. Coronary hemodynamic and metaboli c studies of the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J].Am Heart J, 2003, 146:84-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