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临床现象_冠状动脉慢血流_无复流_顾晔

合集下载

PCI慢血流及无复流危险信息辨识及处理

PCI慢血流及无复流危险信息辨识及处理

PCI慢血流及无复流危险信息辨识及处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作者:吕安林关键字:慢血流无复流冠脉病吕安林编者按: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措施之一。

慢血流和无复流是PCI术中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室速、室颤,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

1 概述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慢血流和无复流是PCI术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5%±,多见于急性心梗、冠脉长病变和直径3.5mm以上粗血管大斑块患者。

一旦发生,常出现比较严重的临床后果: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室速、室颤,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

随着介入技术发展,人民越来越重视这种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2 国际通用冠脉血流速度分级方法TIMI 0级: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远端血管部分充盈。

TIMI Ⅱ级:远端血管完全充盈显影、消除缓慢。

TIMI Ⅲ级:远端血管充盈和消除完全、迅速。

TIMI血流分级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血流速度分级方法,能提示我们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方便、易行。

3 冠脉慢血流定义与病因冠脉慢血流定义: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速度TIMI Ⅰ- Ⅱ级。

病因:血粘度高、高凝状态;冠脉持续痉挛;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斑块破裂激活凝血系统;支架网眼效应;长病变、大斑块;支架端的小夹层;支架扩张不良或凹陷。

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血流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

4 冠脉无复流定义与病因冠脉无复流定义: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速度 TIMI 0级。

病因:高凝状态、弥漫性血管凝血;冠脉持续强直性痉挛;活瓣效应;脱落斑块阻塞;巨大全程夹层;气栓、血栓;大量微血栓阻塞微循环;弥漫性血管机化。

这些病因导致病变远端血管阻力大于或等于冠脉灌注压,压力阶差消失,血流停滞。

5 慢血流及无血流临床意义减少心肌营养物质和氧供;延迟心肌细胞功能恢复;继发血栓形成,造成再闭塞;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低心排;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器官组织缺血,此时如使血管再通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器官组织缺血,此时如使血管再通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器官组织缺血,此时如使血管再通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器官组织缺血,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流灌注,此现象称为无复流。

无复流现象常见于心肌,但也可见于脑、肾、骨骼肌等处。

学术术语来源——高压氧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文章亮点:1 高压氧对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在既往的研究中,主要是在脑损伤、心肌损伤方向较多,但在临床肢体缺血再灌注中对上述两指标的联合研究未见报道。

2 实验结果提示高压氧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对于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内皮细胞生成、减轻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对组织的损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组织构建;组织工程;高压氧;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主题词:高压氧;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细胞粘附分子摘要背景:肢体血管损伤修复后缺血再灌注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高压氧对于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效果确切,但对于治疗肢体缺血再灌注的疗效鲜有报道。

目的:检测患肢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探讨高压氧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预后的影响。

方法:临床筛选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病例,行血管修复,恢复肢体血供。

术后随机分为2组(外科治疗并高压氧组、外科治疗组),每组16例。

外科治疗并高压氧组以高压氧仓结合临床抗凝、趋聚等治疗,外科治疗术后仅使用临床抗凝、趋聚等治疗方案。

另外选取正常成年人体检志愿者16例单纯使用高压氧治疗为高压氧组。

3组均于术后8 h、72 h、7 d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再灌注肢体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诊断及研究进展(综述).doc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诊断及研究进展(综述).doc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诊断及研宄进展(综述)冯红兵柳铁中心医院心内科545007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作为一种内皮功能不全引起的微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其临床诊断被逐渐重视。

木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综述,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临床中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特征,且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类似表现,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在临床中被视为一种新的心脏综合征[1-2]。

其特点是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明显变化,但远端的血流灌注存在着延迟的现象。

自Tamble等在1972年对部分有胸痛症状的患者进行此类报道以后,临床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逐渐被人们认识及深入研宄[3]。

木文就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进行相关的综述。

1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以及临床表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目前仍旧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检查的过程中, 正常情况下3个心动周期内造影能够将末端的血管充分充盈[4]。

Gibson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血流的速度的定量评价可以采用TFC以及校正的TIMI帧数进行,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将图像的釆集速度设为每秒30帧,这样定量计算,右冠状动脉为23.5帧左右,前降支为38.6帧左右,左旋支为26.3帧左右。

因左前降支帧数较多,因此在运用时将TFC除以1.7, CSFP诊断标准为:(1)有胸痛或者胸闷史;(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正常或者狭窄长度不超过40%; (3)造影时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TIMI血流≤2级,或者至少1个冠状动脉分支CTFO27 帧;(4)远端血管充盈需要至少3个或者3个以上的周期[5-7]。

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的胸痛或者胸闷,可以是情绪激动或者劳动吋诱发不适,需要经过休息或者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才能够缓解,正常持续的吋间长达30分钟以上。

冠脉无再流现象

冠脉无再流现象

1.内皮损伤和微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 内皮损伤和微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 内皮损伤和微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 电镜发现,无再流区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和突出、 电镜发现,无再流区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和突出、周边的坏死心肌 组织压迫, 组织压迫,可阻塞毛细血管腔及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可能是再 灌注后即刻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最重要机制。这是L Galiuto提出的 灌注后即刻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最重要机制。这是L Galiuto提出的 结构性无再流的重要原因。他认为缺血时, 结构性无再流的重要原因。他认为缺血时,若缺血时有足够的三磷 酸腺苷(ATP)仍能维持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完整及钙离子平衡, (ATP)仍能维持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完整及钙离子平衡 酸腺苷(ATP)仍能维持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完整及钙离子平衡,再灌 注时不会出现钙负荷,线粒体不积聚钙离子, 注时不会出现钙负荷,线粒体不积聚钙离子,这样可保证微血管功 反之,若细胞膜被破坏,微血管对治疗药物无反应。 能。反之,若细胞膜被破坏,微血管对治疗药物无反应。
2.微血管功能完整性损伤: 2.微血管功能完整性损伤: 微血管功能完整性损伤 表现为微血管舒张性下降,微血管痉挛。 表现为微血管舒张性下降,微血管痉挛。这是 Galiuto提出的功能性无再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出的功能性无再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Galiuto提出的功能性无再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主 要为 缺血, (1)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管内皮的结构性损害抑制内 皮细胞生成NO等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 NO等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 皮细胞生成NO等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使血管舒张功能 减弱 (2)一氧化氮(NO)和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通道 一氧化氮(NO) (2)一氧化氮(NO)和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钾通道 (KATP)是调节冠状动脉循环的重要因素,NO主要 是调节冠状动脉循环的重要因素,NO (KATP)是调节冠状动脉循环的重要因素,NO主要 扩张较大的小动脉, KATP通道激活则主要扩张较小 扩张较大的小动脉,而KATP通道激活则主要扩张较小 的小动脉[15]。Genda等研究表明KATP通道激活 [15]。Genda等研究表明KATP 的小动脉[15]。Genda等研究表明KATP通道激活 是保护微血管免受损伤、 是保护微血管免受损伤、防止心脏发生无再流现象的主要 机制[16] [16]。 机制[16]。 (3)血管再通后灌注压的突然增加可引起心交感神经 反射,兴奋α-受体,导致弥漫性冠状动脉系统收缩。( 反射,兴奋 -受体,导致弥漫性冠状动脉系统收缩。( (4)球囊扩张使血栓碎裂,其中富含的血小板脱颗粒释 4 球囊扩张使血栓碎裂, 放血栓素A 羟色胺等缩血管因子, 放血栓素A2和5-羟色胺等缩血管因子,引起微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何永福【摘要】In coronary angiography,there is often no stenosis or no obvious stenosis in the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y,but the filling and emptying velocity of contrast agent in the coronary artery is obviously delayed.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P).The clinical features are recurrent chest pain,electrocardiogram or load electrocardiogram often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Although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 coronary artery no stenosis,but it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refore,CSFP is not a completely benign condition,caused a lot of cardiologists,concern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risk factor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are still lack of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an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slow blood flow phenomenon.%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常碰到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无狭窄或无明显狭窄,但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充盈及排空速度明显延迟,这种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其临床特点是反复胸痛,心电图或负荷心电图常有心肌缺血征象,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更容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因此,慢血流不是一个完全良性的疾病,近年来引起许多心内科医师的关注,而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疾病预后等尚缺少大量的研究,现针对慢血流现象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5页(P448-452)【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作者】何永福【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云南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972年Tambe等[1]对心前区不适,疑似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无狭窄或无明显狭窄,但血管对比剂在冠状动脉内充盈明显延迟的现象,从而第一次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流现象的临床观察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流现象的临床观察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流现象的临床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慢血流(SLOW-REFLOW)和无再流(NO-REFLOW)现象是目前介入治疗的难题,在ACS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却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1]。

而目前此种现象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微血管再灌注损伤、微血管的阻塞及痉挛导致微血管的功能障碍有关[2-4],当无再流发生时,如何解除微血管的阻塞,迅速、完全的恢复心肌组织的灌注,恢复前向血流,成为目前困扰心血管介入医生的难题。

目前治疗也无令人满意的方法。

我院从2007年3月开始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心脏科2007年3月至2010年1月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术确诊并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93例,年龄在36-87岁,平均(66±21)岁,其中男性67例,女性26例。

1.2 方法入院后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β阻滞剂及对症治疗,行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有冠脉狭窄≥75%的患者则给予PTCA+Stent 术,手术成功的标准为最后血管残存狭窄≤30%和TIMI血流为2-3级。

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血流情况先给予硝酸甘油200μg行冠脉内注射,1分钟后行冠脉造影,如果血流达TIMI2-3级,认为有效,如果无效,则给予替罗非班1mg,冠脉内注射,1分钟后复查冠脉造影,如果血流达TIMI2-3级,认为有效,之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按替罗非班说明书中PCI术后给予方案)共36小时。

比较两种方法改善慢血流或无再流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93例PCI术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的患者共16 例,冠脉造影示4 例患者罪犯血管完全闭塞,其余的12例患者罪犯血管为TIMI3级,狭窄均大于80%,4例血管完全闭塞经球囊扩张后为血流TIMI1-2级,但置入支架后为TIMI0级,其余12例患者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过程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再流现象,其中血流TIMI0级 5例,血流TIMI1级7例。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无复流现象,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在直接PCI或补救PCI后,心肌仍无灌注或灌注不良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PCI成功开通受累冠脉后,冠脉内血流情况直接决定心肌灌注程度,也决定病人的心脏功能及预后。

因此,观察研究PCI后冠脉无复流现象,了解其发生机制,应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以改善冠脉内血流情况,—可以进一步提高、完善PCI疗效,值得同道们的关注。

一、名称No-flow 无血流现象No-reflow 无复流现象Slow-flow 缓慢流现象现在通用的统一名称为无复流现象二、影像特点PCI后TIMI 3级,但体表心电图ST段未下降PCI后TIMI ≥1级,升高的ST段无明显下降PCI后TIMI达2~3级,但流速缓慢PCI后冠脉中小支末端造影影像呈截流现象,周边造影剂染色变淡三、目前,AMI(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疗效显著,使濒死的心肌恢复生机,但仍有10~30%的病例,尽管冠脉造影显示开通,而心肌并未获得灌注。

现在有多种方法发现并判定心肌并未获得充分灌注的方法。

1.心电图:升高的ST段下降不到50%。

ST段下降的时间。

2. 心肌灌注分级:(TIMIPG)0级IRA(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心肌无造影剂染色Ⅰ级IRA供血区心肌缓慢出现较淡的造影剂染色Ⅱ级IRA供血区心肌迅速出现造影剂染色,但排空延迟Ⅲ级IRA供血区心肌迅速出现造影剂染色,并能迅速排空(Gibson ,Circulation 2000;101:125-130)其他还有TIMIFC, 心肌对比声学造影,心肌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影像等无复流现象在PCI后立即出现,因此造影影像及心电图是快速而正确的常用方法,心肌声学造影及核磁共振检查要求条件较高,不便于立即实施,但其正确率极高。

四、下列情况下,不能判断为无复流现象*较大分支突然阻断*血管有撕裂*仍残留有严重狭窄(即PCI未使冠脉再通)五、无复流现象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特点*CKMB升高, 从轻重度到显著升高*ST段未下降或轻度下降*CRP显著升高*spLA2(二型磷脂酸)升高*TNT, TNI明显升高六、*Richard 指出: 成功的PCI后, 受累的血管虽已开通, 但其相关的侧枝并未受益, 甚而发生相当程度的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无复流现象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再通治疗的成功率。

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制。

对这些发病机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望减少无复流的发生。

本文主要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1无复流现象的历史最初是由Kloner于1974年描述。

他在犬的实验中发现的。

结扎犬的冠状动脉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后,再打开结扎的动脉,使血流重新开放,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灌注。

现今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min),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称其为无复流[1]。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数据已经很明确地指出再灌注心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为5%~50%。

可以应用影像技术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不同发展阶段诊断无复流。

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指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试验、心肌呈色分级或多普勒检查来评估无复流的发生。

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①血管内皮缺血性损伤;②微血栓形成及远端栓塞;③再灌注损伤;④个体易患性。

这些机制可能均作用于微循环水平或心肌细胞水平,最后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血管内皮缺血性损伤缺血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等黏附,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微循环障碍。

间质水肿导致心肌细胞肿胀引起微血管受压,导致微循环的障碍,影响微循环的完整性,加重NR的程度。

在缺血期,细胞内钠、钙超载可能造成心肌细胞的肿胀、破裂。

研究发现:NR与缺血的时间、程度及梗死范围正相关[2]。

梗死前心绞痛是NR的保护因子,通过缺血预适应,产生侧支循环,限制心肌损伤,保护缺血心肌的微循环功能,维持血流的灌注。

微血栓的形成和粥样斑块的破裂是导致NR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PCI术中更容易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栓子栓塞在临床血管性和心肌梗死再灌注 性慢血流/无复流发生中发 挥 关 键 作 用。 微 栓 子 主 要来源于冠脉不稳定病变中的粥样斑 块 碎 片(如 胆 固醇结晶 等 )和 经 溶 栓 或 PCI时 挤 压 形 成 的 微 血 栓,发生 脱 落 时 可 致 远 端 微 血 管 栓 塞。 电 镜 下 发 现,慢血流/无复流区毛细血 管 内 皮 肿 胀、突 出 甚 至 脱落、周边的 坏 死 心 肌 压 迫,使 毛 细 血 管 及 内 皮 细 胞的完整性遭破坏。因此,微血 管 结 构 完 整 性 破 坏 在慢血流/无 复 流 发 生 中 也 起 重 要 作 用。 慢 血 流/ 无复流分为由血小板激活造成微血管阻塞的早期 阶段,及随后 由 于 中 性 粒 细 胞、自 由 基 释 放 及 细 胞 水肿造成再灌注损伤的后期阶段。血小板激活可 导致微血栓形成,同 时 脱 颗 粒 释 放 血 栓 素 A2 和 5- 羟色胺等缩 血 管 因 子,引 起 微 血 管 痉 挛,产 生 慢 血 流/无复流。最 近 发 现 即 使 在 无 血 栓 形 成 的 情 况 下,血小板 激 活 仍 可 造 成 冠 脉 慢 血 流/无 复 流。 此 外,慢血流/无复 流 区 微 血 管 内 有 大 量 中 性 粒 细 胞 积聚,而无白 细 胞 的 血 液 再 灌 注 可 减 轻 慢 血 流/无 复流,提示白细胞聚集及其与内皮 细 胞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可 能 也 是 产 生 慢 血 流/无 复 流 的 机 制 之 一 。
慢血流/无复流的病理生 理 机 制 至 今 尚 未 完 全 明 确 。 传 统 理 论 认 为 主 要 机 制 是 微 血 管 (<200μm)
1 武汉市普爱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33) 通 信 作 者 :顾 晔 ,E-mail:ye病 变,阻 力 增 加,微 血 管 水 平 血流受阻。研究 认 为[1-2],慢 血 流/无 复 流 现 象 的 发 生可能与下列机制相关。 2.1 微 血 管 腔 内 因 素
· 722 ·
顾 晔 ,等 .不 可 忽 视 的 临 床 现 象 ——— 冠 状 动 脉 慢 血 流/无 复 流 GU Ye,et al.A non-negligible phenomenon:slow-flow/no-reflow
2.2 微 血 管 腔 外 因 素 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 生 还 与 微 血 管 痉 挛 所
2013,29 (10):721-722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 (China)
· 721 · ·专家论坛·
不可忽视的临床现象———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
顾 晔1 侯 凌 波1
[提要] 随着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技术的 广 泛 应 用,慢 血 流/无 复 流 现 象 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认 识 。 慢 血 流/无 复流现象通常是指闭塞的心外膜冠脉再通后,心肌组织低/无灌注的现象,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冠 脉 微 血管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慢血流/无复流目前还没有明 确 的 药 物 治 疗 方 法 ,抗 栓 药 物、血 管 扩 张 剂 及 其 他 一 些 治 疗 方 法 曾 被 探 讨 。 关 注 冠 脉 慢 血 流/无 复 流 对 改 善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心 功 能 及 远 期 预 后 有 重 要 的 临 床 价 值 。
多项研 究 表 明,血 管 扩 张 剂 能 增 加 冠 脉 内 血 流,但其临床价值存在分歧。由于 微 小 血 管 内 缺 乏 硝酸盐类转化成有效代谢物质所必 需 的 酶,所 以 硝 酸酯类药物对慢血流/无复流 患 者 的 治 疗 无 效。 动 物实验中血管扩张剂腺苷对慢 血 流/无 复 流 的 作 用 存在争 议。文 献 报 道 静 脉 使 用 尼 可 地 尔 能 改 善 AMI患者的 微 血 管 功 能 及 心 肌 灌 注 缺 损,有 效 减 少临床并发症 。 [6] 研究发现,冠 脉 内 给 予 维 拉 帕 米 同样能 减 轻 AMI患 者 的 微 血 管 功 能 障 碍,从 而 增 加心肌血 流 和 改 善 预 后 。 [7] Hillegass等 发 [8] 现 冠 脉内给予硝普 钠 能 有 效 改 善 PCI术 中 发 生 的 慢 血 流/无复流现 象。 然 而 一 项 前 瞻 性 研 究 发 现,无 论 是维拉帕米 还 是 硝 普 钠,均 不 能 改 善 慢 血 流/无 复
[关 键 词 ] 冠 状 动 脉 ;慢 血 流 ;无 复 流 ;微 血 管 [中 图 分 类 号 ] R541.4 [文 献 标 志 码 ] C [文 章 编 号 ] 1001-1439(2013)10-0721-02
A non-negligible phenomenon:slow-flow/no-reflow
GU Ye HOU Lingb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Wuhan Puai Hospital,Wuhan,43003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U Ye,E-mail:yegu2003cn@163.com
Summary The slow-flow/no-reflow phenomen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because of the spread of per- 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low-flow/no-reflow is usually defined as impeded myocardial perfusion through a given segment of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after relief of the occlusion.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slow-flow/no-reflow are unclear,and coronary microvascular injury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Definit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slow-flow/ no-reflow is not feasible,and antithrombotic drugs,vasodilators,and several other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ave been test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low-flow/no-reflow.Focusing on slow-flow/no-reflow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s
流住院 患 者 的 预 后 。 [9] 我 们 曾 对 80 例 慢 血 流/无 复流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 访,调 查 发 现 口 服 合贝爽胶囊 能 明 显 改 善 慢 血 流/无 复 流 现 象,并 减 轻患者胸痛症状 。 [10]
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在 慢 血 流/无 复 流 中 的 应 用 也曾被探讨。冠脉内注射肾上 腺 素 能 改 善 慢 血 流/ 无复流 患 者 的 冠 脉 内 血 流。主 动 脉 内 球 囊 反 搏 (IABP)能增加冠脉 灌 注 压,但 是 对 慢 血 流/无 复 流 的改善无作用。冠脉内注 射 肝 素 对 慢 血 流/无 复 流 无影响并能增加出血风险。冠脉搭桥术对治疗慢 血 流/无 复 流 无 效 果 。
慢血流/无复流现象通常 是 指 闭 塞 的 心 外 膜 冠 脉再通后,心 肌 组 织 低/无 灌 注 的 现 象。 在 冠 脉 无 机械性梗 阻 因 素,如 急 性 闭 塞、残 余 狭 窄、严 重 夹 层、痉挛或血 栓 形 成 等 前 提 下,冠 脉 造 影 表 现 为 冠 脉前向血流 明 显 减 慢 (TIMI 2 级 者 为 慢 血 流,≤1 级者为无 复 流)。 引 起 慢 血 流/无 复 流 现 象 的 危 险 因素包括:① 临床因素:AMI实施急诊 PCI或溶 栓 治疗、不稳定 型 心 绞 痛 及 心 源 性 休 克;② 血 管 病 变 因素:接近闭塞的病变、溃疡病变,退 行 性 大 隐 静 脉 桥病变及冠脉内血栓病变;③ 不同冠 脉 介 入 治 疗 方 式:以旋磨、旋 切 发 生 慢 血 流/无 复 流 最 常 见,其 中 又 以 左 主 干 病 变 行 旋 磨 、旋 切 术 后 发 生 率 最 高 。 2 慢 血 流/无 复 流 现 象 的 发 生 机 制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关 于 慢 血 流/无 复 流 现 象 的治疗已取得越来越多的认识,然而 目 前 还 没 有 明 确的药物治疗方法。
抗栓药物治疗慢血流/无 复 流 得 到 了 越 来 越 多 的关注。GPⅡb/Ⅲa受 体 拮 抗 剂 能 改 善 急 性 冠 脉 综合征(ACS)患者 PCI术 后 的 预 后 。 [3] 研 究 发 现, 脉冲式注射溶 栓 剂 联 合 急 诊 PCI治 疗 AMI患 者, 能改善 TIMI血 流 并 减 少 慢 血 流/无 复 流 现 象,但 对冠脉再闭塞及死亡率无影响。 在 另 一 研 究 中,冠 脉内注射尿 激 酶 或t-PA 能 使 10% ~24% 的 AMI 患者冠 脉 血 流 恢 复 到 TIMI 3 级 。 [4] 近 年 研 究 表 明,阿 昔 单 抗 和 t-PA 联 合 治 疗 AMI患 者 在 改 善 PCI术中冠脉 TIMI血流方面能产生协同作用。 甚 至,国内有学者 认 为 AMI患 者 在 急 诊 PCI实 施 前 应用 GPⅡb/Ⅲa 受 体 拮 抗 剂 除 可 改 善 预 后 外,还 可在术中避免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 。 [5]
in the amelioration of heart funct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 coronary;slow-flow;no-reflow;microvess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