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新课改条件下,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的进程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回顾

(一)中学政治课的建立时期(1949年——1959年)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加强和发展时期(1960—1966)

(三)思想政治课受到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

(四)思想政治课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1985年)

(五)中学政治课改革时期(1985年——今)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的进程

第一阶段:改革实验

(1985年——1992年)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

(1992年——1994年)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

(1994——1999年)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

(1999——今)

三、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

3、调整课程结构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

6、重建评价体系

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一、从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二、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

三、从学校德育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分类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

所谓结构分类,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所谓水平分类,是指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对构成其基本结构的每一要素所要达以的水平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研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1、研究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准备的基础。

2、研究课程标准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保证。

3、研究课程标准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关于“识记”的规定

识记是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认和再现的能力。(知道、了解)

1、识记基本概念

2、识记基本观点

3、识记事实或情况

二、基本要求关于“理解”的规定

理解是指在识记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解释、推理能力。

(懂得、领会、融会贯通)

1、用事实说明理论观点

有三种情况:

(1)用事例说明基本概念;

(2)通过事实说明理论观点;

(3)运用反面事例说明错误言行的危害。

2、从理论上升到新的理论

有三种情况:

(1)对已知基本观点进行再概括,引出更高层次的理论观点;

(2)通过比较,区别概念和观点以明确理论;

(3)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错误观点。

3、通过比较、分析,明确基本概念和理论

(1)通过分析,明确基本理论

(2)通过比较,明确基本概念

三、基本要求关于“运用”的规定

运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和解决那些老师未曾讲过或未曾解决过的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有四种类型:

1、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用事实说明理论观点;

3、从理论和事实的结合上说明理论观点或分析实际问题;

4、通过理论的掌握,提出行为要求。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所要实现的行为变化,是一定教学阶段终结之时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程度或标准。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校教育总目标,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第二,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第三,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发展阶段性和可接受性。第四,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第五,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政治生活·前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

(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

第三章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1、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2、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3、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基础);

(2)导课语言生动,形式新颖,过渡自然;

(3)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开展课堂讨论;

(4)进行巧妙的设疑、形象的比喻;

(5)积极采用直观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

(6)加强知能训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讲授法

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一)讲述法

1、讲述法的含义

2、如何贯彻讲述法

(1)讲述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和主题;

(2)讲述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必须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典型材料;

(4)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讲解法

1、讲解法的含义

2、如何贯彻讲解法

(1)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

(2)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论证要严谨,符合逻辑;

(4)语言要准确精炼。

(三)讲读法

1、讲读法的含义

2、如何贯彻讲读法

(1)要突出重点,加强引导;

(2)要紧扣原文,富有感情;

(3)要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四)讲演法

1、讲演法的含义

2、如何贯彻讲演法

(1)要有充分的准备;

(2)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条例清楚,具有逻辑性;

(3)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

(4)要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谈话法

1、谈话法的含义

是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

2、谈话法的基本类型

问答式谈话、诱导式谈话

3、谈话法的操作

(1)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谈话;

(2)谈话要紧扣中心;

(3)提问要符合学生实际;

(4)谈话要形式多样。

导答方法:

激将法;鼓励法;挑战法;举一法;直观法;留尾法;示意法;指路法;迁移法;搭桥法。

四、讨论法

1、讨论法的含义

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讨论法的操作

(1)要选好讨论题目;

(2)要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3)要加强对讨论的控制和引导;

(4)要做好讨论的总结。

五、最优化教学

1、最优化教学的含义

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和实施既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

2、教学内容优化方法

内容浓缩法;归类比较法;探幽入微法;立体分析法;大胆创新

3、最优化教学的操作程序

(1)综合规划,具体落实教学任务;

(2)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

(3)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实行区别教学;

(5)选择合理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6)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时间消费的合理性。

六、情境教学

1、情境教学的含义

2、情境教学的情境分类

(1)依据情境创设的目的划分

认知情境;思维情境;心理情境

(2)依据情境创设的形式划分

问题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

(3)依据情境创设的手段划分

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

七、学导式教学

1、学导式教学的含义

学导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学导式教学的主要原则

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和谐性原则

3、操作基本程序

自学→ 解疑→ 精讲→训练

* 概念、原理教学方法

一、概念教学方法

层次分析法;状态分析法;情境导入分析法;整体映象分析法

二、原理教学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图示法;

层层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贯彻教学原则,实施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形式一般分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种形式。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1、是完成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

2、是提高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3、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本形式;

4、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比较大。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科学性强;

2、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理论联系实际,既教书又育人;

4、主导和主体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注意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6、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科学性强;

2、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理论联系实际,既教书又育人;

4、主导和主体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注意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6、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

一般分为单一课与综合课两大类型。

* 单一课

1、绪论课

2、授新课

3、复习课

抓基础知识;抓知识结构;抓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抓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抓答题技巧;抓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系。

4、讨论课

5、练习课

6、结束课

7、考查课

8、评讲课

评讲要做到:善于解疑;善于补漏;善于变化;善于总结。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1、组织教学

2、复习提问

3、导入新课

*导入的方法:

总结过渡法;故事诱导法;即景法;活动导课法

*导入的要求:针对性;趣味性;多样性;简洁性

4、讲授新课

5、巩固新课

6、结束新课

7、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1、书写教学后记的好处

(1)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分析与处理教材能力的重要途径;

(2)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

(3)是教师积累教学资料,进行教学研究的极好形式。

2、教学后记的基本内容

(1)教学的精彩片段;

(2)教学的失误之处;

(3)教学的反馈信息;

(4)教学的疑难问题。

第二节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课堂知识;

2、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要求

1、组织学生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

2、组织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

组织时事政治报告会:报告前要与报告人商谈报告的内容和重点,提供学生的有关情况。

组织读书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应帮助学生选定题目,拟定提纲,审阅报告内容;要注意活动范围的广泛性;要及时总结。

3、组织知识竞赛和讲演比赛;

要注意思想性和教育性;要做充分周密的组织准备;要指导学生注意比赛的方法和技巧;要注意评判公正。

4、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办黑板报和学习园地;

5、组织学科兴趣小组。

第三节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与造就人才。

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与基本要求

1、参观访问

2、社会调查

3、社会服务

第五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就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等。

从小的方面看,教学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教学提问设计等等,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现代教学理论

(二)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四)教学的实际需要

(五)学生的实际

(六)教师的教学经验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准备

(一)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三)熟悉了解学生;

(四)搜集整理资料。

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模块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模块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

课程模块教学方案设计,实际上是开学前进行的课程教学设计工作。

1、设计课程模块教学方案是教学过程的要求。

2、设计课程模块教学方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保证。

3、设计课程模块教学方案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课程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的方法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课时教学方案,简称“教案”,也称为“课时教学计划”。

(一)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

1、设计教学方案是实现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需环节。

2、设计教学方案是教师上好课的根本保证。

3、设计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1、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

所谓教学重点,是指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核心、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

(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而言的,是指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或者客观事物发展尚不充分,因而使他们难以理解的基础理论和难以接受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的确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容易混淆的知识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3、教学内容的设计

所谓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的取舍与安排。

(1)教材内容分析。

(2)教学内容选择。

(3)教学内容组织。

(4)教学内容呈现。

4、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应考虑如下几点:

(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方法。

(2)要符合学生实际。

(3)要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特长,力戒千篇一律。

(4)要端正教学思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5)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性。

5、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多种多样,它既包括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二,依据教学对象。第三,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第四,依据教师的实际。第五,依据经济条件。

6、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主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

(2)安排教学时间。

(3)调整教学节奏。

第三节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

一、说课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二、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一,说教材。包括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本节内容编排的顺序及原因,教材有哪些教学资源等,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第二,说学情。说课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地、客观地、准确地分析学情,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说教学目标。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

第四,说教学重点难点。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和学生实际,紧抓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是什么,解决重点、难点的关键是什么。第五,说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说课中要阐述清楚教学中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在什么地方用,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理论依据,要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第六,说教学过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1、思路清晰,结构清楚。

2、教学程序的科学性、深刻性。

3、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虚实有别。

试卷命题的基本要求:

1、试题要紧扣教材;

2、试题要紧扣考纲;

3、试题要紧扣实际;

4、考核点分布要匀称;

5、题型要多要活;

6、题量要适中;

7、试题要讲究梯度性;

8、试题要讲究科学性。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德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化为学 生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课程: 狭义: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具体地讲,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内容 广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显课程: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学校的正规教学内容和 教育教学目标 隐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 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教育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的知 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即教学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介所进行的双边活 动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 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获得身心发展的过 程 说课的含义:是在备课后或评课前,由授课老师运用口头语言 向其他老师或教研人员述说课堂教学设计情况的一种教研活动 形式 教学方法: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 方式、途径和手段 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特

定的情感氛围与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 教学艺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态势语言: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课程结构: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问答题 1.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沿革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1)基础教育课程必须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 新课改的理念:从灌输式教育转变成为启迪引导式教育,从定 论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为过程性的探究式学习,从注重学科知识 的体系化的课程转变成为以实际生活需要为主题的具有综合化 视野的课程。 2.简述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初中由原来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这既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转变课程功能: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凸显情感态度 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实行必修与选修结合,加强选修课程;鼓 励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4)更新课程容:初中思想品德课,增加了品德教育的容,特 别是道德方面的容;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必修容中增加了“文 化生活“模块,选修模块也基本上是新增加的容。 (5)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重建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评 价体系。 3.试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性质: 德育: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 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决定作用。

地位: (1)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2)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 (3)从学校德育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任务: 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初 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提 高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初步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次,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最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 第二章问答题 1.试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容设计。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容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主题)为线索,整合心里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等四个方 面容,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容体系。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容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 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课程容。具体设计上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各课程模块的容相对独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2.现行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20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 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兴趣、意志、价值、情感) 能力目标(分析、评价、辨析、选择) 品德目标(政治、思想、品德) (课本P76图2-2)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①情意目标 ②知识目标 ③能力目标 ④品德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 ②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③教学过程四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学内容 ④教学手段 ⑤教学环境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教学三体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 主导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师生复合主体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客体否定或“交互主体”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主体性关系。 结论: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①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黄智光 单位: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政治)考试科目:思想教育教学论 考试分数: 2013年 12 月 25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试题 一、简答题(10×5) 1.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 生是什么关系? 答:(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教育而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习的效果、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的先天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心素质等,都对教学过程发生影响。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传递和接受双向活动,学生是认识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德育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

“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3.学习力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与提高教学成绩有什么关 系? 答:学习力包括①、正确的学习理想和动机②、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③、持久的学习执着和意志力④、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⑤、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五方面内容。 学习力是学生具有的和后天培养的,但主要是通过后天培育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改变学生自身精神状态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学习效果器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东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2017秋17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的是 A. 收集资料 B. 创设问题情境 C. 学生提出假设和答案 D. 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2. (),也称导言课,是讲授一门新课所采用的授课类型 A. 绪论课 B. 复习课 C. 讲评课 D. 讨论研究课 正确答案: 3. ()是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表象,并以引人入胜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 A. 直接导入 B. 引文导入 C. 事例导入 D. 直观导入 正确答案: 4. 将记忆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脉络以方便记忆的方法称为() A. 组织记忆法 B. 笔记记忆法 C. 图示记忆法 D. 联想记忆法 正确答案: 5.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不包括() A. 文化素质 B. 思想素质 C. 政治素质 D. 道德素质 正确答案: 6.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觉悟的有效形式 A. 写小论文 B. 读书报告会 C. 课后作业 D. 课堂教学 正确答案: 7. 下列选择中,不属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类型的是() A. 授新课 B. 绪论课 C. 自习课 D. 讲评课

正确答案: 8. ()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的一种措施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属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 A. 文化生活 B. 经济学常识 C. 政治生活 D. 生活与哲学 正确答案: 10. 课堂教学目标,被称为() A. 一般教学目标 B. 具体教学目标 C. 特殊教学目标 D. 普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A. 敏感的性格 B. 成熟的性格 C. 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 D. 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确答案: 2. 下列关于研究性学习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要不断质疑 B.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C. 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D. 学习的基本内容是“获取知识的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 3. 思想政治课学习常用的记忆策略有() A. 地点记忆法 B. 时间记忆法 C. 组织记忆法 D. 联想记忆法 正确答案: 4. 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 A. 主体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思想政治品德资料学科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 阅读视野) (P3 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容是根据国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 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 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 2、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教材观点: P8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教学目标的涵义。 答:教学目标是指教者预先设想和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后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答:(1)认真掌握理论; (2)了解实际。 3.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践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二、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论述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答: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1)模仿教学阶段; (2)熟练教学阶段; (3)创造教学阶段; (4)风格形成阶段。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1)要对事业充满爱; (2)要提高理论修养; (3)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4)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2.对于教师和学生谁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你的理解来论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答:(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教育和领导。教师从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他在领导学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上。既然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原则上就要确立学生民主参与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就要确立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在教学评估上,必须改革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深入教学改革。 三、情景题(共20分) 1、教师要具有组织教学的艺术,也包括在特殊情况下组织教学的艺术。教师要面对的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有不少学生对某问题提出疑问,或者不同意教师的某些说法,假如当学生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时,那么,在课堂上你会如何应付这个尴尬的局面? 答:(1)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不能混过关,更不能胡乱吹回答欺骗学生;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 (3)要尽快圆满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当堂不能解答的,可课上说明,再课后查阅资料,尽快回答学生。 四、实际应用题(共20分) 1、如果让你做一个关于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你将从哪几方面进行设计? 答:(1)教材简析。教材是教学的根据和基础,设计教学必须要对教材情况作出简单介绍和分析。(2)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 (3)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案中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 论知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 (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我院为招收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思想政治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院的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专业考试涵盖德育、课程、教学、评价等学科课程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各部分所占分值 课程(课程改革、课标、教材)约30分 教学(教学原则、规律、方法、艺术、教学设计、学法指导)约80分 测量与评价(教学评价、听评课、考试与命题)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共90分 Ⅲ.考查范围 [考查目标] 理解和掌握掌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分析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一)课程的一般理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三)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 2、探究性学习 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确立讨论的主题和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长与交往中的问题,在合作和探究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提升道德修养。 3、合作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以及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而不至于成为“学习的文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彼此的知识、情感、能力与觉悟,激发更深的体验与思考。 4、试卷效度 就是用试卷进行测量(考试)所测出的结果与想要测量的东西的一致性程度,简言之,即考试结果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这里包含了两层相互关联的意思:第一,考试是否测出了本来想要测量的东西;第二,本来想测的东西是否反映了考试目标的要求。只有当这两个意思都符合要求,才能算考试的效度高;否则,效度就低,甚至是无效的。 5、讨论式教学法 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教材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 6、试卷区分度 ――是指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程度。区分度越高,说明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能力越强;反之,区分能力就越低。 7、问题教学法 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预先设置一系列的、有层次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8、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9、思想品德课启发教学原则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根源于其“内省”,“灌输”则是其必要的外在条件,但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循循善诱,是对学生思想活动以至觉悟的启迪和激发。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这一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原则。 10、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复习提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17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学分: 2分 总学时: 30课时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名称:《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了解当今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巩固专业思想,认清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为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准备。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沿革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了解该课程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学政治课程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学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中学政治课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学政治课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学政治课程 第三节中学政治课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五、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性质 一、认清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当代阐释 第二节课程的任务 一、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当代阐释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一.名解 1.课程: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3.说课:是在备课时或在评课前,由授课教师谈谈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使参与备课的同行或参与评课的热播了解授课人的教学设计整体情况,以便有关人员进行学术和业务交流。它也是对说课人业务水平评价的一种方式。 4.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而不要用向学生“灌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各种带有启发性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 6.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和操作程序,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7.快乐学习法:是自觉自愿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 8.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9.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0.终身学习:终身教学首先是一种观念,起中心词是“学习”。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的应用它们。11.学习力:是学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改变自身精神和知识结构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身潜质发挥的力量,是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力量。是蕴藏在人本身内部的一种力量,它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种力量因素聚合构成的。这两种力都有大小,但决定的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非智力系统。 12.微格教育: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 13.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也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4.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标准,利用学科的。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 15.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也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和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选择 1.素质教育的特征: ①目的性②育人性③全体性④全面性⑤基础性⑥主体性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多选)①.教师与学生②.教育与教学③.传授与接受④.内化与外化⑤.理论与实践 2.学习力的要素构成:①.学习动机②.学习情趣③.学习毅力④.学习能力⑤.学习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复习要点

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复习要点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4.邓小平德育理论 1)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德育工作的地位:学校工作的首位 4)德育的目标:培养四有新人 5) 德育的内容:五爱、认知性内容、道德规范性内容 6)德育的方式:从小抓起,从小学教育开始,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7)德育的原则: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8)教师队伍建设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一个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3)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一个道德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6.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等。 特征:1)目的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2)育人性:素质教育的根本3)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 4)全面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5)基础性:为做一个合格国民打好基础 6)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 7.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1)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 2)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3)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8.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P38 1)历史论德育性质 2)内容论德育性质 3)特点论德育性质 4)途径论德育性质 9.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1)导向性功能 A.目标导向: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发展的倾向性向教师预设的目标进行引导,并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B.价值导向: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把教育内容向有用性的、意义性的方向引导。 C.行为导向:通过教学对中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某种倾向性的引导,使其行为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即达到真、善、勇、美。包括人格导向和行为方式导向。 2)规范性功能 第一,对政治方向的规范第二,对思想观念的规范第三,对道德行为的规范 3)个性化功能 是指思想政治学科对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个性化发展的定向作用、合理建构作用和个体享用作用。 10.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1)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2)完成思想品

政治学科教学论(2015综改版)详解

《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G2301201 2.课程名称:政治学科教学论 3.英文名称:Political of subject-based pedagogy 4.课程简介:政治学科教学论是四年制师范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中必修课程。本课程是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一门应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功能、性质、课程设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及师范生的毕业实习问题等。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规律和原则,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能初步胜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规律和原则,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能初步胜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为做一位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打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为《教育学》课程的后续课程。 3.学时:总学时48学时,每周3学时。 4.开课学期:第6学期。 5.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由平时职业技能训练测试50%和闭卷50%组成;其中,平时职业技能训练测试由“五分钟带板书口语带稿训练、五分钟带板书口语脱稿训练、手抄报制作训练、教具制作训练、试讲五部分构成,每部分各占10%)。

7.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主编:刘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二版。 8.教学参考资料: (1)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晓岱.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贺允清.中学政治课教学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张文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何家理.21世纪教师职业技能[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充分认识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重点难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难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学习和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能力,为毕业后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打下基础。 2. 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含义,研究对象和教学主要形式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含义 它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理,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指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开展教学工作的一门课程。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内外关系。 第二,课堂教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关于各种技能和实践:备课技巧、讲课技巧、评课机能、说课技能、管理课堂和学生的技能和艺术。(三)教学主要形式 ○1理论讲授○2教育观察○3教学训练○4教学比赛○5教育实习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为实习和将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人才)提供理论和技能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师范生,意义就非同小可。 意义——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希望的需要。 三、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1、方法: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 2、要求:○1听课要求○2练习要求(互动要求) 3、基本功训练:分小组活动和检查;钢笔字每周一篇,板书练习;普通话训练;教态训练;教案比赛;讲课技能比赛。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论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含义和性质 (一)含义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就是指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社会科学常识为内容,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四有”新人为目标的一门中学基础课程。 (二)性质 思想性。它是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人文性。它是指中学思想政治课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实践性。实践性是指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它是指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指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担负的责任)?传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 ?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人生发展问题的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与发展现状 (一)时代背景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境遇。 ?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契机。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潮流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经验。 ?思想政治课程自身建设与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供新的要求。 (二)必要性 ?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看,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是未来提高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关键。 ?从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看,思想文化与精神文明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角度看,只有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了,每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三)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变化(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性质突出“四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课程理念呈多元化 ?课程情感目标凸显“三维性” ?新课程内容注重模块化 ?新课程评价强调发展性 三、课改后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人学定教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学大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是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政教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规律和原则,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能初步胜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具体时间分配见各章。 二、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充分认识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学习和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能力,为毕业后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打下基础。 二、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重要意义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是师范专科学校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

门专业必修课。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改革和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它有助于缩短师范专科学校政教专业学生从当学生到做合格中学教师的距离。 三、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方法 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习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综合运用各门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要贯彻改革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第一章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第一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地位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课。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地位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区分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思想政治课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时事政策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二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一、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 二、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和分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