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流程及技术简要

合集下载

黄鳝成鳝养殖

黄鳝成鳝养殖

黄鳝成鳝养殖黄鳝为底层生活鱼类,适应力很强,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3~25℃,在10℃以下时入土20~30厘米越冬,水温30℃以上则有不适反应。

黄鳝为肉食性鱼类,喜吃新鲜活物。

其营养价值很高,市场前景很好,具有很强的养殖推广价值。

下面,笔者就自己的生产实践谈一谈如何搞好黄鳝的成鳝养殖。

一、成鳝养殖成鳝养殖是指将体重10~15克的鳝种养至体重80~100克左右的商品鳝,完成这一过程,要严格掌握好鳝种放养、饲养投喂及饲养管理等技术环节。

放养(1)清整鳝池。

即将池底淤泥翻耕,堵塞池壁漏洞,并提前2~3日用生石灰(100~150克/平方米)彻底消毒,10天后排出干池水,在放种前3~4天加注新水,水深15~30厘米。

(2)放养时间以3月底至4月初的春放为宜。

(3)放养密度,一般15~20克的鳝种80~160尾坪方米,忌大小混养,放养前可用4%浓度的盐水浸泡消毒。

饲料以鲜活的动物性饲料为主,兼喂一些植物性饲料,主要饲料原料有小杂鱼、小虾、蚯蚓、螺蚬、蝇蛆、鲜蚕蛹、动物下脚料及麦芽、麦麸、豆、菜饼、青菜、浮萍等,也可投喂鳗鱼配合饲料。

投饲(1)在适应了一种饲料后,不宜随意改变。

(2)饵料力求新鲜,饵料量一般为在池黄鳝总体重的5%。

(3)一般都在黄昏进行,定位喂食。

管理(1)雨天应及时排水防逃逸。

(2)水质要求肥、活、鲜、含氧足,一般春季7天左右换1次水,夏季3天换1次,水深10~15厘米,最深不超过30厘米。

(3)防暑降温,池四周可栽种高秆植物,池角搭丝瓜棚,池中放些水葫芦或水浮莲,遮阳面一般不超过1/3。

(4)气温降到15℃左右应投喂优质饵料,以增强其体质,安全越冬。

(5)气温降到10℃以下时,可将池水排干,在上面覆盖少量稻草或草包防冻。

(6)防老鼠及畜禽的危害。

二、病害防治腐皮病(1)放养前,鳝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流行季节用红霉素全池泼洒进行防治,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5万单位。

肤霉病在黄鳝入池后,用生石灰水消毒;对已发病的可用浓度为0.04%的食盐水和0.04%浓度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

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黄鳝是一种美食,也是中药材之一。

据说黄鳝可以补肾壮阳、补气益精,是男士们的“福音”。

黄鳝在市场上的价格比较高,很多人因此想尝试养殖黄鳝,以便在家中享用美食并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然而,养殖黄鳝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和方法,下面介绍一下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

黄鳝的生态环境黄鳝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

因此,在室外进行黄鳝的人工养殖时,首要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生态环境,确保水质符合黄鳝的喜好。

黄鳝所需的水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温度:黄鳝适宜的水温为18℃-30℃,在24℃-28℃之间生长最佳;•PH值:黄鳝比较喜欢中性或微碱性环境,PH值为7.0-8.0之间;•溶氧量:黄鳝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水中的溶氧量应该在4mg/L以上;•水质清澈:黄鳝喜欢在清澈的水中生长,因此要保证水质清澈,不受过多的污染和悬浮物的影响。

在这些基础要求满足的情况下,黄鳝的养殖环境应该尽量靠近自然环境,模拟自然环境的参数和条件,如模拟地形、水深、岸边植被等,这样有利于黄鳝的生长和繁殖。

黄鳝的品种选择黄鳝品种繁多,一般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

比如,实验室中常用的品种有日本黄鳝、欧洲黄鳝、北美黄鳝等;当然在商业养殖中,我们更需要挑选适合市场的品种,而且养殖成熟期不应太长。

这样才能获得更优质的鳝鱼。

黄鳝的选种和繁殖黄鳝的选种和繁殖是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选种的标准包括:•身体长短比例合理;•肤色鲜艳,身体健壮;•体形呈卵圆形,尾部细长而不扁。

繁殖黄鳝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自然繁殖比较容易,但是时间会长一些。

自然繁殖的方法一般是在适宜的时间让黄鳝自由繁殖。

人工繁殖则是通过特殊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的。

人工繁殖黄鳝的步骤包括饲养、发情、产卵、拔卵、幼苗养育等。

人工控制的方式可提高池塘内鳝鱼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人工繁殖要选择品质优良、身体强健的黄鳝父母亲,同时也要注重繁殖期的饲养、环境调控等细节。

黄鳝的饲养管理黄鳝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因为黄鳝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条件要比其他淡水鱼类来得苛刻。

黄鳝养殖技术大全

黄鳝养殖技术大全

黄鳝养殖技术大全第一篇:黄鳝养殖技术大全一、黄鳝的生态习性1、生活环境:黄鳝偏好于清澈、流畅、光照良好、水流适中的水域,不喜欢淤泥和泥沙。

其生长的pH值为 6.5~8.5,水温17~28℃,适宜深度为0.5~1.5米。

2、饵料:黄鳝是一种底栖捕食鱼类,主要以小型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和藻类为食。

3、水质要求:黄鳝对水质要求非常高,要求水质清洁,进水量、出水量、水温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黄鳝生长的要求,否则会出现水质不佳、鱼死亡等问题。

二、黄鳝的繁殖技术1、选种技术:选择健康的种鱼,保证有足够的精子和卵子,同时要注意选择同龄、同色、同型、体形健壮的种鱼进行繁殖。

2、饵料管理:繁殖期间要提高饵料质量,增加营养成分,如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热量等,增加卵巢发育,提高孵化率。

3、控制水质:在繁殖期间要保证水质稳定,适宜水温,常规换水,积极减少饵料残留物和废水,以免影响黄鳝孵化。

4、水中环境的改良:优化黑暗的灰色水域,将其转化成阳光照耀下的蓝色水域,让黄鳝繁殖更顺利。

三、黄鳝的水质管理1、水质检测:经常检测水中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铵态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随时调整水质。

2、换水:繁殖期间要定期换水,一般每天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5%,时段可以适当调整。

3、过滤器使用:可以使用生化滤器、物理滤器、化学滤器等进行吸附、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增加氧气含量。

四、饲料管理1、饲料配方:合理配方,选择优质饲料,增加黄鳝的营养成分。

2、定时投喂:每天早、中、晚定时投喂,如果发现黄鳝没有食欲,应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3、控制饵料量:适当控制饵料量,防止饵料残留,同时注意调整饵料的粗细程度,避免堵塞过滤器。

五、疾病治疗1、疾病预防:饲养者要随时注意鱼体情况变化,适时添加所需的营养成分和药物,保障黄鳝健康。

2、疾病治疗:如果发现黄鳝出现疾病,应当及时进行治疗,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比较常见。

3、疾病出现的处理:当一个繁殖平台确诊某一个病害时,应立刻使用药品消毒,然后将病害鱼塘隔离,以免病害扩散。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土地准备:需要选用河流、沟渠等水域为种植地块。

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除草、开沟、填塘等处理,以便流通、透气、排水。

2.建造鱼池:建鱼池必须合理设计,合理使用池塘容积,鱼塘的长、宽和深度都要根据鱼塘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3.水质处理:用松针、紫苏、茉莉等植物,对鱼塘水质进行调理。

保证水质的整洁,池塘的通风良好。

4.底泥清理:开漏斗式泥板过滤,一次转出大脏泥。

5.黄鳝选种:打育苗池、放苗,分别按照约2~3岁雌雄黄鳝,收集25斤左右成鱼,直接放入苗池内繁殖。

选购健康、生命力强的黄鳝。

6.喂养管理:黄鳝浮萍、绿菜、鱼饲等为主要饲料,饲料可以用活性酵母做成。

平时要根据毒饵和顺饵分别喂养,喂养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或过少,喂养的时间要定时定量。

7.预防保健:及时清理池塘,定期换水;注意卫生防疫,定期断药,放入鱼类防病剂。

8.销售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及鱼塘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销售。

需要留心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黄鳝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之一,具有植物性、动物性两类功能。

黄鳝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等成分,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喜爱。

下面我将介绍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一、场地选择养殖黄鳝的场地应选择在无毒无害、向阳、通风良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如广阔的平原、山前平地等适宜的场地。

养殖场地选好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

二、鱼池建设黄鳝鱼池的种类有自然鱼塘、地下水塘和人工水池等。

根据养殖规模和场地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鱼池建设。

1.自然鱼塘适宜规模大的黄鳝养殖场。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水流平稳的鱼塘,并加固鱼塘底部,防止渗漏。

2.地下水塘适宜规模中等的黄鳝养殖场。

选择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修建塘堤,并加固塘底,留有足够深度和土地面积。

3.人工水池适宜规模小的黄鳝养殖场。

选择平地,根据养殖的规模,决定水池的大小和深度。

三、饲料供给黄鳝的饲料一般分为骨肉和素饲料两种。

骨肉食饲料主要包括小鱼虾、虫卵等;素饲料主要包括豆饼、菜叶、稻壳等。

1.建立黄鳝的饲养基地,在基地周围种植一些饲料作物,如菜叶、豆饼等,以解决部分饲料的供给。

2.定时供给骨肉食饲料,保证黄鳝的营养需求。

一般每天喂食两次,早上和下午各一次。

3.通过喂食素饲料,提高黄鳝的养殖效益。

素饲料有助于增加黄鳝的体重和增进肉质的质量。

四、疾病防治1.严格管理鱼池的水质,保持水的清洁。

经常更换水源,确保水质的新鲜。

2.做好鱼体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如发现有黄鳝出现异常情况,如食欲减退、行为异常等,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来防治疾病,应首先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

可利用一些益生菌等治疗工具来增强黄鳝的抵抗力。

五、收获和销售收获时应尽量避免伤害黄鳝的身体,以保持肉质的完整和质量。

收获的黄鳝应及时处理和保存,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养殖黄鳝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希望以上内容对黄鳝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有所帮助。

鳝鱼养殖流程和用药

鳝鱼养殖流程和用药

鳝鱼养殖流程和用药
鳝鱼养殖流程和用药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 鳝鱼养殖场选址:选择水质优良、水流平稳的地方建立养殖场。

2. 水体准备:清理养殖池或水塘,排除杂物和底泥,确保水质清洁。

3. 种鳝鱼:购买健康的鳝鱼幼苗,将其放入养殖池中。

4.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等,保持水
质稳定,并进行适量的水体替换。

5. 养殖环境管理:维护养殖池的温度、光照和通风等环境参数,为鳝鱼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6. 饲料喂养:根据鳝鱼年龄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饲料,定时喂养,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

7. 疾病预防和控制:定期检查鳝鱼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水质、合理饲喂等。

8. 防治疾病的药物使用: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养殖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

常用的鳝鱼疾病药物有:
- 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 抗寄生虫药物:如阿维菌素、多酯类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 消炎药物:如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等,用于治疗炎症和感染。

- 防霉剂:如过氧化氢、普鲁卡因青霉素等,用于预防鳝鱼霉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和兽药使用规范进行,避免药物滥用和残留,保证鳝鱼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黄鳝养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黄鳝养殖技术《黄鳝养殖技术》一、系统介绍黄鳝是一种野外特有的水生动物,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各大河流、湖泊以及沿海海域,广布分布,因其味道鲜美,耐贮存,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黄鳝养殖技术是一种系统的技术,涉及到黄鳝的养殖、繁育等技术,它主要是以水体环境为基础,以黄鳝作为鱼种,通过对鱼种生物特性的了解,结合水体环境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提供鱼种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更高的养殖效益。

二、养殖方法1、繁殖和饲养(1)繁殖:黄鳝繁殖期的比较合适的水温一般为14℃~26℃,之间13℃及以下的水温会导致繁殖期的黄鳝体力不支,而27℃以上的水温会使繁殖期的黄鳝过早的放卵,易出现放卵失败的情况。

(2)饲养:黄鳝放卵后,一般会习性把卵吃掉,那么我们可以将繁殖成功后的黄鳝放入养殖罐中进行饲养来实现更高的养殖效果,在养殖罐中,应设置不少于3个排水孔,以保证鱼缸中水流通,鱼缸中每天要添加一定的水量来保证水质的清洁。

2、营养管理黄鳝的营养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调节鱼缸中水质。

在调节鱼缸中水质时,可以采取保守的调节方式,尽量避免水质出现急剧的变化,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水质,以达到保证营养需求的目的。

另外,黄鳝饲料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应该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饲料,以满足黄鳝的营养需求,加快其生长发育的速度,以达到一定的养殖效果。

三、病害防治(1)抗病能力强:黄鳝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一旦出现病害,我们可以立即采取措施,建立防治体系,以保证黄鳝的健康生长。

(2)正常饲养:应该按照要求进行饲养,保证黄鳝安全性和健康性,避免因饲养不当导致黄鳝出现病害。

(3)抗病药物:应该给黄鳝注射抗病药物,以便预防病害的发生,以减少黄鳝的死亡率。

四、结论黄鳝养殖技术是一种系统的技术,要想进行正确合理的养殖,涉及到诸多的技术,包括繁殖、饲养、抗病药物注射以及营养管理等,所以在进行黄鳝养殖技术时,应该全面考虑各因素,把握好手段,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黄鳝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黄鳝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黄鳝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1. 黄鳝养殖技术黄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养殖黄鳝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黄鳝养殖的一些关键技术。

1.1 黄鳝养殖池的建设养殖黄鳝需要选择合适的池塘条件,一般优选池塘底质疏松、水质清澈的水域。

以下是一些建设养殖池的要点:•选址合适: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的地方,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池塘规划:根据预计的养殖规模,合理规划池塘的大小和数量,充分考虑黄鳝的生长需要。

•池塘修建:确保池塘坚固,并加强底部和边缘的防渗措施,以防水的泄漏和渗透。

•进口水源:选择清澈、无污染的水源,保证养殖过程中的水质。

1.2 黄鳝的选种和培育黄鳝选种和培育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选种和培育技术:•选购优质种苗:选择外观完整、活动力强、无病无虫的种苗。

•合理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黄鳝个体的大小,合理确定放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饲料管理:提供合适的饲料,并根据黄鳝的生长阶段和消化能力,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养殖环境,去除污物和残饵,保持水质清洁。

•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防控。

1.3 黄鳝的生长管理黄鳝的生长管理对于养殖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黄鳝生长管理的关键技术:•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控制水温、氧气和PH值,并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温度控制:根据黄鳝的生长需求,保持适宜的水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黄鳝的影响。

•饲料管理:根据黄鳝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提供合适的饲料,并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一部分养殖水,保持养殖环境的新鲜度和稳定性。

•疾病预防:加强防病工作,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黄鳝病害的防治养殖黄鳝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些病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鳝病害和防治方法:2.1 寄生虫病害•蠕虫病:常表现为黄鳝体内出现白色蠕虫,严重感染会影响黄鳝的食欲和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鳝养殖流程图挖塘→埋管→挖坑→拉钢丝→插竹竿→上网箱→进草→养草→进苗→筛苗→入箱→观察→摸底→投红虫→加蚯蚓→加鱼浆颗粒料→进入正常投喂,适时定期防治,早晚巡查,细心管理;→是否越冬→停口→待售管理→果断出售。

挖塘:提前晒塘,按照规划挖好进排水出路,加固提岸。

埋管:预埋好进排水管道。

挖坑:挖70公分以上的坑,用于埋钢丝和砖块。

拉钢丝:一头绑两块砖,埋紧,垒实。

需要拉线器,车轮盘。

插竹竿:每两个网箱的距离(6米左右)插一根竹竿(竖杆:长4米左右,横杆长2.0米。

)挂网箱:4平方(2*2*1.2),两个网箱的距离1米以上,两排网箱间距2米以上,留好增氧机的位置。

建议10亩配置3KW叶轮式增氧机。

进草:水花生清洗后再投到网箱里,每口箱投30到120斤。

养草:在投苗前把草养好(油绿,茂盛,无虫害)最好提前一个半月养草。

进苗:需要专业师傅把关,至关重要!!(苗选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筛苗:一般需要十一二人,分工协作,动作要轻快。

入箱:4平方,大条25,中条20,小条15(依据天气定,单位:斤)观察:入箱后当天就要巡查一遍,发现上草的鱼立即捞出。

连续观察5至7天。

摸底:根据具体情况,入箱后第5天到第7天间摸底。

投红虫→加蚯蚓→加鱼浆颗粒料:第一天每个网箱投四两,以后三到五天合理调整,第七天,开口率达到95%以上后,开始加活蚯蚓,减红虫,活蚯蚓投喂一周左右,逐渐过渡到冰蚯蚓,直到不加红虫。

此时可以少量添加鱼浆和颗粒料,鱼浆和颗粒料逐渐递增,冰蚯蚓逐渐递减,直至全部投喂鱼浆和颗粒料。

开口期后,逐渐用黄鳝专用料(昆虫蛋白)替代鱼浆,替代鱼浆时建议从5%开始,逐步增加,经过4-6天过渡期,直至黄鳝专用料(昆虫蛋白)的使用量占总饵料量的20%。

进入正常投喂,适时定期防治,早晚巡查,细心管理;是否越冬:泼保温肥(天晴时网箱和池塘泼,300箱泼4桶,每桶20kg)停口:根据具体天气情况,一般霜降前后停料。

待售管理:加深池水,合理泼洒保温肥,每天巡塘一次,发现问题(上草等)立即处理。

出售: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果断出售。

干塘:拔起部分竹竿,方便排干池水打收套养鱼。

消毒养草过年:排干池水后,收完鱼。

即可撒碳铵(有消毒增肥的作用),晒塘一周左右后,进水50公分以上,把岸上的花生草放回池塘。

用药:投喂鱼浆颗粒料之前不用药,正常投喂期间需要添加电解多维,复合中药药剂,除虫药(体内寄生虫),肠肝清,氟苯尼考,恩诺沙星,越冬宝,复合肥,叶面肥等。

生态养殖建议少添加或不添加抗生素,常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拌料,如乳酸菌,酵母,光合菌,EM 菌等。

黄鳝养殖技术一、黄鳝的育种技术1、野生黄鳝苗种的挑选技术野生黄鳝苗种的挑选应注意以下几点:1.1.定大小:自然温度下,人工饲养商品鳝时间在5—6个月,增重2-8倍,一般在3倍左右居多。

而年底只有规格在100克以上的个体才有较高的价格。

所以4-5月份放养的苗种尾重应在20克以上,而且随时间推迟,选养苗种也需随之增大,当年才能获取较高的养殖效益。

1.2.知来源:黄鳝苗种有人工繁育和自然捕获二种来源。

人工繁育苗质量稳定,但目前极少,难以满足人工养殖的需要;自然水域捕获野生黄鳝方法主要有笼捕、电捕、针钓、药捕和徒手捕捉等。

其中只有笼捕苗种成活率高,而另外几种方法所获苗种成活率低。

因此,挑选时应先掌握苗种来源途径。

1.3.看体色:常见的黄鳝品种有:深黄大斑鳝,该种鳝个体肥壮,体色深黄,背部和两侧分布不规则褐黑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联接成数条斑线;土红大斑鳝,其体色土红,尤以两侧较明显,其它特征与深黄大斑鳝相似;浅黄细斑鳝,体色浅黄,斑点细密,不明显,几乎无斑线;青灰细斑鳝,体色青灰,身体上有点状褐黑色斑点,但不形成斑线,人称花鳝。

实践证明,前二种鳝生长速度最快,是人工养殖的最优良品种。

1.4.查疾病:挑选鳝苗时常见有四种疾病: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为腐烂病;尾部发白,粘液脱落,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

凡带有该类疾病的鳝,选用时均应剔除。

1.5.探外伤:以口带血有针眼,头部及皮肤擦伤,腹部皮肤磨伤,身体有*眼等常见。

腹部磨伤,如果腹部不朝上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

如将黄鳝倒入3%—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窜跳起来,这类鳝也在淘汰之列(但也有部分特别敏感的健康鳝会窜跳,应检查外表,仔细辨别)。

1.6.试力量:健康鳝,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康鳝。

1.7.摸粘液:病伤和中毒黄鳝,全身或局部粘液脱落或减少,手抓无光滑感或光滑感不强,或粘液明显脱落。

黄鳝一旦失去屏障作用的粘液就不能存活。

1.8.观敏感:将黄鳝倒入浅水的盆中,游姿正常,稍遇声响或干扰,整盆黄鳝会因忽然受惊抖动而出水响声,说明黄鳝敏感健康。

那些“浮头”,肚皮朝上的属不健康个体,应剔除。

2、有关黄鳝苗种的运输技术2.1、黄鳝的呼吸机理稚鳝具有胸鳍和鳍褶,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后来胸鳍和鳍褶退化消失,鱼鳃基本退化,鳃耙上仅留一点痕迹,不能独立在水中呼吸,主要依靠口腔、咽喉呼吸,即竖直前半段身体,吻端伸出水面呼吸,所以空气中含氧量不能太低。

当然,黄鳝在冬眠期其皮肤(侧线孔)和泄殖孔也能承担微呼吸。

当水质恶化、混浊或受外界惊扰时,黄鳝前鼻只呼不吸,后鼻则吸而不呼,所以水中溶氧量也不能太低。

其它鱼类在溶氧量小于2mg/L水中难成活,运输时要充氧运输,而黄鳝可以在溶氧量0.5~1mg/L的水中成活。

另外,黄鳝生命力强,喜欢群聚成团(尤其是小鳝)。

这些给黄鳝运输带来了便利,但运输密度也不能太高。

雄鳝伸出水面呼吸频率较高,雌鳝较低,小鳝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气。

试验证明:黄鳝耗氧率与个体大小、环境温度高低及昼夜节律交替有关,体重20~105g的黄鳝,在25℃~27℃的室温下,平均耗氧率为63.64±14.46mg/kg*h,个体越小,耗氧率越高;从10℃~25℃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高,而在25℃~35℃,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黄鳝晚上的耗氧率平均比白天高26.99%。

这些为黄鳝运输提供了定量依据。

2.2、短途运输即运输路程小于50公里的运输。

一般采用湿润法运输,比较省事,成本低。

运输容器有木箱、木桶、麻袋口编织袋等,为了保持湿润,底部可铺垫一层湿草或湿蒲包或粘泥甚至鸡蛋清,防止鳝体摩擦受伤。

使用木箱、木桶、箩筐装运时,还要在四周和盖上打洞,以便通气。

要避免阳光直射,夏季运输时还要注意降温,经常在桶盖、箱盖上放上冰块,盛放密度不宜超过40kg/平方米。

当然采用带水运输法效果更好,盛放密度可达50kg/平方米,但成本较高,比较费事。

2.3、中途运输路程在50~500公里之间,一般采用带水运输法运输。

运输容器有木桶、帆布袋、水缸、泡沫箱、铁皮箱等。

鳝与水重量比为1:1,天气炎热时将冰块放在网盖上,使融化的冰水滴入水中逐渐降温。

同时按黄鳝重量10%的比例放入泥鳅,促进黄鳝活动并使容器内氧气有所增加。

泼洒庆大霉素4万单位/L或金霉素10g/立方米,并放入一些柔软的水草。

盛放密度不宜超过40kg/平方米。

2.4、长途运输长途运输路程大于500公里,运输时间要1~2天,距离远,时间长,风险大,要严格掌握好运输时间、温度和密度,其要领如下:2.4.1运输工具运输容器有木桶、泡沫箱、铁皮箱等。

一般用泡沫箱效果较好,成本低,重量小,能堆放,易于保温。

泡沫箱规格以50cm×40cm×25cm较好,规格太大,搬运不方便,泡沫箱易坏;规格太小,占用空间太大,操作费事。

当然,还可按运输工具(面包车、农用车等)的具体尺寸适当加以调整。

泡沫箱内垫以塑料薄膜,以防渗水;盖上等距离打几排洞,以便透气。

2.4.2饥饿运输前一定要让黄鳝在水泥池、塑料盆、薄膜围隔池等暂养池中饥饿1~2天,使其腹部排空。

2.4.3高密度锻炼在2~3天内逐日增加盛放密度,直到10kg/平方米,让黄鳝逐步适应高密度环境,期间不要喂食,并勤换水。

2.4.4梯级降温黄鳝运输温度在10℃~15℃较好。

如果温度较高,一定要梯级降温,即每次放入较前一次低2℃~3℃的水中浸泡10~30min不等,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而缩短浸泡时间,直到水温降到10℃~15℃。

2.4.5严格控制运输密度每箱放鳝种不宜超过10kg,要求黄鳝的高度小于15cm,鳝与水的重量比为1:1,并按照温度和黄鳝规格采取不同的措施,一般大鳝种密度较大,小鳝种密度较低;温度高时密度较低,温度低时密度较高。

2.4.6容器内放好鱼巢和冰块鱼巢用消毒过的塑料袋较好,可起到隔离黄鳝和在运输途中支撑黄鳝身体的作用。

水草因呼吸作用消耗水中氧气,在长途运输中最好不用。

冰块勿直接放置,用饮料瓶装满水在冰箱内冻成冰以后放入泡沫箱中,并稍旋松瓶盖让冰水缓慢滴出逐渐降温,每个泡沫箱可放2瓶。

洒入恶喹酸1g/立方米或庆大霉素4万单位/L。

然后将处理好的鳝种放入容器中,盖上盖子,并用胶带包扎作好标签或记号。

2.4.7运输时间一般在早晨或晚上起运,最好趁阴雨天运输。

2.4.8换水和分池运输途中看水质和气温情况,可以换1~2次水。

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消毒分池,饲补复合维生素和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如金银花、黄芪、茯苓等.3、黄鳝的选种技术黄鳝和品种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黄、白、青、赤、黑几种,其中生命力最强的是青、黄两种,脊侧和劲部黄色的也为优良。

为了确保养殖产量高效益,在发展黄鳝养殖生产上要逐步做到选优去劣,培育和使用优良品种。

(1)苗种的来源。

目前鳝鱼的来源主要靠采捕或购买天然幼鳝。

春天,气温回升是捕捉鳝种的最好季节,其他季节可利用黄鳝夜间觅食的习性来捕捉。

捕苗一方法以鳝笼诱捕和手捉为好。

此外,捞取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卵化,培育黄鳝苗,也是一个好办法。

(2)苗种的质量。

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可作为苗种。

那些用钩捕受伤的,放养后成活率低,即使不死,生长也相当缓慢。

因此,一般不宜选用。

在捕捉鳝鱼种苗时,不要用铁丝钩伤鳝鱼。

如在市场上购买,则不能买用糖精、火汤喂过的鳝苗。

(3)苗种规格。

苗种规格一般以每千克20—60尾为宜。

这种规格的苗种整齐,生活力强,放养后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

一年鱼建议投规格大点的,两年段养殖投小规格苗。

4、黄鳝产卵孵化管理六措施养黄鳝,种苗是关键,因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高,笔者把自己近6年繁殖黄鳝苗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6条,供参考。

(1)选好场地。

在黄鳝养殖池里要种植水浮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形式,以利其产卵。

(2)调好水质水位。

亲黄鳝养殖池水,必须是无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水的酸碱度PH值应在6.2-7.8之间为宜,水位深20厘米-30厘米,新建的水泥池还要进行脱碱处理,经常用1PPm-2PPm漂白粉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