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中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特点新趋势——从社会学视角看地方经验的持续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特点新趋势

——从社会学视角看地方经验的持续贡献作者:郑杭生文章来源:《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1辑),2013年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社会管理以社区治理为前提,社区治理以社会管理为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经验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中国经验的层次及地方经验的作用

(一)中国经验的三个层次

“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上下结合、共同探索、互动创新的结果,其中三个层次的相互推进十分明显:既有中央“自上而下”的推进,又有基层“自下而上”的推动,还有各个地方、各个部门连接上下的促进。这三个层次,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共同创作、不断完善,融合成具有独特气派、独特风格、又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中国经验”。

其次,对于三个层次在实践创新和探索中的关系,中央经验是“中国经验”的核心、灵魂和指导。地方和部门经验、基层经验的重要性则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经验”一个个亮点、一个个支点,共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历程的一个个轨迹点、成长点。

(二)地方经验的重要作用

地方经验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地方经验是中国经验的基础;二、地方经验是中国经验的抓手和切入点;三、地方经验的创新实践,为上一层甚至最高层社会管理的高端制度设计提供富有生命力的经验素材。而结众多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而提炼的高端社会管理设计,反过来又指导、推进地方和基层社区的进一步实践。

(三)对地方经验和基层经验系统实地的调查

1、坚持系统实地的调查的主要理由

第一,为了在剖析一个一个案例中,把握各个基层、各个地方和部门各有特点的探索,并对之进行相互比较,从而具体深切了解中国社会(社区)建设和管理究竟进展到

何种程度,存在何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为了发扬光大基层社区、地方和部门对社会建设社区建设付出的创新努力、为民谋福祉的艰辛劳动、为解决“燃点多”、“燃点低”的社会矛盾而付出的日夜操劳,使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没有他们的创新努力、艰辛劳动,中国社会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安定的局面,同时也从学理上肯定他们对整个中国经验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为了在向地方和基层学习的同时,丰富和检证郑杭生教授及学术团队多年来提出的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互构论、实践结构论以及学科本土论,践行我们的理论主张:既要有学科发展的前沿意识,又要有深入实际的草根情怀,进一步培养把前沿意识和草根情怀相结合的顶天立地精神。

2、地方经验和基层经验系统实地调查的主要成果

对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和基层的系统实地调查主要体现在以郑杭生教授为总主编的两套丛书中:“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系列丛书”——杭州城市卷(2010),郑州城市卷(2010),北京部门卷(2011),南海城乡卷(2012);“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系列调查研究报告”丛书——郑州社区卷(2008),广州深圳卷(2009),杭州社区卷(2010),杭州追踪卷(2012)。其创意在于表达第二个层次社区建设经验和第三个层次城市发展经验在中国经验中的基础性和重要地位,表明它们为整个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各自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除了以上8卷涉及的城市外,其所带领的学术团队还将做西部的贵州遵义、东北的哈尔滨、湖北的武汉等地的调查,并希望将来能够在这些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出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理论体系。

(四)研究地方经验的方法问题:两维视野、两侧分析

实地调查研究为概括提供了现实材料,但“如何概括”的视野和方法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社会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用“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站在“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高度,来看待、研究这一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积淀、有着13亿7千万人口、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这样一个“巨型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伟大实践,是不能套用、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一定要遵循“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外,跳出国外;创新话语,创造特色”的学术道路,要有“顶天立地”的治学境界。所谓“顶天”就是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要具有世界眼光和

前沿意识;所谓“立地”就是深入中国实践的基层,要具有本土立场和草根精神;只有“立地”,才能真正的“顶天”;也只有“顶天”,才能更好的“立地”。

那么,究竟如何把握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迁呢?郑杭生教授和杨敏教授曾提出过“实践结构社会学理论的二维视野和双侧分析”的分析视角,认为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的一系列结构性巨变,它们是现代性全球之旅的长波进程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这两股力量交织纽和而产生的现实结果,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时,必须同时关照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质这两个维度。

正是从这二维视野来看,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正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新问题、新矛盾和新风险。

二、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新形势特点

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所面临着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风险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如何统筹兼顾多元利益考验着政府和社会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

众所周知,1000-3000美元时期,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最易激化和恶化的高风险期。主要表现为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几乎都涉及到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从“三失”引发的大量社会冲突,到流动人口、弱势群体利益维护问题、到最近在广东南海等发达地区调查所看到的农村股权分红引起的激烈冲突,都是如此。以广东南海为例,被股份分红权分割为冲突严重的不同利益群体,如:“外嫁女”及其子女、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农村中自理粮和农转非人员等等,可以说,多元利益格局如何实现统筹兼顾,绝不是简单的问题。

(二)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考验着政府赢得群众信任的能力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福柯、利奥塔、布迪厄等一大批社会学家都意识到个体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觉醒,对个体性格、个体体验、个体权利的特别强调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特色,以至它们惊呼以理性化为特征的现代性社会的终结和以个体意识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的来临。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机制无所不在的渗透,个体意识的崛起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突出表现在:

第一,个体的产权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在住房问题上,业主维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