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7例

合集下载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28例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28例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28例目的:报道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的疗效。

方法:用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缓解和改善站立及行走困难。

结果:28例患者,临床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

结论:小针刀治疗对足跟痛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小针刀;治疗;足跟痛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足跟部承重时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痛甚者足跟不敢着地,严重影响站立及行走。

由于足跟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很难明确其疼痛的机制与病因学,对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1]。

足跟痛的治疗,总体上可分为药物内服、局部注射、针灸、手法、中药泡洗及外敷等方法[2-7]。

本科室采用小针刀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全部28例均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在两科室门诊就诊的患者。

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47-65岁,平均(51±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个月,平均1年5个月;全部病例为单侧足跟发病,左侧足跟痛10例,右侧足跟痛18例。

大部分患者均经过口服中、西药,或外治法治疗,效果不理想。

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足跟底及足心痛,胀裂感,站立、行走时加重,严重者足跟几乎不能着地,足跟底明显压痛;跟骨正侧位片显示跟骨结节前缘骨刺。

X线检查排除骨折、脱位等其它疾病。

2.治疗方法操作:一般取俯卧位,在跟骨结节前下缘和内缘压痛点定位,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使用汉章I型4号针刀,第一针从跟骨结节前下缘进针,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致,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前下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术后以创可贴贴于进针点,压迫数秒钟以防止出血。

第二针从跟骨结节内缘压痛点进针,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致,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内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邓西华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1(023)002
【摘要】@@ 跟骨骨刺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病之一,中药贴敷、薰洗、针灸、理疗、局部阻滞有时无效,手术治疗疗效较确切,但创伤较大,病人难以接受。

作者共接诊本病46例,其中28例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改用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现总结如下。

rn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
龄23~70岁,最大年龄组35~55岁之间;病程2周~8年,平均10.2个月;
单侧22例,双侧6例;有外伤史者3例。

1.2 诊断要点:(1)不同程度足跟底痛,晨起较痛,步行数步或数分钟后缓解,劳累后又加重;(2)足跟处局部深压痛;(3)X线片示跟骨骨刺,部分病例可见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近端钙化影;且压痛点与
跟骨骨刺部位相符。

【总页数】2页(P367-368)
【作者】邓西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跟骨骨刺84例 [J], 刘建仁;樊粤光;范光顺
2.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骨骨刺临床分析 [J], 付艳红;孙履东;赵宏澜;赵美清;
3.局部痛点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跟骨骨刺所致足底疼痛120例 [J], 李高桥;马瑞敏;刘建军
4.局部神经阻滞配合中草药熏洗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 [J], 杨晓嫒;佘志银
5.关节镜下骨刺清除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性跟骨骨刺30例 [J], 刘新权;邹文;叶青华;龚礼;侯慧铭;周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治疗跟骨刺106例临床体会

小针刀治疗跟骨刺106例临床体会

第8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1.8N O.22007年4月J 0URNAL 0F BE I HUA UN I VERS I TY(N atura1S cience )A p !!!!!!!!!!!!!!!!!!!!!!!!!!!!!!!!!!!!!!!!!!!!!!!!!!!!!!!!!!!!!r .2007文章编号:1009-4822(2007)02-0157-02小针刀治疗跟骨刺106例临床体会牛壮,高培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摘要:足跟骨刺在临床中属常见病,常规疗法疗效不佳.通过对跟骨刺病因的新认识,即由于外伤、慢性劳损,使足底腱膜紧张、挛缩、骨化,最终导致骨刺形成.小针刀疗法针对病因,直接松解紧张、挛缩、骨化的足底腱膜,达到了根治的作用.关键词:小针刀;跟骨刺;足底腱膜;挛缩;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6-12-20作者简介:牛壮(1968-),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学研究.在日常骨科病人中,患跟痛症的患者较多,尤以中老年人为重,而在跟痛症中,跟骨刺患者所占比例为80%.传统方法对跟痛症治疗效果不佳,属临床上的疑难病.症状多表现为足根部疼痛,行走不力,尤以晨起疼痛加重为特点,男女均可发病,多为单侧跟骨发病,祖国医学上属“痹症”范畴.按传统疗法,以补肾壮骨、舒筋活血、化瘀止痛为主,见效慢,费用偏高,患者难以坚持治疗.近几年,我们采用小针刀治疗,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门诊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足底跟骨刺106例,其中女46例,男60例;40!50岁20例,50!60岁80例,60岁以上6例.本病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1)足底疼痛、跛行.2)晨起后疼痛加重,需做较长时间活动后方可下地慢行,且不能长时间行走,足底不能碰硬物.3)跟骨侧位X 片:跟骨底结节处有鹰嘴样骨刺病变.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踝关节处垫高,足跟朝上,足跟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先在压痛最明显处做好标记,用利多卡因局麻后,在标记处进针刀,刀口与足总轴线垂直,针体与足跟底后平面成45 !60 角,针刀深至骨刺尖顶处,行横向切开剥离3、4下即可,不能将骨刺铲除.将针刀孔处无菌纱布覆盖好,术者一手握患者足背使患足过度背屈,另一手向足背方向适宜捶击捋按足底挛紧的筋腱数次,结束治疗.患者休息10d.3治疗效果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足跟底部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自如.有效:足跟底部疼痛减轻,行走后略有疼痛.无效:治疗后疼痛不减,行走跛行.3.2治疗结果本组106例,临床治愈96例,占90.6%,其中1次治愈80例,2次治愈16例.有效16例,占9.4%.总有效率100%.4典型病例王某,男,52岁,右跟骨疼痛2a ,加重3个月.1a 前曾在其他医院做理疗,共治疗1个多月,治疗时症状缓解,但停止治疗1个月后疼痛又复发.于2002年2月就诊,查:患者身体正常,体质量96k g ,右足跟底部剧痛,不能自行站立行走.右跟骨X 片:右跟骨底结节处骨质增生明显,向足尖部呈鹰嘴样.诊断为右跟骨刺,行小针刀治疗1次后治愈.宋某,女,62岁,右跟骨疼痛3a ,加重1个月.2a 前,曾在当地医院行传统封闭疗法治疗,共封闭治疗3次,但每次封闭后均暂时有效,半个月后又复发,不能劳动.于2001年5月就诊.查:右跟部疼痛明显,不能站立,压痛阳性,右跟骨X片:足跟骨底结节处增生明显,诊断为右跟骨刺,行小针刀治疗l次后治愈.李某,女,62岁,右跟骨疼痛5a,加重6个月.该患者家住农村,因跟骨疼痛不能正常劳动,在当地卫生院用口服补肝肾、止痛药物,以及理疗、穴位注射等疗法治疗,治疗时有效,但停止治疗l个月后疼痛复发.这样反复治疗多次,总是复发,很是苦恼,丧失了治疗信心.后经人介绍来院治疗.查:患者身体正常,体重偏重,右足跟部疼痛剧烈,疼痛拒按,右足跟不能着地,局部肿胀.右跟骨侧位X片:右跟骨结节前方有一尖锐的骨刺,骨刺较长,刺尖向足尖方向,诊断为右跟骨刺,行小针刀治疗2次后,临床治愈.5体会l)小针刀治疗跟骨刺,首先要诊断正确,否则疗效不佳.跟痛症是以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位,有以下解剖特点,因此,成为决定以往常规疗法疗效不佳原因之一.跟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部位,其皮下脂肪致密而发达,又称脂肪垫.在脂肪和跟骨之间有滑液囊存在,跖筋膜及趾短屈肌附着于跟骨结节前方,而跟腱呈片状附着在跟骨结节的后上方.跟痛症分为跟后痛、跟下痛及跟骨痛.跟下痛又包括跟骨刺、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肾虚性跟痛症.跟骨刺在站立、行走时跟骨下疼痛,尤以晨起时为重,休息后或走一段路后疼痛减轻,跟骨结节前方压痛点明显.X 片:在跟骨结节前方有一尖锐的骨棘,棘尖向前与跖腱膜方向一致[l,2].2)以前认为造成跟骨刺的原因只是长期因职业关系站立于硬板地工作,或扁平足,使跖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跟骨附着处,因牵拉而发生充血性渗出,日久骨质增生,产生骨刺.小针刀疗法认为足跟骨刺的形成原因,是足底腱膜挛缩所致.足底腱膜呈三角形,含有较多的纵形纤维,后端稍窄,附于跟结节前缘内侧部,其两侧缘向深部发出肌间隔,止于第l.5跖骨,在足底形成3个骨筋膜鞘.足底腱膜是形成内侧纵弓的主要部分.外伤、慢性劳损,使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也就不断被撕裂,人体为了加强此处的强度,防止被拉断,就使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形成骨刺.以往的治疗方法或用理疗,或用穴位注射,只是解决了局部的无菌性渗出,解决不了跖筋膜挛缩、骨化.小针刀直接松解跖长韧带和跖腱膜,从而解除了跖筋膜的紧张、挛缩,达到了根治的作用[3,4].3)小针刀疗法在治疗足跟骨刺疾病时,操作简便、安全,见效快,疗效好,价格不高,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患者接受.通过临床观察和体会,在治疗足跟骨刺时,小针刀疗法优于其他传统疗法.参考文献:[l]彭裕文,王海杰,羊惠君,等.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l.258-259.[2]B azaz R,F erke l RD.T reat m ent o f o steochondral l es ions o f t he T alus W it h A uto lo g ous Chondroc y te I m p lantation [J].T echn i C ues i n F oo t&A nkle S ur g er y,2004,3:45-47.[3]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l998.77-79.[4]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l990.529-530.C l i ni cal an al y s i s o f l06Cases w i t h hee l Bon y S P urTr eat ed w i t h Smal l Needl e-kni f eNI U zhuan g,GAO pei-xi n(A iliated~os P it al o B eihua unioersit y,Jilin l320ll,C hina)Abstract:H eel bon y s p ur is t he nor m al disease i n cli nical treat m ent,but t he result o f nor m al t hera py is not g ood.A ccordi n g to t he ne W cause o f heel bon y s p ur ha pp eni n g,such as trau m a,chronic strai n and so on,local p lanter becom es tonicit y,contract ure,ossif y i n g,and it m akes t he heel bon y s p ur ha pp en.Sm all needle-knif e can loose tonicit y,contract ure and t he ossif y i n g local p lanter com p letel y.K e y words:Sm all needle-knif e;H eel bon y s p ur;P lantar a p oneurosis;C ontract ure;C li nical anal y sis【责任编辑:陈丽华】85l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8卷。

小针刀治疗骨刺该怎么做?

小针刀治疗骨刺该怎么做?

小针刀治疗骨刺该怎么做?
针对人的骨关节出现的骨刺疾病,患者需要做详细的检查,充分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医生会告诉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其中一种疗法就是小针刀治疗,下面介绍该手术的相关知识。

一、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

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
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二、术前准备: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踝关节前缘垫一小枕。

寻找压痛点。

跟骨结节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即是骨刺生长部位,也可从内、外踝的骨突外向足底画一垂直线,两线相交于足底中心部位即是。

三、手术操作: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行针刀手术。

常规操作,刀口线与足长轴垂直,针刀体与足底远端皮肤平面成60°刺入,针刀深度在骨刺尖部做横行切开剥离3~4刀后,再纵行切开2~3刀。

术毕,消毒刀口,用邦迪止血贴外贴,勿沾水,2天后解除。

四、手术注意事项: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磨平,但不必将骨刺过多削掉。

针刀刀锋切勿离开骨面,以防刺破足部血管,形成血肿。

五、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医者用双手紧抱足踝部,双拇指紧贴于跟骨骨刺尖部,用手指指腹反复挤压,促使韧带松解,然后让患者尽量背伸患足,医者可协助患者背伸活动。

小针刀配合封闭治疗跟骨骨刺73例

小针刀配合封闭治疗跟骨骨刺73例

小针刀配合封闭治疗跟骨骨刺73例
朱崇田;宋开祝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03(022)004
【摘要】@@ 跟骨骨刺是临床上常见病,它直接导致足跟疼痛,影响行走功能.1998年以来,我们运用小针刀配合局部封闭疗法治疗该病73例,并以单纯局部封闭47例作随机对照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5-35)
【作者】朱崇田;宋开祝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27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9
【相关文献】
1.小针刀配合艾灸治疗跟骨骨刺42例 [J], 冯庆章;董洪涛
2.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跟骨骨刺57例 [J], 刘江杰;田玉娥
3.小针刀配合外手法治疗跟骨骨刺46例 [J], 何开仁
4.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骨骨刺临床分析 [J], 付艳红;孙履东;赵宏澜;赵美清;
5.局部阻滞配合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痛28例报告 [J], 邓西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95例

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95例

【 关键词】 疥疮 误诊 原因 措施 【 中国分类号 】 R 7 5 7 . 1
【 文献标识鹤 J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 1 1 — 0 7 5 1 — 0 2
2 . 1 误诊原 因分析 ①疥疮皮疹具有复杂性 、 多样性 的特点 J 。部分患 者 自行用药 导致皮疹 不典型 , 有些患者 因搔抓 出现继发感染 、 湿疹样改变 、 苔藓样 改变等 , 掩盖 了原 发病的临床特点。②误诊主要发生在基 层。基层 医生非皮 肤专科 医生 , 对皮肤 病 的临 床特 征不熟 习 , 缺乏诊断皮肤病 的临床经验 。本组病 例有 6 l 例患 者有疥疮 结节 , 却被 误 诊为湿 疹、 瘙痒症等 。③询 问病史不够详细 。本组病例误诊 的 l 7 例婴幼儿 中有 1 3 例 与患儿密切接触的亲属 有皮肤瘙 痒症状 , 有疥疮 的典型 临床表 现。有 6 3例住集 体宿 舍, 有明确 的接触史 , 却被 忽视。④查体不够仔细。对疥疮 的好 发部位如指缝 、 腕屈 侧 、 肘 窝、 腋窝 、 下腹部、 腹股沟 、 外生殖器 、 股 内侧 、 女性乳房下及婴幼 儿的掌跖部 等部位未 作认 真仔 细查看 。⑤皮疹不 典型时 , 未借助必要 的辅助检查 ( 疥螨及虫 卵刮片检查 ) , 造 成误 诊[ 3 ] 2 , 2减少误诊 的措施 ① 加强 卫生行政管理 , 做到专科专治 , 有利 于提高诊治水 平 , 减少误诊误治 。②基层 医疗 机构缺少 皮肤科 专科 医生 , 应 当重视 基层 医疗机构 的专业 设置 和人才配备 。③病史采 集是正确诊 断的前提 。疥疮患 者多有 接触史 , 集体 宿舍或 家庭 内有成员有皮肤瘙痒症状 和皮疹 ; 常去外地 旅游 、 出差 ; 有来 自疥疮 流行 区域 的亲 友、 同事 、 同学等 。 自 觉症状 表现为瘙 痒以夜间为重。④全面 、 认真 、 仔细地查体 是正确 诊断 的关键环节 。疥疮好发 于人 体皮肤 薄嫩 处, 如指缝 、 腕屈侧 、 肘窝 、 腋窝 、 下腹部 、 腹 股沟 、 外生殖器 、 股 内侧 、 女性乳房下 , 婴幼 儿掌跖部 易受累。基本损 害为疏散或 密集分 布 的红色丘疹 、 丘疱疹 、 水疱 、 隧道 、 结节 , 隧道是疥疮 的特异 性皮损 , 多发生在指 间和腕 屈侧 , 常有抓痕 、 结痂 、 色素沉着 、 苔 藓样变 等继发损 害。男性 患者 阴茎 、 龟头及 阴囊多 有疥疮结节 。⑤注 意鉴别诊 断。疥疮 常误诊 为湿疹 例 、 皮肤瘙痒 症 、 过敏性 皮炎 、 丘疹 性荨麻疹 、 脓疱疮 等 , 临床应注意鉴别 。湿疹为 多形性皮 损 , 多对称发生 , 无特殊 的好发

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54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54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54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54例足跟痛患者,应用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通过随访,总有效率达98.1%。

结论: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小针刀;注射;足跟痛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101-01足跟痛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跖面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利用小针刀配合注射治疗足跟痛患者5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患者中,男33例,女21例;住院17例,门诊3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9岁,平均50.5岁;单侧42例,双侧12例。

43例X线片示跟骨结节有不同程度鸡咀样骨刺,其中1例可见骨刺呈垂直增长,42例呈水平增长。

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40例,跟骨结节旁开内侧压痛2例、外侧3例、前方2例、后方7例。

1.2方法1.2.1小针刀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踝部垫枕,足跟朝上,将足垫稳,常规消毒辅小洞巾,选准压痛点,刀口线和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底面呈60°进小针刀,深度直达跟骨表面,先纵形疏通剥离2~3刀,横形剥离3~4刀,待酸、麻、胀感消失,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外敷输液帖。

被动背伸踝关节2~3次,仍有疼痛者,5 d后重复治疗一次。

1.2.2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射小针刀治疗结速后,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跟骨疼痛完全消失,无按压痛,行走无不适,半年内无复发;显效:足跟痛消失,偶有麻木不适,行走、站立、运动基本正常,半年之内有复发;有效:足跟疼痛、麻木减轻,行走、站立、活动不完全正常;无效:症状毫无改善[1]。

2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均获6个月随访,其中1例患者X线片示:跟骨骨刺呈垂直生长,在治疗后2个月,给予手术摘除骨刺,跟骨钻孔减压术后而治愈。

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54例

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54例

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54例摘要目的:研究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的疗效。

方法:对54例跟骨骨刺患者行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

结果:治愈(优)42例,好转(良)10无效2例。

治愈率77.78%,优良率:96.30%。

结论: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标本兼治,既可快速缓解症状,又不易复发。

关键词小针刀中药熏洗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

其特点为足底疼痛,走动后减轻,晨起或休息后再走动疼痛加重。

治疗方法多为局部封闭、中药熏洗。

疗效差或易复发或疼痛缓解较慢。

我科自2008~2010年以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刺取得较好疗效。

资料与方法本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49~73岁,平均61岁;病程1月-2年,平均8月。

查体有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X片显示跟骨结节处有典型鸡嘴样骨刺。

小针刀治疗: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踝关节前侧垫枕头,足跟朝上,在压痛点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进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进针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出针。

将针孔覆盖好后,一手使患足过度背伸,同时另一只手拇指向背侧方向推顶足弓部像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及跖腱膜,这样两三次即可。

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熏洗在小针刀治疗1周后进行。

以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为法。

处方:羌活20g,独活20g,续断15g,威灵仙15g,秦艽12g,防风12g,细辛15g,蜈蚣3条,川乌15g,草乌15g,没药15g,牛膝12g,泽兰15g,千年健12g,乳香15g。

每天1剂,将药物放入瓷盆中,加水约1000ml,煮沸后再文火煎30分钟。

先熏蒸患足,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将患足跟放入药水中浸泡至水凉。

每天洗2~3次,洗后药渣混同药液存放在阴凉处。

1剂药可用3天左右。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优):疼痛消失;②好转(良):疼痛基本消失,晨起或劳累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步行;③无效:疼痛无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7例
发表时间:2011-12-20T10:42:32.2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任登平[导读]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任登平(渠县有庆中心卫生院四川渠县 635222)【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305-02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2006-2010年,笔者对37例跟骨骨刺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

男16例、女21例。

年龄40-73岁,单足发病者25例,双足发病者12例。

X片示均有明显骨刺。

病程6月-14年。

1.2临床表现足跟底部疼痛,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活动时疼痛厉害,有的要1-2小时预备活动后才能走路。

1.3诊断标准:
1.3.1足根底部疼痛,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

1.3.2患足足弓加深,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让患足生平时)象弓弦一样在足弓处可清楚摸到。

1.3.3X线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生成。

2 治疗方法
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踝关节前沿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垫稳,经严格消毒程序在压痛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结合X片)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呈60°,进针刀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之,四下即可出针,将针孔覆盖好后,医者一手使患足过度背曲,同时另一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趾腱膜,这样做2、3次即可。

3 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足跟疼痛消失,局部压痛消失,行走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显效:足跟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微疼痛;好转:疼痛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局部症状加重;无效:自觉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3.2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37例,治愈37例,一般一次治愈,最多两次。

3.3注意事项。

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的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磨平,但不必将骨刺过多削掉,骨刺留在里面并不产生症状也不影响功能。

4 讨论
跟骨骨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过去一直认为是由于长途行走和长时间站立而引起骨刺,保守治疗就是劝患者少走动、少站立,用软海绵垫与足跟下,疼痛剧烈者打封闭,中医有的拳击、锤击等治发,近年来有用骨刺片长期服用等,均收效甚微或不能收持久疗效,西医亦有用手术方法将其切除,结果仍不能根治。

而小针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一次治愈,且操作简便、安全,容易掌握、费用低廉,适宜在基层大力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