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都市环境质量公报
2020年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一、引言二、成都市卫生健康资源概况三、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统计数据四、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分析五、结论正文:一、引言2020 年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成都市卫生健康系统在疫情防控、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情况。
二、成都市卫生健康资源概况截至2020 年底,成都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804 个,其中公立医院11804 个,民营医院2457 个。
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5 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4.7 万张。
三、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统计数据1.医疗服务:2020 年,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达到1.5 亿人次,同比增长7.1%;住院人次达到330 万人次,同比增长8.7%。
2.公共卫生:2020 年,成都市疫苗接种率达到95% 以上,全市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6.1/10 万,婴儿死亡率降至5.0。
3.医疗资源分布:截至2020 年底,成都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1 个,乡镇卫生院100 个,村卫生室4800 个。
四、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分析1.疫情防控:2020 年,成都市卫生健康系统全力以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实现了疫情的有效管控。
2.医疗服务:成都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实现稳步增长。
3.公共卫生:成都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
4.医疗资源分布:成都市医疗资源分布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
五、结论2020 年,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在疫情防控、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城乡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一、综合1998年,我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97.3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481.8亿元,增长11.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103元。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3%,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98.4%,回落4.5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普遍下跌,是影响价格总水平走低的主要原因(见附表一)。
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分流安置9.1万名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率达63%;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5%;城镇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已覆盖16个区(市)县,19&127;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全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以支柱产业、重点产品为依托,大力推进资产重组、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年内大型企业调整公司制改造7户、规范完善已改制企业18户,改制面达50%以上;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面达42%。
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三级管理监督体系正在建立。
全兴集团、中际集团、托管经营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进展顺利。
新批股份有限公司51家。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需求乏力,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
生物质发电环评报告

盐城市东南热电有限公司3×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2×1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盐城市东南热电有限公司二00三年十二月盐城市东南热电有限公司3×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2×15M 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承担单位:盐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09号法定代表人:张汉杰报告书编写责任表目录1 前言 (1)2 编制依据 (3)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 (3)2.2评价依据 (3)2.3评价工作原则 (5)2.4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5)2.5评价因子确定 (6)2.6评价范围 (6)2.7评价标准 (6)2.8评价工作重点 (9)2.9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9)2.10评价技术路线 (10)3 热电厂概况及工程分析 (12)3.1热电厂概况 (12)3.2工程分析 (16)3.3供热规划 (20)3.4工程特点及主要环保问题 (24)4 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26)4.1自然环境概况 (26)4.2社会环境概况 (27)4.3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规划要求 (28)4.4盐城东南工业园区规划 (29)4.5盐东镇镇区规划 (31)4.6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 (32)5 产业政策、清洁生产分析 (36)5.1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36)5.2清洁生产分析 (36)5.3设备先进性分析 (36)5.4项目能耗指标分析 (36)5.5水务管理与节水措施 (37)5.6生产过程控制 (37)6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38)6.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8)6.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0)6.3煤尘起尘量估算与煤尘预测模式 (57)7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59)7.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9)7.2温排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7.3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65)8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分析 (66)8.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66)8.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7)9 声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69)9.1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9)9.2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70)10 灰渣综合利用与影响分析 (73)10.1灰渣的产生情况及其分类 (73)10.2灰渣环境影响分析 (73)11 生态及自然保护区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74)11.1总则 (74)11.2工程概况 (75)11.3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76)11.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9)11.5生态保护对策与措施 (80)11.6生态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 (81)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2)12.1废污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82)1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82)1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83)1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 (84)13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86)13.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86)13.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88)13.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89)13.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89)13.5环保措施投资 (89)14 污染物总量控制 (91)14.1国家及江苏省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 (91)14.2热电厂总量控制因子 (91)14.3热电厂总量控制的措施 (91)14.4总量控制的效果 (92)15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93)15.1项目环保投资估算 (93)15.2效益分析 (93)16 公众参与 (95)16.1公众参与目的与组织形式 (95)16.2调查的方法 (95)16.3公众参与意见调查与统计结果 (95)17 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 (99)17.1环境监测计划 (99)17.2环境管理制度 (100)17.3排污口设置 (101)18 厂区绿化 (102)18.1厂区绿化的意义 (102)18.2厂区绿化植物的选择 (102)19 结论与建议 (103)19.1结论 (103)19.2建议 (107)20 附件 (108)1 前言江苏省乡镇企业示范园区——东南纺织工业园区,以纺机、棉纺、织造、服装、染整为主体,正在形成花、纱、布、衣一条龙生产的纺织园。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27 发布人: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09年2月27日2008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一方面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初步核定,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6.9:46.6:46.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30855元,增长9.6%。
图1:2004-2008年成都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GDP的比重为5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7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82.2万人,增加22.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5.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15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市场物价平稳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见图2)。
苏苗罕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案例汇编(上篇)

苏苗罕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案例汇编(上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案例汇编(上篇)(1985—2016)导语本案例汇编由苏苗罕博士于2010年9月开始编辑,时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2008级本科生覃莹同学提供了部分帮助,刘焉穷硕士和张亮博士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参与补订。
苏苗罕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焉穷系南开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亮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
(编者注:本文篇幅较长,故拆分为上、下两篇分别推送!)一、最高法院公报案例【公报案例】(一)行政诉讼1985年第3期:深圳市蛇口区环境监测站与香港凯达企业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案1987年第3期:对李洪非法占用土地强制执行案1989年第1期:区成不服九龙海关行政处罚决定案1989年第2期:郑太发不服土地管理行政处罚案1989年第2期:支国祥不服行政处罚案1989年第4期:上海环球生物工程公司不服药品管理行政处罚1990年第1期:台湾“光大二号”轮船长蔡增雄不服拱北海关行政处罚上诉案1991年第3期:梁宝富不服治安行政处罚复议决定案1992年第2期:香港美艺金属制品厂诉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确认“惰钳式门”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1992年第2期:陈迎春不服离石县公安局收容审查决定案1992年第3期: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不服宁波卫生检疫所国境卫生检疫行政处罚决定案1993年第1期:谢培新诉永和乡人民政府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1993年第3期:任建国不服劳动教养复查决定案1994年第1期:香港昆利发展有限公司、晶泽有限公司不服湛江海关行政处罚决定案1994年第2期:刘本元不服蒲江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侵犯财产权、经营自主权处理决定行政纠纷案1994年第3期:贵州省电子联合康乐公司不服贵阳市城市规划局拆除违法建筑行政处理决定案1994年第4期:张晓华不服磐安县公安局限制人身自由、扣押财产行政案1995年第4期:桐梓县农资公司诉桐梓县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抗诉案1996年第1期:黄梅县振华建材物资总公司不服黄石市公安局扣押财产及侵犯企业财产权行政上诉案1996年第4期:汤晋诉当涂县劳动局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案1997年第2期:平山县劳动就业管理局不服税务行政处理决定案1998年第1期:福建省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不服省地矿厅行政处罚案1999年第4期: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2000年第1期:溆浦县中医院诉溆浦县邮电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2000年第3期:宿海燕不服劳动教养决定案2000年第4期:兰州常德物资开发部诉兰州市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批复案2000年第6期:罗边槽村一社不服重庆市人民政府林权争议复议决定行政纠纷上诉案2001年第4期:宜昌市妇幼保健院不服宜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案2001年第5期:李治芳不服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案2001年第6期:点头隆胜石材厂不服福鼎市人民政府行政扶优扶强措施案2002年第3期:路世伟不服靖远县人民政府行政决定案2002年第5期:罗伦富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2002年第6期:广州市海龙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诉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等行政纠纷上诉案2003年第1期:丰祥公司诉上海市盐务局行政强制措施案2003年第4期:吉德仁等诉盐城市人民政府行政决定案2003年第5期:彭学纯诉上海市工商局不履行法定职责纠纷案2003年第6期:陈莉诉徐州市泉山区城市管理局行政处罚案2004年第2期:中国银行江西分行诉南昌市房管局违法办理抵押登记案2004年第3期:沈希贤等182人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纠纷案2004年第4期:宣懿成等18人诉衢州市国土资源局收回土地使用权行政争议案2004年第5期:中海雅园管委会诉海淀区房管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2004年第7期:丰浩江等人诉广东省东莞市规划局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纠纷案2004年第8期:宋莉莉诉宿迁市建设局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裁决案2004年第9期:何文良诉成都市武侯区劳动局工伤认定行政行为案2004年第10期:中国光大银行诉武汉市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案2004年第11期:念泗三村28幢楼居民35人诉扬州市规划局行政许可行为侵权案2005年第1期:再胜源公司诉上海市卫生局行政强制决定案2005年第2期:眉山气雾剂厂诉眉山市人民政府、眉山市国土局土地行政登记案2005年第3期:张成银诉徐州市人民政府房屋登记行政复议决定案2005年第6期:黄金成等25人诉成都市武侯区房管局划分物业管理区域行政纠纷案2005年第7期:杨宝玺诉天津服装技校不履行法定职责案2005年第8期:益民公司诉河南省周口市政府等行政行为违法案2005年第8期:松业石料厂诉荥阳市劳动局工伤认定案2006年第1期:建明食品公司诉泗洪县政府检疫行政命令纠纷案2006年第2期:许文庆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第三人邢鹏万宣告发明专利权无效纠纷提审案2006年第3期:伊尔库公司诉无锡市工商局工伤行政处罚案2006年第4期:上海金港经贸总公司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2006年第5期:肇庆外贸公司诉肇庆海关海关估价行政纠纷案2006年第5期:孙立兴诉天津园区劳动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2006年第6期:博坦公司诉厦门海关行政处罚决定案2006年第8期:邵仲国诉黄浦区安监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案2006年第9期:夏善荣诉徐州市建设局行政证明纠纷案2006年第10期:焦志刚诉和平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行政纠纷案2007年第1期:铃王公司诉无锡市劳动局工伤认定决定行政纠纷案2007年第1期:廖宗荣诉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二支队道路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案2007年第3期:白光华不服天津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劳动教养决定案2007年第8期:陆廷佐诉上海市闸北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纠纷案2007年第10期:杨一民诉成都市政府其他行政纠纷案2008年第1期:杨庆峰诉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2008年第9期:北京国玉大酒店有限公司诉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2009年第10期:昆明威恒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与昆明市规划局、第三人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东华街道办事处行政处罚纠纷案2009年第11期:上海罗芙仙妮化妆品有限公司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金山分局工商行政处罚决定案2011年第7期:北京希优照明设备有限公司不服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行政决定案2011年第9期:王长淮诉江苏省盱眙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行政确认案2012年第2期:何小强诉华中科技大学履行法定职责纠纷案2012年第4期:劲牌有限公司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2012年第5期:黄陆军等人不服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登记行政复议案2012年第7期:甘露不服暨南大学开除学籍决定案2012年第10期:赵东红、张如一及第三人邹继豪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无效行政纠纷案2012年第12期:杭州啄木鸟鞋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七好(集团)有限公司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案2013年第1期:中华环保联合会诉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环境保护局环境信息公开案2013年第7期:无锡美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诉无锡质量技术监督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质监行政处罚案2013年第9期:陈善菊不服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行政确认案2013年第10期:申请再审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与被申请人张迪军、原审第三人慈溪市鑫隆电子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2013年第10期:张迪军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慈溪市鑫隆电子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无效行政案2013年第10期:于栖楚诉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强制拆迁案2013年第10期:苏州鼎盛食品公司不服苏州市工商局商标侵权行政处罚案2013年第11期:上海珂帝纸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不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令补缴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行政处理决定案2014年第6期:盐城市奥康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诉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2014年第7期:郑亚俐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佛山凯德利办公用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易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利无效行政诉讼案2014年第8期:陈爱华诉南京市江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履行房屋登记法定职责案2014年第9期:曹忠泉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上海精凯服务机械有限公司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2015年第2期:定安城东建筑装修工程公司与海南省定安县人民政府、第三人中国农业银行定安支行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及撤销土地证案2015年第11期:陆红霞诉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案2016年第6期:北京福联升鞋业有限公司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商标异议复审行政纠纷案(二)国家赔偿1997年第3期:仇惠南请求国家赔偿案1998年第4期:郑传振申请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赔偿案2002年第6期:黄景嘉国家刑事赔偿案2003年第2期:尹琛琰诉卢氏县公安局110报警不作为行政赔偿案2003年第3期:陈宁诉庄河市公安局行政赔偿纠纷案2003年第3期:王丽萍诉中牟县交通局行政赔偿纠纷案2004年第1期:汇兴公司诉浦江海关行政赔偿案2004年第4期:李伏运请求国家赔偿案2011年第4期:祁县华誉纤维厂诉祁县人民政府行政赔偿案2012年第2期:卜新光申请违法追缴国家赔偿案2012年第11期:朱红蔚申请无罪逮捕国家赔偿案2012年第12期: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口滨海大道(天福酒店)证券营业部申请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国家赔偿案2013年第12期:莫学镕申请国家赔偿案2014年第1期:麦良申请国家赔偿案2014年第2期:马萍申请国家赔偿案2014年第6期:张牧申请国家赔偿案2015年第4期:陈山河与洛阳市人民政府、洛阳中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行政赔偿案二、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建立。
成都统计年鉴2010综合

自然地理位量:成都,简称蓉。
地处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与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位于四川省中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面与眉山市相连。
境内海拔最高5364米,最低387米。
面积:全市面积12121平方公里,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平原面积占40.1%,丘陵面积占27.6%,山区面积占32.3%。
河而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全市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气候: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高、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5.2βC〜16.61C左右,全年无霜期大于300天,年平均降水量873毫米〜1265亳米,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一般在23%~30%之间,日照时数为1017 小时〜1345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0.0千卡/平方厘米〜93.5千卡/平方厘米。
1-1成都市气象情况(2009年)1-2成都市行政区划(2009年末) Di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Areas in Chengdu (End of 2009)411-3成都市乡(镇)名录Name List OfTownships and Villages in Chengdu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Principal Aggregate Indicators on National Economic2003展总量与速度指标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Related Indices Growth Rales1124.96 1139.63 141.4 138.6 123.9 112.5 101.3 510.16 520.86 2.2倍 2.2倍185.5 155.1 102.1 612.08 629.38 3.5倍 3.3倍 2.5倍182.0 102.8704.49 729.52 195.9 185.6 129.7 127.1 103.6 149.89 157.36 143.1 135.8 103.0 126.4 105.0 322.26 320.02 122.1 115.7 83.7 82.5 99.33944.91 4502.60 31.9 倍25.3 倍10.5 倍 3.2倍114.7 262.88 267.77 3.9倍 3.6倍 2.3倍155.1 103.71734.95 2001.80 50.5 倍37.7 倍14.4 倍 4.0倍117.7 1947.08 2233.04 46.8 倍33.9 倍11.7 倍 2.9倍113.4 1889.98 2113.57 112.1 2054.94 2389.03 H7.I89.35 77.33 102.9954.94 1121.24 119.8 771.56 915.87 121.0 183.38 205.37 114.5 1010.64 1190.46 116.0171.94 161.20 66.8 62.4 52.8 66.0 93.8 438.13 441.14 4.9倍 4.5倍 2.7倍165.1 103.71-4续表1274.51 278.88 94.6 91.4 73.1 76.7 101.620.83 23.43 2.2倍171.0 118.0 126.0 112.5 470.64 484.10 5.5倍 6.4倍 2.2倍118.1 102.9 118.36 120.76 45.4 倍28.7 倍10.8 倍 2.3倍102.097.83 101.91 7.2倍 5.5倍 2.6倍148.5 104.269.38 71.83 5.5倍 4.2倍 2.1倍154.4 103.511.88 12.20 10.4 倍9.4倍 3.8倍 2.4倍102.719.00 20.81 【1.8倍ILl倍 3.5倍142.1 109.59.41 9.85 42.8 倍36.5 倍 4.1倍199.0 104.7286.81 301.31 105.1 96.98 121.52 125.3 49.29 39.00 79.1 444.00 830.20 187.0 8012 6173 77.0 69.71 69.18 99.271120 65082 91.51-4续表214.09 36.29 2.6倍704.70 873.95 124.02993.88 4012.45 1364.8 倍720.4 倍100.0 倍8.4倍134.0 1018.45 1580.46 558.5 倍303.9 倍56.0 倍 6.9倍155.22716.90 3607.33 3680.9 倍1454.6 倍124.7 倍9.7倍132.8 1340.03 1970.34 716.5 倍421.9 倍152.3 倍8.6倍147.0 683.57 930.84 1756.3 倍79.1 倍19.0 倍136.2 912.51 945.14 316.1 倍7.3倍103.635456 39540 111.5 1394.41 1527.24 109.5 79016 94084 119.1 810.43 1035.96 127.8279.42 372.63 1330.8 倍1202.0 倍240.4 倍 5.2倍133.4 755.98 767.41 441.0 倍353.6 倍91.1 倍 3.0倍101.51274.12 1449.00 14.6 倍113.71621.85 2047.21 116.7 768.88 924.61 42.6 倍 4.0 倍120.3②从2003年起运输量只包括营运性运输,且从2004年后为合并后成都铁路局数据。
1997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两个文明建设。
全市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综合1997年,全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
国内外贸易同步增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市场物价平稳;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0.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56.4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0.0亿元,增长11.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24元。
市场物价涨势得到有效抑制,呈现涨幅低、波动小的特征。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7%,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上涨2.9%,回落3.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全市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
国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保险金收缴率均在90%以上。
全市有87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
建立了15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共安置下岗待业职工4.2万人。
富余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率达46%。
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按照“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已完成了9个扩张型集团公司资产重组和43个企业的破产结案工作;选择了13个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已完成和正在进行兼并的企业有67个,到年底已有671个国有小型企业完成了改革。
年内共有6家股份制公司在上海、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融回资金10亿元。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投入不足;部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多,就业压力大。
农业1997年,我市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
全年建设“三高”农业项目12个,改造中低产田土27.8万亩,修复江河堤防工程18.3公里。
2005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6年 2月26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狠抓“项目年”的各项工作,在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0亿元,增长9.6%。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7:42.5 :49.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9.9%、36.9%。
市场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1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76.5万人,增加38.3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4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132.7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21.7万人,增加1.4万人,省内市外23.9万人,增加1.7万人。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84.2亿元,增长21.0%。
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5.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企业家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
2005年4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达132.53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0.56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质量概述空气:2010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6%。
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标,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浓度年均值较上年均有所下降。
空气污染特征为扬尘、机动车排气、煤烟混合型污染。
郊区(市)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于城区。
水质:2010年岷江成都段、沱江成都段水质与2009年总体持平。
国控和省控出境断面未能全部达标。
城区锦江、沙河水质以Ⅳ类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生化需氧量。
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
郊区(市)县(除彭州市外)政府所在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噪声:2010年成都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9.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4.1分贝,均处“较好”水平,城区功能区噪声的1、2、4类区夜间超标。
城区道路交通、区域声环境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较上年略有下降。
生态:2009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68.2,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2009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比2008年的64.7上升5.4%,比2007年的66.8上升2.1%。
121环境空气质量1.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1.1.1监测概况成都市是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 城区8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均经过国家环保部认证,为国控监测网点。
成都市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及《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上报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包括控制中心、子站巡视及维护维修、质量控制等相关管理制度。
2010年,8个国控子站共获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有效日均值监测数据8350个。
1.1.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1.1.2.1监测项目成都市环境空气监测开展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1.1.2.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2010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年空气质量以良为主,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为21~255,其中空气质量级别为优的有58天,良258天,轻微污染43天,轻度污染5天,中度重污染1天,无重度污染。
全年优良天数316天,优良率为86.6%,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上年为86.3%),优的天数较上年增加17天。
总体上,2010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中趋好状态。
2010年城区空气质量状况见图1-1,空气质量状况年际变化见图1-2。
3图1-1 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图1-2 成都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年际变化图1.1.3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变化趋势1.1.3.1监测结果2010年成都市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降尘量年均值低于当年地方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PM10)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0.104毫克/立方米,各测点(对照点除外)年均浓度值范围为0.099~0.107毫克/立方米;各测点日均浓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在12.8%~18.1%之间,城区日均浓度值超标率为14.2%,最大日均浓度值超标1.98倍。
4●二氧化硫(SO2)城区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0.031毫克/立方米,各测点(对照点除外)年均浓度范围为0.023~0.034毫克/立方米;所有测点日均浓度值均未出现超标。
●二氧化氮(NO2)城区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0.051毫克/立方米,各测点(对照点除外)年均浓度范围为0.046~0.055毫克/立方米;除草堂寺和沙河铺2个测点分别有1个日均值超标外,其余测点均无超标日均值,城区日均值超标率为0.1%,最大日均值超标0.15倍。
●降尘城区降尘年均值为11.29吨/平方公里·月,各测点(对照点除外)年均值范围为10.1~12.05吨/平方公里·月,城区年平均降尘量比地方标准(对照点+3)低4.01吨/平方公里·月。
1.1.3.2空气污染特征成都市空气污染特征为扬尘、机动车排气、煤烟混合型污染。
城区环境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的污染负荷近年逐年增高,继2009年首次超过二氧化硫成为次要污染物以来再次超过,稳居第二。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污染负荷所占百分比见图1-3。
图1-3 2010年城区主要污染物负荷比51.1.3.3年际变化2010年城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较上年均有所下降,二氧化硫年均值下降了0.007毫克/立方米,降幅为18.4%;二氧化氮年均值下降了0.004毫克/立方米,降幅为7.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下降了0.007毫克/立方米,降幅为6.3%;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0.24;降尘年均值比去年上升了0.56吨/平方公里·月,升幅为5.2%。
总体上,2010年成都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维持近年来稳定并逐步转好的总趋势。
城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年际比较见图1-4,城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见图1-5。
图1-4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图1-5 城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1.1.3.4季节变化规律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污染最重,夏季污染最轻,与多年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其中PM 10及SO 2浓度季节变化较明显,而NO 2浓度季节6变化不太明显(见图1-6)。
图1-6 2010年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规律1.1.3.5空气污染区域分布成都市城区无明显区域性污染,各区域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差异不大。
综合污染指数区域变化见图1-7。
二氧化硫:城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中心相对较低;二氧化氮:城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中心相对较低;可吸入颗粒物:城北浓度均值相对较高,城南、城中心相对较低。
图1-7 2010年城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区域变化1.2郊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1.2.1监测结果2010年成都市14个郊区(市)县环境空气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0.015(蒲江县)~0.051毫克/立方米(彭州市)。
二氧化氮年均值范围为0.015(大邑县)~0.038(双流县)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范围为0.045(蒲江县、邛崃市)~0.094(双流县)毫克/立方米。
综合污染指数范围在0.90(蒲江县)~2.16(青白江区)之间,大部分地区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
1.2.2区域比较14个郊区(市)县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城区。
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稳中有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保持基本稳定。
2010年成都市城区及各郊区(市)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见图1-8。
图1-8 2010年城区及郊区(市)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1.3酸雨1.3.1城区酸雨状况1.3.1.1监测概况成都市城区降水监测点位共6个,其中城区5个测点,远郊1个测点(对照点)。
城区测点基本均匀分布于建成区的东西南北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010年,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按照国家及四川省有关酸雨监测的相关要求,开展降水监测工作。
降水监测逢雨必测,分析项目11个:pH值、电导率、硫酸根、硝酸根、铵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及氟离子。
781.3.1.2酸雨状况(1)降水酸度、酸雨频率及其区域分布、变化趋势9图1-10 降水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离子比年际变化曲线由降水离子分析可知,2010年度降水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硫酸根(15.2mg/L),其次为硝酸根(4.11mg/L);硫酸根离子浓度占所有分析的离子总量的47.0%,硫酸根与硝酸根离子浓度比为2.39,较上年下降0.52,表明酸雨呈硫酸型污染,且随着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加重,硝酸根对降水酸度的贡献呈加重趋势。
1.3.2郊区(市)县酸雨状况14个郊区(市)县全年共获降水样品1655个,其中酸雨样品3个;降水pH 年均值范围为5.85~7.92,pH 测值范围为5.17~8.16。
青白江区、崇州市2个地区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分别为2.0%、1.6%),酸雨出现地区占14个区(市)县的14.3%,与上年持平。
2水环境质量2.1岷、沱江水系水质状况2.1.1监测情况2010年成都市岷、沱江两大水系共设置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82个,其中岷江水系57个,沱江水系25个。
82个断面中有国控断面4个、四川省控断面10个。
水环境质量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断面为全年每月监测一次,人工采样监测;市控断面为1、3、5、7、8、9、11月每月监测一次,人工采样监测。
监测项目省控以上断面为28项,市控断面3、8、11月为25项,1、2、4、5、6、7、9、10月为11项。
其中2个国控饮用水源地断面于5月完成109项全分析监测。
在8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以Ⅱ、Ⅲ类为主,Ⅰ~Ⅲ水质的断面占总数的73.2%,与去年基本持平。
各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1。
图2-1 2010年岷、沱江水质类别比例分布图2.1.2岷江水质状况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
岷江(外江)水系主要包括南河(新津)、金马河两大干流及其支流;岷江(内江)水系主要包括府河、江安河、柏条河、走马河四大干流及其支流。
岷江外江水系南河水质优,全流域13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Ⅱ~Ⅲ类水质标准;岷江外江水系金马河水质优,全流域16个监测断面有15个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岷江内江水系江安河流域上游水质良好,下游段水质较差,全流域5个监测断面有4个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岷江水系内江走马河、柏条河水质优;岷江内江水系府河上游水质良好,城区段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下游为劣Ⅴ类水体,重度污染。
2010在岷江水系监测的57个断面中,水质以Ⅱ~Ⅲ为主,水质为Ⅰ~Ⅲ类的断面所占比例为80.7%,较去年减少1.8个百分点。
各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2。
图2-2 2010年岷江水质类别比例分布图2.1.3沱江水质状况沱江主要由北河、中河、毗河三条上游支流汇合而成,另外包含蒲阳河和驿马河等几条主要河流。
沱江流域毗河上游基本无自然来水,水质差,中、下游由于支流汇入,水质逐渐好转。
2010年北河水质为Ⅲ类;中河水质为Ⅴ类,为轻度污染,与去年相比水质变差;蒲阳河全流域除支流人民渠六支渠水质为劣Ⅴ类外,其余河段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驿马河上游水质优,下游污染严重。
2010年沱江水系监测的25个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的断面所占比例为56%,与去年持平。
各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3。
图2-3 2010年沱江水质类别比例分布图2.1.4岷、沱江水系污染特征2010年岷江水系水质污染的主要特征为岷江(外江)水系良好,岷江(内江)水系上游段水质良好,达到划定的水域标准,中下游段水质污染较重,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生化需氧量、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