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模拟卷答案综合 修改打印
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目录第七编明代文学………………………………………………………………()基本知识…………………………………………………………………………()简单解释题………………………………………………………………………()思考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八编清代文学………………………………………………………………()基本知识…………………………………………………………………………()简单解释题………………………………………………………………………()思考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九编近代文学………………………………………………………………()基本知识…………………………………………………………………………()简单解释题………………………………………………………………………()思考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七编明代文学一、基本知识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刘基和高启。
刘基诗风近于杜甫,高启则近于李白。
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杨士奇、杨荣、杨溥。
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他著有《怀麓堂集》。
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和何景明,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5、“吴中四才子”是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
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
古代文学——明清文学史试卷

明清文学史试卷(第一套)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金圣叹删改的《水浒传》是回。
南宋时讲述取经故事的说经话本是。
2.《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塾师名叫。
3.现存《金瓶梅》的最早版本是年间的《金瓶梅词话》。
它称是其作者,但我们还不知道他是何人。
“劝农”是哪部戏剧作品中的情节。
4.明代第一部以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
5.匡超人是中的人物形象。
雷海青是中的人物形象。
6.“虽云长篇,形同短制”,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对这部小说结构的概括。
7.《桃花扇》中,描写了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是这一出。
《聊斋志异》中能嗅出文章好坏的瞎和尚出自。
8.明代以“独抒性灵”为主张的诗文流派是,清代诗歌性灵派的代表人物是。
9.继《聊斋志异》后,较有名的文言小说还有纪昀的。
自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曲作品是。
10.《红楼梦》的成书史上,曾出现的书名还有和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归有光是下列哪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A、唐宋派B、阳羡派C、竟陵派D、公安派2.下列哪位作家属于明代“前七子”诗文流派()。
A、李梦阳B、王世贞C、李攀龙D、翁方纲3.“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A、刘备与曹操B、刘备与袁绍C、曹操与孙权D、刘备与诸葛亮4.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
A、薛素姐B、江城C、潘巧云D、青凤5.《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A、匡超人B、杜慎卿C、杜少卿D、牛布衣6.被鲁迅先生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是()。
A、《镜花缘》B、《醒世姻缘传》C、《儒林外史》D、《阅微草堂笔记》7.最早提出并运用故事演进及母题生长来研究古代章回小说的是()。
A、鲁迅B、王国维C、郑振铎D、胡适8.清代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他的诗论大抵出于()的理论主张。
A、袁宏道B、严羽C、袁枚D、刘勰9.诗句“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的作者是()。
A、袁宏道B、郑燮C、袁枚D、王士祯10.下列哪位是广东诗人()。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题库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古代文学》题库(一)一、填空题: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刘基)。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
3、、《金瓶梅》故事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推衍而成。
全书以商绅恶霸(西门庆)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作者署名为(笑笑生)。
为中心,描述了他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的黑暗腐朽。
4、《人间词话》的作者是(王国维)。
5、、《儒林外史》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的广阔社会图景。
6、、清初诗坛最有名的是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宗宋)派和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尊唐)派。
7、清初以哲理政论散文见长的作家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8、、(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是近代文学的基本主题。
9、、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孽海花》)。
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李伯元)、(吴趼人)、(刘鹗)、(曾朴)。
10、《红楼梦》采用了(双线多头网状结构)方式结构全书,主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副线是(贾府的由盛而衰的转化过程),二者交错发展,又用(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和三位主要人物即(宝钗)、(凤姐)、(贾母)做生日来牵合,使全书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11、《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是(大闹天宫),叛逆者(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里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水浒传》的语言是以(民间口语)为基础,风格(洗炼、明快)。
13、、汤显祖的《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分别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
14、仿效六朝志怪小说笔法而创作的笔记小说,在清代以(纪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
15、、近代文学是指(1840)年到(1919)年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文学现象。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明代小说?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金瓶梅》答案:C3. 明清时期,被誉为“戏曲之祖”的剧作家是?A. 关汉卿B. 王实甫C. 汤显祖D. 洪昇答案:C二、填空题4. 明代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汤显祖5.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________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答案:蒲松龄三、简答题6.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的主要艺术特色包括: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
7. 明清时期,戏曲文学有哪些发展特点?答案:明清时期戏曲文学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题材的多样化,形式的创新,语言的通俗化,以及表演艺术的专业化。
四、论述题8.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具有复杂性,既有忠义之心,又有妥协之态。
在作品中,宋江起到了团结梁山好汉、领导起义军、最终接受招安等多重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
9. 分析明清小说与戏曲的相互影响。
答案:明清小说与戏曲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常常被戏曲所借鉴和改编,丰富了戏曲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戏曲的表演艺术和语言风格也对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小说在叙事和描写上更加生动和形象。
五、材料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明清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反映的社会观念。
材料:《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描写。
答案:明清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多样性,既有贤妻良母的传统形象,也有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
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她的形象既体现了女性的柔弱和敏感,又展现了独立思考和追求个性的现代意识。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复杂看法,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华师3月课程考试《明清小说史》作业考核模拟

华师3月课程考试《明清小说史》作业考核试题
()完整地叙写了一次农民起义的全过程。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参考选项:B
下列故事情节,不属于《红楼梦》的是()。
A:晴雯撕扇
B:黛玉葬花
C:刘姥姥进大观园
D:高老庄招亲
参考选项:D
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再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代表作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参考选项:A
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著名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参考选项:B
英雄传奇讲述江湖中寻走的英雄、侠客等,代表作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参考选项:B
陈经济是()里的人物。
A:《水浒传》
B:《醒世姻缘传》
C:《金瓶梅》
D:《红楼梦》
1。
5号字 明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明代文学试题:243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____________。
2438、从______《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出三国故事唐代时已在民间流传。
2439、《东京梦华录》记载了________的专门艺人霍四九,说明三国故事在宋代进一步流传。
2440、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之一的______________是现存最早的讲三国故事的话本。
2441、《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________。
现在通行的《三国演义》是经过清代________修改定型的本子。
2442、现在通行的《三国演义》是经过清代________修改定型的本子。
2443、“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对____________这部小说语言特色的概括。
2444、《三国演义》中着墨最多、倾注全力塑造的人物是______。
2445、南宋末年,画家龚开的__________________,初次完整地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
2446、宋末元初的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有关水浒故事的部分,可以认为是说水浒故事的最早的话本。
2447、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改成____回本,流传较广。
2448、《水浒传》中的“智多星”是____的绰号。
2449、“九纹龙”是《水浒传》中____的绰号。
2450、“浪里白条”是《水浒传》中____的绰号。
2451、《水浒传》中杨志的绰号是__________。
2452、在《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南宋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大致具备了取经故事的轮廓。
2453、我哈缵一部长篇章回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是_______________。
2454、《金瓶梅》是由《水浒传》中_________的故事演化而来。
2455、现存《金瓶梅》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年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6、《金瓶梅》这一书名中的“梅”是指_______。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元明清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申明亭”的设立体现了明朝( )的立法指导思想。
A.重典治吏B.刑乱国用重典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D.明刑弼教正确答案:D解析:“申明亭”意在申明教化,故D项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2.明朝对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是( )。
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正确答案:A解析:明朝的司法机关中,大理寺掌复核,刑部掌审判,都察院掌监察,合称“三法司”。
明朝将前朝的御史台改称都察院。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3.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 )。
A.损害赔偿金B.罚金C.罚款D.违约金正确答案:A解析:元朝的“烧埋银”类似于现代的损害赔偿。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4.《明大诰》一共由( )篇组成。
A.一B.二C.三D.四正确答案:D解析:《明大诰》一共四篇:《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5.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
A.中书省B.中书门下C.尚书省D.门下省正确答案:A解析:元朝没有效法前代实行的三省六部制,而是设置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
故选A项。
中书门下是宋朝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宋神宗元丰变法后,恢复了三省六部的职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的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共同行使宰相职权。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6.奸党罪始创于(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D解析:明朝始创奸党罪,以强化皇权。
知识模块:元明清法律制度7.廷杖制盛行于( )。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正确答案:C解析:廷杖制虽然在隋朝就有所适用,但到了明朝盛行。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打印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一、《李娃传》的思想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一章第三节,第36—40页。
二、分析《水浒传·李逵负荆》中的李逵形象。
参考答案: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四章第二节,第178页。
三、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有三种说法:一是农民起义说,二是市民说,三是忠奸斗争说。
这三个观点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它所刻画的宋江起义有历史事实为依据,作者把这一历史上并不出色的农民起义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使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农民起义。
《水浒传》塑造了一些农民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最后梁山英雄受招安,被利用去征方腊,遭到残酷镇压的命运,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失败的悲剧。
《水浒传》的确是一曲农民革命的颂歌。
水浒故事长期在城市流传,市民群众和艺人是水浒故事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并不熟悉农村生活,也并不真正了解农民,他们是用市井细民的眼光来观察农民起义的。
因此,在他们的渲染与修饰下,梁山义军虽然还保留着某些农民起义的特点,但它实际上是被市民观点改造过的一次农民起义,小说中更多的是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也多少反映了市民的心声。
《水浒传》描写的不是广大农村而是市井社会,不见田野庄稼,不见农业耕作,而只有酒楼妓院,瓦舍勾栏;不见地主恶霸的地租剥削和高利盘剥,而是衙吏猖獗,地痞流氓横行。
《水浒传》里的官逼民反,官是封建官僚,民是市井细民。
另外,书中宣扬的是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
表现为见义勇为、扶困济危、刚强义烈、恩怨分明、受恩必报的道德原则。
所以《水浒传》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英雄颂歌。
水浒故事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最后加工者把它们联缀成长篇巨制时,又用忠奸斗争的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
因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呈现了多元融合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答案综合 一、 填空(20分): 1、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 章回体 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 嘉靖 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 万历 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2、《辽阳海神传》的作者是 蔡羽 ,《觅灯因话》的作者是 邵景詹 。3、“二拍”的作者是 凌濛初 ,“三言”是指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4、瞿佑的文言小说代表作为 剪灯新话 ,袁枚的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子不语,纪昀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阅微草堂笔记 5、清初前期的长篇独创之作是 醒世姻缘传 ,清初在小说与戏曲两方面都有成就的著名作家是 李渔 。6、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 福建 移至 江浙 。8、“溢美”的狭邪小说以 《品花宝鉴》 、 《花月痕》 为代表。除了《红楼梦》出现以后,清代小说续书较多的时期是 清初前期 。9、提出“熏浸刺提”说的是 梁启超 。10、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 、 官方文化政策 。11、“三话”是剪灯新话 、 剪灯余话 、 觅灯因话,“三言”是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醒世恒言》。12、《辽阳海神传》的作者是蔡羽、《负情侬传》的作者是 宋懋澄 。13、纪昀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阅微草堂笔记 ,袁枚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 子不语 。14、梁启超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是“熏”、“浸”、刺 、 提 。15、书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编创被称为 熊大木 模式。16、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 福建 移至 江浙 。17、康熙 二十六 (1687) 年,清政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18、《红楼梦》 的问世,标志着明清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的结束; 《娱目醒心编 》的出版给拟话本小说的发展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19、金圣叹评点了《水浒传》,毛宗岗评点的是 《三国演义》 。 二、多项选择题(20分,多选少选均无分): 1、《镜花缘》是: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 2、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A拟话本小说B时事小说C神魔小说D公案小说 3、以下属拟话本小说的有:A《石点头》B《照世杯》C《十二楼》D《豆棚闲话》 4、以下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有:A《玉娇梨》B《平山冷燕》C《谢天香》D《三妙传》 5、编撰拟话本小说的有: A熊大木B余邵鱼C李渔D凌蒙初 6、以下属人情小说的作品有: A《东周列国志》B《生绡剪》C《平山冷燕》D《痴婆子传》 7以下属清初“时事小说”的有: A《新世鸿勋》B《七峰遗编》C《魏忠贤小说斥奸书》D《剿闯通俗演义》 8、乾隆朝的长篇小说有: A《儒林外史》B与《野叟曝言》C《歧路灯》D《绿野仙踪》 9、将侠义小说与其他小说流派相结合的作品有: A《铁花仙史》B《儿女英雄传》C《镜花缘》 D《施公案》 10、写过谴责小说的人物有: A梁启超B黄遵宪C曾朴D李宝嘉 11、《金瓶梅》是: 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 12、属人情小说的作品有: A《樵史演义》B《七峰遗编》C《世无匹》D《浓情快史》 13、以下属短篇白话小说的有: A《三言》B《二拍》C《十二楼》D《生绡剪》 14、在《聊斋志异》影响下出现的文言小说集有: A《谐铎》B《夜谭随录》C《萤窗异草》D《语怪》 15、拟话本的格式主要有: A头回B头话C入话D正话 16、冯梦龙参与编创的作品有: A《警世通言》B《喻世名言》C《情史》D《无声戏》 17被官方机构出版的作品有: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剿闯通俗小说》D《樵史演义》 18、属文言小说的有: A效颦集B野叟曝言C阅微草堂笔记D绿野仙踪 19、续书较多的历史时期是: A清初前期B康熙后期至雍正朝C顺治至康熙前期 D乾隆晚期 20、以书坊主身份编撰小说的有: A余象斗B杨尔曾C冯梦龙D孙高亮 三、名词解释(8分):1、熊大木模式 "熊大木模式"有两层含意。首先,它指负责传播环节的书坊主越位,成为创作主体,从熊大木开始到万历中期,他们几乎垄断了通俗小说创作领域。其次,尽管是在编撰小说,但创作动机、文化水准与艺术品位都表明了这些人仍然还是书坊主,其编撰方式幼稚粗糙,作品形态也易于辨认。由于熊大木是首开其风者,故而通俗小说这种形式的编撰便称为"熊大木模式"。 2、头回: 名"得胜头回",指"正话"前的小故事。"头回"在情节上与"正话"并无关系,但在主题思想上有相合之处。"头回"产生于宋元说书,它的出现并不是创作上的需要,而是商业上的考虑。对说书艺人来说,听众的多寡直接影响到生计,他希望听讲的人越多越好,但到了约定时间又必须开讲。有了"头回"之后,已入场的听众注意力为"头回"吸引,不会因开讲不准时而烦燥喧闹,而场外的人因"正话"尚未开始,这时也愿意进场听讲。久而久之,"头回"便成了话本小说形式上的重要标志。 3、拟话本小说 拟话本是继承话本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但又逐渐摆脱其形式束缚,从以改写显示创作技巧、经过融合改编与独创两种创作方式的尝试后,进而转至完全独立创作的小说流派。它是对宋元话本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又是整个通俗小说独创时代到来的预前准备。 4、狭邪小说 清代小说流派之一。狭邪,小街曲巷,指娼妓的居处,这里用作娼妓的代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用此名称,指以优伶、妓女为创作题材的小说。其代表作有《品花宝鉴》、《花月痕》《九尾龟》海上花列传等。 四、简述题(30分): 1.《金瓶梅》的历史地位及创作成就。地位:《金瓶梅》是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日臻成熟,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它的诞生开创了人情小说这一创作流派,并且成为这一类小说的经典。 贡献:推动了通俗小说创作的发展: 1、在创作题材上,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时代性,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2、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3、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4、在叙事结构上,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5、在语言艺术上,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1.明末时事小说的特点优点与缺点。 新闻性。 2、通俗性。3、真实性。 4、政治性与轰动性。 优点与缺点:古代信息不通畅,时事小说有传播新闻的功用,有时还打破了封建统治者的新闻封锁;它又具有某些实录性质,史学价值也由此而产生。时事小说以上两方面作用是其他创作流派无法相比的,然而却又是以牺牲文学价值为代价。为保证新闻性,作品一般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作者对生活素材缺乏应有的概括与提炼,结构设置安排也较粗率;而追求实录又造成"文"、"史"混杂,体例不纯。时事小说整体上艺术成就不高,但也有个别较成功的作品。《剿闯通俗小说》等作都写到李岩投奔闯王的故事,较令人信服地概括了当时知识分子参加农民起义军的历程,连史学家都信以为真,但这成功却是以牺牲史学价值换来的。那些作家力图使作品兼有新闻价值、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他们又始终未能寻得最佳的结合点。就这个意义而言,一身三任是该流派的优点,同时也正是它的缺点。 1.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及演化的大致进程。 1) 头回逐渐减少乃至最后消失。在拟话本创作中,头回逐渐被省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现象。在文人创作的拟话本中,头回的存在纯粹是出于对话本的模仿,那些作者不仅没有说话人那样迫切的商业需求,而且构想与设置头回还往往会成为创作的累赘。既然头回存在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于是它在拟话本中出现的频数也就慢慢地减少乃至消失。 2)诗词的征引逐渐减少。宋元话本中大量征引诗词的重要原因是说话人为了显示"讲得字真不俗,记问渊源甚广",而明清时与说书并无什么关系的文人撰写拟话本时,创造力主要显示于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安排,他们一般都是有一定声望的名士,没有必要以大量引证诗词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不俗或学问渊博。由于遵循话本的格式,他们作品中也多少出现了一些诗词,但这往往是出于刻划人物与情节发展的需要,并非有意嵌入。于是越往后,拟话本中征引的诗词就越少,有的故事中竟无一首诗词,作者甚至将篇首与篇尾的诗词也都省略了。 2.什么是熊大木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特点? 熊大木模式"两层含意,同时也是这种模式独有的特点.首先,它指负责传播环节的书坊主越位,成为创作主体,从熊大木开始到万历中期,他们几乎垄断了通俗小说创作领域。 其次,尽管是在编撰小说,但创作动机、文化水准与艺术品位都表明了这些人仍然还是书坊主,其编撰方式幼稚粗糙,作品形态也易于辨认。 在编创方式上,熊大木模式编撰的小说几乎都是根据历史书或者评话、话本等改编而成。 由于熊大木是首开其风者,故而通俗小说这种形式的编撰便称为"熊大木模式",有时书坊主雇佣 的下层文人也采用这种方式来编撰小说。 3.明代小说近二百年空白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印刷业落后的制约: 通俗小说传播异于其他文学体裁,它受到了印刷业发展状况的制约,明初印刷力量不足,这主要表现为印刷工匠的匮缺。 封建统治者的高压控制:其一,明初封建统治者对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的加强,明初的文网森严可怖,并强力推行程朱理学。其二,明初封建统治者实行禁毁小说的政策。 抑商政策造成的伤害 :为了恢复与发展遭战乱破坏的生产,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而小说传播对商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商业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小说市场无法行成,创作与出版也就失去了动力。 4.小说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 理论主张: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创作实践: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具体操作的步骤,即先翻译政治小说,继而创作政治小说。他在《清议报》上先后连载了“最有效力”的《经国美谈》与《佳人奇遇》。待到《新小说》创刊,则是既翻译又创作了。“小说界革命”的实践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的创作或翻译与改良群治“杳乎其不相涉也”。梁启超倡导的实践很快就销声匿迹,他极力推崇的《佳人奇遇》与《经国美谈》,对大众的吸引力根本无法与《巴黎茶花女遗事》或福尔摩斯侦探案相匹敌。 五、论述题(22分):一、论《红楼梦》。 1、《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内在原因和必然规律。《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情节,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封建世家贾府盛衰兴亡过程的描写,在客观上全面揭示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内在原因和必然规律。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贾府生活的各个侧面,刻划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并展示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又非仅停留于事件叙述和情景描绘,而是深入人物内心,刻划其性格特点,揭示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面临的种种矛盾危机。于是,作者既使读者对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面貌获得整体、形象的感受,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及其赖以存在的全部制度的虚伪、腐朽、黑暗和罪恶,引起人们对这一制度永久性的怀疑。 2、宝黛爱情的意义作为贾府继承人贾宝玉,他的行为很使长辈们失望。他厌恶读圣贤经典,拒绝走家庭安排的"仕途经济"道路,也不愿结交"为官为宦"的人,甚至将热衷功名的人斥为"禄蠹";他从不讲究长幼嫡庶、主尊奴卑这类封建等级制度,又反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另位一主人公林黛玉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她为在龌龊势利环境里保持纯洁的个性而"自矜自重,小心戒备",这是她孤傲清高、敏感多疑性格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林黛玉是贾宝玉唯一的知己,她从不劝贾宝玉"立身扬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他们感情最重要的基础。这种在互相了解与思想一致基础上所产生的爱情,和以往"才子佳人"式爱情有着本质区别。那些才子佳人争取恋爱、婚姻自主时表现出反封建的倾向,但他们的人生追求与封建制度没有根本矛盾,因此故事结局总是夫荣妻贵的大团圆。宝黛爱情以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为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封建势力本来就不允许违背礼教的自由恋爱,对带明显叛逆性质的爱情更不能容忍,因此宝黛爱情必然是悲剧性结局,它不只是单纯的爱情悲剧,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悲剧。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思想:作品主题是以反对科举与功名富贵为中心并旁及当时官僚制度、人伦关系以至整个社会风尚。小说一开始就通过周进与范进中举的悲喜剧,批判了科举制度对文士心灵的腐蚀,揭示了他们热衷科举的原因;又塑造了一群考取科名的读书人形象,他们出仕为贪官污吏,居乡为土豪劣绅,从而进一步暴露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作品还用大量篇幅批判科场失意后以风流名士自居的人物,暴露了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讽刺艺术:作者讥讽世事是出于对社会的真切认识和忧患意识,他往往概括提炼与描摹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使读者从事物本身得到启发。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也需要适度合理的夸张,从而突出某些社会现象的荒谬,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临死前见点两根灯草便伸着两根手指不肯断气等描写,都属这样的精采例子。 作者的讽刺方式与程度还因对象差别而有所不同。如对汤知县、严氏兄弟等贪官劣绅是严厉地揭露与鞭挞;对善良而迂腐的马二先生既同情又讽刺;对鼓励女儿殉节,女儿死后又禁不住伤心落泪的王玉辉,则通过对其矛盾心情及其变化的真切细致描写,既展示人物性格复杂性,又将批判矛头直指吃人的封建礼教。 对讽刺程度的把握还表现在随人物性格发展而有所改变上。作者开始时对范进、匡超人虽也讽刺,但主要对其境遇表同情。这两人随科举发达而变得虚伪、圆滑,描写也随之变为辛辣的讽刺。 作者并非只展示笔下人物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而是更致力于引导读者思索那些人物变化的原因。于是社会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弊端便显得更为突出,通过那些人物形象所提出的社会批判就有格外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