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3•【字号】青政办[2011]206号•【施行日期】2011.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20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青海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发展时期。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省“四个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在要求,是增就业、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技术管理创新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服务业发展,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我省首次编制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

规划共八个部分: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方式;战略路径;发展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规划实施。

规划围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与中介、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商务会展等十大服务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集聚区建设,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海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海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据青海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平稳,社会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农业方面,2024年该省农作物总产量达到5513.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4.7%。

其中,粮食产量为2522.1万吨,增长5.2%;油料产量为177.5万吨,增长3.7%。

畜牧业方面,全省牲畜存栏量为5944.4万头只,增长1.2%。

渔业方面,渔业总产量为3.7万吨,增长7.2%。

工业方面,2024年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增长19.3%;其次是制造业,增长17.7%。

2024年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家,全年累计达到2155家。

能源产业方面,全省开发瓦斯井19口,产气量达到2264万立方米。

交通运输方面,青海省全年公路完成货运量为406万吨,增长1.9%。

铁路完成货运量为283万吨,增长18.7%。

民航方面,青海省民航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为16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

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方面,2024年青海省基础教育投入继续加大,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281.2万名学生,比上年增长4.8%。

医疗卫生方面,全省共投入7241万元用于恶性肿瘤防控和艾滋病防控工作。

文化体育方面,全省共办各类专业艺术团589个,开展各种艺术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了青海湖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羊王系列赛等体育赛事。

该年青海省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天然草场恢复建设方面完成投资达到9500万元。

水利方面,全省完成各类水利工程投资25.4亿元,治超市场流转3000平方公里。

总之,2024年青海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提升。

此外,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辉煌十二五喜看新成就

辉煌十二五喜看新成就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省发改委主任吴海昆做客本期《昆仑讲堂·面对面》栏目,与我们一起回顾青海“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突破、新形象、新辉煌,感受青海各项事业发展的5年之变。

敬请关注。

辉煌十二五喜看新成就■文/本刊记者耒昔尔东昆仑讲堂·面对面LiLun 理论责任编辑/许籍尹陈奇记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来自经济社会的具体进步,“十二五”期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有哪些?吴海昆:“十二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生态、惠民生、防风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打基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昆仑讲堂·面对面LiLun理论责任编辑/许籍尹陈奇增后劲、利长远,加快扩大经济规模、改善发展条件。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03.32亿元,较2010翻了0.8番,2011-2014年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2011-2014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7.1%、30.4%,主要发展指标已超过“十二五”目标值。

兰西高铁、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德令哈和花土沟机场、750千伏青新网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前三季度,我省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态势,生态、民生、改革开放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收官“十二五”,规划的指标半数有望超额完成,其它指标有望基本完成,这不仅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28•【字号】青政〔2024〕23号•【施行日期】202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品工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2024〕2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年4月28日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统筹推动我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激发潜在消费,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结合青海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持续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培育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

到2027年,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72%、77%。

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09•【字号】青政办[2011]234号•【施行日期】2011.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23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青”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青海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青海,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历史上科技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青海为目标,以体制和政策环境创新为先导,以科技产业化和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立足科技富民、科技强省、科技能力提升三个层面,突出“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在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方面破解了一批技术难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引领和支撑了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十一五”末,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为“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全面转移到解决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上。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走向精益研发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走向精益研发

型升级 . 在企业界 已经非常熟悉 。 技术转型升级 一定 要走精品 战略。精 品战略是高水平 、高质 量、高效率 、低成本 的战略 。
这里所说的研发 管理是 针对 大型 复杂产 品 的研发 管理 。
这 种 挑 战 使 得 我 们 现 在 已经 拥 有 的 研 发 平 台 难 以 满 足 需 求 。 基于P DM/ L 的 研 发 平 台 已 经 难 以 满 足 大 型 产 品 的 研 发 P M 管理 需 求。
台 能够较好地 传承过去 ,创新未来。 精益研发体 系分成三个维度、八项要素。这三个维度主
要 是产 品 、 识 、 辑 。 项 要 素 是 创 新 、质 量 、仿真 、实验 、 知 逻 八
八项要素能够很好地支撑三 高一低 的精 品战略 。 三个维度又很好地
支撑了综合研发管理的要 求。
面 临 的 问 题 。 十 一 五 ”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时候 主 要 是做 4 P( ” 做 C1 即
而在支持精品战略方面 原有的系统平台所能提供 的是几
何 样 机 而 不 是 功 能 和 性 能 样 机 .这 是 存 在 的 问 题 的 对 于 创 新 、质 量 管 理 都 存 在 严 重 不足 。 知 识 与能 力 建 设 不 足 是 指 研 发 流 程 缺 乏信 息 化 的 系统 管
个解决方案——精益研发。 我们 基于三个维度 ' \ 要素建立 /项
了精益研发体系。
这个体 系要 突破现有 的研发平 台架构 建立新的精益研 发的平 台来解决 复杂产品研发 管理的问题 以及精品战略实施 的问题 , 从而解决人才和经验断层的问题 。 这样一个方案推向
企业 , 向 政 府 来进 行 “ 二 五 ” 推 十 信息 化规 划 以及 高 端 研 发平

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实践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更是奋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规划纲要》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委、行署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保增长和积极财政政策等历史机遇,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0790元,年均增长 12.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6亿元,年均增长16%;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比“十五”末翻一番以上。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35 %,五年累计完成 306.5亿元,是“十五”末的 2.43 倍。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种养殖业总量扩大,比重提高,农畜产品生产逐步向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1%,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4 %。

工业快速发展,建材、冶炼、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体系继续完善,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1]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1]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经过多年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信息化和工业化、全球化相互交织、融合,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旋律。

1、信息化日益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全球信息化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开始或者正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中国家积极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求突破。

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提升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源泉。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体现了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国家意志。

各国政府期望通过信息化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提升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强大动力。

继“信息社会”之后,近年来,宽带城市、信息公民、数字家庭的理念蓬勃兴起。

着眼于提升未来国家竞争力,日、韩等国还将之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面临跨越式发展机遇或信息能力差距拉大的双重挑战。

我国2006年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十一五”的实施,2008年我国网络化准备指数排名第30位,较上次提前了2名,全球国家竞争力指数排名第30位,较去年提供了4名。

我国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效益显著。

另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数据鸿沟”明显,国家信息能力不高,制约着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发达国家正逐步步入信息社会,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加快信息化发展,缩小“数据鸿沟”,抓住机遇,抢占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实现我国由发展中国家至创新型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2、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效果日渐显著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继续朝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进一 步 普 及 制 造 业信 息 化 单 元技 术 应 用 . 3
以 三 维 ( A 技 术 为 核 心 , 力 普 及 制 造 业 信 息 化 C D) 大 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 制造 产 业 结 构 加 快 升 级 、 息 化 和 工 单 元 技 术 应 用 , 励 和 支 持 企 业 根 据 实 际情 况 , 信 鼓 利用 “ 中 业 化 深 度 融 合 、 造 业 核 心 竞 争力 加 速 提 升 的关 键 时 期 。 制 小企业 工业辅助设 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解决在产品设 , 根据 国家科技 部《 十二五 ” 造业信息化 科技发展 计 、 “ 制 制造 、 生产管理 等过程 中遇到 的信息化技术难题 , 从 规划 》 青海省“ 和《 十二 五” 制造业信息化科 技发展规划》 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和产 品市场竞争能力 ,推动青
第 3 卷第 2 1 3期
V0 _ No23 l31 .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 SE
21 0 2年 8月
Au业信 息化 展 趋 势 发
胡海 江
技术产 品 ,构建辅助企业发展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R ) E P 、客 户 关 系管 理 系统 ( R C M)和 供 应 链 管 理 系统 (C , 索利 用 R I 嵌 入 式 远 程 状 态 监 测 等 技术 开 S M)探 FD及 展 实 时 数 据 采 集 的 物 联 网技 术 应 用 ,实 现 多 系统 集 成 应
16 完 善信 息 化 咨 询 服 务体 系 .
用和关键流程 的组合应用 , 充分发挥“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 小 制造 企 业 创新 能力 和 管 理能 力 。 结合青海省 “ 十二五” 科技 发展规划 , 立足“ 制造业信 息化科技工程 ” 的实施 , 以提升青海省制造业企业 信息化 水 平 、创 造新 的经 济 增 长 点 为 目标 ,完 善 具 有信 息化 咨
加速推进盐湖化工 、有 色金属冶炼等支柱产业 的企 业 。 业 信息管理系的开发 、 建设与应用工作 。 通过改造优化企 15 构 建公 共 技 术应 用服 务 平 台 . 构建 基 于 网络 的 中 小制 造 企 业 产 品设 计 、 拟 制 造 、 虚 业业务管理流程 ,研究开发能够服务企业 的信息化核心
的总体部署及要 求 ,为推动青海省信息化和工业化 的深 海 省制 造 企 业 从单 纯 生产 制 造 向制 造 服 务 型转 变 ,开展 度融合 , 促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在青海省的推广 和应用 , 青 产品设计与制造企业 间信息交换 和业务协 同集成技术 的 海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将按照科技部 “ 十二 五” 制造业信 研究 ,利用 信息与现代通信技术建立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息 化科 技 工 程 的总 体 部 署 , 持续 增 强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 公共 服 务平 台 , 现 信 息 资 源共 享 和建 立 动 态 技术 联 盟 , 在 实 加 速制 造 业 转 型 升 级 、 兴装 备制 造 业 、 展 高 端 制 造 业 探 索 出一条 适 合 青 海 中小 企业 信 息 化 技 术 推 广应 用 的服 振 发
工程 ” 的作 用 , 加 有 效 地 支 持 企 业 深 化 管 理 , 一 步 加 更 进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创新青海省大型企业跨 区域经营 、
人才培训等业务协 同公共服务平 台建设 。针对 中小企业 信息化具体需求 , 应用现代信息化集成技术 , 建立 中小企 业 信 息资 源 共 享 数 据 库 ,提 高 青 海 省 中小 企 业 信 息 化 技 术应用水平 , 降低 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 , 提升中
( 青海 省 生 产 力 促 进 中心 , 海 西 宁 800 ) 青 10 1
摘 要 : 海省 “ 二 五” 青 十 制造 业信 息化 科技 工程 将 在 装备 制 造 业 、 战略 新 兴 产业 和 特 色制 造 产 业 中开展 实施 。 文章针 对
青 海 省制 造 业企 业 的 实 际情 况 , 青 海省 “t  ̄ ” 对 -- - 制造 业信 息化科 技 工程 的 主要任 务 、 实施 领域 和 发展 趋 势进行 了 阐述 。
面 的工作 。 11 培 育数 字 化 示 范 企 业 .
1 应 用 信 息 技 术推 进 节 能 减排 . 4 根据青海 高消耗企业所 占比重较 高这一实际情况 ,
树立节能降耗信息化示 范企业 ,大力推进生产执行系统
( E ) 企 业 资 源 计 划 管 理 系统 ( R ) 信 息 化 技 术 的 M S与 E e等 应用 , 快 管 控一 体 化 进 程 的 实施 , 高资 源 利 用 率 和发 加 提 展方 式 的转 变 ,培 育壮 大 绿 色 低 碳 、节 能 环 保 等新 兴 产
和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的过 程 中 , 挥更 加 重 要 的作 用 。 发 务模式。 ,
1 青海 “ 十二 五 ” 造 业信 息 化工 作 的 主要 任 务 制
“ 十二 五” 期间 , 青海 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 工程将 围 绕 “ 化 应 用 、 务 增 效 ” 一 主 线 , 点 抓 好 以 下 五个 方 深 服 这 重
关键词 : 制造 业 ; 息化 ; 展 趋 势 信 发
中图 分 类 号 :4 2 F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6 83 2 1) 3 0 9 — 2 10 — 97(02 2— 0 9 0
“ 二 五 ” 青 海 经 济 社 会 实 现 “ 越 发 展 、 色 发 十 是 跨 绿 展、 和谐 发 展 、 筹 发展 ” 统 的重 要 机 遇 期 , 是 青 海 制 造 业 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