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沈阳理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考试卷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年级:2014级

专业:环境科学

考号: 1482060276 学号: 1482060276 姓名:高文皓

阅卷人: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答案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通过()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霍乱与破伤风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 A、50% B、30% C、40% D、20%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2018年度尔雅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 根据基因重排,流感病毒共可产生()种病毒。(1.0分) 1.0分 ?A、 256种 ? ?B、 257 ? ?C、 258种 ? ?D、 259种 ? 我的答案:A 2 病毒的大小大概为()。(1.0分) 1.0分 ?A、 10纳米-200纳米

? ?B、 20纳米-300 纳米 ? ?C、 30纳米-400纳米 ? ?D、 40纳米-500纳米 ? 我的答案:B 3 ()是DNA转移杂交的第二步。(1.0分)1.0分 ?A、 将DNA从胶转移到膜 ? ?B、 在膜上进行杂交、显色 ? ?C、 电泳将DNA片段分开 ? ?D、

得到有关基因位置的信息 ? 我的答案:A 4 截止2008年,中国的艾滋病位居世界第()。(1.0分) 1.0分 ?A、 十四 ? ?B、 十五 ? ?C、 十六 ? ?D、 十七 ? 我的答案:A 5 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总数在2007年达到了()人。(1.0分)1.0分 ?A、

3300万 ? ?B、 2500万 ? ?C、 2000万 ? ?D、 1200万 ? 我的答案:A 6 流感病毒基因组是由()个片段组成的。(1.0分)1.0分 ?A、 5 ? ?B、 6 ? ?C、 7 ?

8 ? 我的答案:D 7 1498年,西班牙商船队将梅毒带入()。(1.0分) 1.0分 ?A、 亚洲 ? ?B、 欧洲 ? ?C、 印度 ? ?D、 美洲 ? 我的答案:C 8 双相生活史的真菌,在人体内主要是以()方式生长。(1.0分)1.0分

丝状 ? ?B、 群落状 ? ?C、 酵母型 ? ?D、 腐生型 ? 我的答案:C 9 如果不进行适当治疗,黑死病的死亡率达到()。(1.0分)1.0分 ?A、 0.6 ? ?B、 0.65 ? ?C、 0.7

氨基酸与人体健康论文

氨基酸与人体健康论文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论文 氨基酸与人体健康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 年级: 摘要:本文从氨基酸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生命代谢的物质基础;氨基酸在食物营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都必须通过氨基酸来完成,同时氨基酸起氮平衡作用、能转变糖或脂肪、参与构成酶、激素、部分维生素;氨基酸与抗衰老密切相关;氨基酸在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分析指出氨基酸在我们生命活动中重要作用,从而指出我们需要通过合理膳食摄取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以保持健康。 关键词:氨基酸蛋白质人体健康 目录 1.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1 1.1 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1 1.2 生命代谢的物质基础 2

2. 在食物营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1 蛋白质在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氨基酸来完成的2 2.2 起氮平衡作用 3 2.3 转变为糖或脂肪 3 2.4 参与构成酶、激素、部分维生素3 3. 与衰老的关系 3 4. 在医疗中的应用4 5. 结论 4 参考文献5 氨基酸与人体健康 氨基酸(Amino acid)是指同时含有一个或者多个氨基和羧基的脂肪族有机酸。根据氨基和羧基的位置不同,有α氨基酸和β氨基酸等类型。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抗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并在医疗中被广泛应用。 1.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1.1 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等。 作为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的氨基酸,无疑是构成人体内最基本物质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骆泽钰学号:20152240113 院系:物理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摘要:微生物是我们对于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还有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等。它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它们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卢剑2005 微生物防腐剂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科学 [2] 杜瑛2010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内蒙古农业科技 [3] 陆建中,林敏,邱德文2007 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4] 唐珊熙1996 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 岑沛霖,蔡瑾2000 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6] 韦革宏,王卫卫2008 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7] 邓紫筠2006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农业与技术 一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 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

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幫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當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時,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內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間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微生物对人类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传染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我们再熟悉不过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餐具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在人类的历史中,无时无刻与病毒再做斗争,进而使医学不断进步,不断发达。虽然人们在不断与病毒做斗争,但是由于病毒变异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人们治愈了以前的疾病,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目录 摘要: ............................................................................................................................. - 1 - 关键词:.......................................................................................................................... - 1 - 引言................................................................................................................................. - 1 -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 - 2 - 1.1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利与弊............................................................................ - 2 - 1.2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与人类健康........................................................................ - 2 - 2、微生物与工业的关系.................................................................................................. - 3 - 2.1微生物对工业发展的意义................................................................................... - 3 - 2.2新兴微生物技术 ................................................................................................. - 3 - 2.3新兴微生物技术的优势与人类健康 .................................................................... - 4 - 3、微生物与农业生态环境 .............................................................................................. - 4 - 3.1 二十一世纪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 4 - 3.2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 4 - 3.2.1有效微生物技术 ....................................................................................... - 4 - 3.2.2微生物肥料 .............................................................................................. - 5 - 3.2.3土壤微生物 .............................................................................................. - 5 - 3.2.4微生物循环农业 ....................................................................................... - 5 - 4、微生物与医药卫生的关系 .......................................................................................... - 6 - 4.1微生物病源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6 - 4.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 6 -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是生存在自然界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数十万种以上。与医学最相关的称为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大致分以下数种: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及病毒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药,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统、咽喉腔、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14个左右,在长期的 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 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营养作用,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营养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选修课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属于什么传染病? 1.0 分 A、 血液传染病 B、 呼吸道传染病 C、 消化道传染病 D、 体表传染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艾滋病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 1.0 分 A、 1990年 B、 1980年初 C、 1969年 D、 1959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霍乱弧菌进入人体后的感染方式是:() 1.0 分 A、 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B、 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酸 C、 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酸D、 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在1817年-1923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次霍乱大流行? 0 分 A、 7 B、 6 C、 5 D、 4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5 1947年流感病毒的流行株的血清型是() 1.0 分 A、 H1N1 B、 H2N2 C、 H3N2 D、 H5N1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所谓的条件致病指的是:() 1.0 分 A、 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接触到真菌的时候才致病 B、 一般不致病,只有体重超过一定标准时候才致病C、 一般不致病,只有在环境温度降低时才致病 D、 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受损时才致病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卫星病毒是什么? 1.0 分 A、 蛋白质病毒 B、 核酸病毒 C、 糖病毒 D、 寄生于病毒的病毒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在()中发现与人类SARA非常相似的病毒。 1.0 分 A、 鸟 B、 猴子 C、 狗 D、 果子狸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 【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 【正文】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 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 “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 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 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房事养生。房事应在安静、舒适、健康、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男女双方患病时不宜同房。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广东海洋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微生物与人类》 课 程 论 文 题目: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院:理学院 班级:信记1142 姓名:梁进 学号:201411921220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实际上,人体的外表面 (如皮肤)和内表面(如肠道)生活着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它们占据这些表面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着落与生长;它们也协助吸收或亲自制造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这些菌群的失调(如抗生素滥用)可以导致感染发生或营养缺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也有很多是由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病原。 关键字:微生物流感病毒青霉素微生物发酵 1 1.1 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展开了战争。 1929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 1.2 微生物对人类有着众多的影响。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还可以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等。有益之处:作为分解者,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1]。 2 2.1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2.2 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性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

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题目: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班级:12本科化学工程1班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何绍华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对于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我们分三个方面。 一、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生产各种食品 最常用的有酵母菌、曲霉以及细菌中的乳酸菌、醋酸菌、黄短杆菌、棒状杆菌等。可以制成的食品有:酒精饮料,乳制品,豆制品,发酵蔬菜,调味品。 用于发酵食品中的细菌,主要有醋酸杆菌、非致病棒杆菌和乳酸菌3种。 醋酸杆菌常见于腐烂的水果、蔬菜、酸果汁、醋和饮料酒中。属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兼性好氧,但易出现退化型。退化型菌体出现枝状、丝状等弯曲状。老培养物中的菌株革兰氏染色也常常出现变化。醋酸杆菌能氧化乙醇使之成为乙酸,因而是制造食醋的主要菌种。 非致病棒杆菌经常从土壤、水、空气和被污染的细菌培养皿或血平板中分离得到。非致病棒杆菌中的谷氨酸棒杆菌、力士棒杆菌、解烃棒杆菌经常用于味精(L-谷氨酸盐)的生产。它们能将糖分解成有机酸,并将含氮物质分解成铵离子,再进一步合成谷氨酸并积累于发酵液中。 乳酸菌能产生乳酸,是发酵乳制品制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菌。按其对糖发酵特性可分为同型发酵菌和异型发酵菌。 真菌类的代表就是酵母了。 酵母属真菌,酵母细胞多为单细胞,有球形、卵圆形、圆柱形、柠檬形、梨形等。在特定条件下某些菌种形成延长的细胞长链,形状与霉菌菌丝相似,称为假菌丝。 酵母细胞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酶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含(按干基计)一般为51~55%,有的甚至更高。组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3种以上,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吸收。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已知有14种以上,而且绝大多数是水溶性的。因此酵母是良好的蛋白质资源。 还有一类就是霉菌。 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它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在营养基质上长有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霉菌有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和地霉属4个属。 毛霉属具有毛状的外形,无假根和匍匐枝,菌丝无横隔,孢子囊梗直接由菌丝体生出。繁殖方式可以由子囊孢子直接萌发,也可由接合孢子进行繁殖。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期末考试有正确答案

1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属于什么传染病?1.0分 A、?血液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C?消化道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C :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 2 艾滋病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1.0分 A、?1990年?、B?. 1980年初?C、?年1969?、D?1959年?B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 3 霍乱弧菌进入人体后的感染方式是:()1.0分 A、?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B、?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 酸?、C?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酸?D、?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 D :D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4

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次霍乱大流行?1817年-1923在1.0分 A、?7?、B?6?、C?5?D、?4?B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 5 年流感病毒的流行株的血清型是()19471.0分 A、?H1N1?. 、B?H2N2?、C?H3N2?、D?H5N1?A A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6 所谓的条件致病指的是:()1.0分 、A?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接触到真菌的时候才致病?B、?一般不致病,只有体重超过一定标准时候才致病?C、?一般不致病,只有在环境温度降低时才致病?D、?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受损时才致病. ?D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 7 卫星病毒是什么?1.0分 、A?蛋白质病毒?B、?核酸病毒?、C?糖病毒?D、?寄生于病毒的病毒?D :D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 SARA非常相似的病毒。在()中发现与人类1.0分

、A?鸟 ?B、?猴子?C、?狗?D、?果子狸?D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 9 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抗体是蛋白质多聚体分子? B、?抗体全都是呈现球状,又称为免疫球蛋白? C、?所有动物都能产生抗体 ?、D?. 只有人才会产生抗体?A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 10 快速检测的基础是()。1.0分 A、?PCR? B、?生物芯片?、C?核酸杂交?D、?核酸序列分析?A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11 已经实施的艾滋病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1.0分 、A?. 药物治疗?B、?注射疫苗?C、?提供一次性注射器?、D?宣传?B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12

体育锻炼与健康论文

体育锻炼与健康论文 科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 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脑网络综合征”;随 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 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 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名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 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 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 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 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 脑的智力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 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爱 好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 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 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 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

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微生物息息相关的,要对微生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让微生物为人类所用。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可以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体育运动于身心健康论文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题目:科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班级:ZB自动121 姓名:李洋 学号:201207022147

科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明确提出了跑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时代,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而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地位和价值也随之在提高。 体育运动能提高智力水平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体育运动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活化了右脑,强化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加开发右脑的智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与右脑的智力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是右脑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够开发参与者的聪明才智。 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和情感的综合评价,它是通过很多的自我感觉和评价组成的,包括“自我定位”、“身体技能”、“身体自然条件”、“我的爱好取向”等。众所周知,体育锻炼会使人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所以坚持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提高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因为身体表象和心理素质对评价学生的自我概念联系非常大,无论高矮胖瘦或男或女,其个体对自身不满意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使心情低落,进而产生不安的心理状态和忧郁症的发病率。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肌肉力量水平和个体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自信心成正相关,同时发现通过持续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来加强力量训练,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从而使个体自我概念显著提高。 世界卫生组认定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国外有资料表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吸入的氧气可比安静状态时多8倍,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选修课 学年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人们对微生物的错误理解的一次梳理,。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 正文: 微生物学在它诞生之初,引起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正是这门科学对于防治人类和家畜传染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微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家畜繁育的病原菌,阻挡或者消灭它们就能防治疾病。由于巴斯德用不可动摇的实验证据否定了生物自然发生的可能,兼之一整套微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发现病原微生物最频繁的时代,几乎每年都有能导致严重疾病的病原菌被人类缉拿归案。 1.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例如,世界各地一度似乎销声匿迹的结核病,近年来却死灰复燃,患病率节节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百万人中,有3分之一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1.1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罪魁 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 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微生物学甚至比 别的学科重要得多,如果人类被病原微生物消灭了,其它科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经验,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会生病。人和动植物都会患病,但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发的。例如血吸虫病是较高等的软体动物引起的,肺 癌多半由环境因素(如吸烟)造成,流血不止的血友病则是遗传性疾病。虽然今天不 是由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例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在人类死亡原因中的比 例逐年在增加,然而大量致病微生物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是人 类死亡的头号杀手。 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传染病种类繁多。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 是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也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1.2病原微生物简介 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我们称为病原体的宿主,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这称之为免疫。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断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