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艾滋病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艾滋病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艾滋病论文

上海海洋大学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

浅谈艾滋病的传播及预防

姓名

学号

专业

授课教师

2012年12月08日

引言

艾滋病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因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几乎无一例处走向死亡.各国都在加强对艾滋病的攻克,并且在治疗与预防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关键词:发病机制;传播;治疗;预防;

摘要

本文探索了艾滋病的发病机制病毒感染过程,抗HIV免疫反应,传播途径,HIV感染的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并发症的治疗结果,HIV及其病发症的治疗

一、发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过程

1.原发感染

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和第二受体。HIV 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

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

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经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

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

(二)抗HIV免疫反应

抗HIV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 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

(三)免疫病理

1.CD 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2.CD4+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3.异常免疫激活

4.免疫重建1

二、传播途径

流行概况

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2

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HIV感染的辅助检查

①HIV抗体初筛试验(ELISA):敏感性高,可有假阳性出现。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经确证试验确证。

②HIV抗体确证试验(WB):WHO规定,只要出现2个env条带即可判定为阳性。

③HIV-RNA:敏感性为100%,但偶尔会出现假阳性,但假阳性结果通常低于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④p24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⑤快速检测试验:可采集全血或毛细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钟可出结果。但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测。

诊断标准

1.HIV感染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②临床表现:各期表现不同,见下述。③实验室检查:诊断HIV感染必须是经确认试验证实的HIV抗体阳性,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

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 感染。

(一)急性期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二)无症状期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三)艾滋病期

(1) 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2) 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3) 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4) 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5) 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肺孢子虫肺炎(PCP);(7)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 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支杆菌病;(9) 深部真菌感染;(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14)青霉菌感染;(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16)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氏肉瘤、淋巴瘤。4

并发症的治疗结果

1.无症状长期稳定:见于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好,且未出现病毒耐药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也见于感染后长期不进展者。

2.致残:部分患者因并发症未能治愈,可能导致失明或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3.死亡:见于晚期患者,未及时抗病毒治疗,常死于并发症或药物的副反应。3

四、疾病预防

预防HIV感染

①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②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③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4

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并发症最好的预防就是及时抗HIV治疗。①CD4+T淋巴细胞<200/ mm3的患者,应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日预防肺孢子菌肺炎,至CD4+T淋巴细胞升至200/ mm3以上3-6个月。②弓形体脑病: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熟透的肉类,避免接触猫及其排泄物。弓形虫抗体IgG阳性、CD4+T淋巴细胞低于100/ mm3者可口服复方新诺明预防,至CD4+T淋巴细胞升至200/ mm3以上3个月。接触开放性结核的患者异烟肼预防。5

饮食及生活注意

每日摄取足够的能量,需肉、蛋、奶等高能量、高蛋白、好消化的饮食。多

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尤其不进食生冷肉食。对于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者应保持足够水分摄入,多进食液体食物。戒烟酒。适当锻炼。保持良好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总结与展望

也许在近30年前当科学家首次发现艾滋病的时候,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今天这样的一个世界性大难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并且目前还有3300万人已经感染HIV,在我国,艾滋病携带者也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疯狂发展。不过,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也出现在了市场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说,我们最终一定会战胜艾滋病的。

参考文献

[1]孙德圣.艾滋病的传播[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8

[2]张杰,殷玉平.人类生活与疾病[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朱启才.艾滋病的全球问题1969—200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何炼成.世纪回眸与展望[J].西北大学学报 .2008.(1):5-6

[5]常云昆,马晓强. 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传播知识[J].西北大学学报 .2008.(3):13-16

关于艾滋病的作文:摒弃歧视与羞辱-15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

关于艾滋病的作文:摒弃歧视与羞辱-1500字 在过去,艾滋病往往与**、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相关联,艾滋病病人往往受到社会的鄙视与羞辱。在某些医院,医生给学生做临床症状讲解时,可能要求艾滋病人当众脱下上衣。医生对这种情况也许并不以为然,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就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还有过多起医生拒绝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情况,将病人丢在手术室,医生拂袖而去,导致病人因无人医治而致死。这类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被称为对艾滋病人的歧视。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感染者和患者歧视的现象。这些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拒绝感染者和患者就医;拒绝他们和他们的亲属入学、就业;对他们进行强制的隔离;将他们驱逐出社区;剥夺他们结婚的权利;拒绝他们入境;甚至对他们进行人身伤害等等。 与歧视相伴的另一种公众错误认识心理是羞辱,它来源于人们对性行为和毒品使用的态度以及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事实。但随着艾滋病的不断蔓延,普通人群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和患者。因为自己不赞同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而鄙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对他们采取排斥行为的还大有人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应当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同

情和支持。羞辱与歧视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悲剧,对艾滋病相关常识的无知,正是健康人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原因,只有摒弃羞辱与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在权利和责任中生存与其他公民一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享有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在卫生部1999年颁发的《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受歧视,他们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不能剥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工作、学习、享受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权利。 除此以外,感染者和患者也有权对自己的病情保密。任何从事艾滋病诊断、治疗及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向无关人员泄漏他们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将他们的姓名、住址等个人情况公布或传播出去。但是,艾滋病毕竟是一种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国家也针对感染者和患者制定出了一些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措施,特别是针对婚姻问题,国家要求感染者和患者应暂缓结婚,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其他还包括:感染者和患者应该认真听取医务人员的医学指导,服从卫生防疫部门管理。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说明自己的感染情况,

艾滋病研究进展论文综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论文综述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专业:2012针推班 学号:12211037 姓名:申博 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日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作者:申博(ShenBo) 摘要: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1981年在美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己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本文介绍的是有关HIV药物治疗的一些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抑制剂;药物治疗 Abstract:AIDS 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lso translate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1 virus "(also known as the AIDS virus) and the immune system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infectious disease. AID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harm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China's AIDS epidemic through afferent phase, diffusion stage,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in the trend of high prevalence in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area and the low prevalence of specific population. This is the HIV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immune system; The AIDS virus;inhibitor;medication 前言: 自1981 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 (AIDS) 患者以来,全球累计感染者总数已达 6 900 万,死亡者总数超过 2 000 万。我国在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后,患艾滋病的

预防艾滋病作文600字

预防艾滋病作文600字 艾滋病,人人闻之色变的恐怖字眼。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对艾滋病患者怎么看?我恨恨的说,他们活该。是啊,他们会被感染,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不检点的行为和堕落的行径害了他们自己,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转而一想,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幸被感染的,那么他们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也许就是基于害怕被歧视的原因,很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都不敢声张,也不敢去医院接受治疗,任由病毒在体内肆意的蔓延,本该充满希望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枯竭了。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不管他们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感染,不管他们曾经是否犯下过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都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看着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看着一幕幕凄凉的画面,试问人情冷暖,到底是将他们遗弃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你如何抉择? 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

我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的,肉体的折磨远不及心灵上的摧残。他们最害怕的不是病魔的一步步逼近,而是被这个社会排斥,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将他们遗弃在无人的黑暗角落。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对夫妻照料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直至离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深折服。试问,在这个视艾滋病犹如洪水猛兽的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作文 人人平等,生命无价。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在倡导人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去关注那些同病魔抗争的人们,艾滋病患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金钱有价,义无价。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马桶,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共用电话机、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倡导人人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建设一片美好的蓝天。 更多热门文章: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专业班级:制药类11班姓名:甘青玉学号:20108094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引起人类疾病也能造福于人类。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在现今科学如此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微生物,让微生物给我们带来最小的伤害和最大的益处。 关键词:疾病、青霉素、健康、菌群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人类每天都和这些恐怖的传染病作斗争,在精神和资源方面深受侵害,人力和物力财力不断投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000000人中,有1/3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疟疾、霍乱“卷土重来”,伊波拉病毒、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拿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危害力不减小,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

有关艾滋病优秀作文

有关艾滋病优秀作文 篇一:关注艾滋,让幸福共享_700 字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艾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 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 首先是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其实他们痛苦的不是身体上的,是精神上的。 大家都应该学习和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 因为日常的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艾滋病患者。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 用害怕, 更不能看不起、 排斥他们。 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 同情、 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既要承受亲人患艾滋病的巨大痛苦, 又要承担对病人的照顾和 料理,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要像对待其他一切 不幸的家庭一样,给予充分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这对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控制艾 滋病流行的安全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患者是弱势群体,要像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爱艾滋病 患者。” 现在, 我们得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 志愿向同伴和他人分享 防治知识,关爱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支持与关爱,减少歧视的创伤,我们 大家伸出友爱、 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身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帮助青少年增强社 会责任感,从身边做起,积极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让艾滋病患者感到温暖。 在这个全世界人民向艾滋病作斗争的统一日子里, 关注艾滋病, 开启心灵之 窗,点燃心灵的光,重新照亮人生的路段,给人以无限的温暖。 因此,我们应让心灵的花朵开绽,散播着爱的花香。莫对着艾滋病患者蜚短 流长,莫引导他们走向死亡。 因此,我们应该拿起智慧的枪杆,与艾滋病做誓死的对抗。让生命的大树更 加坚强,让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 关注艾滋,让幸福共享。 篇二:预防艾滋病 12 月 1 日是第 22 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联合国确定的当今三大国际公 害之一,目前,全世界有四千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感染人数高达五百多 万,死亡三百多万。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 14 位,在亚洲排名第二 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 40%的速度在递增。专家预测,如果缺乏有效的控

艾滋病论文

电子信息学院闫光绪2013301220049 我所了解的艾滋病 在高中生物课上,我有了解过艾滋病。并且那时已经知道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措施。但是高中生物里面艾滋病只是作为生物稳态免疫部分的一小节介绍性内容,不是特别详细。通过这几个星期的学习,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增加了不少。获得知识真的是一种乐趣!在此,我把这几个星期所学到的内容中我记忆最深的内容总结一下,写成《我所了解的艾滋病》一文。本文主要介绍了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 一、AIDS发病机理 艾滋病是英语"AIDS"音译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HIV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就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在免疫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即使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感染,比如小伤口或普通感冒,也可以对艾滋病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由于艾滋病人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因此极易感染正常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HIV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

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因此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二、AIDS的传播及其预防 虽然在目前来说艾滋病还不能够治愈,但确是可以预防的。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我们应当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以切断传播途径;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流行动态;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应注意隔离,避免医源性传播。以下详细介绍各种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1.AIDS通过性传播的预防 ①青少年和未婚者不要有婚前性行为或滥交。 ②已婚者不要有婚外性行为。 ③绝对不能参与危险的卖淫嫖娼活动。 ④同性恋者必须停止多性伴的性乱行为,即使选定一个固定性伴,也必须非常了解这个人的性行为和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 ⑤独身者必须在性行为上作严格的自我约束。 ⑥任何人都不应参与性乱活动。 2.控制吸毒传播

2015 微生物与人类课程论文格式

注意:蓝色字体为考核要求,请在打印时删除。 广东海洋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微生物与人类》 课 程 论 文 题目:微生物与科学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33 姓名:周晨阳 学号:201311621332

微生物与生活 摘要:微生物的分布很广泛,虽然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们也常常使工业器材受到腐蚀,使食品及原料腐败和变质,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体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本文在此就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健康疾病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1 1.1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1.2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1.3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艾滋病论文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本文主要从艾滋病的概念、我国艾滋病现状、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字:艾滋病、现状、传播、预防 1.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主要致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HIV-1型是艾滋病主要的流行型。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 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造成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缺陷。 2.我国艾滋病现状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在美国1981首次发现艾滋患者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根据联合国最新公报指示。艾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第四号杀手。截止2003年12月。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高达4000 万人,包括25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2003年估计全球有500万新感染者和300万人死于艾滋病。全球受肆虐最严重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它最新感染人数超过300 万。同时死于艾滋患者数有230万。比10年前艾滋患者数高出50%以上。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情况:中国与1985 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到目前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1985 ~ 2000年底的15年间艾滋病死亡人数496例。2001 ~ 2002 年艾滋病发患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1742例和716例,2002 年报告艾滋病病例比2001年增长44%。尽管承认总人口感染率不到0.01%,但疫情已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吸毒、卖淫嫖娼、性乱,在我国都存在迅速蔓延的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骆泽钰学号:20152240113 院系:物理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摘要:微生物是我们对于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还有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等。它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它们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卢剑2005 微生物防腐剂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科学 [2] 杜瑛2010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内蒙古农业科技 [3] 陆建中,林敏,邱德文2007 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4] 唐珊熙1996 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 岑沛霖,蔡瑾2000 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6] 韦革宏,王卫卫2008 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7] 邓紫筠2006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农业与技术 一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 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

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幫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當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時,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內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間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微生物对人类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传染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我们再熟悉不过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餐具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在人类的历史中,无时无刻与病毒再做斗争,进而使医学不断进步,不断发达。虽然人们在不断与病毒做斗争,但是由于病毒变异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人们治愈了以前的疾病,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正确认识艾滋病 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HIV本身不会引起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艾滋病的发展 艾滋病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号杀手,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并且终身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卫生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日趋突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医

疗分布不均,疾病谱与健康谱的改变等,艾滋病也在我国人群中变得活跃起来,某些地区甚至可以用“泛滥”二字来形容。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低,防治意识较差,不同的人群差异又较大。根据湖北省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类主要人群中居然倒数第二(略高于民工),特别是中小学生知晓率更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旨在加深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形势刻不容缓。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方面,可见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工作,需要付出比宣传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应该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由于误解和认识模糊而产生的歧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和行为,为消除歧视做出努力。实践证明,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地有效办法。艾滋病的现状 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态度,甚至部分中学生已经发生

微生物与人类——小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清或者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在微生物学创建之前,人类曾长期处在“身在菌中不知菌”或“微盲”的无知状态。这从人类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严重瘟疫而大批死亡的惨痛事实就可充分说明,例如鼠疫、天花、肺结核、流感、痢疾和梅毒的大流行。直到今天,多种新发传染病还在疯狂的残害人类,例如艾滋病、萨斯、禽流感、疯牛病等。在人类历史上因传染病的大流行而造成的死亡人数要大大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作为生物圈中最高物种的人类,也可以因为微生物的肆虐而变得虚弱不堪。所以,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引起疾病。从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致病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微生物在我们的体表或体内生长,引起感染而致病;另一种是在我们的体外生长,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引起疾病。如一些微生物可产生毒素,经由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如肉毒杆菌素、黄曲霉素、毒蘑菇等。与产毒素微生物相反,感染性病原或寄生微生物,可以在我们的体表面或组织上生长(有些是专性寄生的)。这些微生物通常从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有时也可以由伤口或动物如蚊虫叮咬等而感染;一旦进入体内,这些病原微生物便掠夺宿主的营养、生长繁殖或利用宿主的合成体系合成病原体自身,可引起宿主动物的死亡或产生免疫应答从而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生长和繁殖。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另一方面,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体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也会污染各种工业器材,如金属、仪表、电讯器材、绝缘材料和纺织品等,它们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种种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机物质,因此,都会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使之老化变质。铝及其合金制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例如,曾发生过飞机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蚀而漏油。飞机机翼的内铝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蚀。钢铁及其制品因长期与水或土壤接触,受到铁细菌、

预防艾滋病作文800字

作文网XX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应用文| 散文| 美文 爱滋病目前是一种不治之症,又称“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作文网XX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预防艾滋病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篇一:预防艾滋病作文800字 你,如同一粒尘土,悄悄地侵临在不幸者的身上; 你,如同一个恶魔,凶恶地使不幸者悲痛绝望; 你,如同一位死神,无情地剥夺了绝望者的灵魂。 艾滋病,已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怎样预防艾滋病,也就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都称它为“魔鬼”。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鬼”?通俗的讲,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1998年全世界有超过300万的儿童和青年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包括59万15岁以下的儿童和250万15-24岁的青年人。据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在15-24岁期间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而且12-19岁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在不断地上升。 青少年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一方面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而且开始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和性的萌动,而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他们萌生了更多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愿望。正是青少年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接受并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和行为,其中也包括一些与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行为,如性行为和吸毒等。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青少年不仅仅只是一个易感人群,他们更是一种资源和力量,他们不仅是世界的未来,他们还是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青少年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最好阶段,在此期间,如果他们能够获取必要的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技能,就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方式,从而可以避免一些可能导致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当一部分青少年掌握了正确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将会成为很好的信息传播者,使周围人受益。如果给青年人机会,让青年人直接参与艾滋病的防治活动,是有效地动员社会防治艾滋病的策略。 艾滋病威胁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这场无硝烟的、残酷的战争中,我们要明白,想要彻底打败它,必须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意识为前提,必须挽救正在堕落的人们,而且为粗心者敲响警钟。是的,我们始终相信最后是以它的灭亡而告终,但同时,我们也要呼吁所有人清醒地看待它,这样既不会堕落和疏忽,也不会被它所吓倒,即使你的名字叫艾滋病。 让我们预防艾滋,珍爱生命,相信胜利曙光的来临已不再遥远。 篇二:预防艾滋病作文800字 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目前,我国的毒pin和艾滋病形势非常严峻,学校是禁毒与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阵地。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

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微生物息息相关的,要对微生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让微生物为人类所用。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可以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

艾滋病防治结课论文

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 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针对这三种不同的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3、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尽管艾滋病毒见缝就钻,但是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只有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时才能传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接吻,共餐,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接触电话、门把、便具,接触汗液或泪液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对艾滋病有了基本的认识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现在艾滋病问题日益严峻

最新预防艾滋病征文1500字

最新预防艾滋病征文1500字 艾滋病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我们目前还有没有有效的治疗,但是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 预防艾滋病征文1500字一: 艾滋病,已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怎样预防艾滋病,也就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都称它为“魔鬼”。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鬼”? 通俗的讲,艾滋病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据了解现全球约有39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每年都会增加430万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每隔8秒钟就会有11万人被感染艾滋病,而全球每天都有8000名感染者丧命。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那么,艾滋病是怎样传染的呢?是血液、不洁性交、吸毒或静脉注射和母婴传播而引起的。有人问艾滋病是不是很严重?这是当然的,因为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病,它的死亡率在所有的病中排名第2,艾滋病就像一股突如其来的风,“唰——”一下子在你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降临并迅速蔓延。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又是怎样呢?从1985年开始,每年只有几例感染者,多数是国外来华的人士,或者是我们出国的人士。这样大概持续了四、五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了第一个流行期:在云南边境,中国开始了艾滋病的流行。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快速增长期,其特点就是以很快的速度波及全国。从1994年到现在,将近10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在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 哪些是艾滋病的易感染者呢?人们经过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并把易患艾滋病的这些人统称为艾滋病易感染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易感染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患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的人等。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艾滋病呢?

研究生基础英语课程论文——关于艾滋病的调查

Report on Survey of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s and Practice on AIDS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Submitted by Su Hongfang Student ID: 20131802094 Chemical Engineer Depart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May 25, 2014

Content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Introduction (2) 2 Literature Review (3) 3 Methodology (5) 4 Results & Discussion (6) 4.1 Knowledge about AIDS (6) 4.1.1 Basic knowledge about AIDS (6) 4.1.2 Knowledge about transmission channels of AIDS (7) 4.1.3 Knowledge about effective means of AIDS prevention (7) 4.2 Attitudes towards AIDS patients (8) 4.3 Beliefs and practice about AIDS (10) 5 Conclusion & Suggestions (13) Reference (14) Appendix (15)

微生物与人类_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论文 人与微生物关系 学院:建工学院 班级:09级工程力学2班 学号:0963125210 姓名:冯玉玺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三类。 微生物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微生物。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接触的物体上,我们的皮肤上、消化道内等等,都存在着很多微生物。它们有些是有害的,但也有些是有益的,还有一些是无害无益的。微生物的数量多得惊人,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下面是一些数据: 农田中,每克土壤中的数量:细菌9.8×10^7个;放线菌2.0×10^6个;真菌1.2×10^5个;藻菌2.5×10^4个;原生动物3.0×10^4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万米深海、85公里高空、地层下128米和427米沉积岩中都发现有微生物存在。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 所以,不管是你身边还是体内,都遍布着微生物。于是,有些同学便这么想了:既然我周围的环境我无法左右,那我就“洁身自好”,然后尽量不去接触外界的不就可以了。勤洗手固然重要,但是洗手也要注意细节:

我们知道,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大多数要依赖外界环境某些媒介的携带和传递,才有可能侵入人体的某一部位而“定居”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与各种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故手被视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传播媒介。如在一个家庭或宿舍中,一个患感冒的人,可以通过他的鼻和手把感冒病原传播给他碰过的物体,而这些感冒病原可以在这些物体上存活,如果别人不小心又碰到这些物体,再用手擦鼻子或揉眼睛,这样他也可能被感染。一项研究显示:人在1小时内至少会有3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面部皮肤感染、感冒、肠道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过手—口途径进行传播。因此,饭前使后、接触传染病人或抚摸过宠物后,洗手是必须的一道“工序”。 微生物学家们发现,在人类的皮肤上生活着182种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中,有一些是人类皮肤的永久居民,另一些则只是偶尔光顾。据统计,人体皮肤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一万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手部皮肤上的细菌,除寄生于皮肤表面外,还存在于皮肤的汗腺、毛囊、皮脂腺内,根据细菌寄生深度不同,通常皮肤上的细菌分为两类:一类为暂居菌,另一类为常驻。 暂居菌位于皮肤表面,是皮肤与其他物品接触时滞留在皮肤上的,这类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变化不定,与每个人接触物品的次数、污染的程度和对手的清洁习惯密切相关。在暂居菌中有一部分是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在皮肤上的存活时间一般不足24小时,用肥皂洗手时可将其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