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合集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在哪里

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在哪里

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在哪里苏州古典园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土地上。

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观,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价值的艺术瑰宝。

那么,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首先,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

在园林的布局和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例如,“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始终,园林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巧妙地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花草树木,并非随意堆砌,而是遵循着阴阳平衡、动静相宜的原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再者,苏州古典园林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

园林的美,不是直白的、张扬的,而是含蓄的、内敛的。

通过曲折的小径、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半遮半掩的漏窗,营造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不断感受到惊喜和新奇。

这种含蓄的美,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美的独特追求和理解。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独具特色。

亭、台、楼、阁、榭、廊等建筑形式多样,且工艺精湛。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它们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

许多园林的名字、景点的题字都富有诗意和典故。

比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轼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让人在游览之时,不禁联想到古人的诗意情怀。

园林中的对联、诗词,更是为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在历史文化方面,苏州古典园林见证了苏州地区的发展变迁。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记忆。

通过研究园林的建筑风格、布局特点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园林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后人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

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

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首先要从其历史和地理环境入手。

苏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苏州园林的建造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时期,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苏州园林的地理环境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水文化是苏州园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园林的设计理念。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次是园林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注重造型美感和空间感受,以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建筑为主要特点。

再次是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

苏州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建筑、雕刻、绘画、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还在于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同时,苏州园林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推广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是一个广阔而深刻的话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还在于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者。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世界园林中的瑰宝。

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出江南地区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揭示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探秘其中蕴含的江南韵味。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而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则是宋、元、明、清等历代。

这些园林以自然、环境、文化的整合为原则,又结合了北方园林的布局和南方园林的风格。

苏州园林凭借其特有的造园理念和独特的建筑技艺,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二、苏州园林的特点1. 四季花开,景色宜人:苏州园林多以假山、水池、草地和花园为主体,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

春天,众多的花卉繁盛绽放;夏天,湖水清凉、绿树成荫;秋天,园内各种红叶交相辉映;冬天,庭院银装素裹、静寂宜人,四季景色各有风采,深受游客喜爱。

2. 地脉与空间的巧妙结合:苏州园林以水为脉,通过水的流动,划分出各个景点,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对水的利用、造型、流动、布置等方面独具匠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效果。

3. 以山水画为灵感,追求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常常来自中国传统山水画,力求通过景观的布置和疏密有致的植物组合,再现山水画中的优美意境。

三、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1. 园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多采用重檐歇山式、翘角歇山式和天井式等传统建筑形式。

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重点突出柱子和檩上的雕刻,精致而又富有艺术感。

2. 利用智慧布置的景点如假山、亭台、廊桥等都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各式假山,从大自然中选取形势奇特,曲线流畅的石块,经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栩栩如生的山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1. 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苏州园林是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文人都曾在此饮食作乐、写诗作画。

他们以园林为背景,以自然美与人文情为题材,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

2. 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苏州园林不仅要求在园林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要体现出江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园林一一呈现,对游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1.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

现今,苏州园林几乎全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①,从而更多地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

苏州园林的精致优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为私家庭园的苏州园林,具备动态、含蓄的美感,这也使其更别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思想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精致优雅的苏州园林,有着其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退隐、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以此形成一种园林退隐文化。

现存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其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

园林主人,大多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在经历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

以此在其心灵深处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随遇而安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

对此,举一例加以说明。

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为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

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当朝权势所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

我们可以从园名看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舜钦建沧浪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沉浮。

”我们还可以从园林的选址及其门楣设置上察觉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处在不显眼之处,园内景观隽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这更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以“平常心”的处世之举。

因而形成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表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

透过园林的门庭折射出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游目山水,醉心风月为目的的情怀。

园林主人的这种隐退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典雅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精心的布局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本文将介绍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和文化内涵,并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园林的典雅景观苏州园林以其独特而典雅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多样的景观,以营造出宜人而舒适的环境。

在苏州园林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景点,如池塘、假山、廊柱、花坛等,这些景观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精致而和谐的整体。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特点。

园林内的建筑和景观被精心布局,以营造出宁静而恬淡的氛围。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小型建筑为主,如亭、楼、厅,这些建筑与池塘、假山等自然景观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精巧而温馨的氛围。

二、园林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园林融合了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等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审美理念。

1. 融合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苏州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和装饰常常与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在园林的各个角落,可以看到雕刻、壁画、花窗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才情。

园林内常常可以见到摆放有诗词碑刻的亭台楼阁,这些碑刻记录了文人们对园林的赞美之词,也成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现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苏州园林中的景观和布局常常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四明山”的设计,展现了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念。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等景观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宇宙观念。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传统的木材结构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艺和精神。

三、苏州园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体现在哪些方面苏州古典园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大地上。

它不仅是美丽的景观,更是深厚文化底蕴的承载者。

那么,其文化底蕴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苏州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

在园林的布局中,常常巧妙地引入自然元素,如山石、水流、花草树木等。

这些自然元素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力求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园林中的假山,模仿了自然界中山峰的形态,或雄伟险峻,或秀丽婉约,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水流则或潺潺流淌,或汇聚成池,与假山相互映衬,增添了灵动之美。

花草树木更是四季有景,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金桂飘香,冬天的腊梅傲雪,展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这种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其次,苏州古典园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在园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天成,不刻意雕琢,让一切看起来自然而然,仿佛是顺应着天地的规律而生成。

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有所体现,园林的布局注重平衡与和谐,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呼应,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得拘谨,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

此外,佛教的禅意也融入其中,一些园林中的静谧角落,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真谛,感悟生命的无常。

再者,苏州古典园林是诗词歌赋与书画艺术的生动写照。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之处,常常刻有诗词楹联,这些诗词不仅增添了园林的文化氛围,更通过文字的力量,将人们带入一个个美妙的意境之中。

比如,“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寥寥数语,便将园林中的美景与情感融为一体。

园林中的书画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墙壁上的山水画、书法作品,展现了主人的高雅情趣和艺术修养。

这些诗词歌赋与书画艺术,与园林的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文化韵味的画卷。

苏州古典园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苏州园林之美深度解读

苏州园林之美深度解读

苏州园林之美深度解读
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闻名于世的园林古城。

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独特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从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艺术特点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深度解读苏州园林之美。

一、历史背景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尤其是明清时期,苏州园林的建设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二、设计理念
苏州园林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人为本、取材于自然、追求平衡和谐等。

整个园林被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并通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相连,形成了错落有致、景色独特的景观。

三、艺术特点
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构造和纤巧的布局而闻名于世。

园林中常常运用水景、假山、廊亭、花木等元素,通过精心安排和巧妙组合,展现出一幅幅别具风格的景观画。

同时,园林中还融入了诗、书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增添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四、文化遗产保护
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管理、修缮古建筑、传承园林艺术等,以确保苏州园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苏州园林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分享其保护经验,为世界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语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

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州园林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意境构成手法巧妙、独具特色。

整体布局采用了“曲径通幽、回环婉转”的手法,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园林景观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水乡氛围。

意境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建筑之美,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致。

而园内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古典雅致之美。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华园林的独特魅力,其构成手法精湛,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文化内涵、深远、巧妙、独具特色1. 引言1.1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意境构成手法堪称经典。

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详细的解读,探讨其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手法以及独具特色的品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拙政园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对这座古典园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正文2.1 整体布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经典的园林建筑,其整体布局精致而独特。

园内主要由水池、廊亭、假山、小桥等组成,整体呈现出精巧的对称布局。

园林中心是一座精美的亭台,四周环绕着水池,水面倒映出亭台的倩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

园内的小桥曲径蜿蜒,将园中各处景致串联起来,使游客仿佛穿越在一幅幅画卷之中。

假山被巧妙地布置在园内各处,既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整体布局既注重对称,又注重错落有致,使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谐的视觉享受。

整体布局的精致和巧妙,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美学追求,为苏州拙政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

现今,苏州园林几乎全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更多地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

苏州园林的精致优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为私家庭园的苏州园林,具备动态、含蓄的美感,这也使其更别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思想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精致优雅的苏州园林,有着其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退隐、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以此形成一种园林退隐文化。

现存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其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

园林主人,大多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在经历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

以此在其心灵深处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随遇而安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

对此,举一例加以说明。

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为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

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当朝权势所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

我们可以从园名看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舜钦建沧浪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沉浮。

”我们还可以从园林的选址及其门楣设置上察觉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处在不显眼之处,园内景观隽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这更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以“平常心”的处世之举。

因而形成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表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

透过园林的门庭折射出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游目山水,醉心风月为目的的情怀。

园林主人的这种隐退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的。

儒家强调的人生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体”。

这种人格特点既要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又要求洁身自好,保持人格独立,以求得心理平衡。

而佛道两教追求的理想人格是超尘脱俗、随遇而安,这种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的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相关联;使道儒佛可以熔铸为一,这便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失意退隐复杂的思想基础。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夹杂复杂的思想走向仕途的;在经历官场失意时其进取的人生态度变成安逸、消极。

园林主人隐逸的决心,与其矛盾心理在园林构建上透出潜信息。

苏州园林在布局上灵活多变、自由自在、潇洒自然;没有表现等级秩序的均衡对称格局,没有庄重的庙堂气息。

园林的咫尺天地却有着走不完、走不尽的小路,石径连以回廊、小桥、亭子、“穿山越水”、山水相通、幽径叠出。

这也似述园林主人曲折不凡的人生经历,暗喻人生道路的曲径通幽。

园林主人在怀才不遇的忧愤之中,把志趣放在园林的装饰点缀之中,从中表现出园林主人在志趣上追求高雅的品性。

这种隐含在苏州园林山、石、水、木、亭、台、楼、阁中的信息,可以在我们观赏园林景观中隐约感受到。

园林主人对园林的精心布局后形成一种文化信息,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间。

我们可以透过这典雅、含蓄的园林布局景观窥探出园林主人的内心世界。

二、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作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范,表现出浓厚的美学价值,其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

中国的私家园林大多讲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景铺陈,从中体现精巧的构思,雅致的情趣;从而在内敛含蓄之中引出无尽的情思与遐想,展现出一份闲情雅致。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产生,正是造园者把自身心灵深处的东西物化于具体的景致之中,使主观在客观中得到观照,使意与境,情与景有机融合。

也即指造园者的主观意趣、造园思想,负载于具体景物形象上,并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段,让观赏者在欣赏园林物化形象的同时,体会到造园者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致,从而产生园林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是多种艺术的结合体。

作为私家园林,虽然它占地不大,却拥有着高超的造园技术和艺术修养。

园林景区的划分主次分明,曲折开朗的配合,使得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了富于变化的风景,以此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丰富景致。

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对联深刻地展现出园林的意境美。

不言而喻,匾额对联是园主表达其造园主旨、咏怀抒情的最佳载体。

由于造园主大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的典籍、文人诗句。

因此其特点便是雅致精妙,回味悠长,寓意深刻。

虽然园林中的匾额对联只有数个字,但其中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对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拙政园的“雪香蔚亭”中有一副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

”这两句诗与亭子四周的枫、柳、松、竹交相掩映;纯朴形象的两句诗巧妙地使“雪香蔚亭”赋予山野之趣,勾画出一幅幽静的山林画境。

再如沧浪亭内的一处观鱼处,题名“濠上观”,采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典故而命名。

一处简单的水亭命以“濠上观”,不尽使游人思索当年庄子与惠子争论千古的哲学思辨,从而对世界的体悟与思考,使得对景色的审美内涵大大
丰富,也营造出深远悠长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中通过匾额对联渲染意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匾额对联本身就有着美的意境,再与园林景观相融合,将游人的思路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这便使得园林建筑有了生气,使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也被赋予艺术的比拟和象征,以此形成意境。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比德”之说,即把自然美和人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拥有的人的精神意义。

在苏州园林之中,传统的点缀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兰花、牡丹、荷花等。

这些植物因不同的自然形态特点,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品德。

如松树象征的坚贞不屈,竹子的高风亮节,梅花的清新雅致,兰花的幽谷飘逸、荷花的洁身自好,牡丹的富贵尊贵……人们在流连欣赏这些树木花草的美景时,还会体悟到园林主选择植物美化园林所折射出的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

苏州园林还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敛、对比、藏露、借景与对景,虚实对比,催人触景生情,创造出美的意境。

陆游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庄”表明了审美是一个曲折推渐的过程。

艺术作品只有富于变化,才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苏州园林的建筑正是通过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在布局空间上有畅通,有阻隔,迂回曲折;使其布局构景有着诗歌与音乐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从而引发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在造园的方法上,苏州园林大多采用欲露先藏的形式。

以拙政园为例,刚跨入拙政园大门,便是“曲径通幽”的翠峰,这块假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产生更急切的观赏心理。

等绕过假山,园中的景观豁然展现在眼前,这一收一敛,含蓄悠远,趣味盎然。

园林中花样繁多的漏窗设计,更加强了苏州园林的“欲露先藏”的特色。

园林景色透过这些漏窗,半藏半露,配以光线的变化,更使得园林的景致变化万端。

通过了这虚实相映、藏露相显、明暗相影彰显出园林的优美意境:含蓄而富于变化,以有限的园林景色蕴涵无限美的联想。

这样使得游人在观赏园林景观时心情得到愉悦。

结语苏州园林作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古人往往把建筑作为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苏州园林便是园林主人与外人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

我们在流连园林中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移步换景、变化无穷时;隐约可以感受到历代失意退隐的官吏的心境。

我们通过欣赏规模小巧、玲珑剔透的苏州园林时,也能感受到江南人固有的那种秀美与细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