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4--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

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同,不管多么的有个性,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被艺术影响着。

时代变迁,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主流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于有人意识到人性的意义。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艺术家们创造了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首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了回归人性的自由,他们高举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或秀美典雅,高于平凡。艺术不再被教条所禁锢,人文的力量再一次被发扬出来。看着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即使是色彩不再光鲜,甚至不再完整,我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当年所能引起的轰动。同样在看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完美绝伦的雕塑时,我也一再惊讶于他们那天神一般让人只能仰视的造型。复兴,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一切曾经发生过,也会一直焕发夺目的光彩。在描绘教堂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可以仰着脖子几天几夜,即使自觉已到极限,依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创作;为了逼

--4--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真的描绘人的肢体动作,达芬奇不惜去盗取人的尸体,只为了解人体的构造,在那样一个时代,这样做是难以被世人所认同的。对于达芬奇,似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我并不十分赞同这句话。艺术创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出来的。所以它们必定要经历某些不寻常的过程,而我们大多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且,就算是在做不是普通人会做的事情,他们很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更加理解那些过程,我相信,这些艺术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享受。

尼采说,美术(form art)是日神的造物,而与之相对的酒神则是掌管音乐的祭司。前者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如颜色的调配,画布的尺寸,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而在我看来,二者的美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带给人心灵的震颤。而那种美所带给人的享受,将拯救人于苦难的水火之中,甚至在人太过沉醉时发出警告——它总是在关键时刻告诉人们——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某一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构成的时代特征,让那个时代的人选择接受什么样的艺术。因而如今你的我们在看美术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17世纪出现了巴洛克美术”、“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被主流大众所接受,才能流传至今的东西,被我们看成当时的艺术,而能够名留青史的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因而有时我也会想,如果你发现了某幅因为种种原因而保存到现在的一幅画作,如果它的一切特征都在显示这是一幅印象主义的作品,而最终你被告知它完成于17世纪,而书上没有告诉我们17世纪曾经出现过印象主义。是不是想为那位不知名的画家叹息呢,但时代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情况我想也不会经常发生,首先就算有,因为当时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因而连流传至今的可能都没有。更何况历史也会出现断层,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欣赏过去的同时不断前进。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男孩想知道什么是文化,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学习,最终得出了答案。“文化就在饺子里。”当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真正可以引申为,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像已经包好的饺子一样等待人们去品尝。文化是包饺子的过程,饺子的历史,为什么会有饺子这种东西,为什么是中国人发明了它而不是美国人,可人们大多都会认为这种东西很美味,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文化。文化就是这样,即使不是自己的,也会得到尊重。它是人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过程。而美术,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人类将想象力和模仿力发挥到了极致的结果。

时代造就人才。从一个角度来说,人的一生太过短暂,因而他的成就,他的知识,他的信仰,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迹,逃脱不了时代的局限。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想要看得更远是哲学家的事情,画家们只用将生活中的美用他们神奇的画笔展现出来。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人类才创造出了如此纷呈缤兰的文化,从早期的古罗马时代完美的雕塑艺术,到后来的印象主义,--4--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洛可可艺术,巴洛克,哥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时代将他们筛选出来,形成不同的流派,让他们的创作得以流传至今。

当然,那些从事发扬美的画家,无论他们笔下的美是来自美好的事物或丑恶的事物——对于艺术家来说有时候丑恶中也有美存在,那种唤醒生命的,惊人的美。在他们的画中也有思考,哲学的思想,并不为所有人所理解的,而不仅仅是表现美的,当然对于理解它们的人来说那也许是美的。比如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印象主义的画,人们一开始还因为太抽象而将之视为劣质品。

最后我们欣赏到了中国的美术。外国的绘画或建筑艺术,无论他们有多精致,多写实,总给人一种疏离感。而中国的艺术,那些黑色的墨迹,行云流水一般在白

纸上酝开,所表达的意境尽在不言中了。大象无形,至美无华。而中国的建筑艺术,其结构上巧夺天工一般的设计,与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诉说着更为贴近自然的情感。看着那些亭台楼阁,想象自己走在那雕廊画栋之间,觉得心都可以宁静下来,感受周围一丝的风吹与草动。那是一种真正的回归。

美术欣赏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欣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班级:园林12-2

姓名:徐颖

学号:1280163223

--4--

中国美术鉴赏

李可染--我最喜欢的画家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李可染大师的座右铭。 李可染画的“牛”也颇见功力。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画牛成为其山水画创作的补充,并逐渐形成风格。他自诉“吾崇其性、爱其形,故不倦写之。”对于线条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受了他的老师齐白石的影响,与其画虾的手法颇有些相似,特别喜欢他的《万山红边》这幅画。 山水画 一位国际友人参观故宫绘画馆,看到展子虔《游春图》,他问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当有人告诉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时,这位国际友显得非常惊讶,他摇着稀疏的头发赞叹说:"不可思议!中国绘画反映生活为什么这样早!"有人以为山水画不能反映生活,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想要表现环境中美的事物。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到画山水、花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从前看见石涛一张画,题诗一首: 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 何年来石虎,卧听呜弦泉。 刚开始怎么也看不懂,后来有个同学去黄山了,回来拍了好多照片,原来黄山的风景如此壮观。一看实际的黄山的风景便知,在黄山上,石涛是把黄山很多不同景点集中在一处:丹井、药灶、石虎、呜弦泉这许多地方,经过组织加工,画在一个小册页上。"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可以说已经参透山水画创作之奥妙。 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抒发。创造一个艺

术品,艺术家不进入境界是不会感动人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可能感动别人呢?有些戏剧演员,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一句台词没有,但却浑身是戏,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进入境界。有一次看京剧《长板坡》,刘备吃了败仗,在当阳道上露宿。当时刘备身边坐着两位夫人,都既没有台词也没有动作。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戏,而甘夫人一点戏也没有。糜竺夫人抱着小孩,使人感到在战场上风尘仆仆,精神疲惫。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妆的演员,这时可想或许是她在想赶紧卸妆后赶快回家买菜、做饭或是接孩子……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传统,是讲人品与画品的统一。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 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欺骗,必然嫉贤妒能,整天想着压人家,必然有状元思想,总想自己什么都第一。德、智、体、美,德要放在第一位。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荣誉的。名誉的评价在人民,在于历史。 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名利吗?居里夫人做科学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后发现了镭,人家奖给她勋章,她把勋章拿给小孩子玩,很看轻这些东西。 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像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庄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人说,我练出来的。我用一根竿子顶一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再加成三个球,练来练去,从不间断,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粘蝉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宇宙之大,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庄子听了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_

浅谈你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美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好好的去学习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

度。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尤其是古中国的美术,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国美术的早期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直公元前6世纪。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玉雕的龙形及其他佩饰作品出土,从半坡遗址中可以发现,仰韶时期已经有陶艺存在。早期的陶瓷制品没有画上去的图案,但是有滚花。有很多画有以对称形式展开的鱼或者人的面部的图案。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几何纹饰进展到动植物纹样,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样最为丰富生动。除彩陶

心得体会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5篇

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5篇 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5篇 心得一: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中外美术鉴赏学习心得体会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 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 其中“美是生活说”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美是理念说”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 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 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 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 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 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美术鉴赏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我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班级: 1008班 姓名:李俊国 学号: 201046910814 老师:梁艳 2011年10月25日

浅谈我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摘要:作为从小学起就喜欢美术课的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将来要成为一名大画家。由于个人原因和家庭原因吧,最终没能报成艺术生,没能继续学习、研究美术,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也就此破灭,如今成为了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一普通本科生,但我要说,我对美术的热爱依然不减。本学期很庆幸进修了梁老师的美术鉴赏,经过九周课程的学习,我对美术又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感悟。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不是我一普通本科生就能说得了的,在此,我仅对中国山水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它不以简单或直接再现自然景观为目的,而是通过画作展现画家的宇宙观和审美趋向。其中不仅包含画家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艺术修养,更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借助笔墨这种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加以表达的结果。它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所谓的“似与不似之间”,这与以再现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西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欣赏中国山水画,不能简单的以“像不像”为准则,而是要求欣赏者有比较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艺术方面的修养。有人说,欣赏一幅山水画,犹如读一本书,得理解作者所要讲的意义所在,了解作品构成的元素,笔墨韵致,才能从赏心悦目中品味其中奥妙。我很是赞同这种说法,欣赏一幅山水画,必须要细读,读出它的韵味,读出它的深意。 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人常说,画要赏心悦目才是,这话也对,但也不完全对。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自身文化修养问题了,也就是看一个人对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认识、认知、涵养之程度。不是说,非得文人墨客才能为之,山野渔樵就不可以为的,而是因人素质而异,质地之美、至善者多在凡尘山野也。内在的素质是可以弥补文饰的不足,这也就是返璞归真。中国山水画自古就有“密体”与“疏体”之分。所谓“密体”山水指这一画体所特有的工整细润的笔法,与写意的“疏体”山水相较,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张择端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

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缤纷斑斓、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然而,艺术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不同时期的专家和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目前似乎谁也不能够明确地给予回答。 撇去文献资料的繁冗,哲学观点的争辩不休。。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情感表达。艺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艺术时刻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创造生活中的美,艺术拥有永恒的魅力。 一、艺术让我们懂得去发现美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为何你的眼中就没有美?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去欣赏。而如果你懂得什么是艺术,你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世界如此美丽。艺术给了我们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其实,每个人自己的大脑在那颗智慧果的营养中已经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它有足够的能力随时创造出比迄今为止所有的自然美景和艺术品更加扣人心弦的壮丽画卷,从而随时使自己跨入无限辉煌的审美时空,随时使自己在瞬间获得永恒! 二、艺术让我们懂得去追求美 马克思四十年如一日的终日苦读,源于他对哲学美不断追求。最终,他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与一体,完成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命运交响曲》唱尽了贝多芬人生的悲怆和同命运作斗争的艰难与不屈;《蒙娜丽莎》更是达芬奇将内心永存的永恒的微笑尽画其中。张恨水一生勤于笔耕,30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真可谓著述丰厚,像他这样勤于创造的一生,不仅展露了他人生的智慧,也尽显了他对生命之美的不懈追求。 生命之美更存在于不息的创造之中。有一首歌唱得好,“幸福在那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其实,生命之美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当生命在不断的耕耘不断的创造时,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美也就尽含其中。 艺术,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能够遗传千古,什么够流芳百世。人们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价值,在相对的存在中追求绝对的意义。对艺术的执著精神激励着人们惜时如金,不负年华,积极向上,建功立业。 三、艺术让世界多姿多彩 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庞培城的斗兽场到中国的古长城,从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敞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到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而这些正是建筑艺术给我们带来的艺术盛宴。建筑的文化内涵表明,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不只是物质因素的作用,同时可能是,甚至更主要的是精神文化因

白宇航的美术鉴赏结课作业

论汉代美术 简议汉代画像砖中的浪漫情调 姓名白宇航 年级班级统计1201班 专业数计学院统计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 2013年12 月

摘要 近数十年,从我国各地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壁画,题材极其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肖像,以及山川风物等。汉代美术的起点是战国时代美术的水平;生活作为直接描写的对象,写实的风格开始发展,而这也是古代美术发展的新的起点。艺术的认识生活的作用,在范围上和方法上,都因汉代美术的发展而进入新的阶段。汉代画像砖中的浪漫情调也在这里渐渐萌发。 关键词:汉代画像砖,浪漫情调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the burial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 great deal of the Han Dynasty murals discovered, extremely rich subject matter.With myths and legends, historical stories, portraits and scenery such as mountains and rivers.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Han Dynasty Fine Art of the level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life as a direct description of the objects, realistic style began to develop, and this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art of new starting point.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rtistic life, in scope and methods, both because of the Han Dynasty art and enter a new stage. The romantic portrait brick in here gradually germination Key Words:portrait brick of the Han Dynast,romantic emotion

《美术鉴赏》论文要求

玉林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按照学校的相关考试要求,本学期《美术鉴赏》课的考试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于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直接打印好交给任课教师。具体规定和要求如下: 一、写作要求: 1.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论文提交日期: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未提交论文者以缺考论处。 3.论文选题:可以是老师给出的参考选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拟题目。 4.论文要求独立完成,不得在网上下载、抄袭,不得跑题。文章雷同的按不及格论处;未按要求的扣分。 5.论文撰写格式: (1)可用电脑打印,要求用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字符跨度15磅,行间跨度17磅。(须有论文封面) (2)可手写,要求用标准方格稿纸,字迹工整。(须有论文封面) (3)论文必须有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等(封面格式见附件)。 正文内容格式要求如下:正文中要求写出具体标题(提纲),各层次标题顺序按一、(一)、1、(1)等编排。 “参考文献”的格式:请依次注明著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及页数。如: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肖建国:《审执关系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 网上参考资料格式:请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网址,下载时间。如:王岩:《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探析》,,下载日期:2005年4月19日。 二、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以百分制计分,评分标准如下: 1.100-91分:(1)论点正确,有独特见解;(2)论据充分,紧密联系实际,条理性强;(3)论证严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4)文字精练,有一定文采,语句流畅;(5)格式规范,版面工整。 2.81-90分:(1)论点正确,有一定见解;(2)论据较充分,联系实际;(3)论证合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内容摘要: 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 内容: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传统绘画里没有的。传统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

美术鉴赏论文作业——清明上河图[1]

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 宋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给人以比较软弱之感,但它的经济文化却是一片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相比于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画坛出现了一代佳作,那就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典型的风俗画,因而饱含风俗画反映城乡生活、思想、感情与审美时尚的特点,把视野从描绘贵族仙佛的领域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并在深入观察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把宋代风俗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以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河沿岸的风光。画卷分为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田野、树木、村落等点出了清明的特定时节,中断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位市区街景,接到纵横交错,人流汹涌,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

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

美术鉴赏论文 (1)

中国绘画艺术浅谈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能思考,思考能带给我们科技,而更重要的,思考也带给了我们艺术,艺术赋予了我们生活魅力,抒发了我们心中的情感,传递了我们心中的思想。而艺术有很多种,看到的图画,听到的音乐,读到的文字,等等,而眼看,实际上是了解万物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得不说我对艺术的了解实在是太贫乏了,所以选课之初,趁着这个机会,选了这门中国美术鉴赏,希望我对艺术能有体会了解。 中国美术的确很特别,其表现主要在于线条,在于布局,在于意境,这恐怕是其他所偶国家所不能比的,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也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例如,甘肃出土的魏晋墓室彩绘砖上,《出行图》《屠牛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都能表达出了墓室画家的一种精神志向。在《屠牛图》图中,牛眼和人的衣服都是红色的,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把整幅图点染得意趣盎然、活泼生动。除此之外,这幅图更是表现出了民生疾苦。因为在古代是不允许随便杀牛的,而图中的人杀的恰恰又是一只瘦骨幼牛,可见当时生存环境的艰苦,充分表现出了笔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一种心中的怨恨之情。而在《出行图》中,更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讽刺了官僚主义,他呼吁劳动人民觉醒。 又如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吐蕃势力强势,唐太宗会见松赞干布的场景被阎立本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 还如,在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中,将晋武帝司马炎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肥硕的身躯,凶险耿直的眼神,充满杀气的目光,张牙舞爪的造型,都让我们跟恶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出名的伪君子,尤其是晚年的司马炎,颓废无比,不理朝政,沉于女色,使朝政紊乱,庸臣当道,种下“八王之乱”祸根。而阎立本的这一幅画,精妙绝伦地刻画出晋武帝司马炎的形象,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美术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同,不管多么的有个性,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被艺术影响着。 时代变迁,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主流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于有人意识到人性的意义。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艺术家们创造了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首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了回归人性的自由,他们高举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或秀美典雅,高于平凡。艺术不再被教条所禁锢,人文的力量再一次被发扬出来。看着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即使是色彩不再光鲜,甚至不再完整,我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当年所能引起的轰动。同样在看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完美绝伦的雕塑时,我也一再惊讶于他们那天神一般让人只能仰视的造型。复兴,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一切曾经发生过,也会一直焕发夺目的光彩。在描绘教堂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可以仰着脖子几天几夜,即使自觉已到极限,依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创作;为了逼

美术鉴赏结课作业

美术鉴赏结课作业 ——高更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土管11-02 姓名:熊苡 学号:311105020206

高更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前言 19世纪80年代中期, 印象主义陷入危机, 在印象主义之前, 大师们的作品往往很容易与大众沟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前人的艺术表现始终遵循着一个基本的原则, 那就是写实、再现。而艺术欣赏除了用内心去细细体会外, 还要有知识层面的沟通。在现代,画家们已经难以统一标准,几乎是每一个画家都有其独特的个人标签,他们试图挣脱大众的束缚,来表达他们更自我的艺术追求。 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已认识到印象派肤浅的一面, 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式的观念, 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体的线条、色块和体面。他们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客观物象, 要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情绪, 而不同意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纯客观的表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片面追求, 主张用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形象。他们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 因此他们笔下的形象是变形了的物象。这就是后印象主义的起源,而高更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高更的艺术风格 19世纪80年代中期, 印象主义陷入危机, 在印象主义之前, 大师们的作品往往很容易与大众沟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前人的艺术表现始终遵循着一个基本的原则, 那就是写实、再现。而艺术欣赏除了用内心去细细体会外, 还要有知识层面的沟通。在现代,画家们已经难以统一标准,几乎是每一个画家都有其独特的个人标签,他们试图挣脱大众的束缚,来表达他们更自我的艺术追求。 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已认识到印象派肤浅的一面, 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式的观念, 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体的线条、色块和体面。他们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客观物象, 要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情绪, 而不同意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纯客观的表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片面追求, 主张用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形象。他们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 因此他们笔下的形象是变形了的物象。这就是后印象主义的起源,而高更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 后印象主义的出现给艺术一个从新的形象,现代艺术的开启也是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不在一味的追求真实效果,而是强调艺术给每人个人的感觉。或者说现代艺术的象征意义就是人的精神最高追求,而后印象主义对人生感慨、生活无奈、社会的黑暗、生命的意义都在画家的笔下给出了答案 高更,梵高在世的一位知己,从经富商家的贵公子到后来变成了勤杂工到后来的妻离子散,人生的起起伏伏也是高更对生活没有了以往的平静。他和梵高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但是梵高的神经病的艺术生活难以维持二人的友谊,两人断

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政治原因,简述了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两个时期不同的造像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表明了龙门石窟完美地展现了石雕这一在亚洲地区文化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造型艺术 龙门石窟是中国众多石窟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继大同云冈石窟之后,开凿时间早,延续时间长,规模宏大,艺术价值极高的石窟群。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时代审美观,佛教宗派信仰以及开凿造像的统治者等多因素的差别,使龙门石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离市区13公里的伊河两畔。在此之前,北魏还未迁洛。在北魏文成帝和平(460~466年)初复法时,就在平城西五洲山开凿了着名的云冈石窟,这座石窟的开凿一直持续到北魏迁都洛阳,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的开凿中心。云冈石窟对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的开凿,无论是洞窟形制,还是造像样式和题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魏书·释老志》说:“太安初(455年),有狮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平城)。皆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他们所带来的3尊佛像,成为云冈石窟雕凿佛像的蓝本。当时的山西逐渐成为了多种艺术的聚集地,“云冈风格”形成了。龙门石窟的前期作品受到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影响很大。无论从题材方面还是造型方面,仍然隐约透露印度佛教造像的身影,最为典型的是古阳洞和宾阳洞。 古阳洞位于伊河西岸龙门山的中部,是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大窟,本是一座天然的溶洞,在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后,一批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王公贵族,陆续在此修整洞窟,发愿造像才慢慢成为今天的样子。石窟内雕一佛二胁持菩萨像,主尊释迦牟尼高肉髻面相长圆清秀,身披褒衣博带式大衣,结跏趺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平平的胸腹,给人一种瘦弱的感觉。比起云冈佛像,它已经更加接近南朝士大夫的形貌了。随着石窟的开凿,能工巧匠们逐渐的把他们

美术鉴赏论文

生活中的美 ——美术鉴赏课有感摘要: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美术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美术鉴赏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美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画家,欣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美术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关键字】生活美术鉴赏 美术,作为一种美的表达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传统绘画,体味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传统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不同的美术种类,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美术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生活就像火焰,跳动在红色的起点;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的田野;生活就薄雾,飘散在命运的蓝天;生活就像树叶,

成长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坚实的地平线。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它体现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细细体会,你会觉得生活很美。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一次素不相识偶遇的帮助,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帮助,一声亲切的问候,身边碎事情看起来似乎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如果你会欣赏,你会觉得生活之美。 生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胸襟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生活…… 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生活需要发现,需要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去感悟,有了发现与感悟,生活的万花筒才会色彩缤纷,人生的旅途才会熠熠生辉! 当你怀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对于我们建筑学来说,对国画的认识是更有裨益的。各类的中国画首先给人一种意境美和音乐美,在使人在了解画的同时,也得到审美能力的锻炼 在着我就谈一下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山水画萌芽于晋朝,顾凯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第一句就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水画已成为一个主要表现题材,我觉得人对人自己认识太深才觉得每幅画人的言态表现得不尽人意,山水可夸大其气势表达出其意境即可,狗马只须表达出其形而已从顾凯之仅有的山水画《洛神赋图》中可以窥见当时山水画初期形态的端倪,基本上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所记载的样子,传本〈洛神赋图〉中的山水部分,确实如其所言“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拮”,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无论是山水还是树石,都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树的表现,银杏树仅象征性地以三五片银杏叶概括,树枝的“列植之状”也是“若神臂布指,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印行树有很大距离,正如前边所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石仅以“高古游丝”线条勾勒,而没有皴法,但我认为,水法和云法的表现是极为纯熟的,水云的流态动势相当完美,由此可见,山水画的表现在当时已达到的艺术水准只是没有后来的布局合理罢了 初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人物活动的背景,配景,即使独立为一个专门画种也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山水画初期的这种形态是不足为奇的,虽然我们现在已不能得睹六朝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而且见于史料的早期山水画家也不是很多,顾凯之,宗炳,王微等人关于山水画论的发展为当世山水画的发展和成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历隋唐,五代诸朝,山水画渐盛。他们可谓山水画的先驱,六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真正起点,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却导致了美学上的最灿烂,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当时不忍心目睹石灰的琴棋书画的隐士,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