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智慧(2)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管理智慧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以及与现代管理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启示与指导。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服务他人。
义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公平正义、诚实守信。
礼则是一种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和规范,注重社会秩序和和谐。
智则是指人的智慧和才智,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信则是指诚信和信用,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用,认为信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二、儒家文化与管理理念的结合1. 以德治企: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管理也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以德治企不仅强调管理者的德行,也要求员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只有管理者和员工都具备了儒家所倡导的德行,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重视人文关怀: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文关怀。
在现代管理中,也应该注重员工的关怀和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员工感受到了关怀和尊重,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 崇尚和谐稳定:儒家文化强调社会秩序和和谐,管理者也应该注重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4. 强调仁爱服务:儒家文化强调仁爱之心,注重关爱他人、服务他人。
在现代管理中,也应该注重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只有真正关心客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启示1. 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中和思想的现代释义——儒家的管理智慧

中和思想的现代释义——儒家的管理智慧引言中和思想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韩愈曾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知而知之”。
这个思想强调追求中道,协调和谐的管理方式。
儒家的管理智慧正是基于中和思想,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儒家的中和思想出发,探讨其现代释义,并对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中和思想的内涵中和思想强调的是协调、调和、均衡,是一种追求事物平衡状态的伦理思想。
儒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各自的规律,追求中和即是要遵循这些规律,做到事事和谐,不偏不倚。
儒家将中和思想应用于管理中,提出了“和而不流”的观念,即既要管理的有序,又要兼顾员工的个体差异,使企业的运转健康与个体的发展平衡。
二、中和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1. 寻求利益的平衡中和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追求利益的平衡。
儒家认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平衡各方的利益,既不能只关注经济利益,忽略了员工的需求,也不能只注重员工的需求,忽略了企业的发展。
只有平衡好各方的利益,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
2. 倡导团队协作儒家强调“和为贵”,主张员工之间的协作合作。
在现代管理中,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团队共同协作来解决。
而中和思想正是倡导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达成共识,共同完成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3. 以德治企业儒家提倡以德治国,德行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在现代管理中,中和思想强调的是以德治企业,即依靠道德的力量来管理企业。
儒家认为,管理者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善于协调冲突冲突在组织中是难免的,儒家提倡的中和思想能够帮助管理者善于协调冲突。
儒家认为,管理者应当“引而不发”,既要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又要避免冲突激化,保持组织的稳定。
三、中和思想的限制和挑战尽管中和思想在现代管理中有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
儒家的管理智慧

2身正 令 行 的 引导 作用
为什么领 导者只要“ 崇德” 就能够取 得 良好 的管理 效果 呢?这其 实 就是儒 家所 反复论证 的“ 身正 而令行 的关 系” 。孔子 说 : 其身正 , “ 不令
而行 ; 身不正 , 其 虽令 不从 。 所 以 , ” 儒家 对领 导者个 人 自身 的正十 分重
“ ” “ 的物质平台 , “ ” 利 是 义” 而 义 的兴衰 又反 作 用于 “ , 一关 系也 利” 这 演化 成当今社会主 义社 会的“ 公平” 效率 ” 与“ 的对立统一关 系。
( ) 义求利 、 2以 先义后利的行 为追求 从国家管理 的角度 , 家强 调 国家 的统治 者不 应该 以“ ” 儒 利 即个人 的物质利 益作为考虑问题的 出发点。为什么呢?孟子认 为 , 这里面有一 个上行下效 的问题 : 最高统 治者带头 讲利 , 就会刺 激整个 统治 阶级相互 争夺 , 天下大乱 。这 里面还有一个实际效 果的问题 : 如果先讲 义 , 人人得 到满足 , 统治 者也会 得到最终的利益 。因为从来没有讲仁义的 人会不孝
中 图分 类 号 :3 1 C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23 21 )l 09 — l 1 9 88 (00 O 一 04 0 0
用好各级官吏 ; 三是“ 抚民 ” 就是 要给 人民恩 惠 , 老百 姓享 受安 定的 , 使 生活。孔子继承并 发扬 了这一思想 , 明确提 出了领 导者的三项任务 : 修 “
理事务 , 而是价值 导向精神指引 , 管理 者 只要搞好 团队 的价值 导 向相 对 下属的价值教化 , 就可 以以一驭百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文明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的理念不仅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在商业、政治、家庭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流派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二、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仁德为本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德行为先。
在管理中,倡导以仁义为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关键。
管理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注员工的需求,树立榜样,引导员工正道。
2. 尊重和谐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管理者应尊重员工,平等对待,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道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知行合一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知行合一。
在管理中,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高超的管理能力,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2. 追求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管理者要学会放手,善于引导,做到在背后支持,不过多干预下属工作。
只有让员工自主发挥,才能真正提升团队的创造力。
四、佛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禅宗理念佛家倡导禅修,主张顿悟。
在管理中,管理者应注重心灵的修炼,顿悟自己的管理智慧,使自己内心得以平静,才能做到明察秋毫。
2. 善良待人佛家鼓励善良待人,管理者应心怀善念,善待员工,持善良态度面对问题。
只有用善良的心待人,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和理解。
五、结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儒家注重仁义,道家强调知行合一,佛家倡导善良待人,这些管理智慧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管理的挑战,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古代儒家的管理思想

浅析古代儒家的管理思想山西省阳泉市矿区阳煤集团党校山西阳泉 045000追求人的存在的完善发展和推进有道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人类始终在求索和践履的一个关于如何管理自身的永恒问题。
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自我主动认识和实践中,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由于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更新递进的社会活动,因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理想答案,既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形成,也不可能一经形成而不再变化,它将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并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更新。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这一问题认识实践的丰富智慧的结晶。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对此具有很深的认识。
从儒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看,都可以说,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学说。
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
对于儒家的管理思想大体归结为以下四点:一、以人为本——管理的着眼点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
“天地之性人为贵”。
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
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
所以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
儒家对于人性的假设,从理论的深度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偏重于道德。
从管理的对象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是着重于整个国家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道德的研究,而且是偏重于如何管好管理者的理论。
至于恶的来源,儒家的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来源于天生的,而改变人的本性主要是靠人自己的努力。
儒家在对人性的假设方面和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相当多的见解,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引言概述: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影响不可忽视。
儒家文化注重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启示出发,探讨其在组织管理、领导力、团队建设、决策制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用。
一、组织管理
1.1 儒家文化强调人伦关系
1.2 儒家文化注重团队协作
1.3 儒家文化倡导礼仪规范
二、领导力
2.1 儒家文化倡导仁爱之道
2.2 儒家文化强调谦虚谨慎
2.3 儒家文化注重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三、团队建设
3.1 儒家文化倡导忠诚信任
3.2 儒家文化注重团队凝聚力
3.3 儒家文化强调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四、决策制定
4.1 儒家文化强调慎思慎行
4.2 儒家文化注重集体智慧
4.3 儒家文化倡导民主决策
五、人才培养
5.1 儒家文化注重教育培养
5.2 儒家文化强调德才兼备
5.3 儒家文化倡导终身学习
结论: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原则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儒家文化的智慧,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谐稳定的管理体系,提升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促进有效的决策制定,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管理智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际关系、领导力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探讨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的关系。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关怀、尊重和互助。
义强调道德和正义,要求个体在行为上遵循道德规范。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强调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礼貌和谦逊。
智则是指个体应具备的智慧和才能,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境。
信则是指个体应具备的诚实和守信的品质。
二、儒家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家庭、社会和组织中的人际互动。
在现代管理中,儒家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儒家文化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关怀和尊重他人。
在现代管理中,这一观念体现为以员工为中心,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和谐共处:儒家文化强调和谐共处,注重人际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在现代管理中,这一观念体现为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3. 信任与忠诚:儒家文化强调信任和忠诚的重要性。
在现代管理中,这一观念体现为建立信任的关系,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三、儒家文化对领导力的影响儒家文化对领导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领导:儒家文化强调领导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在现代管理中,这一观念体现为关注员工的个体差异,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效能。
2. 以身作则:儒家文化强调领导者应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榜样。
在现代管理中,这一观念体现为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引导员工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
3. 和谐领导:儒家文化强调领导者应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平衡各方利益。
在现代管理中,这一观念体现为领导者应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组织的和谐发展。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现代管理领域,儒家文化的智慧也被广泛应用,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本文将详细探讨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对管理智慧的影响1. 仁爱:儒家文化强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和尊严。
在管理中,仁爱的精神可以体现为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通过关心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 和谐:儒家文化追求社会和谐,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管理中,和谐的理念可以体现为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作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强调沟通、协商和共识,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3. 中庸:儒家文化倡导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追求平衡。
在管理中,中庸的智慧可以体现为注重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不同部门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权衡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决策,使组织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二、儒家文化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 以人为本:儒家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尊重,这一理念在现代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同时,管理者还应尊重员工的个性差异,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2. 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儒家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对于现代管理中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至关重要。
管理者应注重沟通和协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
3. 建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儒家文化对权力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也对现代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强调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服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榜样影响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利合一”:
义----精神价值、道德价值;
利----物质价值、经济价值。
❖义与利的关系就是精神价值与物质 价值的关系,解决义与利二者之间 的矛盾,把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融 合起来,统一起来。
2020/10/17
25
一、》:“义以生利,利 以平民。”
❖ “仁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安定民 众。”这里的“义”主要是对于管理者 的道德要求,“利”主要指被管理者的 物质需要。所谓“义以生利”,就是把 管理活动看作是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 而又制约物质价值的过程。
2020/10/17
31
现代回响
蒙牛“送去主义”图长 远
❖“送去主义”是体现了企业注重长期
利益人企业战略:在北京申办奥运
成功之际,蒙牛做出“一厘钱精神,
千万元奉献”的承诺累计1000万元,
分期分批捐给奥组委。非典捐款100
万。
陈中、刘端著:《蒙牛思维:成就蒙牛速度的25个法则》
2020/10/17
❖ 第三,“义利合一”的经营方式,主张“义以生
利”、“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先义后
利”、“重义轻利”,力图解决“义”与“利”二
者之间矛盾,把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融合起来,统
一起来。 2020/10/17
1
第一节 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
一、以德治国的价值导向
儒家所理解的“德治”,是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
政治昏暗,而个人却大富大贵,那
也是可耻的。”利益的获取应该符
合道义的要求。孔子反复强调“君
子爱财,取之有道”。
2020/10/17
30
❖在儒家 认为“取之有道”是治国 的基本原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成为 历代正直人士的行为准则,对于 官员们的道德操守也带来了积极 的影响。
❖案例:东汉名士杨震
第三讲 儒家的管理智慧
儒家管理智慧主要内容:
❖ 第一,“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突出管理活动中 的价值取向,重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兼 顾宽严并济的控制手段。
❖ 第二,“修已安人”的领导方式,从“修已”——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到“安人”——对管理人员的 管理,再到“安百姓”——满足民众的需求,循序 渐进,融为一体。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孔子提出:“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
的所作所为,了解他所走过的道路,观察
他的兴趣爱好。这样,那个人的善恶怎么
能隐藏得了呢?”
2020/10/17
10
《孟子》:“听其言也,观其眸子, 人焉廋哉?”
❖孟子也提出:“听一个人说话的时 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 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
厉来纠正。严厉百姓就伤残,伤残就实施宽大。用宽
大周济严厉,政事就会因此而调和。
2020/10/17
2
第二节 修已安人的领导方式
❖ 《尚书·皋陶谟》记载:有一次,皋陶和 大禹在帝舜面前讨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 题。他们提出了“为政”的三项原则。 一是”修身“,二是“官人”,三是 “安民”。
❖ 《论语·宪问》:“修已以敬”,“修
(黄福华著——《新加坡纸业大王的商道暨人生智慧》 )
2020/10/17
17
三、修已安民的组织管理
❖ “安百姓 ”——安民,民本思想(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顾客至上)
❖ 以民为本是一切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 结点
❖ 孟子“民贵君轻”:谁得民众,谁得天下.
2020/10/17
18
孟子“民贵君轻”的仁政方案
❖四、“观色”:就是根据官员的表 情察看他的内在气质;
❖五、“观隐”:就是通过一定的外 露信息来明察官员有意掩盖的本质;
❖ 六、“揆(kui)德”:就是在综 合前五种表现的基础上,对于官员 的品德作出总的评价。
2020/10/17
13
关于“用人”
❖ 量才录用:〈论语〉----主张将合适的人放 在合适的岗位上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0:51:5900:51:5900:5110/17/2020 12:51:59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700:51:5900:51Oc t-2017- Oct-20
❖荀子则提出“藏富于民”的主张。在 他看来,君主喜功,国家就贫穷;君 主好利,国就贫穷。百姓贫穷,君主 也贫穷;百姓富裕,君主也富裕。
2020/10/17
28
现代回响
格兰仕理性降价促发展
❖ 1996年8月,格兰仕所有高层管理人员集中 在公司总部,讨论一项关系到公司前途命运 的重大决策:争论是要不要降价。。。。
“从天子直到平民,人人都要以 修身作为根本。一个人,他的根 本已乱而枝未却能治理,这是不 可能的。”
2020/10/17
7
❖ 唐太宗李世民遵循儒家修身思想, 努力修养自已,认真对待工作的典 范,有一次.....
2020/10/17
8
现代回响
李嘉诚自我管理八要点
❖ 1、勤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 2、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 ❖ 3、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 ❖ 4、坚守诺言,建立好良的信誉。 ❖ 5、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应开胸襟,统筹
全局。
❖ 6、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
❖ 7、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
❖ 8、要了解下属希望。
革文军编著:《李嘉诚商训》
2020/10/17
9
二、修已安人的人事管理
“安人”是指对于各级管理人员的管
理,让各级管理人员各得其所,各负其 责. 涉及到“知人”和“用人”两个方
面。
关于知人:《论语》:“视其所以,
❖ “我们要对得起老百姓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呀。 虽然我们没有能力使人们富裕起来,但可以 做到让消费者辛勤所得更富有价值。”
邓德海等著:《格兰仕商道》
2020/10/17
29
二、取之有道的行为准则
❖儒家主张,利益的获取应该符合道
义的要求。孔子认为:“如果国家
强盛,政治清明,而个人却固守贫
贱,那是可耻的;如果国家贫穷,
4. 实行井田制,只要求他们助耕公田,而 不再另外征税,那么,天下的农夫都会 高兴,愿意辛勤耕作了;
5. 取消不合理的劳役和租税,那么,天下 的百姓都会高兴,安居乐业了。
2020/10/17
20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旬子用“舟水之喻”来形容君主和 民众的关系:“君主就像船,民众 就像水。水既可以使船安稳地航行, 也可以使船翻覆沉没。” )
2020/10/17
21
❖正如孟子所说:“统治者有不忍民 众受到伤害的心意,才有不忍民众 受到伤害的政治。”
❖例如:汉文帝
2020/10/17
22
现代回响
娃哈哈以人为本安员工
“以人为本”、实施“理性化+人性化”的人 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真正内涵是:
❖ 首先尊重员工。
❖ 其次,员工与企业双方都要谋求发展,没付 出,何收获,光靠主动奉献只维持一时,不 能保长远。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在天下发扬光明德行的人,先要治理
好他的邦国。要治理好邦国,先要安定他
的家族。要安定家族,先要修养自己的品
性。要修养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端正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
使意念真诚,先要认识明确。认识明确在
于穷究物理.” 2020/10/17
6
《礼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管理层认为:在市场上是以“消费者第一”, 在企业管理上则以员工第一。
2020/10/17
高超著:《娃哈哈方法》 23
小结
❖因此,“修已安人”的领导方式:
“修已”——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安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
“安百姓”——满足民众的需求,循 序渐进,融为一体。
2020/10/17
24
第三节 义利合一的经营方式
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修
养自己以严肃认真人对待工作,修养自
己以安定下属管理者 ,修养自己安定所
有的民众 . 2020/10/17
3
修已安人的领导方式
1.修已以敬的自我管理 2.修已安人的人事管理 3.修已安民的组织管理
2020/10/17
4
一、修已以敬的自我管理
在儒家的思想中,修身与治国、自 我管理与国家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儒家 把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看作是一切管理活 动的起点。
2020/10/17
11
知人善任——《文王官人》篇具体提出 “六征”法。所谓“六征”就是根据官员 (包括在任者和打算任命者)的六种表现, 而考察他的品质。
一、 “观诚”:就是考察官员的道 德、 品质和情操; 二、 “考志”:就是考察官员的言 论来辨别他的志向;
2020/10/17
12
❖三、“视中”:就是根据官员的说 话声调来观察他的内在气质;
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一个融修 身与治国于一体的简明公式,即所谓 “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目”中,“修身”是核心。
2020/10/17
5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14
❖ 4、谨慎公正而且明察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 法官;
❖ 5、公平正直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任财务管理 官员;
❖ 6、谨慎、明察而廉洁、公正的人,可以任用他 们担任主管分配和赏赐的官员;
❖ 7、善于谋利和经营事务的人,可以任用他们担 任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