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管理智慧培训教程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管理智慧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以及与现代管理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启示与指导。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服务他人。
义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公平正义、诚实守信。
礼则是一种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和规范,注重社会秩序和和谐。
智则是指人的智慧和才智,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信则是指诚信和信用,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用,认为信用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二、儒家文化与管理理念的结合1. 以德治企: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管理也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以德治企不仅强调管理者的德行,也要求员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只有管理者和员工都具备了儒家所倡导的德行,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重视人文关怀: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文关怀。
在现代管理中,也应该注重员工的关怀和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员工感受到了关怀和尊重,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 崇尚和谐稳定:儒家文化强调社会秩序和和谐,管理者也应该注重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4. 强调仁爱服务:儒家文化强调仁爱之心,注重关爱他人、服务他人。
在现代管理中,也应该注重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只有真正关心客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启示1. 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中和思想的现代释义——儒家的管理智慧

中和思想的现代释义——儒家的管理智慧引言中和思想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韩愈曾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知而知之”。
这个思想强调追求中道,协调和谐的管理方式。
儒家的管理智慧正是基于中和思想,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儒家的中和思想出发,探讨其现代释义,并对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中和思想的内涵中和思想强调的是协调、调和、均衡,是一种追求事物平衡状态的伦理思想。
儒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各自的规律,追求中和即是要遵循这些规律,做到事事和谐,不偏不倚。
儒家将中和思想应用于管理中,提出了“和而不流”的观念,即既要管理的有序,又要兼顾员工的个体差异,使企业的运转健康与个体的发展平衡。
二、中和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1. 寻求利益的平衡中和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追求利益的平衡。
儒家认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平衡各方的利益,既不能只关注经济利益,忽略了员工的需求,也不能只注重员工的需求,忽略了企业的发展。
只有平衡好各方的利益,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
2. 倡导团队协作儒家强调“和为贵”,主张员工之间的协作合作。
在现代管理中,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团队共同协作来解决。
而中和思想正是倡导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达成共识,共同完成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3. 以德治企业儒家提倡以德治国,德行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在现代管理中,中和思想强调的是以德治企业,即依靠道德的力量来管理企业。
儒家认为,管理者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善于协调冲突冲突在组织中是难免的,儒家提倡的中和思想能够帮助管理者善于协调冲突。
儒家认为,管理者应当“引而不发”,既要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又要避免冲突激化,保持组织的稳定。
三、中和思想的限制和挑战尽管中和思想在现代管理中有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
颜何《儒释道智慧与企业管理》

儒释道智慧与企业管理课程背景:长久以来企业管理还是企业治理是两种文化在当下困扰着众多企业运营者,到底哪种文化更加有利于现今企业运营,市场开拓,团队建设呢?我们必须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区别与联系:西方讲术,针对性恶,强调堵截中方讲道,相信性善,侧重疏导现代讲本,以人为本,堵疏结合儒释道三家管理智慧:1)厚德载物: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2)道法自然: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3)明心见性: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基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单一的企业文化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市场开拓、团队建设等诸多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国学经典的智慧营造企业基业长青,美满富足人生。
课程目标:●讲解易源三流,企业管理的一统与不同●讲解儒家、道家、佛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讲解并应用颜氏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用性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总裁班、国学研修班,企业重点培养的各级领导干部课程方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讨论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
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大纲前言:国学与诸子百家,易经是大道之源——东方管理六原则一、善恶之辩中“人性本善”的原则1. 东方人强调性本善,西方人强调性本恶2. 在管理中注重培养化性复性的自觉力3. 提高管理者返身而诚的自我提升能力二、人我之辩中“人我合一”的原则1. 东方人是集体主义者,西方则是个人主义者。
2. 在现代管理中注意培养“强行恕道”的理解力,3. 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构建东方的企业伦理。
三、义利之辩中“道义惟上”的原则1. 利己主义一直是被中国正统文化所批判的,2. “合理的利己主义”则是西方文化的主流。
3.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士魂商才”的定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国学与管理智慧知识讲堂课件PPT

第二阶段。自1919年 “五四”运动至1949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国 学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
第三 阶段 。自 1949 年新 中国成立至目前。这是指 建国后国学命运的沉浮。
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授内容 为:“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按“内典”即佛典)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学科。 章氏于1906年于东京创立国学振兴社,仿效日本一些学者用一国固有之学问来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的载华凝天古也文灵制神象之之经所中勰作经
奥体文聚地代。章之人,天鸿至也说的《用典
区,化,人的
之奥纪参地教道者:《文,的
。是精也三经
骨区,物,也,,
宗心正地
人是者典
髓,洞序效。不恒
经雕如位
性的中的是
者极性,鬼故刊久
篇龙刘与
》》
“国学”的来龙去脉
经典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它的普适性。《艺文类聚》对于 经典的解释是“经也者,径也,言五路无 所不通”,也就是说,经典承载着普适性 道理。 另一个是它的阐释性。历代通过对于经 典的阐释而有所创新,形成为“经学”。
“国学”的来龙去脉
国学形成与发展的大致阶段
灿楼中社堂未作其王
然阁评会集出有中国
62
放,论研林版 以维
出在说究》。种经的
了几:》。代,史学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中华 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国学 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化史确有研究 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可以学先辈 之人格,可以知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 求真、在创获。
“国学”的来龙去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文明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的理念不仅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在商业、政治、家庭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流派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二、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仁德为本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德行为先。
在管理中,倡导以仁义为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关键。
管理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注员工的需求,树立榜样,引导员工正道。
2. 尊重和谐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管理者应尊重员工,平等对待,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道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知行合一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知行合一。
在管理中,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高超的管理能力,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2. 追求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管理者要学会放手,善于引导,做到在背后支持,不过多干预下属工作。
只有让员工自主发挥,才能真正提升团队的创造力。
四、佛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 禅宗理念佛家倡导禅修,主张顿悟。
在管理中,管理者应注重心灵的修炼,顿悟自己的管理智慧,使自己内心得以平静,才能做到明察秋毫。
2. 善良待人佛家鼓励善良待人,管理者应心怀善念,善待员工,持善良态度面对问题。
只有用善良的心待人,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和理解。
五、结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儒家注重仁义,道家强调知行合一,佛家倡导善良待人,这些管理智慧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管理的挑战,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和管理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义强调公正和道德;礼注重社会规范和仪式;智强调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信强调诚信和信任的价值。
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1. 人本管理理念: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现代管理中,人本管理理念强调员工的发展和满足,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权益,通过关爱员工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和谐协调:儒家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现代管理中,和谐协调的管理风格可以减少内部冲突,增强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组织的发展。
3. 诚信经营:儒家文化强调诚信和信任的重要性。
在现代管理中,诚信经营是企业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
通过诚信经营,企业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4. 以德治企:儒家文化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管理中,以德治企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吸引优秀的人才,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三、儒家文化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1.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倡导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儒家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2. 培养领导者的德行:儒家文化注重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领导者的德行可以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和管理能力。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
引言概述: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影响不可忽视。
儒家文化注重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智慧的启示出发,探讨其在组织管理、领导力、团队建设、决策制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用。
一、组织管理
1.1 儒家文化强调人伦关系
1.2 儒家文化注重团队协作
1.3 儒家文化倡导礼仪规范
二、领导力
2.1 儒家文化倡导仁爱之道
2.2 儒家文化强调谦虚谨慎
2.3 儒家文化注重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三、团队建设
3.1 儒家文化倡导忠诚信任
3.2 儒家文化注重团队凝聚力
3.3 儒家文化强调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四、决策制定
4.1 儒家文化强调慎思慎行
4.2 儒家文化注重集体智慧
4.3 儒家文化倡导民主决策
五、人才培养
5.1 儒家文化注重教育培养
5.2 儒家文化强调德才兼备
5.3 儒家文化倡导终身学习
结论: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原则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儒家文化的智慧,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和谐稳定的管理体系,提升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促进有效的决策制定,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基于儒家文化的管理之道(共148张PPT)

学习与发展维度
我们能否保持活 力,不断创新和 提升?
34
平衡计分卡(BSC)
• 财务
• 流程 • 客户 • 发展
过去
将来
35
惠普 L代表 - 了解自己現在的狀態
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
为什么不把 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是很重要的關鍵。
”(《论语·子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授权管理和自我评价) 孔予提出“仁”,主张“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象爱护亲人一样地对待臣民。 ”(《论语·季氏》)在这段话中,孔子提出了在不同时期应戒色、 有效的目标管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执两”“用中”,目标要实现的结果就是要达到“中和"。 “克己复礼” 是要建立起一种内心的机制来保证“礼”的实行。 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
25
选取最佳度
要想实现最优化的管理,必须在多与少、大与小、长与 短、快与慢、动与静、松与紧、宽与严、张与弛、刚与 柔、进与退等等之中作出最佳度的选择。由于各种事物 都有其特殊性,最佳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同一事物,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最佳度也是不一样的。
26
中庸式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
有效的目标管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 必须要“执两”“用中”,目标要实现的结 果就是要达到“中和"。“执两”就是要准确
讲师介绍
辛杰,山东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就职于山东大学管 理学院,国家注册营销策划师,曾就职于北京新华信 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奥美国际广告公司、中国移动公 司、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专业领域:中国传统文化 与管理哲学、营销管理、个人与团队管理技能。
联系方式:
1
课程目的
知识
学习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儒家管理智慧的基本精神(四为)
一、 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 四、以和为贵
专题一 修己以敬,自我管理
经典名言(三修)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儒家的修己之道(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义。
( 《论语·季氏》)
现代回响 应聘员工须背《弟子规》
第一条,熟背《弟子规》,待人接 物彬彬有礼;
第二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条,有一定的客户资源。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入则孝 出则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便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怡)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弟子规》
勿践阈(域) 勿跛(波)倚(椅) 勿箕(基)踞 勿摇髀(闭)
缓揭廉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无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吴与我 不分明
解说
• 价值认识上的“见利思义” • 行为准则上的“取之有义” • 实际效果上的“先义后利” • 价值评判上的“重义轻利”
古代故事 冯谖焚券得人心
• 冯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券 赏赐给封地的百姓,并当场烧掉。
• 孟尝君开头确实损失了“利” (债券),却得到了“义”(民 心),这对于统治者来说,也可 以说是最大的“利”。
专题四 以德为先,道德教化
经典名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古代故事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是儒家心目中“为政以德” 的榜样。
• 在孔子看来,对于这样品德高尚 的领导者,的确是无可挑剔的了。
古代故事 宓子贱为政重教化
• 孔子的弟子宓子贱担任单父县的 县长,十分注意推行道德教化, “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 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 之。”
现代管理的解读
• “价值导向”与“规章制 度”
• “软管理”与“硬管理” •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现代回响 陈峰以德治企两手抓
• 一手橄榄枝,一手尚方剑。 • 以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 • 把做人的规则作为第一道防线, • 以制度的惩罚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经典名言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水平, • 中层与同类企业平均水平相等, • 高层则低于平均水平。
现代回响 格兰仕高层以身作则树榜样
• 与“倒金字塔”工资结构相对应的 是,格兰仕越往高层工作越辛苦 :
• 老板是最忙、最辛苦的人; • 高层是一群没日没夜工作的人; • 至于中层,就是那些和我们一起干
活,我们下了班他还不能下班的人。
(《孟子·离娄上》)
现代回响 李嘉诚为何炒员工?
• 李嘉诚有没有炒过员工的鱿鱼呢? “有。”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 “有一次我炒掉了一名高管人员。 因为他将几支公司的铅笔拿回了 家。我认为他的行为与公司付给 他的报酬是不相匹配的。”
专题六 先义后Biblioteka ,以义为重经典名言义以生利, 利以平民。
(《左传·成公二年》)
黎红雷教授治学与做人的座右铭是:
立乎其大 和而不同
电子邮件:hsslhl@. 电话:13922165501
引言:儒家与管理
儒家之道的本质
治国之道 管理之道
子贡:儒商的鼻祖
子贡
陶朱事业 端木生涯
—旧时儒商自勉联
儒家管理智慧的内在联系
•“治国”(国家管理) •“治生”(经济管理) •“治身”(自我管理)
现代回响 黄福华谈得人心者留人才
• 容人之量 • 识人之能 • 待人之道
世界上最难办到的事, 不是征服一座座城堡, 而是征服一颗颗心。
——拿破仑
专题三 修己安民,满足需求
经典名言
安民则惠, 黎民怀之。
(《尚书·皋陶谟》)
安民之道
• “以民为本” • “民贵君轻” • “仁政” • “舟水之喻”
古代故事 丙吉宽容小吏得回报
• 驾车小吏酒醉吐在丙吉的车上 • 丙吉容忍过失 • 小吏报信 • 丙吉提前应对边关事务
现代回响 黄福华谈得人心者得人才
• 新加坡纸业大王黄福华的公司有
一位分部经理,在到公司之前,3年 内共换了10份工作,而来到黄福华 的企业之后,却数十年如一日,整 整做了31年。为什么能能留住人呢? 黄福华回答:“其实很简单,我真 正留住的是员工的心。”
《弟子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却义
《弟子规》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黎红雷教授出版著作有: 《人类管理之道》、《东方管理智慧》、 《儒家管理哲学》、《现代管理与儒家智慧》、 《企业文化概论》、《美国企业文化》、 《中国人的精神三十讲》、《国学经典导读》、 《中国管理智慧教程》等 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管理 世界》、美国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杂志 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现代回响 长沙西餐馆老板尹峰的体会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现代回响 丹东企业家臧克的体会
• 孝:《弟子规》的起点,教育员工 的最好教材。
• 教育员工尽孝的三个层次:一、尽 孝而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社会; 二:尽孝而忠诚:忠于企业、忠于 国家;三、尽孝而尽力,努力做好 人、做好事。
儒家的管理智慧的主要内容(四论)
《弟子规》
长人呼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义)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弟子规》
谨而信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贯)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哲)净手
古代故事 汉文帝“与民休息”开盛世
• 广开言路 • 克己爱民 • 轻徭薄赋 • 省简狱事 • 睦邻友好
现代回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生理的需要 • 安全的需要 • 归属的需要 • 尊重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代回响 佛山精细陶瓷老板薛锡荣 的体会
四安
安身,安心 安家,安业
现代回响 娃哈哈以人为本安员工
《弟子规》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显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踏)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视)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夜)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李嘉诚论 “诚”
• “一个企业家,要注重自己的名 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 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有帮 助。”
专题二 修己安人,宽容下属
经典名言
先有司, 赦小过, 举贤才。
(《论语·子路》)
现代回响 格兰仕高层以身作则树榜样
• 格兰仕薪资结构的“倒金字塔”: • 基层员工工资高于同类企业平均
儒家的安人之道
• 知人善任(“六征” ) • 量才录用 (“九用” ) • 用人如器 • 宽容下属
儒家的安人之道(六征)
• 一曰“观诚” • 二曰“考志” • 三曰“视中” • 四曰“观色” • 五曰“观隐” • 六曰“揆德”
儒家的安人之道(九用)
• 一是“平仁而有虑者使是治国家而长百姓” • 二是“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长乡邑而治父子” • 三是“直愍而忠正者使是莅百官而察善否” • 四是“慎直而察听者使是长民之狱讼,出纳辞令” • 五是“临事而 正者使是守内藏而治出入” • 六是“慎察而且 廉者使是分财、临货、主赏赐” • 七是“好谋而知务者使是治壤地而长百工” • 八是“接给而广中者使是治诸侯而待宾客” • 九是“猛毅而度断者使是治军事卫边境”
古代故事 唐太宗修养自己听谏言
• 唐太宗洛阳行——魏征的劝谏 • 皇甫德参上书——魏征的解释 • 唐太宗玩鹞鸟 •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现代回响 李嘉诚自我管理八要点
• (1)勤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 (2)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 • (3)始终保持创新意识。 • (4)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 • (5) 开阔胸襟,统筹全局。 • (6)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 • (7)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 • (8)要了解下属的希望。
《弟子规》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济)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