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合辑

合集下载

增补四库未收术数类古籍大全全册

增补四库未收术数类古籍大全全册

增补四库未收术数类古籍大全全册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增补四库未收术数类古籍大全(全90册)增补四库未收术数类古籍大全(全90册)1第一集--数法集成(共17册)2第二集--占侯集成(共6册)3第三集--易占集成(共6册)4第四集--六壬集成(共8册)5第五集--杂占集成(共6册)6第六集--堪舆集成(共31册)7第七集--命相集成(共4册)8第八集--遁甲集成(共6册)9第九集--杂术集成(共1册)10第十集--阴阳五行(共5册)第一集数法集成第一册演玄一卷九宫衍数一卷扬子太玄评议一卷河洛数释二卷三极通二卷考订河洛理数便览一卷图书衍五卷杨雄太玄经校正一卷第二册太玄阐秘十卷附编一卷外编一卷首一卷第三册-第五册皇极经世观物外篇释义四卷三易洞玑十六卷第六册-第十册皇极经世十二卷第十一册-第十二册天原发微十八卷易元包一卷潜虚校正大衍心法一卷第十三册集注太玄经六卷第十四册启蒙意见五卷阴阳消长论元包数义一卷潜虚述易四卷附考异一卷汉上末言一卷大九数一卷第十五册于役录一卷于迈录一卷元包经传五卷说畴一卷翼玄十二卷第十六册-第十七册校刊皇极经世易知第二集占侯集成第一册风角书八卷菊易山房天学一卷天文风角一览占一卷天文玉历精异赋一卷第二册玉函真义天元歌一卷天象灾祥分类考一卷三悟重刊纪慎斋先生祈雨全书二卷第三册乙巳占十卷咏梅轩仰观录二卷玄天文风晴阴雨占验图第四册起世经一卷祷雨杂记一卷云气占侯二卷通占大象历星经二卷五残杂变星书泰阶六符经一卷大衍十二次分野图未央术一卷请雨止雨书一卷雨肠气候亲机一卷灵信经旨一卷星经二卷求雨法一卷望气经一卷占书残叶天文星纂一卷天文星总一卷天文风雨赋一卷占日月亏蚀一卷钦天监监正元统一卷第五册玉历通政经一卷天元玉历十二卷第六册星说一卷天文枢会(附图)第三集易占集成第一册火珠林一卷占筮书残一卷周易考占一卷焦氏易林吉语一卷周易辩占一卷易林二卷第二册易林勘复二卷周易尚占三卷易杂占条例法一卷正易心法一卷易筮遗占一卷易林释文二卷易飞候第三册-第四册易林十卷大衍筮法直解一卷揲蓍说图南斋蓍卜二卷第五册周公卜法残一卷京氏易占一卷沈氏改正揲蓍法一卷周易会占一卷椟蓍记一卷周易古占一卷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郭氏易占一卷焦氏易林十六卷第六册周易分野一卷易洞林三卷补遗一卷卜易秘诀海底眼杨救贫卦卦神章第四集六壬集成第一册六壬类聚四卷黄帝金匮玉衡经一卷六壬神定经二卷六壬卦课一卷六壬大占一卷大六壬苗公射覆鬼撮脚三卷第二册-第四册大六壬大全六壬经纬第五册大六壬心境大六壬探源第六册大六壬探源六壬摘要第七册六壬摘要壬学琐记大六壬指南第八册大六壬指南六壬金口诀第五集杂占集成第一册黄帝龙首经二卷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一卷灵棋本章正经二卷明诚意伯温灵棋经解一卷龟经一卷qi龟论一卷卜记一卷灯花占一卷梅花神数一卷出行宝镜一卷图一卷占验录一卷第二册戚少保军中占书一卷字触六卷师旷占一卷太乙经一卷灵棋经一卷质龟论一卷百怪断经黄石公望空四字数一卷bi'jiao'经一卷新定牙牌数一卷第三册-第六册太乙数大全第六集堪舆集成第一册周易葬说一卷宅谱迩言一卷地理辨正补正三卷第二册天玉经一卷地理水法要诀五卷青囊叙一卷青囊奥语一卷青鸟绪语一卷地理辨正图说一卷第三册都天宝照经一卷风水却惑一卷地学答问一卷地理骊珠一卷玄空秘旨通释一卷玄机赋通释一卷飞星赋通释一卷紫白诀通释一卷地理秘窍一卷地理枝言第四册秘传水龙经五卷翻卦挨星图诀考着一卷地理葬书集注一卷第五册地理末学六卷葬考一卷第六册玉函真义古镜歌三卷相地指迷十卷阳宅指南一卷傅家阳宅得一录一卷第七册三字青囊经一卷地理辨正补义五卷第八册征验图考一卷地理精语四卷催官篇四卷第九册七十二葬法一卷阴阳宝海三元玉镜奇书三卷八宅明镜二卷第十册-第十二册吴公教子书一卷附四十八局图说一卷罗经秘窍图书十卷天机素书四卷第十二册-第十四册捜玄旷览十四卷第十五册阳明按索五卷玉尺经四卷附原经图式一卷第十六册-第十七册索隐玄宗九卷新qiao唐氏寿域一卷草木幽微经一卷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一卷附校伪一卷第十八册菊易山房山法备考一卷九星穴法四卷披肝露胆经一卷平祥论潮水论第十九册疑龙三卷葬经翼一卷杂解二十四篇一卷图一卷阳宅撮要二卷青囊天玉通义五卷第二十册罔极录二卷附记一卷蜀山葬书二卷葬书二卷附录一卷第二十一册-第二十二册选时造命四卷撼龙十卷阳宅论相地骨经一卷相宅要说山水忠肝集摘要一卷第二十三册宅谱修方五卷诚是录一卷第二十四册水盘八针法一卷丧葬杂说一卷江氏百问目讲禅师地理书一卷地理索隐一卷砂部一卷理气部一卷作用部一卷龙部一卷水部一卷警世要言一卷穴部一卷地理微绪一卷司马头陀达僧问答一卷附水法一卷入式歌一卷蔡氏发微论校一卷附穴情赋一卷堪舆谱第二十五册珠神真经二卷慎终录要一卷地理真踪一卷附录一卷石函平砂玉尺经纂一卷心得要旨一卷赖公天星篇校一卷第二十六册儒门崇礼折中堪舆完孝录八卷第二十七册卜氏雪心赋删定一卷曾氏水龙经校一卷玄女海角经纂一卷宅谱指要四卷阳基部一卷黄帝宅经二卷第二十八册堪舆正经一卷杨公金函经删定一卷葬经笺注一卷图说一卷相地骨经一卷阴宅谬一卷紫微斗数三卷罗盘解一卷郭氏葬经删定一卷第二十九册云间蒋氏家传地理真书归元录二十卷第三十册傅家得一录堪舆泄秘第三十一册相宅新编相宅经纂第七集星命集成第一册命理支中藏干释例一卷四字经一卷珞录子三命消息赋三卷附新雕李燕阴阳三命二卷滴天髓二卷佐玄直指图解九卷璇玑经一卷第二册禄命要览四卷西法命盘图说一卷月波洞中记一卷论相鉴辨小言一卷古观人法一卷相经十六篇一卷第三册相笏经一卷相儿经一卷相经一卷相手版经一卷人伦大统赋二卷神相证验百条二卷受正玄机神光经一卷乾元秘旨一卷校正麻衣相法新刊秘诀三命指迷赋一卷第四册天步真元人命部三卷命理操元八卷补遗一卷命学玄通第八集遁甲集成第一册遁甲释要四卷奇门金章一卷新jin烟波钓叟徒奇门定局一卷遁甲符应经三卷第二册烟波钓叟直解一卷奇门占验一卷十八活盘详注一卷奇门臆解一卷奇门遁甲秘要二卷奇门遁甲启指悟一卷遁甲经一卷遁甲开山图一卷第三册奇门遁甲第四册大奇门宝鉴第五册奇门遁甲遁甲天书遁甲玄义第六册奇门遁甲集成奇门阐秘前编第九集杂术集成第一册游艺录六卷三才避忌居家宜忌一卷附录一卷续录一卷又续录一卷三续录一卷武陵竞渡略一卷测字秘牒一卷梦占逸旨八卷梦一卷淮南万毕术二卷梦书一卷张子房赤霆经一卷淮南万毕术一卷补一卷补遗一卷再补遗一卷第十集阴阳五行集成第一册择吉新书一卷三术撮要一卷长历钩玄一卷丙丁龟鉴五卷三历撮要第二册元经十卷选择当知三卷附历合览二卷选择历说第三册仕学备余六卷第四册金符经一卷趋避检三卷连珠历一卷五行占一卷五行问一卷五行杂说一卷复续丙丁龟鉴一卷续丙丁龟鉴一卷丙丁龟鉴续录一卷宋司星子纬书一卷子一卷阴阳书一卷太史公素王妙论一卷白译图一卷天镜一卷地镜一卷地镜图一卷杂五行书一卷瑞应图记一卷第五册嵇瑞一卷玉符瑞图一卷孙氏瑞应图一卷五行大义五卷灵台镜一卷随笔兆一卷秤星灵台秘要经一卷土牛经一卷克择部一卷附奇闻口诀。

百年珍藏中医古籍大全高清彩色版820种131G

百年珍藏中医古籍大全高清彩色版820种131G

百年珍藏中医古籍大全高清彩色版820种131GEA0001万氏痘疹奇书清咸丰5年EA0002不药良方王站柱编EA0003伤寒论三注周扬俊注EA0004伤寒论旁训赵雄驹辑注EA0005便元集刘兼汇梓EA0006便用良方罗本立编辑EA0007保赤汇编朱之榛辑清光緖戊寅EA0008傅氏眼科审视瑶函傅仁宇纂辑EA0009元汇医镜敲诈道人EA0010刘河间伤寒三书刘守真撰集;吴继宗校刊EA0011医学心镜录唐见编辑;唐孙华校EA0012医家心法高鼓峯说;胡珏评EA0013医药集览杨世照清康熙38年EA0014医述程文囿辑EA0015医镜蒋仪较EA0016外科心法薛己撰EA0017外科真诠邹岳说EA0018外科记者张景颜编辑EA0019天花精言袁句着EA0020妇婴至宝拜松居士增订EA0021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岳甫嘉着EA0022异授眼科清咸丰5年EA0023意解山房瘟疫析疑唐毓厚着EA0024慈航集王于圣纂着EA0025抱乙子幼科指掌遗稿叶其蓁编辑;叶大本述EA0026推拿秘书骆子庵说EA0027新刊明医秘传济世奇方万疴必愈沈应阳编辑何爌参订EA0028新刻伤寒六书纂要辩疑新刻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辩疑童养学纂辑周亮节较阅EA0029新刻医衡洪正立编纂上官铉鉴定EA0030新锲云林神龙龚廷贤编着EA0031新镌云林神龙龚廷贤编号EA0032新镌药性会元梅得春编集EA0033本草万方针线;本草药品总目蔡烈先辑EA0034洪芳洲先生摘稿邹梦桂校正;华复诚编次EA0035活动新书曾世荣EA0036济世全书汪启贤汪启圣选注EA0037温热暑疫全书周扬俊辑EA0038申斗垣校正外科启选申斗垣撰EA0039痘疹传心录朱惠明着EA0040痘疹经验集韩文博辑;韩云绮校字EA0041痧证汇要孙EA0042纂修医学入门系屯子着;卢拱辰编辑EA0043经络汇编林起龙鉴定;翟良纂EA0044聂氏痘门方旨聂尚恒着;邱生华重校;酆承迨重刊EA0045肺病问答石神亨撰;沙僧杂译EA0046脉度运行考EA0047脉药联珠药性食物考龙柏着;龙炳龙焕较;吴兆初参军EA0048脉诀汇编说统林起龙鉴定;翟良纂EA0049脉语吴崐述EA0050脚气类方源养德辑EA0051良朋汇集经验神方孙伟较辑;吴化善梓钉EA0052袖珍小儿方徐用宣编辑EA0053订补明医指掌滑寿编纂;邵从皐校订EA0054辨证冰监陈士铎着HFN0862(鸿文堂详校)医宗必读十卷李中梓鸿文堂校刊清乾隆44 HFN0887伤寒论后条辩十五卷王式钰校刊清康熙10年HFN0902六醴斋医书另一本程永培苏台程氏修敬堂乾隆间HFN0903六醴斋医书程永培苏台程氏修敬堂乾隆间HFN0927医学六要十九卷张三锡明万历HFN0928医学纲目楼英1565HFN0929医门法律六卷喻昌蔡锦堂,1658HFN0954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朱希忠明隆庆HFN0955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206卷吴勉学明万历291601 HFN0963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闽书林安正堂刘朝琯明万历己亥1599HFN0964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闽书林安正堂刘朝琯明万历己亥1599HFN0971图像本草蒙筌12卷首一卷总论一卷陈嘉谟金陵书林万卷楼周如泉明崇祯元年1628HFN1022太医院校注妇人良方大全24卷金陵书林唐氏富春堂明HFN1023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男科二卷女科三卷岳甫嘉绣谷三乐斋明崇祯9年HFN1075御纂医宗金监90卷内府清乾隆42个文件HFN1103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五卷医脉真经二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七卷杨士瀛新安歙西虬川黄镀明嘉靖HFN1107新刋方脉主意二卷吴球明嘉靖4HFN1113新刻京陵原板参补针医牛经大全二卷书林宝善堂明HFN1131新刻针医参补马经大全4卷书林宝善堂明末HFN1165本校正大字医学正传八卷虞抟金陵三山书社吴江书林安正堂刘元初明万历丁丑HFN1166本草原始12卷李中立永怀堂明崇祯HFN1167本草纲目52卷卷首二卷张朝璘淸顺治15年HFN1219神农本草经疏30卷缪希雍海虞毛氏绿君亭明天啓5年HFN1254脉经十卷人元脉影归指图说二卷金阊龚绍山明天啓6 HFN1283订补明医指掌十卷金阊传万堂明天啓HFN1285证治准绳3个文件HFN1292赤水选珠30卷医案五卷医旨緖余二卷孙一奎明万历24年HFN1304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卷目录唐慎微金陵唐氏富春堂明万历9年HFN1315镌郑先生痘经会成保婴慈录九卷首一卷郑大忠榕城郑氏明万历27年HFN1338食物本草22卷首一卷李杲南城翁少麓明崇祯-清HFN1339食物本草七卷日用本草三卷世庆堂万历48HFN1340食物本草三卷夷白堂明HFN1350鼎刻京板太医院校正增补青囊医方捷径二卷闽书林余庆堂黄灿宇明BOOKTW00031本草纲目52卷,图3卷,(明)李时珍撰,清顺治12年(1655)钱塘吴毓昌刻本,48册BOOKTW00032本草纲目汇言20卷,(明)倪朱谟撰,清顺治间重刻巾箱本,16册BOOKTW00033本草纲目拾遗十卷正误一卷,钞本,20册BOOKTW00034本草纲目五十二卷附图二卷,明程国祥序明王世贞序明程陞序程嘉祥序,明崇祯间印本,20册BOOKTW00035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脉学一卷奇经八脉孜一卷,清吴太冲序清吴毓昌序明钱蔚起小引明李建元疏,清顺治乙未刊本,52册BOOKTW00036本草汇言二十卷存五卷,明倪朱谟,钞本,3册BOOKTW00125丹溪先生心法,元朱震亨撰,明万历二十九年新安吴氏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零本。

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

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

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一)先秦两汉时期00014 周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5 逸诗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6 孔子诗论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7 容成氏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8 缁衣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9 性情论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0 内丰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1 民之父母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2 子羔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3 中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4 昔者君老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5 相邦之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6 鲁邦大旱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7 从政甲乙篇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8 恒先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9 曹沫之陈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00130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北魏神龟元年(518)写本上海图书馆00150 [大般涅槃经疏] 南北朝释昙鸾写本上海图书馆00157 十地论义记卷一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写本上海图书公司00162 高声念佛赞等四十三种归义军时期写本上海博物馆(三)宋辽夏金元时期00212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四卷(元)胡一桂撰元皇庆延祐胡氏家刻本上海图书馆00246 诗童子问二十卷(宋)辅广撰元至正三年(1343)余志安勤有堂刻本上海图书馆00258 鬳斋考工记解二卷(宋)林希逸撰释音二卷南宋刻元延祐四年(1317)重修本(有抄补)上海图书馆00268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礼记二十卷(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宋刻本上海图书公司00284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南宋刻本(有抄补)上海图书馆00296 西畴居士春秋本例二十卷(宋)崔子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32 孟子或问纂要一卷(宋)朱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68 钜宋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宋乾道五年(1169)建宁府黄三八郎刻本(卷四配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369 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74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宋明州刻修补本上海图书馆00381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宋)毛晃增注(宋)毛居正重增宋杭州刻元公文纸印本(有抄补)上海图书馆00383 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五卷(宋)欧阳德隆撰(宋)郭守正增修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84 魁本足注释疑韵宝五卷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390 隶韵十卷(宋)刘球纂集南宋淳熙二年(1175)刻版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六卷(三至四、六、八至九、碑目)00392 广政石经十国后蜀广政初年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刻石宋拓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447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元)胡三省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466 皇朝编年备要三十卷(宋)陈均撰宋刻本钱大昕跋上海图书馆00467皇朝中兴系年要录节要□□卷(宋)佚名辑宋刻本上海图书馆存十卷(八至十七)00469 续资治通鉴十五卷(宋)刘时举撰元陈氏馀庆堂刻本上海图书馆00470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元皇庆元年(1312)陈氏馀庆堂刻本赵烈文费念慈邓邦述跋上海图书馆00472 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三十六卷增入名儒讲义续资治通鉴宋季朝事实二卷(元)佚名撰元建阳刻本(有缺页)复旦大学图书馆00475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宋)袁枢撰宋宝祐五年(1257)赵与刻元明递修本杨守敬缪荃孙叶德辉跋上海辞书出版社00488 诸儒校正西汉详节三十卷(宋)吕祖谦辑宋刻本罗振常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存二十八卷(一至二十三、二十六至三十)00490 汉隽十卷(宋)林钺辑宋淳熙五年(1178)滁阳郡斋刻本上海图书馆00493 名公增修晋书详节三十卷(宋)吕祖谦辑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498 唐鉴十二卷(宋)范祖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509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集二十七卷中集五十五卷下集二十五卷(宋)杜大珪辑宋刻元明递修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0513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宋)张栻撰宋刻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517 萧敷及敬太妃墓志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宋拓本上海博物馆00518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唐)李百药撰文(唐)欧阳询书唐贞观五年(631)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522 温彦博碑(唐)岑文本撰(唐)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527 元郭髯手写日记不分卷(元)郭畀撰稿本翁方纲跋周尔墉题识崇恩跋上海图书馆00539 西汉会要七十卷(宋)徐天麟撰宋嘉定建宁郡斋刻元明递修本上海图书馆00540 东汉会要四十卷(宋)徐天麟撰宋宝庆二年(1226)建宁郡斋刻本(卷三十六至四十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0549 两汉诏令二十三卷(宋)林虙楼昉辑元至正九年(1349)苏天爵刻明修本(西汉卷二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0558 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宋)祝穆辑宋咸淳三年(1267)吴坚、刘震孙刻本俞诚跋上海图书馆00575 龙藏寺碑(隋)张公礼撰文隋开皇六年(586)刻石元拓本沈树镛跋上海图书馆00582 郎官石柱记(唐)陈九言撰文(唐)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刻石宋拓本王世贞跋上海博物馆00586 许真人井铭(五代)徐铉撰文并书十国南唐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591 孔丛子七卷题(汉)孔鲋撰(宋)宋咸注释文一卷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593 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宋咸淳元年(1265)镇江府学刻元明递修本上海图书馆00595 校正刘向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元大德七年(1303)云谦刻本上海图书馆00603 诸儒鸣道七十二卷宋刻端平二年(1235)闽川黄壮猷重修本(目录半叶、卷二、十一至十五、二十六至三十三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0615 潜室陈先生木钟集十一卷(宋)陈埴撰元建安吴氏友于堂刻本(有抄配)上海图书馆存十卷(一、三至十一)00616 慈溪黄氏日抄分类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元后至元三年(1337)刻本(卷九十三至九十七配明刻本)上海图书馆00619 十一家注孙子三卷(汉)曹操(唐)杜牧等撰十家注孙子遗说一卷(宋)郑友贤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620 管子二十四卷(唐)房玄龄注宋刻本黄丕烈戴望跋国家图书馆00621 棠阴比事一卷(宋)桂万荣撰元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0622 刑统赋一卷(宋)傅霖撰(元)郄□韵释元刻本首都图书馆00623 宋提刑洗冤集录五卷(宋)宋慈撰元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0624 吏学指南八卷(元)徐元瑞撰元刻本国家图书馆00625 农桑辑要七卷(元)大司农司撰元后至元五年(1339)杭州路刻明修本(明补版若干叶)上海图书馆00638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宋)唐慎微撰元大德六年(1302)宗文书院刻本(卷八至十二、十四配清宣统二年柯逢时刻本)上海图书馆00660 重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孙思邈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673 永类钤方二十二卷首一卷(元)李仲南撰孙允贤校定元至顺二年(1331)刻本上海图书馆00682 周髀算经二卷(汉)赵君卿注(北周)甄鸾注(唐)李淳风等注释音义一卷(宋)李籍撰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上海图书馆00683 九章算经九卷(晋)刘徽注(唐)李淳风等注释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上海图书馆存五卷(一至五)00684 孙子算经三卷(唐)李淳风等注释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上海图书馆00688 张丘建算经三卷(北周)甄鸾注(唐)李淳风等注释(唐)刘孝孙细草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顾广圻跋上海图书馆00689 元包经传五卷(北周)卫元嵩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元包数总义二卷(宋)张行成撰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洸刻本陈乃乾跋上海图书馆00690 邵子观物内篇二卷外篇二卷后录二卷渔樵问对一卷(宋)邵雍撰宋天台吴坚福建刻本上海图书馆00700 争座位帖(唐)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广德二年(764)书写宋拓本何绍基跋上海图书馆00701 十七帖(晋)王羲之书唐大历元年(766)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703 淳化阁帖十卷(宋)王著摹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宋拓本上海博物馆00704 淳化阁帖十卷(宋)王著摹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宋拓本王淮等跋上海博物馆存四卷(四、六至八)00705 淳化阁帖十卷(宋)王著摹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一卷(九)00713 兰亭续帖上下册北宋政和初年刻石宋拓本上海博物馆00715 鼎帖(宋)张斛辑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版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卷不详00716 绍兴米帖(宋)米芾书(宋)赵构辑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南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一卷(九)00724 郁孤台法帖(宋)聂子述辑南宋绍定元年(1228)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二卷(六、不详)00725 凤墅帖(宋)曾宏父辑(宋)张节摹勒欧阳信明欧阳庚等刻南宋淳祐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十二卷(前十一、十五、十八、续三、四、十至十六)00728 宝晋斋法帖十卷(宋)曹之格辑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731 图绘宝鉴五卷补遗一卷(元)夏文彦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刻明修本吴骞陈鳣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733 梅花喜神谱二卷(宋)宋伯仁辑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刻本黄丕烈跋并题诗钱大昕孙星衍跋上海博物馆00742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汉)高诱注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吴骞跋上海图书馆00744 白虎通二卷(汉)班固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747 白虎通德论十卷(汉)班固撰元大德九年(1305)无锡州学刻本上海图书馆00749 风俗通义十卷(汉)应劭撰元大德九年(1305)无锡州学刻明修本上海图书馆00751 刘子十卷(北齐)刘昼撰(唐)袁孝政注宋刻本(卷一至二配明刻本)孙星衍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752 颜氏家训七卷(北齐)颜之推撰附考证一卷(宋)沈揆撰元刻本何焯钱大昕孙星衍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753 长短经九卷(唐)赵蕤撰宋刻本沈新民跋清高宗题诗上海图书馆00763 东观余论二卷(宋)黄伯思撰宋嘉定三年(1210)温陵庄夏刻本丰坊题记项元汴跋惠兆壬题识上海图书馆00781 重雕足本鉴诫录十卷(五代后蜀)何光远撰宋刻本赵怀玉校上海图书馆00784 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宋刻本(序目,卷一至四、四十九至五十三、五十四之第二至十一叶、五十五之第一叶配明嘉靖六至七年胡缵宗、陆采刻本)上海图书馆00786 补注蒙求八卷(唐)李翰撰(宋)徐子光注宋刻本(卷五、卷八缺叶配明抄本)乔松年跋上海图书馆00791 文选双字类要三卷题(宋)苏易简撰宋淳熙八年(1181)池阳郡斋刻绍熙三年(1192)重修本(上卷末二叶抄配)上海图书馆存二卷(上、下)00809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宋)章如愚辑元延祐七年(1320)圆沙书院刻本上海图书馆00826 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元)阴时夫辑(元)阴中夫注元至正十六年(1356)刘氏日新堂刻本(卷一配明初刻本)上海图书馆00831 联新事备诗学大成三十卷(元)林桢辑元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0845 大方等大集经六十卷(隋)释那连提耶舍译北宋开宝年间刻大观二年(1108)印开宝藏本上海图书馆存一卷(四十三)00917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六卷(宋)释施护等译元官刻大藏经本上海龙华寺存一卷(一)00921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唐)释不空译元官刻大藏经本上海龙华寺存一卷(三)00952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唐)释不空译宋开宝八年(975)刻本上海图书公司00953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唐)释不空译宋开宝八年(975)刻本上海龙华寺01032 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唐)杜甫撰宋刻本(卷十至十二配宋绍兴建康郡斋刻本,卷二至九、十三至十六配清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毛扆跋上海图书馆01038 王建诗集十卷(唐)王建撰宋临安府陈解元宅刻本(目录及卷一至四、九至十配清影宋抄本)唐寅题款上海图书馆01155 琼琯白玉蟾上清集八卷(宋)葛长庚撰元建安余氏静庵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6 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宋)刘学箕撰元至正二十年(1360)屏山书院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8 后村先生大全诗集十五卷(宋)刘克庄撰宋刻本黄丕烈孙原湘邵渊耀姚畹真钱天树王芑孙单学傅跋上海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四、九至十五)01059 会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唐)李德裕撰宋刻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存十卷(一至十)01073 杜荀鹤文集三卷(唐)杜荀鹤撰南宋中期四川眉山刻唐六十家集本季振宜题记上海图书馆01076 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宋)张咏撰附录一卷宋嘉定间郭森卿刻本上海博物馆01083 古灵先生文集二十五卷(宋)陈襄撰年谱一卷(宋)陈晔撰附录一卷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陈辉刻本上海图书馆01099 嘉祐集十五卷(宋)苏洵撰宋刻本黄丕烈乔松年跋上海图书馆01101 王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宋)王安石撰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上海博物馆存七十二卷(一至三、八至十六、二十一至三十六、四十八至六十、七十至一百)01109 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宋)苏轼撰(宋)施元之顾禧注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景定三年(1262)郑羽补刻本翁同龢潘祖荫跋上海图书馆存三十二卷(三至四、十一至十八、二十一至四十二)01110 东坡先生往还尺牍十卷(宋)苏轼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1114 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二十卷(宋)黄庭坚撰(宋)任渊注元刻本(卷九至十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1115 山谷老人刀笔二十卷(宋)黄庭坚撰元刻本(有抄配)国家图书馆01123 倚松老人诗集二卷(宋)饶节撰宋庆元五年(1199)黄汝嘉刻宋重修江西诗派本袁克文题诗并跋李盛铎傅增湘跋上海图书馆存一卷(二)01126 梁溪先生文集一百八十卷(宋)李纲撰宋刻本李枚黄丕烈等跋上海图书馆存三十七卷(十三至十四、四十一至五十二、六十二至七十、九十一至九十五、九十七至九十八、一百、一百四十八、一百五十三至一百五十四、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六十三)01130 李学士新注孙尚书内简尺牍十六卷(宋)孙觌撰(宋)李祖尧注宋蔡氏家塾刻本上海图书馆01135 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五十四卷(宋)晁公遡撰宋乾道四年(1168)嘉州刻本上海图书馆存四十二卷(五至二十五、三十至三十二、三十七至五十四)01136 侍郎葛公归愚集二十卷(宋)葛立方撰宋刻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存九卷(五至十三)01155 琼琯白玉蟾上清集八卷(宋)葛长庚撰元建安余氏静庵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6 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宋)刘学箕撰元至正二十年(1360)屏山书院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8 后村先生大全诗集十五卷(宋)刘克庄撰宋刻本黄丕烈孙原湘邵渊耀姚畹真钱天树王芑孙单学傅跋上海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四、九至十五)01183 金华黄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元)黄溍撰元至正十五年(1355)三山学官刻本(卷二十一至四十三配清抄本)(四库底本)缪荃孙跋上海图书馆01184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标目二卷(元)柳贯撰附录一卷元至正十年(1350)余阙浦江学官刻明永乐四年(1406)柳贵重修本(卷十四至十五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1185 顺斋先生闲居丛藳二十六卷(元)蒲道源撰附录一卷元至正十年(1350)刻本张隽题识上海图书馆存三卷(三十二至三十四)01202 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宋)郭茂倩辑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陆贻典校并跋上海图书馆01217 音训句解古今文鉴续集十卷(元)张肇辑元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1221 才调集十卷(蜀)韦縠辑宋临安府陈宅经籍铺刻本(卷一、六至十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1222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二十卷(宋)王安石辑宋刻本潘承弼跋上海图书馆存九卷(一至九)01238 三苏先生文粹七十卷(宋)苏洵苏轼苏辙撰宋婺州吴宅桂堂刻本上海图书馆01241 文心雕龙十卷(梁)刘勰撰元至正十五年(1355)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上海图书馆01244 韵语阳秋二十卷(宋)葛立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四)明清时期01302 周易虞氏义九卷(清)张惠言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304 演易一卷(清)钱大昕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380 春秋左传补注四卷(清)惠栋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396 大学说一卷(清)惠士奇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02 小尔雅义证十三卷(清)胡世琦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60 谐声类篇四卷(清)丁履恒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79 辽史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初刻本上海图书馆01486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宋濂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上海图书馆01490 史馆传稿三十篇(清)朱彝尊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560 吴中人物志不分卷(明)钱穀辑稿本罗振常跋上海图书馆01563 先贤谱图(清)改琦编绘清嘉庆十年(1805)稿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01620 经国雄略四十八卷(明)郑大郁撰明弘光元年(1645)观社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存四十五卷(畿甸考五卷、省藩考四卷、河防考四卷、海防考三卷、江防考三卷、赋徭考二卷、赋税考二卷、屯政考二卷、边塞考六卷、四夷考二卷、奇门考三卷、武备考九卷)01642 崔敬邕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刻石清出土初拓本蒋祖诒跋上海图书馆01646 赵清献公碑(宋)苏轼撰文并书北宋元祐四年(1089)刻石明拓本上海图书馆01654 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清)顾祖禹撰稿本(卷三十三、八十九配清抄本)陶濬宣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01707 考古图十卷(宋)吕大临撰(元)罗更翁考订明初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1722 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宋)陈振孙撰(清)卢文弨订正稿本上海图书馆存四十七卷(一至七、十七至五十六)01802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撰明嘉靖汪济川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01842 萝轩变古笺谱二卷(明)吴发祥辑明天启六年(1626)刻彩色套印本上海博物馆01873 丹铅总录二十七卷(明)杨慎撰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梁佐刻蓝印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1956 永乐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续藏四百十卷明永乐十至十五年(1412-1417)刻万历十二年(1584)续刻本上海龙华寺存二千八百七十册01971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抄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谦益撰稿本上海图书馆存三卷(五、八之四、九)02117 畅哉道人艳体诗不分卷(明)祝允明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2156 吴都文粹续集五十六卷(明)钱穀辑稿本上海图书馆存九卷(二至四、二十九至三十、三十三至三十四、四十一至四十二)02190 古文苑九卷(唐)阙名编(宋)韩元吉编明吴县赵均影宋抄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02279 明成化说唱词话十九卷传奇一卷明成化永顺书堂刻本上海博物馆。

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534部)

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534部)

附件1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534部)0001六经五十九卷明嘉靖四年(1525)至六年(1527)陈凤梧篆文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五十五卷(周易、毛诗、周礼、仪礼、春秋全)0002十三经注疏三百三十五卷明万历十四年(1586)至二十一年(1593)北京国子监刻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三百二十八卷0003易图明辨十卷(清)胡渭撰清康熙刻本武陟县图书馆0004周易兼义九卷(唐)孔颖达撰音义一卷(唐)陆德明撰略例一卷(三国魏)王弼撰(唐)邢璹注元刻明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二卷(七至八)0005周易本义十二卷易图一卷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清康熙内府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06周易传义十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易图集录一卷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易说纲领一卷(宋)程颐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存七卷(周易传义二至八)0007周易本义启濛翼传四卷(元)胡一桂撰元刻明修本武福鼐跋宋砚斋存一卷(中篇)0008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纲领一卷朱子图说一卷(明)胡广等辑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09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明)胡广等撰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武陟县图书馆0010像象管见九卷(明)钱一本撰明万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11易经抉微四卷图一卷(明)梁廷栋李行志撰明版筑居刻三色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12丘方二太史硃订秘笥易经讲意纲目集注四卷(明)李光祚辑明天启五年(1625)书林周鸣岐启新斋刻三色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13读易大旨五卷后传一卷(清)孙奇逢撰稿本马时芳李崶跋新乡市图书馆0014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本郑州图书馆0015易篾十卷(清)裴希纯撰稿本新乡市图书馆0016书集传六卷序一卷图一卷(宋)蔡沈撰(元)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七卷(一至五、序、图)0017书集传六卷序一卷图一卷(宋)蔡沈撰(元)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郑州图书馆0018书集传六卷图一卷(宋)蔡沈撰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19书传大全十卷书说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撰明初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20申学士校正古本官板书经大全十卷(明)胡广等辑明闽芝城建邑书林余氏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21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卷首二卷书序一卷(清)王顼龄等撰清雍正八年(1730)内府刻本(卷十九配抄本)河南省图书馆0022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诗图一卷(宋)朱熹撰明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23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诗图一卷(宋)朱熹撰明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24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十八卷(十九至三十六)0025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26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27诗传大全二十卷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初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28毛诗振雅六卷(明)张元芳魏浣初撰明天启版筑居刻朱墨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29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谢氏刻本徐时栋校并跋傅增湘跋郑州大学图书馆0030续补举业必读诗经四卷(清)陈士楚注清康熙云姿堂刻本陈本礼录何焯批校郑州大学图书馆0031诗识名解十五卷(清)姚炳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32仪礼十七卷(汉)郑玄注明正德十六年(1521)陈凤梧刻本(卷一至四抄配)河南省图书馆0033仪礼十七卷(汉)郑玄注明嘉靖徐氏刻三礼本河南省图书馆0034礼记集说十六卷(元)陈澔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35礼记集说三十卷(元)陈澔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建宁府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36乐书二百卷目录二十卷(宋)陈旸撰正误一卷(宋)楼钥撰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明成化公文纸印本(目录、正误配清抄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一百九十六卷(一至一百七十五、目录全、正误)0037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二十八卷(一至十、十三至三十)0038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郑州图书馆0039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存二十八卷(一至二十八)0040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鑛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41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鑛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42春秋左传纲目定注三十卷(明)李廷机撰明崇祯五年(1632)书林杨素卿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43春秋胡传三十卷(宋)胡安国撰明隆庆五年(1571)兴正书堂刻本郑州图书馆0044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序论一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诸国兴废说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刻本郑州图书馆0045列国世次便考图不分卷附唐昭陵陪葬考(清)吴凤来辑清常茂徕抄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46孝经衍义一百卷卷首二卷(清)叶方蔼等纂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内府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47四书集注大全四十三卷(明)胡广等辑明内府刻本新乡市图书馆存三十六卷(大学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读大学法一卷、中庸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读中庸法一卷、论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序说一卷、读论语孟子法一卷、孟子集注大全卷一至六、十四、序说一卷)0048四书大全四十四卷(明)胡广等辑明德寿堂刻本开封市图书馆存四十二卷(大学或问一卷,中庸章句大全二卷、或问一卷、读中庸法一卷,论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序说一卷、读论语孟子法一卷,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序说一卷)0049陈明卿先生订正四书人物备考四十卷(明)薛应旂辑(明)朱注补考八卷(明)薛寀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吴郡绿荫堂刻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50四书近指二十卷(清)孙奇逢撰清康熙元年(1662)刻本孙奇逢校补马时芳孙世玫跋新乡市图书馆0051吕晚村先生四书讲义四十三卷(清)吕留良撰(清)陈鏦编清康熙天盖楼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52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清)喇沙里陈廷敬等撰清康熙十六年(1677)内府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053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清)喇沙里陈廷敬等撰清康熙十六年(1677)内府刻本沁阳市博物馆0054大中口义不分卷(清)常启佑撰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55五雅四十一卷(明)郎奎金编明天启六年(1626)郎氏堂策槛刻本郑州图书馆0056说文解字十五卷(汉)许慎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57说文解字十二卷(汉)许慎撰(宋)李焘重编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陈大科刻本郑州图书馆0058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宋)娄机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郑州图书馆0059六书精蕴六卷(明)魏校撰音释举要一卷(明)徐官撰明嘉靖十九年(1540)魏希明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060六书通十卷(明)闵齐伋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基闻堂刻后印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61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062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63同文备考八卷首三卷声韵会通一卷韵要粗释四卷(明)王应电撰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八卷(同文备考一至五、首三卷)0064新校经史海篇直音五卷明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65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唐河县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五、七至十二)0066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067新编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元)刘鉴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068新编篇韵贯珠集八卷附直指玉钥匙门法一卷(明)释真空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金台衍法寺释觉恒募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069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隆庆元年(1567)衡藩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70新编并音连声韵学集成十三卷(明)章黼撰明成化十七年(1481)刻嘉靖二十四年(1545)张重补刻万历九年(1581)高荐重修本南阳市图书馆存十卷(一至十)0071诗韵辑要五卷(明)王稚登撰明刻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072音韵阐微十八卷(清)李光地等撰清雍正六年(1728)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73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1525)至六年(1527)王延喆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八十八卷(四十三至一百三十)0074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明)杨慎李元阳辑明嘉靖十六年(1537)胡有恒、胡瑞敦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75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二年(1574)至四年(1576)凌稚隆刻本郑州图书馆0076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二年(1574)至四年(1576)凌稚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77通志略五十二卷(宋)郑樵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陈宗夔等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四十二卷(氏族略一至六、音略一至二、地理略一、都邑略一、礼略一至四、议略一、器服略一至二、乐略一至二、职官略一至四、选举略、一至二、刑法略一、食货一至二、艺文略一至八、校雠略一、图谱略一、金石略一、灾祥略一、昆虫草木略一至二)0078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十年(1306)刻明嘉靖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四十九卷(五至十七、二十四至三十八、四十七至六十一、七十五至八十)0079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焦竑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80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载贽撰(明)陈仁锡评明天启元年(1621)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81续藏书二十七卷(明)李载贽撰(明)陈仁锡评明天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82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明德藩最乐轩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083汉书评林一百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九年(1581)凌稚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084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注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至九年(1530)南京国子监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85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明)陈仁锡评明天启云林积秀堂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086季汉书六十卷正论一卷答问一卷(明)谢陛撰明末钟人杰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087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撰音义三卷(唐)何超撰元刻明正德十年(1515)司礼监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088宋书一百卷(梁)沈约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存七十六卷(一至二十四、四十九至一百)0089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撰宋刻元明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五卷(九至十三)0090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撰宋刻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存十一卷(十一至十七、二十六至二十九)0091陈书三十六卷(唐)姚思廉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0092魏书一百十四卷(北齐)魏收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许昌市图书馆存四十六卷(十三至十九、四十一至五十七、七十二至九十三)0093北齐书五十卷(唐)李百药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0094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撰释音二十五卷(宋)董冲撰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二百三十卷(十三至十八、二十至一百二十三、一百三十一至二百二十五,释音全)0095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撰释音二十五卷(宋)董冲撰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清递修本洛阳市图书馆0096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嘉靖八年(1529)南京国子监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097金史一百三十五卷目录二卷(元)脱脱等撰明嘉靖八年(1529)南京国子监刻明清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098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九年(1530)、十年(1531)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三十一卷(三十三至六十三)0099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100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01续弘简录元史类编四十二卷(清)邵远平撰清康熙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02名山藏一百九卷(明)何乔远辑明崇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03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元刻明修本开封市图书馆存三卷(六十三至六十五)0104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明)陈仁锡评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元)胡三省撰明天启五年(1625)陈仁锡刻本南阳市图书馆存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0105重新校正入注附音通鉴外纪四卷(宋)刘恕撰明初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06少微通鉴节要五十卷外纪四卷(宋)江贽撰明正德九年(1514)司礼监刻本洛阳市文物工作队0107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三十六卷(八至十五、十八至十九、二十二至二十三、二十六至四十三、四十八至四十九、五十四至五十七)0108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09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10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赵府居敬堂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11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明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12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明内府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13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元)刘友益书法(元)汪克宽考异(元)徐昭文考证(明)陈济正误(明)冯智舒质实明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114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首一卷(宋)朱熹撰(宋)尹起莘发明(元)刘友益书法(元)汪克宽考异(元)徐昭文考证(元)王幼学集览(明)陈济正误(明)冯智舒质实明弘治十一年(1498)书林慎独斋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15通鉴直解二十八卷(明)张居正撰高兆麟重订明末陈长卿刻聚锦堂印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16世史正纲三十二卷(明)丘浚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孙应鳌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17纲鉴大全三十九卷首一卷(明)王世贞撰明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18鼎锲叶太史汇纂玉堂鉴纲七十二卷(明)叶向高撰明万历书林种德堂熊成冶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19鼎锲赵田了凡袁先生编纂古本历史大方纲鉴补三十九卷卷首一卷(明)袁黄撰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双峰堂余氏刻本郑州图书馆0120纲鉴标题四卷性理标题一卷(明)汤宾尹辑(明)王应魁增订明广及堂刻本郑州图书馆0121两汉纪六十卷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姬水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22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卷首一卷(清)阿桂等撰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武英殿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23绥寇纪略十二卷(清)吴伟业撰清康熙十三年(1674)邹式金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24绥寇纪略十二卷(清)吴伟业撰清康熙十三年(1674)邹式金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25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金李泽远堂刻本郑州图书馆0126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金李泽远堂刻本开封市博物馆0127战国策谭棷十卷(宋)鲍彪校注(元)吴师道补正(明)张文爟辑评附录一卷(明)张文爟辑明万历刻本郑州图书馆0128国语九卷战国策十二卷(明)闵齐伋裁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清康熙四十二年(1715)学聚堂重修本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0129十六国春秋一百卷题(北魏)崔鸿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汪氏欣讬山房刻本六道集录要不分卷清抄本平顶山市图书馆0130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元)戈直集论明成化元年(1465)内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31五代史补五卷(宋)陶岳撰五代史阙文一卷(宋)王禹偁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2皇明绳武编拟续大学衍义三十四卷(明)吴瑞登撰明万历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133鉴劳录一卷(明)孙传庭撰明崇祯十一年(1638)自刻本邓州市图书馆0134平叛记二卷(清)毛霦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5明季遗闻四卷(清)邹漪撰清顺治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36注陆宣公奏议十五卷(唐)陆贽撰(宋)郎晔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汪氏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7历代君鉴五十卷(明)景帝朱祁钰撰明代宗四年(1453)内府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8廉吏传十四卷(明)黄汝亨辑明万历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39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明)凌迪知辑明万历四年(1576)刻本王铎批校新乡市图书馆0140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明)焦竑辑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象枟曼山馆刻本许昌市图书馆存九十九卷(二十二至一百二十)0141明名臣言行录九十五卷(清)徐开任辑清康熙昆山徐氏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42晏子春秋六卷明凌澄初刻朱墨套印本河南省图书馆0143忠献韩魏王君臣相遇别录三卷(宋)王岩叟撰遗事一卷(宋)强至撰传十卷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徐缙芳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44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辑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洪富刻三十七年(1558)黄日敬重修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45三立堂新编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明)尹商撰明崇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46[河南沁阳]何氏宗谱不分卷(清)□□纂修稿本沁阳市博物馆0147全史论赞八十二卷(明)项笃寿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项氏万卷堂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五十三卷(史记六至七、前汉书一至六、后汉书一至五、三国志一至三、晋书一至四、宋书一至三、南齐书一至三、梁书一至三、陈书一至三、魏书一至三、北齐书一至二、后周书一至二、南史一至二、北史一至三、宋史一至四、金史四、元史一至四)0148王损仲史抄十三卷(明)王惟俭撰明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149两汉博闻十二卷(宋)杨侃辑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黄鲁曾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50汉隽十卷(宋)林钺辑元刻明修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51汉隽十卷(宋)林钺撰明嘉靖十一年(1532)郏鼎刻本黄国瑾跋郑州大学图书馆0152汉隽十卷(宋)林钺辑明嘉靖十一年(1532)郏鼎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53广舆图(元)朱思本撰(明)罗洪先胡松增补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54古今舆图二卷天下水陆路程一卷(清)王龙图撰稿本河南省图书馆0155[嘉靖]山西通志三十二卷(明)杨宗气周斯盛纂修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二十四卷(一至三、六至二十三、三十至三十二)0156[万历]泽州志十八卷(明)傅淑训阎期寿纂修明万历刻本武陟县图书馆0157[泰昌]登州府志十八卷(明)徐应元纂修明泰昌元年(1620)徐应元刻本河南省图书馆存十六卷(一至六、九至十八)0158[嘉靖]河南通志四十五卷(明)邹守愚李濂纂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59重修祥符县志稿不分卷(清)宋继郊辑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0[万历]汜乘□□卷(明)杜汝亮郑人文等纂修明万历刻本郑州图书馆0161[顺治]西华县志八卷(清)左国桢王鼎镇等纂修清顺治刻本南阳市图书馆0162[万历]武陟志七卷(明)秦之英修(明)赵五臣纂清孙甲荣抄本武陟县图书馆0163[万历]韩城县志八卷(明)苏进张士佩等纂修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明天启三年(1623)增修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4帝京景物略八卷(明)刘侗于奕正撰明崇祯刻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65中吴纪闻六卷(宋)龚明之撰明抄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66辑钞东京梦华录不分卷(清)宋继郊辑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7东京志略十八卷(清)宋继郊辑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68九边图论一卷(明)许论撰明嘉靖十七年(1538)谢少南、宋宜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69筹海图编十三卷(明)郑若曾撰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0170筹海图编十三卷(明)胡宗宪撰明天启四年(1624)胡维极刻本镇平县图书馆0171武夷志略四卷(明)徐表然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孙世昌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72林屋民风十二卷见闻录一卷(清)王维德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王氏凤梧楼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73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志余二十六卷(明)田汝成撰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严宽刻本唐河县图书馆0174洛阳伽蓝记五卷(北魏)杨炫之撰明末毛氏绿君亭刻本郑州图书馆0175相国寺志略不分卷(清)宋继郊撰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76朱阳书院志五卷(清)窦克勤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寻乐堂刻本渑池县图书馆存四卷(一至四)0177徐霞客游记十二卷(明)徐弘祖撰清抄本赵怀玉跋河南省图书馆0178中山传信录六卷舶中集一卷(清)徐葆光撰中山赠送诗文一卷清康熙六十年(1721)二友斋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79实政录七卷(明)吕坤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文炳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80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首一卷(元)马端临撰明嘉靖冯天驭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81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首一卷(元)马端临撰明嘉靖冯天驭刻本安阳市图书馆0182文献通考详节二十四卷(元)马端临撰(清)严虞惇辑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严有喜绳武堂刻本丁晏批校郑州大学图书馆0183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明)邓球撰明隆庆刻万历重修本河南省图书馆0184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明)陈仁锡撰明崇祯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85芸晖书屋笔记不分卷(清)兆琛撰稿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86河南巡抚衙门河工档案清乾隆抄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87广治平略四十四卷(清)蔡方炳撰清康熙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88铁桥金石跋四卷(清)严可均撰清末古欢阁刻朱印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89西清古鉴四十卷钱录十六卷(清)梁诗正蒋溥等编纂清乾隆十六年(1751)武英殿铜版印本洛阳市图书馆0190金薤琳琅二十卷(明)都穆撰补遗一卷(清)宋振誉撰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汪荻洲刻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91石刻丛考十二卷(清)林侗等撰清雍正抄本河南大学图书馆。

古文典籍列表

古文典籍列表

古文典籍清单
头一本儿,《论语》嘛,孔老夫子讲的大道理,咱虽说不全懂,但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听着就耳熟,跟咱村里老王头常说的“别拿自己不当外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哇!
还有那《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跟咱小时候拜把子一个味儿,只不过人家玩的是天下,咱玩的是泥巴。

诸葛亮那扇子一摇,东风就来,咱摇半天蒲扇,也就图个凉快儿。

《水浒传》更逗,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有两把刷子,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咱村二狗子拔过柳树苗,结果差点儿闪了腰。

武松打虎,咱是不敢想,见着猫都得躲着走。

《西游记》就更别提了,孙悟空七十二变,咱要能变个苹果解解渴就知足了。

唐僧那啰嗦劲儿,跟咱妈有得一拼,不过人家是为了取经,咱妈是为了让咱多穿点儿衣裳。

这些书啊,虽说都是老古董了,可读起来还是挺带劲的,就像跟古人聊天似的,有时候还能从里头学点儿东西,比如咋做人,咋处事儿。

不像现在这些电子书,看半天也不知道说的啥,跟看天书似的。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

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通鉴编年系列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

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纪事本末系列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

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

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

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

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

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新编诸子集成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

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

中国古籍pdf

中国古籍pdf

中国古籍
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2. 《尚书》:又称《书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主要收录了虞、夏、商、周等四个朝代的政治文献。

3. 《易经》:又称《变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卜书,其内容由六十四卦组成,涵盖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4.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前722年至前481年)的历史。

5.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主要收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儒家经典之一。

6.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了墨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7.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8.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主要收录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伦理思想。

9.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徒的著作集,主要收录了荀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除了以上列举的经典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古籍,涉及历史、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如需获取更多古籍的推荐,建议咨询
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查阅图书馆的资料。

中国的古代典籍

中国的古代典籍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制作过程
清代李瑶用泥活字印刷的书籍
明代木活字本《毛诗》
简册
卷轴式书籍
印度的贝叶经
册叶式书籍——龙鳞装
册叶式书籍—— 经折装
册叶式书籍——旋风装
册叶式书籍——蝴蝶装
册叶式书籍—— 包背装
册叶式书籍—— 线装
第三节 文化知识与古籍阅读

中国的古代典籍绝大部分是用古代的书面 语文言文书写的,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已 不通行,它和现代汉语有许多差别,因此, 阅读古籍必须学习文言。然而,除了一般 的文言知识外,要提高古籍阅读的能力, 还必须掌握选择古籍、阅读古籍和使用工 具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对应
地理



古籍中常见一些地理的名称,如郡、县、府、州、 省、军、路、道等,它们或出现于不同时代,或 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 “省”原是中央官署的名称,元朝由中央的中书 省向地方派出机构,称“行中书省”。到了明清, 省逐渐演变成地方的行政机构。 古代的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含义,古史传说大禹 治水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 雍九州,是指的地域方位。汉代的州是监察区, 全国分十三州。到唐代,州成了行政区,但范围 大大缩小,全国有三百多州。明清时代,大多数 州改称府,只有少数行政区仍称州。
一、选择古籍的文化知识

中国的古籍数量浩瀚,传承年代久远,其 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脱衍、错简、讹 文等各种错误,甚至有故意作伪的。因此, 古籍学习者必须知道古籍应先进行校勘整 理,然后才能阅读。古籍整理是一门专门 的学问,要求整理者应熟悉历史,并掌握 版本学、目录学、训诂学等专门知识。古 籍整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底本互勘”, 即取该书的不同版本互相对比校雠;二是 “群籍钩稽”,即取该书以外书籍的相关 内容与该书比较校雠。古籍通过校雠,可 以找出谬误,求得古书之真。此外,对发 现、搜辑已缺失的佚书也有相当的作用。Fra bibliote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芝秀堂本《古今注》版本考孔庆茂内容提要芝秀堂刻本《古今注》,张元济、陶湘都亲自鉴定著录为宋刻本,且分别收入相关的丛书内。

但今人却著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翻刻本,并没有提出相关令人信服的证据。

兹以原刻本鉴定,发现芝秀堂原刻部分与后补刻的部分,版框不同,字体不同,墨色浓淡不同,书版磨损程度有很大差异,两者不是同一时代的书版,断定为宋刻明印本。

关键词芝秀堂;古今注;版本晋崔豹《古今注》三卷,存世较早的版本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吴琯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这些都是明代丛书本,单行本有芝秀堂刻本。

芝秀堂刻本半页10行,行15字,字大行疏,有明显的宋刻本的特点。

书后有宋李焘、丁黼两跋,丁跋标明重刻于嘉定庚辰(十三年)四月。

除了其中四叶系明显的抄补之外,其他都保持宋刻本的原貌。

关于芝秀堂刻本的版本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宋刻本,近代著名版本学家张元济、陶湘皆断为宋刻本,张氏涵芬楼《四部丛刊》三编子部影印该书,即标明“宋刊本”,并将此本与其他明刻本作了比较,写下了详细的校勘记附于后。

陶湘《百川书屋丛书》第一种即影印此本,亦标明据宋嘉定刻本影印。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正德、嘉靖间的“覆宋刻本”。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说:“正、嘉间芝秀堂覆宋本《古今注》,因为嘉定庚辰四月望日东徐丁黼题识,陶湘涉园《百川书屋丛书》、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时都以这个本子为底本,可是两家都著录为宋本”(见魏隐儒、王金雨编《古籍版本鉴定丛谈》)。

可能受魏隐儒先生的影响,天津图书馆在此书下迳著为“明芝秀堂刻本”(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笔者认为这个结论尚有可商榷之处。

查芝秀堂刻本《古今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只有天津图书馆藏孤本,系袁克文、周叔弢旧藏,后归天津图书馆。

此书的确流传极少,张氏、陶氏影印即以天图本为底本。

笔者所藏一本,与天图本款式完全相同,经过仔细反复对比考证,笔者认为,二者应为同一版本系统,芝秀堂本《古今注》当是宋刻明补印的本子,而不是明刻本或明覆刻本,考证如次:前文所提到的有关芝秀堂本《古今注》为明刻本或明覆刻本的说法没有提出明确的版本鉴定的依据。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首先要辨明芝秀堂是什么时间的刻书堂号,芝秀堂是不是明代的刻书堂号?如果能证明是明代刻书堂号,那就肯定是明刻本无疑。

但现存或书目文献著录的明刻本中,都找不到芝秀堂这个刻书堂名,没有任何其所刻书的记录。

宋刻本因时代久远,流传极少,找不到其他旁证,是很可能的。

如果说明代正、嘉间的刻书堂号,能“覆刻”到乱真的地步,到现在却找不到任何刻书的记录,就很让人生疑了。

魏隐儒先生断定为“正嘉间芝秀堂刻本”,但没有列出其证据。

另有一篇未署名的《论古书做伪的手段》引了魏先生的话,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有所补充:“明正嘉间芝秀堂覆刻宋嘉定本晋崔豹的《古今注》三卷,半页十行,每行十五字,左右双栏,白口,单鱼尾,版心下刻‘芝秀堂’三字,由于书贾把‘芝秀堂’字样挖掉了,因此,涵芬楼《四部丛刊》、涉园《百川书屋丛书》影印时,都以这个明覆宋本为底本,而皆著录为‘依宋影印’。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大名鼎鼎的张元济先生也未识其伪,可见其摹仿之逼真”。

就笔者所藏的本子与《四部丛刊》、《百川书屋丛书》本相对比,在尺寸、行款、字体、版式、墨色浓淡上完全一致,又比影印本更清晰地看出版刻的痕迹,可以清晰地看出原版“芝秀堂”字样并没有被挖改。

从纸张与墨色上看,这本《古今注》是明代正嘉间印的,印书用的是细薄而柔韧的白棉纸,但据此就认为是明代的覆宋刻本是缺乏证据的。

我看到的原本及影印本,并不像上文所说的被书贾挖去了“芝秀堂”三字冒充宋刻本,恰恰相反,原刻的大部分的书口下面,都保留着此三字,只有手写补刻的四叶没有此三字。

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说的“书贾”指什么?无非有三种情况:一是刻书者,二是卖书者,第三亦有可能是后人挖改旧版重印作伪。

首先说第一种情况,如果是“明代”芝秀堂覆宋刻的话,那么全书的版框、版式,字体及刀工,应当是一致的,从前到后应当是一种风格(因为部头很小,只有一个刻工“李森”),总不至于大相径庭,判若两人。

况且,从前到后应当都有“芝秀堂”三字;当然如果芝秀堂欲存心作伪牟利的话,就应当不标其堂号。

总不至于有标有不标吧。

此说不能自圆其说。

再说第二种情况,如果说这里的书贾是指卖书人,那么他只可能在书口上做文章,挖掉书口重新修补,但这种做法瞒不过明眼人,况且只能就一本书作伪,不可能同时把张元济、陶湘以及其他人所藏的本子都挖改作伪。

书贾要冒充宋本,就必须把堂号全部挖掉。

可见这一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种可能是上文作者所没有想到的,芝秀堂是宋代堂号,明代人用旧版覆刻,造成原刻有堂号,补版没有。

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覆刻,版框、字体应当前后一致的,而这本中补刻部分不论字体、版式、版框还是墨色浓淡深浅,都与原刻部分明显不同。

假如是覆宋刻本,那应该是全书按照一个版式,相同的版框与字体,完全照宋刻本影刻。

即使宋刻本有不全,既然刻书者能照宋版一字不少地补录,当是见到过完整的宋刻,也就能一字不差的覆刻。

芝秀堂本与明刻其他本子有很大差别,篇目多寡不同,顺序不同,文字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张元济先生每篇都做了详尽的校勘,校记几与原书等。

我查过不同的版本,如果没有宋刻,用其他诸明刻本是无法一字不差地补所缺四叶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完全照宋版覆刻呢?而且,为什么覆宋刻本,原刻与补刻的部分字体与刻工风格迥异呢?原刻用宋代常见的柳体,字体筋骨瘦硬,眉目疏朗,而补刻是手写上版的,字体松软肥厚。

原刻的部分书口下有“芝秀堂”三字,补刻的没有,即使退一步说书贾把补刻部分的“芝秀堂”三字挖改,因为字体刻工的风格完全不同,相差太大,不仅不能蒙骗别人,反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张元济先生为芝秀堂本作了一篇长跋,力辩此书非明覆宋本。

他引多种明刻或明覆宋本证明。

云:“昔黄荛圃尝得一明刻,谓李注《文选》沈休文诗‘宾阶绿前满’句,引是书曰:‘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

今检此本无之,则此书之失多矣。

’余案:是本卷下第四叶明有此条,黄氏所见为明覆宋刻,余尝取顾氏文房、古今逸史、汉魏丛书数本勘之,所言诚然。

其他如鸟兽类‘马自识其驹’一节,‘猪一名长喙参军’一节,明本亦皆阙佚,其章节次第文字详略尤多不同。

顾氏自记以家藏宋本刊行,何以有此差异?又其鱼虫类蜗牛、魧子二节,文字较此为详,《埤雅》《尔雅翼》亦均引之,疑必出于别本。

然综观全书,则不逮是本远甚。

”下又引数例“以见先后版本之别,且可定其优劣焉”。

张元济以芝秀堂本与顾氏文房本、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诸明本对照,仅篇目而言,上卷多出4节,中卷多出1节,下卷多出7节,至于篇中文字的歧异就更多了。

因此张元济定芝秀堂本为宋版原貌,其他明刻或明覆刻本为晚出。

张先生主要是从内容上对比得出结论的。

如果仔细比较此书的原刻与补刻部分,也可以从版刻上补充张先生的论断。

芝秀堂本原刻与补刻版是不同时代的。

补刻的正文与书口都是肥厚的手写体,原刻部分的正文与书口字体,都是风格相同的柳体,看来没有丝毫存心作伪的痕迹。

体现在刻工的刀法上,亦不相同。

原刻刀工刚劲有力,棱角突出,转折处皆方,补刻部分刀口松软无力,远逊原刻。

原刻的版框稍小,边框较细,且多断裂、墨色枯淡不匀;补刻版框较大,边框较粗,墨色较浓,着墨非常均匀。

明显地原刻版在前,书版纹理较粗,印得较多,磨损严重,有些地方有明显朽蚀断版之处;补刻在后,印版纹理细,磨损很小,印版成色很新。

经过对两部分仔细的鉴别,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原刻与手写补刻部分,不是同时所刻,字体不同,刀工不同;2、四叶补刻的部分均字迹清晰,墨色浓淡均匀,版框较粗,毫无模糊不清之处。

原刻部分,字迹或浓或淡,常有断版与漶漫不清之处。

3、原刻的时代在前,补刻的时代在后,即在明代正德、嘉靖时期。

4、原刻标有“芝秀堂”三字,补刻则无。

故可以肯定,芝秀堂不是正嘉时期的刻书堂号,而当是南宋嘉定时的刻书堂号,补刻的部分则刻于正嘉间。

《古今注》卷帙很小,版刻易于保存,盖原版流传至明代,有四块缺版或残损严重,故当时就其所缺,补刻四叶,重新刷印。

故一书有版刻新旧之别。

补刻者并无意作伪,所以只用风格迥异的手写字体上版,书口也不加原刻堂号。

古籍中宋刻明修明印的书非常多,不细心考察,很容易误为覆刻本。

考嘉定十三年丁黼尚刻有《风俗通义》,北京大学图书馆存卷5五至卷10,嘉定十五年刻《逸周书》,今原版不存,此《古今注》殆因卷数少,故书版能传至明代。

又《古籍宋元刊工索引》著录有此书刻工李森,亦可为一个佐证。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3期清修《四库全书》河南采进本研究高远孙玉荣内容提要乾隆敕修《四库全书》,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件盛事。

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二十四日禁书运动基本结束,河南一直与此相始终。

在图书征集中,河南前后七次共采进113种书籍,其中被《四库全书》著录12种,《总目》中存目55种。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河南采进本进行分析,探讨清修《四库全书》对河南这一特定区域的历史影响,以弥补“四库学”区域研究中河南的弱势状况。

关键词《四库全书》;采进本;河南清修《四库全书》为中华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将存目图书计算在内,“基本囊括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以前有关区域文化的主要著作。

”《四库全书》能辑入如此多的区域文化典籍,是得益于四库开馆前期历时6年的全国搜访图书工作。

河南省也不例外,按照朝廷访求图书务求全备无遗的要求,派专人向本地书商、藏书家、名人之后及知情者逐一查核、访求,对志乘、书目未载之书也广为搜罗。

据此征集进献的图书,称为河南四库采进本,简称河南采进本。

在图书征集阶段,河南前后七次共采进113种书籍,经四库馆臣在皇帝“圣意”的指示下,以“应刻书籍”、“应抄书籍”、“应存书籍”、“应毁书籍”四类标准分之。

其中被《四库全书》著录12种,《总目》中存目55种,客观上对保存河南的地方文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以河南地域为视角来研究“四库学”的,据笔者所见,仅有纂修《四库全书》时河南进呈的《违碍书目》和《四库全书豫人著作书目辑录(一)(二)》。

由此可见,关于河南区域的“四库学”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笔者不揣浅陋,针对清修《四库全书》过程中河南采进本的情况做个案研究,以弥补“四库学”区域研究中河南的弱势状况。

一、河南采进本之进呈在全国范围内搜访图书,是《四库全书》编纂初期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

它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迄于四十三年(1778),而以三十八(1773)、三十九年(1774)间为最高潮。

这些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图书,被称为“各省采进本”和“私人进献本”。

这些图书一旦被采用,著录时候则给予注明,从而与敕撰本、内府本、《永乐大典》本、通行本区分开来,共同构成了《四库全书》收录书籍的六个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