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ppt课件
肉芽肿性疾病PPT课件

目录
• 肉芽肿性疾病概述 • 常见肉芽肿性疾病 • 肉芽肿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肉芽肿性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肉芽肿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肉芽肿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肉芽肿性疾病是一组以肉芽肿形 成为其共同病理特征的疾病。
分类
感染性肉芽肿、免疫性肉芽肿、 结节病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社交康复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提高社交能力,促进社会融入
。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肉芽 肿性疾病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基本知识。
自我管理教育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 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 进行日常护理和保健。
心理调适教育
帮助患者学会调节情绪, 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
情绪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多发于肺部和淋巴 结。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节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 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该病多发于肺部和淋巴结,但也可 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结节病的症状和体征因累及的器官而 异,但通常包括咳嗽、呼吸困难、乏力、体重下降等。治 疗结节病的方案因病情而异,可能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 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等。
02
这些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 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严格遵守治 疗规程。
预防措施
预防肉芽肿性疾病的措施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致病因素、 定期体检等。
避免接触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某些化 学物质、放射线等,可以预防某些特 殊类型的肉芽肿性疾病。
加强助于预防皮肤肉芽 肿的发生。
【精编】胆囊炎课件PPT课件

在紧急情况下,如胆囊穿孔,可进行胆囊造口术以引流胆汁 。
其他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
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高刺激性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生活方式改变
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减轻心理压力。
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
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缓解症状。
03
胆囊炎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熬夜; 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控制体重
过重或肥胖的人群应积极减肥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避免情绪压力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时间处 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 。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肝 胆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日常保健
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
发病机制
胆结石或细菌感染是引起胆囊炎的主 要原因,这些因素可导致胆囊管梗阻 或胆囊黏膜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病因
胆结石、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胆 汁淤积、免疫力低下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 CT等)进行诊断。
和预皮肤等部位 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
适量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如散步、慢跑、瑜 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
力。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
连续工作。
饮食调理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 内脏、肥肉等。
适量蛋白质摄入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健康教育PPT课件

病症预防
病症预防
患病风险:如果有家族成员患 有该病,那么您的风险可能会 增加。
预防和治疗:采取一些简单的 生活方式改变可以降低患病的 风险,例如:健康饮食、减肥 和远离烟草和酒精。同时, 寻 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可以得到更 有效的治疗
病症管理
病症管理
患病后的生活: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 需要持续注意他们的健康, 例如:经常 检查胆固醇水平、保持合适的运动和控 制体重、遵循正常的饮食声明、定期接 受一个板块检查。
病症管理
患病者的未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获 得了针对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和其相 关症状和并发症的更好的治疗方法 ,提高了患者的幸存几率和质量。
结论
结论
建议:通过正确的管理病情、定期体检 以及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提高生活质 量,减少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相关症状和 并发症的可能性。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幼年性黄色肉 芽肿健康教育
PPT课件
目录 介绍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病症预防 病症管理 结论
介绍幼年性黄 色肉芽肿
介绍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什么是幼年性黄色肉芽肿:这是一 种罕见的病症,影响人体内的胆固 醇代谢。 症状和表现:可能引起皮肤变化、 肝脏肿大和神经系统情况。
介绍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患病原因:这种病通常由家族遗传基因 缺陷引起,如缺少正常代谢胆固醇的酶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作者:刘磊王淑敏王金锐【定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胆囊炎性疾病,多见于60-80岁的女性患者,影像和病理学上很难与胆囊癌鉴别,合并胆囊癌者占0.2%~35.4%。
内部多个结节是其特征性表现。
【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反复慢性炎症及结石梗阻致Rokitansky—Aschoff 窦及胆囊黏膜出现损伤和破溃,导致窦内黏蛋白物溢出及胆汁渗入胆囊壁,造成组织细胞聚集、吞噬不能溶解的脂质,进而形成典型的黄色肉芽肿。
【病理】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宏观表现为黄色结节样包块浸润肝脏,无明显边界,胆囊壁增厚,壁内数目不等的黄绿色结节,为其典型表现。
病程中可直接浸润周围软组织,如肝脏、十二指肠和结肠。
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由蜡样混合物组成。
黄色肉芽肿包含泡沫细胞、多核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和包含坏死区域的纤维母细胞。
病理检查表现有:⑴胆囊壁增厚,90%患者为弥漫性增厚,10%为局灶性增厚;⑵胆囊周围脂肪组织浸润,45%为局灶性,55%为弥漫性浸润;⑶45%患者向肝组织内蔓延;⑷36%患者有胆道梗阻现象;⑸36%患者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患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与胆囊炎表现相似,如右上腹疼痛伴Murphy's阳性。
白细胞增多也非常常见。
【影像学特征】超声(图1):⑴弥漫性或局灶性胆囊壁增厚;⑵胆囊壁带状或结节状低回声;⑶如果炎症过程浸润周围肝组织,胆囊周围可见局灶性回声减低的肝组织;⑷常常伴有胆囊结石。
图示:胆囊壁内多个结节样低回声(黄色箭头)CT(图2):⑴病灶内可见大小约5-20mm的低密度病灶;⑵病灶几乎不增强或不均匀增强;⑶局灶性浸润的其他特征有:胆囊穿孔、脓肿或瘘管形成。
图示:胆囊壁内低回声结节(箭头)胆囊壁粘膜破坏(星号)【鉴别诊断】⑴胆囊癌(图3):很难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进行鉴别,胆囊癌常起源于胆囊窝,浸润覆盖胆囊,侵犯邻近肝组织。
胆囊壁内低回声结节出现时,倾向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诊断ppt课件

增厚的胆囊壁内显示低密度结节,增强后无强化,门静脉期显著。 通常无门腔间隙、肝门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无肝脏转移等恶性
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但可有胆囊床炎性浸润。 增厚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XGC的特异性CT表现。
29
谢谢!
30
1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XGC)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在胆
囊
1976年Christensen和Ishak首先以纤维黄色 肉芽肿性炎症报道描述了此病变,其后亦有学 者将此病变命名为胆囊蜡质或蜡质样组织细胞 肉芽肿和胆汁性肉芽肿性胆囊炎.该病在发病率 低,仅占胆囊炎症性疾病的0.7%~13.2%,其 中以中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不一.
2
XG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但绝大部分病人伴有胆石症,说明胆囊结石 在其发病中至关重要,另外XGC部分病人伴 有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说明该病可能与 代谢紊乱有关。
3
多数学者认为胆道梗阻合并细菌感染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关 键因素。胆囊结石等因素引起胆囊壁黏膜溃疡,局灶微小 脓肿形成,并使T淋巴细胞受刺激而发生细胞免疫反应; 胆汁及黏蛋白沿破裂(当存在胆道阻塞使得壁内压力升高 所致)的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f窦)或黏膜溃 疡病灶不断渗入胆囊壁,导致其慢性炎症;巨噬细胞聚集, 吞噬胆汁中的胆固醇、磷脂及胆色素等,形成富含脂质的 特异性泡沫细胞(即黄瘤细胞);随病程进展,纤维组织 增生,逐渐形成炎性肉芽肿,进而胆囊壁出现局灶或弥漫 性增厚,形成XGC,病程进一步进展,胆囊与肝及周围脏 器粘连,甚至导致胆囊内瘘、胆囊坏疽或穿孔。因此, XGC的形成是间质组织对胆汁外渗的反应,这一点由脂质 和脂褐质在泡沫细胞内予以证实。
胆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 副本

三、临床、病理分型
XG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一般慢性胆囊炎、胆 石症及胆囊癌相类似,病因与慢性胆囊炎相同。
病理分型:一种分为多结节型、局灶型和弥漫 型;。
四、影像学表现
局限性增厚病例:病变部位不超过胆囊周长的60%。 弥漫性增厚病例:病变部位超过胆囊周长的60%。
XGC局限型病例CT表现胆囊壁局限性或结节状增厚,其内均可见低密 度结节,单发或多发,小至数毫米,大至几十毫米。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环 形增强,中心呈低密度,无增强。病理证实此壁内的结节即为黄色肉芽肿 结节,中央有坏死;它的主要成分为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边缘 成纤维细胞增生,外围呈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 润。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鉴别
两着鉴别要点:
1.黄色肉芽肿型胆囊炎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 度影(不容性胆固醇,脂质及巨噬细胞)为特征性CT表现。
2.胆囊粘膜线完整性胆囊内壁(固有层)富含血管,强后 呈线样明显强化;黄色肉芽肿型胆囊炎粘膜层完整,而胆囊 癌粘膜层中断。
胆囊癌
与胆囊腺肌症鉴别
慢性胆囊炎时,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黏液分泌增多,胆囊内压力 增加使肌层互相分离,因胆囊本身无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黏膜便可 长入肌层并与胆囊腔相通,形成罗-阿氏窦。
两着鉴别要点:
黄色肉芽肿型胆囊炎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 度影与胆囊腔不通。
谢谢观看
由于XGC病程的发展阶段不同,病变周围的渗出也表现 不一,病程较短或较少发作的病例周围渗出不明显,而病程 长且反复发作的病例周围渗出明显,严重者可有广泛粘连甚 至引起孔。
本病易累及肝脏,主要为胆囊床周围肝组织的炎性浸润 ,深度一般不超过2~3cm,增强后动脉期上有轻度增强。GC 常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管、胆总管结石。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ppt课件

Murphy’s征(-)。 ❖ 实验室检查:CA-199(200.2u/ml)明显升高,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升高。
12Leabharlann 3456
???
7
病理结果
❖ 1、胆囊及肝脏: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累及肝脏。 ❖ 2、(第十二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1
讨论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肉眼观表现为边界不清、黄色肿块侵及 胆囊壁,组织学上由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白 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异体巨细胞构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的影像学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可以是结节状,也可以是脂肪 界面消失。超声检查,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表现为在增厚的 胆囊壁内出现低回声条带或代表脓肿灶的结节,其他表现有 黏膜线中断、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石和肝内胆管扩张等。
12
讨论
❖ CT可以有效显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对临近器官的侵犯、 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虽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良性 的炎性过程,但可与胆囊癌、胆管癌并存,此外,与胆囊癌 的影像学表现类似也使二者在术前鉴别困难。
1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0
讨论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和慢 性感染有关。好发于60~70岁女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与恶 性肿瘤相似。患者常常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和体征:右上腹痛、 呕吐、白细胞升高和Murphy征阳性等。约半数患者体检于右 上腹可及明显肿块,有触痛。32%的患者有并发症:穿孔、脓 肿形成、皮肤或十二指肠漏、侵犯肝脏、结肠或临近组织等。虽 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是胆汁渗入胆囊 壁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护理查房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第二部分:黄色肉芽肿的分类和症状
症状:黄色肉芽肿的症状表现 为皮肤上出现黄色到橙黄色的 、稍微突起的结节,可发生在全 身各部位,以眼睑、面部、颈 项、腹股沟和前臂多见。
第三部分:幼 年性黄色肉芽 肿的护理查房
第三部分: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护理查房
首先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情发展 和对症状的反应。
理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黄色肉芽肿的护理注意事项
饮食控制:避免高脂饮食,多食用新鲜 蔬菜和水果。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及时治疗慢性疾病 ,保持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第四部分:黄色肉芽肿的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感染, 及时治疗感染等疾病。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护理,避 免着紧的衣物和长时间摩擦磨 损皮肤。
病因:黄色肉芽肿是由于脂质 代谢障碍,导致过多的脂质沉 积在皮下,形成肉芽组织,从 而形成皮肤病变。
第二部分:黄 色肉芽肿的分
类和症状
第二部分:黄色肉芽肿的分类和症状
分类:黄色肉芽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黄色肉芽肿,其中原发性黄色肉芽肿是 由先天性代谢障碍引起的,而继发性黄 色肉芽肿则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
第五部分:黄 色肉芽肿的治
疗方法
第五部分:黄色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口服和外用药物,如维生素 A、几丁质酶、他汀类药物等,可减少 脂肪沉积,缓解和改善病情。
手术治疗:对于比较严重的病例,可考 虑手术切除治疗。
第五部分:黄色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光动力疗法:对于部分患者, 采用光动力疗法可达到减轻黄 色肉芽肿的效果。
观察患者面部、颈项、腹股沟等易发部 位皮肤是否有黄色肉芽肿病变,注意病 变的数量、大小、颜色等特征。
第三部分: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护理查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下观察
局限型胆囊壁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代之以 结节性肉芽肿性结构,其中央为炎性坏死组织, 间杂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外层 为大量吞噬了脂质的泡沫细胞及增生的纤维母细 胞;个别病变肉芽肿不典型。弥漫型病变常累及 胆囊壁全层并波及邻近组织器官;常无典型的肉 芽肿样结构,表现为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浆细 胞及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
动脉期增强扫描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呈“夹心饼干”征
胆囊体积增大,增厚的胆囊壁密度不均匀,其内见多发小结节样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显 示清晰(箭头);胆囊颈部及腔内多发结石。
胆囊增大,其壁不规则增厚,并见胆囊底部囊壁内块状低密度影影,边界欠光整 ,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无强化。
囊壁增厚,与周围器官或组织发生粘连形成肿块,炎症浸 润至邻近肝脏组织,胆囊内可见结石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胆囊炎
性疾病,在胆囊壁内形成黄色斑块或蜡样质性的肉芽肿为 本病特征。1976年Christensen和Ishak首先以纤
维黄色肉芽肿性炎症报道描述了此病变,其后亦有 学者将此病变命名为胆囊蜡质或蜡质样组织细胞肉 芽肿和胆汁性肉芽肿性胆囊炎.该病在发病率低,仅 占胆囊炎症性疾病的0.7%~13.2%,其中以中老 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不一.
未破坏黏膜,为本病区别于胆囊癌的最具特异性表现。 CA19-9指标两者均有升高,明确诊断仍需病理支持。
XGC与胆囊腺肌症鉴别
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胆囊增生性疾病,可分 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好发于中年女性,一般病程 缓慢,CT检查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增强扫描示增厚的胆 囊壁明显强化,胆囊壁间可见多个小囊腔状改变。在MRI 像上,胆囊腺肌症在 T2WI、STIR 序列,R-A 氏窦表现为 增厚的胆囊壁内点状、小囊状高信号(下图中红箭),增 厚的胆囊壁呈高于正常胆囊壁的信号,具有典型的 MRI 表现。 尤其是 STIR 序列,对显示 R-A 氏窦及增厚的胆囊 壁,高信号显示更明确。 当 R-A 氏窦因胆汁成分的不同 在 T2WI 为等信号时,STIR 序列尤为重要 ,因周围结构 信号被抑制,信号对比增加,可显示为高信号。
增强CT:胆囊壁增厚伴低密度结节。周围肝内软组织影(箭头)
巨大的厚壁胆囊,无附近器官侵入、连续黏膜线以及低衰减壁间结节
解剖表现:XGC粘连重,囊壁广泛增厚,结节位于囊壁内,切面为黄色或淡黄色,质软; 胆囊癌常为局部包块,突向腔内,切面灰白质脆,常伴出血坏死。
鉴别诊断
由于XGC的胆囊壁不断增厚,并与周围器官或组 织发生粘连而形成肿块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和邻 近器官分界不清,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可浸润至 邻近肝脏组织,影像学表现类似于胆囊癌侵及肝 脏,二者鉴别困难。
弥漫性胆囊腺肌症CT典型表现说是“花环征”,黄色肉芽肿性胆 囊炎的弥漫型典型表现是夹心饼干征”或“三明治征
在MRI像上,胆囊腺肌症在 T2WI、STIR 序列,R-A 氏窦 表现为增厚的胆囊壁内点状、小囊状高信号(下图中红 箭),增厚的胆囊壁呈高于正常胆囊壁的信号,具有典型 的 MRI 表现。 尤其是 STIR 序列,对显示 R-A 氏窦及增 厚的胆囊壁,高信号显示更明确。 当 R-A 氏窦因胆汁成 分的不同在 T2WI 为等信号时,STIR 序列尤为重要 ,因 周围结构信号被抑制,信号对比增加,可显示为高其绝大多数病人合 并有胆结石,所以常表现为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 石的症状和体征,如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梗阻 性黄疸、发热、胆囊炎急性发作、右上腹包块等; 另外,XGC经常会导致胆囊与周围脏器之间形成 内瘘,最常见的是Mirizzi综合征,也常可见到胆 囊壁坏疽、穿孔等。
病因
XG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但绝大部分病人伴有胆石症,说明胆囊结 石在其发病中至关重要,另外XGC部分病人 伴有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说明该病可能 与代谢紊乱有关。
病理生理
多数学者认为胆道梗阻合并细菌感染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关键因 素。胆囊结石等因素引起胆囊壁黏膜溃疡,局灶微小脓肿形成, 并使T淋巴细胞受刺激而发生细胞免疫反应;胆汁及黏蛋白沿 破裂(当存在胆道阻塞使得壁内压力升高所致)的罗-阿氏窦 (Rokitansky-Aschoff窦)或黏膜溃疡病灶不断渗入胆囊壁, 导致其慢性炎症;巨噬细胞聚集,吞噬胆汁中的胆固醇、磷脂 及胆色素等,形成富含脂质的特异性泡沫细胞(即黄瘤细胞); 随病程进展,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形成炎性肉芽肿,进而胆囊 壁出现局灶或弥漫性增厚,形成XGC,病程进一步进展,胆囊 与肝及周围脏器粘连,甚至导致胆囊内瘘、胆囊坏疽或穿孔。 因此,XGC的形成是间质组织对胆汁外渗的反应,这一点由脂 质和脂褐质在泡沫细胞内予以证实。
XGC与胆囊癌鉴别
后者常见表现为胆囊壁不规则结节状的增厚并明显强 化,同样侵犯周围肝脏,但是胆囊癌常为局限性或不 对称性的胆囊壁增厚,粘膜线不连续,增厚胆囊壁内 出现低密度结节少见,常合并肝内胆管扩展,肝侵犯 常形成与肝无分界的肿块。这也是XGC和胆囊癌的不 同之处; 以下征象有助于诊断XGC: 胆囊壁内病变结节、胆囊内 壁光整,特别是显示完整黏膜线等表现具有相对特征 性。黏膜线的存在提示病变位于胆囊壁内,被黏膜覆盖,
B超表现
胆囊壁明显增厚伴低回声结 节(长箭头)。胆囊腔受压 (星号);胆囊颈部结石( 三角箭头)
XGC的CT表现
胆囊增大, 壁增厚以弥漫性增厚为主,胆囊底部更为突出,增厚的胆囊壁 内可见低密度区,胆囊黏膜线(多发肉芽肿的存在,将薄层肌层连同粘 膜层推向胆囊腔,CT显示为密度较高的线状影,称之为粘膜线。此粘膜 线可完整地显示,也可局部显示,类似胆囊的局部分隔)。多结节病例 可表现为串珠状镶嵌。 弥漫性增厚病例增强扫描典型者表现为“夹心饼干”征,即增厚的胆囊 壁内外环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可见低密度多发结节。延时期间见 延时强化。 增厚的胆囊壁内显示低密度结节,增强后无强化,门静脉期显著。 通常无门腔间隙、肝门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无肝脏转移等恶性 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但可有胆囊床炎性浸润。 增厚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是XGC的特异性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