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描述面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描述面试方法

【定义】行为描述面试方法简称BD(behavior description)面试,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与一

般的结构化面试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面试问题都是基于关键胜任特征(或者说胜任力)的行为性问题。

【实质】通常来说,面试官通过行为描述要了解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应聘者在过去的工作经历,判

断他选择本企业发展的原因,预测他在本企业中发展所采取的行为模式;二是,了解他对特定行为所采取

的行为模式,并将行为模式与空缺岗位所期望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简单的说其实质如下:

一、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

二、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

三、探测行为样本。

【假设前提】任何的管理理论出来,总是有一定的前提和假设。那么BD面试,它是基于什么样的假设

呢?

一、一个人的过去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具有连贯性的,例如,一个人经常迟到的人,下次开会的时候迟到,每人感觉到惊讶。

二、说和做事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即BD面试要注意了解应聘者过去的实际表现,而不是对未来表现的承诺。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不停的追问,需要应聘者能举出某个项目的具体例子,能够详细说明他所负的责任,并说明项目效果。

【关键要素】在实际运用BD面试方法的时候,有哪些要素呢?通常是用STAR方法。

一、S:situation;情境,即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境或任务;

二、T:target;目标,即应聘者在这情景当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A:action;行动,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四、R:result;结果,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

的结果。

【致命缺陷】任何方法,都是有其前提,当其前提发生变化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就会产生致命的缺陷。那么BD面试方式,他的缺陷在哪里呢?

BD面试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它假设所有的行为都是连续的,是持续不变的,这意味着每一个过去的行为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在将来重复出现,并且每个行为都是固定不变的,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每天的行为大都是固定的。

然而,有些行为并非总是固定的,一些人或许会炫耀特定的行为,直到他们觉得该放弃的时候。比如,有些人在考试前会非常的认真复习,以便应付考试,但是这个认真的行为不会是在他的日常学习中体现。

其外,作为面试官要想在短短的面试的时间中,找到那些应聘者显著性的、一般性的行为(能够在未来工作中得到体现),而判断出那些是偶然性的或者多变性的行为。特别是现在很多面试宝典出现。

行为面试,也称行为事件访谈,它是一种效度较高的面试技术。但在很多时候,由于应聘者刚刚进入面试这一特殊情境,或心情紧张,或表达不足,或理解偏差,从其最初的回答中,面试官收集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很难对其能力、素质做出准确判断;而且,由于应聘者往往带着强烈的求职动机,他们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很倾向于展示自身最突出、最优秀的方面,而有意或无意地隐藏不足或缺陷,所提供的信息常常会有夸大、含糊、编造的痕迹,面试官也无法凭借这些看似“完美”的证据来做出对应聘者能力、素质的肯定判断。

在面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应聘者的素质与能力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呢?这就需要面试官有效地使出追问的“探测棒”,获取更多关键信息并对存在疑问或不确定的情况探明真相。那么,具体该什么时候追问,又该以什么方式追问呢?

何时追问:把握五项原则

追问要把握好情况,不恰当的追问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有时甚至会引起应聘者的反感与不配合,最终达不成追问的目的。根据多年人才甄选经验,笔者认为在出现以下五种情况时,需要拿出你的追问“探测棒”。

1.当面试官不清楚应聘者在事件中的具体角色时需要追问

行为面试需要了解应聘者本人亲身经历的事件,需要应聘者向面试官描述其本人在事件过程中所做出的对事件情况发展有影响的一些行为。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应聘者对自己在事情中扮演的角色表述不明确,多会使用“我们”、“大家”、“每个人”等词。

比如,在一次面试中,面试官问:“请描述在某个项目中因为捕捉到了变化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既定方案而挽回损失的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应聘者回答:“记得××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在积极攻关一个路桥项目,都跟了很久,但突然从一些渠道传来消息说是国家调控在这一类项目上会有所变化,不利于我们目前的项目开展,于是,我们迅速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果断地放弃了那个项目。后来幸亏没有继续跟那个项目,不然我们的损失会很大……”这里,从应聘者的回答中,我们对其在这个项目中担当的角色是很不清楚的,也不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本人所采取的一些具体行动。因此,面试官进行了追问:“这么一个大项目中,你们这个团队有多少人一起来参与这个项目?你在这个团队中担当什么角色?是谁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的?主要是谁做出的放弃该项目的决策?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对事情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哪一个点是由你首先提出来的……”通过追问发现,此人只是参与项目的一个副手,获取信息的人也并不是他,在分析后做出放弃决策的人是项目经理而不是他。这样看来,根据其之前所描述的,以及结合追问了解到的信息,面试官可以判断他并不具备应对突然变化的决策能力。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面试官要去探究在事件中应聘者个人表现出的明确的行为,他扮演什么角色,对事情的发展是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等等,否则就获取不到其所具有的某些能力的证据,就无法预测未来在类似的情境中,其所会有的表现。

2.当面试官不清楚应聘者行为的对象时需要追问

应聘者各具特点,每个人都很不一样,而行为面试可以让考官认识到每一个人的不同经历,获得更个性化的个人信息。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讲述其经历的事件时,常常会涉及到相关的人和对象,有时这些对象不很明确,比如应聘者说“我向大家请教……”,“他们也

是努力影响我的看法……”,“通过沟通,我解决了这个矛盾……”,这样的描述显得非常笼统,讲的是大多人都一般会有的惯常模式,没有显现其较为独特的个人特点。这时,面试官需要通过追问来明确其行为的对象。一是为了证实其所讲述事情的真实性,二是为了获取更为细致、具体的信息来抓住应聘者的个性特点。

比如,有一次笔者问一位应聘者“请讲述你克服困难,在工作中努力达成任务目标的一次具体经历”,应聘者说“有一次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就向周围的人请教,集中大家的力量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在遇到困难时多数人都会向他人请教,但如何显示其“与众不同”,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周围的人”是哪些人。当时笔者追问:“你能具体地说一下当时的情况吗?你具体问了什么人的意见?”后来笔者得知应聘者是向某个富有经验的老同事请教了问题,因为他过去经常处理类似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去判断其解决问题时的权衡与考虑过程:选择合适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而毫无头绪地去碰运气。这样,对其思维的决策水平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类似问题,还有的应聘者说“这个问题我当时是先向领导做了汇报……”,这则是另外一种不同的处理问题的风格,可能其更注重处理事情的稳妥性或是他遇事更倾向于与领导保持充分的沟通。

因此,通过明晰事情过程中与其交流互动的对象,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事情更为细致、具体的方面,还可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一些想法,其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只有获得这样一些个性化的信息,才更有助于将其与众多的应聘者作区分比较。

3.当应聘者讲述非行为事件时需要追问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经常很容易就谈到一些非行为事件,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况:第一,应聘者常常会说一些主观的看法与认识,而非其真实发生的行为,比如“我认为团队合作是应该的……”,“我想,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等等。第二,应聘者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假想的情境中,来讲述其可能会有的一些应对做法,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这么做……”。第三,常会偏离到一般性描述,比如“通常我是这么处理的……”,“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我常和大家一起商量来解决……”等。这几种情况,应聘者提供的都是非行为信息,谈论得较多的是很抽象的一些个人观点或理论认识、一些概化的通常行为模式以及未发生的将来行为等。因为行为面试始终关注从个人过去的行为解读其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