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立性量表编制.doc

大学生独立性量表编制.doc
大学生独立性量表编制.doc

大学生独立性量表编制

摘要:当大学生进入大学,就从一定层面上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这是我们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也是相当重要的。独立,一般指不依靠他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因此,本量表将大学生独立性定义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受外部的干预、控制和支配,能够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能力。本文以各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对其进行了调查。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从生活独立性、学习独立性和心理独立性这三个个维度进行了问卷题目的编制、描述和分析,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独立性。

【关键词】大学生独立性生活独立性学习独立性心理独立性量表编制

1 前言

个体的独立,是指个体一般指不依靠他人,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独立的见解努力去克服和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一方面,进入大学后,挣脱了父母、中学老师的管理和约束,因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很明显的所谓独立性,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渴望已久的愿望实现了,他们强烈地要求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独立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放心大胆地去探索、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生活学习中,他们激烈地阐述自己的主张,希望自立自制,乐于组织自己的活动,喜欢和同龄人探讨问题,但又不喜欢别人过多的指责和干扰。在某种意义上独立了。这样的独立只能说某种意义上的相对独立而不是完全独立。但另一方面,由于在我国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呵护,包办式地照顾孩子的一切,控制或替代孩子做几乎所有的决定;中学教育又是老师制定统一的复习进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教学计划走,被老师一直“推”着走进了大学;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鲜明的社会取向,强调集体为先,社会价值至上,独立的个体几乎不存在,这培养了中国人服从、依赖、敬畏权威的心理特点,正式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弊端以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许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中缺少独立性。离开父母后,以前被人照顾的环境一下子没有了,没有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自己,也没人管你学还是不学,高校按照成人的方式对待大学生,一切都要靠自己独立地对事情进行判断与取舍。这对于从小到大被父母和老师“抱”着走惯了了、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大学生们来说真可谓困难重重,面对大学校园赋予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空间,他们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种独立的个体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的保护,往往会感到惶恐,无所适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如求职过程中胆小、怕事、怯场,遇到困难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碰到问题缺乏主见。因此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困惑、迷茫,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处于适应不良状态,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独立并不是不需要老师、家长或者任何朋友等的帮助和指导。独立也并意味着不与人交往或不合群,真正的个体独立,是指个体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他人,也需要个体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对大学生来说其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政治思想和心理上。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当代大学生独立性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

2 方法

2.1 方法

将录入SPSS中的数据首先通过相关法进行项目分析,将各个题目的得分以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删去题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3的题目。然后对剩下的题目的得分做了KMO and Bartlett's Test,结果Sig.<0.05。接着做因子分析,在做因素抽取时,把因子数定为3,再采用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因子荷重方面把绝对值小于0.3的题目去掉。将所剩题目作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题目。接着进行结构效度的探讨。由于是人格问卷,因此只探讨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隔一段时间后对新编问卷正式版进行问卷施测,做完因素分析后,采用维度相关法来探讨效标关联效度这个方面。

2.2 被试

第一次施测在网上对广东等17个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共162人,其中男73人,女89人。

第二次施测在网上对广东等17个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共43人,其中男14人,女29人,参加第一次测试的人没有参加第二次的测试。

2.3 程序

问卷编制初期,我们在对众多文献阅读之后进行了概念提出。根据吴微微(初中学生生活独立性培养),王玉祯(当代大学生独立性调查研究),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的资料进行整合,进行理论构建,提出了四个维度。参考埃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量表其中的依赖性分量表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附加量表中的依赖性量表进行问卷题目的编制。共分了4个维度,共50道题,采用了李克特5点量尺。

于5月28号放到网上对进行试测,为保证被试的基本权益,我们了采取匿名的形式,对广东,河南,湖北,北京,江苏,陕西,湖南,吉林,辽宁,山西,江西,上海,天津,福建,甘肃,河北,重庆等17个地方进行测试,为期10天。

收回问卷后,我们首先通过相关法进行项目分析,删去总分小于0.3的题目,接着对剩下的题目进行因子分析,在做因素抽取时,根据因子解释力把因子数定为3,再采用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因子荷重方面把绝对值小于0.3的题目去掉。将剩下的题目作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题目。这次问卷共分了3个维度,共20道题,依旧是李克特5点量尺。接着进行结构效度的探讨。由于是人格问卷,因此探讨了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进行题目的修订。

于6月12日放到网上再次进行测试,依旧面向17个地方的大学生。为其5天,于6月19号收回问卷。

再次进行因素分析,然后采用维度相关法来探讨校标关联效度这个方面。关于校标问卷,我们是根据卡特尔16PT测试量表,将其中的有关独立性的题目抽出来编制出一份校标问卷,共有10个题目,3个维度,数据是从做独立性问卷的第二次测试的同一批人那里得来。

3 结果

3.1大学生独立性问卷的因子结构和项目分析

将录入SPSS中的数据首先进行项目分析,使用的是相关法,将各个题目的得分以及总分进行相关分析: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 ,从所得的结果中将相关系数小于0.3的题目删去。结果显示,2、3、4、6、11、12、13、14、15、16、17、19、22、23、26、28、30、31、34、37、38、39、42、43、44、45、48、49、50这29个题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3,所以删去这些题目。然后对剩下的题目的得分做了KMO and Bartlett's Test,结果Sig.<0.05,因此可以做因子分析。接着做因子分析,在做因素抽取时,把因子数定为3,再采用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因子荷重方面把绝对值小于0.3的题目去掉,所得结果如下表1:

表1

F1 F2 F3 Extraction

d8 .614 .427

d25 .586 .432

d5 .585 .361

d47 .585 .401

d24 .560 .354

d40 .555 .319

d33 .535 .304

d20 .470 -.307 .465

d21 .744 .573

d9 .672 .452

d10 .625 .446

d27 .591 .352

d46 .399 .303 .348

d29 .393 .202

d1 .369 .250

d36 .688 .475

d35 .661.452

d41 .486.525.533

d7 .506.330

d18 .477.257

d32 .396.210

解释方差19.159 11.772 6.883

F1、F2和F3为新编问卷的三个因子

由表1可知,所编制的独立性问卷可以分为三个因子(维度)。第46个题目对每个因子的贡献差别不大,可以删去该题目;由于问卷所剩的题目不多,第20题和41题就留下。对剩下的题目再进行一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子的贡献的累计解释方差为38.294。因此,所剩的题目就作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题目,第8、25、5、47、24、40、33、20题作为第一个维度;第21、9、10、27、46、29、1题作为第二个维度;第36、35、7、18、32题作为第三个维度。

因素分析后进行因子命名,第一个因子中第8题和第25题的因子荷重较大,所以根据这两题进行第一个因子的因子命名——生活独立性。第二个因子中根据

第21题和第9题(因子荷重较大)进行因子命名——学习独立性。第三个因子中根据第36和35题(因子荷重较大)进行因子命名——心理独立性。

隔一段时间后对新编问卷正式版进行问卷施测,将得到的数据录入SPSS中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做了KMO and Bartlett's Test,结果Sig.<0.05,因此可以做因子分析。然后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如下表2:

表2

F1 F2 F3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16.034 13.058 11.630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 14.584 13.096 13.042

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

正式版的问卷的累计解释方差为40.772,因此说明正式版的问卷的解释力不高。

3.2大学生独立性问卷的效度

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后,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探讨,主要采用维度相关法来探讨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这两个方面。结果如下表3、表4:

3.2.1结构效度

表3

F1 F2 F3

F1 1 .127 .199

F2 .127 1 .099

F3 .199 .099 1

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子

表3是对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素采用进行维度相关法探讨本问卷的结构效度,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大,本问卷的结构效度不够好。

3.2.2效标关联效度

表4

F1 F2 F3 F4

r sig. r sig. r sig. r sig.

F1 1 - .127 .430 .199 .212 .182 .255

F2 .127 .430 1 -- .099 .537 .049 .761

F3 .199 .212 .099 .537 1 -- -.272 .085

F4 .182 .255 .049 .761 -.272 .085 1 --

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F4为效标问卷的因子。

从表4中可以看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与效标问卷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相关系数都较小,sig.的值都大于0.05,因此,本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不够好。

由于本问卷属于人格问卷,所以接下来对问卷的信度的探讨只探讨同质性信度(α系数)。但是由于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一种粗略估计方法是求测验的分半信度,所以在对数据处理分析时,就用分半信度代替同质性信度,结果如下表5:

3.3大学生独立性问卷的信度

3.3.1同质性信度(α系数)

在SPSS中计算α系数,操作为:analyze-scale- reliability analysis,在对话框中选择Alpha即可,所得结果如下表5:

表5

F1 F2 F3

α系数.7000 .4419 .6332 Standardized item alpha .7110 .3918 .6497

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子

从表5中可以看出,新编问卷测试版的三个因子的α系数都不高,没有达到0.8以上,所以新编问卷测试版的同质性信度不高,问卷不够好。题目可能需要再修改。

3.4男女差异

表6

Mean SD F sig

男女男女

F1 23.4667 23.0000 4.29063 4.09878 .119 .732

F2 24.8000 23.3077 2.67795 3.61960 1.931 .173

F3 23.4000 25.1154 3.06594 2.83305 3.285 .078

F1、F2和F3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

由表6可以看出,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之间的男女差异都不显著,每个的sig值都大于0.05,所以本问卷不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

4 讨论

4.1因子结构与项目分析

从所得的结果中删去相关系数小于0.3的29个题目,由于问题数总共有50个,这说明最初的问卷题目编制并不十分理想,应对问卷进行修订。正式版的问卷的累计解释方差为40.772,较修订前的与所提高,但又因为因子的贡献所需最低累计解释方差为40,因此说明正式版的问卷的解释力并不高。

4.2效度分析

4.2.1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

对问卷的三个因素采用进行维度相关法探讨本问卷的结构效度,三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大,说明本问卷的结构效度不够好,并不能很理想的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可能是由于反向题的设置偏多也影响到了结构效度。

4.2.2效标关联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新编问卷正式版的三个因子与效标问卷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相关系数都较小,只有第三个因子和校标问卷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2,即只有心理独立性这个维度和校标问卷的相关程度较显著。因此,本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不够好。说明问卷问题设置不够严谨,用于测量独立性的效度不高。由于时间紧迫,问卷进行删减之后并未增大测量的项目长度,以至于问题数量偏小对测量的信度影响较大,使信度偏小,导致了量表的效度不够好,因此效标关联效度较低。

4.2.3效度改进方面

由于本问卷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都不好,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改善和提高测验的效度。

编制量表时须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由于本问卷最初的编制问题导致了效度的不理想,所以为了编制出更理想的问卷,有必要重新对问题进行改善。避免出现题目偏倚,改善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区分度,接下来工作是结合国内外更多的独立性问卷的编制,分析本次问卷编制过程中内容编制的不足之处,进行问卷的改善。此外,测验试卷的印制、题目作答的要求、题目意思的表达等方面须严格检查避免一切可避免的误差的出现。

量表施测时须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由于本次问卷的实施都是在问卷星上进行,所以难以控制测验的其他无关影响因素,导致随机误差失控。在接下来的问卷实施中需严格按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做到随机误差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另外还须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由于本次问卷实施在问卷星上进行,被试的心态和其他无关因素影响过大,以致降低测量效度,测不到预测的内容或结构。接下来的问卷实施过程应更加严谨,做到尽量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

4.3信度分析

4.3.1信度分析

信度系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由于新编问卷的三个因子的α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都不高,没有达到0.8以上,所以新编问卷正式版的同质性信度不高,问卷的结果一致性不高,问卷题目的编制不够好,问卷中每个题目的关联程度不高。

4.3.2信度改进方面

测量信度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应。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随机误差小,信度就越高。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凡事能引起测量的随机误差的因素——被试、主试、测试内容、施测情景等都会影响测量信度。

在量表编制时应当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由于项目数量太少会降低测量的信度,所以,提高测量信度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增加一些与原测验项目中具有较好的同质性的项目,增大测验长度。由于本问卷最初题目设置为50道,经过因子结构和项目分析后就只保留20道,题目数量很低,可能会影响量表的信度继而影响量表的效度,亟待改善。接下来的工作是增加与原问卷中项目同质的新项目,新增项目要适中而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测验过长会引起被试的疲劳程度影响测验结果,降低测量信度。可以根据现有的信度结合所要求的新都标准求出一个恰当的增加数目,并根据这个数目改善问卷的题量。

其次,还须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当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时,被试团体的得分也会接近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会较大,以相关为基础的信度之必然也会增大。

同时也须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通过将项目的难度分布设置广一些,梯度大一些使整个测验的难度分布呈正态分布,且平均水平保持在0.5左右,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以求获得较高的测验信度。

在量表施测时主试应当严格执行实测规程,实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由于此次测验均在网络上进行,并未严格执行实测规程,所以无关因素的影响较大,接下来的实测中应尽量减少无关因素的影响。

4.4理论意义与应用

独立性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是个体心理成长与发展的支撑与保障。独立性是一个人成熟自立的标志,每一个心理成熟的人都有独立的需要,他们不易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他们依赖的是自己,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得心理性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他们都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建立起源自于自我肯定而不是外界评价的自信,完成其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问卷为大学生独立性问卷,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每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呵护备至成长的,直到升入大学才真正意义上,面临独立生活的问题,而相对于迈向社会的人来说,大学生的独立性较之也有很大差别。所以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进行了大学生独立问卷的实施,在探寻大学生的普遍独立性程度,大学生的发展状况与独立性的关系,和根据不同的独立性的差别比较其他方面如学业成绩与独立性的关系等方面希望能够有所收获。虽然问卷的编制并不理想,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整体的构想还是值得坚持的。希望经过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能够达到更好的问卷编制效果。

5 参考文献

[1] Tansu Mutlu*& Zafer Balbag&Fatih Cemrek.(2010) The role of self-esteem, locus of control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in predicting hopelessnes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9 (2010) 1788–1792

[2] Martin J. Dorahy&Chris G. McCusker&Richard J. Loewenstein&Kimberly Colbert&Ciaran

Mulholland.Cognitive inhibition and interference in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The effects of anxiety on speci?c executive function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4 (2006) 749–764

[3] R. Nicholas Carleton& Gordon J. G. Asmundson.(2009)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Fear of

Pain: Construct Independence for the Fear of Pai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and the Pain Anxiety Symptoms Scale-20. The Journal of Pain, Vol 10, No 1 (January), 2009: pp 29-37 [4]Li-fangZhang.Field-dependence/independence:cognitive tyle or perceptual ability?––validating

against think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erences 37 (2004) 1295–1311

[5] Charoula Angeli*&Nicos Valanides& Paul Kirschner. 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 and

instructional-design effects on learners’performance with a computer-modeling too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5 (2009) 1355–1366

[6] Boris Eglo. The independ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depends onthe affect measur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5(1998)1101-1109

[7]黄希庭,李嫒. 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 -4

[8]吕澜.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1768名大学生的调查[N]浙江学刊,1999-3

[9]王玉祯.当代大学生独立性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0-11

[10]齐平, 吴金昌. 论大学生独立性、责任感、自尊水平及其培养[N]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

版),2007-7-4

[11]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N]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

[12] 夏凌翔,黄希庭,王登峰.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的结构--基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结

果[J]心理科学,2008, 31( 5) : 1035- 1038

[13]夏凌翔,黄希庭.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N]心理学报,2008 , 40( 5): 593~ 603

[14]夏凌翔,黄希庭.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心理科学,2009, 32( 4) : 952-

954

[15]夏凌翔,黄希庭. 自立、自主、独立特征的语义分析[J]心理科学,2007, 30( 2) : 328- 331

【调研问卷模板】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

【调研问卷模板】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 1. 你的性别是. 男 女 2. 你的年级是. 大一 大二 大三 3. 每天的生活中总是有我感兴趣的事情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4.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象现在这样生活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5. 我总是感到心情愉快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6. 我平时常看与专业有关的书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7. 我很少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8. 遇到灰心的事情,我常常一筹莫展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9. 我对现在的大学生活很满意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0. 我清楚地知道毕业后该继续深造还是工作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1. 我对现在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2. 我认为自己的优点多于缺点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3. 很多人都找我和他们一起玩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4. 我从不通过阅读各种有关择业的书籍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5. 当我不想一个人做事时,总能找到人陪我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6. 我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7. 当我不想一个人做事时,总能找到人陪我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8. 我总是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以此来鼓励自己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19. 我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20. 我不知道怎么夸奖别人 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21. 我不会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制定计划不同意 不太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同意 22. 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 2007年01月05日 14:01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费毓芳余新丽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对大学生的择业决策起着指导和决定性作用。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帮助他们做好择业就业这一人生的重大抉择,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9月对2005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上海交通大学2005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探索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关系,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值,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在网上进行,3948名2005届就业的毕业生(升学的除外)填写问卷,有效率100%;被调查的毕业生,涉及全校21个院系,230个专业,其中男生2922人,占74%,女生1026人,占26%。 (一)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为了了解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我们选择了21项指标,利用吴谅谅等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年第7卷第3期,18-23)中使用的项目,每一个职业价值观项目被分成“非常重要、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等级。每个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在选择职业时是如何考虑各个项目的重要性。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因素分

大学生焦虑量表编制

云南中医学院论文报告书

正文大学生焦虑量表的编制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编制 吴梦昊,王阳鹏,李方灿 摘要:本量表的主要以是我校在校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为主要测评对象,参考国内外部分其他社交焦虑量表,并通过经验分析法从内心体验、生理反应及行为表现三个方面编制测题。在我校随机方便取样验证,得到分半信度系数为0.748,信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编制; 社交焦虑是指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是焦虑情绪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与一般的情绪反应一样,社交焦虑也有三方面的表现,即内心体验,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其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在与人进行人际交往或回想人际交往过程时会有不安,羞怯的感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出汗,脸红和心慌等;在行为反应上,可能会表现为逃避社交情境、减少社会交往等。 处在大学阶段的青年正处在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时期,因此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重要的任务之一。但目前部分大学生由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或人际交往受挫等原因,会产生社交焦虑的倾向,而导致他们在回避社交情境等行为,则阻碍了其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能力的培养。所以,能够有效的确定大学生社交焦虑倾向的程度,就有利于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及进一步的能力培养。 虽然目前也存在着其他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量表,并且经检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其适用性的程度是根据其构建常模的样本的范围确定的,因此具有相对性。所以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校学生。 1.编制方法 1.1样本 在量表制作过程中,用于施测的被试都是通过方便随机抽样法在我校学生中选取的。在出测过程时随机选取护理专业、针推专业和应用心理专业的同学作为被试,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鉴定测验发放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 1.2测量工具 自编《大学生社交焦虑问卷》。 1.3研究过程 通过文献参考与经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测题确立,在初测后通过相关法形成了测题区分度和测验题项;然后进行鉴定测验,运用分半信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计算出测验的信度及效度。所得结果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由于条件原因,并未建立量表的常模,也暂时无法对以后的测验结果进行评估。 2.量表的编制过程 2.1项目的搜集与编制 在项目收集时参考了Scheier和Carver的自我意识量表中的社交焦虑量表、社交焦虑量表(LASA)及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SAI)。同时结合生活学习经验,收集了社交焦虑的内心体验、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初步却定了量表的题目的编写结构。 最初编制的测题共27题,包含反应内心体验13题,行为反应13题,生理反应1题。量表采用五级计分标准,从“根本不符合、有一点符合、比较符合、特别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计1分、2分、3分、4分、5分,其中第4题、9题、14题、18题、21题、26题为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说明被试社交焦虑倾向越高。 2.2量表题目的筛选及合成 初测统计后进行区分度的计算。总题相关太低,表明该题目与总量表所要测的内容相关太低,不能反应总量表所要测的内容,所以除去数据中未标记为显著(P<0.05)的题。本测验第4题和第26题与总测验相关不显著,予以删除。其余题目均具有良好的鉴别力。 表一项目分析的结果 项目区分度 1 .502** 2 .526** 3 .384** 4 .176 5 .409** 6 .533**

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与心理适应量表对6913例新生的测试分析

收稿日期:2009 03 24 作者简介:王瑞(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卫生统计学研究。 通讯作者:刘言训,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卫生统计学研究。E mail:liu yx@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 吴少怡,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E mai l:ws ylaoshi@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 文章编号:1671-7554(2009)11-0132-03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与心理适应量表 对6913例新生的测试分析 王瑞1 ,吴少怡2 ,刘言训 1 (山东大学1.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研究所,济南250012; 2.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济南250100) 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与其人格特质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CCSAS)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 SPS)对山东省某高校新生进行调查,用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大学新生人格与适应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CSAS 与CCSPS 间大部分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其中CCSPS 的活跃、坚韧、随和因子与CCSAS 的各因子呈较强相关关系;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8441,特征值贡献率为76.5%;来源于人际关系适应和自我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适应情况与CCSPS 所有人格因子均有相关关系。结论 CCSAS 量表与CCSPS 量表间有较强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线性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志码:A China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ity scale and adjustment scale test for 6913freshmen WANG Rui 1 ,W U Shao yi 2 ,LI U Yan xun 1 (1.Institute of Health Statistics,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China;2.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unseling Center,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Methods Using the China College Studen t Adjustmen t Scale (CCSAS)and China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i ty Scale (CCSPS),we undertook a survey about men tal heal th for freshmen at a universi 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n analyzed it with Pearson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Many factors between CCSAS and CCSPS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T he active factor,tenaci ty factor,and easy going factor in CC SPS were strongly related to factors of CCSAS.The first typ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8441and the eigenvalue con tributi on rate was 76.5%.The mental adaptation from interpersonal and self relationships is correlated with all factors i n CCSPS.C onclusion Factors of CCSA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ctors of CCSPS.Key words :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hina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ity scale;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Canoni 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我国正处于变革时期,大学生除一般压力外,还要面对学业、经济、两性情感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等,因此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他们心理压力既不同于国内其他人群,也有别于国外大学生。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2004年国家教育部组织 专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 SAS)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 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ity scale,CCSPS),经测试两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 2] 。本研究使 用两量表对山东省某高校2006级新生进行心理健 第47卷 第11期 Vol.47 No.11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J 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2009年11月 Nov.2009

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第109期PSYCHOLOGI C AL EXP LORATI O N第1期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王中会 (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 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 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 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 A.Sa 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 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关键词:双性化;人格特征;性别角色类型;新性别角色类型;性别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1-0064-05 1 问题提出 1964年,Rossi提出了“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1]。1974年,桑德拉?贝姆(Sandra Be m)根据双性化概念,编制了性别角色量表(Be m’s Sex Role I nvent ory)[2]。贝姆的双性化模型认为,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最强。但有一些研究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果[3]。对双性化的争议一直在继续。 国内学者采用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BSR I)对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有:张莉和冯江平[4]、王学[5]、杨锦[6]、李少梅[7]。以上采用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BSR I)的研究表明,双性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自信心、情绪方面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 一些研究者对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 I)提出批评,很难发现一个人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因此,贝姆的BSR I的项目主要是正性形容词,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很大。Spence编制了个人特征问卷扩大版(EP AQ),包括了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负性特征量表,是对贝姆BSR I测量缺陷的完善。但Spence在EP AQ性别角色类型的划分标准上,并没有参照负性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8]。 2003年,B 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 A.Sa m2 uels在应用EP AQ时,在性别类型的划分上以平均数作为划分标准,并将负性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作为性别类型划分的标准。将性别角色类型划分成7种:男正(正性男性化)、女正(正性女性化)、双正 (正性双性化)、双负(负性双性化)、男负(负性男性化)、女负(负性女性化)、未分化。研究发现正性双性化与负性双性化的人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双性化进行正性和负性区分是有意义的,性别角色类型引入负性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进行划分具有较好的效度[9]。 我国学者钱铭怡(2001)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克服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只有正性量表的局限,加入了两个负性量表,因此能够鉴别出在自评过程中社会赞许性对自评量表的影响[10]。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的编制不仅在测量维度方面有新的贡献,而且编制的过程被试是中国的大学生,因此更适合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调查。 国内现有的双性化研究中,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的较少,而且还没有采用CSR I 关于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而且国内已有的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中没有采用“大五”模型人格量表(NEO-P I-R)进行调查的。在人格领域的研究中,“大五”人格模型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认同,McCrae和Costa采用NE O-P I-R各种文字的版本,在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非、菲律宾,以及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得到了相似的五因素人格模型,因此得出结论,认为人格五因素模型具有文化普遍性[11]。但张建新等学者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 A 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 M),他们认为“大五”人格模型不能全面解释中国人典型的社会行为模式,CP A I的“人际关系性

大学生心理测试内容

大学生心理测试内容公开 2004/09/03 15:23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 北青网法制晚报王青 近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研制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梁宝勇接受本报记者的提问,就今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 新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主要包括4种心理健康相关量表。 (1)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 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应激或压力是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精神压力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他此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可为心理干预(例如心理辅导或咨询)提供依据和目标。利用这个量表可以测量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可以用来筛查出那些可能需要给予特别心理关照的学生。 (2)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这个量表主要用来测量心理困扰的症状。本量表的编制思路是:心理困扰症状是心理障碍的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表现形式,而且症状越多越严重,心理健康受损程度便越大;反之,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较好。本量表可以用来作为主要的筛查工具,以便检查出那些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给以特别心理干预的学生。 (3)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本量表尝试从适应的角度来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水平。良好的适应状态和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本量表从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情绪、自我和满意度等方面来评定大学生的适应情况。 (4)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 这个量表用来测量人格或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健全人格,因为人格是介于精神刺激(应激源)和情绪困扰之间起重要中介和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本量表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从7个侧面来评估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梁宝勇教授特别强调,心理测量是一柄双刃剑,不适当的使用和对结果的不适当解释也会对受测人构成危害。因此,进行心理测量应当遵守“知情同意”的原则。要把心理测量的目的告诉学生,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参测学校要向参测学生郑重承诺,对心理测评的结果严格保密,仅供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使用,以便在需要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新闻背景 近年来,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为了准确、真实地评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社会调查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 调查当代大学生关于择业就业的目标、因素、需求等观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现代大学生就业趋势、误区,树立我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 调查对象与形式 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大学生网友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过程及结果统计 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为了了解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我们选择了21项指标,利用吴谅谅等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年第7卷第3期,18-23)中使用的项目,每一个职业价值观项目被分成“非常重要、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等级。每个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在选择职业时是如何考虑各个

项目的重要性。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因素分析: 1. “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什么?”统计 2.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3.职业价值观各项目的分值排列 调查结果分析 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

1.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调查结果(选择自我实现需要的1903人,占48.2%)反映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毕业生的一个主导需要,但此处的自我实现正如罗尼在分析中国和日本职业价值观时所指出的那样:这种自我实现是一种集体化的自我实现,因它是以得到集体和社会的承认为基础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在社会完全平等竞争的情况下,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与调查结果一致:大学生在强调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了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注重是否有利于自我的发展,而把对职业的社会声望因素和经济收入的考虑放在次要一点的位置。 2.择业地点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毕业生的主导需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发展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也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大城市。 生存需要是毕业生的第二主导需要(选择生存需要的1204人,占30.5%)。生存需要是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目标,而且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而且它们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大学生的行为中发挥作用的。毕业生在择业取向上优先选择那些经济收

职业成熟度

您的评测结果是:职业成熟度欠缺 结果说明:平均分最低为1,最高为5。一般而言,低于3分就是欠成熟的,高于3.5分则是较成熟的。说明: ★信息应用:指个人主动搜集相关的职业资料,并且加以整理、分类、保存,作为选择职业的参考。例如经常浏览相关职业信息,关注有关的职业报道、自己喜欢的公司网站等。 ★职业认知:指个人对职业实践的认识与了解。如个人对所向往的职业的知识、该职业的从业人士所需的能力等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 ★自我认知:指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即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己的个性、职业兴趣倾向、职业价值观等。 ★个人调适:指个人从事职业选择时,对自我主观条件与外在客观条件的折中、调和。如对自己的心态、个人行动等方面进行调适。 ★职业态度: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或心态。包括:个体积极参与职业决策过程的态度,对客观现实的接受程度,职业决策过程中不盲目依从他人的程度,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根据现实状况随机应变一适应环境的程度,对自己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决策的信心程度。 ★价值观念:指个人对职业的平均以及好恶倾向,能否关注自己内在的职业兴趣、爱好。 ★职业选择:指个人从事职业选择时所表现的独立性与明确性,自己能否独立地判断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等。 ★条件评估:指个人对职业市场需求的评估。能否了解某一职业的市场需求量、职业前景如何、职业的发展空间怎样。

适合行业:自动化咨询重工业制药证券影视银行移动通信仪器仪表医疗 研究所芯片消费品物业管理物流仓储网络游戏网络设备投资公司通信设备体育产业 室内装修事业单位石油轻工业汽车期货农林牧渔能源煤炭媒体 贸易律师事务所旅游零售业酒店教育培训交通运输建筑家具家电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基金机械会展会计师事务所化工互联网航空国家机关广告公关工程建设高校钢铁服装房地产电子商务电子类 电子技术电信运营电器电气设备电力出版采矿业财务公司保险半导体

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的编制 王红菊1刘彦楼2△郑宗军2 【摘要】目的编制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方法随机抽取99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初始问卷的预测和正式施测,编制了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结果①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含有两个因子,分别是社会价值、道德价值。②问卷模型拟合指数RMSEA=0.041,NNFI =0.97,CFI=0.98, GFI=0.97,拟合良好。结论大学生流言蜚语态度问卷是一个信效度较好的测评工具。 【关键词】大学生;流言蜚语;问卷编制 Development of attitude toward gossip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 Wang Hongju, Li Yanlou, Zheng zongju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n attitude toward gossip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993 college students were surveyed by open questionnaire,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and formal questionnaire. Results①The attitude toward gossip questionnaire have two factors, Social Value and Moral Value.②Social Value and Moral Value factors were veri?ed with con?rmatory analysis. The fitness index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RMSEA=0.041,NNFI=0.97,CFI=0.98,GFI=0.97. Conclusion The questionnaire is a useful tool to measure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gossip.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Gossip;The 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流言蜚语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1-4],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参与到以第三方人为话题的谈话中,除非特别注意,否则流言蜚语很难避免的[5]。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更加有效地活动,需要获得周围人的信息,但是人们不可能直接获取所有的一手信息,因此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间接的信息[6]。根据相关研究[6-8]我们认为流言蜚语指的是在个体间传播的关于第三方隐私的,未经证实的消息。 前人对于流言蜚语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群体视角[2,9-10]、个体视角[11-12]与心理动力学视角[7,13]。群体视角强调的是流言蜚语的社会功能,流言蜚语中的信息可以传授与加强群体规范,可以加强群体凝聚力,产生强的群体认同,清晰群体的界限。个体视角中所强调的是流言蜚语的社会比较、地位提升、权力获取、娱乐功能。心理动力学强调的是流言蜚语作为个体应对机制的角色,即人们将自 1 中国.山东农业大学心理教育中心271018 E-mail:hongjuw@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 2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71021 △通讯作者E-mail:liuyanlou@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

大学生UPI测量量表

--- 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 编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性别____ 年龄____测验日期_________ 指导语:以下问题是为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增进您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 号的顺序阅读,在符合你想法的问题上划“√”数量不限。为了使你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身 心健康地去迎接新生活,请你真实选择。 为了振兴中华1. 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2. 想做学问3. 想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4. 想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5. 为出国打基础6. 为了今后就职方便7. 由于父母老师的规劝8. 想过几年自由的日子9. 想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10.

对结婚有利11. 其它12. 家庭情况: 健康状况:文化程度:Ⅰ)父亲:()岁职业: 健康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岁Ⅱ)母亲:( 健康状况身份:)人文化程度:Ⅲ)兄弟组妹:兄( 健康状况:姐(身份:文化程度:)人 )人妹( )人弟( 即往病史: Ⅰ)难产、早产、肺炎、肝炎、结核 Ⅱ)脑炎、脑膜炎、痉孪、头部外伤 无你的近亲中,有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吗?有)Ⅲ其他((有病、中毒、自杀、去向不明等)如果有,是:父母、兄弟、祖父母、叔舅、姑姨表兄弟、党兄弟 录取的专业和自己的愿望 非常符合、满意1. 比较满意2. 一般3. 不太满意4. 相差太远,很不满意5.

无所谓6.你的第一志愿是:专业大学兴趣、爱好、特长:--- --- 是否做过心理测验: 何时做过何种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年 年人格测验 年其他以下问题是为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增进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 请你按照题号顺序阅读,在你最近一年中,常常感觉到、体验到的项目的题号上划“√”,没有感觉过的项目的题号上“×”。请注意只有两种选择。为了使你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身 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人员将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请你真实地填写。心健康地去迎接新的生活,以及严守秘密的职业道德,随时提供你所期待的帮助。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人格测定量表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5, 4(4), 218-224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journal/ass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10.12677/ass.2015.4403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Role and Social Ada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 Shen, Hong Ch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Nov. 1st, 2015; accepted: Nov. 20th, 2015; published: Nov. 23rd,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052588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western culture, three theories regarding the utility of sex-roles have been proposed: the con-gruency model, the androgyny model, and the masculinity model. The congruency model posits that masculinity facilitates males’ mental health but not females’, while femininity facilitates fe-males’ well-being but not males’. Androgyny model states that people with high levels of both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enjoy the highest level of well-being independent of their gender. Masculinity model holds that masculinity i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promotes one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is study used Students’ Sex Role Inventory (CSRI-50) and College Students Adapta-bility Scale (CSAI) to investigate, random sample of 188 subjects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ree models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sculinity model is most appropriate in explaining the relation of sex-role to social adapt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x Role, Social Adaption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 申可,陈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1日;录用日期:2015年11月20日;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3日 *通讯作者。

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编制的研究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迷茫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适应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同学更好相处,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状况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然而,口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也没有提出统一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指标和研究工具。 关于学校适应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有以下几种,美国心理学家Ladd等人提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习成功的状况。Birch则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而且也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我国的研究者对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进行了界定,其中,陈君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通过积极地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曾晓强提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同学校环境的良好调适状态,即个体能够感觉良好地履行和完成学校环境和学生角色所赋予的各项任务。赵娟提出,学校适应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下,行为方式符合学校的行为规范,发展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谐地与他人交往,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状况。 以往研究者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哪些方面的适应还没有达成统一。陶沙提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主要包括五

个方面: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陈君也提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有的研究者考察了大学生整个阶段的学校适应,其中,卢谢峰认为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七个方面,即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身心症状表现。方晓义等人则提出,学校适应的指标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邓颖琦认为大学生学校适应包括师生关系适应、集体适应、同学关系适应和学业适应4个方面。从以上可见,大学生学校适应比较公认的指标主要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等。 目前我国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翻译修订国外研究者编制的量表,例如陶沙修订了Baker和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问卷(SACQ)考察了我国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该问卷从大学生的学业适应、人际适应、环境认同和身心症状4个方面对大学生适应问题进行了测量,该量表在国外是使用比较多的量表,但题目和维度是否适合我国大学生还值得探讨。第二种是我国研究者编制的量表,其中,我国的研究者陈君四编制了《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和情绪适应,共45个题目。邓颖琦则对学校生活适应量表高中版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大学版,共31个题目。曾晓强编制了《简明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身心适应3个方面,共25个题目。卢谢峰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6个题目,方晓义等人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共60题目。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Sex Role Scale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以下是一些描述个人特质的形容词,请用它们来描述你自己。1至5等数字是用来表示各形容词与你个人特质的符合程度,数字越大表示越符合。以“温柔”此特质为例,如果你觉得自己非常温柔,请在5非常温柔打“”,觉得自己非常不温柔,请在1非常不温柔打“”,以此类推,请务必每题都要作答。

男性化: 1、2、5、7、11、14、16、17、18、19、20、29、31、38、39、41、42、44、45、50、51、53、54、55、58、70、73、74、77、78、79、80、81、88、90、91、94、95、98、99 女性化 3、6、8、9、10、13、15、21、22、23、27、28、3 4、36、37、40、43、46、49、56、57、59、61、62、6 5、6 6、68、69、72、75、76、83、86、8 7、89、92、93、96、97、100 随机排列: 8 有创造力的1 47 争夺名利的2 65 服从的3 95 投人所好的4 19 豪放的5 36 勤俭的6 52 冒进的7 22 爱整洁的8 63 脆弱的9 34 善良的10 50 莽撞的11 98 固执的12 37 柔情的13 17 好动的14 39 娴淑的15 9 外向的16 46 强硬的17 10 有幽默感的18 41 霸道的19 12 心宽的20 76 胆怯的21 61 忧郁的22 27 纯真的23 83 机灵的24 93 自满的25 96 寡言的26 79 被动的27 25 文静的28 54 欺软怕硬的29 100 反叛的30 16 精干的31 87 现实的32 84 能说会道的33

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编制新的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经过对527名大学生的测试,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虚拟情感、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职业规划压力和爱情满意度等8个因素构成,其中爱情满意度又由爱情悲伤因子和爱情幸福因子构成。大学生幸福感量表共有43个题项。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的适用有一定范围。 标签:大学生;幸福感;因素分析 国外对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以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为研究取向,制定了用于幸福感测量的量表。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幸福感进行了定义,但多数研究者均从被测对象对自己的幸福的认知评价角度评定其主观幸福状况,因而多被命名为主观幸福感,得到多数研究者认同是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国外专门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并不多见,Diener对大学生进行过系统研究,并编制了国际大学生调查量表。 国内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段建华曾修订总体幸福感量表并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施测,目的是引入量表;景淑华等同时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Kammann和Flett的情感量表测量大学生的幸福感;郑雪等对大学生幸福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研究大多使用Di-ener的国际大学生调查量表;张雯等使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研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因素的关系等。目前,在对国外幸福感量表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国外的测量工具与研究结论施用至我国的通用性受到怀疑,而国内对幸福感结构的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阶段,研究者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大学生在我国是一个庞大且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这一群体的幸福感进行科学可靠的测量,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鉴于目前的研究对幸福感的维度不统一、施用功能单一的状况,本研究在坚持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等维度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将学校认同、虚拟情感、大学生恋情、职业规划压力等纳入测量指标体系,力求提高测量工具的指标整合度,扩展量表的施用功能,使其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开展院校研究、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校园安全预警等方面提供多层面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一、初始问卷的编制 1、研究文献。查阅有关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的研究资料,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2、座谈调查。随机调查100名学生、30名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了解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让参与座谈人员写出能够表达大学生幸福或不

02-10-13量表维度确定报告

大学生适应量表结构维度的编制 1 文献综述 目前,适应问题是我国大学生当中存在较为突出的一类心理问题,大学生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所谓适应,目前心理学领域里较多的观点认为,适应是个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映,既包括对物理环境变化的反映如光、电现象,也包括对人际环境变化的反映,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等。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适应性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鉴于大学生适应问题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对大学生适应的研究是心理学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领域。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单从评价大学适应的角度来看,国外研究者已经发展出较为成型的评价工具和量表,如The college Adjustment Scales(CAS)(1992),MMPI-2 College Maladjustment Scale(1989)和The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SACQ)(2000)等。 CAS评定量表主要从焦虑、压力、自杀观念、弊病本质、自尊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家庭问题、学业问题、职业选择问题等9个方面作为大学生心理适应水平的评定维度,这里的适应概念强调的是个体对于环境应对的结果,研究者没有对各个维度的具体内涵界定清楚导致各个维度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9个维度在反映的问题曾面上也不是很统一。后5个维度反映的是具体的适应问题,但是前4个维度在许多方面与后5个维度有重合。MMPI-2是由Butcher , Dashlstreom , Gtaham , Tellegen , & Kaemmer对MMPI 修订而成,它包括六方面的内容:一是效能感缺失和价值观缺失;二和三主要与个性特征相联系,主要有缺乏生活的兴趣,做事情的无能感,生活的压迫感;四是易于紧张、焦虑,为琐事担心;五是躯体症状的反应;六是学习方面的成功和注意力集中困难。这份测查量表编制的出发点主要是对发展性咨询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作出评估,着重于诊断性评定,对学生来访者给以发展性指导。每个维度从心理问题的症状出发,内容具体丰富,但是如果用于测查正常人的心理适应问题,很难从正面揭示适应的现状。SACQ评定量表则从学业适应、社会适应、个人情感适应、对大学的依恋等4个维度评定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健康水平。这份适应量表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它测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刚进校的新生,没有涉及到整个的大学阶段。而且,如果将它用于对中国大学生适应情况的测查,其中反映的内容是否符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这些国外的量表,在结构维度的划分上是从他们国家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特点出发,有的并不符合我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特点,因此当对我国大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研究时,应该采用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测量工具。针对适应概念内涵,国外有人提出,适应是一个应对的动态过程,因此出现了从应对策略的角度研究适应问题,James H. Amirkhan (1990) 提出三种基本的应对策略是: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逃避。而Susan Folkman & JudithTedlie Moskowitz (2000)则提出应对不仅与压力有关,而且能解决压力产生的原因,达到适应的目的。这些更为深入的观点为我们给适应的内涵作出界定开拓了思路。 国内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特点的研究多是为了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因此,研究者多从健康的对立面,即心理疾病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学生的心理适应特点,采用的量表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