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的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绿色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是在现实生产中,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压缩、生态环境污染、农业技术滞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保障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资源压缩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绿色农业发展势头正猛,很多原本的农用地被新盖的厂房、楼房和城市不断挤压。

解决土地资源压缩的问题,首先就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制定相关的土地使用政策。

同时,也应该加快土地托管与流转,通过扩大农村土地使用规模,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绿色农业生产地。

对于一些贫困山区,也需要通过搭建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开展土地扶贫政策,解决土地贫困问题。

二、生态环境污染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饲料等的使用量较大,一些污染物质长期积蓄,导致农产品中存在较高的污染物含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管理农业用水和垃圾等污染物的处置,建立有机废品回收市场,实行农产品无公害检测和评估制度。

同时,也要加强技术培训,推广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民关注生态农业发展,使农民对地球保护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农业发展以及政府补贴的方式,让农民在绿色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保护和发展共赢。

三、农业技术滞后农业技术滞后也是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一个问题,当前,很多中国的农民还是以传统农业方式进行生产,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也就导致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滞后。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培训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引导农民利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和农业工具,向替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技术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建立进步的技术援助制度,鼓励大学生、农村青年、科研人员来到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经验。

建立好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此协同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带动我国的绿色农业发展。

综上所述,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是中国的长远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阶段,对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需求。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关键字: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对策The Developing Status,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present, China's agriculture is in the stage of extensive to intensive transformation, a higher reques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se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discussed.Key words: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Stat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但是目前我国仍面临着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农产品产量偏低,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等一列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分工的变革,农业生产劳动力转移,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重视。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的强大推动力,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良种化、机械化、集约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一、现状(一)农业技术发展迅速在“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农业科技蓬勃发展,国家对农业领域科研投入也稳步增长。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类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林类“985”或“211”高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农业部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作物科学院三院。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广大科研工作者潜心科研,如黄路生院士团队为解决仔猪断奶前腹泻问题给出了答案[1],王辉教授为小麦的良种繁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大大提高了动植物的品种选育速度[2]。为适应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教育部设立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3],专注于农业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这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应用研究水平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农业科研成果丰富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近年来农业科技的探索和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农业科研成果。良种是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近些年来,动植物新品种培育硕果累累。作物新品种如,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西农979”、“西农20”、“西农585”小麦新品种,“瑞阳”、“瑞雪”苹果新品种,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中农大2号”、“中农大3号”等一系列玉米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单909”玉米新品种等。畜禽新品种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陕蚕二号、陕蚕三号,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和农大5号小型蛋鸡”配套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栗园油鸡蛋鸡”配套系和“京星黄鸡103”配套系等。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或生长迅速或品质优良或抗逆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的品种空缺,提高了相应行业的生产效率。此外,作物无土栽培技术、动物克隆技术、精液冷冻技术以及胚胎分割和移植技术大大提高了良种的使用效率,扩大了良种应用范围。在今年杨凌农高会农业新设备的展览中,我们也看到有大量的新型灌溉设备展出,这些设备产生于不同的理论,得益于技术的创新。作物的耐受性通过生物技术提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也通过新型的设备改善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跟着提上来了。(三)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实现基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推广机构十万余个,推广人员七十余万人,其中县级以下机构和推广人员占总数的95%和90%以上[4]。目前,国家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水稻、小麦、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等五十个农业体系建设,体系内功能联动,岗位科学家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在试验站内推广,试验站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二、问题(一)农业科研发展整体滞后我国农业科研起步相对较晚,少有国际顶尖重点学科,农业科研发展整体滞后。

我国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知识型农业经济主要是以知识为引导,以人才资本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形态。

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如何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下面主要进行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知识型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观思考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生产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因素和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必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推进,科学技术将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市场经济将会更加激烈,一个崭新的知识型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发展依靠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知识,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从资本密集型经济形态及劳动密集型经济形态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发展,这种经济形态的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不仅促进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知识型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它表明在农业依靠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的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对于依然依靠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发展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是巨大的挑战。

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向知识型经济时代的转变,否则,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全球经济市场上也将会处在不利的地位。

但是我们深知,从传统的经济形态向知识型经济时代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发展,不断的追赶和超越,尽最大的努力摆脱我国农业经济落后的局面,最终实现知识型农业经济形态,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作者:张必正孙进昌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1期1.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1.1现行农业科研体制从技术源头上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1.1.1农业科研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研究重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科研机构重叠,科研课题多头下达,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使本已十分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的效益低,试验材料、设备不能集中使用,研究力量分散。

其二,成果奖励不仅直接与职称、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挂钩,而且与成果排名密切相关,加上高新技术研究的难度大,出成果慢,影响晋升,因而纷纷争作第一主持人,科研课题越分越小,研究难以深入。

近年来虽然科研课题较多,通过鉴定的成果也不少,但高水平成果并不多。

条块分割的体制最终导致科研与开发推广、生产管理与科技管理各自为政,无法对市场变化及时做出灵活的反应,使农业生产主体与科研主体严重分离,科研单位与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缺少有机的联系、使成果没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和形成产业的条件,造成科技成果的先天不足。

1.1.2农业科研立项缺乏市场导向我国现行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从选题立项到推广应用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计划经济的色彩。

立项选题上,农业科研优先领域和重点课题、重大项目的设置与批准权,掌握在以行政官员为主的管理层,长官意志和计划色彩过重。

选题立项缺乏对生产和市场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着重的是项目成果的取得,自由自主选题立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经费支持。

这种脱离生产实际而确定的科研内容,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多只能停留在实验室小试和中试阶段,距大规模生产仍有较大距离。

此外导致不少科研院所热衷于拉关系、跑项目,游离于生产和市场之外,不善于与产业界合作,使得农业科研主体过多地依赖官场,忽视市场,因而对市场需求缺乏灵敏的反应,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不够,最终导致系统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

1.1.3科技成果鉴定评判标准忽视了市场的作用科技成果是否先进、实用与有效的评判标准没有真正源于市场,市场机制对选题立项、研发过程和成果评估的作用相当弱。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学院:生化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091612姓名:so-so学号:016109014指导老师:侯凯中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对于我国来说至关重要,当下我国农业存在着生产力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务农人口科技素质低等问题,我国应加大农业的投入,扩大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改善农业结构等。

关键字:农业问题农业技术产业结构科技素质一、我国农业当下存在的问题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农村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很落后。

由于先进的农业技术耗资大,农民负担不起,政府财政补贴杯水车薪。

我国每年培养上百万农业技术人才,但是支援农村建设的所占比例甚小。

先进的技术储备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农业投资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较小。

农业投入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既有各级财政信贷的投入,也有乡镇企业以工补农和农民义务工的投入,既有国家、集体的投入,也有农民个人的投入。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个规范的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农业投入利用率低。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另一方面,宏观层面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许多大家认可需要改进的现实问题。

1、设施薄弱,不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要求2、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3、投资供给缺位,增长缓慢,总量不足4、投资渠道分散,投资效率低下(三)我国农民科技素质低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提高人口的科技素质又是实现三大前提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城市贫富差距大,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务工经商,在家务农者多为老史和妇女,导致土地抛荒,广种薄收。

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来, 中国农业连续快速发展 。农业总产值 17 ~9 8 权威 感 99 19 。
年 年 平 均 增 长 5 ,而 15 % 9 3~17 9 8年 平 均 增 长 24 科研 、 广 、 育 割裂 现象 明显 . 推 教
21 .%
农业科技推广与科研 、 教育密切相关, i者同等

我 国从 2 0世纪 5 0年代 起建 立 了各 级科 技体 分显著。再次 , 农产品价格偏低 , 增产不增收现象影 响 了农 民的积极 性 。 系 , 此 我 国农 业 推 广 工作 真 正 受到 政府 重 视 , 成 从 形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 15 年 , 92 农业部制订了 15 23 基 层推 广人 员综 合素 质 不高 93 . 年《 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15 年颁布了《 于农业技 ,9 5 关 目前 ,推广 队伍 中具有中等农业专业学历以上 0 , 术推广方案工作 的指示》使我国地方农业推广机构 的只 占6 %左右 而且 由于资金不足缺乏再教育和 ,
广机构 , 提高人员素质 , 已成为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 低 , 接受技术能力差 , 这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新技术 作 的一项 紧迫任 务 。 的推广 和 应用 。其次 , 国农 户经 营规模 小 , 项新 我 一
1 我 国农 业科技推广 的现状
技 术 的推 广对 每 个农 户 产 生 的直 接 经济 效益 不 是 十
旧 , 兴 学 科 发 展 缓慢 , 学 科 淘 汰 困难 , 不 上 国 果转化和辐射带动 。 新 老 跟 际 和农 业新 科技 革 命 迅猛 发 展 的潮 流 ;二 是学 科 建 4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 系的对 策和建议 设、 研究 和应 用 推广 相脱 节 , 研 目标 与 市 场需 要 相 41 加大农 业科 技推 广经 费投 入力 度 科 .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_成因与对策思考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_成因与对策思考

第6卷第1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6 No.1 2005年2月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Feb.2005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成因与对策思考周中林(湖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1)摘要:改革开放25年(1978—2003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很大,主要存在创新主体缺乏,应用需求不旺,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难破的三大难点和资源、资金、体制和观念四大制约因素。

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概括提出了“以国家农业科技机构为先导、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化为骨干、农业科技创新专业队伍和农民科技示范户为主力,系统集成创新农业大循环经济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中国特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相应政策措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农业大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战略;培育农业技术创新新型主体、建立新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投入体系,突破资金制约;完善强化农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优化农业技术创新环境。

关健词:农业技术创新;难点;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05)01-0017-06一、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现状和走势(一)总体评价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经济过程,它包括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农艺和农产品加工新工艺,采用新的要素组合,创立新的经营方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开拓新市场,实现新价值和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其实质就是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

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就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实现标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性的关键作用。

评价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和作用的大小,虽然要考虑技术手段、技术措施、技术结构的改善和技术技能、技术效率的提高,但这些都不是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析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析

治 、生 物发 酵利 用 等 为 代 表 的 生物 技 术 有 机 结 合 配套 使 用 ,
重视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对于提倡和实施生态农业很难接
受。 这一 问题 在一些 地方 的基层 领导 和科技 干部 中 同样 存在 , 仍 有相 当部分 的行政 领导 担心 生态农 业会 打乱原 来 的正常 生 产和
它们农业 人 口的比例分 别是 我们的 1 . 、. 和 5倍 。 35倍 72倍
农 技人 员 知 识 结 构 也 较 单 一 ,一 专 多 能 的 复合 型 人 才 较少 ,
在 推广 工 作 中普 遍 存 在 着 服 务 内容 比较 单一 . 务 领 域 不 够 服 广 泛 , 中 服 务 多 , 前 、 后 配 套 服 务 少 等 问题 。 产 产 产
技术 则 难 以在农 业 生产 中推 广 和 运 用 。 有关 调查 农 民 的施 如
方面 , 因技术推广服务 体系不健全 , 术引入农业 经济的速 技
度 慢 ; 成 果 转 化 或 技 术 转 让 与 效 益 脱 钩 , 业 比 较 效 益 低 因 农
肥 情 况 看 , 2 .%的 农 民根 本 不 施 或 很 少 施 有 机 肥 , 大 有 35 绝
中 国生 态农 业 的概 念 于 18 9 1年 首 次 提 出 。以 生 态 学 家
留 在农 业 部 门 的不 足 一 半 。 国每 万 名 农 业 人 口 , 70 我 每 0 0亩
耕地 , 有一名农技人 员 , 德 、 、 只 而 美 日发 达 国家 农 技 人 员 与
马世骏教授为代表 的一批科学家 , 选择性地吸取 了国外生态
农业 研 究 的 成 果 , 合 中 国 国情 , 出 了“ 国 生 态 农 业 ” 结 提 中 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问
题及对策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就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采取
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高新技术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等有关对策进行研究,借此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业科技发展 面临问题 对策

农业高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现代农业和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技
术的水平。就目前来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主要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
息技术、农业先进装备技术和农业资源节约技术四大现代农业高技术。其中,
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核心的、关键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
出,中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面对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
势,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重视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切实措
施不断加以解决,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部分领域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
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43%。但是,与世界先进
水平相比(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
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
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3%;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
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
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
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
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
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
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
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比率偏低、生产和经营
方式较落后。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编低。如:我国
农业有很多地方仍采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进国家低1
倍;肥料利用效率不到35%,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 5%~20%;农药利用效率也
不到30%;高产稳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此外,农业生态受到很大威胁。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35%的减产,
畜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达10%~15%;农药、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过量
和残留问题等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由于品种类
型单一、产品质量偏低,粮食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50%~70%。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
为140人,我国还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率仅为30%到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
制不尽合理。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联
系不够紧密;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工作多头进行,使得有限的经费“撒胡椒
面”,难以达到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初步估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总体差
距达15到2O年。

2、政策与措施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科技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为农民提供技
术信息服务。二是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在农民遇到新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时给
予一定的补偿,例如遇到农产品价格大跌时给予最低保护价等。三是提供投入
市场的监督服务。这样可以减轻中间商的盘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应用
新技术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
犯。重点是加强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严肃查处利用假冒伪劣种
子、农药坑农害农的事件,并依法给不法分子以严厉处罚。
(2)发挥高新技术优势,全面彻底改造传统农业。农业要满足国民经济发
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生物工程、信息
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全面
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农业的行业弱势,推进农业技术的量化集成和
转化推广速度,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我国实际出发,应当
优先开展智能化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农业经
济、资源、科技信息的研制与开发等。二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必
须集中力量加强植物遗传改良、农用动物遗传改良及生物制剂研究,微生物遗
传工程研究等。三是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以高新技术实用化研究为主,
对已往成熟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成果,加快推广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四是要加强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要加强材料科学、核技
术、航空航天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重点开发航天
育种、核辐射育种等。
(3)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根本问
题是体制问题,改革的关键在于面向市场强化公益性,而不是将政府所主管的
推广组织市场化、企业化。首先,理顺现有推广机构的权责关系,把有效的政
策落实到实处。其次,提高资金保障力度。再次,积极扶持建设市场化主体,
一是加强科研单位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公平对
待,不能一刀切,避免把原有的推广体系全部市场化,在市场化推广机制的建
设过程中又毁掉了行政推广这条线。最后,创新推广形式。农民对于新技术的
接受具有一定的特点,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结合这些特点能大大提高推广的效
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