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教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17.05mm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22.78mm

第一主点;1.348mm

第二主点;1.602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调节与屈光状态无关:无论正视、远、近视及散光人其绝对调节力基本相同,但是调节近点、远点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详见各论)。

第二节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新生儿眼轴长度12—16mm,和发育成熟的眼球相比,需要增长8—11mm。从数据看,外界光线要聚焦在视网膜之后,造成20D左右的远视,实际并非如此。

新生儿眼轴短,角膜屈率小,晶体呈球形,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力强,使外界光线仍可聚焦在视网膜上。

成人眼球重约7.5g,前后径24mm,

新生儿只有2g及16mm,

婴幼儿多为远视,随着生长眼球前后轴越来越长,远视便逐渐减退。

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婴幼儿由于受眼轴的影响,存在轻度远视可以视为生理现象,远视度数不应超过3—4D。随眼球发育,眼轴延长,年龄到青春期时,可以逐渐变为正视。远视便逐渐减退;近视逐渐增加。

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正视眼。(屈光正)

正视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屈光不正。

一、近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眼。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分类

按屈光成份轴性:眼轴长多见

屈光性:球形晶体、圆锥角膜

按近视程度轻度<-3.00D

中度-3.00D—-6.00D

重度>-6.00D

按屈光成份分

轴性近视──屈光力正常,但眼前后径(轴)过长。眼轴每长1mm,近视增加3D。某些青少年发展到成年期,眼轴逐渐增长,发展过快,视力不能矫正,度数较高,称为进行性近视或恶性近视。

屈光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

角膜、晶体,曲率过大,弯曲度过高。

圆锥状角膜、球形晶体。

临床表现

视力:视近清楚,视远不清

视力疲劳:调节集合失调

外斜视:不用调节─>集合不足─>外斜

眼球改变:眼轴长,轻度突眼。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退行性变(病理性近视)

近视弧形斑:眼轴伸长,巩膜扩张快,脉络膜扩张慢,而暴露出白色弧形巩膜斑。

豹纹状眼底:后极部巩膜扩张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脱失,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呈豹纹状。

黄斑变性:出血、新生血管、白色萎缩斑、黑色Fuchs斑。

巩膜后葡萄肿:

网膜周边变性:囊样,格子样,裂孔,网脱。

玻璃体液化、混浊、后脱离。

治疗

光学眼镜矫正:青少年必须散瞳验光

①视远戴凹镜,视近不戴镜;

②低矫正,最好矫正到0.8-0.9;

③最好用双光眼镜;

隐形眼镜矫正

屈光手术

二、远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从视网膜上发出的光线穿出眼球之后呈发散光线)其远点在球后,是虚焦点。

分类

按屈光成份轴性眼轴短、小眼球

屈光性晶体缺入、扁平角膜

按远视程度低度<+3.00D

中度+3.00D—+5.00D

高度>+5.00D

屈光性远视:

眼轴长度正常,眼的屈光力小,角膜及晶体弯曲度低,晶体脱位,无晶体等。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低。

与调节、年龄的关系:

远视看近看远都不清楚,需要调节。

轻度远视;

青少年调节力强,当屈光力不高时,可以加强调节,得到明视(假正视、假近视)可出现调节痉挛(隐性远视、潜伏性远视)。

老年人调节力下降,出现早花。

中、高度远视;(多为显性远视)。

视力;远、近视力都不好,都用调节。

调节力与年龄和健康有关。

1)低度远视;远近视力正常。

2)中高度远视;远视力差,近视力更差。

3)随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都下降,近视力更明显,出现“早花”现象。

视疲劳;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调节过度,产生疲劳。视物不清,眼痛,眼胀,头痛,失眠,记忆力↓。

调节性内斜视和斜视弱视(后述);

解剖学异常:眼球小,前房浅,眼轴短;

眼底改变:见于高度远视,假性视乳头炎。

常伴慢性结膜炎,睑缘炎。

治疗

必须在睫状肌麻痹下,配戴凸透镜。

学龄儿童,每年验光更换眼镜。

轻度远视,视力好,无症状可不戴眼镜。

有视疲劳,内斜者必须戴镜。

中高度远视患者应戴充分矫正眼镜;

中老年人远视者要常戴远近两付眼镜;

配镜原则:矫正视力好,度数高的镜片。

三、散光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在不同的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前后两条(不能在网膜上形成焦点)焦线,称为散光。

病因:角膜、晶体各经线曲率半径不同。

规则性

不规则性

临床表现:

视物不清,远近均不清。

眼疲劳。

不正常头位,视物歪头。

视盘呈斜形边界不清。

轻度:无症状不治疗。

有症状者,要配柱镜矫正。

高度:接触镜矫正或屈光手术。

不规则散光:角膜移植。

四、屈光参差

定义:双眼屈光度不相等称为屈光参差。

双眼相差大约2.50D以上。

分类

两眼屈光状态;

1一只眼正视,另一眼非正视眼:单纯近视屈光参差单纯远视单纯散光性

2两眼均为非正视眼:复性屈光参差复性近视屈光参差复性远视复性散光性

3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远视、一眼近视

临床表现:

参差超过2.5D以上时,双眼影像清晰度、大小不同,常常影响双眼单视。

视疲劳:双眼使用的调节力不同。

弱视,斜视。

治疗:

小于3D者──眼镜矫正。

大于3D者──接触眼镜、手术。

五、老视

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核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降低,从而引起眼的生理性调节功能逐渐下降。(视近困难)称老视。

老视不是屈光不正。

原因:晶体核逐渐硬化,

晶体囊膜弹性降低,

睫状肌力减弱。

症状:

1.近点远移;

2.眼疲劳(睫状肌疲劳);

3.辐辏力减弱。

治疗:

配戴凸透镜(花镜)、双光眼镜。

随年龄增长,调节功能按规律逐年下降,因此花镜度数逐年加深,花镜在原有屈光状态基础上增加(取代数和)。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 第一主点; 第二主点; 第一结点; 第二结点;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 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 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 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调节与屈光状态无关:无论正视、远、近视及散光人其绝对调节力基本相同,但是调节近点、远点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详见各论)。 第二节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新生儿眼轴长度12—16mm,和发育成熟的眼球相比,需要增长8—11mm。从数据看,外界光线要聚焦在视网膜之后,造成20D左右的远视,实际并非如此。 新生儿眼轴短,角膜屈率小,晶体呈球形,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力强,使外界光线仍可聚焦在视网膜上。 成人眼球重约,前后径 24mm, 新生儿只有 2g 及 16mm, 婴幼儿多为远视,随着生长眼球前后轴越来越长,远视便逐渐减退。 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婴幼儿由于受眼轴的影响,存在轻度远视可以视为生理现象,远视度数不应超过3—4D。随眼球发育,眼轴延长,年龄到青春期时,可以逐渐变为正视。远视便逐渐减退;近视逐渐增加。 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正视眼。(屈光正) 正视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屈光不正。 一、近视眼 定义: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眼。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分类 按屈光成份轴性:眼轴长多见 屈光性:球形晶体、圆锥角膜 按近视程度轻度 < 中度— 重度 > 按屈光成份分 轴性近视──屈光力正常,但眼前后径(轴)过长。眼轴每长1mm,近视增加3D。某些青少年发展到成年期,眼轴逐渐增长,发展过快,视力不能矫正,度数较高,称为进行性近视或恶性近视。 屈光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 角膜、晶体,曲率过大,弯曲度过高。

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第三章眼屈光和屈光异常 79.什么是标准眼? 答:所谓标准眼是指眼的结点(光学中心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方7mm处,距视网膜黄斑凹为15mm,脉络膜与巩膜厚约lmm,眼球前后径为23mm;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人眼后,经屈光系统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根据以上要求设计的眼就称为标准眼。 80.从几何光学来看,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三对基点?各有何特性? 答:两个主点、两个结点和两个焦点,叫做眼球的三对基点。 眼的主点是光轴通过主平面的点,是屈光系统成像的参考点,焦距、像距、物距等都从此点算起。主点有两个即前主点和后主点,前者距角膜前面1.75mm,后者距角膜前面2.1mm,由于两者相距很近,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位于眼的前房。 眼的结点又称为结节点,即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约在角膜后7mm处,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眼使用调节力时结点移动的距离与显性调节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结点也有前后之分;前结点又叫第一结点,为投射光线在未屈折前与主轴相交之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6.95nm。所谓后结点又称第二结点,或负结点,是投射光线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它位于角膜前面之后7.32mm。前后结点由于相距很近,可看做是一个点。 主焦点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屈折后,在眼球外与主轴相交之点叫主焦点,主焦点又分为前主焦点和后主焦点。所谓主焦点又称第一主焦点,是在眼球与主轴平行的光线向前投射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之点,该点位于角膜顶点前13.75mm处。后主焦点又称第二主焦点,指外界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该点位于黄斑与视神经乳头之间。一般位于晶状体后边15.61mm,角膜后面22.79mm处。 前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约为15.49mm,叫光轴前焦点距离;后主焦点到眼球光

屈光不正的分类有哪些

一、近视眼 近视是指眼睛在放松的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状态。统计发现高中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可达75%。 近视发生的病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常见于一些病理性近视,而环境因素是引起学生近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与长时间近距离学习有关。 近视的诊断:近视眼的主要表现是看远的东西不清楚,看近的东西清楚。 瞳心圆近视弱视防控中心提示:如果有以下的现象,则说明有近视的可能,看东西经常眯眼睛;看东西喜欢凑近看;经常揉眼睛;经常歪着头看物体;经常皱眉等。 近视的矫正:包括普通的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分硬性和软性两种)、人机一体带电理疗和准分子激光手术等。 眼镜:这是平常使用最普遍、最方便的一种矫正方法。比较适合一些度数不高,度数比较稳定又不喜欢戴隐形眼镜的人。但是有些人戴眼镜可能不合适,比如说两只眼睛度数相差大于250度的人,高度近视的人,平常喜欢运动的人,还有一些因为职业或者美观的原因。一些眼镜很多还具有防紫外线功能,比如说一些太阳镜,变色片等都有一定的防紫外线的作用。我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紫外线较强,户外活动建议多戴这类眼镜。 隐形眼镜:那些不适合戴眼镜的人都可以尝试使用隐形眼镜来矫正近视。戴隐形眼镜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因为它是直接与眼睛接触的,所以不干净的隐形眼镜会把细菌带到眼睛里;第二,眼睛发炎的时候不能戴,因为它会加重眼睛的炎症;第三,长年累月戴隐形眼镜的人建议戴硬性的隐形眼镜,即RGP,因为它比软性隐形眼镜更健康,更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但是如果你是偶尔戴一次隐形眼镜,建议戴短时间使用的软性隐形眼镜,如日戴型的,戴一天后就要丢掉。 人机一体带电理疗:带电手法理疗通过对眼部及身体相关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充盈,使萎缩视神经细胞恢复活力。 激光手术:对于一些不喜欢戴眼镜的成年近视患者,激光手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激光手术比较适合度数已经稳定2年以上的成年人,因为儿童的近视度数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儿童一般不做激光手术。 提示 家长要每隔半年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眼部检查,如有近视,要按照医师的建议配戴眼镜。戴度数不足的眼镜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会使孩子的度数加深更快。 二、远视眼

眼屈光知识点

大于物,且为倒立实像 3)物体位于两倍焦距处,像与物等大,且为倒立实像,4)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之外,但未到无限远,像小于物,且为倒立实像 5)物体位于焦距以内,因折后光像散开,要将它向后延长相交,则像为直立虚像 (8)凹透镜成像:所成的像总是直立的,虚的,且小于物 柱面透镜 (1)柱镜的光学特性:1)弯曲的表面是圆柱面,有屈光作用。2)在轴方向上,表面不弯曲,无屈光力。 3)经正柱镜,光线会聚4)柱镜同样可以看成由无数三棱镜组成。 (2)轴向标示法:TABO法:观察者右侧水平方向为0;逆时针递增至180.。太阳穴标示法 鼻端轴向标示法 (3)表示形式:Dc 矫正单纯散光例如:+2.00Dc*90 (4)光学十字图:能表示屈光力和轴位置的十字图 +2.00D -1.00DC*90 +3.00DC*180 球面圆柱透镜(1)定义:既有球镜镜度又有柱镜镜度的透镜 (2)特性1)两个主子午线均有屈光力,但大小不等2)用于矫正复性散光 (3)斯氏光锥 眼睛要能看清外界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透明成像完整且功能正常 光进入眼球后的路程变化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以及它们的各个屈光界面组成的屈光系统 房水和玻璃体的折射率为1.333 房水屈光率为1.336 眼的全部屈光力量为58.64D,来自角膜和晶体 1、角膜(1)角膜屈光力强大的原因 1)空气与房水之间折射率差别大 2)角膜表面弯曲度 (2)角膜特性:周边部与中央部平坦 2、晶状体结构特点:从外向内逐渐增加屈光介质的密度及其表面的弯曲程度,因而是晶体形成一个周边向中央逐渐增加其屈光力的凸透镜 模型眼与简化眼 1、模型眼 (1)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 第一焦点:角膜前15.7mm 第二焦点:角膜后24.38mm 第一主点:角膜后1.348mm 第二主点:角膜后1.602mm 第一焦距:15.7+1.348=-17.05mm 第二焦距:24.38- 1.602=2 2.78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2)共同轴:通过眼球前极、结点、回旋点、后极回旋点位于角膜顶点后13.5mm处 (3)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24.387mm ;眼总屈光力:

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严重影响儿童视力健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513553400.html, 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严重影响儿童视力健康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37期 最新证据表明,近视的发生具有逐步低龄化的特点,在3~6岁的群体中,约有2.5%的儿童为近视眼。在中国,6~18岁的城市学生近视发生率已从低于10%激增至80%。统计显示,缺乏诊断和矫正的近视导致了全球20.9%的致盲和52.9%的中度至严重视力问题。有些病例虽然非常容易矫正,但却由于疏于及时的治疗造成了儿童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未矫正近视已成为儿童中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强生视力健视光学院田欣博士表示,早期发现儿童的近视、弱视、斜视等眼部问题,并进行及时矫治,有利于避免儿童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造成永久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屈光不正未矫正?对此,田欣指出,一是由于公众对于儿童视力健康不够重视,还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比如认为儿童近视没关系,长大了做了手术就好了;近视了不能轻易戴眼镜,戴眼镜会加速近视的发展等等。田欣介绍,近视手术能帮助摘掉眼镜,但不能“治愈近视”,视网膜并发症和致盲风险还是存在的。发生近视了却不戴眼镜,会使得眼肌调节紧张,可能加重视疲劳,甚至可能导致弱视。斜视和弱视都需要及早就医,这些眼疾都有合适的手术和治疗时机,如果错过,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甚至无法治愈的视功能障碍。 此外,田欣还指出,我国尚有大量儿童因为贫困而无法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和视力矫正。据悉,为帮助贫困儿童更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眼病,强生自2002年起就与国际狮子会发起“爱瞳行动”。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亚太地区成功地为2300万贫困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其中80 万儿童通过筛查发现问题,50万儿童获得了相应的治疗。

光学基础、屈光不正试题和答案

1、眼屈光间质不包括( D ) A.角膜 B.房水 C.玻璃体 D.视网膜 2、角膜是眼屈光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光力的( C ) A 1/2 B 1/3 C 2/3 D 2/5 3. 由于屈光系统的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在相互垂直的两条轴上形成焦线,称为散光眼。例如两条焦线所成焦点都在视网膜后。即+2.50D/+2.00DC( C )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C复性远视散光D复性近视散光 4.一正视眼,注视40厘米处的物体,所需的调节需多少(C ) A 1.00D B 2.00D C 2.50 D D 3.00D E 5.50D 5.远视眼可使平行光在视网膜何处形成焦点(B ) A视网膜前B视网膜后C黄斑处D视网膜上 6. 12.下列最为准确的验光是(C ) A电脑验光B物视法C散瞳检影验光D插入法 7.下面对棱镜地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 能使光线发生偏向 B 所成的像是虚像 C处方表示既要有大小又要有底向标示 D 作用大小用屈光力表示,其单位为度

8.老视是由于(C) A睫状肌痉挛B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变厚 C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弱D随年龄增长晶体混浊加重 9. 下列不属于屈光不正的是( E )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视 E、屈光参差 10.中度近视指屈光力数值() A -3D~-6D B 3D -6D C -1D-3 D D -2D - -5D 11.矫正散光用( B ) A、角膜接触镜 B、环曲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2.一患者为+1.5D使其看清1米视标其调节度为(B ) A 2.0D B 2.5D C 3.0 D D 4D 13.远点为眼前1米,其屈光度为(A ) A-1.00DS B-1.50DS C-2.00DS D-2.50DS 14.睫状肌松弛时,晶状体的变化是( B ) A变凸B变平C不变D以上都不是 15.眼外肌力量最大的是(C ) A上直肌B下直肌C内直肌D外直肌 16、柱面透镜的轴向表示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标准标记法,又称TABO标记法 B、由水平方向起,从被检者的左向右逆时针旋转为0 ~180度。在这样的规定下,垂直子午线称为90度子午线,水平子午线习惯称为180度子午线,度数符号“°”可以省略,这样可以避免使10度误

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眼的屈光refraction of eye :又称眼的折射、眼折射、眼的屈折、眼的屈光作用。眼球能使从外界远近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屈光系统的屈折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缩小倒立的物像,眼的这种生理功能,称眼的屈光。 ·眼的屈光系统: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折射有聚焦的机能系统,称屈光系统。以适应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 ·眼三屈光中间质:又称眼屈光间质、眼介质(ocular medla)。指角膜(与前房水成一凸镜片)、晶状体、玻璃体透明质。具有屈光作用,使外界光线经该屈光系统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上,完成视觉器官的作用。其前间质是空气,后间质是玻璃体。 ·眼的屈光指数:空气光学密度与眼的屈光间质密度的比值。如角膜屈光指数为l.3771,房水屈光指数 1.3374,晶状体屈光指数 1.4371,玻璃体屈光指数l.3360,空气屈光指数1.0000。 ·不胜数眼的三屈光面:又称眼屈光表面。即具有屈折作用的屈光间质弯曲面,角膜前面、晶状体前面和晶状体后面为三屈光面。因角膜后面和晶状体前面曲率半径相近,可以把两者认为是一个屈光面。 ·屈光面弯曲度:又称屈光面曲率半径。自屈光面上任意一点至该屈光面圆心的距离,称屈光面弯度。曲率半径的倒数称为曲率。曲率愈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愈大。眼球不同部位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按Gullstrand氏测量的结果为:角膜前面7.7,角膜后面6.8,晶状体前面10.0,晶状体后面6.0。其测量方法可根据purkinje氏现象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在Purkinje氏现象中,第一像是直立的像,比较亮,是由角膜前面所形成的;第二像是直立像,较第一像大,是由晶状体前面所形成的;第三像是小的倒像,是由晶状体后面所形成的。由于这三个像,可以看出角膜前面和晶状体前面在性质上如同凸面镜,晶状体后面如同凹面镜;借各面成像的大小,可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 ·眼的屈光组:即参与屈光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屈光质,又称眼的屈光单元。屈光系统分为三个屈光单元,即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动态屈光dynamic refraction:又称动态折射、活动折射、眼活动状态。即与调节力同时存在的屈光状态。 ·静态屈光static refraction :又称静态折射、固有屈光状态、正常屈光状态、眼安静状态。平行光线入眼后,在不用任何调节的情况下,能准确地集合在视网膜上成像,此种屈光状态,称静态屈光。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

眼屈光样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调节: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现象。 2.隐斜: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在,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远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4.老视:由于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晶状体老化,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近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6.AC/A:即每动用1D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散光。 10.第一普氏像: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模糊的网膜物像、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球差、扫视运动、距离改变的错觉、心理因素) 2、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可塑性):心理性调节是指(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主点)为参考点的,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重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打破融合力) 5、AC/A的正常值范围是(2~6△/D)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5% 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自主性,其中非自主性辐辏又包括 张力性、近感性、融合性和调节性四种。 8、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大类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有无斜视,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显斜与隐斜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竖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同侧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内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外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交叉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外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内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等于辐辏;近视

屈光不正与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与屈光手术 应用解剖 1、眼的屈光系统Flash1 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一组复合透镜组成。 眼的屈光是指外界物体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黄斑中心凹聚焦形成清晰的像。眼屈光状态 = 屈光力大小+ 眼轴长度;单位用屈光度(D)表示,角膜屈光系统(角膜及房水)为43.05D,晶状体屈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为19.11D。 简化眼(reduced eye)眼的复杂光学系统简化成一简单的光学系统,即由一个结点(N)、一个主点和两个焦点所构成。 简化眼结点可以作为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屈折。外界物体经过结点,在视网膜形成倒像,再经过视神经传达到大脑视中枢,经过生理性回转,使人主觉上又成为直立的正像。图Flash 1 2、眼调节的重要解剖功能:晶状体弹性和睫状肌功能。图1 调节机制:看近目标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所形成的环缩小,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曲率增加,眼的屈光力增强。 定义 1、正视眼(Emmetropia)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图2

2、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改变眼的屈光力将来自近处散开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眼球的调节。 3、眼的集合(convergence) 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两眼视轴平行,调节呈松弛状态,当注视近处目标时眼需要动用调节,为保持双眼单视,两只眼的视轴需要内转即集合。 正视眼的集合与调节是相互协调的,而非正视眼的这种集合与调节是不协调的如视力疲劳、斜视。4、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Error of refraction)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没有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非正视。图3 5、老视(Presbyopia) 是指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从40~45岁开始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减弱,调节功能减弱,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称为老视。随年龄增长渐加重,可产生眼疲劳症状,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原有屈光状态决定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旱。治疗上用.凸镜片补偿调节,一般规律:正视眼45岁时需 +1.50D,50岁需+2.00D,60岁需+3.00D, >60岁不再增加。Flash2 各论 一、近视眼Myopia 近视眼患病率 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之一。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平均患病率达33.6%,13-15岁达30%,16-18岁达40%,>18岁50%。在美国验光检查费1亿美元/年,配镜费>1.5亿美元/年。目前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时期近视眼的发生率<2%,其特点是有家族史、发展较快,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改变过程。 近视眼定义:当眼在调节静止状态,平行光线进入眼的屈光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调节松弛状态下,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图4

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

]]]]]]]]]]]]]]]]]]]]]]]]]]]]]]]]]]]]]]]]]]]]]]]]]]]]]]]]]]]]]]]]]]]]]]]]]]]]]]]]]]]]]]]]]]]]]]]]]]]]]]]]]]]]]]]]]]]]]]]]]]]]]]]]]]]]]]]]]]]]]]]]]]]]]]]]]]]]]]]]]]]]]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光焦度、屈光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理解并掌握薄透镜成像规律,计算薄透镜的屈光度; 3.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光路,理解物理矫正原理。 实验原理 从光学角度看,眼睛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光学系统。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当发光体的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若物距为S 、像距为'S 、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高斯公式: f S S 1 '11=+ 光焦度是指焦距的倒数,表示着透镜的发散或会聚本领,单位为屈光度D (1D=1m -1),也可用度作单位,1D=100度。 常见的屈光不正(常)眼有: 1)近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加强,这种眼睛称为近视眼。 多数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即眼轴过长引起;少数近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强引起。前者为轴性近视,后者为屈光性近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近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近移,需要配带发散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发散透镜称为近视镜。 图 近视眼图 近视眼的物理矫正 2)远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减弱,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 多数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小,即眼轴过短引起;少数远视眼是由于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教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17.05mm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22.78mm 第一主点;1.348mm 第二主点;1.602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

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光焦度、屈光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理解并掌握薄透镜成像规律,计算薄透镜的屈光度; 3.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光路,理解物理矫正原理。 实验原理 从光学角度看,眼睛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光学系统。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当发光体的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若物距为S 、像距为'S 、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高斯公式: f S S 1 '11=+ 光焦度是指焦距的倒数,表示着透镜的发散或会聚本领,单位为屈光度D (1D=1m -1),也可用度作单位,1D=100度。 常见的屈光不正(常)眼有: 1)近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加强,这种眼睛称为近视眼。 多数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即眼轴过长引起;少数近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强引起。前者为轴性近视,后者为屈光性近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近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近移,需要配带发散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发散透镜称为近视镜。 图 近视眼图 近视眼的物理矫正 2)远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减弱,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 多数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小,即眼轴过短引起;少数远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弱引起。前者为轴性远视,后者为屈光性远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远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远移,需要配带会聚透镜进行

物理矫正,这种会聚透镜称为远视镜。 图远视眼图远视眼的物理矫正本实验中利用透镜A作为眼睛,像屏作为视网膜来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通过前后移动像屏来模拟轴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利用透镜B (焦距小于透镜A)和透镜C(焦距大于透镜A)来模拟屈光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并用一块凹透镜D和一块凸透镜E分别模拟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近视镜和远视镜。最后通过高斯公式来求出矫正镜的焦距。 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附件、光源、物屏、像屏,不同焦距的薄透镜。 薄透镜共5片 薄透镜A焦距为200mm (模拟眼睛) 薄透镜B焦距为150mm(模拟屈光性近视眼) 薄透镜C焦距为250mm(模拟屈光性远视眼) 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模拟近视眼矫正镜) 薄透镜E焦距为600mm(模拟远视眼矫正镜) 实验内容 1.共轴调节 透镜成像存在着像差,成像系统应尽量在近轴区域。为达到上述要求,应使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习惯上称同轴等高,即共轴。 此外,成像系统中的各量,如物距、像距及透镜移动的距离等都是沿着主光轴计算长度的。长度是按光具座的刻度来读取的。为测量准确,透镜主光轴应与光具座导轨平行。共轴调节可分为粗调和细调两步来做。 首先粗调,将各光学元件置于光具座上,并靠拢排列。调节其高、低、左、右,使光源、物屏、透镜、像屏等的中心同高共线并平行于导轨。各元件所在的平面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轨轴线。 然后再细调,依靠成像规律来判断:将像屏、物屏置于光具座上,使其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