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2淀粉酶的激活剂与抑制剂.

合集下载

酶特性检验实验报告(3篇)

酶特性检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的催化作用特性,包括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作用。

通过对酶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掌握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酶提取液(如唾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底物溶液(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脂肪溶液等)- pH缓冲液(不同pH值的缓冲液)- 温度控制装置(恒温水浴)- pH计- 显微镜- 试管、试管架、滴管、移液器等2.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激活剂(如金属离子)- 抑制剂(如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三、实验方法1. 酶的专一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不同底物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相同底物,将酶提取液与无机催化剂(如FeCl3)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4.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pH值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5.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提取液和底物溶液中分别加入激活剂和抑制剂。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的专一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特定底物存在下表现出催化作用,而在其他底物上无催化作用,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催化底物反应时,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无机催化剂,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力达到最大值,超过此温度,酶活力逐渐降低。

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了解酶活性的最适PH及掌握一种检测最适PH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试管编号试剂1 2 30.2%淀粉溶液1.5 1.5 1.5无稀释唾液/ml1 1煮沸过的稀释唾液/ml 无无1摇匀后,将1、3号两试管放入37摄氏度恒温水浴中,2号试管放入冰水中。

10min后取出,将2号试管内的液体分为两半,用碘化钾-碘溶液来检验1、2、3号试管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

将2号试管剩下的一半溶液放入37摄氏度水浴中继续保温10min后,再用碘液检验,结果如何?记录并解释结果。

注意事项:1、唾液制备时,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小口蒸馏水,0.5~1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到50ml。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取4个标有号码的20ml试管。

用吸管按下表添加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和0.1mol/L柠檬酸溶液以制备PH=5.0~8.0的4种缓冲液。

试剂试管编号1 2 3 40.2mol/L磷酸氢二钠/ml5.156.057.72 9.720.1mol/L柠檬酸/ml4.85 3.95 2.28 0.28PH 5 5.8 6.8 8从4个试管中各取缓冲液3ml,分别注入到4支带有号码的试管中,随后于每个试管中添加0.5%淀粉溶液2ml和稀释唾液2ml。

向各试管中加入稀释唾液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min。

将各试管内容物混匀,并依次置于37摄氏度恒温水浴中保温。

第四管加入唾液2min后,每隔1min由第二管取出一滴混合液,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碘化钾-碘溶液,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待混合液变为棕黄色时,向所有试管中依次添加1或2滴碘化钾-碘溶液。

添加碘化钾-碘溶液的时间间隔从第一管起,均为1min。

观察各试管内容物呈现的颜色,分析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注意事项:1、从第三管中取混合液,是因为它的PH接近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酶对底物催化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激活剂、抵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能专一的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

麦芽糖或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使班氏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亚铜,并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

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且蔗糖本身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与班氏试剂作用呈色。

以此证明酶催化底物的专一性。

淀粉或淀粉的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遇碘则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呈现紫色、褐色、红色;而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通过颜色变化可以了解淀粉的程度,以观察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药品器材试管、试管夹、样品杯、滴瓶、温度计、恒温水浴箱,冰箱等。

1.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加5ml蒸馏水调成糊状,徐徐倒入80ml煮沸的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

此液应新鲜配制,防止细菌污染。

2.1%蔗糖溶液称1g蔗糖,加蒸馏水至100ml溶解。

3.PH6.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5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45.5ml混合即可。

4.PH4.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8.6ml,0.1mol/L柠檬酸溶液101.4ml混合即可。

5.PH8.0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9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5.5ml混合即可。

6.班氏试剂溶解结晶硫酸铜17.3g于100ml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 为A液。

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蒸馏水600ml ,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850ml为B液。

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合即可。

7.稀碘液称取碘1g,碘化钾2g ,溶于300ml蒸馏水中。

8.0.9%NaCl溶液。

9.0.9%CuSO4溶液。

10.0.1%Na2SO4溶液。

实验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各种糊精和麦芽糖。

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根据分子大小,与碘反应分别呈蓝、紫、红、无色等不同的颜色;麦芽糖不与碘呈色。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的影响。

温度:温度降低,酶促反应减弱或停止;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当上升至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此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因此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会迅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酸碱度: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pH6.9,高于或低于酶的最适pH值,都将引起酶活性的降低,过酸或过碱的反应条件可使酶活性丧失。

抑制剂与激活剂: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增加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激活剂:降低酶活性且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称为酶的抑制剂。

如Cl-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为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根据上述性质,可以用碘检查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程度,间接判断唾液淀粉酶是否存在及其活性大小。

三、试剂及器材1.试剂:1%淀粉溶液,1%氯化钠溶液,1%硫酸铜溶液,1%硫酸钠溶液,碘液,磷酸氢二钠(0.2mmol/L), 柠檬酸溶液(0.1mmol/L)。

2.器材:试管,试管夹,恒温水浴锅(37℃),吸管,滴管,试管架。

四、实验操作:1.收集唾液:实验者先将痰咳尽, 用自来水漱口, 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再含蒸馏水约15 mL, 作咀嚼咕漱运动, 3min后吐入小烧杯中备用。

2.观察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3. 观察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4观察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试管4支,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六、思考题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酶的活性?。

陶科2012实验十四 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陶科2012实验十四 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五、思考题
1.本实验中1、2、3管各有何用意? 2.结合激活剂和抑制性实验,对酶的激活剂抑制剂进行深 入探讨。
六、参考文献
1.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李建武等编,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4年 2.生物化学实验,陈钧辉等编,3版或4版 科学出版社2003
实验十四 激活剂与抑制剂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Exp.14 Effects of Activator and Inhibitor on the Enzyme-catalyzed Re粉酶可催化淀粉逐步水解,生成分子大小不同 的糊精及最后水解成麦芽糖。淀粉及糊精遇碘各呈不同的 颜色反应。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 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 精和麦芽糖遇碘不显色。根据颜色反应,可以了解淀粉被 水解的程度。 有些物质可作为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有些物质可 作为抑制剂,能降低酶活性,也能影响淀粉被水解的程度。 因此,通过与碘产生的颜色反应判断淀粉被水解的程度, 了解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
三 方法与步骤
取3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表1.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实验
试剂 管号
1 1
2 1
3
1% NaCl/ml 0.1%CuSO4/ml
蒸馏水/ml 0.1%淀粉溶液/ml
稀释唾液 /ml 37 ℃ 碘化钾-碘溶液/滴
3 1 15 min 冷却 1
3 1 1
1 3
1 1
现象
四、实验结果
比较各管现象,解释现象。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唾液(进食前的)稀释100~400倍. 2、试剂 (1)0.1%淀粉溶液: 取可溶性淀粉1克,先用少量的水 调成糊状,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变搅,最后 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 1% NaCl溶液:1gNaCl 溶于100ml蒸馏水。 (3) 0.1%CuSO4溶液:1g CuSO4溶于100ml蒸馏水。 (4) 碘化钾-碘溶液:

生化实验04-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生化实验04-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四、实验步骤
1、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A540=0.264x-0.052 (x为mg麦芽糖) 2、酶液制备
称取1g萌发的小麦种子 加少量蒸馏水 研磨 转入100 mL容量瓶 定容 放置15min 过滤 淀粉酶原液(酶液Ⅰ) 取酶液Ⅰ 10 mL于50 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 至刻度,摇匀,即为淀粉酶稀释液(酶液Ⅱ)
实验04
一、目的
二、原理
淀粉酶的作用机制及产物显色原理: α-淀粉酶 (内切酶) 淀粉 β-淀粉酶 (外切酶) 麦芽糖等 寡聚糖 麦芽糖 3,5-二硝 基水杨酸 3-氨基-5硝基水杨酸
(棕红色)
淀粉酶活性大小的表示方法:
淀粉酶活性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以单 位质量样品单位时间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
பைடு நூலகம்
3、酶活力的测定
取4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操作项目
Ⅰ-1 淀粉酶原液(酶液Ⅰ)/mL 钝化β-淀粉酶 淀粉酶稀释液(酶液Ⅱ)/mL 3,5-二硝基水杨酸/ mL 预保温 1%淀粉溶液/ mL( 40。C ) 保温 3,5-二硝基水杨酸/ mL 0 0 2.0 1.0 Ⅰ-2 1.0
测定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不耐酸, β-淀粉酶不耐热,本实验采用70。 C保温15min钝化β-淀粉酶而测出α-淀粉酶。总活力 减去α-淀粉酶活力则为β-淀粉酶活力。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材料: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1cm)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刻度试管、
容量瓶
试剂:
1、标准麦芽糖溶液(1mg/mL) 2、3,5-二硝基水杨酸(含NaOH) 3、1%淀粉溶液
空白管:
2 mL蒸馏水 + 2 mL3,5-二硝基水杨酸,沸水浴 5min,定容至20 mL

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

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

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目的】通过本实验,观察影响酶促作用的一些因素。

【原理】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逐步水解,生成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及最后水解成麦芽糖。

淀粉及糊精遇碘各呈不同的颜色反应。

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睛褐色和红色。

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显色。

根据颜色反应,可以了解淀粉被水解的程度。

由于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所以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也不一样。

另外,有些物质可作为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有些物质可作为抑制剂,能降低酶活性,也能影响淀粉被水解的程度。

因此、通过与碘产生的颜色反应判断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了解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

【试剂】1、1%淀粉溶液配制取可溶性淀粉1克,加5毫升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蒸馏水80毫升,加热,使其溶解,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毫升。

2、稀释唾液制备将痰咳尽,用水漱口,再含蒸馏水30毫升,作咀嚼运动,2分钟后吐入烧杯中,再用滤纸过滤后待用。

3、不同PH缓冲液(1)PH6.8缓冲液用0.2M磷酸二氢钠溶液772毫升,0.1M柠檬酸溶液485亳升,混合即得。

(2)pH5.0缓冲液取0.2M磷酸氢二钠溶液515毫升,0.1M柠檬酸溶液485毫升,混合即成。

(3)pH8.0缓冲液取0.2M磷酸氢二钠溶液972毫升,0.1M柠檬酸溶液28毫升,混合即成。

4、0.9%NaCl溶液。

5、0.1%CuSO4溶液。

6、0.1%Na2SO4溶液。

【器材】10×100毫米试管、恒温水浴、沸水浴、水浴、蜡笔。

【操作】一、温度对酶促作用的影响1、取试管三支,用蜡笔编号,每管各加入pH6.8缓冲液20滴,1%淀粉10滴。

2、将第一管放入37℃恒温水浴,将第二管放入沸水浴,将第三管放入冰浴。

3、放置5分钟后,分别向各管加入稀唾液5滴,再放回原处。

4、10分钟后,分别向各管滴加碘液1滴,观察三管中颜色的区别,说明温度对酶促作用的影响。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salivary amylase activity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3、篇章3: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