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围手术期
糖尿病病足

糖尿病病足糖尿病病足是指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而引发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脚部感染、坏疽和最终的截肢。
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病足是一个常见但又危险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病足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糖尿病病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水平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感觉神经的受损,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对于脚部伤害的感觉减弱或丧失。
此外,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降低血液循环和供氧能力,进一步加重脚部病变的风险。
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病足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饮食,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并按时服用药物。
其次,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也是预防糖尿病病足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脚部,保持脚部清洁,并使用合适的袜子和鞋子来保护脚部免受摩擦和损伤。
此外,定期锻炼和控制体重也对于预防糖尿病病足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发展为糖尿病病足的患者,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糖尿病病足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及时清创和排除坏死组织。
其次,为了加强血液供应和减少组织缺氧,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
此外,定期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休息和提高营养摄入也是治疗糖尿病病足的重要措施。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来拯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除了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水平,并接受足部检查。
同时,他们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控制饮食,定期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总之,糖尿病病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通过合理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检查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病足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展为糖尿病病足的患者,及时治疗、定期监测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始终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维护自己的脚部健康。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14/30
方法:
手术日停原有口服降糖药 术中防止静脉输糖,必要时按1:3给予胰岛素中和 进食后再恢复原治疗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15/30
糖尿病手术患者降糖方案2 -胰岛素应用
对象: 1型糖尿病 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 需禁食 手术超出1小时 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中大型手术 需要进行急诊手术全部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酮症倾向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4/30
手术对糖尿病影响3
应激、失血、麻醉及术后用药可使原来处 于边缘状态心肾功效失代偿
→死亡率增加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5/30
手术对糖尿病影响4
肠道及中大型手术围手术期禁食 手术前对血糖严格控制要求 麻醉造成对低血糖反应性降低 胰岛素剂量未及时调整
糖尿病术后并发症防治
心血管并发症
1/3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冠脉粥样硬化、 心肌病、心植物神经病变并存,手术耐受力差
术前评定:是否合并冠心病及程度、心梗或无痛心梗 史、心功效及心衰可疑 术前给予冠脉扩张药品 术后入ICU进行心电和心肌酶谱监测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23/30
感染:
术后感染率7-11% 程度重,难以控制 易感菌多为葡萄球菌和/或格兰氏阴性杆菌 常合并厌氧菌感染 缩短备皮与手术间期 尽可能不用导尿管 术中防止过分牵拉,不用电刀降低组织损伤 术前1天可开始预防性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 发生感染应进行细菌培养,给予针对性抗生素, 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 抗炎应足量、时间够长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29/30
谢谢
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30/30
下丘脑及垂体生长激素、血管加压素、ACTH等 循环糖皮质激素、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作者:王戈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1期【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其基本发病因素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肢端坏死,深层组织破坏经久不愈,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截肢,或因严重感染引发脓毒血症死亡[1]。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正呈逐年增加趋势,约2%~25%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2],因此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足愈合,减少截肢,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1概述1.1糖尿病足的病因糖尿病足部损害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所致,足部病变可导致足部肌群无力、麻痹和萎缩,痛觉、压力和温度感觉丧失,同时由于糖脂代谢紊乱、血液粘稠高凝等多种因素,使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造成溃疡或坏疽。
1.2糖尿病足的分级常用的糖尿病足临床分级为经典Wagner分级方法[3],根据剖面的深度和坏疽的范围把糖尿病足分为0~5级。
0级:足部皮肤没有开放性病灶,主要表现为颜色紫褐,皮肤发凉,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1级:足部有开放性病灶,但未累及深层组织,有水疱血疱,有冻伤烫伤或其他皮肤浅表组织损伤形成的溃疡。
2级:感染的病灶累及深层肌肉组织,但韧带肌腱未受损伤,有多发性的脓灶、窦道,脓性分泌物较多。
3级:韧带、肌腱被破坏,但骨质破坏不明显,脓性分泌物多,坏死组织多。
4级:骨质有缺损,部分趾、足形成坏疽。
5级:大部分或全部足部形成坏疽,甚至累及踝关节和小腿。
1.3糖尿病足的诱因多因外伤或护理不当引起,如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溃破、水泡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损伤、新鞋磨破伤等。
1.4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既往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吸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血糖控制不良;鞋袜不合适等。
1.5糖尿病足的治疗①基础治疗: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利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足部感染;②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③中医中药治疗④营养神经⑤溃疡面治疗等。
糖尿病脚趾溃烂怎么治疗

糖尿病脚趾溃烂怎么治疗糖尿病脚趾溃烂怎么治疗脚趾溃烂是糖尿病引起的吗?我们知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症状经常表现为水肿、发黑、腐烂等,脚趾溃烂应当是属于糖尿病足的一种症状表现。
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对于很多症状表现感到不解。
那么针对糖尿病足的症状表现,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为您详细讲解到: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
目前,各大医院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桥或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数年岁已高,术手创伤面大,伤口很难愈合,很容易感染和复发,而且患者截肢后,两年内死亡率为51%,内对侧肢体截肢率大于50%,因此,“糖足”病的传统治疗风险非常高,许多患者得了此病后,很容易丧失生活的信心。
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
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您对脚趾溃烂是糖尿病引发的吗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
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
糖尿病友们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一但出现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
另外,糖友们若不小心受伤,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创伤处理,时时留意伤口的感染和愈合程度。
注意事项: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患者自己注意,因为医生的治疗时间毕竟是很短,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护理自己的双脚,那么糖尿病足怎么治疗相信您也已经知道了,只要您自己给双脚做好治疗,病情是完全有可能控制住的。
糖尿病足病文献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 部畸形、外伤感染等。
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糖尿病足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治疗方面包括控制血糖、抗感 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清创换药等,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典型病例分析
分享几例典型糖尿病足病例,包括病 情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实施过程, 以及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神经病变评估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等检查评估神经病变情 况。
血管病变评估
通过下肢动脉彩超、血管造影等检查评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改善全身代谢状况。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具体标准包括足部溃疡或坏疽、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等。
鉴别诊断
主要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综合征等其他下肢血管 病变进行鉴别。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足部溃疡的原因,如创伤、感染等 。
康复锻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将康复锻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认识和依从性;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理模式构建
跨学科团队建设
组建由内分泌科、外科、康复科 、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跨 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糖尿病足的 诊断与治疗。
发病机制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远端 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使得足部 易受损伤并难以愈合,最终引发 感染、溃疡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足几种分级

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大动脉阻塞起了主要 的病因学作用,神经病变和感染也影响。全部坏疽
优点:将坏死期分为更详尽的六级,重点考虑了深 度和感染的因素,说明了各期的病因学因素,分级 越低非手术治疗效果越好,分级越高截肢可能性越 大。
缺点:在4、5级提到坏疽这个缺血最严重的表现, 在3级提到了感染,并非基于糖尿病足的自然病程 而设计。
优点:简洁,易行
缺点:对病情轻重区分较粗略
德国蒂宾根大学Beckert等日前提出了一种根据溃疡性质 对糖尿病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的新方法。据此,他们建立 了新的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评分(DUSS)系统,并应用该 评分系统对1000例患者进行了评估,证明该评分系统能 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 以上研究随访至溃疡愈合或截肢或满一年。结果显示, 得分为0分者的溃疡愈合率显著增高,而得分高者的溃疡 愈合率降低,同时截肢率增高;得分相同的不同亚组患者, 溃疡愈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得分每升 高1分,溃疡愈合率降低35%;同样,得分越高,初始溃 疡面积越大,溃疡病史越长,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的可能 性就越大 -------摘自糖尿病研究网
分级分期的意义 三期三级法 Wagner分级 糖尿病溃疡严重评分(DUSS) UT系统(又称为Texas法1996年) S(AD)SAD系统 PEDIS分级系统(2004年) Strauss分级(2005年) 相关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判断病情 指导治疗
该评分系统简单实用,每名医师都可以很容易地应 用该系统来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从而及时建议患者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
DUSS系统对四项临床指标进行打分,最高分4分, 分别为: (1)是否可触及足动脉搏动(有为0分,无为1分) (2)溃疡是否深达骨面(否为0分,是为1分) (3)溃疡的位置(足趾为0分,足其他部位1分) (4)是否为多发溃疡(否为0分,是为1分)
糖尿病足

传统创面 治疗
自性溶清创、成纤 维细胞增殖、表皮 细胞爬行、血管增 生
先进创面 治疗
加速愈合理论
提供湿性环境、覆 盖、保护同时加速 愈合。生物或细胞 工程活性物质与敷 料结合
主动创面 治疗
创面处理方法
(1)湿干性敷料更换法(自溶清创) 指先用湿的盐水纱布外敷创面待其干燥,当 敷料被揭除时也将坏死组织带下,对坏死 组织多,创面污染较重的创面有效。
(6) 高压氧的治疗 氧是胶原合成与成熟、上皮化、伤口挛缩等 修复结局的重要因素,适合严重的厌氧菌 感染,下肢血管闭塞,有缺氧,血乳酸水平升高 的患者;Wagner分级中3,4级或较严重,不 易愈合的2级溃疡。
中医药的开发利用
中医治疗把创面分为阳性、阴性、半阴半 阳三种,阳性创面的特征为创面红,炎症 侵润明显,红肿热痛,浓汁稠,腐烂组织 多,苔黄,脉滑数。阴性创面表现为创面 经久不愈,清冷,暗淡,肉芽不新鲜,灰 白,分泌物少或无,舌苔淡,脉细无力。 分为消托补三法。早期以消为主,清热解 毒,中期以托为主,托毒外出,晚期以补 为主,益气托里生肌。并根据创面情况灵 活掌握,多法同用。
A、水疱、血泡的处理
小的水疱、血泡可有自行吸收倾向,可不予 处理; 如较大的水疱、血泡或不能自行吸收者,严 格消毒下,用无菌注射器,在水疱、血泡 低位处将内容物抽出使其干瘪,并涂以 2.5% 碘酒无菌包扎。
B、湿性坏疽伤口的处理
尽早行切开引流手术对于挽救患肢是至关 重要的。 去除坏死组织,如有骨髓炎死骨存在,必 须去除,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 冲洗,抗生素加胰岛素加山莨菪碱等纱条 (布)引流外敷,每日换药1~2 次。 对疑有厌氧菌感染或窦道较深、伤口脓性 分泌物多、恶臭者,可用 35双氧水清洗; 必要时适时切开窦道。
糖尿病足的护理ppt课件

02
糖尿病足危害及预防策略
糖尿病足危害
足部溃疡和感染
生活质量下降
高血糖状态导致足部微循环障碍和免 疫力下降,易于发生溃疡和感染。
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 生活质量。
坏疽和截肢风险
严重感染或缺血可导致坏疽,甚至需 要截肢。
预防策略与措施
控制血糖
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 整,保持血糖在正常水
平。
足部日常护理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 期修剪趾甲,避免赤脚
行走。
选择合适鞋袜
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 ,避免挤压和摩擦足部
。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01
02
03
04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糖尿病足 的危害、预防和护理知识。
技能培训
指导患者进行足部自我检查、 护理和选择合适的鞋袜等技能
定期检查心电图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 电图检查,以监测心脏电活动是 否正常,预防心律失常等潜在风
险。
血压监测
保持血压在正常水平对于预防糖 尿病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患 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遵医嘱进
行相应治疗。
血脂检测
高血脂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 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定期血脂检 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血脂异
根据感染评估结果,选择合适 的抗感染药物,遵循足量、足 疗程的原则进行治疗。
药物选择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选择相 应的抗感染药物,如抗细菌药 物、抗真菌药物等。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 者病情变化及药物副作用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