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合集下载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具有关键作用。

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土地资源变化,水资源日趋紧缺。

因此,在农田灌溉领域,节水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以提高灌溉水利效益、减少用水量、改善水质环境,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简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灌溉效率、保护水资源,并全面提升农业的生产力和质量。

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对灌区进行改造升级,引入新型灌溉技术和设备,优化灌溉布局,建设灌梁、灌沟、渠道等灌区配套设施。

2.节水改造工程:对现有的农田灌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引进节水技术,包括节水灌溉、微灌、滴灌、喷灌等技术,降低灌溉水量。

同时,通过耕作技术、土壤改良等措施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实现灌溉用水量的减少。

3.建立水利管理体系:完善水利管理制度和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加强农田水权管理,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加强水资源调配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用水。

项目效果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具体效果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率:新型灌溉设备和设施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效率,增加了田间产量和品质。

同时,降低了灌溉水的用量,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2.保护水资源:节约了水资源的使用量,降低了土地的水分蒸发,减少了农业源地的水污染和土壤粘性的增加。

同时,通过优化灌溉布局、建设配套设施等措施,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3.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能大大促进农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民创造更加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就业机会。

总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掌握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实现节水与提高生产之间的平衡,促进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陆浑灌区简介

河南省陆浑灌区简介

河南省陆浑灌区简介河南省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3 编制依据3.1 《河南省陆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度工程施工Ⅰ标招标文件》、图纸等文件中的各项要求及条款。

3.2我单位的综合实力及丰富的施工经验、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情况。

3.3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4 工程概况陆浑灌区位于河南省西部浅山丘陵地区,跨越黄河、淮河两大流域,范围涉及洛阳、平顶山、郑州三个市,包括崇县、伊川县、汝阳县、偃师市、汝州市、巩义市、荥阳七县市,共计62乡镇,649个自然村,总人口188.28万人,农业人口156.82万人。

全灌区总耕地面积47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为134.24万亩。

陆浑灌区规划有总干渠、东一干渠、东二灌渠、西干渠、滩渠五条干渠,总长374km。

工程自2月动工兴建,于总干渠、东二干渠通水,局部施灌;完成东一干东宋以上长60.9km、滩渠铺沟以上渠道长7.9km及西干渠部分建筑物工程,可以控制灌溉面积68万亩;完成东一干渠东宋至坞罗水库段,长45.5km。

于第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共完成干渠211km,控制灌溉面积101万亩;又完成了西干渠干渠工程60km,控制灌溉面积达到127.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2.58万亩。

陆浑灌区位于北温带南缘,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下,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天气寒冷。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温暖海洋气团从东南方向侵入,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多为东南风,促使降雨较为集中。

总干渠上游段走向东偏北,到前富山隧洞以后蜿蜒向东,沿线属丘陵浅山区,均为侵蚀残山及剥蚀残丘,冲沟发育。

7+000以上地形切割较深,多形成40—50的陡坡,局部达 60—70,向下游逐渐变暖,渠道多沿山坡或横跨冲沟。

渠道上段安山玢岩广布,岩性硬脆,断层、裂隙发育,断层均是高角度正断层,裂隙为高角度张裂隙,渗漏量较大,局部不够稳定。

第三系砂砾岩和红色粘土约有7km长,属弱透水性。

下游渠段玄武岩广布,裂隙切割厉害,风化严重,岩石破碎,表层12m为含玄武岩碎块的耕土。

浅谈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

浅谈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

浅谈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摘要:介绍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及骨干工程建设成效。

关键词: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骨干工程建设成效一、灌区概况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治蜀兴川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都江堰灌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设计灌溉面积1134万亩,2021年灌溉面积达到1040.7万亩。

灌区承担着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遂宁、资阳、乐山等7市37县(市、区)2856万人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及其他综合用水,其中农业人口为1752.6万人。

灌区现有干渠、分干渠共计3632km,其中已衬砌2551km,衬砌率为70.24%。

支渠总长度6005km,其中已衬砌支渠总长度3996km,衬砌率为66.54%。

干、支渠排水沟总长2089km,干、支渠建筑物共计42755座。

二、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1999年原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委托四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2001年水利部批复了该规划报告。

1.规划建设任务规划改造渠首内江闸群,修建扩建岁修期供水联接暗渠1.17km。

丘陵扩灌区新建井研、大英两扩灌补水区和简资干渠灌区续建配套,新建干渠,分干渠12条222.71km,大于1m³/s的支、斗渠16条150.9km。

整治、维修、扩(改)建、衬砌防渗干渠28条1141.51km,分干渠35条903.02km,大于1m³/s的支、斗渠394条3152.22km。

各类渠系建筑物7286处。

2.规划工程投资规划工程静态总投资60.96亿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42.33亿元,田间工程投资18.63亿元。

2012年,经水利部批准,骨干工程控制投资调整为58.13亿元。

3.规划效益目标都江堰灌区1998年现状灌溉面积954.6万亩,规划设计灌面1134.4万亩,其中新增灌面180万亩。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紧缺性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和低效现象,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了威胁。

因此,对于水库中型灌区进行配套续建和节水改造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针对水库中型灌区,提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方案,以实现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升级现有的农田灌溉设施,改造传统灌溉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水的浪费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项目目标1.提高水库中型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2.优化农田灌溉设施,提高灌水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推广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项目内容1. 灌区续建配套项目1.1 建设更高效的输水管网在灌区内建设更高效的输水管网,提高供水能力和输水效率。

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设计方法,减少管道泄漏和水质污染的风险,确保灌溉水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1.2 新建或改造水闸和渠道在灌区内新建或改造水闸和渠道,提高管理和控制水资源的能力。

引入先进的水闸控制技术,实现对灌溉水的精确调控,减少水量浪费和混浊。

1.3 提升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力对于灌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引入自动化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精确计量和供给灌溉水,减少浪费。

2. 节水改造项目2.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水量和灌溉水与土壤接触面积,提高灌水效率。

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避免过量浇水和不必要的水分损失。

2.2 建设水资源调控和储存设施在灌区内建设水资源调控和储存设施,如集雨池、蓄水池等。

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和农田排水等可再生水资源,弥补干旱季节的水量缺乏和减少水的浪费。

2.3 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管理能力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管理能力。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2)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2)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一、项目背景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水消耗行为之一。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旨在对水库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提升整个灌溉系统的效率,并减轻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库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2.减少水的浪费,降低灌溉用水;3.优化水库灌区灌溉设施,提升灌溉操作的便利性和灵活性;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项目内容1. 灌溉设施改造•对水库灌区内的灌溉设施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改造范围;•更新和优化灌溉管道、阀门、喷灌头等设备,提升水的输送和喷灌效率;•增设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和精确控制,减少水的浪费;•安装水表和流量计,对灌溉用水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为农户提供用水数据和管理建议。

2. 引进新的节水技术•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引进植物感知技术,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需求,实现精准灌溉;•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提高灌溉调度的准确性。

3. 发展灌田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灌田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农田的远程监控与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田灌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状态监测;•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量模型,自动调整灌溉方案;•通过手机App和互联网平台,为农户提供灌溉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持。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前期准备•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进度计划;•搜集水库灌区的相关数据,包括灌溉用水量、现有灌溉设施等;•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农户的需求和痛点,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设计方案•根据前期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灌溉设施改造范围和节水技术应用方案;•绘制灌溉管道布局图和水流动态模拟图,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编制设备采购清单和技术参数,准备下一阶段的招投标工作。

3. 招投标和采购•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招标文件,进行设备和技术服务的招标;•对投标单位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并签订合同;•开展设备采购工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从田间灌溉到水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灌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续建配套工程是指在不影响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在灌区内增加新的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生产和人口需求。

新增灌溉系统新的灌溉系统是现代化灌溉设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灌溉系统是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能够依据作物需水量,准确计算灌溉流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分浪费和浸润土壤。

还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减轻了农民繁重的农业生产负担。

增加污水利用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污水产生的成倍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其中农业灌溉是最主要的利用之一。

在灌区内增加污水利用系统,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农业灌溉水源,减轻灌区内正常用水的负担。

新增水库灌溉水源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灌区内新增水库,以增加储备水源。

水库可以收集雨水、城市污水、积水等多种水源,解决了灌区内多年来水龙头难开的困境。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改造工程是灌区内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

节水改造工程包括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水体净化,以及降低灌溉管理成本三个方面。

增加现代化水源管理系统灌区水源管理系统由水源、水泵、灌溉管道等组成。

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水资源管理方案,精确量化库水存量、水位等数据,实现对灌溉水的科学控制和管理。

应用现代化水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动态建模、故障预测、优化决策等功能,有利于提高灌区内灌溉管理的效率和水的利用率。

建设节水型农田水分的浪费主要来自于农田灌溉。

为了降低浪费水分的情况,可以建设节水型农田。

这种农田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等方法,减少灌溉需求,并且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引言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灌区面临的用水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有效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需要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我国,约有6000万亩的灌区需要改造。

现有的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灌排设施等,存在着较大的漏损、浪费现象,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灌区面积还将继续扩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灌排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二、项目内容1.配套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灌排设施等建设和改造。

具体内容如下:(1)灌溉渠道建设和改造:改善灌溉设施的防渗、排渗与浇灌功能,缩短渠道长度,降低渠面水头,提高灌溉效率。

(2)水库建设和加固:加固老旧水库和堤防,增加水库的储水容量,提高水库蓄水和调水能力。

(3)水井改造和建设:提高水井抽水效率,减小水资源浪费,(4)灌排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水利设施效能,规范化维护管养。

2.节水改造工程节水改造工程包括改造传统灌溉方式、推广滴灌、喷灌、采用土壤改良剂等技术手段降低灌溉需水量。

具体内容如下:(1)把传统灌溉改为滴灌和喷灌:滴灌设备选用太阳能运转和电能混合运转,减少能耗、维护方便。

(2)加强土地改良:选择符合地域特征的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地保水能力,减小土壤排水水量。

(3)加强管理:科学施肥,分布提条措施维护管理土地改良的好处。

三、项目建设方案1.项目专家组组建由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调研团队,负责全面调查灌区的基础设施和供水情况,确定项目的建设方针和技术路线。

2.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了解现有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用户需求、本地区水资源现状等情况。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技术和国家政策,设计出本次项目应该达到的指标和改造方案。

(3)工程建设:由专业施工队伍和设备建设团队完成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桂林青狮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桂林青狮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桂林青狮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一、项目背景桂林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

桂林地理优势明显,盆地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都适宜人类居住生活。

由于长期受到山地水源的影响,桂林市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其中包括水资源,水库如采石潭和青狮潭水库成为了桂林市重要的水源,达到了民众和农业灌溉的需求。

作为中国南方城市,桂林市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旅游和制造业。

其中农业在桂林市经济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气候和地理的制约,农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灌溉水资源不足、水质差等。

因此,桂林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解决灌溉水不足的问题。

其中,桂林青狮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二、项目介绍1. 项目概述桂林青狮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桂林市用于提高农村灌溉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项目实施范围为郊区和边远乡镇,包括53094亩耕地和38个行政村。

2. 建设内容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水库周边渠道改造,完善灌溉结构;•升级灌溉水源设施和支渠;•建设微灌水利设施,减少饮用水用于灌溉的比例;•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行和维护机制。

3. 目标该项目主要目标是改善水资源配套不足、质量差和低效利用的问题,以提高灌区耕地的收益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耕地的准时供水能力;•减少农业用水浪费;•降低灌溉水质问题;•提高灌溉水用效率,达到节水目的。

三、优势1. 加强水资源管理桂林市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水库、水闸等进行专门的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及时维修水坝等措施,可以控制水库周边渠道流失的水量和水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 解决灌溉问题该项目将增加对灌溉设施的投资,采用新技术改进灌溉方法,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最大程度地减少灌溉带来的水资源压力和污染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村耕地的产能,增加农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松涛西干灌区位于**市中西部,是松涛水利工程东、西两个灌区之一。

西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6.23万亩其中农耕地52.16万亩,热作地4.07万亩。

松涛西干渠是松涛西灌区的骨干工程,属松涛上三级渠道,西干渠设计正常流量23.4m3/s。

松涛西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受益单位有南丰、那大、大成、王五、东成、新州、中和7个镇,西庆、西华、西培、南辰、侨植、热作两院试验场等6个农场。

受益总人口49.7万人,其中**市人口38.7万人,农场人口11.0万人。

西干渠至今运行了三十多年,工程老化,工程存在的危工险段多,渠道渗漏严重,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低下。

本项目下达资金计划283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7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566万元,市级配套资金56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灌区主要干、支渠渠道防渗硬化及配套附属建筑物,目前已完成松涛西干渠9.42km,大成分干渠5km,红旗坝左岸干渠12.5km,西华支渠10.3km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任务。

中央、省、市资金全部到位,完成工程投资2510.5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有:1、西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渠道防渗硬化9.42公里,配套附属建筑物:桥涵7宗,斗门10宗,排水口7宗,跌水1宗,渡槽维修1宗,涵洞维修2宗。

主要工程量有:土方34.41万m3,石方1.11万m3 ,砼1.17万m3。

工程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4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8,增加灌溉面积1.45万亩,年节约水量1350万m3,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6提高至0.60。

2、大成分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位于大成分干渠6+820~11+500渠段,主要建设内容有:防渗硬化渠道4.7公里,配套建筑物29宗,其中桥涵14宗,斗门8宗,排水口6宗,跌水1宗。

主要工程量:砼3994.8立方米,浆砌石714.6立方米,批挡1982平方米,机械挖土方21083.2立方米,机械填土方23694.8立方米,石方开挖2536.3立方米,铺草皮16243平方米。

工程完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0万亩,增加灌溉面积2.0万亩。

改善了当地的农业供水条件,提高了灌区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

3、西华支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防渗硬化渠道12.3公里,配套建筑物72宗,其中桥涵14宗,斗门46宗,排水口12宗。

主要工程量:砼4124.7立方米,浆砌石845.4立方米,石方开挖2400立方米,批挡2660平方米,机械挖土方35226.3立方米,机械填土方150884.8立方米,铺草皮22672平方米工程完成后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3万亩,增加灌溉面积0.1万亩。

**市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简介**市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包括蚂蝗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鹧鸪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两个子项目。

下达资金计划112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6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80万元,市配套资金280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为治理鹧鸪岭、蚂蝗岭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8km2,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中央、省、市资金全部到位。

完成工程投资840万元,市政府配套资金正在组织招标。

一、蚂蝗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蚂蝗岭流域位于**市中北部,共分为榕妙水、新苑、振兴、矍头四个小流域。

离市区那大镇29km。

该地区属低山地貌,沟壑纵横、沟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是典型的沟蚀地貌,最高峰高程161.6米,整体坡度为1:20左右。

该地区土壤为红沙壤土,粉沙多、粘性少,透水性强、保水性差、易流失。

本流域总面积52.7km2,2000年之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是:水土流失面积33.4 km2,占总面积的63.4%。

本次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 km2。

本工程总投资为470万元,工程措施包括加高淤满谷坊坝21座, 路沟谷坊坝56座,截水沟24 .48km,沟头防护4.78km,沟边埂8.3 km,C25砼公路路900m,沉沙池10口,桥涵1宗,围墙5.62km,水平沟整地9.3万个,栽植水保林580亩,经济果木林50亩,植草68亩,封禁治理6800亩,永久性宣传牌8块。

本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每一年的蓄水效益将增加22.4万m3,保土减蚀效益为1.28万t,减沙率达到77.2%。

增加年木材蓄积量1.161万m3、枝条348.3万kg。

增产值为218.41万元。

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将减轻当地的自然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崩岗重力侵蚀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洪水、泥沙对农田的威胁,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

也将大大减少下游泥沙淤积,为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保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二、鹧鸪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鹧鸪岭流域位于**市中部,离市区那大镇30km。

该地区地形地貌属海南低丘陵区,沟壑纵横、沟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是典型的沟蚀地貌,主峰海拔高程130.9米。

整体坡度为1:20左右。

该地区土壤为浅海沉积黄色砖红壤,粉沙多、粘性少、透水性强、保水性差、流失大。

流域土地面积36.6平方公里,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40.4%,沟壑面积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1.7%,本次项目治理面积14.8平方公里。

本工程总投资为650万元。

工程措施包括谷坊坝159座, 截水沟100 km,沟头防护0.72km,沟边埂8.3 km,C25砼公路路1.5km,沉沙池10口,桥涵3宗;整地33.2130万个;栽植水保林107.67hm2;经济果木林49.9 hm2;播草籽草11.5 hm2;封禁治理1878.9 hm2;永久性宣传牌9块。

本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每一年的蓄水效益将增加146.44万m3,保土减蚀效益为16.84万t,减沙率达到70.1%。

增加年木材蓄积量0.7194万m3、枝条216.001万kg、饲草16.24万kg。

增产值为303.15万元。

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将减轻当地的自然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崩岗重力侵蚀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洪水、泥沙基本农田的威胁,减少泥沙淤积等,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

也将大大减少下游泥沙淤积,为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保障。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海南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简介海南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是海南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目。

海南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是集农产品加工、交易、冷藏、物流及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基地,项目位于**滨海新区,距西线高速公路白马井出口约200米,占地面积1430亩,总投资62408.05万元,项目由农业部规划研究设计院设计,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建议书、立项审批、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

项目建成后将提升海南西部六市县农产品的外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与国内外市场接轨。

海南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00亩,项目总投资73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50万元,省配套资金400万元,企业自筹6600万元,建设内容有1万吨冷藏库,1万平方米农产品交易大厅,6000平方米综合大楼及招待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项目业主为海南永青现代热带农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分二期建设,第一期投资3880万元,建设1万吨冷藏库,1万平方米农产品交易大厅及配套设施。

目前,已投入716万元,完成征地100亩及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土地平整和动工前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11月中旬将动工建设,2010年1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海南永青现代热带农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海南瓜果菜的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运输和销售。

公司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屯昌建有大型农产品冷藏加工物流中心,冷藏加工能力2.3万吨,占全省农产品冷藏能力的25%。

公司在全省连接农户11万户,种植瓜果菜33.5万亩,在全国有60个批发网点和800多个营销终端,年销售额12.3亿元。

**市那大城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主干管建设项目简介新建日处理1.5万吨的处理厂2座,项目总投资11953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5377万元,省级配套4887万元,市级配套1037万元。

至目前,两厂厂区土建工程均完成80%,设备采购合同已签订。

管网工程已完成铺设700米,正开挖铺设600米,累计完成投资7547万元。

一、污水处理一厂工程建设情况简介**市那大污水处理一厂占地40.29亩,总处理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1.5万吨,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1.5万吨,配套管网5238米,一期概算总投资6396.33万元。

本工程的建设单位是**市农业工作委员会,设计单位是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是甘肃西北信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是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本工程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预处理+A/A/O微曝氧化沟+紫外线消毒工艺”,进厂的污水经处理后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的B标准的要求,剩余污泥采用机械浓缩脱水机处理后,集中收集处理。

截止11月31日,本工程完成的建设形象进度如下:1、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施工中,氧化沟、贮泥池、旋流沉砂池等的钢筋砼主体施工已完成,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沉淀池、紫外消毒渠及巴氏计量槽11月15日完成,总完成量约95%。

2、厂区内建筑物施工中,综合办公楼、脱水车间、配电室、机修间及仓库、鼓风机房等分项工程的钢筋砼主体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墙体砌筑及抹灰工程,总完成量约85%。

3、厂区所需的各类金属非金属管材、管件已进场,正在进行焊接、防腐等管道安装的前期准备。

其他设备11月15日陆续进场安装。

二、污水处理二厂工程建设情况简介**市那大污水处理二厂占地38.37亩,总处理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1.5万吨,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1.5万吨,配套管网3074米,一期概算总投资5557.13万元。

本工程的建设单位是**市农业工作委员会,设计单位是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是甘肃西北信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