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克丰12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春小麦克丰四号高产栽培模式

春小麦克丰四号高产栽培模式克丰四号小麦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育成的品种,具有品质好、抗病、杆强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点。
1990年引入我场作为主栽品种,经过15年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模式,打破了北方寒区春小麦低产的观念,在岗地白浆土上实现亩产超千斤,并以“北方寒区春小麦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标签:高产栽培模式1 采取合理的耕作种植模式春小麦实现三区轮作,其方式为小麦→玉米→大豆,保证不重茬,不迎茬。
耕作模式:平翻原垄卡耙茬小麦——→玉米——→ 大豆——→小麦秋起垄秋施肥在豆茬上免耕耙茬种小麦。
应在大豆生育前期进行二次深松,深度达到30cm 以上,打破犁底层,并有90天以上的沉降作用,形成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中松下实的耕层结构,以利蓄水、保墒和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大豆收获后,土壤水分达到适墒期时,用5.3重耙顺耙一遍,斜耙两遍,耙深14-16cm,再轻耙二遍,达到地平土碎,耕层土体均匀,土壤容重在1.0-1.2g之间.实践证明,实行这种模式小麦增产显著,节约成本,其增产幅度为8.1%-29.1%。
其增产原因有四点:一是通过轮作,可减轻小麦病虫害,平衡土壤营养,使小麦生长发育健壮;二是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有利于蓄水保墒,降低了农本,如耙茬整地亩成本12.70元,而平翻亩成本19元,减少了成本33.2%;三是秋耙整地重施肥,来年化冻3-4cm播种,争得农时。
2 确保品种种性与密度保证品种的种性,是发挥小麦增产作用的重要因素,纯度必须达到99%以上,每年种子公司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保持克丰四号的固有种性:株高80cm,叶型直立,叶色深绿,杆强不倒,熟期一至,穗形整齐。
为了保证种子质量,全场用种由种子公司按程序繁殖、统一留种、统一加工、包衣、包装、统一标准化供种、确保“四苗”。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通过实践,我们把克丰四号小麦的密度确定在每亩70-75万株。
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作者:吾素尔·巴拉提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4期摘要: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选用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冬前将麦田整成待播状态,春季早播;苗期管理中做到轻施每667m2肥,早灌头水;拔节至孕穗期、扬花至成熟期管理到位。
关键词: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841 选用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库尔勒市西尼尔镇气候条件适宜,无高温和干热风危害,灌浆期长。
宜选用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如:新春6号。
2 整地、播种2.1 冬前将麦田整成待播状态,春季早播在冬前做好土地的平整、施底肥、灌底墒水等工作,将麦田整成待播状态。
盐碱地培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中心,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应采取综合措施,即施有机肥、秸杆还田与合理施用化肥相结合。
一般施有机肥2500~3000kg/667m2。
目标产量450kg/667m2,每667m2施尿素15kg,磷酸二铵20~25kg。
2.2 播种时期和播种量以顶凌播种为宜。
一般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稳定0~2℃;表土化冻5~7cm最为适宜,时间为2月15日~3月10日。
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气候、不同品种和产量目标,确定适宜库尔勒市西尼尔镇的基本苗和播种量。
对新春6号等大穗型品种,中等肥力土壤,产量目标450kg/667m2,播种量为每667m2播韋22~25kg,基本苗控制在38~45万株为宜。
2.3 播种方式小麦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播种时做到播行端直,深、浅一致,下籽均匀,覆土严实,交接行均匀。
等行距播种,行距15cm,播种深度3~4cm。
播后及时镇压,力争苗全、苗齐、苗壮。
2.4 带肥下种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8~10kg,施肥深度8~10cm。
肥、种分箱、分施。
3 苗期管理3.1 轻施667m2肥基肥量充足的地块,苗期不追肥。
基肥施氮量不足的地块,结合灌头水,施尿素8~10kg。
中强筋型春小麦新品种克春13089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是该省春小麦的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属高寒半湿润区,生态气候相对冷凉,较适宜春小麦的生长发育[1]。
面粉作为黑龙江省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多年来一直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近年来,由于种植效益原因,小麦品种推广上品种单一,多为低筋型小麦品种[2],严重的影响面条、馒头等食品的口感和营养[3]。
鉴于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育种团队,开展了中强筋型的春小麦品种选育工作,选育推广了中强筋型小麦新品种克春130892,为当地特用型春小麦,在品种上提供了技术支撑。
1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克春130892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小麦育种研究团队根据生产上所需的品种类型,设计育种目标,按照育种需求优选亲本,采用有性复合杂交的育种手段,通过系谱法对后代进行定向选择育成。
该品种于2007年以克05F5-1573为母本、以克04-1013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秋季收获F 0代种子,2008-2012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科研基地育种试验区种植F 1~F 5代,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定向选择,2013年种植F 6代选种圃并进行决选,决选品种代号为克春130892。
2014-2015年分院科研基地进行品种产量鉴定,2016年进行7点异地鉴定试验,2017-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晚熟A 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该品种进行审查,符合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命名为“克春130892”(审定编号:黑审麦20200005)。
2产量表现2.1分院及异地鉴定产量结果2014-2015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科研育种基地进行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7247.6kg ,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平均增产16.4%,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增产18.5%。
2016年进行7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5526.0kg ,较对照品种龙麦26号平均增产8.4%,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增产0.1%。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克丰12号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克丰12号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克丰12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茬整地、种子精选、机具检修、播量调整、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克丰12号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小麦;克丰12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克丰12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用克94F4-555-1×克丰6号有性杂交育成,品系代号克00-780。
2007年初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命名推广。
现将克丰12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为中晚熟类型。
出苗至成熟92d左右,长芒、白稃、红粒,千粒重33.5g,株高96cm左右,抗病性强。
前期抗旱,后期耐湿。
1.2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16.4%,湿面筋含量34.3%,沉降值68.1mL,吸水率56.7,面团形成时间7.2min,稳定时间33.1min,最大抗延阻力785.0BU,延伸性21.6,拉伸面积224.0cm2,面包体积870cm3,面包评分88.5分,该品种的品质指标达到了强筋麦的标准。
1.3产量表现克丰12号在产量试验中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6.5%,比龙麦26增产16.1%,平均产量达6 078.13kg/hm2。
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北部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4 432.05 kg/hm2、3 995.60kg/hm2,平均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8%。
1.4适应地区适应种植在黑龙江省及内蒙部分地区中上等肥力的地块。
2主要栽培技术2.1选茬整地选用大豆茬,没有深翻基础的豆茬全部进行深松秋耙,深松35cm,耙深15cm,松耙连续作业,达到播种状态。
2.2种子精选与药剂拌种用重力式选种机把破碎粒、秕粒、杂质剔出,使种子净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达到85%以上。
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
2.3机具检修保证动力运转良好,播种机排种槽轮在排种杯内长度一致,排肥轮完好无损,划印器要通过计算准确安装,开沟器安装间距要一致,压力弹簧要调至播深一致,传动装置无阻,起落装置要灵活,一切部件要运转滑利。
小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刘凤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04期[摘要] 旱地春小麦是克什克腾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30万亩左右,占本地播种面积的22%,大都分布在旱地高原漫甸近年来,由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粮食价格的回升,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克什克腾旗小麦种植面积开始回升,仅次于玉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小麦单产,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及规范种植技术,克什克腾旗引进了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关键词] 免耕栽培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87-01一、旱地春小麦生产条件农田一般在海拔1000-1300米,地势高、风速大、降雨偏少。
由于多年的耕翻种植,有机肥投入不足,风蚀水蚀严重,冬春季节风起沙飞,大量耕层表土被风吹走,地力明显下降,生产能力越来越低。
旱作耕地的有效保护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个非常突出问题,也是限制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当地农民原来就有留茬种植的习惯,只是工艺不规范,技术含量低,应用机械落后,保护效果不明显。
因此,在小麦生产上对免耕栽培科学地加以利用和改善是创造小麦高产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免耕栽培的优点1.省工省时节本。
免耕技术工艺为留茬—免耕施肥播种—化学除草—隔年深松(耕翻),与传统耕作的耕翻整地—机械施肥播种—化学除草—耕翻相比,节本效益的变化发生在播种和耕翻两个作业环节上,2012年,传统耕翻整地作业费40元/亩(包括耕翻和耙耢),深松作业30元/亩,按两年一次计算为15元/亩或20元/亩,此项亩节约作业成本25元或20元。
耕翻普通机械作业费20元/亩,留茬免耕播种作业费30元/亩,亩增加作业成本10元。
两项合计亩节约成本5-10元。
同时免去耕翻时所需人工,省工省时。
2.保墒。
由于留茬表土层未被破坏,土壤中水分不易蒸发,保住秋季降雨特别是冬季降雪(不易被大风吹走)积蓄下来的水分。
春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

春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
春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冬粮作物之一。
它生长快,短生
育期,全年适宜栽培,适应性强。
本文将介绍春小麦种植技术与
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一、选地和施肥
1.选用耕地的土壤应具有肥沃、疏松、透气、保水和排水良好
等特点;
2.春小麦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大,应适当施肥,一般以化肥为主,加上有机肥,但不宜过量。
二、种子处理
1.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纯种度高的种子;
2.给种子进行灭菌、浸种、颗粒化等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和成活率。
三、播种前的准备
1.在播种前,要进行耕作、平整和施用农家肥等;
2.若土壤过于干旱,需要灌溉或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
进种子发芽。
四、播种方式和时间
1.春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手播、机播和干播等;
2.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春小麦的生长期,通常在3
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
五、田间管理
1.春小麦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平均气温达到21℃以上,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适当增施肥料;
2.要及时进行除草、防治病虫害,并进行密植稀栽,控制苗高。
六、收获和贮存
1.春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割,尽量避免倒伏和穗体失粒;
2.把春小麦装入麻袋中,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防鼠等,以免粮食变质。
以上是春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的一些方面,希望对春小麦种植和管理有所帮助。
黑龙江春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黑龙江春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作者:张淑梅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5期摘要: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地区是黑龙江省小麦主产区,面积占全省的40%以上,其中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富锦市、讷河市、克山县、桦川县、拜泉县为黑龙江省小麦主产市县;农垦系统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50%。
重点介绍了品种选择、深松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有效防治、适时收获等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春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适合黑龙江种植的小麦品种有龙麦26、龙麦33、龙麦35、龙麦37、龙辐麦17、龙辐麦18、龙辐麦20、龙辐麦21、克丰12、克春1~5号等。
2种子处理方法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根腐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等病害,使小麦种子顺利萌发、植株健康生长,可以应用相应的种衣剂进行拌种,混拌均匀后闷种5~7d,再进行播种。
可用50%福美双或40%拌种双防治小麦根腐病,每0.3~0.5kg上述药剂可拌100kg种子;可用2%戊唑醇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每0.15~0.20kg戊唑醇兑水1.5L可拌小麦种子100kg。
3栽培茬口选择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对于小麦生产,比较好的前茬作物是马铃薯和豆科作物。
禁止使用前茬施用过大量异恶草松、氟磺胺草醚等长残留性除草剂的地块,避免甜菜茬。
4麦田整地方式整地可以选择深松起垄方式,种植地块3年内至少深松1次,深松深度一般要达到30cm左右,深松不翻转土层,利于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土壤保墒蓄水能力。
有深松基础的地块,也可以选择耙茬起垄整地方式,先进行顺垄耙地,然后进行对角线耙地或者横耙,将土壤耙碎、耙平,耙后起垄,及时镇压。
5合理适量施肥小麦属于顶凌播种,播种时土壤化冻较浅,所以深施底肥宜在秋季进行。
有条件的地区,每667m2施用腐熟农家肥1.5~3t,其他肥料可以选择小麦专用复合肥或者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混配肥,参考施肥量为磷酸二铵8~12kg、尿素6~8kg、硫酸钾5~8kg。
“克字号”系列春小麦新品种简介

中图分类号
¥ 1. 5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0 7 0 0 7— 7 1 2 1 )9— 0— 3
I to n r duc i n o “ ” Se is o r n he tVr ei s to f Ke re fSp i g W a ite
gu e o tn n d l l t n c n e t a l e t a it f n 1,Kee g 1 l tn c n e ta d mi d e gu e o tn ,n mey wh a r y Kee g 1 v e f n 2,Ke F n 3, n 21 e g 1 Ke Ha ,Ke h n Cu l
a dK C u ,hc l ni o at o er l e et f p n et ai i e og agPoic.T i a— n e h n2 w i pa a h y mpr n l i t e a m n o r gWh a V r t s nH i nj rv e hs r t r e nh pc Si ee i l i n n
Zo Don ue u gy
( eh nB ac f e og agA ae yo A r ut a Si cs, eh n 110 ) K sa rn ho i njn cd m f gi l rl c n e K sa ,6 6 6 H l i c u e A s atWha R sa hIstt o ehnbac e og agA ae yo A r u ua Sine,acri e b t c: et eer ntue f S a rnho H i njn cdm f g cl r cecs co n t r— r c i K f l i i t l d g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克丰12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克丰12号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从肥力、密度和播种期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丰12号获得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模式为每公顷纯N、P2O5用量分别为82.5和75.0 kg,最佳配比为N∶P2O5=1.1∶1.0;合理密度为600万株/hm2; 黑龙江省克山县及相似生态条件下播种期以4月20日至5月10日为宜。
关键词:春小麦;克丰12号;肥力;密度;播种期
Study on Cultural Technique Model of Spring Wheat Kefeng 12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ey cultural techniques on yield of spring wheat Kefeng 12, experiments focusing on fertility, density and sowing time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yielding cultural model for Kefeng 12 consisted of pure nitrogen application of 82.5 kg/hm2, P2O5 application of 75.0 kg/hm2, reasonable density of 6×106 individuals/hm2, and suitable sowing time from April 20 to May 10 in Kesha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region.
Key words: spring wheat; Kefeng No.12; fertility; density; sowing time
克丰12号是东北春麦区优质强筋春小麦苗头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及其相似生态条件下栽培种植[1-4]。研究优质小麦克丰12号高产栽培技术,以便进一步为大面积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试验采用农业部跨越计划最佳氮肥分施方式,从氮、磷肥施用水平、种植密度、播种期方面分别进行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地,位于东经125°53′,北纬48°30′,海拔234.9 m。土壤pH值6.4;碱解氮212.0 mg/kg;速效磷22.6 mg/kg;速效钾204.0 mg/kg;有机质47.9 g/kg;前茬为大豆。
1.2试验设计
1.2.1肥料试验氮肥设3个处理,分别为A1:纯N 60.0 kg/hm2基肥+三叶期追施纯N 7.5 kg/hm2;A2:纯N 67.5 kg/hm2基肥+三叶期追施纯N 7.5 kg/hm2;A3:纯N 75.0 kg/hm2基肥+三叶期追施7.5 kg/hm2。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设3个梯度,P2O5处理分别为B1:45.0 kg/hm2;B2:60.0 kg/hm2;B3:75.0 kg/hm2。钾肥作为基肥37.5 kg/hm2一次性施入。密度为600万株/hm2。
1.2.2密度试验试验处理设:C1:600万株/hm2;C2:700万株/hm2;C3:800万株/hm2。
1.2.3播种期试验根据当地正常气候特点,设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共5个播种期处理。试验区采用8行区,行距15 cm,每小区面积4.8 m2,播种深度为5.0 cm,每处理3次重复,密度为600万株/hm2。试验地实行秋整地、春耙地,种子用拌种霜或种衣剂拌种,播种后及时镇压。出苗后再镇压1次,三叶期至分蘖期采用2,4-D丁脂+噻吩磺隆进行化学除草。小区管理与大田相同(遇到干旱或发生病虫害时及时灌水或防治病虫害)。收获后测定小区产量,数据用DPS9.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氮、磷配施对克丰12号产量的影响
不同氮、磷配施的克丰12号产量的统计结果(表1)表明,氮、磷配施组合A3∶B3折合公顷产量为5 055.81kg,比对照增产24.34%,居各处理首位;组合A1∶B3比对照增产24.08%;组合A2∶B1比对照增产23.14%,这3个氮、磷配施处理产量比对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氮、磷配施水平分别为:纯N 82.5 kg/hm2+P2O5 75.0 kg/hm2, 纯N 67.5 kg/hm2+ P2O5 75.0 kg/hm2, 纯N 75.0 kg/hm2+P2O5 45.0 kg/hm2。
对各处理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表2)。从表2可以看出,A3∶B3、A1∶B3、A2∶B1之间差异不显著,A3∶B3产量最高,且与对照及处理A2∶B3、A1∶B2、A3∶B2、A3∶B1、A2∶B2、A1∶B1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A3∶B3即氮磷配施处理以纯N 82.5 kg/hm2+P2O5 75.0 kg/hm2为宜,最佳配比N∶P2O5=1.1∶1.0是克丰12号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水平。
2.2不同密度对克丰12号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处理下产量(表3)显示,C1(600万株/hm2)处理下克丰12号产量水平最高,达到
6 125.31 kg/hm2;C2(70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为5 500.28 kg/hm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1(600万株/hm2)与C3(800万株/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C1、C3与C2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主要是C1处理下产量形成中以主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穗数,而C3处理获得高产主要依靠大密度下获得较多穗数,从而提高产量。
2.3播种期处理对克丰12号产量的影响
播种期为5月30日的处理由于播种过晚,此播期处理小麦未正常成熟,故该处理数据未进行统计分析,只分析4个处理数据。试验结果(表4)显示,4月2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达3 331.42 kg/hm2,
4月20日、4月30日及5月10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处理4月20日与5月20日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克丰12号较耐迟播。在克山县及其相似生态区,春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时期为4月20日至5月10日,特殊情况下(春雪较大)播种期可适当延后,最晚不宜超过5月20日,否则将影响产量。
3小结与讨论
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克丰12号在生产中越来越受到种植者的欢迎,推广两年来种植面积超过2.4万hm2,在东北春麦区应用潜力十分广阔,研究配套保优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对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综合氮与磷配施、密度、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克丰12号栽培技术中最佳氮、磷配比为N∶P2O5=1.1∶1.0,施肥水平以N 82.5 kg/hm2、P2O5 75.0 kg/hm2为宜,密度以600万株/hm2为宜,黑龙江省克山县及相似生态区可适当晚播。该试验结果与暴兴东[2]的报道结果略有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地力水平,以增氮为主、补磷为辅,平衡施肥,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结合化学除草按7.5 kg/hm2纯氮追施尿素,以满足小麦生育前期生长对氮肥的需求,提高幼苗质量,促进穗分化,保证生育进程中肥料所需,进而提高产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邵立刚,王岩,李长辉,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克丰12号[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S2):36.
[2] 暴兴东.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克丰12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50.
[3] 张殿双. 春小麦新品种克丰12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小麦研究,2007,28(2):28-29.
[4] 孙开学.强筋小麦克丰12号[J]. 中国种业,2009(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