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题圆含答案.doc

中考压轴题(一) --------

与圆有关压轴题

1. 如图,在

M 中, AB 所对的圆心角为 120 ,已知圆的半径为

2cm ,并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 1)求圆心 M 的坐标;

( 2)求经过 A , B ,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 3)点 D 是弦 AB 所对的优弧上一动点,求四边形

( 4)在( 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 P ,使 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 ] ( 1)如图( 1),连结 MA , MB . ACBD 的最大面积;

△PAB

和 △ ABC 相 似 ? 若 存

则 AMB 120 CMB 60 , OBM 30 .

OM

1

MB 1 , M (01), . 2

( 2)由 A , B , C 三点的特殊性与对称性,

知经过 A ,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

y ax c .

OC MC MO 1, OB

MB 2 OM 2

3 ,

C (0, 1), B( 3,0) .

c

1, a

1 1 2

y

x 1 .

3

3

( 3) S

S △ ABC

S △ ABD ,又 S △ ABC 与 AB 均为定值,

图 1

四边形 ACBD

当 △ABD 边 AB 上的高最大时, S △ ABD 最大,此时点 D 为 M 与 y 轴的交点,如图 1.

S

四边形

ACBD

S △ ABC

S △ ABD

1 ·

1 ·

1 ·

4 3cm

2 .

2 AB OC

AB OD

2 AB CD

2

( 4)方法 1:如图 2, △ABC 为等腰三角形,

ABC 30 ,

AB

3 ,

BC

△ ABC ∽△ PAB

等 价 于

P 3 A , 0 B ,P 2B . 3

A

B 3

6P

A

P

B

设 P( x , y) 且 x 0

, 则

x

·cP

o A

s

3

A0

O

,3 3

3

2

3

y PA ·sin30 3 . 又 P (2 3,3) 的坐标满足 y

1 x

2 1 , 在抛

物线 y

1 x

2 1 上,存在点

3

3

P(2 3,3) ,使 △ABC ∽△ PAB .

图 2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点 ( 2 3,3) 也符合题意. 存在点 P ,它的坐标为 (2

3,3) 或 ( 2 3,3) .

方法 2:

如图( 3),当 △ABC ∽△ PAB 时, PAB BAC

30

,又由( 1)知 MAB 30 ,

点 P 在直线 AM 上.

设直线 AM 的解析式为 y kx

b ,

将 A(

3,0), M (0,1) 代 入 , 解 得

k

3, 直 线 AM 的 解 析 式 为

3

b

1.

3 1.

yx

3

3 ,

yx

1

解方程组

3

得 P(2 3,3) .

y

1

x 2 1

3

tan PBx

3 3 ,

PBx 60 .

P 30 ,

3

2 3

△ ABC ∽△ PAB .

1

2

上,存在点 P(2 3,3) ,使 △ ABC ∽△ PAB .

在抛物线 y

x 1

3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点 ( 2 3,3) 也符合题意.

存在点 P ,它的坐标为 (2

3,3) 或 ( 2 3,3) .

方法 3:

如图 3, △ ABC 为等腰三角形,且

AB 3 ,设 P( x , y) 则

图 3

BC

△ ABC ∽△ PAB 等价于 PB AB 2 3 , PA

3AB

6 .

当 x 0 时,得

( x 3) 2

y 2

2

3,3) .

3

解得 P(2

( x

3) 2

y 2

6.

又 P(2 33),的坐标满足 y

2

1 , 在抛物线 y

2

P(2 3,3) ,使 △ABC ∽△ PAB .

1 x

1

x 1 上,存在点

3

3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点

( 2 3,3) 也符合题意. 存在点 P ,它的坐标为 (2 3,3) 或 ( 2 3,3) .

[点评 ]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也是传统型的压轴题,涉及了函数、方程、相似、圆等大量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解这类

问题要求学生必须稳固的掌握各个领域的数学知识,须注意的是在第 4 小问中涉及了相似三角形的问题,很有可能会

有多解的情况出现,此时就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形结合思想去探索结论的存在性。

2. 06

湖南湘潭卷) 已知:如图,抛物线

y

3 x x

3

的图象与 x 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 C

2 2 3

3

3

点,

M 经过原点 O 及点 A ,C ,点 D 是劣弧 OA 上一动点( D 点与 A ,O 不重合).

( 1)求抛物线的顶点 E 的坐标;

( 2)求 M 的面积;

( 3)连 CD 交 AO 于点 F ,延长 CD 至 G ,使 FG 2 ,试探究当点 D 运动到何处时,直线 GA 与 M 相切,并请

说明理由.

[ 解 ] ( 1)抛物线 y

3 x 2 2 3 x 3

3 3

3

2 4 3

4 3

x 1

E 的坐标为

1,

3

3

3

( 2)连AC;M 过A,O,C,∠AOC 90 AC 为O 的直径.而 OA 3,OC3 r AC 3 S M r 2 3

2

( 3)当点D运动到OA的中点时,直线GA 与M 相切

理由:在 Rt△ ACO 中, OA 3,OC 3 tan∠ ACO 3

3 .3

∠ ACO 60 ,∠ CAO 30 点 D 是OA的中点AD DO

∠ ACG ∠ DCO 30 OF OC tan30 1 ,∠ CFO 60

在△GAF 中, AF 2,FG 2 ∠AFG∠CFO 60 △ AGF 为等边三角形∠ GAF 60

∠ CAG ∠ GAF ∠ CAO 90 又 AC 为直径,当 D 为OA的中点时, GA 为M 的切线

[点评 ] 本题将抛物线与圆放在同一坐标系中研究,因此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是不可缺少的,解第 3 小问时可以先自己作图来确定 D 点的位置。

3.( 06 湖南永州卷)如图,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直径AD 交小圆于 M, N 两点,大圆的弦AB 切小圆于点 C ,过点 C 作直线 CE AD ,垂足为 E ,交大圆于 F, H 两点.

( 1)试判断线段AC 与 BC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2)求证:FC CH AE AO .

( 3)若FC,CH是方程x2 2 5x 4 0 的两根(CH CF ),求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

[ 解 ] ( 1)相等. F B

连结 OC ,则 CO AB ,故 AC BC . C

( 2)由△ACH∽△FCB,得AC CB FC CH AC 2, A M E ON

D

又由△ ACE ∽△ AOC ,得AC2 AE AO .FC CH AE AO .

H

( 3)解方程得:CH 5 1 , CF 5 1 , CE 5 ( 5 1) 1, AC 2 4, AC 2 ,

CE 1

∠ A 30 ,∠ AOC 60 ,∠ CON 120 .

在 Rt△ ACE 中,sin A ,

AC 2

在△ ACO 中,CO AC tan A 2 3 2 3 ,

3 3

AC 4 3

, AM AO OM 4 3 2 3 2 3

AO

3 3 3 ,

sin 60 3

弧 CN 长 1 2 4 3 , AN AM 2OC 2 3 2 2 3 2 3 ,

3 9 3 3

阴影部分周长AC AN CN 2 2 3 4 3

.9

[点评 ] 本题是比较传统的几何型综合压轴题,涉及圆、相似、三角等几何重点知识。

4. ( 06 辽宁卷)如图,已知 A( 1,0), E(0,

2

x 轴于另一点 B ,过点 B 作

) ,以点 A 为圆心,以 AO 长为半径的圆交 2

BF ∥ AE 交 A 于点 F ,直线 FE 交 x 轴于点 C .

( 1)求证:直线 FC 是 A 的切线;

( 2)求点 C 的坐标及直线 FC 的解析式;

( 3)有一个半径与 A 的半径相等,且圆心在 x 轴上运动的

P .若 P 与直线 FC 相交于 M , N 两点,是否存在这样

的点 P ,使 △PMN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 ] ( 1)证明:连结 AF

y

又 AB AF 3 4

1

2

又 AO

AF , AE AE

B

A

FC 是

O 的切线.

x

O

C

2

( 2)方法①由( 1)知 EF

OE

E

2

F

AE ∥ BF , AC

CE OC 1

CE , CE

2

CO

2

AB

EF

1

2 2

2

2

2 2

又 OE 2 OC

2 CE 2 , CE 2

CO 2

2

由①②解得 OC 0 (舍去)或 OC 2,

直线

FC 经过

E ,

2

, C(2,0) 两点设 FC 的解析式: y kx b

0 2

2k b 0

k

2

4

2 2

2 解得

直线 FC 的解析式为 y

b

2 x

2

b

4

2

2

方法②:

CF 切 A 于点 F ,

AFC

EOC

90

2

CO

又 ACF

OCE , △COE ∽△ CFA ,

OE CO

2 即 CE 2CO

2

AF

CF

1

CE

2

2

又 OE 2 OC 2 CE 2 , CE 2

2 CO 2

2

由①②解得 CO 0 (舍去)或 CO 2 C(2,0) (求 FC 的解析式同上) .

方法③ AE ∥ BF ,

AC CE OC 1 CE

CE 2 2 ①

AB EF 1 2 CO

2 2 2

FC 切 A 于点 F ,

AFC

COE 90

ACE

OCE , △COE ∽△CFA

OE

CO

2 CO

2

2

2

2

1

2 CE

2CO

② 由①②解得: CO

AF CF

CE

2

2

( 3)存在;

当点 P 在点 C 左侧时,若

MPN

90 ,过点 P 作 PH MN 于点 H ,

MPN 90

, PM PN , PH

PM 2

cos45

2 , (求 FC 的解析式同上) .

2

2

CP AF FC ,PH ∥ AF ,△CPH ∽△CAF PH CP , 2

AF CA 1 3

CP 3 2

3 2

2 , P 2

3 2 ,

2

PO

2

2

当点 P 在点 C 右侧 P 时,设M P N

2 90 ,过点P作 P Q ⊥ M N 于点 Q ,则 P Q

2

P Q PH ,可知P与P关于点C中心对称,

根据对称性得

y 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PMN 为直角三角形,

3 2 ,或

2 3 2 ,.P O

Q

3

P 点坐标 2 0 0

B A 1

2 2 4 2H C x

E N

[点评 ]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传统型压轴题,其难 F M

度比较恰当,选拔功能较强,解第 3 小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这是本题最容易失分的地方

5. ( 06 辽宁沈阳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3 x 1分别与 x 轴,y轴交于点A,点B.

3

( 1)以AB为一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 ABC 及△ ABC 的外接圆M (用尺规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

图痕迹);

( 2)若M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点 D ,求 A , B , C , D 四点的坐标;

( 3)求经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 ADP 的面积等于△ ADC 的面积?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 ] ( 1)如图,正确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 2)由直线y

3

1,求得点A的坐标为3,0 ,点 B 的坐标为01,x

3

在 Rt△ AOB 中,OA 3 ,OB 1

AB 2 ,tan∠OBA

OA

3 OB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A AB 2 ,∠CAB

∠ CAD ∠ CAB ∠ OAB 90 点 C 的坐标为3,2 ,连结 BM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MBA 1

∠ ABC 30 ∠ OBM ∠ OBA ∠ MBA 90 2

OB ⊥ BM 直线 OB 是M 的切线OB 2 OD OA 2 OD 3 OD 3 3,

1 点 D 的坐标为0

3 3

( 3)设经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a x 3

x 3 3

把 B 01,代入上式得 a 1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x2 4 3x 1

3

存在点 P ,使△ ADP 的面积等于△ ADC 的面积

点P 的坐标分别为P1 2 3 21 ,,P2 2 321 ,.

2 2

3 3

[点评 ]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压轴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圆、几何作图等大量知识,第 3 小题是比较常规的结论存在性问题,运用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可解决。

6.已知:抛物线M : y x2 ( m 1)x (m 2) 与 x 轴相交于 A( x1,0), B( x2,0) 两点,且 x1 x2.

(Ⅰ)若 x1x2 0 ,且 m 为正整数,求抛物线M 的解析式;(Ⅱ)若x1 1, x2 1 ,求 m 的取值范围;

(Ⅲ)试判断是否存在m ,使经过点 A 和点 B 的圆与 y 轴相切于点 C (0,2),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Ⅳ)若直线l : y kx b 过点 F (0,7) ,与(Ⅰ)中的抛物线M 相交于P,Q两点,且使PF 1

,求直线l的解析FQ 2

式.

[ 解 ] (Ⅰ)解法一:由题意得,x1 x2 m 2 0 .解得, m 2 .m 为正整数,m 1.y x2 1 .解法二:由题意知,当x 0 时,y 02 (m 1) 0 (m 2) 0 .以下同解法一)

解法三:(m 1)2 4(m 2) (m 3)2,x (m 1) ( m 3)

, x1 1, x2 2 m .

2 又x1x2 0, x2 2 m 0 .m 2 .(以下同解法一.)

解法四:令 y 0,即 x2 (m 1)x (m

(x 1)( x m 2) 0,

2) 0 ,,

x2 2 m

.(以下同解法三.)x1 1

(Ⅱ)解法一:

x1 1, x2 1, x1 1 0, x2 1 0 . (x1 1)( x2 1) 0 ,

y

即 x1 x2 ( x1 x2 ) 1 0 .

(m 2) (m 1) 1 0 .解得m 1 m的取值范围是 m 1.

解法二:由题意知,当x 1时,

y 1 (m 1) ( m 2) 0 .解得: m 1.m的取值范围是m 1.

ABO x 解法三:由(Ⅰ)的解法三、四知,x1 1, x2 2 m .

x1 1, x2 1, 2 m 1

,m 1

.m 的取值范围是

m 1

(Ⅲ)存在.

解法一:因为过A,B 两点的圆与 y 轴相切于点 C (0,2) ,所以 A,B 两点在 y 轴的同侧,x1 x2 0 .由切割线定理知, OC 2 OA OB ,即22 x1 x2 .x1 x2 4 ,

x 1x 2 4. m 2 4. m 6.

解法二:连接 O B ,O C .圆心所在直线 x

b m

1 1 m

2a

2

2

1 m x 轴交于点 D ,圆心为 O ,

则 O D OC

1 m 设直线 x 与 2, O C OD

2

2

AB x 2

x 1

(m 3)

2

m 3 ,BD

AB

m 3

, BD

2

2

2

在 Rt △O DB 中, O D 2 DB 2 O B 2 . 即 22

m 3 1 m

2

2 (Ⅳ)设 P(x 1, y 1), Q(x 2,y 2 ) ,则 y 1

x 12 1, y 2 x 22 1.

过 P , Q 分别向 x 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 P 1 ( x 1,0), Q (x 2,0) .

则 PP 1 ∥ FO ∥ QQ 1 .

2

.解得

m 6.

y

PO 1

PF

7

所以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知,

OQ 1 FQ

0 x 1

1

,即 x 2

x

因此, 2x 1 .

x 2 0 2

过 P , Q 分别向 y 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 P 2 (0, y 1), Q 2 (0, y 2 ) ,

则 PP 2 ∥ QQ 2 .所以 △ FP 2 P ∽△ FQ 2Q P 2F

FP

FQ 2 FQ

7 y 1 1 . 21 2 y 1

y 2 .

21 2( x 12 1) x 22 1.

2

4, x 1 2 ,或 x 1

2 .

y 2

7 2

23 2x 12 4 x 12

1.

x 1

7

k 0 ,

b ,

当 x 1

2 时,点 P(2,3) . 直线 l 过 P(2,3), F (0,7) ,

b

7

3 k 2 解得

2.

b.

k

当 x 1

2 时,点 P( 2,3) . 直线 l 过 P( 2,3), F (0,7) ,

7 k 0

b ,

b

7

y 2 x 7 ,或 y

2x 7 3 k ( 解得

k

故所求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2) b. 2.

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已知点 B( 2 2,0) ,A( m ,0) ( 2 m 0) ,以 AB 为边在 x 轴下方作正方形 ABCD ,

点 E 是线段 OD 与正方形 ABCD 的外接圆除点 D 以外的另一个交点,连结

BE 与 AD 相交于点 F .

( 1)求证: BF

DO ;

B ,F ,O

( 2)设直线 l 是 △ BDO 的边 BO 的垂直平分线,且与 BE 相交于点 G .若 G 是 △BDO 的外心,试求经过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表达式;

( 3)在( 2)的条件下,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该点关于直线BE 的对称点在x 轴上?若存在,求出所有这样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 ] ( 1)在△ABF和△ADO中,y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 AD,∠ BAF ∠ DAO 90

l .

又∠ABF∠ADO,△ABF≌△ ADO,

BF DO .

( 2 )由( 1 ),有△ABF≌△ADO,AO AF m .点

F m, m .

G 是△ BDO 的外心,点G在DO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也在 DO 的垂直平分线上.△ DBO为等腰三角形,

B A

G

x

O

F

E

C D

BO BD 2 AB .

而 BO 2 2,AB 2 2 m 2 2 m , 2 2 2 2 2 m , m 2 2 2 .F 2 2 2,2 2 2 .

设经过 B,F,O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表达式为y ax2 bx c a 0 .

抛物线过点 O 0,0 , c 0 .y ax 2 bx .····①

把点 B 2 2,0 ,点 F 2 2 2,2 2 2 的坐标代入①中,得

2

1,

0 2 2 a 2 2 b, 2 2a b 0, a

2 即

2 2 2 a b 1.

解得 2

2 2 2 2 2 2 a 2 2 2 b. b 2.

抛物线的解析表达式为y 1 x2 2x .······②

2

( 3)假定在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 ,使点 P 关于直线 BE 的对称点 P 在x轴上.BE 是∠OBD 的平分线,x 轴上的点P关于直线BE的对称点P必在直线BD上,即点P是抛物线与直线BD的交点.

设直线 BD 的解析表达式为y kx b ,并设直线BD与y轴交于点 Q ,则由△ BO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y

OQ OB .Q 0, 2 2 .

l

把点 B 2 2,0 ,点 Q 0, 2 2 代入 y kx b 中,得

B A

x

直线 BD 的解析表达式为y x 2 2 .G O

F E

设点 P x ,y ,则有 y

0 x 2 2 .·········③

D Q

0 0 0

C 把③代入②,得 1 2

2x0 x0 2 2 ,

2 x0

1

x02 2 1 x0 2 2 0,即 x02 2 2 1 x0 4 2 0 .2

x0 2 2 x0 2 0 .解得x0 2 2 或x0 2 .

当 x

0 2 2 时, y x 2 2 2 2 2 2 0 ;当x0 2 时,y

x

2 2 2 2 2 .

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

1 2 2,0 , P2 2,2 2 2 ,它们关于直线BE 的对称点都在x 轴上.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 l 1 经过点A(-2 ,0) 和点B(0 ,2

3 ) ,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 3 x

4 3 ,3 3 3

l 1 与l 2 相交于点.⊙C 是一个动圆,圆心 C 在直线l 1 上运动,设圆心 C 的横坐标是 a .过点 C 作⊥轴,垂足P CM x

是点 M.

(1) 填空:直线

l 1 的函数表达式是,交点

P

的坐标是,∠的度数是;

FPB

(2) 当⊙ C和直线 l 2相切时,请证明点P到直线 CM的距离等于⊙ C的半径 R,并写出 R=3

2 2 时a的值 .

(3) 当⊙ C和直线 l 2不相离时,已知⊙C的半径 R=

3 2 2 ,记四边形NMOB的面积为S( 其中点N是直线CM与l2

的交点 ) .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 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 (1) y 3 x 2 3 P(1 , 3 ) 60o

3 3

(2) y

y

设⊙ C和直线 l 2相切时的一l 2

C

l 2

种情 3 C 3

F 况如图甲所示, D 是切点,

连接

F 2 P

CD,则 CD⊥ PD.2

1

B

B

P 过点 P 作 CM的垂线 PG,垂1

A E

A E x 足为 G,则Rt△ CDP≌Rt△

x -3 -2 -1 O1 2 3 4

-3 -2 -1 O1 2 3 4

PGC (∠ PCD=∠ CPG=30o,

l 1 -1

l 1 -1

图 2

= ) ,所以 = = .( 第 24 题图甲 ) CP PC PG CD R

当点 C在射线 PA上,⊙ C和

直线

l 2 相切时,同理可证.取= 时,1+ =

3 2 1

,或-(R-1)

3 3 2

R 3 2 2 a= R a=

(3)当⊙ C和直线 l 2不相离时,由(2)知,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如图乙,当 0≤a≤ 3 2 1 时, S 1 [ 2 3 ( 3 a 4 3

)] a 3 a 2 3a ,

2 3 3 3 6

当 a 3 3 时,(满足a≤ 3 2 1 ),S有最大值.此时S

最大值 3 3 3 (或

9 ).

2 (

3

4 (

3 2 2 3 ) )

6 6

②当 3 3 2 ≤a< 0 时,显然⊙C和直线l2相切即 a 3 3 2 时,S最大.此时

S最大值1 2 3 3

3 2 )

4 3

3 3 2

3 3 2

[

3

(3

3

]

2

.3

综合以上①和②,当 a 3 或 a 3 3 2 时,存在S的最大值,其最大面积为3 3

2

9. 如图,已知

Rt△ ABC

中,CAB 30 ,

BC 5

.过点

A

AE ⊥ AB

,且

AE 15

,连接

BE

AC

于点

P

.1

( 1)求PA的长;

( 2)以点A为圆心,AP为半径作 A ,试判断 BE 与 A 是否相切,并说明理由;

( 3)如图 2,过点C作CD⊥AE,垂足为D.以点A为圆心,r为半径作 A ;以点 C 为圆心, R 为半径作 C .若

r 和

R 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

A

C

相切,且使D 点在 A 的内部, B 点在 A 的外部,求

..

r和 R 的变化范围.

E

E

[ 解 ]

( 1 )

在 Rt △ ABC 中 ,

C A B3 0,

B C5 AC

2BC 10

. ,

A ∥ E

P C

P

C

△ APE ∽△CPB

PA : PC AE : BC 3:1

PA : AC 3: 4 , PA 3 10 15

A

B

A

B

4

BE A

2

与 相切.

在 Rt △ ABE

中,

( 2)

AB 5 3 , AE 15 ,

图 1

图 2

AE 15

tan ABE 3 ,

AB 5 3

ABE 60 .

PAB 30 , ABE PAB 90 , APB

90 BE 与 A 相切.

(3)因为 AD

5,AB 5 3 ,所以 r 的变化范围为 5 r

5 3 .

当 A 与 C 外切时, R r 10 ,所以 R 的变化范围为 10 5 3 R 5 ;

A 与 C 内切时, R r

10 ,所以 R 的变化范围为 15 R 10 5 3 .

[ 点评 ] 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几何综合题,第 1 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即可得解,第

2 小题也较基础,第

3 小题注意

要分类,试题中只说明了“

A 和 C 相切”,很多同学漏解往往是由于没有仔细读题和审题。

8,( 06 江苏宿迁课改卷)设边长为 2a 的正方形的中心 A 在直线 l 上,它的一组对边垂直于直线

l ,半径为 r 的⊙ O 的

圆心 在直线 l 上运动 ,点 、 间距离为 .

O .. A O d

( 1)如图①,当 r < a 时,根据 d 与 a 、 r 之间关系,将⊙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 、 a 、 r 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 > +

r

a

d = a + r

l

a - r < d < a + r

A

O

d = a - r

d < a - r

图①

所以,当 r < 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有

个;

( 2)如图②,当 r = a 时,根据 d 与 a 、 r 之间关系,将⊙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 、 a 、 r 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 > a + r

d = a + r

A

O

l

a ≤ d < a + r

d < a

图②

所以,当 r = 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个;

( 3)如图③,当⊙ O 与正方形有 5 个公共点时,试说明 r = 5

a ;

4

( 4)就 r > a 的情形,请你仿照“当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l

A O

个”的形式,至少给出一个关于“⊙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的正确结论.

[ 解 ] ( 1)

图③

d 、 a 、r 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 > a + r 0

所 d = a +r

1 ( 3)方

d 、 a 、 r 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a - r <d < a + r

2

d > a + r 0

d = a - r

1

d = a + r

1

d < a - r

a ≤ d < a + r 2

d < a

4 E

5

a 2= 4ar

5a = 4r

∴ r = 5

a .

以,当 r < 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有 0、1、 2 个;

( 2)

O l

A

0、 1、 2、4 个;

以,当 r = 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法一:如图所示,连结 则 = = , =

= 2 .

OC OE OC r OF EF -OE a -

图①

A

在 Rt △ OCF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2

= B 2

OF

FC OC

即( 2a - r ) 2 2

2

图②

+ a = r

4a 2- 4ar +F

r 2+ a 2=l r 2

A O

D

C

4

方法二:如图,连结 BD 、 OE 、 BE 、

DE .∵四边形 BCMN 为正方形 ∴∠ C =∠ M =∠ N =90°

N B

∴ 为⊙ O 的直径,∠

= 90°

BD

BED

∴∠ BEN +∠ DEM =90°

∵∠ BEN +∠ EBN = 90°

E

AO

M

l

∴∠ DEM =∠ EBN

D

C

∴△∽△

EMD ∴ BN

EM ∴ = 1 a

BNE

NE

MD DM 2

由 OE 是梯形 BDMN 的中位线得 OE = 1

(BN + MD )= 5

a .

2

4

( 4)①当 a < r <

5

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0、 1、 2、4、 6、 7、 8 个;

4

②当 r = 5

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0、1、 2、 5、 8 个;

③当 5

4

a r

2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0、 1、2、 3、 4、6、 8 个;

4

④当 r = 2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0、 1、 2、 3、 4 个; ⑤当 r > 2a 时,⊙ O 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0、 1、 2、 3、 4 个.

[点评 ]本题是一道较为新颖的几何压轴题,考查圆、相似、正方形等几何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试题的区 分度把握非常得当,是一道很不错的压轴题。

9. ( 06 山东枣庄课改卷) 半径为 2.5 的⊙ O 中,直径 AB 的不同侧有定点 C 和动点 P .已知 BC :CA = 4 : 3,点 P 在 AB 上运动,过点

C 作 CP 的垂线,与 PB 的延长线交于点 O

( 1)当点 P 与点 C 关于 AB 对称时,求 CQ 的长;

( 2)当点 P 运动 AB 到的中点时,求 CQ 的长;

( 3)当点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CQ 取到最大值?求此时 CQ 的长.

[ 解 ] ( 1)当点 P 与点 C 关于 AB 对称时, CP ⊥ AB ,设垂足为

D.

∵ AB 为⊙ O 的直径,∴∠ ACB=90. ∴ AB=5,AC:CA=4:3, ∴ BC=4, AC=3.

又∵ AC · BC=AB · CD

∴ CD 12

, PC 24 .

5 5

在Rt△ ACB和 Rt △ PCQ中,

∠ ACB=∠ PCQ=90,∠CAB=∠CPQ,Rt △ ACB∽ Rt △ PCQ

∴ AC BC

, CQ BC PC

4

PC 32 .

PC CQ AC 3 5

( 2)当点 P 运动到弧 AB的中点时,过点 B 作 BE⊥ PC

于点 E(如图) . ∵ P是弧 AB的中点,∴PCB 450,CE BE 2 BC 2 2

2 又∠ CPB=∠CAB∴∠ CPB= tan ∠ CAB=

4

3

∴ PE

tan BE

3

BE 3

2

, 而从 PC PE EC 7 2 CPB 4 2 2

由( l )得, CQ 4

PC 14 2 .

3 3

( 3)点 P 在弧 AB上运动时,恒有CQ BC PC 4

PC.

AC 3

故 PC最大时, CQ取到最大值.

当 PC过圆心 O,即 PC取最大值 5 时, CQ 最大值为

20

3

[点评 ] 本题属于常规的几何综合题,解第 3 小问时要有动态的思想(在草稿上画画图)不难猜想出结论。

10. 如图,点P在y轴上,P 交x轴于 A,B 两点,连结 BP 并延长交P 于 C ,过点 C 的直线y 2x b 交 x 轴于

D ,且P 的半径为 5 ,AB 4 .

(1)求点B,P,C的坐标;

(2)求证:CD是P的切线;

( 3)若二次函数y x2 (a 1)x 6 的图象经过点B,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使二次函数值小于一次函

数 y 2x b 值的 x 的取值范围.

[ 解 ] ( 1 )如图,连结CA∵OP⊥AB∴ OB OA 2

∵ OP 2 BO 2 BP 2 ∴ OP 2 5 4 1,OP 1

∵ BC 是P 的直径∴CAB 90 (也可用勾股定理求得下面的结论)

∵CP BP ,OB OA ∴ AC 2OP 2 ∴B(2,0),P(0,1),C ( 2,2) P

C( 2)∵y 2x b 过C点∴b 6 ∴y 2x 6 DAOB

∵ 当y 0 时,x 3 ∴ D ( 3,0) ∴ AD 1

∵ OB AC 2,AD OP 1 ,

CAD

POB 90 ∴△ DAC ≌△ POB ∴ D C A A B

∴ DCAACB 90 (也可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

∴ DC 是 P 的切线

( 3)∵ y x 2 (a 1)x 6过 B(2,0) 点

因为函数 y

x 2 x 6 与 y

2x 6 的图象交点是 (0,6) 和点 D ( 3,0) (画图可得此结论)

所以满足条件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x 3 或 x 0

1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 2 为半径画⊙ O ,P 是⊙ O 上一动点,且 P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

P 作⊙ O 的切线与 x 轴相交于点 A ,与 y 轴相交于点 B 。

( 1)点 P 在运动时,线段 AB 的长度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 AB 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 2)在⊙ O 上是否存在一点 Q ,使得以 Q 、O 、A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

Q 点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 1)线段 AB 长度的最小值为

4

y

B Q

理由如下:连接 OP

1

因为 AB 切⊙ O 于 P ,所以 OP ⊥AB

-1

O 1

Ax

取 AB 的中点 C ,则 AB 2OC

-1

当 OC OP 时, OC 最

短, 即 AB 最短,此时 AB 4

y

( 2)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Q ,

如图①,设四边形 APOQ 为平行四边形, P

1

因为四边形 APOQ 为矩形又因为 OP OQ 所以四边形 APOQ 为正方形

所以 OQ

QA, QOA 45 ,

-1 O

1 A x

-1

Q

在 Rt △ OQA 中,根据 OQ 2, AOQ

45 ,得 Q 点坐标为 ( 2,

2 )。

图①

如 图 ② , 设 四 边 形 APQO 为 平 行 四 边 形 因 为 OQ ∥ PA ,

APO 90 , 所 以

POq 90 ,又因为 OP OQ 所以 PQO 45 ,

y

因为 PQ ∥ OA ,所以 PQ

y 轴。设 PQ

y 轴于点 H ,

Q

P

1

-1 O

1 A x

-1

在 Rt △ OHQ 中,根据 OQ 2, HQO 45 ,得 Q 点坐标为(

2, 2 )

所以符合条件的点 Q 的坐标为( 2 , 2 )或(

2, 2 )。

图②

12. 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

O 为圆心的⊙

的半径为 2 1 ,

O

直线 l : yx 2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 A 、C 两点,点 B 的坐标为 (4 ,1) ,⊙ B 与 x 轴相切于点 M 。

( 1)求点 A 的坐标及∠ CAO 的度数;

( 2)⊙ B 以每秒 1 各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x 轴负方向平移,同时,直线 l 绕点 A 顺时针匀速旋转。当⊙ B 第一次与

⊙ O 相切时,直线 l 也恰好与⊙ B 第一次相切。问:直线 AC 绕点 A 每秒旋转多少度?

( 3)如图②,过 A 、 O 、 C 三点作⊙ O 1,点 E 为劣弧 AO 上一点,连接 EC 、 EA 、 EO ,当点 E 在劣弧 AO 上运动时 ( 不

与 A 、 O 两点重合 ) ,

EC

EA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其值;如果变化,说明理由。

EO

13. (06 广东深圳课改卷)

(10 分) 如图 10-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M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 M 交 x 轴于

y

y

2, 0), AE 8

A 、

B 两点,交 y 轴于

C 、

D 两点,且 C 为 A

E 的中点,

AE 交 y 轴于 G 点,若点 A 的坐标为(-

E

x B A O

(1)(3 分 ) 求点 C 的坐标 .

(2)(3 分 ) 连结 MG 、BC ,求证: MG ∥ BC

(3)( 4分 ) 如图 10-2 ,过点 D 作⊙ M 的切线,交 x 轴于点 P . 动点 F 在⊙ M 的圆周上运动时,

OF

的比值是否发生

PF

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14.(06 安徽芜湖市课改卷) 一位小朋友在粗糙不打滑的 “ Z ”字形平面轨道上滚动一个半径为

10cm 的圆盘, 如图所示,

y

AB 与 C D 是水平的, BC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600,其中 AB=60cm , CD=40cm ,BC=40cm ,请你作出该小朋友将园盘从 A 点滚

C E

动到 D 点其圆心所经过的路线的示意图,并求出此路线的长度。

15. (07 芜湖市 )24. G

P 的圆心在反比例函数 y k A 、 B 两点. 且始终与 y 轴 已知圆 ( k 1) 图象上,并与 x 轴相交于

A O M

B x x

相切于定点 C (0 , 1) .

(1) 求经过 A 、 B 、 C 三点的二次函数图象的解析式 ; (2) 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 D ,问当 k 为何值时,四边形 ADBP 为菱形.

D

解 : (1) 连结 PC 、PA 、PB ,过 P 点作 PH ⊥ x 轴,垂足为 H . ∵⊙ P 与 y 轴相切于点 C 10(0, 1)1 ,∴ PC ⊥ y 轴.

k

∵ P 点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

x

∴ P 点坐标为( k , 1). ∴ PA=PC=k .

在 Rt △ APH 中, AH = PA 2

PH 2 = k 2 1 ,

∴ OA=OH —AH=k - k 2 1 .

∴ A ( k - k 2 1 , 0).

∵由⊙ P 交 x 轴于 A 、B 两点,且 PH ⊥ AB ,由垂径定理

可知, PH 垂直平分 AB .

∴ OB=OA +2AH =

k - k 2 1

+2

k 2 1

=k +

k 2 1

∴ B ( k + k 2 1 , 0) .

故过 A 、B 两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PH 所在的直线解析式为 x=k . 可设该抛物线解析式为 y=a ( x k)2 +h .

又抛物线过 C (0 , 1) , B ( k + k 2 1 ,0) , 得:

解得 a =1, h =1- k 2 .

∴抛物线解析式为

y =( x k) 2 +1- k 2 .

( 2)由 (1) 知抛物线顶点 D 坐标为( k , 1 -

k 2 )∴

DH

2 - 1 .

= k

若四边形 ADBP 为菱形.则必有 PH=DH .∵ PH =1,∴ k 2 - 1=1. 又∵ k > 1,∴ k = 2

∴当 k 取 2 时, PD 与 AB 互相垂直平分,则四边形 ADBP 为菱形.

16. 26. 如图①,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的坐标为 (4 ,0) ,以点 A 为圆心, 4 为半径的圆与 x 轴交于 O ,

B 两点, O

C 为弦,AOC 60 ,P是 x 轴上的一动点,连结CP .

( 1)求

OAC 的度数;( 2 分)( 2)如图①,当 CP 与 A 相切时,求 PO 的长;( 3 分)

( 3)如图②,当点 P 在直径 OB 上时, CP 的延长线与 A 相交于点 Q ,问 PO 为何值时, △OCQ 是等腰三角形?)

解:( 1)∵ AOC 60 , AO

AC ,∴ △ AOC 是等边三角形.

∴ OAC 60 .

( 2)∵ CP 与

A 相切,∴

ACP 90 . ∴ APC 90

OAC 30 .

又∵ A ( 4, 0),∴ AC AO 4 .∴ PA 2 AC 8 .

∴ PO PA OA

8 4 4 .

( 3)①过点 C 作 CP 1 OB ,垂足为 P 1 ,延长 CP 1 交 A 于 Q 1 ,

∵ OA 是半径, ∴ OC

OQ 1 ,∴ OC OQ 1 ,∴ △OCQ 1 是等腰三角形.

又∵ △ AOC 是等边三角形,∴ PO

1

OA =2 .

1

2

②解法一:过 A 作 AD OC ,垂足为 D ,延长 DA 交 A 于 Q 2 , CQ 2 与 x 轴交于 P 2 ,

∵ A 是圆心, ∴ DQ 2 是 OC 的垂直平分线. ∴ CQ 2

OQ 2 .∴ △OCQ 2 是等腰三角形,

过点 Q 2 作 Q 2 E x 轴于 E ,在 Rt △ AQ 2 E 中,∵ Q 2 AE

1 OAC

30 ,

OAD

2

∴ Q 2 E

1

AQ 2 2, AE 2 3 .∴点 Q 2 的坐标( 4+ 2 3 , 2 ).

2

Rt △ COP 1 中,∵ PO 2, AOC

60 ,∴ CP

2 3 .∴

C 点坐标( , 2 3 ).

1

1

2 设直线 CQ 2 的关系式为: y kx b ,则有

k

2 (4 2 3) k 1

b

解得:

∴ y x

2 2

3 .当 y

0 时, x 2

2 3 .∴ P 2 O 2

2 3 .

b

2 2 3

2 3 2k b

解法二: 过 A 作 AD

OC ,垂足为 D ,延长 DA 交 A 于 Q 2 , CQ 2 与 x 轴交于 P 2 ,

∵ A 是圆心, ∴ DQ 2 是 OC 的垂直平分线. ∴ CQ 2

OQ 2 .∴ △OCQ 2 是等腰三角形.

∵ OAC

60 ,∴

1

30 .∵ DQ 2 平分

OQ 2C, AC AQ 2 ,∴ ACQ 2

AQ 2 C 15 .

OQ 2 C

OAC

2

∵ △ AOC 是等边三角形, CP 1 1

ACO 30 . ∴ PCP 12

PCA 1

ACQ 2 30

15

45 .

OA , ∴ PCA 1

2

∴ △CPP 12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P 12 CP 1 2 3 .∴ P 2 O PO 1 PP 12 2 2 3 .

17. 26.

如图 12-1 所示,在 △ ABC 中, AB AC 2 , ∠A 90 , O 为 BC 的中点,动点 E 在 BA 边上自由移动,

动点 F 在 AC 边上自由移动.

( 1)点 E ,F 的移动过程中,

△OEF 是否能成为 ∠ EOF 45 的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指出

△ OEF 为等腰三角形

时动点 E ,F 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当 ∠EOF 45 时,设 BE x , CF y ,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 3)在满足( 2)中的条件时,若以 O 为圆心的圆与 AB 相切(如图 12-2 ),试探究直线 EF 与 O 的位置关系,并

证明你的结论.

解:如图,

A

( 1)点 E ,F 移动的过程中, △OEF 能成为

EOF

E ,

F 的位置分别是:

45°的等腰三角形.此时点

A

E

F

① E 是 BA 的中点, F 与 A 重合. ② BE CF

2 .③ E 与 A 重合, F 是 AC 的中点

( 2)在

△OEB 和

△FOC 中,

EOB FOC

135° EOB OEB 135°

∴ FOC

OEB .又 ∵ B

C , ∴△OEB ∽△ FOC .∴ BE

BO .

CO CF

∵ BE x , CF

y , OB OC

1 2

2

2

2

2 ,∴ y

2

(1≤ x ≤ 2) .

2

x

( 3) EF 与

O 相切. ∵△OEB ∽△ FOC , ∴

BE

OE .∴

BE

OE .即 BE

BO .

∵ B

EOF 45° ∴△ BEO ∽△ OEF CO OF BO OF O OE

OF

又 . ∴ BEO

OEF

. ∴

点 到 AB

和 EF

的距离相等.

∵ AB 与 O 相切, ∴点 O 到 EF 的距离等于 O 的半径. ∴ EF 与 O 相切.

18. (06 武汉市 ) 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Rt △ AOB ≌ Rt △ CDA ,且 A( -1, 0) 、B(0 , 2) ,抛物线 y = ax 2+ ax - 2

经过点 C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在抛物线 ( 对称轴的右侧 ) 上是否存在两点 P 、Q ,使四边形 ABPQ 是正方形?若存在,求点 P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②, E 为 BC 延长线上一动点,过

A 、

B 、 E 三点作⊙ O ’ ,连结 AE ,在⊙ O ’ 上另有一点 F ,且 AF = AE ,

AF

交 BC 于点 G ,连结 BF 。下列结论:① BE + BF 的值不变;②

BF

BG

,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成立,请你判断哪

AF

AG

一个结论成立,并证明成立的结论。

y

y

解:⑴由 Rt △ AOB ≌Rt △ CDA 得 OD=2+1=3,CD=1∴C 点坐标为 ( - 3,1),

F

∵抛物线经过点 C, ∴ 1= ( - 3) 2 a +( - 3) a- 2,∴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2

1 2 .

B

a

x G

x

2

O 2 B

C

2

P 、 Q ,使四边形 ABPQ 是正方形。C

⑵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存在点

D A O

x

E

以 AB 边在 AB 右侧作正方形 ABPQ 。过 P 作 PE ⊥ OB 于 E , QG ⊥x 轴于 G ,可证△ PBE ≌△ AQG ≌△ BAO ,

x

∴ PE = AG = BO = 2, BE = QG =AO = 1,∴∴ P 点坐标为( 2,1 ), Q 点坐标为( 1, - 1)。A

O

由( 1)抛物线 y

1 x 2

1 x

( 第 25 题 图

( 第 25 题图② )

2 。当 x = 2 时, y = 1,当 x = ,1 时, y =- 1。∴ P 、 Q 在抛物线上。

2

2

故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存在点

P ( 2,1 )、 Q (1, - 1),使四边形 ABPQ 是正方

形。

⑵另解: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存在点

P 、 Q ,使四边形 ABPQ 是正方形。

延长 CA 交抛物线于 Q ,过 B 作 BP ∥CA 交抛物线于 P ,连 PQ ,设直线 CA 、BP 的解析式分别

为 y=k 1x+b 1, y=k 2x+b 2,

∵ A (- 1,0 ), C (- 3,1 ),∴ CA 的解析式 y 1 x

1 ,同理 BP 的解析式为 y 1 x 1 ,

2

2

2 2

y

1 x 1

解方程组

2 2

得 Q 点坐标为( 1, - 1),同理得 P 点坐标为( 2,1 )。

1

1

y

x 2 x

2

2

2

由勾股定理得 AQ = BP = AB = 5 ,而∠ BAQ = 90°,

∴四边形 ABPQ是正方形。故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上存在点P( 2,1 )、 Q(1, - 1),使四边形ABPQ是正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