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第二部分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第二部分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第二部分

1.0.1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时为了加强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环境安全和工程质量,统一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验收标准。本规范不包括盾构隧道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内容

1.0.2本规范为规定的内容应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2术语

本章给出了本规范有关章节引用的19条术语。目前盾构及其施工技术在术语尚存在地区和习惯差异,通过本规范统一盾构法施工及验收的相关术语。

本规范的术语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地下轨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及《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等资料,经编制组集中归纳和整理编入本规范。

本规范的术语时从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角度赋予其含义,同时还给出相应的推荐性英文翻译,仅供参考。

3基本规定

3.0.1施工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现场管理,除应具有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外,还要求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以及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

对具体的施工项目,要求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运行。对于涉及隧道结构安全、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措施。

3.0.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规范操作盾构,并制定应急预案,使其在预定条件和正确操作下正常使用时确保盾构法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盾构类型、地址条件和工程实践,首先由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估,根据分解结论制定包括盾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等在内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作业在安全和卫生环境下进行。

3.0.7盾构法隧道施工应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制定信息管理制度。为便于几时了解施工现场情况,鼓励有条件的施工现场配置地面远程监控系统,将盾构掘进参数实时传递到地面监控中心。

3.0.8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对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应及时采取注浆、加固、支护等技术措施,保证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及轨道交通线路等安全。

3.0.9质量验收包括实物检验和资料检查。资料检查包括施工质量验收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质量验收层次为:生产班组的自检、交接检;施工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的专业检查和评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

根据有关规定和工程合同的规定,对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或有争议的检验项目,有各方参与见证检验,已确保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质量得到控制。

4施工准备

4.1前期调查

4.1.2~4.1.4位防止资料与实际工况条件不符,施工前应进行工程环境的调查和实地踏勘,位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提供足够的依据,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实地踏勘调查各种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及其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

2道路种类和路面交通情况;

3工程用地情况,主要对施工场地及材料堆放场地、弃土场地、运输路线等做必要的调

4施工用电和给水排水设施条件;

5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2技术准备

4.2.1盾构法隧道施工时一项综合性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的确定关键在于全面掌握与工程有关的资料。施工前全面了解工程规模、要求、地质和环境条件,有利于正确采取经济合理的施工措施。

4.2.3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很难改变施工方法。因此,在施工前应依据工程特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结构、环境条件及环境保护等级、盾构类型与性能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依据。

4.2.4对盾构主控室操作人员、管片拼装操作人员、电气与机械保养维修人员等进行技术培训。加强重点环节和风险源的防控措施技术培训。

4.2.5施工前,应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完成掘进前的联系测量工作,同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地面建(构)筑物保护专项方案等预先布设地面监测网点。

4.3盾构选型与配置

4.3.1盾构施工段工程地质的复杂性主要反映在基础地质(主要是围岩岩性)和工程地质特性的多变方面。盾构选型时应综合考虑,并对不同选择进行风险分析后择其优者。从保持工作面的稳定、控制地面沉降的角度来看,使用泥水平衡盾构要比使用土压平衡盾构的效果要好一些,特别是在江河湖等水域、存在密集的建(构)筑物,以及上软下硬的地层中施工时。采用泥水平衡盾构还可以降低地质变换差异大造成的施工风险。在特殊施工环境中,施工安全是盾构选型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盾构选型的主要方法包括地层渗透系数法、地层颗粒级配法等。

地层渗透系数法:当地层的渗透系数小于7

10-m/s 时,克选用土压平衡盾构;当地层的渗透系数为1.0×710-m/s~1.0×410-m/s 时,既可以选用土压平衡盾构也可以选用泥水平衡盾构;当地层渗透系数大于1.0×410-m/s 时,已选用泥水平衡盾构。对于渗水系数较大的地层,如果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螺旋输送机“土塞效应”难以形成,螺旋输送机出渣会发生大量“喷涌”现象,这样对施工非常不利;同时土仓压力波动大,地面沉降很难控制。对于渗透系数较小的隧道,如果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主要制约因素是隧道渣土排放需要较长的管道,及需要昂贵的泥水处理设备,在环境要求高的场合还应采用渣土压滤设备,同时耗费大量的膨润土,工程造价较高。

地层颗粒级配法:土压平衡盾构主要使用于粉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土、粉砂层等地层的施工;砾石粗砂地层宜选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粗砂、细沙地层既可选用泥水平衡盾构,也可在土质改良后选用土压平衡盾构;含漂石、砂卵石地层宜选用土压平衡盾构。当岩土中的粉粒和黏粒的总量达到40%以上时,通常会选用土压平衡盾构,相反的情况则选择泥水平衡盾构比较合适。

4.3.2盾构选项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隧道线路和结构设计要求,周边环境条件,采用的辅助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安全、环保和工期要求,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等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及分布状况、地层软硬程度、地下水位、地层渗透性等,同时要特别注意粒径卵砾石地层、漂石、高灵敏度软土、松散沙层、软硬混合地层、地下障碍物、可燃及有害气体等。

2隧道线路及结构设计条件包括:线路平纵断面(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建筑限界、隧道限界、隧道埋深、连续掘进长度、衬砌结构形式及分度参数等。

4环境条件包括:工程周边的建(构)筑物状况、地下管线情况、道路交通状况、控制沉降要求。盾构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噪声等对环境产生污染。对泥水平衡盾构而言,泥浆处理不彻底,泥浆中的悬浮或半悬浮状态的细土颗粒不能完全分离出来,弃浆量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4.3.4刀盘是盾构的关键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土体开挖效率,以及施工质量和安全。刀盘的结构和刀具等应满足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等。

2砂土、粉土和黏性土地层宜采用辐条式结构或开口率较大的面板式结构,复合地层宜采用面板式结构。泥水平衡盾构一般采用面板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根据工程地质可选用面板式或辐条式刀盘。

采用面板式刀盘时,由于渣土经刀盘面板的开口进入开挖仓,开挖仓内的土压力于开挖面的土压力之间产生压力降,其大小受面板开口的影响不易确定,从而使得开挖面的土压力不易控制。由于受面板开口率的影响,渣土进入开挖仓不顺畅、易粘贴和易堵塞。面板式刀盘的优点是通过刀盘的开口可以限制进入开挖仓的卵石粒径,在风化岩及软硬不均地层或上软下硬地层掘进时,应采用面板式刀盘。

辐条式刀盘渣土流动顺畅,不易粘贴和堵塞。由于没有面板的阻挡,渣土从开挖面进入开挖仓时没有土压力的衰减,开挖面土压等于测量土压,因而能对土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因此,辐条式刀盘队单一软土地层的适应性比面板式刀盘好。

面板式刀盘于辐条式刀盘的特点对比见表1

表1面板式刀盘于辐条式刀盘特点对比

3刀具配置是盾构工具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配置是否适合应用工程的地址条件,直接影响刀盘的使用寿命、切削效果、出图状况、掘进速度和施工效率等。

切刀和刮刀等切削类刀具一般适用于砂、卵石、黏土等松散地层。岩石强度较大时应配置滚刀。

4.3.5刀盘主驱动是刀盘的动力系统,应根据地质条件、环境和施工要求等确定主驱动形式、刀盘转速和驱动主轴密封。

1刀盘主驱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变频电机驱动和液压驱动。变频电机驱动设备费用高,但是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较低的能源消耗;液压驱动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过载保护性能,维修保养相对简单,可靠性高。因此两种驱动方式在盾构上都得到广泛的使用。变频电机驱动使用于较为单一地质,扭矩突变情况较少的地层;液压驱动能够适应所有地质,但配置较大驱动功率时,系统复杂,可靠性有所下降。

表2刀盘驱动方式特点对比

隧道施工规范

隧道施工规范 有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国家颁布的规范 1、洞口开挖中应随时检查 (边坡和仰坡) ,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 (适当放缓坡度) ,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2、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帖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超前管棚、锚杆、小管棚等)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 (洞内相联的拱墙 ) 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长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 (加强连接措施) ,确保与(已成的拱墙) 连接良好。 4、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 (不得大于0.3m) ,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 (不得大于0.5m)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5、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 (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0m 后) 方可进行。 6、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 ,降低工料消耗。 7、全断面法适用于(Ⅵ~Ⅳ ) 类围岩。该法可采用 ( 深孔爆破 ) ,其深度可取 (3 ~3.5m) 。 8、台阶法适用于(Ⅳ~Ⅱ ) 类较软或 (节理发育) 的围岩;台阶分部开挖法适用于(Ⅲ~Ⅱ) 类围岩或 (一般土质围岩地段 ) 。一般环形开挖进尺不应过长,以 (0.5~1.0m ) 为宜;导坑法适用于(Ⅲ~Ⅱ ) 类夏围岩。 9、Ⅰ类围岩必须按 (辅助施工方法的要求进行处理后) 后方可开挖。 10、应严格控制欠挖。当 (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 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cm ) 。拱、墙脚以上( 1m ) 严禁欠挖。 11、当采用构件支撑时,如围岩压力较大,支撑可能沉落或局部支撑难于拆除时,应(适当加大开挖断面) ,(预留支撑沉落量保证衬砌设计厚度) 。预留支撑沉落量应根据 (根据围岩性质和围岩压力 ) ,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量测结果进行调整。 12、爆破开挖一次进尺应根据 (围岩条件 ) 确定。开挖软弱围岩时,应控制在 (1~2m之内) ;开挖坚硬完整的围岩时,应根据(周边炮眼的外插角及允许超挖量) 确定。 13、硬岩隧道全断面开挖,眼深为3~3.5m的深眼爆破时,单位体积岩石的耗药量可取(3~ 3.5mkg/m3) ;采用半断面或台阶法开挖,眼深1.0~3.0m 的浅眼爆破时,单位耗药量可取( 0.4~0.8mkg/m3) 。 14、水泥砂浆锚杆孔径应 (大于杆体直径15mm);其它型式锚杆孔径符合设计要求。

最新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1.0.1为给公路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 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山岭隧道。 1.0.3隧道施工应在公路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 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 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1.0.4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 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 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1.0.5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 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1.0.6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 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1.0.7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 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 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0.8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

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1.0.9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1.0.10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1.0.11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12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0.13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季文华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季文华 发表时间:2019-04-16T11:45:30.6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作者:季文华 [导读] 通常来看,公路隧道的施工程序是极为繁琐和复杂的,鉴于其独特的施工环境,从而使其具体的施工过程通常会遇到诸多的困难龙泉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通常来看,公路隧道的施工程序是极为繁琐和复杂的,鉴于其独特的施工环境,从而使其具体的施工过程通常会遇到诸多的困难。而这样既不利于工程质量的达成,同时也可能会留下诸多潜在的质量漏洞和技术难题。而如要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就务必要透彻了解公路隧道的具体特点,并切实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从而把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等级降到最低或根本杜绝,以助力施工企业获得长效和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 对于公路隧道施工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对地质条件的依赖性比较明显。因为隧道工程通常都是在地下的环境中施工,所以对于地质的具体情况务必要做到透彻的了解,并切实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和突发情况,以确保隧道工程能够稳定安全地进行。2) 公路隧道工程的差异性。对于公路隧道工程来说,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与正式施工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中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因而导致很多设计内容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与调整,进而使得工程设计的内容与施工的实际状况存在巨大的偏差。3) 施工难度系数较大。通常整个隧道的施工都是在洞中进行,而洞内的不可知因素太多,且环境极为复杂,施工的空间极为有限,大型的设备也不能有效地展开,稍有不慎极易出现碎石甚至于塌陷的情况,这样就给隧道工程的整体推进造成了很多的干扰。 2公路隧道施工常见问题 2 .1开挖质量问题 在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开挖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例如,目前我国许多施工单位在开展公路隧道施工时并没有做好隧道拱部爆破的控制工作,导致爆破过程出现问题。很多施工人员对初喷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在此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边墙质量问题,从而给开挖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支护质量问题 在开挖过程中,应确保开挖全面、彻底,切忌出现部分开挖现象。较常用的一种开挖方式是台阶式开挖,但是这种开挖方式会使开挖纵向距离较大,时间久了会导致围岩与初期支护相脱离,并且经过长期的作用,如果地基支撑的稳固性不足,极易引发空洞问题,从而能导致拱角悬空。 2.3防水问题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还要特别注意防水问题。防水问题不但会对公路隧道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影响公路隧道的功能性与安全性,如防水卷材质量不合格、防水卷材的使用方法不当、防水卷材的黏结性能不好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3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3.1完善施工工艺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施工工艺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不断地完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才能够准确有效的保证隧道的质量,进而建设质量达标的隧道。为此,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一些新型的施工工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并且不断的对施工工艺进行创新,保证施工工艺能够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公路隧道施工当中较为传统的施工工艺为先拱后墙,这种施工工艺主要适用于地质有断层且极为复杂的环境当中。但是随着人们对于隧道施工的要求不断提升,这种较为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施工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的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该种施工工艺为台阶法施工,这种施工工艺是在先拱后墙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创新而得出的,有效的将这种施工工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施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支出。 3.2做好施工安全控制 从本质上来讲,安全控制是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所在,它主要强调的是施工的安全性,只有在安全施工标准下才能够准确有效的完成质量控制目标。隧道安全控制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中: 其一为通风控制,通风控制主要指的就是依照施工人数以及呼吸所需的氧气情况,设置出不同数量的通风口,保证相关的施工人员能够正常的呼吸。其二为环境控制,这一控制主要指的就是相关的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测,了解施工环境当中的地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预估出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施工难点,结合这些信息制定出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其三为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系统,在施工环境当中的各个关键部位设置一些摄像头等监督设备,保证监管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并且要做到及时有效的发现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所在,并及时的制定出解决措施。 3.3完善开挖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开挖隧道之前,应充分了解围岩的具体状况,从而保证开挖符合预期设定的标准。该文主要以Ⅴ级围岩为例,进而介绍了公路隧道的具体开挖方式。由于长久的风化和侵蚀的作用效果,进而使得Ⅴ级围岩中岩石的整体稳定性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同时也会造成其传递荷载的能力严重下降。而为了处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台阶施工的方式实施开挖,以控制台阶的高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通常台阶的高度应为 3 m 左右,而长应达到 5 m。此外,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 科学控制进尺的大小程度。通常应把进尺设定为 1 m,而之所以这样做是开挖的便捷性的考虑。2) 在对台阶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减少爆破的频率,应尽量使台阶能够在同一时间段施工。爆破频率的减少有助于确保岩石本身整体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另外也能推动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3) 在完成开挖作

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四章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一节隧道工程设计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但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以隧道横断面的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为控制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的选择 在确定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之前,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隧道设计参数。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与人的生理反应和乘客的舒适度相联系。这就要制定压力波动程度的评估办法及确定相应的阈值,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如3s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我国拟采用压力波动的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0Kpa/3s。 根据ORE提出的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关系可以推算出满足舒适度要求时,阻塞比β宜取为:当V=250km/h时,β=0.14;当V=350 km/h时,β=0.11。 隧道横断面形式一般为园形(部分或全部)、具有或没有仰拱的马蹄形断面。而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1)建筑限界;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3)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4)线间距; (5)线路轨道横断面; (6)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7)空气动力学影响; (8)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 二、客运专线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的不同点 1.当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要遇到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降低及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除了采用密封车辆及减小车辆横断面积外,必须采取有力的结构工程措施,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及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另外还有其它辅助措施,如在复线上双孔单线隧道设置一系列横通道;以及在隧道内适当位置修建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 2.客运专线隧道的横断面较大,受力比较复杂,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隧道维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复合衬砌和整体式衬砌比喷锚衬砌安全,且永久性好,故一般不采用喷锚衬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准则CJJ/T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 J J/T164-2011) 说明: 目前网上尚无“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的word版文档;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交流这份规范,网友ershibasui1474编写了这份规范的电子版,请大家尊重该规范的版权和权威性,不得侵犯该规范编写单位及编写人的知识产权。 该规范是在很匆忙的时间内完成的,并未进行复核,请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更正。 1总则 1.0.1为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保证检测准确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进场拼装施工前的检测和质量验收。 1.0.3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管片 盾构隧道衬砌环的基本单元,包括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 2.0.2混凝土管片 以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按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3钢管片 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按钢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4水平拼装检验 将两环或三环管片沿铅直方向叠加拼装,通过测量管片内径、外径、环与环、块与块之间的拼接缝隙,从而评价管片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 2.0.5渗漏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外弧面逐级施加水压,观察水在混凝土管片内弧面及拼接面的渗透情况,评价管片抵抗水渗漏的能力。 2.0.6抗弯性能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施加抗弯设计荷载,分析混凝土管片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管片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变化,评价管片的抗弯性能。 2.0.7抗拔性能检验

对混凝士管片中心吊装孔的预埋受力构件进行拉拔试验,评价管片吊装孔的抗拔性能。 2.0.8粘皮 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2.0.9飞边 模塑过程中溢人模具合模线或脱模销等间隙处并留在混凝土管片上的水泥砂浆。 拼接面 采用某种方式将盾构隧道管片连接起来,管片与管片之间的接触面。 环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成环后,环的切线方向。 纵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后,环与环的中心连线方向。 渗漏检验装置 在渗漏检验中,用于固定由凝土管片试件,并能在管片外弧面与试验架钢板之间形成密闭区间进行充水加压试验的试验台座。渗漏检验装置由检验架钢板、刚性支座、横压件、紧固螺杆、橡胶密封垫等组成。 3基本规定 3.0.1盾构隧道管片检测,应在接受委托后,进行现场和有关资料调查,制定检测方案并确认仪器设备状况后进行现场检测,根据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判断是否进行扩大抽检,并应出具检测报告(见图3.0.1)。 图3.0.1盾构隧道管片检测工作程序 初检结果不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 密码:(改颜色显示)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养护检查、清洁维护、保养维修、病害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技术管理的要求,并重点引入了“养护分级”和“技术状况评定”的内容,为各级隧道管理养护单位把握隧道技术状况和采取对应的养护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修订背景】 满足养护新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通车总里程已由2003年年底的1001公里(2175座)增长到9605.6公里(11359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积累了大量的隧道养护经验。 原《规范》是2000年开始制定、2003年施行的,当时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刚刚大量出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公路养护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原《规范》制定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在发布实施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化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发展,公路养护技术逐步提升和体系日趋形成,原《规范》所依托的部分技术和相关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提高对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操作的指导水平。 因此,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了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范》编制组以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兼容并蓄,立足于国内公路隧道养护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适当吸取国外经验及成果,开展了全面修订工作。 【修订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本次修订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加强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新《规范》主要是通过养护检查、清洁维护、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保养维修、运营监测等方面规定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如根据调研意见,从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出发,将日常巡查从日常检查中分离出来,将日常检查调整为经常检查;增加了清洁维护的覆盖范围,如考虑到诱导灯、轮廓标等设施对运营安全和节能的影响,增加了对其清洁的要求;强化了定期检查的要求,明确了定期检查应进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的规定并给出了方法。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一、洞口工程 1、洞口开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1、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1.2、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1.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不留后患1.4、石质地层拉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质地层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 1.5、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1.6、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1.7、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1.8、开挖的土石方不得弃在危害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得影响运输安全。 1、9、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 1、10、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1、11、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土质地基应平整夯实,土质松软时,应加碎石,人工夯实,将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2)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唱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 (4)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5)灌注砼时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6)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7)、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8)当端墙顶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 (9)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配合施工,并应与路垫排水系统连通。 二、明洞工程 1、明洞衬砌施工可选用下列几种方法: (1)当边坡能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 (2)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顶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3)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外侧边墙,继做拱圈,再做内侧边墙;

盾构法隧道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2.7 盾构法隧道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2.7.1 总则 2.7.1.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在软土和软岩中采用盾构掘进和拼装钢筋混凝土管片方法修建的区间隧道结构防水施工。 2.7.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7.2 术语、符号 2.7.2.1 术语 (1)盾构法:采用盾构掘进机进行开挖,钢筋混凝土管片、复合式管片、砌块、现浇混凝土等作为衬砌支护的隧道暗挖施工法。 2.7.3 基本规定 2.7. 3.1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4 级,各级标准应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3.0.1 条的规定。 2.7. 3.2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的要求,应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表3.0.2-2 的规定选用。 2.7. 3.3 不同防水等级盾构隧道的衬砌防水措施应符合表2.7.3.3 规定: 不同防水等级盾构隧道的衬砌防水措施表2.7.3.3 2.7. 3.4 管片防水涂层必须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 2.7. 3.5 管片外防水涂层和管片接缝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7.4 施工准备 2.7.4.1 技术准备 (1)施工单位应认真学习图纸,并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以便理解盾构施工中防水工程的施工要点。 (2)依据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明确工艺流程,指导施工。 (3)根据穿越土层的工程水文地质特点辅以以下相应技术措施: 1)疏于掘进土层中地下水的措施;

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南11

隧道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 11.1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11.1.1对隧道长度超过4km的特长隧道、单洞三车道以上的连拱隧道、单洞四车道的分离隧道以及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隧道应按照交通部《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要求开展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11.1.2开展桥隧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单位,应当具有公路行业设计甲级资质;承担风险评估的单位,应组织经验丰富的地下工程、隧道等领域专业人员组成评估小组;承担风险评估工作的负责人,应具有20年以上设计施工经验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 11.1.3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贯穿于隧道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包含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其中设计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各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隧道工程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第三方等风险进行,以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点,并高度重视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11.1.4隧道工程建设各方(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承包人、监理单位等)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确保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反馈及时。 11.1.5风险评估单位提交的评估报告内容全面,数据完整,客观公正,提出的对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编制依据 1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3隧道基础资料;4各阶段审查意见;5上阶段评估结果。 (2)隧道概况 (3)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4)风险评估内容 (5)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 (6)风险评估结论。 11.2安全管理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除应符合《福建省高速公路工地建设标准化指南》第2.3条及第4章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1.2.1隧道开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详细说明隧道质量和安全的有关技术要求和重大危险源,技术和安全交底台帐必须签字确认。应落实工前教育制度,规范进洞管理。 11.2.2监理人应按规定认真审查承包人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审查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对

高速公路隧道二衬质量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二衬质量控制措施 王东 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蓬勃向上,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中。同时,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对二次衬砌的质量提出了较以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隧道的防水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等级标准,要求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二次衬砌混凝土必须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性能。因此,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且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结合望安高速公路上新寨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的实例与以往的经验,对高速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二衬;质量;控制措施 二、工程概况 上新寨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左幅长度1640m,隧道进口段位于半径为2588m的圆曲线上,出口段位于半径为1900m的圆曲线上,纵坡坡度为-2.5%,最大埋深约为222m;右幅长度1603m。隧道进口段位于半径为2500m的圆曲线上,出口段位于半径为1800m的圆曲线上,纵坡坡度为-0.6457%,其余的纵坡坡度为-2.5%,最大埋深约为229m。 进口位于单斜破体中部,洞身段横穿山体,出口位于一缓坡中部。隧道前半段坡度较陡,基岩零星出露,植被较发育,后半段坡度较缓,覆盖层较厚,植被发育。属于构造侵蚀-剥蚀型低山地貌。场区属珠

江流域之北盘江水系,进口处无常年地表径流。出口处为深切冲沟,属雨源型山间溪流,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流量较大,低于隧道底边,对隧道无影响。 该隧道围岩类别分为V级围岩和Ⅳ级围岩,隧道洞身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二次衬砌采用C25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墙衬砌厚度设计为:IV级围岩40cm,V级围岩50cm。 三、影响二次衬砌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 ①隧道开挖成型差,欠挖或初期支护侵入衬砌断面,造成衬砌混凝土厚度不均匀或局部厚度不足; ②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二次衬砌荷载承受围岩压力较大,安全可靠性受到影响。 ③混凝土拌合时原材料计量误差较大,尤其外加剂的掺加不够准确,施工用水量未能准确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造成混凝土水胶比增大。 ④在混凝土运输及泵送过程中加水现象时有存在,严重影响混凝土综合性能。 ⑤采用整体式钢模板衬砌台车施工时,台车变形或加固不到位,以及混凝土浇筑时局部不振捣或漏振等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混凝土平整度、密实度、均质性差。 ⑥隧道局部衬砌混凝土背后存在脱空现象。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全面]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 1审核方案,检查“三通一平”和各种设备准备情况 重点审核隧道场地布置方案、地方料使用情况、交通运输状况、电力、通讯、供水、进场施工设备和检测设备; 1.1审核重点隧道施工场地总布置图方案 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以洞口作业区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 (2)长隧道洞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和存放的场地. (3)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应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公路,并设有专用线. (4)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 (5)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健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洞口段为不良地质时,不应在洞顶修建房屋高压水池和其他建筑. (6)运输便道、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应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形成网络. (7)危险品库房按有关规定办理. (8)检查开工准备条件,审批开工报告. 1.2对地方料的使用进行审核 (1) 审查进场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建设单位供应的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原材料,检查采购合同复印件、生产厂家资质证明等. (2) 通过外观检查、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等方式,按现行“验标”的规定对实物进行检查验收. (3) 检查原材料存放.要求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进场时间、产地、数量、批次、品种、规格和检验情况分别作出明显标识. 1.3交通运输状况 对重点隧道洞口施工作业区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运输方式、运输道路、运输路线、运输管理及运输设备满足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 1.4电力

最新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最新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规范 篇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tz204—20xx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xx—10—33发布20xx—12—01实施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发布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xx 主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施行日期:20xx年12月01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xx年·北京 前言 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关于编制20xx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xx]1026号)和铁道部

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确定部分20xx年新开标准项目主编 单位的通知》的要求,在《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xx)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技术指南共分18章,另有8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洞口工程,施工方法,辅助施工方法与措施,钻爆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机械与设备,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辅助坑道,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统,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环境保护及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等。 本技术指南与《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xx) 相比,章节和内容的增减情况主要有: 1.增加了超前地质预报、环境保护、辅助施工方法与措施四章。 2.增加了施工工艺流程图。 3.增加了近年来修建隧道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如黄土隧道、高原冻土隧道、斜切式洞口、混凝土耐久性等的内容。 4.施工机械与设备章按作业工序分节,并增加了机械配置参考表及施工实例。 5.删除了有关整体式衬砌、喷锚衬砌和隧道塌方等内容。 希望各单位在执行本技术指南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

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分析了公路隧道的施工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其质量控制措施从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标签: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在当前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隧道施工建设,其规模不断扩大。隧道作为公路施工中的特殊构造物,其与路基、桥洞等其他公路施工有着较大的区别。而公路隧道的特点是断面大、附属设施多以及运营环境要求特别高等,这就提出了建设公路隧道的技术水平必须跟上现实的要求,那么探讨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对这一问题简略进行探讨。 1 公路隧道的施工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仅仅对光面爆破在拱部通常有着比较好的控制,但不重视初喷的作用,边墙质量也不高。特别是进行台阶法开挖期间,就可能存在初期支护初喷的滞后问题,也有不作初喷的现象。没有控制好下半断面扩挖的开挖面的质量标准,遇到比较好的围岩则超欠挖就严重,存在当过去几个循环了初喷才进行的情状;当遇到比较差的围岩现象,过多地超挖边墙中部,大多时候就是先立钢拱架,尤其是进行分部开挖,在边墙脚有严重欠挖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喷混凝土一次性开挖。当进行台阶或分部的开挖期间,在喷混凝土层内田加了片石,纵向距离则在扩挖下半断面时存在过大现象,全部用上了那些严重超挖区域的挡板和杂物,也就可能导致有初期支护与围岩脱离状态的出现,钢架拱脚虽然在稳定地基上接长了却没有相应的的支撑,产生空洞和悬空拱脚,这类质量问题很严重。再看施工的机具与台架方面,存在锚杆长度缺少,锚杆到拱部距离长而打不到的问题。缺少足够的砂浆饱满度,没有将锚杆垫板与表面紧贴。混凝土在二次衬砌拱背没有灌注满,拱顶的厚度由于仰拱施工未采用外模而不够振捣,混凝土不密实,在拱顶外层钢筋出现了严重裸露和脱空的现象。 2 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1)隧道开挖质量控制措施。要切实控制好隧道开挖的质量,通常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控制好开挖断面规整程度;其二是控制好断面尺寸及超欠挖。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控制住隧道开挖断面的尺寸标准,遇到围岩松软与地压力比较大的问题,要变形那些比较大的围岩,就需要采取措施,避免产生那些净空不够的一系列问题。所采取的开挖方法和施工工艺必须针对围岩类型对断面进行来有效选择,通常比较惯常使用的钻爆法这一比较实用的施工方法。对硬岩就应采取光面爆破的方法,而预裂爆破可针对软岩运用。采取半断面开挖期间,就必须对半断面开挖厚度及其用药量从严掌握与控制,避免扰动和拱部围岩失稳情况出现。以目测方法来检验开挖轮廓面的规整度。对于隧道开挖的实际断面可以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进行快速精确地测定,同时可将其与设计断面一起放在同一极坐标之下比较其区别,从而将隧道超欠挖的详细资料获取到,来具体指导施工过程。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井点降水应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0.5米,停止降水时,必须验算涌水量和明挖隧道结构的抗浮稳定性,当不能满足要求时不能停泵。 降水井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点距基坑边缘不应小于1.5米,距暗挖隧道结构不应小于2米; 2( 井点应沿基坑或暗挖隧道布设,并应成封闭形,当不能封闭时应延长1倍以上的基坑或暗挖隧道横断面宽度; 3( 暗挖隧道如地面无条件布设井点时,可在隧道内设置水平井点或采取其它隔水措施; 4( 井点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当基坑较宽满足不了降水深度时,应在基坑内增设井点。 2.1.6 井点施工前应复测基坑(暗挖隧道)平面位置测放井点孔位;清除地面,地下 障碍物并将保留的地下管线挖露出来,平整场地并挖设泥浆坑。 2.1.7 井点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孔的空口处应设置护筒; 2 孔径应比管径大200-300毫米 3 孔径应垂直、上下一致,孔底比管底深0.5-1.0米 4 钻进中应取土样并做好记录 2.1.8 分节组装的井点管径应一致。钢管井点管的滤管应采用穿孔钢管,空隙率不 应小于25%,外壁垫筋缠镀锌铅丝后并包上工布滤网。 管井井点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时,其空隙率不应小于20%,并外壁应垫筋、缠丝、

包土工布滤网。 2.1.9 井点管沉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设前应先配管; 2 沉设位置应居中,垂直、管井的滤管应置于含水层中; 3 分节沉设时,各节应同心并连接严密; 4 管井井点管应高出地面300-500毫米,井点管就为固定后,管上口应临时封 闭。 2.1.10. 滤料应洁净,其规格为含水层筛分粒径的5-10倍,投放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滤料投放前应清空稀释泥浆; 2 滤料应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投放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 3 滤料填至井口下1米左右时应用粘性图填实夯平, 2.1.11 井点管沉设后,应检查渗水性功能,当投放滤管口有泥浆水冒出或向 管内灌水能很快的下渗时方为合格。 2.1.12 排水管路断面应根据排水流量确定并连接严密,排出的水经过尘沙处理 后,方可排入市政管道。 2.1.13 降水井点泵组应搭设防雨设施、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对泵组和管路系 统应采取防冻措施。 2.1.14 降水施工应有防止降水区域内建筑物和构筑物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的措施,当采用回灌措施时应化验水质,不得污染地下水。 2.1.15 土洞发育地区采用井点降水时,应有防止引起临近地面塌陷的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摘要:现代高速公路施工中,隧道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施工质量与公路运营质量有很大的联系,因此隧道工程受到各个施工单位的重视与关注。为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好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施工技术,并探讨隧道施工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希望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公路的规模以及数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速公路由于线路较长,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山体障碍,在这些特殊的路段,需要进行隧道施工来实现线路的畅通,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并做好各个施工要点的控制。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1.1 隧道洞口及明洞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隧道洞口破土施工前,需对当前的地质条件、天气情况、水文变化进行调研,尤其是需要对仰坡以及周边稳定情况进行调研,观察施工山体是否出现悬石或者危石等安全隐患。如果施工区域的雨水比较充足,在洞口施工前,需要设置排水通道,以避免雨水冲刷施工区域周边的坡体。此外,在进行隧道施工前,还需要沿隧道拱部120°的范围内施工自进式锚杆,之后再进行人工开挖进洞操作。常规隧道施工,明洞施工常采用明挖外边的施工方式,对墙体及拱部进行施工,内部采取暗挖的方式,同时利用混凝土喷涂对内部开挖后的内墙进行加固及防护工作。明洞施工完成后,后续还应进行明洞钢筋绑扎施工,完成明洞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提高明洞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2 钻爆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使用到爆破技术,爆破钻洞加快隧道开挖速度,因此实际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爆破炸药,一般选择硝铵炸药,将炸药填充到大中空孔型以及直眼型的挖槽中。在钻爆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爆破人员,并依据隧道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钻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充分结合隧道围岩的各种性质,并做好隧道的支护工作,以尽可能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及稳固性。高速公路隧道钻爆施工过程,还需针对不同工序采取合适的施工方式,以便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 1.3 锚杆施工技术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说明

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 1、洞口段施工质量控制 隧道施工中,洞口段围岩一般比较破碎、地质条件较差,应遵循尽量减少对岩体扰动的原则,以提高洞口段岩体和边、仰坡的稳定性。《设计规》及《施工规》均作了规性要求,强调“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避免大挖大刷,在保持边、仰坡稳定的前提下,及时施作洞口,并在进洞之前,结合洞口的实际情况,先作好洞口地表的防排水措施。在大断面、浅埋和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地表预注浆、超前长管棚注浆等预加固措施,隧道洞口段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是进洞施工质量和地表预加固质量。 (1)进洞施工要严格遵循“短进尺,小循环,早锚喷,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及时施作洞门及其排水系统。通常可采用短台阶或超短台阶法施工,先施工上台阶,凡能用十字镐、风镐进行人工施工的情况,不允许爆破;需爆破时,可采用由隧道中心掏槽分段起爆,严格控制药量,人工风镐修边,控制超欠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断面尺寸修整至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一般可初喷混凝土一层,然后打系统锚杆并架设钢格栅、挂钢筋网,最后喷射砼至设计厚度。施工中要监测围岩变形速率和变形量,量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收敛、拱顶下沉及拱顶地表下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并采取辅助措施 (2)洞口预加固措施一般有两种:①地表预加固,主要措施有锚网喷支护、地表注浆、地表锚杆、抗滑桩、锚索等;②洞口正面围岩预加固,主要措施有超前长管棚注浆、超前小导管 注浆(配合格栅钢架)、掌子面封闭等。

2、以下强调几种常用的预加固措施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①锚网喷支护,可加固地表,防止因降水造成滑坡。一般在刷好边、仰坡后,采用锚网喷对地表给予加固,挂钢筋网规格和喷射砼标号可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施工质量控制重点:钢筋网必须与锚杆焊接,且钢筋网须用点焊焊成整体;喷砼时必须保证钢筋网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②地表注浆预加固,一般应用于围岩较差的浅埋隧道,通常采用热轧无缝钢管作为套管,呈梅花形布置;一般围岩段(涌水量不大)采用稳定性、粘度、可注性、结石强度及抗渗性均较好的超细水泥单注浆,特殊地段(富含地下水)采用超细水泥与水玻璃双注浆。在施工中要保证浆液原材料的质量和浆液配合比,根据地层地质条件确定浆液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孔间距。施工中应注意先灌注边孔,使松散围岩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注浆环境,达到不漏浆、不跑浆;然后依次向推进。每排注浆孔中,宜间隔交替注浆。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按照设计孔位开孔 ,严格控制孔口位置偏差在设计允许围;注浆工程中监控注浆压力变化,若突然增大或减小,应停机检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注浆;注浆结束前,应采用最大注浆压力闭浆一段时间,一般可取10分钟左右,并及时封堵注浆口。 ③超前长管棚注浆,长管棚超前支护距离长,整体刚度大对围岩变形限制能力强,能承受早期围岩压力;注浆能改善围岩状况,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对防止围岩初期松弛、土体坍塌有显著效果。超前长管棚注浆主要适用于围岩压力来得大且快,对围岩变形及地表下沉有严格控制要求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长管棚采用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可取35cm,在洞口前端设置长套拱作为管棚导向墙,施工中要保证孔口套管与沿拱圈环向布设间距、位置及方向应准确。钻孔完成后及时安设管棚钢管,避免出现塌孔。待有孔钢管已全部注浆完毕后,再进行无孔钢管的

《JTGT 3660—202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以下简称原《规范》)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以下简称原《细则》)同时废止。为便于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 公路隧道施工经常面临断面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高等困难;原《规范》和《细则》发布后,随着大量的公路隧道工程的实施,我国积累了公路隧道施工的新经验,“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不断出现,环保安全要求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保障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 《规范》定位于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方式的新建和改扩建公路的隧道施工。《规范》围绕施工工艺提出技术要求,旨在达到安全环保、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优质高效的目标。 《规范》以成熟使用的研究成果为支撑,依托公路隧道工程实践,广泛征求了意见,与其他标准进行了衔接。《规范》涵盖了公路隧道施工的全过程工序和施工准备、附属设施、辅助工程措施、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等,提出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技术规定和过程控制要求,用于规范施工行为,指导公路隧道施工工艺标准化,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和效率。是公路隧道工程的专业施工规范。 三、《规范》的特点 《规范》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吸纳交通运输行业隧道施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规范》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行业适用性强。公路隧道的显著特点是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开挖跨度更大。《规范》对三车道、四车道开挖方法选择、支护参数选定、预留变形量设置、对向开挖两工作面安全施工距离控制、质量控制标准、监控量测测点布置等,均给出了规定,用于指导公路隧道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