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特点初探

第9卷第4期2008年8月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TheoreticalStudiesOilPLAPoliticalWork

V01.9No.4

Aug.,2008

、;辩+’?’’”、、。、”:1’、:、、’;:::

葵羹: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j薹

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特点初探

王睿+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经常化、作用日益凸显,必须进一步拓展政治工作的视野;

政治性强、影响全局,必须及时有效地做好统一官兵思想和行动的工作;突发性强、情况紧急,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任务多样、力量多元、军地联动,必须健全组织领导、搞好专业人才保障;条件艰苦、环境复杂、面临多种考验,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捆在一起抓;国内外关注度高、信息透明,丛须加大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力度;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政治工作相关法规。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E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46X(2008)04—0086—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

的进步和军事理论的革新,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

迅速兴起,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的

重要实践。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等国,

均把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军队一项重要职能,写入

作战条令。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亦已成为我军的

广泛实践。政治工作在我军履行职能使命中发挥服

务保证作用和重要直接作战功能。从非战争军事行

动的特征出发,研究探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政治

工作,对确保我军圆满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全面履

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经常化、作用

日益凸显,必须进一步拓展政治工作的视野

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军事实践的重要形态,为军

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

从国际情况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当今时

代各国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国家利益在各层次各领

域相互交织。世界多数国家都极力避免威胁人类生

存的激烈冲突特别是大规模战争行为,而采取军事威

慑、显示武力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表达各自的安全关

切和利益诉求。从我国情况看,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

86?作者简介:王窖,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8—06—23

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国家

利益发展,影响我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我

国幅员辽阔、地理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危害大;综合

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大规模外敌人侵的战争威

胁降低,同时在国际社会努力树立我负责任大国的形

象。这些都对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提出了现实

而又紧迫的需要。1990年以来,我军先后参与维和、

联合军演、国际救灾和国内处置突发事件、抗洪、抗击

“非典”等多项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今年以来,先

后参加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以及奥运

安保等一系列重大行动。实践充分表明,非战争军事

行动已成为和平时期我军大量的、经常性的遂行任

务,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成为履行新

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军事实践拓展到

哪里,我军的政治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要切实搞清

楚战争行动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不断更新观念、拓展领域、充实内容、创新

方法,把政治工作的着眼点,从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

下局部战争,向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拓展;把政治工

作的职能,从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向发挥直接作战功

能拓展;把政治工作的对象,从参加行动的官兵,向组万方数据

织发动群众拓展,使政治工作紧紧跟上时代、形势和任务发展的步伐。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性强、影晌全局。必须及时有效地做好统一官兵思想和行动的工作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非战争军事行动,大多基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民生、社会稳定、外交等需要而展开,往往能直接达成政治目的,政治性体现得更强。军事行动必须服从政治目的。执行戒严、反恐、处突、维稳等任务,往往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相互交织,要求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正确的应对策略,稍有不慎就可能授人以柄、陷入被动。统一官兵的思想和行动,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尤为重要。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和威力,最重要的就体现在善于用党的意志主张统一思想和行动,把官兵拧成“一根绳”、合成“一股力”、形成“一盘棋”,高度自觉地为维护和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战斗。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工作:一是确保官兵坚决按照党中央的决心意图行动,深刻认清党中央关于形势任务的科学判断、军事行动的决策部署和执行任务部队的特殊要求,强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二是引导官兵增强完成任务的光荣感、使命感,自觉从维护经济发展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把遂行任务作为践行我军根本宗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具体行动。三是教育官兵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和群众纪律,非战争军事行动大多是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实施的,官兵在执行任务与人民群众广泛大量的接触,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引导官兵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规定和自觉遵守群众纪律的行动上,特别是在被群众误解的时候,更要保持克制,以人民子弟兵的模范行动感召群众,为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在政治上赢得主动。

三、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性强、情况紧急,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这些年我军经历的一些非战争军事行动看,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行动,时间紧、节奏快、任务重。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各部队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以简化的程序、便捷的办法和有效的手段开展工作,有的采用手机短信进行宣传鼓动,有的部队边准备边动员、边行进边教育,有的开展火线入党入团、立功创模活动,坚持快评快报快批,都取得了好的效果。实践说明,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必须快速反应、高效处置。要在“主动”上下功夫,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科学分析预测可能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研究可能执行任务区域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应急预案。要在“快速”上下功夫,建立灵便的工作运行机制包括指挥机制、决策机制、反馈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等,切实做到传达部署快、组织指挥快、解决问题快。要在“跟进”上下功夫,及时分析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在部队集结机动、部署展开、任务转换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有力的思想发动和教育,确保政治工作不断线。要在“实效”上下功夫,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砍掉繁文缛节,多采用“三五分钟宣誓”、“一两句话鼓动”等简便形式做工作,切实增强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

四、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力量多元、军地联动,必须健全组织领导、搞好专业人才保障

非战争军事行动不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解决的不是战争的胜负问题,而是要抗御灾害、制止犯罪、和平展示军事实力等,面对的形势更加复杂,执行的任务更加多样。非战争军事行动常常又是多国参与、多军兵种合作、军地联动、广域展开,临时抽组单位多,牵涉多个部门,涉足多维空间,协调任务重,指挥难度大,专业化保障要求高。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和人才保障。这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的重点。强化组织功能,及时建立健全临时党委、支部和各级各类组织,发挥党委(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对执行任务部队实施坚强有力的领导。加强协调配合,服务保证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机关各个部门都有职责,除了重视做好组织、宣传、干部工作外,其他像群众工作、联络工作、保检法工作等,都要积极作为、群策群力。尤其要注重搞好军地协调,像藏区维稳、汶川抗震救灾,就是在中央和地方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军地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关系到政令、军令的畅通。注重提高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各级党委组织领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适应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高度分散、任务转换频繁、情况瞬息万变等特点,使领导干部在军政兼备素质、科学决策素质和自然人文素质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跃升。培养

87

万方数据

专业人才。比如,着眼抢险救灾和打赢未来战争的需要,多培养平时和战时都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着眼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需要,多培养熟悉有关国家法律、语言、文化、习俗等情况的专家型人才;着眼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反恐维稳任务的需要,多培养精通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型人才。

五、非战争军事行动条件艰苦、环境复

杂、面临多种考验。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捆在一起抓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的思想、意志、心理和身体经受的考验,有时甚至比打仗更为严峻。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有的官兵坚持在风雪中连续奋战16个昼夜,向生理极限挑战。在执行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官兵面临恐怖主义袭击、瘟疫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为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要在“一个基础、两个注重”上下功夫:扎实抓好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际,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构建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自觉做到:面对艰苦条件,勇于吃苦、乐于奉献;面对各种困难,沉着应对、攻坚克难;面对生死考验,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人人文关怀的因素。必须树立关爱官兵就是爱护战斗力的观念,把人文关怀贯穿体现到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始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搞好心理疏导结合起来。

实践表明,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官兵的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反应进行心理安抚、疏导和治疗,收到很好效果。心理是影响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要从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需要出发,在提升思想境界、坚定革命意志的基础上,普及心理知识,搞好心理疏导和服务,健全心理骨干队伍,加强心理训练,确保官兵以更加坚强的心理履行使命任务。

六、非战争军事行动国内外关注度高、信’

息透明,必须加大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力度在资讯发达的信息社会,媒体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动用军队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历来为国内外舆论所关注。敌对势力对我执行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利用媒体恶意炒作、误导民众。因此,打好舆论宣传的主动仗,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至关88重要,必须从增强我军软实力的高度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注重正面引导,充分宣示我军事行动的正义性、合法性,宣扬官兵践行我军宗旨的感人事迹,宣传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尽快建立我军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适应舆论引导需要。汶川抗震救灾中,我军首次组织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进行了成功尝试。加强新闻管控,严格执行新闻采访、审查、发布等制度,及时拟制下发有关我非战争军事行动宣传口径,作为新闻报道、对外表态和舆论攻心的基本遵循,并组织力量进行新闻宣传阅评,及时提出针对性意见。讲究宣传策略,注重用政策说话、事实说话、行动说话,增强舆论宣传的说服力战斗力。善于利用境外媒体驻华记者力量,借力传播我方声音。提高官兵应对新闻媒体的素质能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官兵接受采访机会大量增多,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练,确保部队新闻信息发布适时准确、真实可信,展示我军新一代官兵开放自信、素质全面的新风貌。

七、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政治工作相关法规战争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现代战争则必须在国际法、战争法等框架下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以和平的名义进行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军事活动,更需要在法律上作出明确规范。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军队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有着明确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我国近些年在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立法问题上,也已逐步迈开步子。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军事力量非战争运用,因此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军队的职责范围、行动种类、人员组成和行动规则等有待进一步明确。我军政治工作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要制定保障官兵合法权益、干部调配补充以及涉外军事行动宣传报道等规定,对于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表现突出的,在干部晋职晋衔、子女考学、优秀士兵提干、士兵考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要组织官兵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置遇到的各种问题。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的官兵就感慨地说,执行联合演习任务,不光是在演习场上摸爬滚打那么简单,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同掌握军事技能一样重要。三是要精心组织实施法律战,从“战”前为进行行动提供法律依据,到“战”时为作战提供政治工作空间,再到“战”后诸多善后工作,都需要以法律为利器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朱少华]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